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溴莫普林的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铁民 杨海权 +1 位作者 李铣 李英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7-149,171,共4页
:以 3 ,5 -二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溴莫普林。
关键词 溴莫普林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合成
下载PDF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胜敏 崔瑞海 戴柏青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95-98,共4页
对 2 ,4-二氨基 - 5 -甲基 - 6- (取代苯胺基 )甲基吡啶 [2 ,3-d]并嘧啶类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证明了偶极矩 ,LUMO能级和HOMO
关键词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2 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苯胺基)甲基吡啶[2 3-d]并嘧啶 量子化学 偶极矩 肿瘤 药物
下载PDF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量子化学研究——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3
作者 范卓文 孙盛敏 +1 位作者 刘国臣 崔瑞海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418-421,共4页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将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和线性的拟合.结果表明化合物的5位取代基的体积,最低空轨道的能级,分子偶极矩,能级差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关性好的相关模型(R=0.93).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晓梅 饶含兵 +1 位作者 黄文丽 李泽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71-2178,共8页
分别采用支持向量学习机、人工神经网络、调节性逻辑回归和K-最临近等机器学习方法对761个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建立了其活性分类预测模型.采用组成描述符和拓扑描述符表征抑制剂的分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使用Kennard-Stone方法进行训... 分别采用支持向量学习机、人工神经网络、调节性逻辑回归和K-最临近等机器学习方法对761个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建立了其活性分类预测模型.采用组成描述符和拓扑描述符表征抑制剂的分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使用Kennard-Stone方法进行训练集的设计,并用Metropolis Monte Carlo模拟退火方法作变量选择.结果表明,支持向量学习机优于其它机器学习方法,所得到的最优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结果,其预测正确率为91.62%.说明通过合适的训练集设计及变量选择,支持向量学习机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分类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支持向量学习机 分子描述符
下载PDF
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郝凌云 何春燕 +5 位作者 杨涵 陈雯静 崔泽林 汤荣 舒文 刘庆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24,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磺胺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4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磺胺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4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iclaprim、iclaprim-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其抗菌活性的差异。结果金葡菌对iclaprim的不敏感率较低(7.0%),并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aprim对全部金葡菌、MRSA和MSSA的MIC50分别为0.25、0.25、0.12 mg/L,MIC90分别为0.5、0.5、0.25 mg/L。根据MIC50、MIC90,iclaprim对相应菌株的抗菌活性是甲氧苄啶的8~32倍,是磺胺甲噁唑的256~512倍,但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差别不大。对于甲氧苄啶、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磺胺甲噁唑耐药菌株,iclaprim也显示出较弱的抗菌活性(MIC90≥16 mg/L)。磺胺甲噁唑与iclaprim具有协同作用,其可使iclaprim的MIC50、MIC90值(0.015、0.03 mg/L)降低4个稀释梯度。结论iclaprim对金葡菌(包括MRSA)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磺胺类药物具有协同效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laprim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体外活性
下载PDF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贾蕊 栗娜 朱若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建立了一种采用毛细管电泳法(CE)测定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以含0.002%Brij-35的50mmol/L的硼砂缓冲溶液(pH9.18)作为电泳介质,检测波长280nm,于19min内实现了体系中各组分的基线分离。根据酶反应过程中反应物... 建立了一种采用毛细管电泳法(CE)测定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以含0.002%Brij-35的50mmol/L的硼砂缓冲溶液(pH9.18)作为电泳介质,检测波长280nm,于19min内实现了体系中各组分的基线分离。根据酶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浓度变化计算有关反应动力学参数。将已知的氨甲喋呤、甲氧苄胺嘧啶和叶酸3种抑制剂作用于所建立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体系,测得抑制剂的半数抑制浓度与文献值相接近,证明本体系可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DHFRI)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
下载PDF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量子化学研究——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的结构的衍化与反应机理的推测
7
作者 刘国臣 王洪杰 +2 位作者 杨志欣 李岩 范卓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53-56,共4页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将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和线性的拟合.从最低空轨道的分布可知反应的活性位点主要集中在吡啶并嘧啶环上.由此可推测这类化合物主要依靠5位取代基与酶的某一空穴部分镶...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将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和线性的拟合.从最低空轨道的分布可知反应的活性位点主要集中在吡啶并嘧啶环上.由此可推测这类化合物主要依靠5位取代基与酶的某一空穴部分镶嵌在一起,或利用吡啶并嘧啶环与酶结构中平面部分的紧密地结合来阻碍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
下载PDF
荧光光度法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安会梅 朱若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9-81,共3页
本文应用二氢叶酸(DHFA)和辅酶Ⅱ(NADPH)的荧光性质,建立了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力测定的反应体系,并对酸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该体系中,用双倒数作图法分别测定了二氢叶酸还原酶对二氢叶酸和辅酶Ⅱ的表观米氏常数。将所建立的... 本文应用二氢叶酸(DHFA)和辅酶Ⅱ(NADPH)的荧光性质,建立了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力测定的反应体系,并对酸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该体系中,用双倒数作图法分别测定了二氢叶酸还原酶对二氢叶酸和辅酶Ⅱ的表观米氏常数。将所建立的体系应用于氨甲喋呤,甲氧苄氨嘧啶等已知抑制剂的抑制率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 荧光光度法
下载PDF
快速筛选人卡氏肺囊虫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酵母检定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小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3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人卡氏肺囊虫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筛选 酵母检定法
下载PDF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怡 李仁利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91年第6期335-339,共5页
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抑制剂的作用是选择性地与 DHFR 结合,抑制其催化还原活性,使叶酸代谢受阻,继而干扰 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胞死亡。所以,DHFR 抑制剂有抗癌、抗菌和抗疟活性。在叶酸代谢中,DHFR 有重要的生物作用,因此,它成... 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抑制剂的作用是选择性地与 DHFR 结合,抑制其催化还原活性,使叶酸代谢受阻,继而干扰 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胞死亡。所以,DHFR 抑制剂有抗癌、抗菌和抗疟活性。在叶酸代谢中,DHFR 有重要的生物作用,因此,它成为设计选择性抑制剂的中心靶标。从叶酸代谢入手,寻找脂溶性较强的DHFR 抑制剂的研究已展开,本文对各类 DHFR 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叶酸 还原酶 抑制
下载PDF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在肿瘤和细菌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灿彤 黄蕾 +1 位作者 关霁晨 来芳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52-2960,共9页
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是治疗肿瘤、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的广为人知的关键靶点。DHFR在细胞DNA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抑制剂通过抑制底物与DHFR结合,干扰一碳代谢,从而抑制细胞增殖。DHFR抑制剂的研究从20... 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是治疗肿瘤、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的广为人知的关键靶点。DHFR在细胞DNA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抑制剂通过抑制底物与DHFR结合,干扰一碳代谢,从而抑制细胞增殖。DHFR抑制剂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持续至今,已有多种DHFR抑制剂上市,主要用于抗肿瘤、抗菌、抗寄生虫和抗炎的治疗。本文以单靶点和双靶点为分类依据综述了近年来具有抗肿瘤或抗菌作用的DHFR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叶酸还原酶 抗肿瘤 抗细菌感染 双靶点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试
12
作者 张袁魁 陈简 +3 位作者 詹晓平 徐赟 刘增路 毛振民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4-669,共6页
以氯乙腈和2-噻吩甲醛为原料,通过接合经缩合、环合、还原、硝化等步骤合成的两个关键中间体1c和2d,设计合成了两个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衍生物3c和4b,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方法验证.采用噻唑蓝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肿... 以氯乙腈和2-噻吩甲醛为原料,通过接合经缩合、环合、还原、硝化等步骤合成的两个关键中间体1c和2d,设计合成了两个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衍生物3c和4b,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方法验证.采用噻唑蓝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c对筛选的5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均比阳性对照药洛美曲索、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强,4b对Hep-G2的抑制活性比阳性对照药洛美曲索、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强,而且3c和4b对正常细胞株——人脐带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比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抗肿瘤活性 合成
原文传递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琳 刘增路 毛振民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2221-2224,共4页
关键词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DHFR 抗肿瘤药物 药物作用靶点 生物体内 四氢叶酸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毛细管电泳测定鸡肝二氢叶酸还原酶活力及其抑制剂的抑制率 被引量:3
14
作者 栗娜 张馨月 朱若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31-635,共5页
本文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对亲和层析提取的鸡肝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根据体系中反应物还原辅酶Ⅱ(NADPH)和反应产物氧化型辅酶Ⅱ(NADP)的浓度变化,测得鸡肝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米氏常数Km=1.35×10-5mol/L。将该体... 本文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对亲和层析提取的鸡肝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根据体系中反应物还原辅酶Ⅱ(NADPH)和反应产物氧化型辅酶Ⅱ(NADP)的浓度变化,测得鸡肝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米氏常数Km=1.35×10-5mol/L。将该体系用于鸡肝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DHFRIs)抑制率的测定,测得氨甲喋呤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46×10-8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 酶活
下载PDF
鸡肝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亲和层析提取及其抑制剂抑制活性的测定
15
作者 张馨月 栗娜 +1 位作者 毛亚 朱若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0-33,61,共5页
利用氨甲喋呤-氨基己基-琼脂糖凝胶(Methotrexate-Aminohexyl-Sepharose,MTX-AH-Sepharose)亲和层析法,从鸡肝中得到了具有一定纯度(比活力为22.67 units/mg)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通过紫外光度法测定了氨甲... 利用氨甲喋呤-氨基己基-琼脂糖凝胶(Methotrexate-Aminohexyl-Sepharose,MTX-AH-Sepharose)亲和层析法,从鸡肝中得到了具有一定纯度(比活力为22.67 units/mg)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通过紫外光度法测定了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纯化所得的DHFR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 亲和层析 鸡肝
下载PDF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大鼠的干预及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蕊 李娜 +1 位作者 赵彩杰 纪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降血脂作用研究。方法选取44只清洗级SD健康雄性大鼠,根据体重质量随机分为分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各11只,并分别进行... 目的探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降血脂作用研究。方法选取44只清洗级SD健康雄性大鼠,根据体重质量随机分为分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各11只,并分别进行干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PN表达明显下降、TNF-α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K、AST、TC、TG、LDL-C明显上升、HDL-C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明显上升,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APN表达明显上升,TNF-α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CK、AST、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上升(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大鼠APN表达明显上升,TNF-α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大鼠CK、AST、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大鼠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上升(P<0.05)。结论使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模型大鼠进行治疗,能够在抑制炎症因子、调节冠心病心脏相关指标的情况下,同时起到降血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降血脂
下载PDF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丹 杨丽君 翁勤洁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496-1500,共5页
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是合成DNA的必需前体物胸腺嘧啶脱氧核苷(d TMP)的关键酶,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抑制DHFR能够抑制d TMP的生物合成,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增殖,在临床上显示... 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是合成DNA的必需前体物胸腺嘧啶脱氧核苷(d TMP)的关键酶,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抑制DHFR能够抑制d TMP的生物合成,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增殖,在临床上显示抗肿瘤的作用。近年来,该类药物的神经毒性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对DHFR抑制剂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介绍药物相应的神经毒副作用(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探讨DHFR抑制剂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现状及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神经毒性反应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抑制 抗肿瘤 神经毒性
原文传递
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1-乙酰基-1H-吲哚-3-乙酸酯的合成及其抑制活性
18
作者 李卓玲 杨威龙 +4 位作者 赵珊 王淑红 李臣 王志兵 修志明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抑制多元醇途径的醛糖还原酶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策略。以2-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铜催化,与甘氨酸反应生成氯代邻羧基苯基甘氨酸,再与乙酸酐反应,生成N-乙酰基邻羧基苯甲酸。然后在吡啶催化下...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抑制多元醇途径的醛糖还原酶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策略。以2-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铜催化,与甘氨酸反应生成氯代邻羧基苯基甘氨酸,再与乙酸酐反应,生成N-乙酰基邻羧基苯甲酸。然后在吡啶催化下合环,生成1-乙酰基-^(1)H-吲哚-3-乙酸酯(AIA),总收率为79.0%,纯度为99.0%。通过^(1)H NMR、^(13)C NMR和MS(ESI)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该化合物的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IC 50=9.4×10^(-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醛糖还原酶抑制 合成 抑制活性 1-乙酰基-1 H-吲哚-3-乙酸酯
下载PDF
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逄瑷博(综述) 张春燕(综述) +3 位作者 凌存保(综述) 吴洋洋(综述) 黄薇(综述) 田亚平(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最常见原因[1],其中70%以上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目前,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α-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aders,α-A...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最常见原因[1],其中70%以上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目前,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α-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aders,α-ARB)与5-α还原酶抑制剂(5α-reductase inhibitors,5-ARI)是治疗BPH的一线药物[2,3]。但单药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5-ARI治疗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性欲下降、男性乳房发育和勃起功能障碍[4]。有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可补充彼此的药理作用,不但疗效满意还能抑制疾病进展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5]。本文对5-ARI与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PDE5I)、α-ARB、抗胆碱能药物、植物类药物及手术等方法的联合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5-Α还原酶抑制 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 抗胆碱能药物 下尿路症状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馨月 朱若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95,共5页
利用已建立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毛细管电泳法筛选模型,研究了10种中草药有效成分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经实验测定发现木樨草素、表儿茶素、紫杉醇和槲皮素对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为木樨草素>紫杉... 利用已建立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毛细管电泳法筛选模型,研究了10种中草药有效成分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经实验测定发现木樨草素、表儿茶素、紫杉醇和槲皮素对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为木樨草素>紫杉醇>表儿茶素>槲皮素。通过对产物NADP(氧化型辅酶Ⅱ)峰面积的定量测定,计算了4种抑制剂的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 中草药有效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