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茶素抑制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银平章 祝庆蕃 +3 位作者 程书钧 刘政国 孔令非 Y.Hara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7组,1~5组小鼠皮下注射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剂量20mg/kgbw,每周一次,连续20周。第2~5组于注射前一周开始灌胃儿茶素,每鼠每日分别为1mg、2...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7组,1~5组小鼠皮下注射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剂量20mg/kgbw,每周一次,连续20周。第2~5组于注射前一周开始灌胃儿茶素,每鼠每日分别为1mg、2mg、4mg、没食子酰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gallate]2mg,第6组给儿茶素3mg作为对照组,每周连续5次至23周。第7组为溶剂对照组。27周处死小鼠,结果显示:两组对照组小鼠未发现肿瘤。DMH组大肠癌发生率为80%,与2~5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结果提示:(1)不同剂量的儿茶素都具有防癌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诱导SOD等抗氧化剂的活性消除有害自由基有关;(2)其抑癌有效成分可能是多种儿茶素协同作用的结果;(3)儿茶素对个鼠无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二甲基肼 大肠肿瘤 实验
下载PDF
纳洛酮联用盐酸异丙嗪对偏二甲基肼中毒鼠存活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岳茂兴 蔺宏伟 +3 位作者 李建忠 李成林 杨鹤鸣 姜玉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28-629,共2页
目的 本文探讨纳洛酮联用盐酸异丙嗪对火箭推进剂偏二甲基肼 (UDMH)中毒鼠的救治效果 ,以探讨简便易行的对UDMH中毒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LACA雄性小鼠 ,18~ 2 2g ,共 45只。按体重随机分成 5组 :对照组、盐酸异丙嗪组、纳洛酮组、纳洛... 目的 本文探讨纳洛酮联用盐酸异丙嗪对火箭推进剂偏二甲基肼 (UDMH)中毒鼠的救治效果 ,以探讨简便易行的对UDMH中毒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LACA雄性小鼠 ,18~ 2 2g ,共 45只。按体重随机分成 5组 :对照组、盐酸异丙嗪组、纳洛酮组、纳洛酮 +盐酸异丙嗪联合用药组、维生素B6组。模型制作 :取 0 2 5LD50 UDMH剂量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 2mL/只 ;纳洛酮组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纳洛酮 (0 12mg/kg) 0 2mL/只 ;盐酸异丙嗪组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盐酸异丙嗪 (7 5mg/kg) 0 2mL/只 ;联合用药组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及盐酸异丙嗪各 0 1mL/只 ;维生素B6组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维生素B6(9 0 1mg/kg) 0 2mL/只 ,中毒后 15min、1h分别腹腔内注射上述药物共 2次。注射完毕后观察小鼠的表现和存活情况。结果  5组实验动物中 ,纳洛酮、盐酸异丙嗪组的存活率分别为 33%和 44 % ,高于对照组(11% ) ;以纳洛酮 +盐酸异丙嗪联合用药组的存活率为最高 (5 6 % ) ;但都低于维生素B6组的存活率 (78% )。结论 纳洛酮联用盐酸异丙嗪可明显推迟UDMH中毒小鼠痉挛的发生 ,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肼中毒损伤 纳洛酮 盐酸异丙嗪 存活率 药物疗法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二甲基肼诱导昆明小鼠大肠癌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成霞 张尚忠 +4 位作者 李铁军 黄丽华 王兵 张孝卫 耿秀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3-64,共2页
随着大肠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大肠癌的化学预防已成为目前肿瘤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防治研究中,常常应用动物模型进行具体防治措施的效果验证.本研究应用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诱发昆明小鼠大肠癌实验,旨在探索一种比较经济... 随着大肠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大肠癌的化学预防已成为目前肿瘤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防治研究中,常常应用动物模型进行具体防治措施的效果验证.本研究应用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诱发昆明小鼠大肠癌实验,旨在探索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用于大肠癌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大肠癌 二甲基肼 昆明 动物模型 大肠肿瘤 研究热点 防治研究 效果验证 防治措施 经济实用 发病率 肿瘤学
下载PDF
酸牛乳抑制1,2-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永军 薛乐勋 +4 位作者 祝庆藩 付淑莉 窦桂荣 蔡访勤 K.M.Shahani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106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8至23只。1~3组小鼠皮下注射1,2-二甲基肼(DMH),剂量20mg/kg体重,每周一次,连续20周。实验结束前,动物分别自由饮用自来水(第一组),水加嗜酸乳酸杆菌酸牛乳(第二组)及水加牛乳(第三组)。第4组和第5组为对照... 106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8至23只。1~3组小鼠皮下注射1,2-二甲基肼(DMH),剂量20mg/kg体重,每周一次,连续20周。实验结束前,动物分别自由饮用自来水(第一组),水加嗜酸乳酸杆菌酸牛乳(第二组)及水加牛乳(第三组)。第4组和第5组为对照组,动物分别皮下注射1mM EDTA和蒸馏水。 27周诱癌期后,对照组小鼠未发生肿瘤。DMH处理动物中,第2组的结肠癌发生率为44.4%,比第1组(80%)和第3组(100%)明显降低(P<0.05)。此外,实验期间第2组动物的存活率(100%) 比第1组(80%)和第3组(74%)都高。结论是喂饲嗜酸乳酸杆菌(Shahani株)制备的酸牛乳能显著降低DMH诱发的小鼠癌肿和死亡率,而单纯牛乳则能增加。本研究的资料提示,食物中添加活嗜酸乳酸杆菌可能有助于预防结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牛乳 二甲基肼 大肠癌
下载PDF
偏二甲基肼中毒的病理学特点及近远期损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岳茂兴 彭瑞云 +8 位作者 王正国 王德文 杨志焕 杨鹤鸣 夏亚东 高亚兵 崔雪梅 李建忠 李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40-742,F006,共4页
目的 探讨火箭推进剂偏二甲基肼(UDMH)中毒损伤的病理学特点及近期和远期损伤效应。方法 1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UDMH近期和远期效应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各8只动物。将动物置于120 L染毒柜内,注入推进剂级液态UDMH,保持染毒柜中UDM... 目的 探讨火箭推进剂偏二甲基肼(UDMH)中毒损伤的病理学特点及近期和远期损伤效应。方法 1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UDMH近期和远期效应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各8只动物。将动物置于120 L染毒柜内,注入推进剂级液态UDMH,保持染毒柜中UDMH质量浓度为8×10-4g/m3,染毒时间15 min。UDMH近期效应组于染毒后3、6、12、24、48和72 h活杀大鼠;远期效应组染毒后将动物做好标记,喂养1年。行主要器官病理形态学检查以观察UDMH染毒大鼠的近期和远期损伤效应。结果 UDMH近期效应组大鼠主要病理表现为神经系统损伤,以脑水肿为著,表现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轴突脱髓鞘、崩解,脑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同时肝、肾、肺、心、脾、胃肠、胸腺、血液及骨髓等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损伤。UDMH远期效应组大鼠1年后仍有大脑皮质神经元缺血性改变,丘脑及延髓传导束有出血及液化灶,传导纤维有解离、断裂、粗细不等、迂曲。结论UDMH中毒后2-6 h是伤情最严重的时期,中毒1年后远期损伤效应仍很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是UDMH中毒致伤的最主要靶器官;对UDMH致伤后可能发生的远期损伤效应要进行兼顾和并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肼 中毒 病理学 远期损伤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1,1-二甲基肼应用于U、Np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尹东光 张先业 肖松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应用1,1-二甲基肼进行了U、Np分离的单级实验和模拟PUREX流程1A槽工艺的串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酸度、提高还原剂1,1-二甲基肼浓度、延长还原时间,有利于抑制水相中Np的萃取,也有利于从含U、Np的30%... 应用1,1-二甲基肼进行了U、Np分离的单级实验和模拟PUREX流程1A槽工艺的串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酸度、提高还原剂1,1-二甲基肼浓度、延长还原时间,有利于抑制水相中Np的萃取,也有利于从含U、Np的30%TBP-煤油溶液中还原洗涤Np。在8级萃取、6级洗涤的1A槽串级试验中,β(Np/U)可达4.6×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肼 萃取 分离 PUREX流程 镎237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对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波 蒋彦永 +1 位作者 萧荫祺 蒲永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对大肠癌发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 胆囊切除术后以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 ,观察大肠肿瘤发生情况 ;流式细胞术测定大肠粘膜上皮细胞S期百分比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手术前后鼠粪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和...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对大肠癌发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 胆囊切除术后以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 ,观察大肠肿瘤发生情况 ;流式细胞术测定大肠粘膜上皮细胞S期百分比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手术前后鼠粪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含量。结果 实验组荷结节鼠大肠平均荷结节数、受检鼠大肠腺瘤发生率及S期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胆囊切除术后鼠粪石胆酸含量较术前和对照组明显增加 (P=0 .0 0 )。结论 胆囊切除后二甲基肼诱发的小鼠大肠肿瘤发生数量有所增加 ,并且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旺盛 ,提示胆囊切除术对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肿瘤有协同促进作用 ,可能与术后肠道内次级胆汁酸石胆酸含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大肠癌 细胞周期 大肠粘膜上皮 胆汁酸 二甲基肼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二甲基肼诱导的大鼠畸变隐窝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军 吕愈敏 +1 位作者 董秀云 金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 :明确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外源性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配体 ,PPARγ)对二甲基肼 (DMH)诱导的大鼠畸变隐窝灶 (ACF)的影响 ,并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舒林酸进行比较。方法 :8周龄雌性SD大鼠 ,共 32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 目的 :明确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外源性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配体 ,PPARγ)对二甲基肼 (DMH)诱导的大鼠畸变隐窝灶 (ACF)的影响 ,并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舒林酸进行比较。方法 :8周龄雌性SD大鼠 ,共 32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第 1组为模型对照组 (DMH组 ) ,大鼠腹腔注射DMH(12 0mg·kg-1) ;第 2组为阴性对照组 ,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每只 1ml) ,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第 3组为舒林酸组 ,用含有舒林酸 (32 0mg·kg-1)的饲料喂养 ,1周后腹腔注射DMH(12 0mg·kg-1)。第 4组为吡格列酮组 ,用含有吡格列酮 (10 0mg·kg-1)的饲料喂养 ,1周后腹腔注射DMH(12 0mg·kg-1)。含药饲料均喂养到实验结束。所有大鼠在注射DMH 5周后处死 ,计数每只大鼠大肠黏膜中ACF个数以及每个ACF中隐窝 (AC)个数。结果 :DMH组中 ,平均每只大鼠大肠中ACF为 (182± 93)个 ,AC为 (2 6 3± 198)个 ;生理盐水组中未见明显ACF ;舒林酸组ACF和AC分别为 (91± 4 9)个和 (14 0± 6 9)个 ,与DMH组相比 ,分别减少 5 0 .0 % (P <0 .0 1)和 4 6 .9% (P <0 .0 5 )。吡格列酮组ACF和AC分别为 (97± 2 3)个和 (14 8± 31)个 ,与DMH组相比 ,分别减少 4 7.0 % (P <0 .0 1)和 4 3.9% (P <0 .0 5 )。吡格列酮组与舒林酸组ACF及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二甲基肼 诱导 大鼠 畸变隐窝灶 抑制作用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稀土对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建中 栗建林 +3 位作者 张丽帼 王丽萍 苏英 庞新民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71-172,共2页
从90年代初期纪云晶等对稀土抑癌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发现稀土可以抑制多种瘤细胞生长,减轻瘤细胞恶性分化度,增强抑癌基因的表达[1,2],并且能够抑制化学致癌剂氨基甲酸乙酯诱导的小鼠肺癌的发病率,减轻病变程度... 从90年代初期纪云晶等对稀土抑癌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发现稀土可以抑制多种瘤细胞生长,减轻瘤细胞恶性分化度,增强抑癌基因的表达[1,2],并且能够抑制化学致癌剂氨基甲酸乙酯诱导的小鼠肺癌的发病率,减轻病变程度[3]。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二甲基肼 小鼠 大肠癌
下载PDF
偏二甲基肼急性中毒对大鼠脑组织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龙冬梅 曹波 +1 位作者 赵青 胡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从神经递质方面研究偏二甲基肼(UDMH)经非暴露式气管染毒急性中毒的生化机理。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80、160、240mg/kg),分3个染毒时相点即30、... 目的:从神经递质方面研究偏二甲基肼(UDMH)经非暴露式气管染毒急性中毒的生化机理。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80、160、240mg/kg),分3个染毒时相点即30、60、和90min,测定大鼠脑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和谷氨酸脱羧酶(GAD)、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活性。结果:(1)各剂量组GABA含量和GA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2)高剂量组GABA-T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3)中、高剂量组Glu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UDMH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主要是由于GAD活性降低引起GABA含量降低所致。可能还与Glu含量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肼 神经毒性 氨基丁酸 谷氨酸
下载PDF
丁酸钠抑制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成霞 张尚忠 +4 位作者 张孝卫 耿秀兰 李铁军 黄丽华 王兵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0-934,共5页
背景与目的:体外研究证实丁酸钠能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分化,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给予小鼠直肠内灌注丁酸钠,旨在观察丁酸钠对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诱发的昆明种小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为实验... 背景与目的:体外研究证实丁酸钠能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分化,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给予小鼠直肠内灌注丁酸钠,旨在观察丁酸钠对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诱发的昆明种小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模型组以DMH30mg/k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连续给药11周。实验组分别以1.25×10-3mol/kg、2.5×10-3mol/kg丁酸钠溶液,直肠灌注,每天一次,连续24周。分别于给药后第12周、18周和24周分3个阶段处死小鼠。观察肿瘤的发生率,以及2.5×10-3mol/kg丁酸钠灌肠组小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增长、肝肾功能、以及肝、肾、肺、胰腺等病理变化。结果:实验12周各组小鼠未见肿瘤发生;18周时,模型组小鼠肿瘤发生率为58.3%(7/12),1.25×10-3mol/kg丁酸钠组肿瘤发生率为25.0%(3/12),2.5×10-3mol/kg丁酸钠组肿瘤发生率为0(0/12),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24周结果,模型组小鼠肿瘤发生率为95.0%(19/20),1.25×10-3mol/kg丁酸钠组肿瘤发生率45.0%(9/20),2.5×10-3mol/kg丁酸钠组肿瘤发生率为15.0%(3/20),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2.5×10-3mol/kg丁酸钠灌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未发现肿瘤。单纯2.5×10-3mol/kg丁酸钠灌肠组小鼠一般状态良好,体重增长及肝、肾功能均与生理盐水灌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肾脏、胰腺等重要脏器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丁酸钠能够抑制DMH诱发的实验性小鼠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拮抗剂和抑制剂 二甲基肼/毒性 大肠肿瘤/化学诱导 大肠肿瘤/预防和控制 小鼠
下载PDF
偏二甲基肼还原Np(Ⅵ)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尹东光 张先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7,共5页
报道了用分光光度法研究硝酸体系中偏二甲基肼还原Np(Ⅵ)的动力学。研究了偏二甲基肼浓度、酸度、温度、离子强度、UO22+浓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出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偏二甲基肼还原Np(Ⅵ)—→N... 报道了用分光光度法研究硝酸体系中偏二甲基肼还原Np(Ⅵ)的动力学。研究了偏二甲基肼浓度、酸度、温度、离子强度、UO22+浓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出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偏二甲基肼还原Np(Ⅵ)—→Np(Ⅴ)的速度较快,但不能进一步还原Np(Ⅴ)—→Np(Ⅳ),提高偏二甲基肼浓度、降低酸度、升高温度均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肼 还原 反应速率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偏二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吸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松 俞森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11-614,共4页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剂量火箭液体推进剂偏二甲基肼(UDMH)和四氧化二氮(N2O4)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42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毒物暴露组(暴露组)和毒物暴露+NAC治疗组(NAC干预组)。制模动物在静...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剂量火箭液体推进剂偏二甲基肼(UDMH)和四氧化二氮(N2O4)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42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毒物暴露组(暴露组)和毒物暴露+NAC治疗组(NAC干预组)。制模动物在静式染毒柜中染毒,UDMH和N2O4质量浓度分别为0.98 mg/L和0.19 mg/L,均染毒10 min。NAC干预组染毒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NAC150 mg/kg,3 h后再次补充50 mg/kg NAC腹腔注射;另两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各组动物均于实验后6 h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浆丙二醛(MDA),并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大鼠肺W/D、BALF中蛋白和LDH以及血浆MDA等均明显增加,而肺组织SOD、GSH-Px活性则明显降低;NAC干预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暴露组大鼠有明显憋喘症状,病理学表现为明显的肺泡内渗出和肺间质水肿;而NAC干预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肺W/D与肺组织SOD和GSH-Px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2和-0.707(P均<0.01)。结论 NAC对大剂量UDMH和N2O4吸入性ALI有保护性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防治脂质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二甲基肼 肺损伤 急性 N—乙酰半胱氨酸 脂质过氧化作用
下载PDF
火箭推进剂偏二甲基肼对大鼠γ-氨基丁酸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波 彭俊华 高宁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偏二甲基肼急性中毒时大鼠γ 氨基丁酸 (GABA)受体的变化。方法 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结果 在体外试验中 ,偏二甲基肼可降低GABA与大鼠脑GABA受体蛋白的结合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体内试验中 ... 目的 研究偏二甲基肼急性中毒时大鼠γ 氨基丁酸 (GABA)受体的变化。方法 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结果 在体外试验中 ,偏二甲基肼可降低GABA与大鼠脑GABA受体蛋白的结合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体内试验中 ,偏二甲基肼染毒大鼠后 ,在惊厥发生前染毒大鼠脑GABA受体蛋白与GABA结合明显低于对照组 ,脑受体结合放射性计数为 40 8± 6 3,对照组为 80 9± 2 10 ;在惊厥发生时染毒大鼠脑GABA受体与GA BA结合明显高于对照组 ,脑受体结合放射性计数为 837± 10 0 ,对照组为 6 30± 141;两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0 0 1)。结论 偏二甲基肼急性中毒时GABA受体的改变可能是其中毒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肼 Γ-氨基丁酸受体 急性中毒
下载PDF
二甲基肼诱发小鼠结直肠癌形成过程中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成霞 张尚忠 +4 位作者 张孝卫 李铁军 黄丽华 张静 王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4-359,共6页
目的研究增殖-凋亡失衡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动态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二甲基肼诱发昆明小鼠结直肠癌。分别于给药后第1 2,1 8,2 4周处死动物,观察各时点模型组及对照组小鼠结直肠黏膜的病理变化。多阶段动态观察增殖... 目的研究增殖-凋亡失衡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动态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二甲基肼诱发昆明小鼠结直肠癌。分别于给药后第1 2,1 8,2 4周处死动物,观察各时点模型组及对照组小鼠结直肠黏膜的病理变化。多阶段动态观察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的分布和程度;并分别应用RT-PCR,免疫组化和W 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 2 1waf1,GADD 4 5和Bax的表达。结果诱癌过程中,模型组小鼠结直肠黏膜上皮依次出现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和腺癌。模型组结直肠非癌黏膜各时点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1);从正常黏膜→不典型增生→腺瘤→癌,PCNA表达逐渐增高,至癌阶段PCNA表达明显增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 1)。模型组结直肠在从正常黏膜至癌的演变过程中,增殖与凋亡的比值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 1);模型组结直肠黏膜在从正常黏膜至腺瘤的过程中,p 2 1waf1,GADD 4 5和Bax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强;而癌组织中,3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结论在二甲基肼诱发的昆明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结直肠黏膜存在着增殖与凋亡的失衡;p 2 1waf1,GADD 4 5和Bax 3种抑癌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化学诱导 二甲基肼/副作用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吸入偏二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引起急性肺损伤及氧化过氧化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松 俞森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61-863,共3页
目的 研究吸入大剂量火箭液体推进剂偏二甲基肼 (UDMH)和四氧化二氮 (N2 O4)引起急性肺损伤 (ALI)的表现以及抗氧化系统酶与过氧化损伤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静式染毒柜中UDMH和N2 O4浓度分别为 4 0 0ppm和 5 0ppm。受实验大鼠自主呼吸 ... 目的 研究吸入大剂量火箭液体推进剂偏二甲基肼 (UDMH)和四氧化二氮 (N2 O4)引起急性肺损伤 (ALI)的表现以及抗氧化系统酶与过氧化损伤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静式染毒柜中UDMH和N2 O4浓度分别为 4 0 0ppm和 5 0ppm。受实验大鼠自主呼吸 ,染毒时间均为 10min ,在毒物暴露前及暴露后的 2、6、12、2 4、4 8h分别处死 14只动物。测定大鼠肺组织湿 /干重比 (W /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 (LDH)等肺损伤指标以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丙二醛 (MDA)和血浆MDA等抗氧化系统酶和脂质过氧化指标。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大剂量UDMH和N2 O4吸入后 ,肺组织W/D、BALF蛋白和LDH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肺组织SOD、GSH -Px和MDA等有不同程度降低 ,血浆MDA明显升高。其峰值多出现在吸入后 6~ 12h。肺组织W/D与肺组织SOD和GSH -Px活性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等于 - 0 .6 0 4 (P <0 .0 1)和 - 0 .6 4 9(P <0 .0 1)。结论 大剂量UDMH和N2 O4吸入可引起ALI,其原因可能与该物质破坏机体的抗氧化系统酶 ,造成机体过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二甲基肼 急性肺损伤 脂质过氧化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偏二甲基肼经皮吸收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关勇彪 郭巧珍 张宝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家兔偏二甲基肼(UDMH)78.2和156.0mg·kg-1pc以及78.2mg·kg-1sc,血中UDMH浓度的经时变化均符合无时滞的一级吸收一室模型。而iv39.0mg·kg-1UDMH呈二室模型.U... 家兔偏二甲基肼(UDMH)78.2和156.0mg·kg-1pc以及78.2mg·kg-1sc,血中UDMH浓度的经时变化均符合无时滞的一级吸收一室模型。而iv39.0mg·kg-1UDMH呈二室模型.UDMHpc后能够立即透过家免皮肤被吸收入血,约经0.36-0.85h吸收相即基本结束,吸收率仅为14%左右;而UDMHsc的吸收率为99.2%。吸收速度却明显慢于pc;蒸发逸散是影响UDMH透皮吸收的主要原因.UDMH在家兔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介于0.31-1.52h之间。24h累积因子为1.表明UDMH在家兔体内消除较快,物质蓄积性弱;实验期间经尿排出的原形UDMH只占机体总消除量的2.7%-18.9%。提示存在肾外消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燃料 二甲基肼 毒物代谢动力学 皮肤吸收
下载PDF
1,1-二甲基肼还原Np(V)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希祥 叶国安 +3 位作者 张先业 何辉 蒋德祥 刘协春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5-26,84,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硝酸体系中1,1-二甲基肼还原Np(Ⅴ)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求出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提高1,1-二甲基肼浓度、增加酸度、升高温度均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 1 1-二甲基肼 还原 反应速率
下载PDF
糠醛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肼和偏二甲基肼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渝 程小艳 +1 位作者 杨坪 张丹 《四川环境》 2011年第1期30-34,共5页
建立了糠醛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肼和偏二甲基肼两种肼类化合物的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在200mL水样(pH=7)中加入10mL0.05g/mL的糠醛衍生试剂,室温下反应2h,用15mL二氯甲烷萃取10min,氮吹至1.0mL后进样分析。本方法在0~100... 建立了糠醛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肼和偏二甲基肼两种肼类化合物的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在200mL水样(pH=7)中加入10mL0.05g/mL的糠醛衍生试剂,室温下反应2h,用15mL二氯甲烷萃取10min,氮吹至1.0mL后进样分析。本方法在0~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6。检出限分别为0.70μg/L和0.88μg/L;地表水加标样中肼和偏二甲基肼的RSD均小于21%(n=6);肼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在71%~130%之间,偏二甲基肼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在82%~1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肼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地表水
下载PDF
偏二甲基肼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非整倍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楼铁柱 王琼 高沛永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4-305,共2页
偏二甲基肼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非整倍体1楼铁柱王琼高沛永(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偏二甲基肼(unsymmetricaldimethylhydrazine,UDMH)是一种液体火箭推进剂,不仅在... 偏二甲基肼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非整倍体1楼铁柱王琼高沛永(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偏二甲基肼(unsymmetricaldimethylhydrazine,UDMH)是一种液体火箭推进剂,不仅在航天事业中有重要用途,也广泛应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肼 仓鼠 肺细胞 非整倍体 微核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