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胶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熊梓垚 付瑞岩 +2 位作者 熊永钧 史伊凡 卢浩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7期88-90,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微胶囊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微胶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微胶囊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微胶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提高捕集效率、降低成本等。未来研究将继续探索更高效、经济的捕集方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型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驱油中的应用
2
作者 蔡勇 朱瑞松 +5 位作者 魏弢 王皓 高飞 刘陶然 孙启虎 胡雪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控制二氧化碳(CO_(2))排放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主流的CO_(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和吸附法。介绍了膜分离、离子液体和超重力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分别结合吸收法和吸附法在CO_(2)捕集中的研究进展。CO_(2)驱油(CO_(2)-EOR)是CO... 控制二氧化碳(CO_(2))排放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主流的CO_(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和吸附法。介绍了膜分离、离子液体和超重力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分别结合吸收法和吸附法在CO_(2)捕集中的研究进展。CO_(2)驱油(CO_(2)-EOR)是CO_(2)捕集后重要的封存及利用方式,介绍了化学吸收法CO_(2)捕集应用于CO_(2)-EOR项目的典型案例。指出需要进一步降低目前CO_(2)捕集技术的能耗和成本、提高CO_(2)-EOR注入气源的质量和纯度,并对未来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化工过程强化 工业应用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固体吸附剂和液体吸收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汪东 陈曦 +3 位作者 郭本帅 黄汉根 赵静妍 王训强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对比分析了固体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及膜分离法等CO_(2)捕集技术,其中固体吸附和液体吸收法应用较广,针对CO_(2)吸附分离机理,综述了CO_(2)捕集技术中固体吸附法和液体吸收法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MOFs)等固体吸附剂及有... 对比分析了固体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及膜分离法等CO_(2)捕集技术,其中固体吸附和液体吸收法应用较广,针对CO_(2)吸附分离机理,综述了CO_(2)捕集技术中固体吸附法和液体吸收法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MOFs)等固体吸附剂及有机胺、碳酸盐溶液、离子液体等液体吸收剂的捕集机理和优缺点,并对CO_(2)捕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剂 吸收容量 能耗
下载PDF
中国石油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2
4
作者 宋新民 王峰 +2 位作者 马德胜 高明 张云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8,共13页
全面梳理中国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攻关探索、矿场试验、工业化应用3个阶段发展历程,系统阐述近年来在CO_(2)驱油机理和矿场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认识和相应的CCUS-EOR工程配套技术成果,指出未来发展前景。经过近60年... 全面梳理中国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攻关探索、矿场试验、工业化应用3个阶段发展历程,系统阐述近年来在CO_(2)驱油机理和矿场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认识和相应的CCUS-EOR工程配套技术成果,指出未来发展前景。经过近60年的探索攻关,创新发展了适合中国陆相沉积油藏的CO_(2)驱油与埋存理论,提出C7—C15也是影响CO_(2)与原油混相的重要组分的新认识,在矿场试验中验证了CO_(2)快速恢复地层能量、大幅提高区块产能和采收率等机理。创建了陆相沉积油藏CCUS-EOR油藏工程设计技术,形成了以保持混相提高驱油效率、均匀驱替提高波及效率为重点的油藏工程参数设计及井网井距优化设计技术,初步形成了CO_(2)捕集、注采工艺、全系统防腐、埋存监测等全流程配套技术。为实现CO_(2)的高效利用和永久埋存,需将油水过渡带油藏统筹考虑,由单油藏升级到构造整体控制区域的规模化CO_(2)驱油与埋存,在构造高部位实施注CO_(2)稳定重力驱,利用CO_(2)开采油水过渡带油藏,超前进行微生物促使残余油、CO_(2)转甲烷等储备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 驱油机理 埋存理论 注采工艺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醇胺法在二氧化碳捕集中的应用发展综述
5
作者 窦雅玲 曹发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人们对CO_(2)的吸收处理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通常情况下,CO_(2)捕集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类情形:一是将CO_(2)进行脱除,二是将CO_(2)加以回收。醇胺法在CO_(2)捕集吸收的应用广泛,胺法吸收也是目前比较有优势...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人们对CO_(2)的吸收处理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通常情况下,CO_(2)捕集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类情形:一是将CO_(2)进行脱除,二是将CO_(2)加以回收。醇胺法在CO_(2)捕集吸收的应用广泛,胺法吸收也是目前比较有优势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在CO_(2)捕集应用的醇胺专利研究情况,并根据其研究现状对胺法脱碳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醇胺法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然磊 马文涛 +3 位作者 徐晓 李存磊 马贵阳 张秋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应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环境危机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液相化学捕集(溶剂吸收法)技术,重点介绍了醇胺类化合物、碳酸钾、氨水、离子液体和相变材... 为应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环境危机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液相化学捕集(溶剂吸收法)技术,重点介绍了醇胺类化合物、碳酸钾、氨水、离子液体和相变材料等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吸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各类吸收剂的化学反应机理、性能的优缺点、改进的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化学吸收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 醇胺 氨水 离子液体 相变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适用场景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道成 王睿 +3 位作者 赵瑞 孙楠楠 徐冬 刘丽影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502-513,共12页
工业发展带来了CO_(2)的大量排放,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现阶段技术成熟度较高且未来发展潜力大的碳捕集方法为燃烧后碳捕集技术... 工业发展带来了CO_(2)的大量排放,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现阶段技术成熟度较高且未来发展潜力大的碳捕集方法为燃烧后碳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法以及深冷法等。对最常用的4种碳捕集方法的发展与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了几种方法的工业适用场景,尤其是目前正在运行的大型碳捕集项目中应用最多的化学吸收法与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以及膜法碳捕集技术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快速推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助力碳的近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法 膜法 深冷法
下载PDF
基于不同粒径ZIF-8多孔液体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焕君 靳归 +5 位作者 李野 张珂新 张庆文 邢侠 王娟 郭东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2-583,共12页
通过粒径调控策略制备了基于不同粒径ZIF-8的多孔液体(PLs),并用于CO_(2)的捕集。考察了ZIF-8粒径对多孔液体捕集CO_(2)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CO_(2)/N_(2)选择性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粒径多孔液体的CO_(2)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 通过粒径调控策略制备了基于不同粒径ZIF-8的多孔液体(PLs),并用于CO_(2)的捕集。考察了ZIF-8粒径对多孔液体捕集CO_(2)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CO_(2)/N_(2)选择性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粒径多孔液体的CO_(2)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液体中具有永久的孔隙结构,不同多孔液体均具有优异的流动性。3种不同粒径的多孔液体室温下放置60 d或4500 r/min下离心5 min后均未出现聚集、沉积现象,表明不同粒径多孔液体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不同粒径ZIF-8合成的多孔液体对CO_(2)的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其中,ZIF-8粒径为43 nm的多孔液体ZIF-8-PLs(43)对CO_(2)的饱和吸附容量最大,为63.0 mg/g;ZIF-8-PLs(145)展现了较快的CO_(2)吸附速率,准二级动力学常数为1.91×10^(-3)g/(mg·min);ZIF-8-PLs(1400)具有最高的CO_(2)/N_(2)选择性,是ZIF-8-PLs(43)的4.7倍;3种多孔液体经过4次再生后均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液体 二氧化碳捕集 金属有机骨架 吸附动力学 CO_(2)/N_(2)选择性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固体吸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婉 严格 +1 位作者 徐永辉 冯艳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减排已迫在眉睫。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中,固体吸附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吸附材料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吸附/解吸温度的不同,固...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减排已迫在眉睫。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中,固体吸附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吸附材料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吸附/解吸温度的不同,固体吸附剂被分为3类:适用温度为200℃以下的低温吸附剂,如碳基材料、沸石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碱金属碳酸盐和胺基吸附剂;适用温度为200~400℃的中温吸附剂,如氧化镁和类水滑石衍生吸附剂;适用温度为400℃以上的高温吸附剂,如氧化钙和硅酸盐吸附剂。介绍了3类固体吸附剂的合成方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等)、二氧化碳的吸附容量和稳定性,以及改性方法等,并对固体吸附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 多孔材料 固体吸附剂 吸附性能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经济性与规模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小令 肖晋宇 +4 位作者 侯金鸣 吴佳玮 吕循岩 张瑾轩 刘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668,共12页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封存潜力及其空间分布构建2060年中国不同地区成本-规模计算模型,预测CCUS技术的全流程经济成本及其对应规模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宜采用就地和异地相结合的封存调度方式,以及就地利用的方式,满足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27×10^(8)t/a的CO_(2)减排需求。其中,采用利用方式减排CO_(2)约5×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1400~200元/t;采用地质封存方式减排CO_(2)约22×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200~450元/t。基于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重点发展基于电制原材料(P2X)技术的化工利用产业、构建CCUS产业集群、探索多方共赢合作模式的建议,形成连接减排需求密集地区和封存靶区的全国主干输送管道推荐方案,计算得到基于CCUS技术的火电减排成本约为0.16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 全流程建模 成本-规模计算模型 运输管道 火电减排成本
下载PDF
基于化学吸收法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嘉伟 顾文波 张富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6,共11页
化学吸收法是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再生能耗高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加大了碳捕集的成本,制约了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的推广。从化学吸收剂(胺类吸收剂、两相吸收剂、均相少水吸收剂、离子液体与低共熔溶剂... 化学吸收法是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再生能耗高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加大了碳捕集的成本,制约了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的推广。从化学吸收剂(胺类吸收剂、两相吸收剂、均相少水吸收剂、离子液体与低共熔溶剂)和工艺(吸收工艺优化、解吸工艺优化与复合工艺优化)两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化学吸收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开发新型混合胺体系,研发低共熔溶剂,降低两相吸收剂、少水吸收剂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黏度与成本以及实现吸收剂低能耗再生;改进吸收工艺与解吸工艺时要充分利用系统中的余热,复合工艺改进需合理耦合若干个单一工艺优化方法,以最大程度降低系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新型吸收剂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变电吸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胜岩 邓帅 赵睿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33-245,共13页
基于变电吸附的碳捕集技术,通过“通电-断电”实现摆荡模式,利用电能焦耳效应产生热能,驱动吸附剂实现连续地吸附与再生。相对于变温吸附,其输入高品位电能,因此可驱动碳源、碳汇之间的大浓度差富集,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目前限制变电... 基于变电吸附的碳捕集技术,通过“通电-断电”实现摆荡模式,利用电能焦耳效应产生热能,驱动吸附剂实现连续地吸附与再生。相对于变温吸附,其输入高品位电能,因此可驱动碳源、碳汇之间的大浓度差富集,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目前限制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是较高的能耗与较低的产率。据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技术展望。首先讨论了变电吸附碳捕集的基本原理,其次综述了近十年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中吸附剂、循环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对变电吸附碳捕集系统展开评价。最后,对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变电吸附技术具备规模化竞争力的关键为:在改善吸附剂导电和捕集性能的基础上,改进吸附剂制备工艺,关注吸附剂的加热形式以及吸附腔体内的电阻分配,尝试与其他碳捕集技术耦合进行分级捕集,与可再生能源进行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剂 解吸 变电吸附 循环结构 性能分析 热力学
下载PDF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改进自抗扰控制
13
作者 李朋真 贾冰珂 +1 位作者 刘艳红 吴振龙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8期18-25,共8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控制问题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热点。由于烟气流量等干扰下,传统控制器无法满足系统的灵活性捕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自抗扰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控制问题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热点。由于烟气流量等干扰下,传统控制器无法满足系统的灵活性捕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自抗扰控制(MADRC)方案。该方案将补偿函数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能够提高捕集系统的跟踪和抗扰能力。此外,进行了不同控制策略下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对比仿真和蒙特卡洛模拟试验。在捕集率设定值分别为88%,96%和90%时,MADRC能够迅速使系统达到稳定,比自抗扰控制快约125 s,比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快约800 s,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在烟气流量干扰下MADRC能够快速抑制扰动,并且在蒙特卡洛模拟下,绝对误差积分(IAE)和平方误差积分(ISE)的指标范围均小于自抗扰控制器和PID控制器,说明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抗扰能力,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改进自抗扰控制 蒙特卡洛模拟 CO_(2)利用与封存 碳减排
下载PDF
南化院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获肯定
14
作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36,共1页
中国化工报7月18日讯:7月10日,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膜分离法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获评南京市’十佳”低碳应用场景.燃煤电厂烟道气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烟道气组成复杂,二氧化碳浓度低,捕集难度大.有机胺法是当前电厂烟道... 中国化工报7月18日讯:7月10日,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膜分离法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获评南京市’十佳”低碳应用场景.燃煤电厂烟道气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烟道气组成复杂,二氧化碳浓度低,捕集难度大.有机胺法是当前电厂烟道气碳捕集应用最广泛和成熟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排放 膜分离法 中国化工报 低碳应用 烟气
下载PDF
煤制氢装置二氧化碳捕集流程模拟与对比
15
作者 王照成 郑李斌 李繁荣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3,164,共7页
煤化工是中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煤化工装置进行碳减排,是实现煤化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煤制氢装置中两种二氧化碳(CO_(2))捕集流程(尾气低温分离、改造原低温甲醇洗)进行了模拟计算;... 煤化工是中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煤化工装置进行碳减排,是实现煤化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煤制氢装置中两种二氧化碳(CO_(2))捕集流程(尾气低温分离、改造原低温甲醇洗)进行了模拟计算;探究了主要操作参数对CO_(2)回收率、产品中CO_(2)物质的量分数及运行成本的影响,获得了各流程优选的操作参数;同时,以年捕集CO_(2)能力为100×10^(4) t规模为基准,对两种流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尾气低温分离流程的CO_(2)回收率比改造原低温甲醇洗流程高19.18%,从而可以回收更多的CO_(2)。但是,改造原低温甲醇洗流程的捕集成本较低,仅为尾气低温分离流程的54.31%,因此在经济性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氢 低温甲醇洗 二氧化碳捕集 尾气低温分离 流程模拟
下载PDF
碳钢和不锈钢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装置中现场挂片腐蚀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李夫济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65-169,187,共6页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中碳捕集单元用材料的耐腐蚀性,选用Q355、304L和316L 3种金属材料,在火电厂胺法碳捕集单元和烟囱中的8个典型位置进行现场腐蚀挂片试验,采用失重法计算3种材料在8个测试点的腐蚀速率,观察腐蚀后...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中碳捕集单元用材料的耐腐蚀性,选用Q355、304L和316L 3种金属材料,在火电厂胺法碳捕集单元和烟囱中的8个典型位置进行现场腐蚀挂片试验,采用失重法计算3种材料在8个测试点的腐蚀速率,观察腐蚀后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Q355表面腐蚀产物。结果表明:304L在烟囱内会发生露点腐蚀和点蚀;304L和316L在胺法碳捕集单元中腐蚀速率很低,无点蚀发生,可作为胺法碳捕集装置的选材;Q355胺法碳捕集单元中,液相的腐蚀性整体高于气相的腐蚀性,低温富胺液的腐蚀性强于低温和高温贫胺液的腐蚀性,在富胺液中的腐蚀产物以FeO(OH)为主,在贫胺液中生成的腐蚀产物以Fe_(3)O_(4)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 现场挂片 胺液 腐蚀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17
作者 舟丹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6期71-71,共1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低碳技术 清洁高效利用 新能源 油气资源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原文传递
中国石油炼化领域首套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全面建成
18
《石油工程建设》 2023年第3期92-92,共1页
5月15日,大庆石化公司重点环保项目40万吨/年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是集团公司炼化企业中首套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直接实现碳减排40万吨,相当于增加森林面积40万亩,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5月15日,大庆石化公司重点环保项目40万吨/年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是集团公司炼化企业中首套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直接实现碳减排40万吨,相当于增加森林面积40万亩,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大庆石化公司积极推进40万吨/年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和运行等工作,并与大庆油田密切配合,优化调整项目工艺方案。整体工艺由最初的二氧化碳冷冻液化回收、配套采用罐车装运,调整为干燥压缩超临界输送方案,可大幅压减项目投资,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石化公司 二氧化碳捕集 运输成本 项目立项 超临界输送 石油炼化 环保项目 全面建成
下载PDF
中国石油万吨级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获突破
19
作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3期139-139,共1页
由石化院牵头,青海格尔木炼油厂、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和昆仑工程公司联合攻关的格尔木二氧化碳捕集工业试验近日取得突破。本次工业试验应用的是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新型PC-1吸收剂以及新型超重力解吸和新型溶剂技术,可从烟气中将低... 由石化院牵头,青海格尔木炼油厂、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和昆仑工程公司联合攻关的格尔木二氧化碳捕集工业试验近日取得突破。本次工业试验应用的是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新型PC-1吸收剂以及新型超重力解吸和新型溶剂技术,可从烟气中将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捕集,纯度可达到99%以上,二氧化碳的预期年产量可达1.5万吨。与格尔木炼油厂现役解吸塔相比,该工艺可节省蒸汽25%,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捕集的能耗与成本,同时解决了复杂含氧烟气条件下溶剂氧化与腐蚀失控导致成本上升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格尔木炼油厂 天然气研究院 西南油气田 超重力 联合攻关
下载PDF
基于绿色技术专利分类体系的专利信息分析——以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为例
20
作者 黎啦啦 苏颖君 郑少金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3年第S01期23-32,共10页
绿色技术是能够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和改善生态的新兴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绿色技术专利分类体系定义的基础上制定专利检索策略,以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为切入口。分析近几年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全球专利的申请趋势、技术布局和重要申... 绿色技术是能够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和改善生态的新兴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绿色技术专利分类体系定义的基础上制定专利检索策略,以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为切入口。分析近几年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全球专利的申请趋势、技术布局和重要申请人情况,以及中国专利的总体态势、重要申请人和重要申请地情况。总结了绿色技术专利分类体系架构对二氧化碳捕集专利信息分析的意义,并结合检索结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绿色技术 专利信息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