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光学纯度乳酸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兰 李鹏 +1 位作者 王通 黄筱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1,共8页
从不同地区的土壤、泡菜中分离筛选出了2株高光学纯度D-乳酸菌株和2株高光学纯度L-乳酸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L-乳酸产生菌HA7-5菌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HJ57菌株为格氏乳球菌(Lacto... 从不同地区的土壤、泡菜中分离筛选出了2株高光学纯度D-乳酸菌株和2株高光学纯度L-乳酸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L-乳酸产生菌HA7-5菌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HJ57菌株为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D-乳酸产生菌HB49-2菌株为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HL64-1菌株为假肠膜明串株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经摇瓶发酵产酸培养,菌株HA7-5和HJ57发酵产L-乳酸分别达71.83 g/L和31.89 g/L;菌株HB49-2和HL64-1发酵产D-乳酸分别达73.14 g/L和62.04 g/L,且菌株HL64-1发酵周期仅为24 h,产酸速率快,平均产酸速率为2.58 g/(L·h)。D体和L体光学纯度均达99.8%(ee)以上。以上菌株均为产高光学纯度L-或D-乳酸野生型菌株,可作为后期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进行菌株改良及发酵性能提升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分离 鉴定 高光学纯度乳酸 发酵
下载PDF
聚乳酸纤维在纺织中的应用
2
作者 陶永亮 王旭丽 周鑫 《天津纺织科技》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聚乳酸来源于玉米、小麦、甜菜、木薯以及有机废弃物等原料,具有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征。聚乳酸纤维的原料来源可再生,产品亲肤,废弃物可生物降解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实现“双碳目标”的今天,由聚乳酸制成... 聚乳酸来源于玉米、小麦、甜菜、木薯以及有机废弃物等原料,具有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征。聚乳酸纤维的原料来源可再生,产品亲肤,废弃物可生物降解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实现“双碳目标”的今天,由聚乳酸制成的纤维在纺织物品中有广泛市场。通过介绍聚乳酸纤维几种加工方式,介绍聚乳酸纤维的优点,结合百姓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聚乳酸纤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纺织物品或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比例将逐步增大,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纤维 纺织品 纤维加工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蛋白质乳酸化修饰调控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关铭悦 刘爽 张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2-747,共6页
细胞内的乳酸主要来源于糖酵解过程,作为葡萄糖代谢的经典副产物,很长一段时间被误认为是代谢废物[1]。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进入细胞质后经过一系列催化反应转化为丙酮酸,因为缺氧抑制三羧酸循环,丙酮酸不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糖酵解途... 细胞内的乳酸主要来源于糖酵解过程,作为葡萄糖代谢的经典副产物,很长一段时间被误认为是代谢废物[1]。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进入细胞质后经过一系列催化反应转化为丙酮酸,因为缺氧抑制三羧酸循环,丙酮酸不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糖酵解途径被激活,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直接还原为乳酸[2]。乳酸作为细胞糖酵解途径重要的含碳代谢产物,因肿瘤细胞中沃伯格(Warburg)效应的存在,最近它的生物学功能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开始对其调控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 肿瘤 炎症
下载PDF
林麝肠道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益生特性
4
作者 訾静 王琰 +2 位作者 李亮亮 张琨 万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6,共8页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林麝粪便中分离筛选用于改善林麝健康状况的潜在益生菌株,并对其进行体外益生性评价。共分离获得12株乳酸菌,结合细胞个体形态观察及细菌16S rDNA序列鉴定,体外评价其耐酸和耐胆盐能力,测定其对5种目标病原菌(大肠埃希...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林麝粪便中分离筛选用于改善林麝健康状况的潜在益生菌株,并对其进行体外益生性评价。共分离获得12株乳酸菌,结合细胞个体形态观察及细菌16S rDNA序列鉴定,体外评价其耐酸和耐胆盐能力,测定其对5种目标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ATCC 13076和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 LSN3)的拮抗活性、自聚集和疏水性、抗生素敏感性、抗药性基因型和生长曲线。结果显示,5株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在pH 4酸性条件或质量分数0.5%胆盐环境中,存活率分别达88.5%和87%以上;能够抑制前4种目标病原菌(抑菌圈直径17.20~20.19 mm)和化脓隐秘杆菌LSN3(抑菌圈直径14.23~15.53 mm);与对照菌株副干酪乳酪杆菌(L. paracasei)L22具有相近的自聚集(53.1%~56.2%)和表面疏水率(52.9%~56.0%);对链霉素、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耐药;携带万古霉素抗性基因vanX;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培养24 h后OD600分别达9.0和7.1左右)。本研究筛选出的6株乳酸菌可作为后续开发林麝用益生菌制剂的一种可靠的菌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乳酸 分离 鉴定 益生性
下载PDF
传统发酵乳品中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选育
5
作者 刘彩云 麻和平 +3 位作者 张文齐 王洁 彭章普 邵建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为选育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甘肃牧区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纯化的96株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产细菌素菌株,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菌株经重离子束12C6+辐照诱变,再采用培养皿分区法进行6种指示菌广谱抑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 为选育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甘肃牧区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纯化的96株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产细菌素菌株,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菌株经重离子束12C6+辐照诱变,再采用培养皿分区法进行6种指示菌广谱抑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琼脂扩散法筛选出抑菌效果最佳的产细菌素菌株Lp1,经辐照诱变得到98株突变菌,选育出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氏菌(Shigella)和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抑菌性能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Lp1的5株突变株L088、L087、L063、L049、L010进行广谱抑菌试验,其中菌株L088和L063为广谱抑菌性能较好菌株,突变株L088对上述6种指示菌的抑菌扇环半径比出发菌株Lp1抑菌扇环半径分别提高47.81%、33.28%、22.97%、45.25%、21.39%、40.21%,突变株L063对上述6种指示菌的抑菌扇环半径比出发菌株Lp1抑菌扇环半径分别提高54.27%、29.18%、25.37%、58.03%、17.85%、42.13%。采用培养皿分区法可同时在1个培养皿中完成检测6种指示菌的抑菌试验,可高效筛选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细菌素 广谱抑菌 抑菌试验
下载PDF
乳酸菌和抗生素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
6
作者 高丽娇 刘佳霖 +6 位作者 陈恒 罗文华 杨金龙 姬聪慧 任勤 曹兰 王瑞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0-497,共8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中华蜜蜂糖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抗生素,评价二者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为其在蜜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0日龄的中华蜜蜂工蜂54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中华蜜蜂糖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抗生素,评价二者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为其在蜜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0日龄的中华蜜蜂工蜂54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蜜蜂。对照组饲喂50%(质量分数,下同)蔗糖溶液,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108 CFU/mL植物乳杆菌的50%蔗糖溶液(乳酸菌组)和添加450μg/mL四环素的50%蔗糖溶液(抗生素组)。于15日龄,测定中肠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于30日龄,测算工蜂存活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组中华蜜蜂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中肠Abaecin、Tol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中肠Cactu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工蜂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延长2.75 d(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中华蜜蜂中肠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中肠防御素-1(Defensin-1)、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和Cactu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工蜂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缩短2.39 d(P<0.05)。由此可知,饲喂乳酸菌可提高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工蜂存活率;饲喂抗生素可降低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工蜂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乳酸 抗生素 肠道消化酶 肠道免疫基因 工蜂存活率
下载PDF
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的特性
7
作者 文宇萍 刘金熙 +1 位作者 金清 崔虎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 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40.0,38.5 kDa;比活力分别为2.18,153.10 U/mg;在丙酮酸还原中两种酶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均为8.0与40℃;而乳酸氧化时D-LDH-2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分别为12.0与30℃。D-LDH-1与D-LDH-2对草酰乙酸、苯丙酮酸和2-酮戊二酸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且Ca^(2+)、Cu^(2+)和Na+对其酶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Zn^(2+)与SDS对酶活性有极高的抑制作用。此外,两种酶对丙酮酸的Km值分别为2.98,6.11 mmol/L,对丙酮酸的K_(cat)/K_(m)分别为6.04×10^(2),2.28×10^(4)L/(mol·s),LDH-2对D-乳酸的K_(cat)/K_(m)为65.0 L/(mol·s)。结论:D-LDH-1与D-LDH-2为柠檬酸明串珠菌中催化D-乳酸合成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D-乳酸 D-乳酸脱氢酶 柠檬明串珠菌
下载PDF
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富集γ⁃氨基丁酸的影响
8
作者 黄振勇 淡明 +3 位作者 韦馨平 周主贵 梁晓君 张娥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97-103,共7页
以藜麦为主要材料,探究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对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 以藜麦为主要材料,探究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对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中胁迫温度为-7℃、胁迫时间为5 h、发芽温度为35℃、发芽时间为18 h时,藜麦萌发后GABA含量可达1.71 mg/g,对发芽藜麦进行乳酸菌发酵,在接种量为2.0%、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18 h时,发酵后藜麦GABA含量可达2.45 mg/g。研究表明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可有效提高藜麦GAB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低温胁迫 发芽 乳酸菌发酵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东北酸菜发酵乳酸菌的筛选及评价
9
作者 赵玉娟 刘才子 +5 位作者 高岩松 赵子健 高磊 杨舸 王超 李盛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为获得适用东北酸菜发酵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对来源于发酵蔬菜10株乳酸菌的生长性能和发酵特性进行评价,发现植物乳植杆菌YJ132和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UA107显示出显著的发酵潜力:培养16 h后,发酵液OD600值分别升高至1.707和1.672,... 为获得适用东北酸菜发酵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对来源于发酵蔬菜10株乳酸菌的生长性能和发酵特性进行评价,发现植物乳植杆菌YJ132和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UA107显示出显著的发酵潜力:培养16 h后,发酵液OD600值分别升高至1.707和1.672,而pH值分别降低至3.93和3.88,培养24 h后,可滴定酸度(TA)含量为65.62 g/L和63.21 g/L,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96.41%和95.78%,在5%NaCl溶液中培养24 h后OD600值仍达到1.51以上,综合评价菌株YJ132和UA107可作为发酵菌种用于东北酸菜发酵。利用YJ132和UA107制备酸菜,发酵末期酸菜样品中TA含量为35.96 g/L,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至6.51 mg/g和111.27μg/g,并在发酵初期显著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乳酸菌可抑制有害菌肠杆菌的增殖(P<0.01),增加酸菜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同时乳杆菌在发酵中后期始终是优势菌群,由此推断YJ132和UA107是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落来提升东北酸菜的品质。综上所述,YJ132和UA107是适用于东北酸菜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乳酸 筛选评价 理化特性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蛋白质乳酸化在不同病理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雨馨 王建文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近年来,代谢被认为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主要参与者和环境依赖性调节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间代谢物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化学翻译后修饰来驱动染色质动力学[1]。表现遗传修饰普遍存在于所有生命形式中,并已被鉴定为400多种不同的... 近年来,代谢被认为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主要参与者和环境依赖性调节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间代谢物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化学翻译后修饰来驱动染色质动力学[1]。表现遗传修饰普遍存在于所有生命形式中,并已被鉴定为400多种不同的类型[2],其中包括著名的乙酰化、磷酸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糖基化。这些改变通常是可遗传的和可逆的,允许对细胞身份进行精细调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 糖酵解 表观遗传修饰
下载PDF
乳酸菌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11
作者 王丽君 徐静雅 +6 位作者 赖欣宇 岳闫蕊 马慧 崔梦鸽 冯嘉 姜艳芬 闵育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8-920,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形态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形态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和2%乳酸菌素。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乳酸菌素极显著降低21日龄肉鸡血清中尿素氮(UN)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2%乳酸菌素极显著降低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中尿酸(BA)含量(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乳酸菌素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21(P<0.05)和42日龄(P<0.01)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42日龄肉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显著提高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乳酸菌素极显著增加21日龄肉鸡盲肠UCG-005的相对丰度(P<0.01),饲粮中添加1%乳酸菌素极显著增加42日龄肉鸡盲肠真杆菌属产粪甾醇真杆菌群的相对丰度(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可提高肉鸡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提升产丁酸盐菌属相对丰度,从而改善肉鸡肠道健康,更有利于饲粮消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素 肉鸡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形态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树枝状聚合物对聚乳酸熔体微分电纺纤维膜的增韧改性研究
12
作者 谭晶 王智 +5 位作者 王朔 付宏岩 李长金 李好义 杨卫民 张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共7页
采用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为增塑剂,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对聚乳酸(PLA)进行改性,探究了CYD-T151含量、纺丝温度和纺丝电压对熔体微分电纺PLA及PLA/CYD-T151纤维平均直径、直径分布和纤维膜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状聚合物CYD-T... 采用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为增塑剂,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对聚乳酸(PLA)进行改性,探究了CYD-T151含量、纺丝温度和纺丝电压对熔体微分电纺PLA及PLA/CYD-T151纤维平均直径、直径分布和纤维膜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的加入可有效提高PLA的熔体流动性,降低纤维细度,当CYD-T151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25%、纺丝温度为240℃、纺丝电压为55 kV时,熔体电纺纤维的纤维平均直径为1.360μm,较纯PLA减小了49.72%;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作为增塑剂,可有效提高PLA熔体电纺纤维膜的韧性,当CYD-T151含量为1.25%,纺丝温度为240℃,纺丝电压为55 kV时,PLA/CYD-T151纤维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50 MPa和92.33%,较纯PLA提高了4.07%和1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合物 熔体微分电纺 乳酸纤维膜 纤维直径 拉伸力学性能
下载PDF
脉搏血氧灌注指数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预测价值
13
作者 张冰 赵晓晓 +2 位作者 贺玉娟 张卫星 冯希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6例患有ROP的...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6例患有ROP的患儿为ROP组,另外82例未患ROP者为非ROP组。入院后记录早产儿基本资料,采用Masimo Radical-7(USA)SpO_(2)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连续监测早产儿PI,采用ABL90FLEX血气分析仪监测早产儿血乳酸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I及血乳酸浓度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后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15.393,P_(组间)<0.001);ROP组早产儿出生后1 h、12 h、24 h PI较非ROP组明显下降,出生后48 h至96 h轻度下降,两组早产儿PI于出生后96 h后趋于平稳;ROP组早产儿出生后96 h内各时间点PI均低于非ROP组早产儿(均为P<0.05);两组不同时间与组别间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5.061,P_(交互)<0.001)。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1.158,P_(组间)<0.001);ROP组早产儿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较非ROP组明显上升,出生后12 h、24 h血乳酸浓度较非ROP组轻度升高;ROP组早产儿出生后各时间点血乳酸浓度均高于非ROP组(均为P<0.05);两组不同时间与组别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0.567,P_(交互)>0.05)。早产儿出生后1 h、12 h、24 h的PI及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预测ROP的AUC分别为0.77、0.82、0.83、0.82,出生后1 h、12 h、24 h的PI及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联合预测ROP的AUC为0.94,高于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PI及血乳酸浓度对ROP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指数 乳酸浓度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T评分变化及血清乳酸、NSE、CRP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黄海源 许慧中 +2 位作者 颜庆华 张猛 刘枫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分变化与血清乳酸(L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分变化与血清乳酸(L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疾病组,根据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32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选取50例行健康体检受试者作为健康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乳酸、NSE、CRP水平与CT评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疾病组血清乳酸、NSE、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预后不良组乳酸、NSE、CRP水平和CT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经Spearman相关分析,急性颅内损伤患者血清中乳酸、NSE、CRP水平与CT评分呈正相关(r=0.431、r=0.345、r=0.226,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乳酸、NSE、CRP水平、CT评分联合预测急性颅内感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T评分与患者入院血清乳酸、NSE、CRP水平呈正相关,联合诊断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CT评分 乳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在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满艺 石松荔 +2 位作者 李宝山 黄皇 王荫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ABP的水平;RT-qPCR鉴定嵌顿疝肠管组织中I-FABP的表达。通过嵌顿肠管大体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hiu’s评分判定肠坏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后6 h时嵌顿肠管大体标本和HE染色呈典型肠绞窄表现,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明显升高(P=0.002);8 h时肠管逐渐向肠坏死过渡,血D-LAC进一步升高(P=0.012),血I-FABP也明显升高(P=0.001),并且肠组织中的I-FABP表达明显升高(P=0.002)。12 h时肠管呈现明显肠坏死特征、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和I-FABP均升至最高[(2019.60±16.17)μg/L vs(273.18±14.63)μg/L,P=0.001;(1210.94±5.96)μg/L vs(220.46±9.63)μg/L,P=0.001];肠管组织中的I-FABP表达最高[(8.20±0.60)μg/L vs(1.13±0.16)μg/L,P=0.001]。结论:嵌顿疝大鼠血清I-FABP和D-LAC水平升高,为早期诊断嵌顿疝肠管坏死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疝 肠坏死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下载PDF
益生菌基因组学在乳酸菌筛选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16
作者 刘文俊 张和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筛选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在促进人类、动物甚至植物健康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功能性食品、动物饲料和微生物菌肥。然而,这些细菌对宿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分子机制还远未完全了解。另外,传统...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筛选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在促进人类、动物甚至植物健康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功能性食品、动物饲料和微生物菌肥。然而,这些细菌对宿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分子机制还远未完全了解。另外,传统的益生菌筛选技术主要依靠表型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以及随机对照试验,这些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数据难以重复。不同研究小组之间数据难以共享,不能实现菌株有益特性的均一性和标准化验证,严重制约了益生菌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菌株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基于新的测序技术和强大的计算机分析方法,被称为益生菌基因组学新学科的出现,允许研究者在短时间内通过筛选大量的生物学和基因组数据,显著提高益生菌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综述了通过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帮助人们高效、快速地确定益生菌,开辟益生菌新功能的评价途径。总结益生菌基因组学在阐明益生特性功效评价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扩展研究人员对这些有益微生物生物学的认知,揭示益生菌促进健康特性的分子机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基因组学 乳酸 功能 筛选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气流场驱动喷射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及表面浸润性调控
17
作者 彭子龙 江宜凡 +3 位作者 张峻源 王萌杰 张佳茗 李一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所获得的聚乳酸微细纤维进行了表面浸润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相对于静电纺丝等微细纤维制造方法,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通过控制不同的打印参数,可以有效实现纤维直径在6~18μm、孔隙率在55%~96%范围内的有效调控。通过3D打印工艺,可实现具有宏观路径可控、微观具有高孔隙率微纤维结构的制作。表面浸润性结果显示,打印微细纤维由于材料分子基团及高孔隙率综合作用,具有疏水性及粘附性特征,通过对微观局部进行亲水处理,实现了同一材料局部疏水和亲水共存结构的制作,证明了该方法表面浸润性调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场驱动 熔融聚乳酸 三维打印 微细纤维 表面浸润性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铁蛋白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预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不良的价值
18
作者 万姜维 成东茹 +1 位作者 王涛 高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SF)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0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DH、β2-MG、SF水平。根据生存情况将...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SF)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0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DH、β2-MG、SF水平。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分析MD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单独及联合对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MDS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0.20%(41/102)。病死组血清LDH、β2-MG、SF、改良WPSS评分和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比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升高、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是MD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SF水平联合改良WPSS评分预测MDS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5.12%、0.918,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对MDS预后不良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4项指标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铁蛋白 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固态发酵对黑水虻幼虫营养价值的影响
19
作者 郭建来 和月 +3 位作者 魏红芳 刘昆 姬向波 翟乐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乳酸菌固态发酵对黑水虻幼虫中主要营养成分、pH、乳酸和多肽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未发酵)、试验1组(植物乳杆菌组)、试验2组(粪肠球菌组)、试验3组(嗜酸乳杆菌组),每组3个平行。将黑水虻幼虫与麸皮...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乳酸菌固态发酵对黑水虻幼虫中主要营养成分、pH、乳酸和多肽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未发酵)、试验1组(植物乳杆菌组)、试验2组(粪肠球菌组)、试验3组(嗜酸乳杆菌组),每组3个平行。将黑水虻幼虫与麸皮按1:1混合,分别添加发酵用种子液,将混匀后的样品分别装入发酵袋中,放于35℃人工气候箱中发酵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2组、3组粗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缬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1.25%(P﹤0.05)、10.00%(P﹤0.05)和16.25%(P﹤0.05),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5.73%(P﹤0.05)、13.75%(P﹤0.05)和8.99%(P﹤0.05);各组之间乳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试验1组乳酸含量最高,达到了8.72%;发酵后,各试验组pH显著下降(P﹤0.01),其中试验1组pH最低;发酵后3个试验组多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综合考虑,优先选择植物乳杆菌作为黑水虻发酵饲料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黑水虻幼虫 固态发酵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与转移性胃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20
作者 罗旭 王千千 +5 位作者 党会芬 王玉凤 李志虎 周霞东 闵建平 田迎霞 《甘肃医药》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转移性胃癌患者预后作用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LDH对转移性胃癌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转移性胃癌患者预后作用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LDH对转移性胃癌患者预后影响的国内外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评价偏移风险后,运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8篇文献,累计转移性胃癌患者31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LDH水平升高的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短于LDH水平正常患者[HR=1.46,95%CI(1.09,1.9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治疗方式、样本量、发表时间、研究区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对照组是化疗+手术、样本量≥300、发表时间≥2015、国外的研究中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H水平升高可能是转移性胃癌的预后不良因素,检测LDH有助于进行合理的预后评估,可以协助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转移性胃癌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