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简方案的“了1”与“了2”共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慧 冯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汉语中的"了"字由于其分布特点和所具有的功能角色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受到了重点关注。对词尾"了"的研究较多,对句尾"了"的研究相对较少,罕有对"了1""了2"共现语句进行研究的报告。该... 汉语中的"了"字由于其分布特点和所具有的功能角色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受到了重点关注。对词尾"了"的研究较多,对句尾"了"的研究相对较少,罕有对"了1""了2"共现语句进行研究的报告。该研究假设"了1"的句法功能通过轻动词方式实现,"了2"的句法功能则通过体标记词的方式实现。提出的假设可以解释"了1"和"了2"共现时两个"了"字所具有的句法功能,完成相应的特征核查,并描述句子的句法推导过程,投射得到正确的语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方案 了1 了2 了1和了2的共现
下载PDF
论否定副词“没(有)”与“了2”共现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庆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51,共15页
否定副词"没有"作用于核心谓语层面,而"了2"作用于句子层面,"了2"的作用范围大于"没有"的作用范围。只要能改变内层"没有VP"的性质特征,使之和外层"了2"的功能相适应,二... 否定副词"没有"作用于核心谓语层面,而"了2"作用于句子层面,"了2"的作用范围大于"没有"的作用范围。只要能改变内层"没有VP"的性质特征,使之和外层"了2"的功能相适应,二者就能共现。句式具有完型特征,因此事件的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否定副词"没有"和"了2"的共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 了2 共现 功能的层次性
下载PDF
论“了2”的时体助词与动相补语之分 被引量:4
3
作者 范晓蕾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5,共16页
文章重审普通话句尾“了2”的语法性质。现实性主句(如“他已经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编码了相对过去时,它是统辖主句、促成完句的时体助词;一部分非现实环境(如“他差点儿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表示结果达成义,它是统辖依附性小... 文章重审普通话句尾“了2”的语法性质。现实性主句(如“他已经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编码了相对过去时,它是统辖主句、促成完句的时体助词;一部分非现实环境(如“他差点儿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表示结果达成义,它是统辖依附性小句、不能完句的动相补语。文章由此总结出“了2”的梯度异质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2 动相补语 完句 非现实 相对时制
下载PDF
具有延续义的“S+了2”句式及相关问题
4
作者 李洁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中的"延续义"曾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其实还有若干"S+了2"句式具有"延续义"。本文对这些句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探讨了句式的句法特点及"延续义"的来源,有利... "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中的"延续义"曾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其实还有若干"S+了2"句式具有"延续义"。本文对这些句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探讨了句式的句法特点及"延续义"的来源,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复杂的"了2"句,也利于解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义 了2 句式 句法条件
下载PDF
汉语“了2”的意义用法及教学策略
5
作者 王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37-139,共3页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了2"的意义用法进行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对"了2"涉及到的时体意义表达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说明。本文认为"了2"表达"完成"意义时...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了2"的意义用法进行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对"了2"涉及到的时体意义表达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说明。本文认为"了2"表达"完成"意义时就对应"过去时"的时间表达,而表达"变化"意义时则对应"现在"或者"将来"的时间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2 意义用法 时体关系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了2”的时制功能——从“NP了”的“推移性”谈起 被引量:3
6
作者 生为 刘振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4,共8页
现代汉语"NP了"句式、"形容词+了"句式和包含"形容词+了"的句子都具有"推移性"特征。三类句子的"推移性"在本质上虽然都是时间的推移,但所体现的时体功能却各有差异。"NP了&qu... 现代汉语"NP了"句式、"形容词+了"句式和包含"形容词+了"的句子都具有"推移性"特征。三类句子的"推移性"在本质上虽然都是时间的推移,但所体现的时体功能却各有差异。"NP了"句式的"推移性"体现了句尾"了2"的相对过去时语义功能。对"了1"在"动词+了1+光杆名词+了2"结构中非强制显现现象的分析,为"了2"的相对过去时用法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从时制功能上看,"了1"和"了2"都能表达相对过去时语义,不同的是,后者还能表达将来时语义,该用法同样属于相对时制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性” 了2 “了1” 相对时制
下载PDF
“了1”和“了2”成句能力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珏 黄梦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共11页
已有研究认为"了1"的成句能力小于"了2",但不曾涉及背后的因素。本文尝试从语义结构、句法层次、语气结构和时范畴缺席等四个方面探讨两个"了"成句能力大小的制约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语义结构的差异决... 已有研究认为"了1"的成句能力小于"了2",但不曾涉及背后的因素。本文尝试从语义结构、句法层次、语气结构和时范畴缺席等四个方面探讨两个"了"成句能力大小的制约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语义结构的差异决定"了1"只能附着述题里的核心谓词且有所选择,而"了2"几乎不受限制。(2)"了1"位于述题里的最下层,"了2"位于述题里的最上层,决定了前者只能在句法结构层面参与构成词组,后者只能在句子话语层面参与构成述题。(3)"了1"只能和核心谓词构成"VP+了1"词组,"了2"只能与语调一起构成"VP+了1"的语气结构并以之为辖域表示口气(tone)。(4)普通话是体凸显和口气凸显语言,不依赖高度语法化的时范畴系统来表示时范畴。这导致"了1"所表完成体难以直接明确地定位到客观时间轴,进而制约其成句能力。"了2"的口气功能与时范畴无关,不受此制约。总之,以上四个因素依次从微观到宏观制约"了1"和"了2"的成句能力,导致前者的成句能力小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成句能力 制约因素
原文传递
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词“了2”的习得比较初探
8
作者 王青云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词语"了"的一部分使用偏误加以调查和归类,并运用"最小树假设"分析了造成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使用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教...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词语"了"的一部分使用偏误加以调查和归类,并运用"最小树假设"分析了造成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使用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助词"了1" 语气助词"了2" 最小树假设 教学建议
下载PDF
浅析“了1”“了2”的意义及用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珍秀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4期92-93,共2页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相似性,表达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本文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了1""了2"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一定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用法 语法意义
下载PDF
“新文化浪潮”下真人秀节目的转型发展——以湖南卫视《我们来了2》为例
10
作者 周敏 王萌 《南方电视学刊》 2018年第1期88-91,共4页
作为一档主打文化的女性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我们来了2》满足了受众娱乐性、知识性以及参与性的需求,同时也带有不可磨灭的中国本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特征,塑造了当下国人的文化认知。将地域之美和人性之美相结合、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明... 作为一档主打文化的女性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我们来了2》满足了受众娱乐性、知识性以及参与性的需求,同时也带有不可磨灭的中国本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特征,塑造了当下国人的文化认知。将地域之美和人性之美相结合、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明星与素人相结合的节目形态,是"新文化浪潮"下综艺节目的转型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素结合 文化体验 创新 真人秀 《我们来了2
下载PDF
语用意义 对等翻译——试论“了_2”的英译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本文在回顾"了2"句法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对等理论和典型例子探讨"了2"的英译策略。把"了2"译成英语时,可以在具体上下文中运用英语的一些非正式单词、词组或句式,实现交谈气氛随和的... 本文在回顾"了2"句法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对等理论和典型例子探讨"了2"的英译策略。把"了2"译成英语时,可以在具体上下文中运用英语的一些非正式单词、词组或句式,实现交谈气氛随和的语用功能;可以通过英语的某些情态动词,使整个句子更具有商榷性和可接受性;最后,可以使用英语的一些同样可以减弱言语行为意向力度的小品词,降低命令的意向力度,增强其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2 意义 了2英汉互译
原文传递
也谈“了_2”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彭小川 周芍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区分"了1"与"了2"是十分必要的。前贤所概括的"了2"的各种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都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了2"的核心语法意义,"表达对当前相关事态的肯定的语气"... 区分"了1"与"了2"是十分必要的。前贤所概括的"了2"的各种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都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了2"的核心语法意义,"表达对当前相关事态的肯定的语气"。该语法意义对"了2"的各种用法都具有解释力,在各种句类中也都能得到验证。此外,不宜单纯以句法位置划分"了1"和"了2","了2"的完句功能还受到其核心语义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助词 了2 语法意义 肯定语气
下载PDF
普方古视角下的“了_1”“了_2”“了_3”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史冠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53-59,共7页
目前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把“了”分为“了1”“了2”,“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一般认为是动态助词;“了2”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是语气词。但在临淄方言中,“了”却呈现为三分样态,无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有不同的... 目前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把“了”分为“了1”“了2”,“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一般认为是动态助词;“了2”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是语气词。但在临淄方言中,“了”却呈现为三分样态,无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有不同的特点。现代汉语其他方言和近古汉语也都有支持将“了”三分的语言例证。最后,我们倾向于普通话的“了”也应该三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了3 二分 三分 样态 方言 近古汉语 普通话
下载PDF
语境制约 顺势而用——从语用学视角管窥“了_2”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7,共4页
本文在回顾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2"的句法意义和语法意义;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语料,揭示其语用意义。笔者认为,"了2"可以使交际中话语语气缓和,更加具有商榷性和可接受性,减弱言语行为的施事力度,等等... 本文在回顾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2"的句法意义和语法意义;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语料,揭示其语用意义。笔者认为,"了2"可以使交际中话语语气缓和,更加具有商榷性和可接受性,减弱言语行为的施事力度,等等。此外,"了2"的使用受语境限制和制约,是顺应环境作出的得体的语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2 句法意义 语法意义 语用意义
原文传递
汉语学习者“了_2”陈述句语调音高的习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4,共9页
语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汉语语音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带"了2"的陈述句为样品句,采用声学测量的方法测量音高数据,并且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性别的学习者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母语者和学习者"了2"句语调音高的量... 语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汉语语音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带"了2"的陈述句为样品句,采用声学测量的方法测量音高数据,并且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性别的学习者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母语者和学习者"了2"句语调音高的量化分析,旨在揭示外国学习者习得汉语"了2"陈述句语调音高的特点,以期为汉语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学习者 陈述句 音高 语调 了2
原文传递
从《敦煌变文集》“V+(X)+了”中的“V”看“了_1”“了_2”的产生 被引量:1
16
作者 岳秀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156-160,共5页
"了1"的形成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从"V+了"后添宾,从"V+O+了"前移,"V+O+了"中"了"的句法位置,相关句法结构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了"的虚化。考察《敦煌变文集》中的"V+(... "了1"的形成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从"V+了"后添宾,从"V+O+了"前移,"V+O+了"中"了"的句法位置,相关句法结构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了"的虚化。考察《敦煌变文集》中的"V+(X)+了",其中的"V"的不同类型影响到了1的产生方式。在吴福祥(1998)的分类基础上,我们认为还应该考虑动词的及物性,"了"首先是在"Vi瞬间+了"组合中发生虚化的。"了1""了2"都是从表"终了、完结"义的动词"了"发展而来,但从事态助词"了s"到"了2"的演变过程和"了s"的功能研究还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集》 了1 了2
下载PDF
“第1人称+V+了_2”格式的将然语义解读
17
作者 叶琼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85-91,共7页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式整体的将然意义,文章分别从听话人语义解读、说话人语义建构两个立场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该格式"近时将来"、"意志将来"的将来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人称+V+了2 将然 零标记 近时将来 意志将来
下载PDF
时量补语句中“了_2”的语法功能考释
18
作者 岳中奇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4-28,共5页
在时量补语句中,当谓语动词具有持续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了动词的未完成体意义;当谓语动词具有瞬间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的则是动词的完成体意义。就时量补语句言,其谓语动词必须是动作动词,时量补语必须表时段,否则,就... 在时量补语句中,当谓语动词具有持续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了动词的未完成体意义;当谓语动词具有瞬间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的则是动词的完成体意义。就时量补语句言,其谓语动词必须是动作动词,时量补语必须表时段,否则,就不是本文所论述的时量补语句,“了_2”的两种体意义也无从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量补语句 了2”的语法功能 持续性动词 瞬间动词 同形结构
下载PDF
“了_2”类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燕燕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了2 语义 词性 汉语
原文传递
英语为母语留华学生“了_1”和“了_2”的习得顺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青云 彭家法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9-93,共5页
作者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习得"了1"和"了2"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的正确用法和使用偏误加以归类和分析,指出习得者的习得顺序是先习得"了1"... 作者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习得"了1"和"了2"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的正确用法和使用偏误加以归类和分析,指出习得者的习得顺序是先习得"了1"后习得"了2"。研究显示运用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了1"和"了2"习得顺序,并分析了"了1"和"了2"习得顺序的原因和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习得顺序 最小树假设 教学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