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进展
1
作者 刘克峰 刘陶然 +4 位作者 蔡勇 胡雪生 董卫刚 周华群 高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01-2914,共14页
捕集、封存(CCS)/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缓解日趋严重气候问题的有效措施,其中CO_(2)捕集是CCS/CCUS技术中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发展,以乙醇胺为代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氨基胺、位阻胺、离子液体等化学胺吸收碳捕集技术... 捕集、封存(CCS)/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缓解日趋严重气候问题的有效措施,其中CO_(2)捕集是CCS/CCUS技术中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发展,以乙醇胺为代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氨基胺、位阻胺、离子液体等化学胺吸收碳捕集技术逐渐成熟,此类技术已开展或正在进行大型试验或工业示范。科研机构已经完成了技术评审(TR)的关键节点验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结合具体案例简要介绍了包括燃烧前、富氧燃烧、化学链燃烧和燃烧后捕集技术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各类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影响CO_(2)捕集技术大范围推广的关键因素。捕集能耗高、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高、产生的废弃物量大是影响捕集成本的主要因素。此外,捕集的CO_(2)主要还是用于驱油和埋存,尚不成熟的CO_(2)化工转化技术生产的产品竞争力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放大 吸收 吸附 工程示范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驱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勇 朱瑞松 +5 位作者 魏弢 王皓 高飞 刘陶然 孙启虎 胡雪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控制二氧化碳(CO_(2))排放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主流的CO_(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和吸附法。介绍了膜分离、离子液体和超重力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分别结合吸收法和吸附法在CO_(2)捕集中的研究进展。CO_(2)驱油(CO_(2)-EOR)是CO... 控制二氧化碳(CO_(2))排放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主流的CO_(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和吸附法。介绍了膜分离、离子液体和超重力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分别结合吸收法和吸附法在CO_(2)捕集中的研究进展。CO_(2)驱油(CO_(2)-EOR)是CO_(2)捕集后重要的封存及利用方式,介绍了化学吸收法CO_(2)捕集应用于CO_(2)-EOR项目的典型案例。指出需要进一步降低目前CO_(2)捕集技术的能耗和成本、提高CO_(2)-EOR注入气源的质量和纯度,并对未来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化工过程强化 工业应用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技术探索研究——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江 宋世杰 +1 位作者 刘兰兰 白治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323,共8页
践行减排降碳措施,落实“双碳”目标是煤化工企业走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型发展的重要转型契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谋划4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CCS)示范项目及开展40万t/a先导试验项目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践行减排降碳措施,落实“双碳”目标是煤化工企业走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型发展的重要转型契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谋划4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CCS)示范项目及开展40万t/a先导试验项目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在借鉴神华10万t CCS示范项目经验基础上,依据已建180万t/a乙二醇项目中产生的CO_(2),设计了高纯(98.94%)和低纯(77.78%)2种超临界CO_(2)封存流程;结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三叠系、二叠系咸水层的认识,找寻了3套物性较好且CO_(2)封存潜力巨大的地质咸水层(刘家沟组、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在深入CO_(2)储存层盖层及存储容量评估分析,认为CO_(2)在超过1000 m的咸水层封存环境最佳;通过设计4口注入封存井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40万t/a CO_(2)的封存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理论可行;设计采用PNX测井、井下光纤传感及地表InSAR等监测方法搭建起CO_(2)从井筒到储层再到储层扩散一体化的监测监控管理平台;从CCS当前经济技术成本、产业政策发展以及机遇挑战现状展望出煤化工开展CCS非常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碳降碳 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 咸水层 “双碳”目标
下载PDF
微胶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熊梓垚 付瑞岩 +2 位作者 熊永钧 史伊凡 卢浩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7期88-90,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微胶囊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微胶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微胶囊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微胶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提高捕集效率、降低成本等。未来研究将继续探索更高效、经济的捕集方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型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煤电二氧化碳捕集能量梯级利用与机组效率分析
5
作者 王润宇 马欣强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48,共8页
燃煤电厂配置二氧化碳捕集系统需消耗大量蒸汽用于吸收剂再生与循环利用,蒸汽消耗降低机组发电效率和发电量。机组热力系统和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跨界区能量耦合利用是减少发电效率损失的重要途径。以全容量二氧化碳捕集的630 MW机组为对... 燃煤电厂配置二氧化碳捕集系统需消耗大量蒸汽用于吸收剂再生与循环利用,蒸汽消耗降低机组发电效率和发电量。机组热力系统和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跨界区能量耦合利用是减少发电效率损失的重要途径。以全容量二氧化碳捕集的630 MW机组为对象,构建全容量烟气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模型和汽轮机组热力系统热平衡图,借助等效焓降法研究碳捕集系统工艺参数选择及多种余热利用方法对汽轮机组发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容量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后需消耗569.18 t/h蒸汽,导致原机组循环效率从43.84%降至35.74%。再沸器凝结水余热用于富液加热时,再生热耗降低0.2 GJ/t,节约蒸汽用量43.05 t/h,机组循环效率升至36.35%,和余热用于机组回热系统效果相当,但前者系统更简单。再生气余热和二氧化碳压缩机级间余热可用于机组凝结水加热,节约机组低压缸抽汽,提高循环效率;再生气温度、流量和余热量与碳捕集系统富液分流工艺的分流比有关,随着冷富液流量增加,碳捕集系统能耗和机组发电效率损失均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当冷富液、主富液、凝结水加热富液质量比0.20∶0.75∶0.05时,机组发电效率最高;二氧化碳压缩机级数越少可利用的热量越大,机组发电效率越高,但同时消耗更多电能。通过优化,配置全容量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630 MW机组发电功率由无优化时的510.09 MW增至528.96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二氧化碳捕集 余热利用 汽轮机组 发电效率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固体吸附剂和液体吸收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汪东 陈曦 +3 位作者 郭本帅 黄汉根 赵静妍 王训强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对比分析了固体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及膜分离法等CO_(2)捕集技术,其中固体吸附和液体吸收法应用较广,针对CO_(2)吸附分离机理,综述了CO_(2)捕集技术中固体吸附法和液体吸收法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MOFs)等固体吸附剂及有... 对比分析了固体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及膜分离法等CO_(2)捕集技术,其中固体吸附和液体吸收法应用较广,针对CO_(2)吸附分离机理,综述了CO_(2)捕集技术中固体吸附法和液体吸收法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MOFs)等固体吸附剂及有机胺、碳酸盐溶液、离子液体等液体吸收剂的捕集机理和优缺点,并对CO_(2)捕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剂 吸收容量 能耗
下载PDF
《中国石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事记》出版发行
7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4期58-58,共1页
近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中和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低碳与节能技术研究所(环保技术研究所))负责组织编制的《中国石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事记》正式出版发行。CO_(2)捕集、利用与封... 近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中和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低碳与节能技术研究所(环保技术研究所))负责组织编制的《中国石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事记》正式出版发行。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CO_(2)减排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兜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出版发行 中国石油 环保技术 研发中心 节能技术研究 碳中和技术 大事记
下载PDF
日本船级社批准在Neopanamax型船上安装全球首个船载二氧化碳捕集和储存系统
8
作者 刘昭青(编译) 《航海》 2024年第3期73-73,共1页
日本船级社(Class NK)已将其SCCS-Full船级符号授予中国台湾长荣公司的新巴拿马型集装箱船“Ever Top”号。SCCS-Full是船载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满的缩写。据Class NK称,这标志着“Ever Top”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用此类系统改造的新Neopan... 日本船级社(Class NK)已将其SCCS-Full船级符号授予中国台湾长荣公司的新巴拿马型集装箱船“Ever Top”号。SCCS-Full是船载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满的缩写。据Class NK称,这标志着“Ever Top”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用此类系统改造的新Neopanamax型集装箱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船级社 装箱船 储存系统 NEO 二氧化碳 船载 中国台湾
下载PDF
中国石油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4
9
作者 宋新民 王峰 +2 位作者 马德胜 高明 张云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8,共13页
全面梳理中国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攻关探索、矿场试验、工业化应用3个阶段发展历程,系统阐述近年来在CO_(2)驱油机理和矿场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认识和相应的CCUS-EOR工程配套技术成果,指出未来发展前景。经过近60年... 全面梳理中国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攻关探索、矿场试验、工业化应用3个阶段发展历程,系统阐述近年来在CO_(2)驱油机理和矿场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认识和相应的CCUS-EOR工程配套技术成果,指出未来发展前景。经过近60年的探索攻关,创新发展了适合中国陆相沉积油藏的CO_(2)驱油与埋存理论,提出C7—C15也是影响CO_(2)与原油混相的重要组分的新认识,在矿场试验中验证了CO_(2)快速恢复地层能量、大幅提高区块产能和采收率等机理。创建了陆相沉积油藏CCUS-EOR油藏工程设计技术,形成了以保持混相提高驱油效率、均匀驱替提高波及效率为重点的油藏工程参数设计及井网井距优化设计技术,初步形成了CO_(2)捕集、注采工艺、全系统防腐、埋存监测等全流程配套技术。为实现CO_(2)的高效利用和永久埋存,需将油水过渡带油藏统筹考虑,由单油藏升级到构造整体控制区域的规模化CO_(2)驱油与埋存,在构造高部位实施注CO_(2)稳定重力驱,利用CO_(2)开采油水过渡带油藏,超前进行微生物促使残余油、CO_(2)转甲烷等储备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 驱油机理 埋存理论 注采工艺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醇胺法在二氧化碳捕集中的应用发展综述
10
作者 窦雅玲 曹发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人们对CO_(2)的吸收处理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通常情况下,CO_(2)捕集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类情形:一是将CO_(2)进行脱除,二是将CO_(2)加以回收。醇胺法在CO_(2)捕集吸收的应用广泛,胺法吸收也是目前比较有优势...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人们对CO_(2)的吸收处理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通常情况下,CO_(2)捕集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类情形:一是将CO_(2)进行脱除,二是将CO_(2)加以回收。醇胺法在CO_(2)捕集吸收的应用广泛,胺法吸收也是目前比较有优势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在CO_(2)捕集应用的醇胺专利研究情况,并根据其研究现状对胺法脱碳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醇胺法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然磊 马文涛 +3 位作者 徐晓 李存磊 马贵阳 张秋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应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环境危机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液相化学捕集(溶剂吸收法)技术,重点介绍了醇胺类化合物、碳酸钾、氨水、离子液体和相变材... 为应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环境危机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液相化学捕集(溶剂吸收法)技术,重点介绍了醇胺类化合物、碳酸钾、氨水、离子液体和相变材料等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吸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各类吸收剂的化学反应机理、性能的优缺点、改进的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化学吸收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 醇胺 氨水 离子液体 相变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适用场景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道成 王睿 +3 位作者 赵瑞 孙楠楠 徐冬 刘丽影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502-513,共12页
工业发展带来了CO_(2)的大量排放,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现阶段技术成熟度较高且未来发展潜力大的碳捕集方法为燃烧后碳捕集技术... 工业发展带来了CO_(2)的大量排放,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现阶段技术成熟度较高且未来发展潜力大的碳捕集方法为燃烧后碳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法以及深冷法等。对最常用的4种碳捕集方法的发展与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了几种方法的工业适用场景,尤其是目前正在运行的大型碳捕集项目中应用最多的化学吸收法与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以及膜法碳捕集技术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快速推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助力碳的近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法 膜法 深冷法
下载PDF
基于不同粒径ZIF-8多孔液体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焕君 靳归 +5 位作者 李野 张珂新 张庆文 邢侠 王娟 郭东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2-583,共12页
通过粒径调控策略制备了基于不同粒径ZIF-8的多孔液体(PLs),并用于CO_(2)的捕集。考察了ZIF-8粒径对多孔液体捕集CO_(2)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CO_(2)/N_(2)选择性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粒径多孔液体的CO_(2)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 通过粒径调控策略制备了基于不同粒径ZIF-8的多孔液体(PLs),并用于CO_(2)的捕集。考察了ZIF-8粒径对多孔液体捕集CO_(2)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CO_(2)/N_(2)选择性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粒径多孔液体的CO_(2)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液体中具有永久的孔隙结构,不同多孔液体均具有优异的流动性。3种不同粒径的多孔液体室温下放置60 d或4500 r/min下离心5 min后均未出现聚集、沉积现象,表明不同粒径多孔液体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不同粒径ZIF-8合成的多孔液体对CO_(2)的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其中,ZIF-8粒径为43 nm的多孔液体ZIF-8-PLs(43)对CO_(2)的饱和吸附容量最大,为63.0 mg/g;ZIF-8-PLs(145)展现了较快的CO_(2)吸附速率,准二级动力学常数为1.91×10^(-3)g/(mg·min);ZIF-8-PLs(1400)具有最高的CO_(2)/N_(2)选择性,是ZIF-8-PLs(43)的4.7倍;3种多孔液体经过4次再生后均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液体 二氧化碳捕集 金属有机骨架 吸附动力学 CO_(2)/N_(2)选择性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固体吸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婉 严格 +1 位作者 徐永辉 冯艳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减排已迫在眉睫。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中,固体吸附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吸附材料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吸附/解吸温度的不同,固...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减排已迫在眉睫。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中,固体吸附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吸附材料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吸附/解吸温度的不同,固体吸附剂被分为3类:适用温度为200℃以下的低温吸附剂,如碳基材料、沸石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碱金属碳酸盐和胺基吸附剂;适用温度为200~400℃的中温吸附剂,如氧化镁和类水滑石衍生吸附剂;适用温度为400℃以上的高温吸附剂,如氧化钙和硅酸盐吸附剂。介绍了3类固体吸附剂的合成方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等)、二氧化碳的吸附容量和稳定性,以及改性方法等,并对固体吸附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 多孔材料 固体吸附剂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改进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朋真 贾冰珂 +1 位作者 刘艳红 吴振龙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8期18-25,共8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控制问题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热点。由于烟气流量等干扰下,传统控制器无法满足系统的灵活性捕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自抗扰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控制问题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热点。由于烟气流量等干扰下,传统控制器无法满足系统的灵活性捕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自抗扰控制(MADRC)方案。该方案将补偿函数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能够提高捕集系统的跟踪和抗扰能力。此外,进行了不同控制策略下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对比仿真和蒙特卡洛模拟试验。在捕集率设定值分别为88%,96%和90%时,MADRC能够迅速使系统达到稳定,比自抗扰控制快约125 s,比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快约800 s,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在烟气流量干扰下MADRC能够快速抑制扰动,并且在蒙特卡洛模拟下,绝对误差积分(IAE)和平方误差积分(ISE)的指标范围均小于自抗扰控制器和PID控制器,说明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抗扰能力,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改进自抗扰控制 蒙特卡洛模拟 CO_(2)利用与封存 碳减排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经济性与规模预测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小令 肖晋宇 +4 位作者 侯金鸣 吴佳玮 吕循岩 张瑾轩 刘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668,共12页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封存潜力及其空间分布构建2060年中国不同地区成本-规模计算模型,预测CCUS技术的全流程经济成本及其对应规模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宜采用就地和异地相结合的封存调度方式,以及就地利用的方式,满足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27×10^(8)t/a的CO_(2)减排需求。其中,采用利用方式减排CO_(2)约5×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1400~200元/t;采用地质封存方式减排CO_(2)约22×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200~450元/t。基于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重点发展基于电制原材料(P2X)技术的化工利用产业、构建CCUS产业集群、探索多方共赢合作模式的建议,形成连接减排需求密集地区和封存靶区的全国主干输送管道推荐方案,计算得到基于CCUS技术的火电减排成本约为0.16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 全流程建模 成本-规模计算模型 运输管道 火电减排成本
下载PDF
基于化学吸收法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嘉伟 顾文波 张富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6,共11页
化学吸收法是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再生能耗高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加大了碳捕集的成本,制约了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的推广。从化学吸收剂(胺类吸收剂、两相吸收剂、均相少水吸收剂、离子液体与低共熔溶剂... 化学吸收法是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再生能耗高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加大了碳捕集的成本,制约了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的推广。从化学吸收剂(胺类吸收剂、两相吸收剂、均相少水吸收剂、离子液体与低共熔溶剂)和工艺(吸收工艺优化、解吸工艺优化与复合工艺优化)两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化学吸收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开发新型混合胺体系,研发低共熔溶剂,降低两相吸收剂、少水吸收剂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黏度与成本以及实现吸收剂低能耗再生;改进吸收工艺与解吸工艺时要充分利用系统中的余热,复合工艺改进需合理耦合若干个单一工艺优化方法,以最大程度降低系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新型吸收剂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变电吸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胜岩 邓帅 赵睿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33-245,共13页
基于变电吸附的碳捕集技术,通过“通电-断电”实现摆荡模式,利用电能焦耳效应产生热能,驱动吸附剂实现连续地吸附与再生。相对于变温吸附,其输入高品位电能,因此可驱动碳源、碳汇之间的大浓度差富集,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目前限制变电... 基于变电吸附的碳捕集技术,通过“通电-断电”实现摆荡模式,利用电能焦耳效应产生热能,驱动吸附剂实现连续地吸附与再生。相对于变温吸附,其输入高品位电能,因此可驱动碳源、碳汇之间的大浓度差富集,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目前限制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是较高的能耗与较低的产率。据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技术展望。首先讨论了变电吸附碳捕集的基本原理,其次综述了近十年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中吸附剂、循环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对变电吸附碳捕集系统展开评价。最后,对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变电吸附技术具备规模化竞争力的关键为:在改善吸附剂导电和捕集性能的基础上,改进吸附剂制备工艺,关注吸附剂的加热形式以及吸附腔体内的电阻分配,尝试与其他碳捕集技术耦合进行分级捕集,与可再生能源进行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剂 解吸 变电吸附 循环结构 性能分析 热力学
下载PDF
南化院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获肯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36,共1页
中国化工报7月18日讯:7月10日,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膜分离法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获评南京市’十佳”低碳应用场景.燃煤电厂烟道气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烟道气组成复杂,二氧化碳浓度低,捕集难度大.有机胺法是当前电厂烟道... 中国化工报7月18日讯:7月10日,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膜分离法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获评南京市’十佳”低碳应用场景.燃煤电厂烟道气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烟道气组成复杂,二氧化碳浓度低,捕集难度大.有机胺法是当前电厂烟道气碳捕集应用最广泛和成熟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排放 膜分离法 中国化工报 低碳应用 烟气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舟丹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6期71-71,共1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低碳技术 清洁高效利用 新能源 油气资源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