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4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变化
1
作者 石磊 刘驰 +3 位作者 尹自龙 闵楠 许亚男 薛庆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2次或2次以上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65例,同时选择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多...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2次或2次以上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65例,同时选择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多次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19例作为配对资料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这284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术前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并进行两组患者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中人血清和血浆中的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1NP)、N⁃MID骨钙素(OCN)以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髋部BMD值、股骨颈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具有更为活跃的骨吸收状态及更低的腰椎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二级预防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下载PDF
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娟 张玉英 王记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究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目的:探究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个月后心脏康复和抗血小板效果情况。结果:干预4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3、8.695、6.455,P<0.05)。干预4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焦率(MPAR)、血将P2Y12反应单位(PR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3、8.661,P<0.05)。结论:基于二级预防理念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预防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效果,改善其心脏康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预防 预防管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 心脏康复 抗血小板
下载PDF
移动健康技术在冠心病病人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许静 张会 +3 位作者 郭茜 项晓婷 陆雅维 仲蕾 《循证护理》 2024年第6期1025-1030,共6页
对移动健康技术的相关概念、移动健康技术在冠心病病人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形式、应用效果、存在的不足及展望等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移动健康技术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移动健康 冠心病 二级预防 综述
下载PDF
探讨基于社会关系质量的社区护理路径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谭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49-0052,共4页
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落实基于社会关系质量的社区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1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接收,电脑随机编号奇偶数分为2组各55名,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评估患者社... 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落实基于社会关系质量的社区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1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接收,电脑随机编号奇偶数分为2组各55名,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评估患者社会关系质量,展开社区护理路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社会关系评分更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27%、21.82%更低(P<0.05)。结论 评估患者的社会关系质量进行社区护理路径优化可提高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较好的社会关系,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心理韧性,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范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护理路径 社会关系质量 冠心病 二级预防 自我管理能力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能鑫 张蓓 严琴琴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963-3969,共7页
本文介绍了药物依从性的定义和评价方法,并讨论了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遵循药物治疗的具体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些可以改善患者药物依从性和减少复发的策略:干预措施和潜在的意义。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药物依从性 影响因素 综述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李秉龙 韩丰月 +1 位作者 刘琳 郭鹏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完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坚持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比较两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能够显著改善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这一治疗策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云随访平台对出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二级预防用药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7
作者 乐舒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云随访平台对出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二级预防用药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且患者均已出院;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 目的探讨云随访平台对出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二级预防用药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且患者均已出院;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出院指导及定期电话随访,研究组另继续以云随访平台开展后续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康复训练依从性、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知晓率、用药依从性、康复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出院后予以云随访平台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同时可调整患者心理状态,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云随访平台 二级预防 心理状态 生活治疗
下载PDF
分析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降脂治疗后血脂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张桂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05-0008,共4页
分析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降脂治疗后血脂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整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降脂治疗后患者90例,按照血脂控制效果分为控制良好组(n=43)、控制低下组(n=47)。分析影响控制效果的因素。结... 分析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降脂治疗后血脂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整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降脂治疗后患者90例,按照血脂控制效果分为控制良好组(n=43)、控制低下组(n=47)。分析影响控制效果的因素。结果 两组间年龄、服药依从性、文化程度、膳食行为、吸烟、饮酒以及并发症对比(P<0.05)。结论 降脂治疗后血脂控制效果和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要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辅助患者病情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二级预防 降脂治疗 血脂控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及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修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6-0039,共4页
通过实验来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防御以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拟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对象需选取冠心病患者,数量为80例,收集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期间接收的冠心病患者资料,... 通过实验来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防御以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拟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对象需选取冠心病患者,数量为80例,收集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期间接收的冠心病患者资料,在其中抽取调查样本,选中的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延续护理,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分析优劣。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SAS焦虑、SDS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级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自我管理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冠心病 二级预防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基于4P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艳 张海林 +1 位作者 王慧 赵蓓 《安徽医学》 2023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4P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9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 目的探讨基于4P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9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4P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二级预防效果。结果出院6个月,干预组患者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得分为(7.65±1.02)分、血压达标率为93.13%、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为95.4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为94.66%,均高于对照组,卒中复发率为0.7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简化改良的Rankin问卷(smRSq)得分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基于4P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HbA1c达标率、LDL-C达标率,降低卒中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P医学模式 健康教育 缺血性卒中 二级预防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服药行为的混合性研究
11
作者 李琳 杨晓凤 +4 位作者 李岩 李卫来 胡素娟 孙慧 李灵玲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质性研究探讨患者服药的动机和障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质性研究探讨患者服药的动机和障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TIA患者270例,根据服药依从性分为依从性佳(116例)和依从性差(154例)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物依从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IA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受访者资料饱和为标准纳入10例TIA患者,采用质性研究法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Giorgi资料分析法提取和归纳主题,探讨TIA患者服药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结果 TIA患者出院后对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抗血栓药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的依从性分别为69.36%、57.38%、78.95%、69.91%、68.32%。受教育程度低、卒中病程、发病次数≥2次、卒中自我效能低、无自我感知照护需求是TIA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从质性访谈资料中共提取出五大主题:疾病相关知识欠缺及二级预防意识淡薄、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经济负担加重、负性情绪、家庭与社会支持不足。结论 TIA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较差,影响其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药物种类、医疗体系的支持、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等。受教育程度、病程、卒中自我效能及自我感知照护需求等因素在TIA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级预防 药物 依从性 质性研究
下载PDF
Cox健康行为互动联合情志理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李小波 谷依曼 +1 位作者 王晨燕 申少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究Cox健康行为互动联合情志理论对改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二级预防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 目的探究Cox健康行为互动联合情志理论对改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二级预防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参照组给予情志理论干预,研究组加用Cox健康行为互动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健康量表(MHS-CA)、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普适量表(FCTI)及心脏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MHS-CA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CTI量表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健康行为互动联合情志理论能够改善先心病介入术后患儿的负性情绪及心脏康复效果,提高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健康行为互动 情志理论 先天性心脏病 二级预防
下载PDF
中医疗法对中风病患者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开成 王秀芳 +2 位作者 卢成杰 韩立娟 李海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14-15,18,共3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风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该病治愈难度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有很高的复发风险,且复发后预后较差,高复发率是造成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风病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中医疗法对中风病...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风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该病治愈难度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有很高的复发风险,且复发后预后较差,高复发率是造成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风病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中医疗法对中风病的二级预防主要体现在“治未病”思想,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的优势。将传统中医和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在临床中能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该文系统总结了近5年中医疗法在中风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详细论述中医疗法对中风病二级预防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医疗法的提升空间进行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二级预防 危险因素 中医药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与二级预防行为管理状况调查
14
作者 沈磊 马永娟 温媛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4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与二级预防行为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PCI术的12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拟的冠心病一般资料调...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与二级预防行为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PCI术的12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拟的冠心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冠心病危险因素认知调查问卷、冠心病二级预防行为管理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及二级预防行为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评分为(11.02±3.12)分、二级预防行为管理评分为(18.10±3.7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学历、参与社区知识讲座频次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学历、参与社区知识讲座频次、家庭成员关系、社会支持利用度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二级预防行为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与二级预防行为管理水平偏低,建议定期为患者举办社区冠心病知识讲座,从而提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帮助患者建立二级预防行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认知 二级预防行为
下载PDF
5A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15
作者 沈茂 姜晓冬 +1 位作者 肖熙 刘志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37-0039,共3页
探讨5A护理模式,总结这种模式的优势,验证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取的患者共计100例,并进行了分组,这样做的目的是验证不同措施的效果,随机法。分组后,两组例数相同,并进行不同护理对照研究。干预1年后分析效果,比... 探讨5A护理模式,总结这种模式的优势,验证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取的患者共计100例,并进行了分组,这样做的目的是验证不同措施的效果,随机法。分组后,两组例数相同,并进行不同护理对照研究。干预1年后分析效果,比较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的达标率等情况。结果 干预后进行了研究对象护理指标比较,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指标数据比较存在着差异性。指标评分与血压等达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高(计算值P均<0.05);另外,治疗后患者仍有不良事件风险,观察组发生率低(P<0.05)。结论 5A护理模式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适用于对冠心病PCI术患者的护理。就其优势分析,体现在几方面,例如控制危险因素,从而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A护理 二级预防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黄玉芳 刘红霞 于丽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06-0009,共4页
浅析微信平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50例为对照组(电话随访干预),另50例为观察组(电话+微信随访),比... 浅析微信平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50例为对照组(电话随访干预),另50例为观察组(电话+微信随访),比较两组出院后第1、3、6、12个月的疾病自护依从性、家属护理负担、护理满意度和疾病复发率差异。结果 两组出院后第1个月的患者疾病自护依从性评分、家属护理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第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疾病自护依从性评分与家属护理负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0% VS 78.00%),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2.00% VS 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性护理指导,有助于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管理质量,减轻家属负担,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微信 二级预防 延续性护理 随访
原文传递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董立丽 刘百巍 解影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4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9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抗血小板治疗,试验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9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抗血小板治疗,试验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纤维蛋白原(FIB)、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随访1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FIB(3.85±0.58)g/L高于对照组的(2.86±0.25)g/L,NIHSS评分(8.29±0.12)分低于对照组的(9.28±0.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P=0.517>0.05);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为(78.15±4.58)分,试验组为(88.61±2.80)分,试验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59,P=0.000<0.05)。治疗前,两组FMA-U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3,P=0.965>0.05);治疗后,对照组FMA-UE评分为(35.38±2.28)分,试验组为(49.58±2.40)分,试验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08,P=0.000<0.05)。试验组患者随访1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13%(1/47)低于对照组的23.40%(1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53,P=0.002<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1/47),试验组为2.13%(1/4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预后效果极佳,并且还能够达到预防复发的效果,为此类疾病的康复方面开拓了发展方向,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脑梗死 心脑血管事件 二级预防
下载PDF
降糖药对冠心病PCI患者的二级预防作用研究
18
作者 方媛 曹瑜梦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 比较并评估不同降糖药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重复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筛选了952名在2015年至2021年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统计重复PCI的发生率,分析4类降糖药物(... 目的 比较并评估不同降糖药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重复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筛选了952名在2015年至2021年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统计重复PCI的发生率,分析4类降糖药物(胰岛素、磺酰脲、二甲双胍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重复PCI的影响。并根据体重指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重复PCI手术患者的男性比例高于未重复手术治疗的患者。重复PCI治疗者的胰岛素治疗率更高,BMI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重复PCI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均低于重复PCI者。二甲双胍显著降低了研究人群重复PCI治疗的风险。在肥胖个体中,本研究没有观察到口服降糖药的数量与重复PCI风险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接受PCI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二甲双胍治疗与重复血运重建的风险降低有关,应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介入治疗 糖尿病 二级预防
下载PDF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嘉祺 王茜婷 刘梅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7-890,共4页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抗血栓治疗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而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本文通过回顾阿司匹林的历史试验,追踪最新...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抗血栓治疗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而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本文通过回顾阿司匹林的历史试验,追踪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中的变化,思考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未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二级预防 抗血栓治疗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比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郎驿天 朱春黎 +4 位作者 陶文绮 廖雅慧 张弛 刘晓琰 吴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7-843,共7页
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药方案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经济性,为临床用药和相关决策提供经济学证据和参考。方法基于CAPRIE试验构建Markov模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健康效用值以及风险事件管... 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药方案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经济性,为临床用药和相关决策提供经济学证据和参考。方法基于CAPRIE试验构建Markov模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健康效用值以及风险事件管理成本等。模型循环周期为6个月,模拟时限为10年,年贴现率为5%。以总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作为主要计算结果,应用TreeAge Pro软件对上述2种方案进行成本-效用分析,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和情境分析来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氯吡格雷方案与CAPRIE试验中325 mg/d剂量阿司匹林方案相比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在模拟10、20、30年时的ICER值分别为4284.06、4201.20、3986.78元/QALY,均小于以1倍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的意愿支付(WTP)阈值。而氯吡格雷方案与我国临床常用剂量(100 mg/d)的阿司匹林方案相比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在模拟10、20、30年时的ICER值分别为58238.27、42164.72、36164.77元/QALY,也均小于WTP阈值。当对比325 mg/d剂量的阿司匹林方案时,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周期成本、阿司匹林周期成本、2组治疗方案的脑卒中首次复发概率等为模型敏感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WTP为1倍2021年我国人均GDP时,氯吡格雷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约为66.5%。情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10、20、30年3种模拟时限,还是选用不同剂量(50、100、150、200、250 mg/d)阿司匹林方案,均不会使基础分析结果翻转。结论相较于阿司匹林单药方案,氯吡格雷单药方案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更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药物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药物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