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冷β-半乳糖苷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玲 龚金炎 +3 位作者 何光华 肖功年 许韩山 李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0,共7页
β-半乳糖苷酶,又称乳糖酶,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中,主要功能是乳糖水解和合成低聚半乳糖。利用β-半乳糖苷酶生产低乳糖牛奶等乳制品成为解决乳糖不耐受问题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常用的商业化β-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 β-半乳糖苷酶,又称乳糖酶,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中,主要功能是乳糖水解和合成低聚半乳糖。利用β-半乳糖苷酶生产低乳糖牛奶等乳制品成为解决乳糖不耐受问题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常用的商业化β-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大多较高,对pH的要求比较严格,存在生产成本较高、消耗能量高等问题。适冷β-半乳糖苷酶在低温下也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尤其在乳品工业。在低温下水解乳糖,生产低乳糖或无乳糖乳制品,供乳糖不耐受者食用,可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β-半乳糖苷酶的微生物来源、特性、催化特性的研究现状,对适冷β-半乳糖苷酶的来源、特性、耐冷机制及工业化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 适冷β-半乳糖苷酶 耐冷机制
下载PDF
益生菌和益生元缓解乳糖不耐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晴 王思琪 +1 位作者 张晏维 杜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文章阐述了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方法等相关问题,具体介绍了益生菌和益生元在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基于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优势,为研发缓解乳糖不耐受的健康替代品提出合理建议。旨在探讨益生菌和益生... 文章阐述了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方法等相关问题,具体介绍了益生菌和益生元在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基于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优势,为研发缓解乳糖不耐受的健康替代品提出合理建议。旨在探讨益生菌和益生元在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中的作用及应用,为研发相关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益生菌 益生元 Β-半乳糖苷酶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和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和意义
3
作者 毕正刚 初怡静 叶元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420-427,共8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 Gal-3)、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galectin-3 binding proteins, Gal-3B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30例为实验组,同期入院体检...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 Gal-3)、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galectin-3 binding proteins, Gal-3B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30例为实验组,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al-3、Gal-3BP的浓度,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组织Gal-3、Gal-3BP的表达。采用Pearson双变量关联性分析法分析Gal-3、Gal-3BP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外周血Gal-3、Gal-3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胎盘组织Gal-3、Gal-3BP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外周血Gal-3、Gal-3BP浓度分别与平均动脉压、24小时尿蛋白呈正相关(P < 0.05)。结论:Gal-3和Gal-3BP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或可成为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凝集素 乳糖凝集素结合蛋白 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前期 血液化学分析 胎盘
下载PDF
果胶酶对灵武长枣果实发育中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分布的影响
4
作者 王静 章英才 +1 位作者 陶珊珊 杨雪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以3种不同浓度的果胶酶处理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Lingwu Changzao’)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对果实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表位进行原位分析,探讨果胶酶对其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中AGPs分布的影响... 以3种不同浓度的果胶酶处理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Lingwu Changzao’)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对果实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表位进行原位分析,探讨果胶酶对其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中AGPs分布的影响,为明确果胶酶对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JIM13、JIM8和MAC204抗体所标记的抗原荧光强弱在各时期果实的不同组织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果肉组织用较低浓度的果胶酶0.028 U·mL^(-1)(E1)处理,果皮组织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果皮及内部薄壁细胞细胞壁表面和细胞间隙中的AGPs抗原表位减少;0.056 U·mL^(-1)(E2)和0.084 U·mL^(-1)(E3)浓度果胶酶处理的果实,果实组织细胞壁解体程度增加,果皮及内部薄壁细胞细胞壁中AGPs抗原表位检测量逐渐降低,果胶酶浓度的增加导致AGPs在果实所有表位排列的更大影响和较低的荧光信号。经果胶酶最高浓度0.084 U·mL^(-1)(E3)处理后,Calcofluor White染色显示细胞壁区域荧光也不同程度减弱或降低,AGPs分布的紊乱和抗原表位的缺失与细胞中纤维素组装的变化有关。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AGPs碳水化合物的分布不同,这与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关;果胶酶作用下AGPs聚糖链的缺失导致细胞壁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和细胞壁结构的重塑受阻,诱导了整个细胞壁结构的改变,影响了果实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灵武长枣 果实 阿拉伯半乳糖蛋白 免疫荧光定位
下载PDF
苦参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神经细胞衰老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
5
作者 马亚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神经细胞衰老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D-半乳糖处理PC12神经元细胞建立细胞衰老模型,分为模型组,10、20、40μg/ml苦参总黄酮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衰老细胞情况、凋亡率、细... 目的探讨苦参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神经细胞衰老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D-半乳糖处理PC12神经元细胞建立细胞衰老模型,分为模型组,10、20、40μg/ml苦参总黄酮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衰老细胞情况、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情况;测定细胞中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脱氢酶浓度;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yt)-C、Bcl-2、人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率、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苦参总黄酮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率、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随着苦参总黄酮给药浓度的增加变化逐渐明显(P<0.05)。各组G0/G1期、S期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苦参总黄酮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模型组,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丙二醛、乳酸脱氢酶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苦参总黄酮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丙二醛、乳酸脱氢酶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且随着苦参总黄酮给药浓度的增加变化逐渐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Cyt-C、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苦参总黄酮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Cyt-C、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且随着苦参总黄酮给药浓度的增加变化逐渐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rf2、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苦参总黄酮组Nrf2、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且随着苦参总黄酮给药浓度的增加变化逐渐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总黄酮可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神经细胞衰老,且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激活Nrf2抗氧化信号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总黄酮 PC12神经元细胞 D-半乳糖 衰老 氧化应激损伤 凋亡相关蛋白
下载PDF
婴配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含量离子色谱法检测
6
作者 詹胜群 葛城 +1 位作者 周荣杰 周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研究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婴配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的含量及影响因素。采用离子色谱柱分离,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和外标法定量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不同净化方式、酶解处理和洗脱条件等过程进行考察和优化,比较确定色谱... 研究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婴配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的含量及影响因素。采用离子色谱柱分离,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和外标法定量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不同净化方式、酶解处理和洗脱条件等过程进行考察和优化,比较确定色谱条件和前处理条件对分离的影响,并就线性范围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n=7)<2.7%;方法准确度好,2′-岩藻糖基乳糖回收率为95.97%~103.38%,乳糖-N-新四糖回收率为100.09%~104.01%。该方法能对婴配乳粉中的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同时测定,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为婴配乳粉质量监控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低聚糖 离子色谱 2′-岩藻糖基乳糖 乳糖-N-新四糖 婴配乳粉
下载PDF
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和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汤雪荥 路珩 +1 位作者 时玥 张一奇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检测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β-1,3-galactosyltransferase-1,B3GALT1)和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2(β-1,3-galactosyltransferase-1,B3GALT2)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通路。... 目的检测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β-1,3-galactosyltransferase-1,B3GALT1)和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2(β-1,3-galactosyltransferase-1,B3GALT2)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通路。方法选取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132例,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3GALT1和B3GALT2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法探索相关通路。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3GALT1和B3GALT2表达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635,P<0.001),且两者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T分期和Ki-6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3GALT1和B3GALT2均富集于JAK-STAT通路和Notch通路。结论B3GALT1和B3GALT2在乳腺癌中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增殖、生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半乳糖基转移酶-1 β-1 3半乳糖基转移酶-2 乳腺癌
下载PDF
无乳糖奶粉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应用于乳糖不耐受患儿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宁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无乳糖奶粉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应用于乳糖不耐受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庆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糖不耐受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无乳糖奶粉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应用于乳糖不耐受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庆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糖不耐受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无乳糖奶粉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前,两组粪便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治疗后,两组粪便pH值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粪便性状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肠鸣音亢进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乳糖奶粉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应用于乳糖不耐受患儿的效果较好,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粪便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奶粉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乳糖不耐受
下载PDF
半乳糖氧化酶的生物学改造研究进展
9
作者 夏光丽 曹娜 +2 位作者 孙慧慧 赵玲 曹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半乳糖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在生物传感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天然的半乳糖氧化酶存在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回收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食品安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半乳糖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在生物传感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天然的半乳糖氧化酶存在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回收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食品安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发展,人们可以对半乳糖氧化酶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以提高酶的性能或者获得新功能的重组酶。因此,追求具有重要催化能力和强大功能的半乳糖氧化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半乳糖氧化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理等基本信息,并分析总结了半乳糖氧化酶进行生物学改造的相关案例,旨在为半乳糖氧化酶相关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氧化酶 生物学改造 理性设计 定向进化 固定化
下载PDF
基于模块优化强化大肠杆菌合成乳糖-N-新四糖的研究
10
作者 刘丹 梁山泉 +3 位作者 闫巧娟 杨绍青 李树森 江正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乳糖-N-新四糖(lacto-N-neotetraose,LNnT)作为人乳寡糖核心组分之一,在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寻找高效的LNnT生物合成方法,探究模块优化对大肠杆菌合成LNnT产量的影响,以大肠杆菌BL21(DE3)ΔlacZ为出发菌株,根据合成... 乳糖-N-新四糖(lacto-N-neotetraose,LNnT)作为人乳寡糖核心组分之一,在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寻找高效的LNnT生物合成方法,探究模块优化对大肠杆菌合成LNnT产量的影响,以大肠杆菌BL21(DE3)ΔlacZ为出发菌株,根据合成路径中的关键代谢物质将LNnT合成路径划分为:外源酶所在路径的模块A,UDP-半乳糖合成路径的模块B和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路径的模块C。利用不同拷贝数质粒初步优化模块A、B和C的表达强度,当大肠杆菌BL21(DE3)ΔlacZ共表达重组质粒pRSF-lgtA-A.act和pET-galE时,LNnT产量最高,达0.87 g/L。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setA和ugd强化模块A和模块B,获得的重组菌株E20合成LNnT产量达1.16 g/L。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后,重组菌株E20合成LNnT产量达1.28 g/L。在5 L发酵罐中,LNnT分批补料发酵产量达15.53 g/L,发酵过程最高生产强度为0.43 g/(L·h)。模块优化强化大肠杆菌高效合成LNnT有望为人乳寡糖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推进婴幼儿配方食品产业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乳糖-N-新四糖 模块优化 生物合成 CRISPR/Cas9
下载PDF
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4b型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的影响
11
作者 郑明浩 郭骞 +5 位作者 刘芳 梁雄燕 刘晶 杨玉莹 田光明 方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4-1222,共9页
【目的】探究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表面蛋白锚定及致病性的影响,以期为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gttA基因缺失株,分析亲本株ScottA、缺失株ΔgttA、回补株CΔgttA的生长与... 【目的】探究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表面蛋白锚定及致病性的影响,以期为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gttA基因缺失株,分析亲本株ScottA、缺失株ΔgttA、回补株CΔgttA的生长与运动能力;通过Western blotting探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2种表面毒力蛋白InlB、ActA锚定的影响。采用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进行黏附与侵袭试验及小鼠感染试验评估gttA基因缺失后对单增李斯特菌黏附与侵袭能力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单增李斯特菌正常生长与运动能力不受gttA基因缺失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ttA基因缺失导致毒力蛋白InlB和ActA在细菌细胞壁表面的锚定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黏附与侵袭试验结果显示,ΔgttA对Caco-2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极显著低于ScottA和CΔgttA(P<0.01)。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gttA基因缺失导致单增李斯特菌在小鼠肝脏及脾脏中的定植能力极显著或显著减弱(P<0.01;P<0.05)。将gttA基因回补后,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与侵袭水平,以及在肝脏、脾脏中的定植能力均能恢复至亲本株ScottA水平。【结论】gttA基因缺失并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与运动能力,但会影响主要毒力蛋白在单增李斯特菌表面的锚定,减弱该菌对Caco-2细胞系的黏附与侵袭能力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乳糖基转移酶 表面蛋白 致病性
下载PDF
莲腐败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Fcpg1基因功能研究
12
作者 叶丽芳 宋水林 +3 位作者 张连虎 林桠春 崔汝强 况卫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目的】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侵染莲引起的莲腐败病严重影响莲的生产,鉴定莲腐败病菌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Fcpg1,分析其在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共享镰刀菌的致病机理及莲腐败病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侵染莲引起的莲腐败病严重影响莲的生产,鉴定莲腐败病菌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Fcpg1,分析其在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共享镰刀菌的致病机理及莲腐败病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BLASTP在莲腐败病菌全基因组数据中查找PG同源蛋白,并使用ExPASy等在线软件对Fcpg1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获得Fcpg1基因敲除突变体ΔFcpg1和回补菌株ΔFcpg1-Com。测定野生型菌株FCN23、突变体ΔFcpg1和回补菌株ΔFcpg1-Com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致病力。【结果】Fcpg1基因编码38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0.354 ku,分子式为C_(1756)H_(2775)N_(489)O_(577)S_(12),理论等电点为6.57,脂溶系数为79.9。Fcpg1为稳定的、易溶于水的外泌性蛋白,其信号肽剪切位点在第16~17个氨基酸,主要定位于胞外基质。Fcpg1蛋白与尖孢镰刀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野生型菌株FCN23和回补菌株ΔFcpg1-Com相比,ΔFcpg1突变体的菌落形态、营养生长和产孢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突变体ΔFcpg1的致病力显著减弱。【结论】Fcpg1是典型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参与对莲腐败病致病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commune 基因敲除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表型 致病力
下载PDF
紫斑牡丹花粉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影响
13
作者 彭腾腾 王信 +3 位作者 李海燕 尹盼盼 范彬 石晓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0-739,共10页
目的探究紫斑牡丹花粉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力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紫斑牡丹花粉组(750、1500、3000 mg·kg^(-1)),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 mg·kg^(-1... 目的探究紫斑牡丹花粉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力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紫斑牡丹花粉组(750、1500、3000 mg·kg^(-1)),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 mg·kg^(-1)),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学习记忆力;HE、DAPI染色评估肝、脑组织细胞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肝脑组织内MDA、T-AOC、GSH-Px、SOD、CAT及γ-H2AX、SA-β-Gal水平。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紫斑牡丹花粉能明显提高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力。组织染色结果表明,紫斑牡丹花粉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脑组织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紫斑牡丹花粉各剂量组的MDA、γ-H2AX、SA-β-Gal水平降低,T-AOC、GSH-Px、SOD、CAT水平升高。结论紫斑牡丹花粉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力,提高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清除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保护肝脑脏器组织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提示其具有潜在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花粉 D-半乳糖 氧化应激 抗衰老 MORRIS水迷宫 HE染色 DAPI染色
下载PDF
2'⁃岩藻糖基乳糖功能及其微生物生产菌种构建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琳 赵藤 +6 位作者 高俊哲 李俊众 孙雪 宗剑飞 刘逸寒 李玉 李庆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207-216,共10页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在人乳寡糖中含量最高,占比可达30%。2'⁃FL能够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婴儿免疫力,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也大有裨益,已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功能性食品饮料...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在人乳寡糖中含量最高,占比可达30%。2'⁃FL能够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婴儿免疫力,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也大有裨益,已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功能性食品饮料及医疗辅剂中。微生物合成2'⁃FL具有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可使用廉价原料作为底物等优势。目前2'⁃FL最主要的工业生产菌种为大肠杆菌,其他食品安全级菌株如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等也陆续被改造用来生产2'⁃FL,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该文对2'⁃FL作用于人体的机制、应用领域及2'⁃FL合成菌种构建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人乳寡糖 代谢工程 工业微生物 菌种构建
下载PDF
巨峰葡萄半乳糖醛酸转移酶基因GAUT克隆及在摘心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15
作者 李思雨 赖恭梯 +5 位作者 贺丽媛 许恒 林俊璇 郭奥琳 陈桂信 赖呈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3,共11页
半乳糖醛酸转移酶(GAUT)是果胶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对植物茎和叶的细胞壁等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摘心处理下GAUT在葡萄茎和叶中的表达,以巨峰葡萄(Vitis labrusca×Vitis vinifera Kyoho)为材料,进行VvGAUTs克隆... 半乳糖醛酸转移酶(GAUT)是果胶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对植物茎和叶的细胞壁等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摘心处理下GAUT在葡萄茎和叶中的表达,以巨峰葡萄(Vitis labrusca×Vitis vinifera Kyoho)为材料,进行VvGAUTs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基因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其在巨峰葡萄摘心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得到4个巨峰葡萄GAUTs,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1056、1167、1038和1071 bp,分别编码351、388、345和356个氨基酸,与葡萄基因组相应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8%以上,分别命名为VvGAUT1a、VvGAUT1b、VvGAUT3、VvGAUT4a。VvGAUT1a编码稳定蛋白,其余3个基因编码不稳定蛋白;VvGAUTs与纤维素、木质素和糖代谢等相关蛋白密切互作。VvGAUTs在不同摘心处理的巨峰葡萄茎、叶中表达模式差异显著,2叶摘心处理总体上抑制茎VvGAUTs基因表达,而VvGAUTs在叶中的表达呈现生长前期增强、生长后期受抑制的趋势。此外,在巨峰葡萄生长前期VvGAUT1a、VvGAUT1b和VvGAUT3在茎、叶的表达明显高于生长后期,而VvGAUT4a在巨峰葡萄茎生长后期表达增强,在叶中表达变化较平缓。综上,摘心调控巨峰葡萄VvGAUTs基因表达,可能在控制其茎、叶生长,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探究摘心调控葡萄树体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葡萄 乳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克隆 摘心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肠杆菌合成2'-岩藻糖基乳糖基因组整合型菌株构建及发酵优化
16
作者 劳才文 吴金勇 +5 位作者 李忠奎 廖迎雪 王纪 袁丽霞 陈祥松 姚建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一种岩藻糖化人乳低聚糖,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基因组水平,通过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2’-FL合成前体物质相关代谢基因,...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一种岩藻糖化人乳低聚糖,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基因组水平,通过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2’-FL合成前体物质相关代谢基因,如β-半乳糖苷酶基因(β-galactosidase,lac Z)、UDP-葡萄糖脂质载体转移酶基因(undecaprenyl-phosphate glucose-1-phosphate transferase,wca J)和GDP-甘露糖基水解酶基因(GDP-mannose mannosyl hydrolase,nud D),构建2’-FL合成底盘细胞;在此基础上,将外源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α-1,2-Fucosyltransferase,wbg L)和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phosphomannomutase,man B)、甘露糖-1-磷酸鸟苷转移酶基因(annose-1-phosphate guanylyltransferas,man C)、GDP-D-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GDP-mannose 4,6-dehydratase,gmd)和GDP-岩藻糖合酶基因(GDP-L-fucose synthase,wca G)引入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探究在基因组水平过表达2’-FL合成基因对2’-FL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FL在所构建菌株B-05的摇瓶含量达到了1.99 g·L^(-1)。进一步通过摇瓶发酵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IPTG诱导浓度为0.4 mmol·L^(-1)、诱导时OD600为2.4,诱导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摇瓶中2’-FL合成量达到了3.92 g·L^(-1)。最后在5 L发酵罐中,2’-FL含量达到了43.48 g·L^(-1)。研究表明通过将外源2’-FL相关合成基因导入基因组中进行过表达,实现了2’-FL高效合成,为构建整合型2’-FL菌株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重组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发酵优化
原文传递
药用乳糖粉体流动性表征方法的研究
17
作者 李嘉懿 宋汝骁 +3 位作者 董龙涛 关健 陈蕾 毛世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目的对比国内外乳糖粉体性质的差异,探究流动性参数的区分性和适用性。方法利用干湿法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PT-R粉体性质测定仪和FT4粉体流变仪,对5种国内外乳糖的粒度、形貌、静态流动性(休止角、Hausner比、压缩度、平板角、... 目的对比国内外乳糖粉体性质的差异,探究流动性参数的区分性和适用性。方法利用干湿法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PT-R粉体性质测定仪和FT4粉体流变仪,对5种国内外乳糖的粒度、形貌、静态流动性(休止角、Hausner比、压缩度、平板角、分散度等)和流变性质(动态流动性质、充气性质、透气性质和剪切性质)进行表征。结果15种乳糖的休止角均偏大,两种进口乳糖(I-1、I-2)的差角较大,国内厂家D-1和国外厂家I-2的乳糖具有较小的Hausner比和压缩度,国内厂家D-1生产的三批乳糖具有较高的基础流动能量、特性能量和空化能,国外厂家I-2乳糖的流动函数最大,其余乳糖的流动函数均小于4。结论国产乳糖与进口乳糖在流动性以及批次间一致性等方面存在差距,且与乳糖的粒度、形态特征相关。Hausner比、压缩度、流动函数和凝聚力对流动性的区分性较好,其余参数可以辅助了解药用乳糖的喷流性、分散性和微观颗粒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乳糖 流动性 流变性质
原文传递
血清趋化素和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对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有预测价值
18
作者 黄博雅 柏松 +3 位作者 李津 曹玉萍 张国彦 张会芳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43-46,9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素(chemerin)、半乳糖凝集素3 (gal-3)水平对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8例首次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根据低电压区(LVAS)占左心房总面积范围,将患者分为LVAS<10%组73例和...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素(chemerin)、半乳糖凝集素3 (gal-3)水平对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8例首次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根据低电压区(LVAS)占左心房总面积范围,将患者分为LVAS<10%组73例和LVAS≥10%组6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hemerin、gal-3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与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吸烟、饮酒、甘油三酯(TG)、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血清chemerin、Gal-3水平与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有关(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Gal-3水平与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LAD降低、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血清Gal-3水平升高是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chemerin水平截断值为147.26 ng/mL时,预测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此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25%、69.33%;血清Gal-3水平截断值为56.39 pg/mL时,AUC为0.71,此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4.46%、68.29%,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77,此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9.37%、69.28%。结论: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患者血清chemerin、Gal-3水平与左心房纤维化呈正相关关系,其水平对预测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趋化素 乳糖凝聚素-3 心房颤动 左心房纤维化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桑葚中性多糖结构及其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19
作者 刘富饶 郭子萌 +4 位作者 任婷 李波 吴巍 李慧 焦丽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究桑葚中性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桑葚多糖,DEAE-纤维素柱和Sepharose CL-6B色谱柱纯化,获得中性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红外光谱(FT-IR)法对中性多糖的分子质量、... 目的探究桑葚中性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桑葚多糖,DEAE-纤维素柱和Sepharose CL-6B色谱柱纯化,获得中性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红外光谱(FT-IR)法对中性多糖的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特征官能团进行分析。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过氧化损伤小鼠模型,灌胃给予中性多糖(50、100、200 mg/kg),检测小鼠血清和肝组织SOD、T-AOC、CAT、GSH-Px活性及MDA水平。结果桑葚中性多糖纯度为76.18%,分子量为1.068×10^(4)Da,主要由葡萄糖(76.9%)、半乳糖(6.0%)、阿拉伯糖(17.1%)组成,可提高小鼠血清和肝组织SOD、GSH-Px、CAT、T-AOC酶活性,减少MDA水平。结论桑葚中性多糖能有效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中性多糖 结构 D-半乳糖 衰老 抗氧化
下载PDF
特异性乳糖酶的开发研究进展
20
作者 侯超 张申平 马跃龙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乳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基于其水解和转糖苷功能,能水解乳糖和生产低聚半乳糖。在乳糖酶的实际应用中,受复杂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不适宜的酸碱度、高温和有机溶剂)的影响,乳糖酶的稳定性和酶活性较差,制约了乳糖酶的应用。因此,... 乳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基于其水解和转糖苷功能,能水解乳糖和生产低聚半乳糖。在乳糖酶的实际应用中,受复杂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不适宜的酸碱度、高温和有机溶剂)的影响,乳糖酶的稳定性和酶活性较差,制约了乳糖酶的应用。因此,开发适应工业应用条件的特异性乳糖酶及其高效生产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介绍耐热乳糖酶、低温乳糖酶、耐盐乳糖酶、酸性乳糖酶和耐溶剂化乳糖酶的研究的基础上,综述特异性乳糖酶的催化机制、高产菌株培育、定向进化以及应用策略等方面的进展,并对工业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特异性乳糖酶的深入探索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乳糖 催化机制 高产菌株 定向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