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措施、技术应用与对策启示
1
作者 汪笑溪 李佳珂 +1 位作者 叶蕾 林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93-1804,共12页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具有升温潜势高和排放增速快等特点,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针对甲烷和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刻不容缓。本文聚焦甲烷与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排放,搜集并整理了中国农业...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具有升温潜势高和排放增速快等特点,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针对甲烷和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刻不容缓。本文聚焦甲烷与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排放,搜集并整理了中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来源及时间趋势等现状;通过政策和文献梳理,从减排政策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和国际典型的农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并基于排放现状和对比分析,总结了中国在减排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进而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虽然中国已逐步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农业部门也出台了针对性政策,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仍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应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完善推广机制,健全碳交易市场与公共低碳投资机制。本文为进一步完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措施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农业部门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现状 政策建议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春 胡杰龙 +1 位作者 颜葵 辛琨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7,共7页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中的天然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每月6~11日,在6块采样地,分别采集气样和土样,...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中的天然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每月6~11日,在6块采样地,分别采集气样和土样,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测量和估算了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在研究中,对采样点的土壤进行了4种处理,分别为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去除土壤中的凋落物、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凋落物、保持土壤原状,对比了4种处理下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分析影响天然海莲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群落区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海莲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群落区土壤的平均CO_2排放通量为(420.0±26.1)mg/(m^2·h),平均CH_4平均排放通量为(29.9±1.4)mg/(m^2·h),人工无瓣海桑群落区土壤的CO_2和CH_4排放通量显著大于天然海莲群落区;植物群落类型,尤其是植物根系,能明显影响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土壤表面凋落物覆盖、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降水量都能影响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 二氧化碳 甲烷 排放通量 海南东寨港
原文传递
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邵可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9-22,58,共5页
1990至1992年对北京地区的麦后稻区及单季稻区进行了三年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测定,麦后稻区的甲烷排放通量约17.5mg/m^2·h;单季稻小区约在8.5-10mg/m^2·h。有机底肥的用量是影响甲烷排放通量的首要因素,旱直播及仅使用化肥... 1990至1992年对北京地区的麦后稻区及单季稻区进行了三年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测定,麦后稻区的甲烷排放通量约17.5mg/m^2·h;单季稻小区约在8.5-10mg/m^2·h。有机底肥的用量是影响甲烷排放通量的首要因素,旱直播及仅使用化肥可降低甲烷排放通量。在一定量有机底肥的条件下,采用间歇灌溉的方法既可保持或提高水稻的产量,又可抑制或降低甲烷的排放通量,但也观测到干干湿湿的状态下温室气体N_2O的排放通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下载PDF
东北典型旱作农田N_2O和CH_4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91
4
作者 黄国宏 陈冠雄 +2 位作者 吴杰 黄斌 于克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83-386,共4页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验结果也指出,玉米和大豆田作为大气CH4源或汇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氧化亚氮 甲烷 通量 排放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余佳 刘刚 +3 位作者 马静 张广斌 徐华 蔡祖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CH4和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2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排放规律以及减排措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休闲期抛荒稻田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而对于其CH4和N2O排放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选取江西红壤丘陵区进行观测,于稻田... CH4和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2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排放规律以及减排措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休闲期抛荒稻田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而对于其CH4和N2O排放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选取江西红壤丘陵区进行观测,于稻田休闲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原位观测,旨在探讨休闲期CH4和N2O的排放规律,可为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以CH4和N2O-N计)分别为0.03mg.m-2.h-1和3.27μg.m-2.h-1。冬闲期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温、降雨量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冬闲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以CO2-eq计)为7.58 g.m-2,其中,CH4和N2O产生的温室效应(以CO2-eq计)分别为2.33和5.25 g.m-2。N2O排放量是冬闲稻田温室气体观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稻田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下载PDF
翻耕对冬闲农田CH_4和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36
6
作者 万运帆 林而达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通过连续观测 ,比较了冬闲农田翻耕和不翻耕情况下甲烷 (CH4)和二氧化碳 (CO2 )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 :翻耕能显著增加CO2 的排放通量 ,但这种影响只在翻耕后的 4d内较明显 ;翻耕对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翻耕后的 3d内比较明显 ,表现为翻... 通过连续观测 ,比较了冬闲农田翻耕和不翻耕情况下甲烷 (CH4)和二氧化碳 (CO2 )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 :翻耕能显著增加CO2 的排放通量 ,但这种影响只在翻耕后的 4d内较明显 ;翻耕对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翻耕后的 3d内比较明显 ,表现为翻耕初期导致CH4的峰值排放 ,而在 6~ 8h后 ,则对降低CH4的排放有一定的作用。且CH4和CO2 排放通量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 冬闲农田 排放通量 甲烷 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生物质炭输入减少稻田痕量温室气体排放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松 李海丽 +1 位作者 方晓波 史惠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34-240,共7页
为揭示不同水平生物质炭输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自制竹炭在4种不同施用水平下(0、10、20、40 t/hm2)输入稻田土壤,开展了水稻一个生长周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输入可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和... 为揭示不同水平生物质炭输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自制竹炭在4种不同施用水平下(0、10、20、40 t/hm2)输入稻田土壤,开展了水稻一个生长周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输入可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P<0.05),且有机碳含量增幅与生物质炭施用水平呈正比(相关系数为0.78,P<0.01)。生物质炭施用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P<0.05),最大降幅为0.25 g/cm3,土壤容重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CH4累积排放量与生物质炭施用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4,P<0.01),投加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P<0.05),但过量施用生物质炭(超过20 t/hm2)并不能显著降低CH4累积排放量(P>0.05)。相比对照处理(不输入生物质炭),生物质炭输入后一周内可显著性降低N2O排放通量(P<0.05),并在排水烤田时升高,最终稳定于9.80 mg/(m2·h)。生物质炭输入可显著性降低N2O累积排放量(P<0.05),但不同水平生物质炭输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该试验条件下,生物质炭施用量为20 t/hm2时可实现稻田稳产和固碳减排目标,该研究可为太湖地区苕溪流域稻田增汇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甲烷 土壤 稻田土壤 生物质炭 竹炭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下载PDF
水稻CH_4和N_2O的排放及其与植株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傅志强 黄璜 +1 位作者 朱华武 陈灿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6-360,共5页
为比较不同水稻品种间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差异,采用圆柱体静止箱取样、气相色谱分析,测定了不同早、晚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通量,考察其与水稻植株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早稻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分别在抽穗期... 为比较不同水稻品种间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差异,采用圆柱体静止箱取样、气相色谱分析,测定了不同早、晚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通量,考察其与水稻植株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早稻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分别在抽穗期、孕穗期出现峰值;晚稻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分别在拔节期、乳熟期出现峰值。不同水稻品种间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差异显著,早稻分蘖数、根系干重与甲烷排放呈极显著正相关,根体积、地上部干重与氧化亚氮排放呈显著正相关;晚稻甲烷排放与根体积、根系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氧化亚氮排放与分蘖数、地上部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早稻常规品种单位产量温室气体增温潜势是杂交品种的1.77倍,晚稻常规品种与杂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植株分蘖数、根体积、根生物量是影响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增温潜势 植株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夏季猪场污水贮存过程中CO_2、CH_4排放试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娜 董红敏 +2 位作者 朱志平 韩磊 黄叶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4-238,共5页
猪场粪污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针对中国缺乏猪场污水贮存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的问题,该文选择温度较高的夏季,利用动态箱法于2007年6月对猪场的三格式化粪池进行了CO2、CH4气体排放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大气平均温度为28.4℃时,... 猪场粪污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针对中国缺乏猪场污水贮存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的问题,该文选择温度较高的夏季,利用动态箱法于2007年6月对猪场的三格式化粪池进行了CO2、CH4气体排放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大气平均温度为28.4℃时,86%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于一级和二级化粪池,一级、二级和三级化粪池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分别为407.5、383.0、127.7g/(m2·h)二氧化碳当量;CH4是本污水贮存单元中产生的主要的温室气体,一、二、三级化粪池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中,CH4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95%、96%、95%,控制一、二级化粪池甲烷排放将大幅度减少猪场污水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舍 化粪池 温室气体 甲烷 二氧化碳 排放控制 通量
下载PDF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10
作者 谢军飞 李玉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2年第4期47-52,共6页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相关机理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 ,并介绍了动物废弃物施用于农田土壤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对一些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有关的定量模拟方程...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相关机理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 ,并介绍了动物废弃物施用于农田土壤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对一些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有关的定量模拟方程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温室气体 排放机理 影响因素 模拟方程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下载PDF
南极苔原近地面CO_2、CH_4、N_2O浓度和通量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仁斌 孙立广 +1 位作者 邢光熹 徐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1-617,共7页
在南极苔原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近地面CO2 、CH4、N2 O浓度及通量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天气条件对三种温室气体浓度日变化影响较大 ;在天气较晴稳及雪天条件下 ,CO2 与CH4、N2 O浓度日变化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 ;而在雨天这三种气体浓度... 在南极苔原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近地面CO2 、CH4、N2 O浓度及通量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天气条件对三种温室气体浓度日变化影响较大 ;在天气较晴稳及雪天条件下 ,CO2 与CH4、N2 O浓度日变化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 ;而在雨天这三种气体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整个夏季CO2 与CH4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而N2 O却与二者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另外 ,在雨、雪天气条件下CH4、N2 O通量日变化存在消长关系 ,整个夏季二者的通量变化也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 ;南极苔原土壤对CH4主要起着汇的作用 ,对N2 O主要起着源的作用 .此外 ,CO2 浓度变化对苔原CH4通量有较大影响 ,CO2 浓度增加会适当减缓CH4汇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浓度 排放通量 南极法尔兹半岛 苔原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二氮 相互关系
下载PDF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计军平 马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76-2082,共7页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是减缓排放量的主要因...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是减缓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结构改变对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从部门角度看,建筑业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是隐含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从变化趋势看,2002~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增幅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出口和固定资本形成的大幅增长是推动这一时期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SDA加权平均分解法 排放增长因素分析 二氧化碳排放 甲烷排放 氧化亚氮排放
下载PDF
夏季降雨事件对水库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的影响:来自湖北官庄水库的高频观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敏 许浩霆 +2 位作者 郑祥旺 虞之锋 肖尚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57-1870,共14页
湖库淡水水域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不容小觑,然而观测时间的代表性不足以及缺乏对降雨因素的考虑制约了碳排放的准确估计.本研究以湖北宜昌境内官庄水库为例,选取强降雨多发的夏季时段,针对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水体表层和垂向剖面气... 湖库淡水水域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不容小觑,然而观测时间的代表性不足以及缺乏对降雨因素的考虑制约了碳排放的准确估计.本研究以湖北宜昌境内官庄水库为例,选取强降雨多发的夏季时段,针对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水体表层和垂向剖面气体溶存浓度及环境因子开展了为期1周的原位高频观测,以探讨夏季降雨事件对水库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官庄水库水气界面CH_(4)通量变化范围为0.007~0.077 mg/(m^(2)·h),CO_(2)通量范围为5.48~57.57 mg/(m^(2)·h),白天和夜晚均表现为大气的碳源.小雨、中雨乃至暴雨天气条件下,CH_(4)和CO_(2)日均通量均较低,日通量倾向于受风速和温度调控.CH_(4)和CO_(2)通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观测期内日间排放量高于夜间排放量出现的次数更多,昼夜差异对降雨天气状况无明显响应,风速是CH_(4)和CO_(2)通量昼夜变化的主导因素.暴雨过程中,CH_(4)-k 600和CO_(2)-k 600与水气温差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水体垂向混合过程十分短暂.在平均雨强为3.8 mm/h的暴雨第I阶段,CH_(4)-k 600对风速和降雨的响应明显,而在雨强更大(8.5 mm/h)的第II阶段,CH_(4)-k 600与风速、降雨均未表现出相关性,通量箱在强降雨条件下的适用性可能存在雨强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排放通量 昼夜变化 暴雨 官庄水库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冷季补饲藏系绵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田伟 胡林勇 +3 位作者 葛世栋 邹小艳 赵娜 徐世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71-2076,共6页
为了揭示藏系绵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采用密封式呼吸箱-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冷季对3只身体健康、均重(50.13±1.28)kg的藏系绵羊温室气体(CH4、CO2、N2O)日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期间,动物日粮的精料... 为了揭示藏系绵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采用密封式呼吸箱-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冷季对3只身体健康、均重(50.13±1.28)kg的藏系绵羊温室气体(CH4、CO2、N2O)日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期间,动物日粮的精料为蒸煮饲料,粗粮为青干草饼。结果表明,藏系绵羊的CH4排放日动态具有明显规律性,排放峰值在8:00和17:00(P<0.01),排放峰值的出现时间与饲喂时间基本吻合,最小值出现在次日7:00;CO2的日排放曲线相对平稳;N2O的日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且排放量极低。在冷季补饲模式下,藏系绵羊的CH4、CO2和N2O日排放量分别为(16.17±1.27)、(549.18±20.63)g·head-1和(0.73±0.32)mg·hea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系绵羊 温室气体 甲烷 二氧化碳 氧化亚氮 排放特征
下载PDF
夜间增温品种混栽对稻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蕙琳 娄运生 +1 位作者 刘燕 周东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3-564,共12页
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是气候变暖主要特征之一。夜间增温对水稻生产及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备受关注。品种混栽可提高水稻产量,增强水稻植株抗性。增温或混栽单因子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影响已有报道,但二者耦合如何影响水稻生... 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是气候变暖主要特征之一。夜间增温对水稻生产及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备受关注。品种混栽可提高水稻产量,增强水稻植株抗性。增温或混栽单因子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影响已有报道,但二者耦合如何影响水稻生产及稻田CH_(4)和N_(2)O排放,尚不清楚。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水稻产量、CH_(4)和N_(2)O综合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的影响。夜间增温设2水平,即对照(CK,control)和增温(NW,nighttime warming);品种混栽设2水平,即混作(I,intercropping),单作(M,monocropping),混栽处理将主栽品种(超级稻南粳9108)与次栽品种(杂交稻深两优884)以3:1的比例种植。水稻生长期用铝箔反射膜覆盖水稻冠层进行被动式夜间增温试验(19:00—6:00)。结果表明,夜间增温或品种混栽均显著降低水稻植株分蘖数和生物量。品种混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夜间增温则显著降低产量。品种混栽可缓解夜间增温对水稻产量的抑制作用。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处理稻田CH_(4)累计排放量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比单作对照分别高55.32%、45.89%、43.49和125.82%。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处理稻田N_(2)O累计排放量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分别比单作对照高64.44%、46.26%和42.07%。研究认为,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显著提高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综合增温潜势(GWP)和排放强度(GH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混栽 夜间增温 水稻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下载PDF
绿肥还土对黄壤和石灰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燕 高小叶 +2 位作者 张涛 李期佳 赵秋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9-705,共7页
以贵州典型黄壤和石灰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种绿肥)、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黑麦草和油菜5个处理,探究种植不同绿肥还土后贵州典型土壤CO_(2)、CH4排放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绿肥... 以贵州典型黄壤和石灰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种绿肥)、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黑麦草和油菜5个处理,探究种植不同绿肥还土后贵州典型土壤CO_(2)、CH4排放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绿肥处理增加了土壤CO_(2)排放,黄壤的CO_(2)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总量大于石灰土的,而石灰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和总累积排放量大于黄壤的;绿肥处理提高了全球增温潜势(GWP),黄壤和石灰土均以黑麦草处理的GWP最高,其次为油菜绿肥的,表明非豆科绿肥对土壤GWP的贡献大于豆科绿肥的;土壤类型、绿肥及其交互作用均对CO_(2)排放通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土壤水分为土壤CO_(2)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CH4排放通量仅受土壤类型影响。可见,在黄壤和石灰土中种植绿肥还土能增加CO_(2)排放,对提升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石灰土 光叶紫花苕 紫花苜蓿 黑麦草 油菜 绿肥 二氧化碳 甲烷 排放通量
下载PDF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娅妮 呼和 +2 位作者 程云湘 侯扶江 常生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微生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构成)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为温室气... 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微生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构成)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本文在阐述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和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从放牧管理模式、放牧强度、放牧动物等放牧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综述,就今后放牧对草地生态温室气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了适合不同放牧条件下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模式 放牧强度 放牧动物 动物种类 动物排泄物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通量 减排措施
下载PDF
基于EIO-LCA模型的纯电动轿车温室气体减排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颖 计军平 马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7-953,共7页
纯电动轿车燃料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低于汽油轿车的排放仍然存在争议.为评价纯电动轿车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率,此研究利用中国2007温室气体排放EIO-LCA模型分别核算了普通级纯电动轿车和汽油轿车燃料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纯电... 纯电动轿车燃料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低于汽油轿车的排放仍然存在争议.为评价纯电动轿车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率,此研究利用中国2007温室气体排放EIO-LCA模型分别核算了普通级纯电动轿车和汽油轿车燃料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纯电动轿车燃料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4gCO2,e/km,汽油轿车相应的排放总量为265gCO2,e/km,纯电动轿车与汽油轿车相比,减排温室气体53%.模型计算结果还表明影响纯电动轿车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因此,纯电动轿车温室气体减排应通过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提高电网综合效率等方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O-LCA模型 燃料周期 油井到车轮 二氧化碳排放 甲烷排放 氧化亚氮排放
下载PDF
Advances in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in Farmland Soils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璐 蒋跃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8期1738-1743,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overview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in farmland. [Method] Based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ferences, production mechanism, discharging characters and major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2, C...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overview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in farmland. [Method] Based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ferences, production mechanism, discharging characters and major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2, CH4 and N2O in soils of farmland were overviewed. [Result] Production and discharge of CO2, CH. and N2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irculation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constituted a key method for carbon and nitrogen output. It is significant to conduct research on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and increase of absorption.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is beneficial for exploration on discharge rul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greenhouse gases, provid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study on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land soils Carbon dioxide METHANE Nitrous oxide Emission flux influential factors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CO_2、CH_4和N_2O排放的时空差异 被引量:45
20
作者 汪青 刘敏 +1 位作者 侯立军 程书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5-946,共12页
通过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长江口崇明东滩四类典型湿地(围垦湿地、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CO2、CH4和N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尺度下,CO2、CH4和N2O均以排放为主;在昼夜尺度下,CO2和CH4在夜间排放量大于白昼排... 通过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长江口崇明东滩四类典型湿地(围垦湿地、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CO2、CH4和N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尺度下,CO2、CH4和N2O均以排放为主;在昼夜尺度下,CO2和CH4在夜间排放量大于白昼排放量,而N2O的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在潮水退去、潮滩暴露初期,CH4和N2O有大量排放,CO2正好相反。崇明东滩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自岸向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总体趋势是越近岸通量值越大。观测与实验表明,温度、潮汐、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和土地利用变化都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滨海潮滩湿地特有环境因子潮汐以"淹没—暴露"光滩沉积物的方式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 河口滨岸湿地 长江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