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铁蛋白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预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不良的价值
1
作者 万姜维 成东茹 +1 位作者 王涛 高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SF)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0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DH、β2-MG、SF水平。根据生存情况将...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SF)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0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DH、β2-MG、SF水平。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分析MD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单独及联合对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MDS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0.20%(41/102)。病死组血清LDH、β2-MG、SF、改良WPSS评分和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比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升高、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是MD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SF水平联合改良WPSS评分预测MDS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5.12%、0.918,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对MDS预后不良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4项指标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 Β2微球蛋白 铁蛋白 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Gleason分级用于评估低风险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预后的价值
2
作者 兰乐健 尤升杰 +1 位作者 桂志红 彭健韫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究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及Gleason分级用于评估低风险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mHSPC)预后的价值,为低风险mHSPC患者的诊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1年丽水市人民医院低风险mHSPC患者,以出现去势抵... 目的探究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及Gleason分级用于评估低风险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mHSPC)预后的价值,为低风险mHSPC患者的诊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1年丽水市人民医院低风险mHSPC患者,以出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作为不良预后的主要结局指标,将48例出现CRPC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出现CRPC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ALP、LDH和Gleason分级状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LP、LDH、Gleason分级对mHSPC出现不良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ALP和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Gleason分级4~5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ALP(≥300 U/L)、高LDH(≥200 U/L)、高Gleason分级(4~5级)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79,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7.6%。结论高ALP、高LDH、高Gleason分级是低风险mHSPC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联合使用可为低风险mHSPC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乳酸脱氢 GLEASON 前列腺癌 预后风险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与转移性胃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3
作者 罗旭 王千千 +5 位作者 党会芬 王玉凤 李志虎 周霞东 闵建平 田迎霞 《甘肃医药》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转移性胃癌患者预后作用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LDH对转移性胃癌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转移性胃癌患者预后作用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LDH对转移性胃癌患者预后影响的国内外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评价偏移风险后,运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8篇文献,累计转移性胃癌患者31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LDH水平升高的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短于LDH水平正常患者[HR=1.46,95%CI(1.09,1.9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治疗方式、样本量、发表时间、研究区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对照组是化疗+手术、样本量≥300、发表时间≥2015、国外的研究中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H水平升高可能是转移性胃癌的预后不良因素,检测LDH有助于进行合理的预后评估,可以协助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 转移性胃癌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的特性
4
作者 文宇萍 刘金熙 +1 位作者 金清 崔虎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 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40.0,38.5 kDa;比活力分别为2.18,153.10 U/mg;在丙酮酸还原中两种酶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均为8.0与40℃;而乳酸氧化时D-LDH-2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分别为12.0与30℃。D-LDH-1与D-LDH-2对草酰乙酸、苯丙酮酸和2-酮戊二酸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且Ca^(2+)、Cu^(2+)和Na+对其酶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Zn^(2+)与SDS对酶活性有极高的抑制作用。此外,两种酶对丙酮酸的Km值分别为2.98,6.11 mmol/L,对丙酮酸的K_(cat)/K_(m)分别为6.04×10^(2),2.28×10^(4)L/(mol·s),LDH-2对D-乳酸的K_(cat)/K_(m)为65.0 L/(mol·s)。结论:D-LDH-1与D-LDH-2为柠檬酸明串珠菌中催化D-乳酸合成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D-乳酸 D-乳酸脱氢 柠檬明串珠菌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对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冀亚赛 李彦格 +1 位作者 毛彦娜 刘炜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7例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进行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进...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7例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进行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乳酸脱氢酶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水平组为85.0%,中水平组为50.0%,高水平组为30.8%。3年无事件生存率低水平组为80.0%,中水平组为35.7%,高水平组为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不能作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可作为评估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 神经母细胞瘤 预后因素
下载PDF
术前乳酸脱氢酶和HALP的联合评分对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任燕燕 刘贤明 +2 位作者 王发艳 彭丽丽 张洪珍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 探讨术前乳酸脱氢酶(LDH)和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ALP)的联合评分(L-HALP)对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并行辅助化疗的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河北省人... 目的 探讨术前乳酸脱氢酶(LDH)和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ALP)的联合评分(L-HALP)对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并行辅助化疗的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D2胃癌根治术并接受辅助化疗的176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淋巴血管侵犯、神经周围侵犯、辅助化疗方案等,术前1周外周血LDH、Hb、ALB、淋巴细胞计数、PLT等,并计算HALP。对患者进行电话、门诊、住院等形式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LDH采用本院正常上限值,应用X-tile软件得到HALP的最佳截断值,综合LDH水平和HALP建立L-HALP评分,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6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1%、57.7%、41.4%。高LDH组和低HALP组患者OS均显著低于低LDH组和高HALP组(P<0.05)。高风险与低风险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LDH(≥250 U/L)和低HALP(<25.8)患者的L-HALP评分为2分,低LDH(<250 U/L)和高HALP(≥25.8)为0分,两者均高或者均低为1分。高L-HALP评分患者与手术年龄较大、TNM分期较晚、化疗周期短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H、HALP、L-HALP评分、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化疗周期、淋巴血管侵犯与OS相关(均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L-HALP评分、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L-HALP评分与其他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Nomogram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05。结论 术前L-HALP是影响行根治性切除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基于L-HALP评分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预后 HALP 乳酸脱氢 评分系统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乳酸脱氢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刘虹伶 王美佳 晏青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1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性别比例、年龄相似的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为对照组...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1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性别比例、年龄相似的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β_(2)-MG、TNF-α、LDH水平。比较不同Durie-Salmon分期及治疗前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MG、TNF-α、LDH水平。比较治疗后不同疗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MG、TNF-α、LD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β_(2)-MG、TNF-α、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Durie-Salmon分期Ⅲ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MG、TNF-α、LDH水平高于Ⅰ期和Ⅱ期,Ⅱ期患者这些指标又高于Ⅰ期(均P<0.05)。治疗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MG、TNF-α、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不同疗效患者血清β_(2)-MG、TNF-α、LD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MG、TNF-α、LDH水平与疗效正相关(r=0.862、0.396、0.885,均P<0.05)。结论:血清β_(2)-MG、TNF-α、LDH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对三者进行检测有助于评估疾病进展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β_(2)-微球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乳酸脱氢 疗效 疾病进展 相关性
下载PDF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乳酸脱氢酶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8
作者 张湘湘 孙礼宾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970-1976,共7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 HBP)、乳酸脱氢酶(LDH)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1例轻症组患儿和31例重症组患儿,同期选取正常体检或切除包皮患...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 HBP)、乳酸脱氢酶(LDH)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1例轻症组患儿和31例重症组患儿,同期选取正常体检或切除包皮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检测外周血中HBP、LD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白细胞(WBC)的含量,对比各组HBP、LDH、CRP及WBC水平,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各临床指标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SMPP)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组及轻症组的HBP、LDH及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重症组的HBP、LDH及CRP水平对比轻症组有明显升高(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P、LDH及CRP为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BP、LDH、CRP水平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可作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症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肝素结合蛋白 乳酸脱氢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风险评估
9
作者 高雪 徐翎钰 +3 位作者 管陈 王雁飞 张佳琪 车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952-962,共11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为早期识别AKI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的4909例患者,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收集。根据血清LDH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为早期识别AKI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的4909例患者,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收集。根据血清LDH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Q1~Q4组),比较各组患者基线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不同LDH组与住院患者AKI的相关性,探究LDH水平对AKI患者死亡的影响。进行亚组分析,以确定LDH水平与住院患者发生AKI风险在不同亚组间是否有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DH的预测效能。结果:4909例患者中有850例发生AKI,占总人群17.32%。AKI发生率随着LDH水平的增加而增加(12.96% vs. 13.45% vs. 18.09% vs. 22.78%)。在未校正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对照组Q1相比,Q3组(OR 1.49, 95% CI 1.19~1.85, P P P = 0.002,Q4组P = 0.001)的AKI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较高。使用模型1校正混杂因素后,Q4组的调整OR (95% CI)为5.30 (2.04~13.77)。经模型2校正后观察到类似结果,Q2组、Q4组的OR分别为3.90、2.97,95% CI分别为1.24~12.24、1.05~8.46。ROC曲线显示LDH对住院患者发生AKI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59 (95% CI 0.56~0.62, P P < 0.05),当血清LDH水平与血清肌酐(Scr)结合起来预测住院患者AKI风险及AKI患者的住院死亡时,ROC曲线面积分别提高至0.60和0.80。结论:高水平血清LDH与住院期间发生AKI的风险独立相关,且LDH水平越高,AKI患者的死亡率越高。监测住院患者血清LDH水平可为早期识别AKI、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乳酸脱氢 危险因素 死亡率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孙越晨 叶莉莉 严双凤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L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中在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L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中在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LAR与患者28 d全因死亡风险的整体关系。根据RCS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LAR组和高LAR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LAR与28 d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患者1 659例。死亡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肌酐,乳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镁,国际标准化比值,合并恶性肿瘤、心源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而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及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比例均低于存活组(均P<0.05)。LAR与患者28d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χ~2=46.930,P<0.05),且死亡风险随LAR的升高而增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LAR组28 d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LAR组(log-rank χ~2=104.230,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LAR升高(≥11.08)是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全因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9,P<0.05)。结论 入院时LAR升高(≥11.08)与脓毒性休克患者28d全因死亡率升高独立相关,临床医生应该更加关注此类患者并及时进行干预以便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 脓毒性休克 预后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刘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6期188-19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n=35)、...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n=35)、非重症组(n=45),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PCT、LDH、NLR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CT、LDH、NLR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及非重症组的血清PCT、LDH及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PCT、LDH及NLR水平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CPIS评分高于非重症组(P<0.05)。CPIS评分与血清PCT、LDH及NLR呈正相关(P<0.05);血清PCT、LDH、NLR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CT、LDH、NLR单独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PCT、NLR、LDH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乳酸脱氢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下载PDF
治疗前乳酸脱氢酶水平对局部复发鼻咽癌挽救性调强放疗的预后意义
12
作者 邓智毅 叶祎菁 +2 位作者 李定波 曾宪海 王再兴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在挽救性调强放疗(IMRT)的局部复发性鼻咽癌(NP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并确定与rT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4月在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接受挽救性IMR...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在挽救性调强放疗(IMRT)的局部复发性鼻咽癌(NP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并确定与rT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4月在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接受挽救性IMRT治疗的97例局部复发、非转移性NP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死亡51例、远处转移18例、局部失败30例和出现预后不良事件(死亡、肿瘤远处/局部转移)67例。获得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局部无失败生存(local failure-free survival,LFFS)、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metastasis-freesurvival,DM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分析LDH与NPC患者挽救性IMRT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221.25(178.24,339.13)U/L vs.124.82(79.0,159.50)U/L,Z=-5.122]、局部失败组[230.75(170.89,394.50)U/Lvs.157.85(91.78,216.95)U/L,Z=-3.442]、远处转移组[261.62(153.55,465.50)U/L vs.168.98(101.75,237.75)U/L,Z=-2.478]和预后不良组[220.05(167.20,506.16)U/L vs.93.45(69.95,154.35)U/L,Z=-6.018]患者挽救性IMRT前血清LDH水平显著更高,P均<0.05。将血清LDH水平根据中位值划分为二分类变量(≥177.50 U/L vs.<177.50 U/L),Cox单因素模型发现LDH影响LFFS、DMFS、OS和毒性相关死亡(toxic-related death,TRD)的危险比分别为3.759(1.660~8.558)、4.217(1.383~12.861)、3.226(1.715~6.069)、3.363(1.750~6.463),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中,LDH仍然是LFFS、DMFS、OS、TRD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与LDH<177.50 U/L患者比较,LDH≥177.50 U/L组患者更多发生肿瘤局部进展相关死亡,且LDH≥177.50 U/L组患者无LFFS期、无DMFS期和OS期更短(Log-rank=11.624、7.559、14.758),P均<0.05。在预测总生存率方面,在r T分级中加入LDH优于单独的r T分级。结论LDH是预测局部复发、非转移性NPC患者在挽救IMRT后LFFS、DMFS、OS和TRD的一个重要因素,LDH与r T分级联合预测总生存率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 乳酸脱氢酶类 预后 调强放疗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及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预测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赵金 黄涛 刘鑫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LAR)及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对连续确诊为mCRC患者的临床数据和随访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LAR)及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对连续确诊为mCRC患者的临床数据和随访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营养预后指数(PNI)和LAR预测预后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是否接受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患者分为化疗+贝伐珠单抗(CT+B)组和化疗(CT)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转移性结直肠癌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因素。结果ROC曲线显示PLR、NLR、PNI和LAR诊断mCRC患者O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0.63、2.81、45.85和4.0。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史、多器官转移、PLR≥140.63、NLR≥2.81、LAR≥4.0、年龄和原发灶切除是影响OS的因素(P<0.05);吸烟史、多器官转移、PLR≥140.63、NLR≥2.81、LAR≥4.0是影响PFS的因素(P<0.05)。结合NLR和LAR开发新的风险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低风险(0因素:NLR<2.81和LAR<4.0)、中风险(1个因素:NLR≥2.81或LAR≥4.0)和高风险(2个因素:NLR≥2.81和LAR≥4.0)。多因素Cox风险预测模型显示了全体或CT+B一线治疗患者亚群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中低风险患者CT+B一线治疗比CT一线治疗可获得更长的中位OS(42.50个月vs.29.50个月,P=0.013)和中位PFS(44.50个月vs.23.50个月,P<0.001);高风险患者的OS和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0.483)。结论预处理LAR和NLR可以作为mCRC患者一线CT的生存结局的良好指标,并且基于NLR和LAR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能预测贝伐珠单抗对中低风险患者一线CT的临床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 一线化疗 预后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35、乳酸脱氢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0例中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王宁 匡歆 赫宁宁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35、乳酸脱氢酶(LDH)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意义,为探究MDS的潜在靶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M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根据指南在医...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35、乳酸脱氢酶(LDH)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意义,为探究MDS的潜在靶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M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根据指南在医院接受个体化治疗,于治疗6个月疗程时评估病人治疗效果,分为治疗失败组(n=28)和治疗有效组(n=92)。于治疗前检测研究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IL-35、LDH]并统计病人临床资料,分析血清IL-35、LDH与MDS病人治疗效果的关系,并检验IL-35、LDH联合预测MDS病人治疗失败的最佳阈值。结果128例MDS病人随访期间共剔除8例,120例MDS病人,治疗6个疗程时,治疗失败占23.33%(28/120),治疗有效组占76.67%(92/120);治疗失败组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RSS-R)均高于治疗有效组,较高危病人占比多于治疗有效组(P<0.05);治疗失败组全血ANC,血浆Hb、PLT低于治疗有效组,血清IL-35、LDH表达量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MDS病人治疗失败与全血ANC,血浆Hb、PLT低表达,血清IL-35、LDH高表达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图发现,血清IL-35、LDH单独及联合预测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截断值分别为129.70 ng/L、324.28 U/L。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血清IL-35、LDH与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血清IL-35、LDH水平与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检测血清IL-35、LDH有助于预测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结果 白细胞介素-35 乳酸脱氢 中性粒细胞 血红蛋白类
下载PDF
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其比值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张银文 曹新超 谢荣景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7-80,9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其比值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胸...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其比值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胸腔积液ADA、LDH水平检测,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9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胸腔积液ADA、LDH水平及其比值在预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中的价值。结果110例患者治疗后有效82例,无效28例。有效组和无效组ADA水平分别为(10.03±0.98)、(55.10±5.24)U·L^(-1),LDH水平分别为(130.58±15.27)、(549.12±50.52)U·L^(-1),LDH/ADA比值分别为(12.88±1.31)、(9.51±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ADA、LDH水平及LDH/ADA比值均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有关(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胸腔积液ADA、LDH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临床效果AUC均>0.70,有一定诊断价值,且LDH/ADA比值价值最高。结论胸腔积液ADA、LDH水平及LDH/ADA比值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氨酶 乳酸脱氢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闭式引流术 临床疗效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效果
16
作者 蔡袁 王甜 黄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明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损... 目的探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明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损害情况分为心肌损害组(30例)和无心肌损害组(38例),比较两组血清MCP-4、CRP、LDH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CP-4、CRP、LDH单独及三项指标联合试验预测重症MPP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价值。结果心肌损害组患儿血清MCP-4、CRP、LDH、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Ⅰ水平高于无心肌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CP-4、CRP、LDH水平对重症MPP患儿发生心肌损害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三项指标并联试验的预测价值最高。并联联合试验的敏感度为93.33%,临床漏诊率不足7%;虽然为联合试验预测的特异度(47.06%)相对较低,但考虑到临床对低漏诊率的需求,三项指标的联合试验仍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重症MPP患儿血清MCP-4、CRP、LDH水平与其发生心肌损害密切相关,三者并联联合或可作为预测患儿心肌损害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害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 C反应蛋白 乳酸脱氢 相关性
下载PDF
支气管肺炎反复发作患儿外周血中乳酸脱氢酶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17
作者 叶健康 顾黔琳 季美芸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究儿童支气管肺炎反复发作时其外周血乳酸脱氢酶(LDH)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再根据发作次数分为反复发作组(51例,1年内支气管肺炎发... 目的探究儿童支气管肺炎反复发作时其外周血乳酸脱氢酶(LDH)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再根据发作次数分为反复发作组(51例,1年内支气管肺炎发作≥2次)和非反复发作组(69例)2个亚组,另选取同期到该院体检部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外周血LDH和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分析研究组2个亚组患儿外周血LDH和血清IgM、IgG、IgA的水平,以及临床资料,并对影响支气管肺炎患儿反复发作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儿童的LDH水平高于对照组,IgM、IgG和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反复发作组患儿的LDH水平高于非反复发作组,IgM、IgG和IgA水平低于非反复发作组(P<0.01)。研究组2个亚组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体温、白细胞计数(WBC)、生活环境、有无家族史、支气管肺炎类型、主要照护者吸烟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IgM、IgG和IgA是支气管肺炎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OR=3.747、3.056、4.860、4.272,P<0.01)。结论支气管肺炎反复发作患儿外周血中LDH水平升高,IgG、IgA、IgM水平降低,临床检测外周血中LDH、IgG、IgA、IgM水平有助于预测支气管肺炎患儿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免疫球蛋白 乳酸脱氢 反复性发作
下载PDF
基于乳酸脱氢酶的诺模图模型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戴才俊 严丹 +2 位作者 黄琪琪 任文炜 涂军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是否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起作用,并建立预测SAP的诺模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1月4,552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n=754)和非卒中相关性肺炎(Non-SAP)组(n=3,798)。...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是否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起作用,并建立预测SAP的诺模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1月4,552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n=754)和非卒中相关性肺炎(Non-SAP)组(n=3,79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诺模图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脱氢酶(LDH)、年龄、吞咽困难、卒中类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时间和白细胞均与SAP独立相关,将其纳入诺模图模型。校准曲线和ROC曲线证实该诺模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诺模图模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结论LDH是SAP的危险因素,基于LDH的诺模图模型预测准确性高,是一种有价值的诊疗决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肺炎 乳酸脱氢 诺模图
下载PDF
基于MIMIC数据库分析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9
作者 罗慧 卢会丽 +1 位作者 陆建红 叶莉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374-377,379,共5页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由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所致,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极高^([1-2])。作为脓毒性休克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与危重患者的高死亡率相关^([3-4])。因此,寻...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由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所致,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极高^([1-2])。作为脓毒性休克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与危重患者的高死亡率相关^([3-4])。因此,寻找早期的预测因子以识别脓毒症高风险患者尤为重要。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一种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常见酶,催化丙酮酸与L-乳酸之间的还原与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乳酸脱氢 白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