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雾霾天气下泰州市环境空气中二噁英类物质浓度研究
1
作者 阳陈 张欢燕 杨文武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针对泰州市雾霾天气下不同功能区域环境空气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冬季雾霾周期内二噁英类物质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006~0.841 pgTEQ/m 3,不同功能区域的浓度高低为垃圾焚烧企业周边>工业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针对泰州市雾霾天气下不同功能区域环境空气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冬季雾霾周期内二噁英类物质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006~0.841 pgTEQ/m 3,不同功能区域的浓度高低为垃圾焚烧企业周边>工业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二噁英类物质浓度先升高再降低,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变化趋势相符。17种氯代二噁英单体浓度结果显示,环境空气样品中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浓度明显高于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浓度,其中2,3,4,7,8-五氯代呋喃(2,3,4,7,8-PCDF)浓度最高。垃圾焚烧、燃煤等工业活动是该市环境空气中二噁英类物质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物质 雾霾 环境空气 泰州
下载PDF
北京市部分地区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污染水平初探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志广 田洪海 +4 位作者 李楠 任玥 刘爱民 杜兵 李玲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58,共5页
采集北京市部分非污染区土壤样品16个,对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分布形态和浓度水平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空地土壤中的二噁英类物质质量分数为0.2291~3.332pg/g(全文均指Pg(I-TEQ)/g),平均值为1.478pg/g,与美国农村背景值... 采集北京市部分非污染区土壤样品16个,对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分布形态和浓度水平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空地土壤中的二噁英类物质质量分数为0.2291~3.332pg/g(全文均指Pg(I-TEQ)/g),平均值为1.478pg/g,与美国农村背景值相当;林地质量分数为0.7691—2.760pg/g,平均值为1.329pg/g;耕地质量分数为2.278—7.307pg/g,平均值为4.462pg/g.与国外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空地和林地土壤样品与欧洲国家的浓度水平相当,耕地土壤则高于欧洲国家,但比日本低很多.总之,耕地土壤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的质量分数较高,空地次之,林地土壤质量分数最小.对于形态分布而言,受某种主要因素影响的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形态分布相似,受综合因素影响的土壤与大气中的二噁英类物质形态分布类似.另外讨论了浓度异常采样点可能的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物质 土壤 形态分析
下载PDF
AERMOD模型模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煜婷 金宜英 刘富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5-992,共8页
根据二噁英类物质在常温大气环境中的固相吸附态比例约为90%-100%的特性,提出以颗粒物TSP和PM10为载体模拟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过程,并采用AERMOD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00%和80%的气-固分配系数设置对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落地点浓... 根据二噁英类物质在常温大气环境中的固相吸附态比例约为90%-100%的特性,提出以颗粒物TSP和PM10为载体模拟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过程,并采用AERMOD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00%和80%的气-固分配系数设置对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落地点浓度和距离影响不显著,颗粒物粒径分布系数影响较明显.二噁英类物质实测浓度值为0.23-1.66 pg I-TEQ/m3.以TSP为载体AERMOD模拟浓度值为0.13-1.81 pg I-TEQ/m3,以PM10为载体模拟浓度为0.15-1.68 pg I-TEQ/m3.两参数对模拟结果产生的平均总不确定性分别为24.31%和12.43%.AERMOD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差比值为0.01-0.89,PM10模拟浓度值比TSP模拟浓度值更接近于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物质 气-固分配系数 颗粒物粒径分布 AERMOD模型
下载PDF
土壤中的二恶英类物质污染及其污染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常清 陈左生 +1 位作者 李伟 王关玉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3-69,共7页
为加强对二恶英类物质污染现状及污染途径的调查研究,为切实有效地控制其污染,并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可靠的依据,综合国外土壤中二恶英类物质环境污染调查的文献资料及本实验室对北京地区的调查研究结果,介绍了全球土壤的二恶英类... 为加强对二恶英类物质污染现状及污染途径的调查研究,为切实有效地控制其污染,并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可靠的依据,综合国外土壤中二恶英类物质环境污染调查的文献资料及本实验室对北京地区的调查研究结果,介绍了全球土壤的二恶英类物质污染概况,指出土壤中二恶英类物质的主要污染源有城市固体垃圾焚烧、有机含氯化合物的合成和使用、汽车尾气排放等,不同的污染源,其二恶英类物质特征分布形态不同,通过对样品中二恶英类物质的异构体类型及其分布形态的分析,可以追溯污染的起源。对北京地区的初步研究显示北京地区土壤中二恶英类物质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这还不足以说明该地区的二恶英类物质整体污染水平,还需对污染疑似地区土壤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同时对全国其他地区的调查研究也是急为迫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物质 土壤 污染源
下载PDF
杭州市环境空气中二噁英类物质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巩宏平 刘劲松 +4 位作者 潘荷芳 朱国华 王玲 杨寅森 张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年第2期27-30,共4页
为了解二噁英类物质(PCDD/Fs)在环境空气中污染现状及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浓度、组成和存在形式等的变化情况,于夏、冬两季对杭州西湖区空气中PCDD/Fs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空气中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与国内其他城市(北京、上海、广州... 为了解二噁英类物质(PCDD/Fs)在环境空气中污染现状及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浓度、组成和存在形式等的变化情况,于夏、冬两季对杭州西湖区空气中PCDD/Fs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空气中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与国内其他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相近,夏、冬两季空气中PCDD/Fs质量浓度和毒性当量浓度分别为4.92 pg/m3、0.34 I-TEQ pg/m3和4.51 pg/m3、0.40 I-TEQ pg/m3,夏季PCDD/Fs毒性当量浓度略低于冬季;在分时段采样检测结果中,晚间空气中PCDD/Fs质量浓度和毒性当量浓度均高于白天空气中的PCDD/Fs浓度;夏季样品中TCDD/Fs、PeCDD/Fs主要以气相的形式存在,HpCDD/Fs、OCDD/F主要以颗粒相的形式存在,冬季样品中PCDD/Fs主要以颗粒相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物质 环境空气 气相/颗粒相分配 杭州
下载PDF
中国火化机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志广 齐丽 +5 位作者 许鹏军 郑森 赵虎 刘浩然 杨茜 刘爱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4-587,591,共5页
为研究火化机尾气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排放特征,在国内选取了20座火化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座配备了不同的尾气净化装置(APCD)。结果表明:20座火化机尾气中二噁英类物质为0.02~11.75ng I-TEQ/m^3,平均为3.57ng I-TEQ/m^3,装有APCD的火化... 为研究火化机尾气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排放特征,在国内选取了20座火化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座配备了不同的尾气净化装置(APCD)。结果表明:20座火化机尾气中二噁英类物质为0.02~11.75ng I-TEQ/m^3,平均为3.57ng I-TEQ/m^3,装有APCD的火化机二噁英类物质浓度比没有APCD的大约低52.58%;不同APCD对二噁英类物质的去除效果不一样,干燥洗气塔最好;在相同APCD下,平板火化机排放量总体低于台车火化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化机 尾气 二噁英类物质 尾气净化装置
下载PDF
污水厂污泥中类二噁英类物质污染水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郑雄 陈银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54-1958,共5页
污水厂污泥的农业资源化利用是污泥处置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污泥中所含有毒有害的类二噁英类物质会制约污泥的农业利用。本文综述了污水厂污泥中类二噁英类物质的污染水平和特点,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农用污泥中类二噁英类物质控制标准... 污水厂污泥的农业资源化利用是污泥处置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污泥中所含有毒有害的类二噁英类物质会制约污泥的农业利用。本文综述了污水厂污泥中类二噁英类物质的污染水平和特点,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农用污泥中类二噁英类物质控制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污泥 二噁英类物质 农业利用 污泥处理
下载PDF
医疗废物处理与二恶英类物质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艺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44-345,共2页
二恶英类物质(Dioxins)是指能与芳香烃受体结合的,并且导致产生各种生物化学变化的一类物质的总称.二恶英类物质最早发现于美国越战中使用的一种氯酚脱叶剂中,1962~1970年在越战时期使用,于1970年脱叶剂被禁止作为军事使用.战后发现,... 二恶英类物质(Dioxins)是指能与芳香烃受体结合的,并且导致产生各种生物化学变化的一类物质的总称.二恶英类物质最早发现于美国越战中使用的一种氯酚脱叶剂中,1962~1970年在越战时期使用,于1970年脱叶剂被禁止作为军事使用.战后发现,在喷洒过脱叶剂的地区,都发生了大量孕妇流产现象,出生的畸形儿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1].二恶英类物质本身没有实际用途,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如在纸张的生产漂白、氯乙烯塑料生产、含氯农药生产等过程,特别是焚烧垃圾和医疗废物时容易产生.二恶英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垃圾焚烧,特别是含氯废物如氯乙烯塑料袋的焚烧,如处理不当都可能产生大量的二恶英类物质等有害物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机制 医疗废物处理 类物质
下载PDF
二恶英类物质污染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8
9
作者 彭恩泽 李晶晶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通过对二恶英类物质的结构及毒理学的描述 ,分析了二恶英类物质的主要污染来源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综合的技术及管理防治措施。
关键词 类物质 污染来源 综合防治措施 毒理学 防治措施 管理 分析 角度 描述
下载PDF
钢铁烧结二恶英类物质的合成机理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邱桂博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18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前实施的国家环保标准对钢铁烧结机烟气二恶英类物质排放限值提出明确要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烧结二恶英类物质排放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烧结二恶荚类物质的合成机理,并结合烧结配料生产工艺,提出通过原料控制可以抑制烧结二恶英类物... 目前实施的国家环保标准对钢铁烧结机烟气二恶英类物质排放限值提出明确要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烧结二恶英类物质排放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烧结二恶荚类物质的合成机理,并结合烧结配料生产工艺,提出通过原料控制可以抑制烧结二恶英类物质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物质 烧结 烧结烟气 机理
下载PDF
氯酚前驱物气相中形成二噁英类物质( PCDD/F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贤 孙友敏 吴俊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26-129,共4页
评述了氯酚前驱物在气相中形成二噁英类物质(PCDD/Fs)的机制,总结了理论上形成PCDD/Fs的主要步骤,包括:氯苯氧基活性基的生成、苯氧基的自缩合作用、产生的初步的中间体经环化作用和脱氯反应形成PCDDs和PCDFs.
关键词 氯酚 二噁英类物质 形成机制
下载PDF
用标记物质代替二恶英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济宇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废弃物 燃烧 大气监测 标记物质 类物质 测定方法
下载PDF
二恶英类物质的简易测定方法
13
作者 张济宇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类物质 简易测定方法 大气监测 污染物
下载PDF
日粮添加活性碳可防止二恶英类物质污染鸡蛋
14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6-66,共1页
日本爱媛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活性碳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对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和类二恶英多氯联苯(DE—PCBs)这3种污染物从饲料转移至蛋中的抑制作用。11周龄白来航鸡作为试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 日本爱媛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活性碳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对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和类二恶英多氯联苯(DE—PCBs)这3种污染物从饲料转移至蛋中的抑制作用。11周龄白来航鸡作为试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添加活性碳组、PcDDs/PcDFs溶液+DL—PCBs组(6ng毒性当量(TEQ)/kg,污染组)、污染+活性炭组。结果显示,各组的生长速率、血液生化成分和蛋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物质 污染物 活性碳 鸡蛋 日粮添加 多氯代苯并呋喃 鸡饲料添加剂 PCDFS
原文传递
二[口恶]英生成抑制剂及其阻滞机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骅 杨瑞 +1 位作者 邵立明 何品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85-1492,共8页
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产生的二[口恶]英类物质具剧毒性且可在环境中造成持久性污染,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究高效的二[口恶]英类物质源头减量化技术以保护公众健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口恶]英类物质从头合成的生成阻滞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产生的二[口恶]英类物质具剧毒性且可在环境中造成持久性污染,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究高效的二[口恶]英类物质源头减量化技术以保护公众健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口恶]英类物质从头合成的生成阻滞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实验研究中常采用的含硫类抑制剂、含氮类抑制剂、含OH基抑制剂及复合抑制剂对二[口恶]英类物质的抑制效果及其阻滞机理,进而剖析二[口恶]英生成抑制剂的研发思路进展。在当前以抑制氯源和催化剂活性为主的抑制途径基础上,依据二[口恶]英类物质的从头合成机理,探讨了通过阻滞碳源或氧气与反应物接触进而阻滞从头合成反应的抑制新途径,并展望了未来新型阻滞剂研发的方向,以期为二[口恶]英类物质的源头减量和污染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抑制剂工业化应用和推广仍处于尝试阶段,在实际规模的焚烧厂应用时抑制效果不稳定,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中试和现场试验以验证抑制作用实效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恶]类物质 废物处理 源头减量 过程控制 催化 抑制机理
下载PDF
钢铁企业排放的烟气及厂区土壤中二噁英类污染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巩宏平 田洪海 +2 位作者 周志广 李楠 杜兵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7年第5期8-10,共3页
对国内某钢铁企业厂区内土壤和烧结厂排放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进行了采样研究,得出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浓度范围是1.05~6.91pgⅠ-TEQ/g,平均值为3.22pgⅠ-TEQ/g;烟气中的浓度范围是0.23~0.48 ngⅠ-TEQ/Nm^3,平均值为0.32 ngⅠ-TEQ/Nm^3... 对国内某钢铁企业厂区内土壤和烧结厂排放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进行了采样研究,得出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浓度范围是1.05~6.91pgⅠ-TEQ/g,平均值为3.22pgⅠ-TEQ/g;烟气中的浓度范围是0.23~0.48 ngⅠ-TEQ/Nm^3,平均值为0.32 ngⅠ-TEQ/Nm^3,给出了土壤和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形态分布特点,并根据形态分布存在的相似性推断出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烧结厂烟气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物质 土壤 烧结 高分辨色质联机
下载PDF
清除率99.998%!高浓度二恶英无毒处理技术
17
《中国科技信息》 2004年第18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清除率 类物质 无毒处理技术 “TATT施工法” “低温还原热分解法” 土壤 港口 河流
下载PDF
二恶英类物质和其它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及生殖毒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建峰 张家祝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82-384,共3页
近年的研究表明,二恶英类物质和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激素样作用,其进入环境后可干扰野生动物及人类的内分泌系统,阻碍其生长发育,包括性发育。 1 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如:鸟类和... 近年的研究表明,二恶英类物质和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激素样作用,其进入环境后可干扰野生动物及人类的内分泌系统,阻碍其生长发育,包括性发育。 1 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如:鸟类和鱼的甲状腺功能障碍;鸟类、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物质 环境污染物 内分泌毒性 生殖毒性 野生动物种群 危害
全文增补中
活性污泥与施泥土壤中二噁英污染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史烨弘 陈左生 沈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7-1292,共6页
研究了北京市大兴污泥堆肥厂不同处理阶段的活性污泥和周边的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并与周边背景土壤进行比较.不同处理阶段活性污泥的PCDD/Fs浓度水平为3118.31~3617.36pg/g,毒性当量(TEQ,下同)为26.19~35.81pg/g,在世界范... 研究了北京市大兴污泥堆肥厂不同处理阶段的活性污泥和周边的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并与周边背景土壤进行比较.不同处理阶段活性污泥的PCDD/Fs浓度水平为3118.31~3617.36pg/g,毒性当量(TEQ,下同)为26.19~35.81pg/g,在世界范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施泥农田土壤和背景土壤中PCDD/Fs总浓度水平分别为55.05~72.07pg/g、8.69~18.06pg/g,毒性当量分别为1.20~2.64pg/g、0.28~0.39pg/g,污泥农用导致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及其各异构体的浓度含量均有提高,浓度总量增高因子在3.0~8.3之间,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浓度与施泥比率呈正相关性.施泥农田土壤与施用的活性污泥中PCDD/Fs的17种异构体浓度分布模式十分相似,而与背景土壤中PCDD/Fs各异构体浓度分布模式差异较大,由此说明,活性污泥是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探讨了施用活性污泥对农田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的影响,揭示了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污染来源和污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物质 活性污泥 施泥土壤 毒性当量 高分辨气质联用仪
原文传递
有机氯化合物及其迁移转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耀 王建中 +1 位作者 杨科璧 娄红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418-4418,4429,共2页
回顾了有机氯杀虫剂的开发历史,介绍了数种有机氯杀虫剂及其副产品二口恶英类物质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它们的危害和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有机氯杀虫剂 口恶类物质 用途 特征 迁移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