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竹笛协奏曲《走西口》为例讨论民族音乐二人台的器乐化发展
1
作者 阚鹏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期40-43,83,共5页
二人台与竹笛音乐在民族音乐的长河中以不可分割的姿态相辅发展至今,本文通过对竹笛协奏曲《走西口》创作背景、创作特征、演奏技法三个方向讨论了竹笛对二人台地方戏曲音乐器乐化的发展道路,并以此为切入对二人台民间音乐以及我国其他... 二人台与竹笛音乐在民族音乐的长河中以不可分割的姿态相辅发展至今,本文通过对竹笛协奏曲《走西口》创作背景、创作特征、演奏技法三个方向讨论了竹笛对二人台地方戏曲音乐器乐化的发展道路,并以此为切入对二人台民间音乐以及我国其他地方音乐的审美内涵拓展与发展方式的革新进行了浅显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笛协奏曲 二人台 器乐化 审美辐射
下载PDF
民间小戏二人台的跨区域文化认同及传承
2
作者 张子华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民间小戏的传承保护,不仅要关注其舞台表演艺术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应关注自然地理文化、行政区划、人口、方言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所共同构成的文化生态在其产生、发展及传承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像“二人... 民间小戏的传承保护,不仅要关注其舞台表演艺术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应关注自然地理文化、行政区划、人口、方言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所共同构成的文化生态在其产生、发展及传承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像“二人台”这类跨行政区域流行的非遗样式,各行政区要摒弃非遗资源继承的独有性与开发红利独享性的观念,充分挖掘文化认同因素,遵从非遗发展的规律,加强跨区域的协作,重建区域文化认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路径,通过建立非遗生态保护区等方式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从而实现非遗的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小戏 二人台 文化认同 传承
下载PDF
二人台音乐在竹笛作品中的发展
3
作者 刘栓清 《黄河之声》 2024年第8期20-23,共4页
二人台音乐与竹笛的融合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表达,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音乐文化的亮点。这一融合在音乐作品中具有显著的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竹笛的独特音色与二人台音乐的旋律相互交织,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具体作品展示了竹笛... 二人台音乐与竹笛的融合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表达,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音乐文化的亮点。这一融合在音乐作品中具有显著的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竹笛的独特音色与二人台音乐的旋律相互交织,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具体作品展示了竹笛在二人台音乐中的多重角色,从音乐表达到情感传达,都有着独特的贡献。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传统音乐,还传承了古老的音乐传统,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二人台音乐与竹笛的合作为中国音乐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为传统音乐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这一融合将继续推动中国音乐领域的发展,为世界音乐舞台上展现中国音乐的魅力贡献更多精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音乐 竹笛 传统音乐 现代转型
下载PDF
二人台风格笛曲的发展管窥——以时期分野为视域
4
作者 张春生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6期36-39,共4页
本文通过时期分野为视域,以期探索二人台笛曲艺术的进化。此文详细讲述了演奏技巧的演进、作品背景的多样性及曲式结构的发展,并将该艺术形式的演变分为近代、现代及当代三个阶段,阐述各自的风格变迁。文章详细描述了二人台笛曲在技术... 本文通过时期分野为视域,以期探索二人台笛曲艺术的进化。此文详细讲述了演奏技巧的演进、作品背景的多样性及曲式结构的发展,并将该艺术形式的演变分为近代、现代及当代三个阶段,阐述各自的风格变迁。文章详细描述了二人台笛曲在技术层面的发展,同时在创作背景方面反映了从早期的社会民情描绘、经过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到融入全球化语境的演化,这一过程呈现了主题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变迁,文章还阐释了曲式结构的变化,从最初的单一形式经历到多样化的拓展,最终发展到跨文化的融合,此举展现了二人台笛曲在适应时代和引领风潮中所展示出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竹笛 时期分野
下载PDF
浅谈二人台反串艺术的源流、特征和创新
5
作者 崔海平 《内蒙古艺术》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反串是戏曲表演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为在演员个人形象与艺术形象存在天然差距的情况下,为追求艺术形象的完美呈现而进行的男扮女装成女扮男装。本文回顾二人台反串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反串角色表演的艺术特征及创新。
关键词 二人台 戏曲 反串
下载PDF
内蒙古二人台艺术的新媒体传播策略探析
6
作者 白文清 《内蒙古艺术》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二人台是内蒙古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瑰宝。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二人台艺术面临着传承断层、观众流失、资金匮乏等困境。新媒体的崛起为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本文在梳理内蒙古二人台艺术现状的基础上,分... 二人台是内蒙古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瑰宝。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二人台艺术面临着传承断层、观众流失、资金匮乏等困境。新媒体的崛起为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本文在梳理内蒙古二人台艺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及其在二人台艺术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进而从内容创新、社区互动、教育推广三个维度,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二人台艺术的传承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艺术 保护传承 新媒体传播
下载PDF
浅谈内蒙古西路二人台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走向——以《打后套》为例简述
7
作者 张欣越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期36-39,79,共5页
内蒙古西路二人台是一种独具北方地域特色的曲艺表现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的二人台艺术逐渐演化出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分界线,大致划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流派。尽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山西省,但这一艺术形式... 内蒙古西路二人台是一种独具北方地域特色的曲艺表现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的二人台艺术逐渐演化出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分界线,大致划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流派。尽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山西省,但这一艺术形式在内蒙古地区得到了深远的传承和发展[1]。作为一种传统戏曲剧种,它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以及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的北部地区。这种艺术形式最初被称为“蒙古曲”,其名称中的“西路”是为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二人台流派,特指它在内蒙古西部的分布区域。具体来说,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部的城市和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乌海和鄂尔多斯等地。西路二人台语言生动活泼,唱腔旋律优美,形体动作亦庄亦谐,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器乐形式上,它以笛子、四胡和扬琴为主奏乐器,形成了丰满华丽的音乐效果;在表演方面,它融合了说唱、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因其艺术风格独特、表演手法多样,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西路二人台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艺术传统,还吸收了其他地方的艺术精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西路二人台 《打后套》 音乐文化特点
下载PDF
府谷二人台唱词语言的地域性特征
8
作者 孟万春 李悦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4-40,共7页
府谷二人台源于民间草根艺术,其唱词尽显地域性语言的原汁原味。深入考察府谷二人台的唱词,并以《陕北府谷二人台传统剧目总汇》以及府谷二人台经典唱段的影音资料为参照,借助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府谷二人... 府谷二人台源于民间草根艺术,其唱词尽显地域性语言的原汁原味。深入考察府谷二人台的唱词,并以《陕北府谷二人台传统剧目总汇》以及府谷二人台经典唱段的影音资料为参照,借助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府谷二人台唱词进行分析研究。府谷二人台以府谷方言演唱,锁住了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府谷方言中丰富的词汇和富有张力的语法体系是府谷二人台唱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选用适切的隐喻修辞,契合语境的自然意象都使得唱词不流于通俗,走向高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谷 二人台 唱词 语言特征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二人台艺术形式中的汉族、蒙古族文化交融现象 被引量:1
9
作者 邵路垠 赵彬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2-96,共5页
二人台是一种流传于黄河中上游区域,融合了汉族、蒙古族民族音乐文化的民间戏曲类型。二人台的主要表演方式为一丑、一旦两位演员,在舞台上用唱念做打的形式演绎民间故事,展示当地风土人情。作为多民族融合的戏曲曲种,二人台的流传区域... 二人台是一种流传于黄河中上游区域,融合了汉族、蒙古族民族音乐文化的民间戏曲类型。二人台的主要表演方式为一丑、一旦两位演员,在舞台上用唱念做打的形式演绎民间故事,展示当地风土人情。作为多民族融合的戏曲曲种,二人台的流传区域、历史源流、艺术表现形式都体现了汉族、蒙古族民族文化合流的特点。在新形势下,二人台的创作应保持其文化融合的精神内核,同时兼收并蓄不同的艺术体裁和风格,以使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得到更好的传扬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汉族音乐 蒙古族音乐 文化交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二人台”民间传习现状--以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玉欣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期43-45,共3页
二人台这一地方戏曲剧种,源于“走西口”文化,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地区广泛流传。笔者有幸参与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内蒙古西部“二人台... 二人台这一地方戏曲剧种,源于“走西口”文化,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地区广泛流传。笔者有幸参与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内蒙古西部“二人台”民间传习状况(内蒙古段)的调研活动,于2021年10月12日前往中国二人台教育基地--呼和浩特市旺旺艺术学校、白银厂汗文化大院,13日前往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职业学校、萨拉齐镇综合文化站和土默特右旗乌兰牧骑二人台艺术团,进行二人台演出观摩并参与座谈会。笔者以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交叉学科视角深入了解二人台在学校的教育传承现状、社区居民(民间戏班成员和业余爱好者)间的流传情况和专业团队(相关剧团)的发展现状,并明确下一步二人台传承和保护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二人台 教育现状 社区流传情况 专业团体现状 发展规划建议
下载PDF
二人台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路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4-49,共6页
二人台是一种在黄河上游区域广为流传、历史悠久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包含多种音乐舞台艺术的综合性戏曲剧种。作为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戏曲艺术,二人台具有“群众性”和“融合性”的精神文化内核。其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融合了蒙、汉民... 二人台是一种在黄河上游区域广为流传、历史悠久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包含多种音乐舞台艺术的综合性戏曲剧种。作为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戏曲艺术,二人台具有“群众性”和“融合性”的精神文化内核。其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融合了蒙、汉民族的音乐文化,其题材和内容体现了群众的智慧和人民群体的审美。在展现二人台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指导性理论和内涵,分析该曲种在当代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困境。探索二人台艺术在当代音乐文化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戏曲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二人台存在方式之美学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红梅 《内蒙古艺术》 2008年第2期57-60,共4页
二人台是我国西北地区晋、蒙、陕、冀区域间广泛流传的一株光彩夺目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二人台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应立足于二人台的存在方式的研究,二人台的存在方式既是二人台美学存在的实践前提也是其理论前提。二人台的存在方式... 二人台是我国西北地区晋、蒙、陕、冀区域间广泛流传的一株光彩夺目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二人台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应立足于二人台的存在方式的研究,二人台的存在方式既是二人台美学存在的实践前提也是其理论前提。二人台的存在方式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绝非是纯思辩性的、形而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审美意识 内化 二人台音乐 二人台牌子曲 存在方式
下载PDF
内蒙古黄河流域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传承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劲盛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年第4期68-71,共4页
二人台是我国北方跨省区流布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农耕地区以及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沿黄河流域地区,特别是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申报二人台成为第一批国家... 二人台是我国北方跨省区流布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农耕地区以及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沿黄河流域地区,特别是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申报二人台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后,随着一系列保护工作和措施的开展,二人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得以改善。本文以梳理内蒙古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为切入点,充实和完善内蒙古黄河流域散杂居民族文化资源的调查报告,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二人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内蒙古二人台民间戏班现状调研--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二人台小班”个案谈起
14
作者 刘玉欣 董波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2-43,共12页
二人台,是流行于晋、陕、蒙、冀四省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产生的源头,与明末清初“走西口”的流民文化不无关联。由于地缘时间等时空因素,当下四省区二人台的发展,彼此之间既有共性关联,又互有区别。内蒙古地区的二人台艺术,是游牧文化... 二人台,是流行于晋、陕、蒙、冀四省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产生的源头,与明末清初“走西口”的流民文化不无关联。由于地缘时间等时空因素,当下四省区二人台的发展,彼此之间既有共性关联,又互有区别。内蒙古地区的二人台艺术,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并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产物,更是在汉族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长调、短调民歌等元素进而发展成一种地方小戏的。当下学界对于二人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对于其历史文化背景的梳理,如音乐本体剧本、器乐、乐队的研究;以及现状的调研和非遗保护与传承等三个方面。而在现状调研的层面,又以对官方剧团、文化大院、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居多。专门针对社会上俗称“打小班”的民间小戏班的研究较少。故笔者以实地调研考察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的民间小班--王雄二人台艺术团为研究基础,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分析探讨了民间二人台小班的生存现状与传承模式,同时也指出了阻碍其长足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及破题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二人台 民间戏班 传承发展现状 表演者 受众群体 文化阐释
下载PDF
浅谈山西二人台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以《走西口》为例
15
作者 刘嘉欣 《戏剧之家》 2023年第9期38-40,共3页
二人台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流传在晋、陕、蒙、冀四地,有着鲜明地域特点,是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参考依据。《走西口》是二人台的传统代表剧目,更是一段辛酸艰苦的历史,其反映出来的西口精神激励着人... 二人台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流传在晋、陕、蒙、冀四地,有着鲜明地域特点,是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参考依据。《走西口》是二人台的传统代表剧目,更是一段辛酸艰苦的历史,其反映出来的西口精神激励着人们勇于挑战、追求幸福。本文以《走西口》为切入点,透过代表曲目,学习和研究二人台的艺术风格,并从实践角度来分析演唱特点,体会二人台板式的变化、唱腔的运用、衬词叠词的妙用,最后提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二人台这种宝贵文化遗产的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走西口》 艺术风格 演唱特点
下载PDF
在日用而不觉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人台”民族文化交融路径
16
作者 娜布其 杨波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16,共9页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贯通哲理、充满智慧、有形有感的中华文化。多民族文化交融是推动这种“哲”“智”“形”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创新、铸牢认同的内生势能。“二人台”是蒙汉人民共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交融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形...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贯通哲理、充满智慧、有形有感的中华文化。多民族文化交融是推动这种“哲”“智”“形”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创新、铸牢认同的内生势能。“二人台”是蒙汉人民共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交融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文章对“二人台”的形成背景、艺术人文融合、蒙汉文化融合在“二人台”中的整体呈现、新时代“二人台”蒙汉文化交融与族际认同、“二人台”蒙汉文化融合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和启示等进行了阐述。“二人台”作为内蒙古地区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一条日用而不觉的民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有感有效 文化交融路径 二人台
下载PDF
黄河岸边的回声——河曲二人台田野调查报告
17
作者 刘煜洁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0期4-7,共4页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河曲县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记录,对河曲二人台音乐的源流、发展现状以及河曲二人台的音乐文化内涵进行探析,并结合“走西口”的历史背景,对社会文化变迁下的二人...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河曲县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记录,对河曲二人台音乐的源流、发展现状以及河曲二人台的音乐文化内涵进行探析,并结合“走西口”的历史背景,对社会文化变迁下的二人台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田野调查 音乐 文化
下载PDF
论东路二人台现代戏《大榆树下》的乡土气质
18
作者 傅丽祯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年第3期86-91,共6页
民间文艺东路二人台凝聚着走西口的历史情缘,在蒙汉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民族大团结进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东路二人台已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从街头走向了文明走出灿烂的前景,展现出了乡土气质里的江风明月。
关键词 东路二人台 《大榆树下》 乡土气质
下载PDF
革命历史题材戏剧的创新表达——兼谈二人台剧目《王老太太》
19
作者 安其乐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年第3期62-64,共3页
土右旗乌兰牧骑原创二人台现代戏《王老太太》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王老太太的真实事迹,展现战争年代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家与国、生与死的抉择。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再一次创作尝试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此剧保留传统创作视角的同时,兼顾... 土右旗乌兰牧骑原创二人台现代戏《王老太太》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王老太太的真实事迹,展现战争年代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家与国、生与死的抉择。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再一次创作尝试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此剧保留传统创作视角的同时,兼顾了新的创作理念,这些都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老太太 二人台 革命历史题材
下载PDF
论西口文化与二人台艺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甄晓 王晋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2期39-45,共7页
清代末年,晋西北、雁北、陕北地区等地的居民大量到内蒙古西部地区谋求生路,形成了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的生活,蒙、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因而发生融合。这一融合造就了一种文化现象,西口文化在晋蒙绥地区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大潮流下应运而... 清代末年,晋西北、雁北、陕北地区等地的居民大量到内蒙古西部地区谋求生路,形成了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的生活,蒙、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因而发生融合。这一融合造就了一种文化现象,西口文化在晋蒙绥地区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大潮流下应运而生,它与该地区二人台艺术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口文化 走西口 二人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