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9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倍体苍白茎藜组织培养研究
1
作者 张全 林彤 +3 位作者 刘正杰 杨燕 李旻玥 林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目的]建立藜麦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二倍体苍白茎藜种子为外植体,先获得无菌幼苗,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脱毒外植体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的诱导、生根的诱导及移栽驯化的相关研究。[结果]二倍... [目的]建立藜麦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二倍体苍白茎藜种子为外植体,先获得无菌幼苗,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脱毒外植体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的诱导、生根的诱导及移栽驯化的相关研究。[结果]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种子最佳消毒时间为2%次氯酸钠消毒6 min;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g/L水解酪蛋白+35 mg/L肌醇+690 mg/L脯氨酸+1.0 mg/L 6-BA+1.0 mg/L NAA+1.0 mg/L 2,4-D,诱导率达到86.63%;不定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2-IP+1.0 mg/L KT,诱导率为11.67%;MS+2.0 mg/L IBA或MS+0.5 mg/L IBA+0.1 mg/L NA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均达100%,试管苗经炼苗和移栽驯化后成活。[结论]该研究通过苍白茎藜种子诱导获得再生植株,经炼苗移栽驯化后成活,为二倍体藜麦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白茎藜 二倍体 组织培养
下载PDF
青钱柳二倍体与四倍体苗期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比较
2
作者 毛乾兴 李卓穗 +3 位作者 卞国良 范文杰 徐献刚 尚旭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
为比较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二倍体和四倍体苗期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规律,以两种倍性的当年生容器苗为材料,定期测定其苗高和地径,并比较两种倍性苗木的生长性状、碳氮养分质量分数、主要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和积累量的差异... 为比较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二倍体和四倍体苗期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规律,以两种倍性的当年生容器苗为材料,定期测定其苗高和地径,并比较两种倍性苗木的生长性状、碳氮养分质量分数、主要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和积累量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二倍体与四倍体苗木的年生长节律基本相似,但四倍体较二倍体的速生期延长了约两周;四倍体复叶面积、根体积、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四倍体叶片和根系碳氮质量分数比显著高于二倍体;四倍体青钱柳叶片中的总黄酮和总多酚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二倍体,四倍体根系中总黄酮、总多酚和总三萜质量分数也显著低于二倍体,但由于四倍体叶生物量大,两种倍性叶中总黄酮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四倍体叶总多酚和总三萜积累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叶片总黄酮和总多酚质量分数与苗高、地径、复叶面积、比叶质量、碳氮质量分数比等生长性状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二倍体 四倍体 生长特性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四倍体水稻回复二倍体品系的籼粳属性鉴定和杂种优势利用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兆建 冯紫旖 +7 位作者 屈天歌 吕品苍 杨晓璐 湛明月 张献华 何玉池 刘育华 蔡得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39-2050,共12页
本研究以8个四倍体水稻回复二倍体品系为材料,采用InDel分子标记法鉴定其籼粳属性;同时以回复二倍体品系为父本,分别与籼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培矮64S、粳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配制杂交组合,进行亲本及杂种的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考... 本研究以8个四倍体水稻回复二倍体品系为材料,采用InDel分子标记法鉴定其籼粳属性;同时以回复二倍体品系为父本,分别与籼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培矮64S、粳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配制杂交组合,进行亲本及杂种的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考察杂种及其父本的产量相关性状,分析杂种的超父本优势、超标优势;另外,对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利用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回复二倍体品系的籼型基因频率分布在0.605~0.947之间,所有品系都兼有籼稻和粳稻遗传成分,但籼粳成分比例各不相同。(2)回复二倍体品系和培矮64S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21~0.42之间,回复二倍体品系和农垦58S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68~0.95之间;籼粳属性相同或相近的材料聚为一类,清晰显示了材料间的亲缘关系。(3)回复二倍体品系的杂种优势利用需要广亲和基因的参与,以具有广亲和基因的培矮64S为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在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方面超父本优势和超标优势明显;在综合后的单株产量上8个杂交组合都表现出超父本优势和超标优势,尤其是杂交组合HYP2单株产量超标优势突出,高达45.92%。(4)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F1的每穗总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InDel遗传距离可以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证实了籼粳亚种间四倍体水稻的回复二倍体品系兼有籼稻和粳稻遗传成分,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这些回复二倍体品系能够配制出超强杂种优势组合,为通过以籼粳中间型品系与广亲和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配组实现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同时初步证实了“以多倍体为变异载体选育回复二倍体水稻”育种途径的可行性,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倍体 回复二倍体 INDEL 籼粳属性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高超二倍体核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福建省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蔡春霞 郑湧智 +5 位作者 李健 温红 翁开枝 庄树铨 吴兴国 乐少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高超二倍体(high hyperdiploid,HH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414例ALL初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分为... 目的探讨儿童高超二倍体(high hyperdiploid,HH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414例ALL初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分为伴HHD组(172例)和不伴HHD组(124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HHD ALL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1414例ALL初诊患儿中,172例(12.16%)检出HHD。伴HHD组初诊有不良预后危险因素(起病年龄≥10岁或<1岁、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T细胞表型)、常见融合基因(TEL-AML1、BCR-ABL1、E2A-PBX1、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患儿比例均低于不伴HHD组(均P<0.05),而诱导化疗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0.01%的患儿比例高于不伴HHD组(P<0.05)。伴HHD组预期10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不伴HHD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染色体数目58~66、10号染色体三体、17号染色体三体、诱导化疗第15天或第19天骨髓MRD<1%、诱导化疗第33天或第46天骨髓MRD<0.01%是高EFS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10号染色体三体与高总生存率有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17号染色体三体与高EFS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儿童HHD ALL初诊时不良预后危险因素较少,总体预后佳;染色体数目及特定染色体三体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倍体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高抗旱性二倍体马铃薯材料转录组分析及抗旱基因的初步挖掘
5
作者 季香林 张丽莉 +1 位作者 甘珊 石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处理下,二倍体马铃薯材料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挖掘抗旱相关基因。以高抗旱二倍体资源A90为试验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PEG-6000胁迫下不同时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通过GO富集、KEGG通路分析与转录... 为探究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处理下,二倍体马铃薯材料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挖掘抗旱相关基因。以高抗旱二倍体资源A90为试验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PEG-6000胁迫下不同时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通过GO富集、KEGG通路分析与转录因子预测参与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挖掘抗旱调控关键基因;并通过RT-qPCR对3个抗旱候选基因进行逆境胁迫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90在20%PEG-6000胁迫处理3,6,24 h与对照相比,共有251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谷胱甘肽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等抗旱相关过程中。并且显著富集在通路上的340个共差异表达基因中有53个基因注释到了RLKs、AP2/ERF和Tify等15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其中StST/K1、StERF1和StTify1的表达量较高,有可能是抗旱调控关键基因。基因StST/K1和StERF1受到干旱和低温胁迫主要在材料的根和叶中上调表达,基因StERF1在盐胁迫下在材料的根、茎和叶中均上调表达;基因StTify1在受到干旱在材料的茎和叶中上调表达,受到盐胁迫在材料的根、茎和叶中均上调表达,但在低温胁迫下只在材料的茎中下调表达。由此说明,筛选出的3个基因均能够对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产生响应,可为今后马铃薯抗旱分子育种中相关抗旱候选基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二倍体 干旱胁迫 转录组测序 抗旱候选基因
下载PDF
苦荞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减数分裂过程的稳定性与花粉育性
6
作者 廉立坤 张培 +1 位作者 吴晓芬 陈庆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6-12,共7页
【目的】探明苦荞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苦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稳定性与花粉育性,为苦荞多倍体育种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和统计八宿苦荞、WN047、WN090、武岗苦荞、WN065、川荞1号、二季早、黔威1号、晋苦2号、六荞1号、KP9920... 【目的】探明苦荞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苦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稳定性与花粉育性,为苦荞多倍体育种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和统计八宿苦荞、WN047、WN090、武岗苦荞、WN065、川荞1号、二季早、黔威1号、晋苦2号、六荞1号、KP9920和黔威2号12个苦荞二倍体和苦荞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期I(MI时期)染色体配对构型、末期Ⅱ(TⅡ时期)的细胞异常程度及花粉粒败育性指标,分析比较二倍体和苦荞四倍体差异性。【结果】12个苦荞二倍体染色体配对构型主要为2n=2x=8II,占比95.42%,无双核仁;同源四倍体染色体构型多数为2n=4x=8IV,占比79.05%,有双核仁(占比18.6%)。12个苦荞二倍体在TⅡ期异常细胞频率平均为4.34%,细胞平均微核数为0.0434个,不同材料间差异不显著;同源四倍体异常细胞频率平均为24.09%,细胞平均微核数平均0.4949,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12个苦荞二倍体花粉败育率平均9.54%,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同源四倍体花粉败育率平均18.70%,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苦荞四倍体细胞平均微核数及花粉粒败育率与苦荞二倍体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苦荞同源四倍体比二倍体具更复杂的染色体配对构型,苦荞四倍体在TⅡ时期的细胞异常性及花粉败育率均极显著高于二倍体,是导致苦荞四倍体比二倍体遗传稳定性差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二倍体 四倍体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细胞异常性 花粉败育率
下载PDF
白榆二倍体及同源四倍体的生理特性及转录组差异分析
7
作者 崔露露 宋文龙 +3 位作者 葛卉 王力源 刘兴菊 梁海永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为了探究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情况,以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比较二者成熟叶片的生理特征并采摘幼嫩叶片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 为了探究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情况,以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比较二者成熟叶片的生理特征并采摘幼嫩叶片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共得到24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1076个,下调基因为1331个。在COG蛋白质的同源注释分析得到91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21个方面。共有1380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注释,主要与细胞组分、代谢功能、催化活性等相关。通过KEGG通路注释发现,共有930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布到5大类KEGG通路中,其中以代谢机制中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的最多。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四倍体的叶片颜色变得更加浓绿,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的增加与减少与四倍体植物在植物代谢与生长上有一定关系,经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糖酵解途径的基因表达为下调,还原性戊糖磷酸循环与光呼吸等与叶绿体有关的基因为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生理特征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二倍体及四倍体中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的表达与抑制 被引量:4
8
作者 袁军海 王凤涛 +1 位作者 刘太国 陈万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0-511,共12页
通过杂交将近缘植物中的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是抗病育种的常用方法。在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合成双二倍体小麦过程中,二倍体或四倍体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完全表达或部分表达其固有的抗病性,但部分抗叶锈... 通过杂交将近缘植物中的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是抗病育种的常用方法。在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合成双二倍体小麦过程中,二倍体或四倍体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完全表达或部分表达其固有的抗病性,但部分抗叶锈病基因则不能表达。四倍体波斯小麦Ps5、Ps8和野生二粒小麦D s3含有相同的抗叶锈病基因LrP s(暂定名),在双二倍体Am 1、Am 2、Am 3、Am 5和Am 7中可以表达其抗病性,但在Am 4中不能表达;二倍体粗山羊草A e37含有Lr41和未知基因,但Lr41在双二倍体Am 2中不能表达;四倍体硬粒小麦D r147携带Lr23和未知基因,在双二倍体Am 6中不能充分表达。抑制基因的存在是导致抗病基因不能表达或部分表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抑制基因位于AB染色体组或D染色体组上,其抑制作用对抗病基因和病菌致病类型具有专化性,还可能受温度等环境条件和寄主遗传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双二倍体Am 1、Am 2、Am 3和Am 5对叶锈菌致病类型DGS/HB的抗病性均由1对相同的隐性抗病基因LrP s(暂定名)控制,与它们具有共同的四倍体亲本Ps5有关。Am 4不具有苗期抗叶锈病基因,但含有来自粗山羊草A e39的1对隐性抑制基因SuLrP s(暂定名),可抑制Am 1、Am 2、Am 3和Am 5中隐性抗叶锈病基因的表达。对抗病抑制基因存在原因和遗传分析验证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叶锈病基因 抑制基因 二倍体 四倍体 二倍体
下载PDF
两种二倍体野生花生ABI3/VP1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9
作者 王江丽 张慧哲 王希胤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76-84,共9页
ABI3/VP1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该研究以模式生物拟南芥为参考,在2个二倍体野生花生的全基因组序列中鉴定了ABI3/VP1基因家族成员,并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染色体定位及... ABI3/VP1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该研究以模式生物拟南芥为参考,在2个二倍体野生花生的全基因组序列中鉴定了ABI3/VP1基因家族成员,并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染色体定位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研究成功从花生基因组中鉴定出17个ABI3/VP1基因,这些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与拟南芥相比,花生的ABI3/VP1基因数量较多,可能由于两者祖先物种分歧时的基因丢失或加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花生古老支中的许多基因与拟南芥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观察两个不同的花生种在三个亚家族中的分布,发现Adu和Aip两种在古老支中的基因数量相同,但在中间支和现代支中,Aip的基因数量明显小于Adu。这可能是由于地理差异或种间相关基因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Aip的相关基因从中间支到现代支经历了数量变化,推测这与基因的丢失或古老基因的加倍与进化有关。花生ABI3/VP1基因被推测参与多个信号通路,调控花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对环境刺激的响应。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花生ABI3/VP1基因调控脱落酸信号转导相关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花生生长发育与果实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花生 ABI3/VP1转录因子 基因组鉴定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及其他倍性鱼cdc2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敏 刘少军 +4 位作者 钟欢 周毅 宋灿 张纯 刘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为研究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产生二倍体卵子的分子机制,实验采用PCR和cDNA末端快速分离法,克隆获得了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第三代(G3)、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c2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显示,4种不同... 为研究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产生二倍体卵子的分子机制,实验采用PCR和cDNA末端快速分离法,克隆获得了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第三代(G3)、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c2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显示,4种不同倍性鱼cdc2基因均编码含有302个氨基酸蛋白,而且编码的蛋白都含有与其他CDK激酶相当保守的序列PSTAVRE;同源性分析发现,4种鱼cdc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度大于97.6%,说明Cdc2蛋白在这4种不同倍性鱼中具有高度保守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对cdc2基因在G3、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及四倍体鲫鲤早期卵巢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3cdc2基因比普通二倍体红鲫和三倍体湘云鲫表达要高,比四倍体鲫鲤的表达水平低。该研究从分子水平证明了G3早期性腺中存在着大量的多倍体卵原细胞。同时,研究表明,cdc2基因在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早期卵巢的高表达暗示着G3多次进入S期却不经历M期导致二倍体配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 cdc2基因 早期卵巢 二倍体卵子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染色体组型比较 被引量:38
11
作者 印杰 赵振山 +2 位作者 陈小奇 李艳秋 朱丽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9-472,共4页
关键词 二倍体 四倍体 泥鳅 染色体组型 地理种群 生长
下载PDF
二倍体和四倍体扬花萝卜的品质特性及抗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颜志明 张蜀宁 +2 位作者 汤伟华 张丽丽 王开冻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05-1410,共6页
对二倍体扬花萝卜及其同源四倍体萝卜的生长和品质特性及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二倍体萝卜相比,四倍体萝卜叶片极显著增厚、增宽、增重、叶色加深,叶片中的还原糖和VC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对二倍体扬花萝卜及其同源四倍体萝卜的生长和品质特性及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二倍体萝卜相比,四倍体萝卜叶片极显著增厚、增宽、增重、叶色加深,叶片中的还原糖和VC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肉质根的长、直径、重量和小区产量均极显著增加,其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VC含量极显著提高,而硝酸盐含量则极显著降低(P<0.01)。(2)经过2℃、10 d低温胁迫后,四倍体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大于二倍体,SOD、POD活性大幅度提高且高于二倍体,MDA含量低于二倍体。研究发现,四倍体较二倍体萝卜在叶片和肉质根形态上表现出巨大性,优质高产,且耐寒能力强于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四倍体 萝卜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雄性四倍体与雌性二倍体杂交培育全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阙华勇 张国范 +2 位作者 刘晓 郭希明 张福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6-662,共7页
将美国雄性四倍体长牡蛎与中国北方海区雌性二倍体长牡蛎杂交 ,进行全三倍体长牡蛎培育研究。结果表明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受精率为 47.4%─ 88.9% ,平均为 69.5 % ;来自同样雌贝的二倍体对照组的受精率平均为 91 .4%。杂交组和对照... 将美国雄性四倍体长牡蛎与中国北方海区雌性二倍体长牡蛎杂交 ,进行全三倍体长牡蛎培育研究。结果表明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受精率为 47.4%─ 88.9% ,平均为 69.5 % ;来自同样雌贝的二倍体对照组的受精率平均为 91 .4%。杂交组和对照组面盘幼虫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 5 3.9%和 61 .6% ;受精卵发育至稚贝的存活率 ,杂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1 .3%和1 .9%。杂交组累计培育出眼点幼虫 8.32 4亿 ,稚贝 1 .843亿。杂交组幼虫的生长略快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经流式细胞仪分析 ,杂交组的幼虫、稚贝、幼贝等均为 1 0 0 %三倍体。中国北方海区的长牡蛎可以与美国的雄性四倍体长牡蛎实现良好的杂交 ,产生 1 0 0 %三倍体。利用长牡蛎四倍体培育三倍体 ,方法简便高效 ,显示出四倍体在贝类三倍体商业生产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二倍体 杂交 雄性 雌性 三倍体 长牡蛎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爱国 王清印 +2 位作者 张岩 刘志鸿 刘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三倍体 生长 二倍体
下载PDF
四倍体湘鲫F_3 F_4、三倍体湘云鲫、湘云鲤及有关二倍体的DNA含量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少军 冯浩 +4 位作者 刘筠 周工建 张轩杰 罗琛 何晓晓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61-68,共8页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湘鲫F2 、湘云鲫、湘云鲤、湘鲫F3F4 、湘江野鲤、红鲫、白鲫的红细胞、肌肉细胞中的DNA 含量。结果表明:湘鲫F2 的DNA 含量与白鲫、红鲫、湘江野鲤的DNA 含量很接近,其DNA含量比与1∶1 的...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湘鲫F2 、湘云鲫、湘云鲤、湘鲫F3F4 、湘江野鲤、红鲫、白鲫的红细胞、肌肉细胞中的DNA 含量。结果表明:湘鲫F2 的DNA 含量与白鲫、红鲫、湘江野鲤的DNA 含量很接近,其DNA含量比与1∶1 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 0-05) ;湘云鲫和湘云鲤的DNA含量都是湘江野鲤的DNA含量的1-5 倍,其比值与1-5∶1 的比例没有显著的差异(P> 0-05) ;湘鲫F3 和F4 的DNA含量都是湘江野鲤或湘鲫F2 的DNA含量的2 倍,其比值与2∶1 的比例没有显著的差异(P> 0-05) .上述结果提供了湘鲫F3 、F4 代为四倍体和湘云鲫及湘云鲤为三倍体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四倍体 三倍体 二倍体 湘鲫 湘云鲫 湘云鲤
下载PDF
牙鲆单倍体、三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普通二倍体胚胎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海金 王常安 +4 位作者 朱晓琛 刘永新 张晓彦 侯吉伦 唐楠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167,共7页
在水温为(16.0±0.5)℃、pH为8.0~8.3、盐度为30.2的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单倍体、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发育的过程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的发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倍体胚胎脊柱弯曲,器官分化不全... 在水温为(16.0±0.5)℃、pH为8.0~8.3、盐度为30.2的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单倍体、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发育的过程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的发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倍体胚胎脊柱弯曲,器官分化不全,受精率低,畸形率高,出膜率低;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的发育时序基本相同,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卵黄栓胚、克氏囊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期等阶段孵化出膜,各阶段除发育时间不同外,发育特征与发育分期没有明显差别;普通二倍体胚胎约61h孵化出膜,而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分别经66 h 30 min和67 h 50 min孵化出膜,孵化时间比普通二倍体牙鲆长约10%。其中,卵裂期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细胞分裂阶段发育特别缓慢,发育时间比普通二倍体长约25%。单倍体出膜率为(16.5±2.2)%,畸形率为(97.2±1.6)%;雌核发育二倍体出膜率为(85.6±3.0)%,畸形率为(13.2±2.3)%;三倍体出膜率为(82.3±3.1)%,畸形率为(16.3±2.5)%。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相比,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出膜率低,仔鱼畸形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单倍体 三倍体 雌核发育 二倍体 胚胎发育
下载PDF
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明丽 邓西平 +1 位作者 周生路 赵玉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3-1121,共9页
试验选用了6个不同染色体倍性的小麦进化材料(3个二倍体、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分别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其根系、地上生物量、产量、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旨在阐明小麦进化材料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水肥条件对这... 试验选用了6个不同染色体倍性的小麦进化材料(3个二倍体、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分别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其根系、地上生物量、产量、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旨在阐明小麦进化材料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水肥条件对这些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倍性小麦进化材料的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水肥条件对其有显著影响。在染色体倍性由2n→4n→6n的进化过程中,小麦根系及地上生物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产量却显著增加,这与收获指数的增加有关。小麦产量的大小顺序为:T.aestivum〉T.dicoccum〉T.dicoccoides〉Ae.squarrosa〉Ae.speltoides〉T.boeoticum。水分亏缺显著降低小麦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增加施肥量有利于这些指标的增加。但是水分亏缺下,增加施肥却降低各小麦材料的根系生物量。随小麦的进化,蒸腾耗水量显著降低,这与其生育期缩短有关;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却显著升高,且后者的差异要大于前者。各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排序与产量的完全一致。水分亏缺处理显著减少各小麦进化材料的蒸腾耗水量47%~52%,而显著增加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3%~40%;但水分亏缺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却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降低,甚至降低六倍体小麦T.aestivum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19%。不同水分条件下,高肥处理均有利于蒸腾耗水量、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四倍体 六倍体 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寒富’苹果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叶片超微结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跃 张蕾 +2 位作者 李元源 东中东 张志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7-483,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以‘寒富’苹果二倍体及经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为材料,比较两种倍性植株叶片超微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较,其同源四倍体叶片厚度、栅海... 采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以‘寒富’苹果二倍体及经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为材料,比较两种倍性植株叶片超微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较,其同源四倍体叶片厚度、栅海比、气孔长、气孔宽、分别增加了15.1%、16.1%、70.5%、27.2%,而气孔密度显著减少了58.7%;其同源四倍体叶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二倍体植株高出125.3%、37.7%。(2)‘寒富’苹果同源四倍体与其二倍体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值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但PI平均值比二倍体显著高出38.6%。研究表明,同源四倍体较二倍体叶片在形态上更大、更厚,气孔更大、密度更小,栅海比更大,表现出抗病的叶片结构;同时同源四倍体较二倍体含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表现更优良的光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电镜扫描 石蜡切片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四倍体与二倍体白桦的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杜琳 李永存 +4 位作者 穆怀志 张添咏 刘菲菲 黄海娇 刘桂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以4年生四倍体白桦和二倍体白桦为试材,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四倍体和二倍体白桦均有光合作用"午休"现象,四倍体的全天最大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二倍体(P<0.... 以4年生四倍体白桦和二倍体白桦为试材,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四倍体和二倍体白桦均有光合作用"午休"现象,四倍体的全天最大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二倍体(P<0.01),较二倍体提高了24.81%。②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羧化效率等指标在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极显著(P<0.01),四倍体较二倍体分别提高了9.41%、20.00%和25.19%。③四倍体叶绿素荧光参数中的PSⅡ中心非环式电子传递量子产额显著高于二倍体(P<0.05),较二倍体提高了13.28%,其他参数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上述结果表明四倍体白桦的光合作用强于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四倍体白桦 二倍体白桦 光合作用
下载PDF
NaCl胁迫下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西瓜幼苗DNA甲基化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红菊 刘文革 +4 位作者 赵胜杰 路绪强 何楠 豆峻岭 高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045-4055,共11页
【目的】研究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西瓜幼苗NaCl胁迫后形态学指标差异和DNA甲基化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倍性西瓜幼苗之间耐盐差异,结合形态学指标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解释二倍体和四倍体抗逆性差异机制。【方法】以3组不同倍性(二倍体、四倍体)... 【目的】研究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西瓜幼苗NaCl胁迫后形态学指标差异和DNA甲基化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倍性西瓜幼苗之间耐盐差异,结合形态学指标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解释二倍体和四倍体抗逆性差异机制。【方法】以3组不同倍性(二倍体、四倍体)西瓜幼苗为研究对象,待长至三叶一心时,用含有0、100、200、300和400mmol·L-1 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处理西瓜幼苗,NaCl处理8 d之后,鉴定西瓜幼苗受到的盐害指数,并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NaCl处理8 d之后二倍体和四倍体西瓜幼苗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变化。【结果】NaCl处理后,形态学指标比较发现,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三组西瓜幼苗的受伤害程度都随着增加,在不同的西瓜品种之间受伤害程度有差异,但是同一品种内同一NaCl浓度下,西瓜幼苗受伤害程度二倍体大于四倍体;从甲基化水平看,西瓜幼苗基因组DNA全甲基化率、半甲基化率、总甲基化率都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NaCl浓度处理下甲基化率二倍体大于四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西瓜甲基化水平与其受伤害程度呈正相关;从甲基化模式来看,NaCl胁迫后DNA的去甲基化比率降低,超甲基化比率升高,并且其变化幅度是四倍体大于二倍体,不同倍性西瓜幼苗的甲基化模式与其受伤害程度呈负相关。【结论】NaCl胁迫后西瓜幼苗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状态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NaCl胁迫程度高度线性相关,西瓜幼苗通过降低甲基化率和降低去甲基化比率来应对NaCl胁迫,四倍体较二倍体有更低的甲基化比率和去甲基化比率,抗逆性四倍体强于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NACL胁迫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