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思政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使命要求,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必然要求,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要求。要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及的新观点和新论断,所展现...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思政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使命要求,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必然要求,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要求。要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及的新观点和新论断,所展现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所倡导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思政课教学。从融入的主导性、媒介、本质和连贯性四个维度探讨路径选择,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培根铸魂,以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精神 思政课 融入 路径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刍议
2
作者 张燕妹 林贤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68,共3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所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现实需要。推动党的...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所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现实需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重在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以科学的理论阐释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以“筑梦人”的使命感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以全新的互动模式打造思政课的新样态,以丰富的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政课
下载PDF
战略导向与国家治理:党的二十大指引下新闻传播学研究十大重点
3
作者 王润泽 王汉威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文章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且为新闻传播学界所关注的十个重要政策导向话题,对其中主流及鲜明、深刻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 文章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且为新闻传播学界所关注的十个重要政策导向话题,对其中主流及鲜明、深刻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去学界较好地服务于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也期待未来学界以元问题为抓手,明确知识创新的基本面向和焦点领域,将视野扎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主动承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社会治理
下载PDF
从一大到二十大:党章修改视角下中共宣传工作的制度建设
4
作者 邓绍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9,共9页
《中国共产党章程》不仅是立党之本,而且是党的总章程和党的根本大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总是根据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需要对党章进行修改。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 《中国共产党章程》不仅是立党之本,而且是党的总章程和党的根本大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总是根据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需要对党章进行修改。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光辉历程,既是其党章修改完善的历史,又是其宣传工作制度建设的发展史。从党的一大到二十大,中国共产党不断将理论、实践、制度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成果载入党章;从党章修改视角看中共宣传工作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推动着党的宣传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展开、曲折前行、丰富发展、创新完善等四个历史阶段,助力创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章 宣传工作 党的二十大精神
原文传递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
5
作者 王爱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及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融入为切入点推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合理性与现实的可行性。从历史逻辑看,这既符合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与固有规律,又是对其... 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及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融入为切入点推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合理性与现实的可行性。从历史逻辑看,这既符合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与固有规律,又是对其经验积累的有效继承;从理论逻辑看,这出自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提升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自主性的必然选择;从实践逻辑看,这是课程体系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须遵循课程结构扩展与体系优化的一般规律加以科学建设。对三大逻辑的梳理、总结与科学阐释,有利于进一步确证二者融合的内在关联,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这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政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 逻辑
下载PDF
思政课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要性和实践探索
6
作者 王海萍 王力 付巍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8-21,共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全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尤为重要和必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全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尤为重要和必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和鼓舞下,思政课要率先引领青年学生明确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四个自信”,厚积爱国主义情怀,生发新时代青年学生敢于担当的思想品德;同时,高校要激励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改革促使思政课时代化、智慧化,鼓舞思政课教师担负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实现思政育人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政课教学 思政育人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7
作者 邹建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17-118,125,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青年强则国强”的理论思想,为青年发展与培养提供了行动指南。青年学生是有担当、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青年追求理想,离不开学校的培育及国家的支持。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是贯彻我党的教育发展,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青年强则国强”的理论思想,为青年发展与培养提供了行动指南。青年学生是有担当、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青年追求理想,离不开学校的培育及国家的支持。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是贯彻我党的教育发展,彰显党和国家关怀青年学生的现实路径。为此本文结合二十大精神的融入价值,从六个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层面探究其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方法,从集体备课、学习培训、理论探讨等层面分析了具体措施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职业院校 思政教育 措施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
8
作者 邹建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7-128,141,共3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内容的深入发展,教育行业迎来全新发展契机。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发展观点,能够对大学生思想境界构建提供充足动力,是保证高校实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 随着新课程改革内容的深入发展,教育行业迎来全新发展契机。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发展观点,能够对大学生思想境界构建提供充足动力,是保证高校实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之中,保证课程思政具备坚实理论基础支持,能够对高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提供引领作用,也能实现高校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课程思政 中国式现代化 教学融入
下载PDF
形象与态度——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概念隐喻研究
9
作者 姜波 胡豫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6,F0003,共11页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论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运用隐喻识别程序MIPVU,考察了语料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分布和表达特点。研究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念隐喻的使用频率较高,类型包括旅程隐喻、建筑隐喻、军事隐喻、自然隐喻、方位隐喻和拟人隐喻,其中旅程隐喻使用频率最高。语篇通过运用不同的概念隐喻类型塑造了国家的正面形象,表达了中国人民必将团结一致、砥砺前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党的二十大报告 源域 目标域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
10
作者 孙若梅 《河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7-31,42,共6页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要求,是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追求,是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必然需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并重、理论深度与形式生动相结合、问题导向...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要求,是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追求,是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必然需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并重、理论深度与形式生动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搭建“是什么”层面的知识网络,讲深“为什么”层面的原理性内容,悟透“怎么办”层面的价值选择,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融会贯通,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构建全场景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思政课 融入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词语计量研究
11
作者 刘军 王静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为研究对象,以词语计量为研究方法,根据共用词、独用词中的高频词、关键词等来反映党的二十大的思想精髓,以及新时代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通过对报告文本的分析,可以多角度、跨学科、全方位地对中共党史展开研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词语计量 文本分析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核心要义及路径研究
12
作者 孙丽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推进得扎实有效,但是,将其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与学生主体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融合不...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推进得扎实有效,但是,将其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与学生主体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融合不够紧密、“第一责任”压实不够到位等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材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及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双渠道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政治课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方法探究
13
作者 赵文雯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4年第2期3-7,13,共6页
本文通过三个不同的切入点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强调将中国数学发展史及中国数学家相关内容融入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其次,结合个别知识点深挖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最后,针... 本文通过三个不同的切入点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强调将中国数学发展史及中国数学家相关内容融入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其次,结合个别知识点深挖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最后,针对以练习为主的教学内容,挖掘学习过程本身需要具备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课程思政 高等数学
下载PDF
二十大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应然追求
14
作者 韩娟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已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工... 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已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工匠精神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工匠精神 思政课教学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探析
15
作者 黄雪丽 迟新蕊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概论”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表明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该课的必要性。在融入过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概论”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表明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该课的必要性。在融入过程中应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主题,以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落脚点,以讲清“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逻辑关系为目标。通过提升“概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推进“概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推动“概论”课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举措,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地融入“概论”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概论”课
下载PDF
用典: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学生视角
16
作者 白海燕 郑小佳 杨丽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7期25-28,共4页
从用典出发,引导学生精读原文、深悟原理,是基于学生视角、坚持问题导向,启发学生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的兴趣激发路径。在课堂教学中切入典语,既可从学生的文化底色出发,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教学话语转化,构... 从用典出发,引导学生精读原文、深悟原理,是基于学生视角、坚持问题导向,启发学生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的兴趣激发路径。在课堂教学中切入典语,既可从学生的文化底色出发,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教学话语转化,构建师生对话路径,引导学生价值认同;也可从学生的接受偏好出发,延展用典,着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政课教学 用典 问题导向
原文传递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进路
17
作者 张秋芳 谢雨欣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教材、根本遵循和重要思想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然而,在当前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思政课教师素质、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教材、根本遵循和重要思想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然而,在当前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思政课教师素质、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和困境。鉴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构建学生多样化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评价反馈机制等措施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学生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加深大学生对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政教育 实践教学 评价机制
下载PDF
用高校思政课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路径探析
18
作者 丘小维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39,共3页
用高校思政课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引导大学生运用党和人民的经验智慧解决发展难题、开辟新赛道的必然要求。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以主体维度夯实理论基础,厚植党的二十大精神入教学的基础前提,以内容维度增加理论厚度,拓展党的二十大... 用高校思政课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引导大学生运用党和人民的经验智慧解决发展难题、开辟新赛道的必然要求。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以主体维度夯实理论基础,厚植党的二十大精神入教学的基础前提,以内容维度增加理论厚度,拓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入教学的内涵外延,以方法维度探寻契合路径,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入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实践维度进行学思践悟的层级递进,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入教学的实践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政课 路径探析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19
作者 鄢英 孔德荣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讲清楚“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为此,要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契合点为抓手,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讲清楚“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为此,要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契合点为抓手,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目标导向与系统推进相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丰富教学载体、改革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全面系统地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政课 原则与路径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意义与实践路径探究
20
作者 胡宪刚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0,14,共4页
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阶段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以积极学习、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前提,充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意义与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 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阶段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以积极学习、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前提,充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意义与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