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应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的效果及对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强 孙峻峰 张永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应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Dex)及咪达唑仑的效果及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术中所用麻醉药物不同分为Dex组(35例)、丙泊酚组(35例)、咪达唑仑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血肿...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应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Dex)及咪达唑仑的效果及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术中所用麻醉药物不同分为Dex组(35例)、丙泊酚组(35例)、咪达唑仑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以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三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各时间点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颅内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疼痛、术后镇静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清醒时间比较,丙泊酚组<Dex组<咪达唑仑组(均P<0.05);术后24 h、术后48 h三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术后24 h、术后48 h时Dex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丙泊酚组与咪达唑仑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48 h三组颅内压均低于手术前,且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术后24 h、术后48 h Dex组颅内压低于丙泊酚组与咪达唑仑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丙泊酚组与咪达唑仑组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48 h三组视觉模拟评分(VAS)、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均低于手术前,且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术后24 h、术后48 h时Dex组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与咪达唑仑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丙泊酚组与咪达唑仑组VA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应用丙泊酚、Dex及咪达唑仑均有镇静效果,其中Dex作用更加显著,更利于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保护脑组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外科学 二异丙酚/药理学 右美托咪啶/药理学 咪达唑仑/药理学 颅内压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侠 李元海 +2 位作者 李磊 徐志荣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持续输注0.9%NS1ml/kg.h;Ⅲ组:异丙酚5mg/kg.h组;Ⅳ组:异丙酚10mg/kg.h组;Ⅴ组:异丙酚20mg/kg.h。分别在肝门阻断30min、再灌注60mi...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持续输注0.9%NS1ml/kg.h;Ⅲ组:异丙酚5mg/kg.h组;Ⅳ组:异丙酚10mg/kg.h组;Ⅴ组:异丙酚20mg/kg.h。分别在肝门阻断30min、再灌注60min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Ⅱ、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Ⅰ组(P<0.01),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低于Ⅱ组(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血清ALT、AST活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Ⅱ、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X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Ⅱ组肝组织SOD活性降低,Ⅲ、Ⅳ、Ⅴ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与Ⅱ组比较,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降低、XOD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肝组织MDA含量、XOD活性、SOD活性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Ⅲ、Ⅳ、Ⅴ组肝细胞病理学改变轻于Ⅱ组,且Ⅲ、Ⅳ、Ⅴ组间肝细胞病理学改变有差异。结论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肝/血液供给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春生 李春玲 +2 位作者 仇金鹏 麻海春 孙发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7-549,F003,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治疗组,大鼠经历2h...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治疗组,大鼠经历2h脑缺血,然后实行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3、6、24、72h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GFβ1的表达;再灌注后24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1明显表达,24h后达高峰(P<0.01),72h后降至正常。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应用异丙酚能显著地促进TGFβ1的表达,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异丙酚治疗组TGFβ1释放增多、高峰提前、延缓下降(P<0.05),同时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减轻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P<0.05)。结论: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诱导及苏醒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潘守东 马旭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儿童手术的诱导和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12岁ASAI级住院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用药。S组通...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儿童手术的诱导和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12岁ASAI级住院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用药。S组通过面罩吸入七氟烷,采用浓度递增法麻醉诱导,术中复合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及维持麻醉。两组均采用机械控制通气,手术结束时停用所有药物。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诱导、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S组诱导时间为99±35s,P组为55±16s,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两组在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及插管过程中,S组发生心动过速14例(56%)、高血压和低血压各1例(4%),P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8%)、心动过缓4例(14%)、低血压8例(32%)。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例,52%)高于P组(6例,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相比,儿童七氟烷递增浓度法吸入诱导速度较慢,诱导期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苏醒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与全静脉麻醉无差异,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麻醉恢复期 二异丙酚/药理学
下载PDF
异丙酚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CGRP释放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曾军 王明德 孙辉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是否促进内源性保护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释放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脑IR组及脑IR+异丙酚治疗组,测定CO、放射免疫测定大鼠脑组织中CGRP、cGM...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是否促进内源性保护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释放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脑IR组及脑IR+异丙酚治疗组,测定CO、放射免疫测定大鼠脑组织中CGRP、cGMP含量,免疫组化测定HO-1的表达。【结果】脑IR期间,脑IR+异丙酚治疗组的HO-1、CO、cGMP和CGRP显著高于脑IR组和假手术组(P<0.05),且HO-1与CO、CO与cGMP、cGMP与CGRP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P<0.05),假手术组和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能促进IR期间CGRP的升高,对大鼠脑IR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HO-1-CO-cGMP途径促进CGRP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析 脑缺血/病理学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七氟醚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颖 刘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1426-1428,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8例妇科疾病患者,依照住院号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异丙酚复合麻醉,...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8例妇科疾病患者,依照住院号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异丙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1)、吸入麻醉药物5rain后(T2)、插管时(T3)、插管5rain后(T4)、气腹时(T5)、放气腹时(T6)及拔管5rain后(T7)的rS02和血液流动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2~T。各时间点的rsoz值较T。时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rSO2≤45%的比率、rSO2≤45%总持续时间、rSO2≤45%最长持续时间、rSO2≤45%整合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经不同麻醉剂诱导后,相对于T1,观察组在T2及T3时心率(HR)、中心动脉压(MAP)指标下降轻微(P〉0.05);而对照组T2后相对于T。,HR、MAP显著下降(P〈0.05),而T3、T4呈起伏变化(P〈O.05);观察组T3、T4、T5、T6、T7后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较为稳定(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相对于异丙酚复合麻醉,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心率影响较小,麻醉维持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疾病 女(雌)性/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醚类/药理学 二异丙酚/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与白介素-1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牛伟 王社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与白介素-1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注射瑞芬太尼,研究组患者静脉泵注...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与白介素-1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注射瑞芬太尼,研究组患者静脉泵注丙泊酚,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生理盐水。采集患者插管后5 min(T1)、单肺通气时(T2)、单肺通气后30 min(T3)、单肺通气后60 min(T4)、单肺通气后90 min(T5)、恢复双肺通气时(T6)、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7)与手术结束时(T8)8个时间点的桡动脉血,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h rate,HR),并使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白介素-1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MAP和HR在T1~T5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6、T7和T8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结合活性和白介素-1浓度在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泊酚应用于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可使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与白介素-1表达水平更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插管法 气管内 肺换气 二异丙酚/药理学 麻醉 静脉 NF-κB/血液 中性白细胞/血液 白介素-1/血液 血流动力学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等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志林 邹鑫 +1 位作者 王彬 陈怀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观察组行丙泊酚1.0~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观察组行丙泊酚1.0~2.0μg/mL输注、1.0MAC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对照组以丙泊酚2.0~4.0μg/mL输注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T0)比较,两组体外循环(CPB)开始后30min(T1)、CPB结束时(T2)、术后6h(T3)时血浆一氧化氮(NO)显著较低,cTnI、CK—MB、NSE、S-100β蛋白水平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T2、T3时NO水平显著高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h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15.09%(8/53),明显低于对照组34.62%(18/52)(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丙泊酚麻醉均会损伤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引发心肌再灌注损伤,影响患者认知功能,但前者程度更轻,术后POCD发生率显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醚类/药理学 麻醉 心脏外科手术 内皮 血管 心肌/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丙泊酚和七氟醚复合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洁 王建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822-1823,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复合麻醉应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接受心脏瓣膜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比...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复合麻醉应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接受心脏瓣膜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12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后认知功能障碍(COPD)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h,观察组VAS评分和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COP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 VS 16.67%),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 VS 26.67%,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复合麻醉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减少COPD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醚类/药理学 二异丙酚/药理学 认知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丙泊酚与七氟烷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对其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孟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2354-2356,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烷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对瑞芬太尼诱发病觉过敏(OIH)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七氟烷+高剂量瑞芬太尼组(A组)、七氟烷+低剂量瑞芬太尼组(B组)、丙...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烷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对瑞芬太尼诱发病觉过敏(OIH)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七氟烷+高剂量瑞芬太尼组(A组)、七氟烷+低剂量瑞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高剂量瑞芬太尼组(C组)、丙泊酚+低剂量瑞芬太尼(D组),每组各30例。比较各组麻醉相关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测定术后不同时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测定患者机械痛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术前各组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h各组痛阈值均降低(P〈0.05),术后24h各组痛阈值均上升(P〈0.05),B、C、D组术后6h、术后24h痛阈值高于A组,C、D组痛阈值高于B组,D组痛阈值又高于C组,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B、C、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A组(P〈0.05),C、D组又短于B组,D组较C组更短,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与术后0.5h比较,各组术后其余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A组各时间点比较,B、C、D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B组比较,C、D组VAS评分较低(P〈0.05),与C组比较,D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④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B、D组心动过缓、寒战发生率均低于A组与C组(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降低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程度,且以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氟烷/药理学 麻醉药 联用 芬太尼/投药和剂量 痛觉过敏
原文传递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肺癌根治术中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莉 朱美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361-2363,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拟实施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拟实施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及术中麻醉效果。【结果】入室时(T0),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肺通气开始前即刻(T1)、单肺通气结束前即刻(T2)、术毕(T3)时,对照组MAP、HR值低于观察组(P<0.05);T1至拔管后即刻(T4),两组SpO2值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h观察组血清IL-6、IL-8水平低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肺癌根治术中应用较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二异丙酚/药理学 麻醉
原文传递
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卫萍 王益民 +3 位作者 嵇成贵 李平 朱珊珊 洪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老年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LC患者,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异氟烷,观察组予以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应激指标,呼吸循环指标,术后认... [目的]探讨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老年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LC患者,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异氟烷,观察组予以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应激指标,呼吸循环指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均较术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应用于老年LC患者的效果确切,其麻醉恢复时间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二异丙酚/药理学 认知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2451-2453,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丙泊酚麻醉,B组应用七氟醚麻...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丙泊酚麻醉,B组应用七氟醚麻醉。观察比较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麻醉诱导前0.5h(T0)、麻醉后1h(T1)、3h(T2)、术毕时(T3)、术后24h(T4)、术后48h(T5)、术后72h(T6)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B细胞(CD3-CD19+)及NK细胞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与麻醉诱导前比较,A组气管插管、术毕拔管HR上升,切皮、术中探查SBP降低,术中探查时DBP降低,术毕拔管时SBP、DBP上升(P〈0.05),B组气管插管HR上升,切皮、术中探查HR上升,SBP、DBP降低,术毕拔管HR、SBP、DBP均上升(P〈0.05),A组气管插管、切皮、术中探查、术半拔管HR均低于B组,术中探查、术毕拔管SBP、DBP低于B组(P〈0.05);②T1、T2、T3、T4、T5点A组CD3+、CD41+、CD8+均高于B组,T6点A组CD3+、CD4+高于B组(P〈0.05);③A组T1、T2、T3、T4、T5、T6点CD3-CD19+、NK细胞水平均高于B组(P〈0.05);④A、B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七氟醚比较,丙泊酚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醚类/药理学 胃肿瘤/外科学 T淋巴细胞/药物作用 B淋巴细胞/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和Aβ蛋白、NS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蒙德山 顾颖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653-1655,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和A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吸入麻...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和A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吸入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术前、术后1h、3h、12h时MMSE评分、Aβ蛋白、NS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睁眼、应答及拔管时间均长于丙泊酚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h、3h七氟醚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Aβ蛋白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2h,两组患者MMSE评分、A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h、12h七氟醚组患者NSE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3h两组患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醚对老年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较丙泊酚小,但苏醒质量较丙泊酚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醚类/药理学 麻醉 认知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依托咪酯乳剂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晓芳 张国艳 徐志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联合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麻醉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依托咪酯乳剂麻醉诱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联合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麻醉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依托咪酯乳剂麻醉诱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变化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诱导后3min(T1)、插管时(T2)、探查时(T3)及拔管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血浆红细胞CR1免疫粘附促进率(RFER)、抑制率(RFIR)、红细胞-酵母花环率(RYR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依托咪酯乳剂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小,且能保护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依托咪酯/药理学 二异丙酚/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小梅 林毓政 柳真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SHG)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112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均予以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观察组予以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SHG)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112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均予以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观察组予以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对照组以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2h时(T1)、术后24h(T2)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水平(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应激反应指标[一氧化氮(N0)、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及血糖(Glu)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段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2时,两组患者Ins、HOMA-IR及AR检测结果均较T0时显著提高,且观察组Ins水平大于对照组,HOMA-IR、AR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ISI、NO较T0时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T0、T2时,两组受试者Giu水平均较T0时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sHG及胰岛功能的影响较异氟醚轻微,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腹腔镜检查 平滑肌瘤/外科学 子宫肿瘤/外科学 高血糖症 胰岛素
原文传递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更生 朱利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反应、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气管插管后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反应、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气管插管后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插管后呼气峰压、吸气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后咽痛、腹胀、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气管插管中能降低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药理学 二异丙酚/药理学 插管法 气管内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合并不同程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断流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伟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不同程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中丙泊酚用量的情况。【方法】于本院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的93例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依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组(A级,n=36)、B组(B级,n=30)、C组(C级,n=27);... 【目的】探讨合并不同程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中丙泊酚用量的情况。【方法】于本院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的93例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依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组(A级,n=36)、B组(B级,n=30)、C组(C级,n=27);另外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30例无乙肝肝硬化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四组患者均接受丙泊酚麻醉诱导,对比四组患者意识消失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为50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靶浓度、使用量,对比四组血流动力学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意识消失、BIS为50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靶浓度及使用量比较显示对照组>A组>B组>C组,呈现出降低趋势,且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四组血流动力学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显示C组低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和B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中随着患者肝硬化程度的加剧,丙泊酚的用量也明显降低,且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并发症 肝硬化/病因学 肝硬化/外科学 二异丙酚/药理学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锁北 阮激 +2 位作者 徐军美 李艳 吕志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肺缺血一再灌注组,C组为畀丙酚组,每组15只。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肺缺血一再灌注组,C组为畀丙酚组,每组15只。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6的含量。同时对各纽动物血气和肺湿/干重比(W/D)进行检测。结果异丙酚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动物的血氧分压,减少肺W/D值,降低BALF中TNF-α、IL-6含量。结论异丙酚抑制肺缺血再灌注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损伤,具有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肺/血液供给/病理生理学/药物作用 缺血/预防和控制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原文传递
异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
20
作者 黄守印 刘新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1期7610-7611,共2页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3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给予异氟醚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术中肌松作用。结果:肌松恢复阶段异氟醚组TOFR25%,TOFR 75%,TOFR 90%及恢复指...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3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给予异氟醚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术中肌松作用。结果:肌松恢复阶段异氟醚组TOFR25%,TOFR 75%,TOFR 90%及恢复指数比丙泊酚组延长。结论:异氟醚能够增强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但这种增效作用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醚/药理学 二异丙酚/药理学 阿曲库铵/药理学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类型]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