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1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预处理对乳酸发酵草莓汁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红艳 李增权 徐明磊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94,共8页
为提高乳酸发酵草莓汁品质,将不同功率(150、300、450 W)超声波应用于草莓汁乳酸发酵前处理环节,研究不同功率超声波处理对乳酸发酵草莓汁的营养及感官品质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够显著地提高草莓汁中酚类物质含量,提高其抗氧化能... 为提高乳酸发酵草莓汁品质,将不同功率(150、300、450 W)超声波应用于草莓汁乳酸发酵前处理环节,研究不同功率超声波处理对乳酸发酵草莓汁的营养及感官品质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够显著地提高草莓汁中酚类物质含量,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改善乳酸发酵草莓汁的感官品质。其中,300 W超声波处理草莓汁经乳酸发酵后具有更低的色差值,更高的红色值、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且该产品具有更优良的感官品质。这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前处理方式应用于草莓果汁的乳酸发酵,研究结果为提高草莓乳酸发酵果汁综合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汁 超声波预处理 乳酸发酵 色泽 抗氧化活性 感官评价
下载PDF
酒酒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接种时序对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辉 张嘉璇 +5 位作者 张碧颖 李进 周鹏辉 管雪强 石侃 刘树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8-87,共10页
随着对酒酒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性能的进一步认识,共接种策略在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中的探索也逐渐深入。该研究以赤霞珠、蛇龙珠葡萄酒为原料,使用本土酒酒球菌SD2a(OeSD2a)和植物乳杆菌XJ25(LpXJ25)进行共... 随着对酒酒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性能的进一步认识,共接种策略在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中的探索也逐渐深入。该研究以赤霞珠、蛇龙珠葡萄酒为原料,使用本土酒酒球菌SD2a(OeSD2a)和植物乳杆菌XJ25(LpXJ25)进行共接种发酵,通过监测MLF过程中生物量及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分析发酵结束后酒样的香气化合物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顺序接种能够显著提升苹果酸降解速率、丰富葡萄酒香气物质。各顺序接种发酵组最终的苹果酸降解量均高于同时接种组(蛇龙珠葡萄酒中最高98.21%,赤霞珠葡萄酒中最高99.24%),(0 h)OeSD2a+(24 h)LpXJ25的接种顺序在香气物质合成方面表现最优,发酵结束后获得了最高的香气化合物总量(蛇龙珠葡萄酒中为486.72 mg/L,赤霞珠葡萄酒中为504.24 mg/L),显著提升了壬酸乙酯、月桂酸乙酯、α-萜品醇等的含量,改善了酒样香气表现。因此,共发酵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接种顺序对提高MLF效率和葡萄酒香气品质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乳酸发酵 酒酒球菌 植物乳杆菌 共接种 葡萄酒香气
下载PDF
本土乳酸菌苹果酸-乳酸发酵对“户太十一号”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张嘉璇 张萃异 +4 位作者 刘辉 张碧颖 贾苇鹏 石侃 刘树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7,共9页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户太十一号”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比较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XJ25、XJA2)和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SD-2a、144-46、PreAc450)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L-苹果酸含...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户太十一号”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比较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XJ25、XJA2)和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SD-2a、144-46、PreAc450)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L-苹果酸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葡萄酒基础理化指标、颜色、酚类物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其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所选菌株均能代谢“户太十一号”葡萄酒中的L-苹果酸(含量<0.1 g/L)完成发酵,菌株XJ25发酵葡萄酒样品质较好,理化指标(pH为3.82、总酸4.58 g/L、挥发酸0.29 g/L)符合国标要求,颜色差异小(ΔE<3);总单宁、总黄酮醇和总酒石酸酯含量分别为123.61 mg/L、790.50 mg/L、81.11 mg/L;能显著提高醛酮类物质及香茅醇、橙花醇等萜烯类物质含量(P<0.05),含量分别达到17.77 mg/L,4.49 mg/L和5.55 mg/L;酒样花香浓郁,酒体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余味;基于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PCA可以有效区分不同酒样。结果显示,可以有效区分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及不同酒样。综合考虑,菌株XJ25更有利于改善“户太十一号”葡萄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太十一号”葡萄酒 苹果酸-乳酸发酵 植物乳杆菌 酒酒球菌 葡萄酒品质
下载PDF
蔬菜乳酸发酵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生帅 钟秋 +4 位作者 姚瑶 郭恺宇 殷晓雨 邢亚阁 饶瑜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24-36,共13页
发酵蔬菜是传统发酵食品之一,深受人们喜爱。乳酸菌作为蔬菜发酵的主要优势菌群,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以乳酸为主的有机酸和生物活性成分,赋予蔬菜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本文梳理了不同发酵蔬菜(四川泡菜、东北酸菜、西北浆水菜、韩国泡菜... 发酵蔬菜是传统发酵食品之一,深受人们喜爱。乳酸菌作为蔬菜发酵的主要优势菌群,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以乳酸为主的有机酸和生物活性成分,赋予蔬菜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本文梳理了不同发酵蔬菜(四川泡菜、东北酸菜、西北浆水菜、韩国泡菜、美式酸黄瓜和德国酸菜)的发酵工艺,阐述蔬菜在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的动态变化,介绍了蔬菜乳酸发酵机制、生物活性物质(γ-氨基丁酸、生物活性肽、多酚化合物和胞外多糖)产生途径及其生理功能,并展望发酵蔬菜的发展趋势,可为发酵蔬菜工艺优化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蔬菜 发酵工艺 乳酸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活性物质
下载PDF
小片球菌苹果酸-乳酸发酵对不同品种葡萄酒风味的影响
5
作者 浩楠 马腾臻 强文乐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8,共13页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影响红葡萄酒稳定性及风味品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本土乳酸菌的筛选和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酿酒师的重视。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筛选的野生小片球菌C30为供试菌株,探究其在不同品种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影响红葡萄酒稳定性及风味品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本土乳酸菌的筛选和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酿酒师的重视。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筛选的野生小片球菌C30为供试菌株,探究其在不同品种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以及对葡萄酒理化指标、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片球菌C30和商品乳酸菌可在12~36 d完成苹果酸-乳酸发酵(黑比诺和美乐12~18 d,赤霞珠21~36 d),所得酒样的残糖、酒精度、总酸和挥发酸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C30菌株发酵的黑比诺和赤霞珠葡萄酒中酯类和醇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酒样,使得酒样呈现出更为浓郁的果香和花香风味。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小片球菌C30发酵的赤霞珠酒样香气最为浓郁优雅,酒体醇厚协调,表明该菌株具有酿造产区特色干红葡萄酒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苹果酸-乳酸发酵 发酵动力学 挥发性化合物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3
6
作者 靳玉红 李志西 +3 位作者 乔艳霞 杨智 李瑞 张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9-205,共7页
【目的】研究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红枣乳酸发酵饮料不同发酵阶段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并与枣酒、原枣汁、... 【目的】研究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红枣乳酸发酵饮料不同发酵阶段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并与枣酒、原枣汁、枣酪饮料及酸枣汁饮料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在所选定的5种枣饮料中,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最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的Vc抗氧化当量(VCEAC)依次为(223.8±2.4)mg/L、(1 126.64±40.00)mg/L、(1 007.2±40.0)mg/L,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为(56.98±0.41);其次是枣酒,其4种抗氧化能力的VCEAC依次为(158.6±1.7)mg/L、(920.44±8.27)mg/L、(592.5±10.2)mg/L、(48.44±1.05);酸枣汁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最低,其4种抗氧化能力的VCEAC依次为(81.9±0.7)mg/L、(30.67±1.07)mg/L、(156.2±10.5)mg/L、(23.45±0.30)。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类物质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乳酸发酵初期(0~12h),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发酵12~72h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发酵12~48h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变化,发酵48~72h时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增强。【结论】红枣乳酸发酵饮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具有乳酸发酵特有的香味,口感柔和,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枣饮料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乳酸发酵饮料 枣饮料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枇杷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耐硫优良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6
7
作者 任香芸 何志刚 +2 位作者 李维新 林晓姿 梁璋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菌体增长倍数和菌量级别为指标,以Lac101和酒明串珠菌6066为对照菌,考察了从枇杷酒中分离的12株乳酸菌对SO2、乙醇、酸、温度的耐受能力和苹果酸乳酸发酵活力。结果表明,杆菌中的R23与球菌中的R33、R35综合能力最强,可在SO2和乙醇浓... 以菌体增长倍数和菌量级别为指标,以Lac101和酒明串珠菌6066为对照菌,考察了从枇杷酒中分离的12株乳酸菌对SO2、乙醇、酸、温度的耐受能力和苹果酸乳酸发酵活力。结果表明,杆菌中的R23与球菌中的R33、R35综合能力最强,可在SO2和乙醇浓度分别为120 mg/L和13%(v/v),pH3.0时维持生长,在18℃下菌量可达109CFU/mL,3菌株的苹果酸乳酸发酵活力均在100u以上,综合性能均优于对照菌Lac101和6066。R23与R33、R35是3株优良的枇杷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酒 乳酸 苹果酸乳酸发酵 耐硫 筛选
下载PDF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一) 优良乳酸发酵菌种特性的研究及菌种筛选 被引量:28
8
作者 沈国华 卢英 +1 位作者 何丁喜 王建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5,35,共5页
应用纯接种乳酸发酵技术生产泡菜是对传统自然发酵模式的一种变革 ,也是发酵技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本文就影响发酵质量及成败的首要因素—所收集之不同乳酸发酵菌种的生长及发酵特性进行了系统比较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确定了最... 应用纯接种乳酸发酵技术生产泡菜是对传统自然发酵模式的一种变革 ,也是发酵技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本文就影响发酵质量及成败的首要因素—所收集之不同乳酸发酵菌种的生长及发酵特性进行了系统比较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确定了最适的乳酸发酵菌种及其组合供扩大试验及生产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纯菌接种 乳酸发酵 菌种筛选 腌菜
下载PDF
乳酸发酵番茄汁、胡萝卜汁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范利华 杨洁彬 +1 位作者 张篪 周山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24,共7页
本文对乳酸发酵番茄汁及胡萝卜汁的色、香、味进行了分析评定。利用GC-9A气相色谱、HPGC/MS 5988A气-质联机系统对乳酸发酵产品的部分风味物质作了定性定量测定。并比较了发酵汁与未发酵汁以及选用保加亚乳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 本文对乳酸发酵番茄汁及胡萝卜汁的色、香、味进行了分析评定。利用GC-9A气相色谱、HPGC/MS 5988A气-质联机系统对乳酸发酵产品的部分风味物质作了定性定量测定。并比较了发酵汁与未发酵汁以及选用保加亚乳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thermophalus)的不同菌株组合发酵后,产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乳酵发酵后增加或新形成了一些物质,它们对构成乳酸发酵产品的独特风味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菜汁 乳酸发酵 风味 发酵饮料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根霉乳酸发酵液中的乳酸 被引量:32
10
作者 白冬梅 班睿 +1 位作者 赵学明 胡宗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7-528,共2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米根霉乳酸发酵液中的乳酸。在Wakosil Ⅱ 5C18RS (4 6mmi d ×15 0mm ,5 μm)色谱柱上 ,以 0 0 1mol/L磷酸溶液 (pH 2 5 )作流动相 ,流速为 1mL/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10nm。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米根霉乳酸发酵液中的乳酸。在Wakosil Ⅱ 5C18RS (4 6mmi d ×15 0mm ,5 μm)色谱柱上 ,以 0 0 1mol/L磷酸溶液 (pH 2 5 )作流动相 ,流速为 1mL/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10nm。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2 2 % (n =5 ) ,回收率为 99%以上。方法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乳酸发酵 乳酸 RP-HPLC 测定
下载PDF
傣家酸鱼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乳酸发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振宇 李忠孝 +3 位作者 袁明龙 袁明伟 陈海云 杜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1-45,共5页
为获得新来源的乳酸发酵菌株,以采自云南省德宏州的3份传统傣家酸鱼为供试样品,分离纯化菌株。通过Ca CO3-溴甲酚紫产酸平板、摇瓶发酵、色谱分析等手段筛选出产乳酸菌株。采用传统分类方法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产乳酸菌株进行... 为获得新来源的乳酸发酵菌株,以采自云南省德宏州的3份传统傣家酸鱼为供试样品,分离纯化菌株。通过Ca CO3-溴甲酚紫产酸平板、摇瓶发酵、色谱分析等手段筛选出产乳酸菌株。采用传统分类方法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产乳酸菌株进行鉴定并保藏,并用EDTA定钙法研究了菌株的乳酸产量。结果表明,从3份传统傣家酸鱼中分离到10个菌株,筛选出乳酸发酵菌株sy1、sy3、sy4,色谱分析表明,3株菌的发酵产物均为乳酸。采用传统分类方法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确定3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3株菌均能迅速产酸,能在p H 3.5以下生长;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00 g/L的培养基中发酵72 h,测得菌株sy1、sy3、sy4乳酸产量分别为66、76和69 g/L,表明3株菌均有较好的乳酸发酵能力,可作为乳酸发酵的出发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鱼 乳酸 分离鉴定 乳酸发酵
下载PDF
药用植物黄芪乳酸发酵成分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伟 贾艳姝 +2 位作者 刘秀波 龚贺 张艳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通过保加利亚乳杆菌对黄芪进行发酵处理,在发酵的过程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药用植物黄芪的各主要成分质量分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发酵后黄芪总皂苷质量分数增加了22%,总黄酮质量分数增长13.6%,但总多糖质量分数有所下降。
关键词 黄芪 乳酸发酵 黄酮 皂苷 多糖
下载PDF
响应面方法研究新疆大果沙棘的乳酸发酵饮料工艺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继国 顾晶晶 +1 位作者 王爱芹 康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9,共4页
以大果沙棘为原料,经打浆、成分调整后进行乳酸发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棘原浆发酵参数,建立影响因子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接种量为4.8857%、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为10.98h;沙棘果浆含量40%;复合稳定剂用量为:黄原胶0.2... 以大果沙棘为原料,经打浆、成分调整后进行乳酸发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棘原浆发酵参数,建立影响因子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接种量为4.8857%、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为10.98h;沙棘果浆含量40%;复合稳定剂用量为:黄原胶0.25%,卡拉胶0.05%,单甘酯0.01%。研制的沙棘乳酸发酵饮料组织均匀、口感细腻、甜酸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大果沙棘 乳酸发酵 稳定剂 饮料
下载PDF
蔬菜乳酸发酵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禾 韩春然 王金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以白菜汁为基质,对若干乳酸菌株进行发酵性能的研究。确定了嗜酸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使之与经耐氧驯化的青春双歧杆苗混合培养,表现了良好的共生发酵特性。在白菜汁中加入NaCl1%,大豆蛋白粉2%,葡萄糖2%,于37℃培养24h,其菌... 以白菜汁为基质,对若干乳酸菌株进行发酵性能的研究。确定了嗜酸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使之与经耐氧驯化的青春双歧杆苗混合培养,表现了良好的共生发酵特性。在白菜汁中加入NaCl1%,大豆蛋白粉2%,葡萄糖2%,于37℃培养24h,其菌数可达108个/ml。以此培养物为发酵剂可制作出质地、风味、营养俱佳的酸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汁 青春双歧杆菌 乳酸发酵 酸白菜 菌株
下载PDF
电子鼻对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智 王楠 +5 位作者 Niamat Ullah 梁艳花 杨霞 程正丽 冯宪超 李志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9-156,共8页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5个品种的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品质进行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和感官评价对红枣乳酸饮料的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线性判别分析对不同红枣饮料香气的识别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电子鼻传感器对香气响应值的主成分分...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5个品种的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品质进行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和感官评价对红枣乳酸饮料的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线性判别分析对不同红枣饮料香气的识别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电子鼻传感器对香气响应值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香气是由苯类、氮氧化物、芳香胺类、烷烃、甲基类、硫化物、醇类、硫化氢类组成。金丝小枣、狗头枣乳酸发酵饮料具有高的综合因子得分。感官评价分析表明,所有红枣乳酸饮料的风味都优于对照(康师傅枣饮),而不同品种的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又不同,以狗头枣乳酸发酵饮料风味最佳,金丝小枣乳酸发酵饮料风味最差。红枣的品种和质量对乳酸发酵饮料的香气和口味有很大影响。电子鼻可以准确区别红枣饮料的不同风味,结果与感官评价具有一致性,表明电子鼻可有效地用于乳酸发酵饮料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乳酸发酵 电子鼻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小球藻生长因子对啤酒和乳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士群 常志州 郑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4-56,共3页
研究了小球藻细胞活性物质(CGF)的提取方法及其对微生物生长及其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提取方法的CGF产出率分别为10.6%、18.2%、21.5%、26.6%、28.4%,差异很大,并且其生理活性也不同。添加第4种提取方法的1.0%CGF,24h后计数... 研究了小球藻细胞活性物质(CGF)的提取方法及其对微生物生长及其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提取方法的CGF产出率分别为10.6%、18.2%、21.5%、26.6%、28.4%,差异很大,并且其生理活性也不同。添加第4种提取方法的1.0%CGF,24h后计数,啤酒酵母菌数量是对照的14.98倍,乳酸菌数量是对照的2.2倍。CGF具有增加啤酒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分裂速度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啤酒产气量、调节乳酸杆菌与链球菌的数量比值、延长乳酸制品的保质期,改善品质、增加营养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细胞活性物质 提取 生理活性 啤酒 乳酸发酵
下载PDF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 优良乳酸发酵菌种特性的研究及菌种筛选(1) 被引量:19
17
作者 沈国华 卢英 +1 位作者 何丁喜 王建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1年第2期11-13,共3页
应用纯接种乳酸发酵技术生产泡菜是对传统自然发酵模式的一种变革,也是发酵技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本文就影响发酵质量及成败的首要因素—所收集之不同乳酸发酵菌种的生长及发酵特性进行系统比较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确定最适的乳... 应用纯接种乳酸发酵技术生产泡菜是对传统自然发酵模式的一种变革,也是发酵技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本文就影响发酵质量及成败的首要因素—所收集之不同乳酸发酵菌种的生长及发酵特性进行系统比较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确定最适的乳酸发酵菌种及其组合供扩大试验及生产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纯菌接种 乳酸发酵 菌种筛选 腌渍蔬菜加工
下载PDF
转盘反应器固定米根霉的L-乳酸发酵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建平 栾善东 +2 位作者 郑重鸣 徐志南 岑沛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研究了米根霉的固定化方法,研制了用吸附法固定米根霉的生物转盘反应器,考察了在该反应器中培养基组成及其它操作条件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吸附法固定化的米根霉及生物转盘反应器进行L-乳酸发酵具有发酵速率快。
关键词 乳酸 米根霉 生物转盘 乳酸发酵
下载PDF
核桃乳酸发酵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铁山 曹玉美 +1 位作者 高绍棠 史海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3-56,共4页
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核桃乳酸发酵酸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和菌种,42±2℃发酵;1~5℃冷却后熟12h,具有较好的效果。筛选的配方为核桃仁10%,牛奶粉20%;... 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核桃乳酸发酵酸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和菌种,42±2℃发酵;1~5℃冷却后熟12h,具有较好的效果。筛选的配方为核桃仁10%,牛奶粉20%;蔗糖6%,琼脂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牛奶 乳酸发酵 酸乳
原文传递
纤维废渣酶水解及L-乳酸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育如 夏黎明 岑沛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7-441,共5页
木糖厂的纤维废渣中,纤维素为主要成份, 本文用纤维素酶对木糖厂的纤维废渣进行酶解,继而研究了用米根霉进行乳酸发酵。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纤维废渣可用纤维素酶直接水解或经碱处理后进行酶水解, 9%的纤维废渣经酶解后还原糖浓度为... 木糖厂的纤维废渣中,纤维素为主要成份, 本文用纤维素酶对木糖厂的纤维废渣进行酶解,继而研究了用米根霉进行乳酸发酵。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纤维废渣可用纤维素酶直接水解或经碱处理后进行酶水解, 9%的纤维废渣经酶解后还原糖浓度为39.6mg·mL-1,纤维素糖化率为68.2%. 物料经碱处理后酶解液的还原糖浓度为48.2mg·mL-1, 比碱处理前提高了约16.1%。水解液用米根霉进行乳酸发酵,乳酸的浓度达到了29.5mg·mL-1,比用碱处理前物料酶解液乳酸发酵的乳酸浓度(24.0mg·mL-1)增加了约23%,但过程的总体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废渣 纤维素酶 酶水解 米根霉 乳酸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