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4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楼丽华“四辨识病”诊疗乳腺增生病
1
作者 黄芳 王炉依 +3 位作者 陈灵吉 邢政 沃立科 楼丽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楼丽华教授系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病中心创始人,在40余年乳腺外科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了“辨病、辨证、辨体、辨位”相结合的“四辨识病”诊疗模式,全面把握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采用中西医结... 楼丽华教授系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病中心创始人,在40余年乳腺外科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了“辨病、辨证、辨体、辨位”相结合的“四辨识病”诊疗模式,全面把握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1-2])。笔者有幸侍诊,获益良多,现撷其“四辨识病”诊疗乳腺增生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四辨识病 楼丽华
下载PDF
逍遥蒌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宋晨菲 于佳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7-0040,共4页
探究从肝论治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型)患者共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为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逍遥蒌贝胶... 探究从肝论治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型)患者共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为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逍遥蒌贝胶囊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更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临床上针对乳腺增生病患者使用应用逍遥蒌贝胶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疼痛情况得以缓解,治疗有效率高,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蒌贝胶囊 乳腺增生病 从肝论治 不良反应 疼痛情况
下载PDF
乳痛愈药膜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舒国发 祝东升 +5 位作者 赵立娜 翟臻 钟馨 李桃花 李巍 李以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132-136,141,共6页
目的 研究乳痛愈药膜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门诊收治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00例入组病例中,共收集... 目的 研究乳痛愈药膜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门诊收治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00例入组病例中,共收集完整数据病例89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43例,剔除11例。对照组采用荞麦面粉治疗,即在患者双侧乳房上敷荞麦面粉糊后,在面糊表面覆盖煅石膏糊;治疗组采用等量乳痛愈药膜治疗:在患者双侧乳房上敷乳痛愈药膜后,同样在药膜表面覆盖煅石膏糊;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0 min/次,隔天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不少于10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经期不用药,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1周期、2周期、3周期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乳房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乳房疼痛程度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期、2周期、3周期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乳腺相关症状体征(疼痛、肿块)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乳腺相关症状体征(疼痛、肿块)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周期后总有效率76.74%(33/43)、随访期总有效率79.07%(34/43)均较对照组治疗3周期后32.61%(15/46)、随访期32.61%(15/4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期、2周期、3周期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76.74%(33/43)、随访期79.07%(34/43)均较对照组26.09%(12/46)、随访期28.26%(13/4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皮肤刺激、过敏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乳痛愈药膜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能明显减轻乳房疼痛等症状,能够缩小肿块,疗效确切且安全,无皮肤刺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乳痛愈药膜 中药外治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娜 程凯 +2 位作者 赵赟 李少康 车志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2期191-193,共3页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倡“用现代的新科技包括西医的新技术作为工具去发扬中医”,并提出了“五诊十纲”理论,影像学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为进一步提高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分类的准确性,此文对近年来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检查相关...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倡“用现代的新科技包括西医的新技术作为工具去发扬中医”,并提出了“五诊十纲”理论,影像学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为进一步提高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分类的准确性,此文对近年来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检查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超声、钼靶及MRI对中医辨证分型的价值,以期从影像学的角度为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依据及规范化的中医药治疗,开拓现代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癖 乳腺增生病 中医辨证 望诊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近10年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病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卢阳英杰 章光明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1期30-34,共5页
目的:应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病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发展状况,总结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脉络,探讨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收录的2010年-2020年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文献,采用CiteS... 目的:应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病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发展状况,总结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脉络,探讨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收录的2010年-2020年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5.8.R2对论文发表年份、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检索到842篇相关文献,删除重复与不相关的文献,剩余有效文献827篇,结果显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王小平,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从研究前沿及热点来看,中医特色疗法是热点和趋势。结论:本研究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方法相对直观地展现了乳腺增生病在中医药领域近10年来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乳腺增生病中医药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中医药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三联特色疗法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6
作者 肖尾丰 尹木兰 戴桂艳 《广西中医药》 2023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三联特色疗法(围刺、耳穴压豆、外敷)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病例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四逆散加减治疗,经期暂停服用;观察组给予四逆散... 目的:观察三联特色疗法(围刺、耳穴压豆、外敷)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病例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四逆散加减治疗,经期暂停服用;观察组给予四逆散加减口服、外敷联合围刺、耳穴压豆综合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包括乳房疼痛、肿块评分等,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特色疗法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特色疗法 中医辨证 肝郁气滞 乳腺增生病
下载PDF
蒌贝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费瑛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6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蒌贝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联合蒌贝逍遥散治疗,分析治疗后效果。结... 目的研究分析蒌贝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联合蒌贝逍遥散治疗,分析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乳痛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H、P水平明显升高(P<0.05),E2、PRL水平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蒌贝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蒌贝逍遥散 肝郁气滞 乳腺增生病
下载PDF
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黄霖 潘朝明 +3 位作者 罗崇谦 文端成 黄月玲 韦永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和对性激素的调节机理。方法:观察健乳灵治疗前后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变化及血清性激素变化。动物实验通过病理、电镜、放射免疫(RIA)等法观察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和性激素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和对性激素的调节机理。方法:观察健乳灵治疗前后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变化及血清性激素变化。动物实验通过病理、电镜、放射免疫(RIA)等法观察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和性激素的变化。结果:健乳灵能治疗乳腺增生病,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25%,总有效率为90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有调节性激素水平的作用;雌二醇(E2)和垂体催乳素(PRL)明显降低(均P<005);而孕酮(P)和睾酮(T)则有回升(均P<005);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健乳灵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有明显防治作用,能调整大鼠体内的性激素分泌;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乳腺结构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结论: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能调整机体内源性激素水平,改善乳腺慢性囊性增生的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乳灵片 乳腺增生病 性激素 治疗
下载PDF
浮针疗法对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冬 夏有兵 +3 位作者 凌立君 符仲华 肖安菊 吕凯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浮针与药物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每组各35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5h;夏枯草组采取夏枯草口服液口服;维生素E组采取维... 目的观察浮针与药物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每组各35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5h;夏枯草组采取夏枯草口服液口服;维生素E组采取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3组均在经前(7±3)天开始治疗,浮针隔日1次,治疗3次,夏枯草口服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维生素E每日服1次,经期停止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月后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表的变化、浮针组初次治疗疼痛缓解时间及3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乳腺增生病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浮针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P<0.01),且在随访1月内保持较好疗效(P<0.01);夏枯草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维生素E组(P<0.05)。浮针组在初次治疗乳房疼痛缓解时间上取效迅捷。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能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持久,对患者疼痛的改善优于夏枯草口服液和维生素E软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疼痛 浮针 即时疗效 远期疗效
下载PDF
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蒋时红 刘旺根 +3 位作者 杨丽萍 王蕾 王雪萍 王玎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等)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新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用肌注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头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等)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新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用肌注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头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性大鼠模型血浆内雌二醇(E2)、黄体酮(Pt)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结果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组大鼠的乳头红肿、乳腺增大和显微小叶、腺泡、导管增生均显著轻于模型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雌二醇、乳腺组织中ER和PR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浆黄体酮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与改善血液流变、调节实验性大鼠性激素的血浓度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乳腺增生病 雌二醇 黄体酮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乳宁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康丕顺 何凤慈 +2 位作者 陈亮 何双梧 王殿富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736-738,共3页
目的 :对本院中药制剂乳宁合剂 (Rulinmixture ,RLM )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 :试品采用组方中药 ,制成合剂 ,制造动物模型 ,灌胃给药 ,观察功能学、组织细胞学变化和主要的毒理学特征。结果 :乳宁合剂口服可以降低雌激... 目的 :对本院中药制剂乳宁合剂 (Rulinmixture ,RLM )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 :试品采用组方中药 ,制成合剂 ,制造动物模型 ,灌胃给药 ,观察功能学、组织细胞学变化和主要的毒理学特征。结果 :乳宁合剂口服可以降低雌激素和提高孕酮在大鼠血清中的浓度水平 ,效果显著 (P <0 .0 1,0 .0 5 ) ;组织细胞学观察可见乳腺体积和腺泡腔缩小 ,乳腺小叶和腺泡数目减少 ,实验 1组尤其显著 (P <0 .0 5 ) ,对幼龄大鼠体重增长率、肝肾功能、肝肾系数、血象、血清蛋白浓度均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 :RLM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显著 ,毒性低微 ,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乳宁合剂 治疗 雌二醇 孕酮 药理
下载PDF
50例不同证型乳腺增生病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及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苹 卢红蓉 +2 位作者 吴黎雅 魏霖 刘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证型 乳腺增生病 乳腺组织 雌激素受体基因 基因表达 中医
下载PDF
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丽军 徐铮 +1 位作者 修贺明 李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7-298,共2页
本实验观察了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雌二醇(E2)加针刺组乳腺增生病小鼠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与E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可提高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NK... 本实验观察了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雌二醇(E2)加针刺组乳腺增生病小鼠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与E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可提高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NK细胞活性,对预防乳腺增生病癌变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针刺疗法 乳腺增生病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分级阈值初探 被引量:12
14
作者 司徒红林 林毅 +4 位作者 欧爱华 汤凤池 刘鹏熙 陈前军 朱华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初步制定证候分级诊断量化标准。方法:采用文献调研、自制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及参考值范围制定方法。结果:809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临床主要证候及证候诊...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初步制定证候分级诊断量化标准。方法:采用文献调研、自制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及参考值范围制定方法。结果:809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临床主要证候及证候诊断阈值分别为:冲任失调(占39.9%),诊断阈值≥12分;肝郁气滞(占31.52%),诊断阈值≥34分;痰瘀互结(28.55%),诊断阈值≥24分。结论:初步制定乳腺增生病证候四诊指标权重、证候诊断阈值以及辨证分型分级标准,可供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中医证候 权重 诊断阈值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病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文静 旺建伟 +5 位作者 隋方宇 曹静 常惟智 王艳宏 柴剑波 袁帅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8-30,共3页
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笔者对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发病机理进行了综述,从中找出二者发病的相关性,进而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乳腺 病因相关性
下载PDF
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爱莉 李湘奇 +2 位作者 孙贻安 杨毅 任旋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20-22,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乳宁霜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选用SPF级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癖贴膏组及乳宁霜大、中、小剂量组... 目的通过观察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乳宁霜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选用SPF级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癖贴膏组及乳宁霜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分别涂抹三苯氧胺软膏、散结乳癖贴膏、不同剂量乳宁霜予以治疗,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不用药。观察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变化。结果单纯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P<0.05或P<0.01),乳房微循环灌注量减少(P<0.01);乳宁霜各剂量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和压积及微循环灌注量均基本回复到空白对照组正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乳宁霜可改变乳腺增生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乳宁霜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心理应激、情志与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邓国兴 赵立峰 +4 位作者 李春香 丁芳 郝蕾 刘树科 王文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4-93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情志 心理应激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余望贻 姜海斌 +2 位作者 孟琼 尹胜 陈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与人类乳腺增生病相类似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手术、己烯雌酚、黄体酮处理动物。检测血液中雌二醇(E2)、黄体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乳腺组织作组织形态学观察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 目的探索建立与人类乳腺增生病相类似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手术、己烯雌酚、黄体酮处理动物。检测血液中雌二醇(E2)、黄体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乳腺组织作组织形态学观察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动物的乳腺组织切片均有典型的乳腺增生;血清中各激素的水平也有不同的变化。结论采用“己烯雌酚+黄体酮”方法,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建立乳腺增生病的动物模型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动物模型 黄体酮 乳腺组织 己烯雌酚 雌二醇(E2) 促黄体生成激素 家兔 FSH LH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治疗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燕燕 宋兴福 +2 位作者 陈超 黄骥 杨洪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6-838,840,共4页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病因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双强 裴晓华 +6 位作者 李倩 张艳冉 王超颖 杨名 刘庆义 齐晓宇 赵志恒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期143-145,共3页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乳房疾病,针灸治疗乳腺增生历史悠久。文章从针刺疗法、针药结合、穴位埋线、中药外敷及耳穴贴压、灸法、刺络拔罐、推拿、其他疗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各种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其存在的问题...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乳房疾病,针灸治疗乳腺增生历史悠久。文章从针刺疗法、针药结合、穴位埋线、中药外敷及耳穴贴压、灸法、刺络拔罐、推拿、其他疗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各种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今后应进一步深入挖掘针灸及其他疗法在治疗本病的作用,使各种疗法之间形成互补和促进,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乳腺增生病 外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