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乳酸菌(Lactobacillus,LAB)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以及Pub Med等数据库中检索LAB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相关文献。在确定的191篇文献中筛选,纳入15篇文献,通过Compreh...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乳酸菌(Lactobacillus,LAB)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以及Pub Med等数据库中检索LAB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相关文献。在确定的191篇文献中筛选,纳入15篇文献,通过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CI)。由于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异质性,进行了亚组分析,探讨LAB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LAB可以极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SMD=2.213,P<0.001)及平均蛋重(SMD=1.521,P<0.001),极显著降低料蛋比(SMD=-1.310,P<0.001),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664)。剂量效应曲线表明,LAB的建议添加量为0.05%~0.10%。展开更多
为了改善燕麦粉加工的适应性,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H-LP56)分别对燕麦生粉和不同糊化度(13%、17%、24%、30%、34%)燕麦熟粉进行发酵改性,探究乳酸菌发酵对燕麦粉的游离氨基酸、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含量和热特性,以...为了改善燕麦粉加工的适应性,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H-LP56)分别对燕麦生粉和不同糊化度(13%、17%、24%、30%、34%)燕麦熟粉进行发酵改性,探究乳酸菌发酵对燕麦粉的游离氨基酸、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含量和热特性,以及燕麦-小麦复配面团的流变发酵特性和馒头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促进了燕麦生粉中游离氨基酸的释放,增加了燕麦生粉和熟粉中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将发酵改性燕麦生/熟粉与小麦粉进行复配,改善了面团的发酵特性,制得的馒头比体积上升,硬度下降,馒头的品质特性得到有效改善。展开更多
为促进花生粕的综合利用,以13株乳酸菌发酵花生粕乳,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分别从酸度、黏度、氨基酸态氮浓度、持水力、活菌数和感官属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探究乳酸菌在花生粕乳中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6...为促进花生粕的综合利用,以13株乳酸菌发酵花生粕乳,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分别从酸度、黏度、氨基酸态氮浓度、持水力、活菌数和感官属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探究乳酸菌在花生粕乳中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6)的产酸速率最高,达到9.57°T/h,其次是植物乳杆菌(X2),为9.26°T/h。植物乳杆菌(X2)和副干酪乳杆菌(X5)的后酸化能力较弱,贮藏期间酸度变化量分别为10.84°T和9.58°T,且这两株菌产氨基酸态氮浓度较高,分别为589.87μg/mL和562.28μg/mL。嗜热链球菌(S2)的产黏能力和持水力最强,分别为1227.33 mPa·s和42.62%,且其综合感官评分最高,为89.75分。发酵乳杆菌(FYa1)和植物乳杆菌(MDb2)的活菌数最高,分别为8.89 lg CFU/mL和8.80 lg CFU/mL。采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得出嗜热链球菌(S2)为综合发酵性能较优良的菌株,以其为核心菌株辅以乳酸杆菌作为发酵剂应用于花生粕乳的发酵,可为花生粕乳发酵产品的开发提供有效路径。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改善燕麦粉加工的适应性,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H-LP56)分别对燕麦生粉和不同糊化度(13%、17%、24%、30%、34%)燕麦熟粉进行发酵改性,探究乳酸菌发酵对燕麦粉的游离氨基酸、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含量和热特性,以及燕麦-小麦复配面团的流变发酵特性和馒头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促进了燕麦生粉中游离氨基酸的释放,增加了燕麦生粉和熟粉中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将发酵改性燕麦生/熟粉与小麦粉进行复配,改善了面团的发酵特性,制得的馒头比体积上升,硬度下降,馒头的品质特性得到有效改善。
文摘为促进花生粕的综合利用,以13株乳酸菌发酵花生粕乳,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分别从酸度、黏度、氨基酸态氮浓度、持水力、活菌数和感官属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探究乳酸菌在花生粕乳中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6)的产酸速率最高,达到9.57°T/h,其次是植物乳杆菌(X2),为9.26°T/h。植物乳杆菌(X2)和副干酪乳杆菌(X5)的后酸化能力较弱,贮藏期间酸度变化量分别为10.84°T和9.58°T,且这两株菌产氨基酸态氮浓度较高,分别为589.87μg/mL和562.28μg/mL。嗜热链球菌(S2)的产黏能力和持水力最强,分别为1227.33 mPa·s和42.62%,且其综合感官评分最高,为89.75分。发酵乳杆菌(FYa1)和植物乳杆菌(MDb2)的活菌数最高,分别为8.89 lg CFU/mL和8.80 lg CFU/mL。采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得出嗜热链球菌(S2)为综合发酵性能较优良的菌株,以其为核心菌株辅以乳酸杆菌作为发酵剂应用于花生粕乳的发酵,可为花生粕乳发酵产品的开发提供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