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水模型(T_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数值模拟及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茂金 邹友龙 +1 位作者 刘兵开 杨萱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一维核磁共振测井在流体识别时有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不仅能够给出准确的物性参数,在流体识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T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弛豫机理,拟采用改进的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实现二维谱反演;对给定的不同含气饱和度的... 一维核磁共振测井在流体识别时有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不仅能够给出准确的物性参数,在流体识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T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弛豫机理,拟采用改进的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实现二维谱反演;对给定的不同含气饱和度的气水流体模型和气层模型分别在不同磁场梯度、不同回波间隔组合和不同信噪比下进行正演和反演实验,分析了不同饱和度模型的响应特征,计算了其反演精度,以研究上述参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研究得出,在多回波间隔观测模式下,最佳磁场梯度在3.0×10-3T/cm左右;在回波等待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长回波间隔与短回波间隔的适当组合时的观测结果和反演的效果最好。信噪比对二维NMR观测数据和反演精度也有较大影响,信噪比的最低临界值约为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多回波间隔观测模式 扩散系数 横向弛豫时间 含气饱和度 流体模型
下载PDF
基于SVD和BRD的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正则化反演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晶晶 吴磊 宋公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453-3465,共13页
二维核磁共振能从"弛豫-扩散"两个维度上展现流体性质,在识别稠油储层方面具有理论优势,是当前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深入研究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原理,系统分析CPMG-DE脉冲序列测量扩散系数与弛豫时间的方法,结合核... 二维核磁共振能从"弛豫-扩散"两个维度上展现流体性质,在识别稠油储层方面具有理论优势,是当前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深入研究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原理,系统分析CPMG-DE脉冲序列测量扩散系数与弛豫时间的方法,结合核磁共振二维谱数理模型,提出一种基于SVD和BRD的正则化反演算法.该算法通过SVD压缩数据,采用带非负约束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求解流体"弛豫-扩散"分布,并基于BRD算法迭代确定最佳正则化因子.模拟实验与数值分析表明,该算法无需先验信息、运算效率高、相对误差小,在原始数据信噪比低至50时,仍可有效获取流体(T2,D)二维分布.在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实时解释应用中,该方法较传统反演算法(如TSVD)具有较大优势.同时,在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测井仪测量CuSO4溶液(T2,D)分布的实验显示,本文设计算法对弛豫时间和扩散系数的反演误差分别仅为2%和4%,较TSVD算法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扩散-弛豫 数据压缩 正则化
下载PDF
(T_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混合反演方法与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谭茂金 邹友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3-692,共10页
一维核磁共振(1DNMR)测井技术在流体识别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2DNMR)测井能同时测量到多孔介质中横向弛豫时间(T2)和扩散系数(D)等信息,利用这两个参数区分流体性质,较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针对梯度场下的... 一维核磁共振(1DNMR)测井技术在流体识别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2DNMR)测井能同时测量到多孔介质中横向弛豫时间(T2)和扩散系数(D)等信息,利用这两个参数区分流体性质,较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针对梯度场下的2DNMR测井弛豫机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适用于求解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的反演方法—基于非负最小二乘法(LSQR)和截断奇异值分解(TSVD)法的混合算法.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先根据多回波观测模式合成回波串数据,然后再用混合反演算法进行反演,反演得到横向弛豫时间(T2)和扩散系数(D),并构建T2-D二维谱图.结果对比表明,该混合反演算法得到的T2-D二维谱与流体模型一致性好,计算精度均比单一反演方法有较大改善,表明该混合反演方法可用于油气储集层2DNMR测井的反演和流体识别.此外,分别对油水同层和气水同层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反演实验,系统考察了不同磁场梯度、不同回波间隔组合对反演效果的影响,为2DNMR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混合反演 扩散系数 横向弛豫时间 流体识别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石玉江 刘天定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4-588,共5页
当储层孔隙中同时存在油、气和水时,一维核磁共振测井难以准确判别孔隙中流体的性质。二维核磁共振能够测量横向弛豫时间、纵向弛豫时间、扩散系数、内部梯度场,充分利用了核磁共振的测量信息。介绍了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基本方法,及二... 当储层孔隙中同时存在油、气和水时,一维核磁共振测井难以准确判别孔隙中流体的性质。二维核磁共振能够测量横向弛豫时间、纵向弛豫时间、扩散系数、内部梯度场,充分利用了核磁共振的测量信息。介绍了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基本方法,及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仪MR Scanner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二维核磁共振测井通过多种探测深度测量对比,得到了泥浆侵入剖面流体变化信息,提供更准确的储层流体性质信息。对长庆油田二维核磁测井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测井解释结果与试油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弛豫时间 储层评价 储层流体性质 长庆油田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识别稠油储层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田鑫 毛志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0,133,共5页
由于粘度的影响,传统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识别稠油储层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驰豫-扩散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能利用流体横向驰豫、扩散系数的不同,在两个纬度上区分不同流体所在的位置。从核磁共振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一维核磁共振技... 由于粘度的影响,传统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识别稠油储层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驰豫-扩散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能利用流体横向驰豫、扩散系数的不同,在两个纬度上区分不同流体所在的位置。从核磁共振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一维核磁共振技术在识别稠油储层上的局限,在分析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原理和实质基础上,阐述了弛豫-扩散二维核磁共振识别稠油储层的原理。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实践表明该方法识别稠油储层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稠油储层 弛豫 扩散 粘度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时序与反演算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公仆 吴磊 程晶晶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3年第9期38-41,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CPMG DE"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序列,同时获取地层流体扩散系数D和横向弛豫时间T2,克服了"改变回波间隔,测量多组CPMG自旋回波"时序在测量长扩散时间方面的缺陷;并结合奇异值分解(SVD)与Tikhonov...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CPMG DE"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序列,同时获取地层流体扩散系数D和横向弛豫时间T2,克服了"改变回波间隔,测量多组CPMG自旋回波"时序在测量长扩散时间方面的缺陷;并结合奇异值分解(SVD)与Tikhonov正则化算法提出了一种与该时序对应的反演解释方法,极大地减少了反演过程的计算量和复杂性,有效获取流体扩散-弛豫(D-T2)二维分布。数值模拟显示,对同时含有稠油和束缚水的地层,当原始信号SNR>40dB时,该算法可有效区分稠油和束缚水。在自行研发的二维核磁测井仪上的初步实验室研究表明,本文设计时序与算法可有效获取CuSO4溶液的二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扩散-弛豫分布 扩散-编辑脉冲序列 奇异值分解 TIKHONOV正则化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砂岩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天定 赵太平 +1 位作者 李高仁 石玉江 《低渗透油气田》 2012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前国内初步应用的核磁扫描测井是基于二维核磁共振(2D NMR)技术,通过增加测量流体扩散系数。更加充分利用了核磁共振的观测信息。介绍了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核磁扫描仪器,以及致密砂岩气层孔隙结构特征,对长庆油... 目前国内初步应用的核磁扫描测井是基于二维核磁共振(2D NMR)技术,通过增加测量流体扩散系数。更加充分利用了核磁共振的观测信息。介绍了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核磁扫描仪器,以及致密砂岩气层孔隙结构特征,对长庆油田二维核磁测井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砂岩气层应用效果的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弛豫时间 致密砂岩储层 储层评价 长庆油田
下载PDF
川西致密气藏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优化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世懋 张哨楠 +1 位作者 葛祥 吴见萌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二维核磁共振(NMR)测井在储层参数计算与流体性质判别应用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在川西致密气藏开展二维NMR测井应用之初,遇到了现有观测模式下资料采集效率较低、测井结果与地质条件不匹配等难题.通过对比两种常用的二维NMR测井方... 二维核磁共振(NMR)测井在储层参数计算与流体性质判别应用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在川西致密气藏开展二维NMR测井应用之初,遇到了现有观测模式下资料采集效率较低、测井结果与地质条件不匹配等难题.通过对比两种常用的二维NMR测井方法,开展致密气藏二维NMR测井观测模式设计方法研究,结合致密气藏实际应用效果分析,明确了横向弛豫时间-纵向弛豫时间(T_2-T_1)方法比横向弛豫时间-自扩散系数(T_2-D)方法更适用于致密气藏,总结了一套致密气藏二维NMR测井观测模式设计流程与参数取值方法,设计出了适用于致密气藏的观测模式TGR01(tight gas reservoir 01).新设计的观测模式在致密气藏的应用效果优于现有的二维NMR测井观测模式,结合T_2-T_1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储层中的流体信号,解决致密气藏综合评价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观测模式设计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致密气藏 测井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C#的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设计软件的开发 被引量:4
9
作者 崔帅帅 何宗斌 +3 位作者 张宫 高颖 林佳敏 曹文倩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4,共11页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是以获取特定地层信息为目标的数据采集方式,它直接决定着核磁共振谱仪对不同类型储层的适应性以及获取原始数据的可信度.本文从观测模式的组成元素以及工作机理出发,采用C#语言开发了一套具有可视化功能的二...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是以获取特定地层信息为目标的数据采集方式,它直接决定着核磁共振谱仪对不同类型储层的适应性以及获取原始数据的可信度.本文从观测模式的组成元素以及工作机理出发,采用C#语言开发了一套具有可视化功能的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设计软件.该软件支持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以及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的观测模式设计,同时提供了三种采集参数编辑方式、观测模式优化机制以及图形化显示等功能,实现了观测模式的灵活调整,解决了当前主流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中存在的采集参数固定、不宜灵活调整从而导致所采集的原始数据信噪比低下、储层中流体弛豫特性加载不完全等问题.此外,软件还提供了观测模式的采集参数信息以及采集时序信息的输出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观测模式设计 图形化显示 软件开发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良志 李伟 刘清华 《国外测井技术》 2011年第6期18-22,27,共6页
核磁共振测井是通过对地层流体中氢核NMR信号的观测,获得用于地层评价所需的信息,然而目前的NMR测井都是基于一维核磁共振技术,只测量地层孔隙流体的横向弛豫时间T2信息,测量结果反映孔隙空间中的氢核总数,不能有效的区分这些信号是来... 核磁共振测井是通过对地层流体中氢核NMR信号的观测,获得用于地层评价所需的信息,然而目前的NMR测井都是基于一维核磁共振技术,只测量地层孔隙流体的横向弛豫时间T2信息,测量结果反映孔隙空间中的氢核总数,不能有效的区分这些信号是来自油还是来自水。当地层孔隙中油气和水同时存在时,它们的T2谱信号是重叠在一起的,使NMR测井技术在识别和定量评价油气水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将孔隙流体中氢核数分布从一维空间的单个T2弛豫变量拓展到二维空间的两个变量,能够充分利用NMR观测的信息,开拓核磁共振测井岩石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基本思想、方法原理以及反演方法,对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方法原理 反演方法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俞保财 任小锋 +4 位作者 蔡芳 武月荣 陈义祥 马一宁 何秋凯 《测井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186-191,20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岩石组分复杂、孔隙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类型多样的特点,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计算的储层参数可靠性差,难以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为提高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研究黏土束缚水孔隙、微细-中孔、粗...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岩石组分复杂、孔隙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类型多样的特点,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计算的储层参数可靠性差,难以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为提高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研究黏土束缚水孔隙、微细-中孔、粗孔-孔洞3种孔隙组分的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特征,利用核磁共振测井T2分布计算3种孔隙组分的孔隙度,建立T1、T2几何平均值比值与粗孔-孔洞孔隙度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微细-中孔孔隙度与粗孔-孔洞孔隙度储层有效性评价图版。对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判识结果表明,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对致密碳酸盐岩微细-中孔型及粗孔-孔洞型储层流体识别效果较好,针对孔隙不连通储层及裂缝性储层应用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碳酸盐岩储层 孔隙组分 T2分布 T1、T2比值 流体识别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MRT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雷 周军 +3 位作者 雷晓阳 宋京京 朱万里 孙佩 《测井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399-404,共6页
随着核磁共振(NMR)测井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深入,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复杂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局限性显现。通过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得到的横向弛豫时间T_(2)、纵向弛豫时间T_(1)和扩散系数D等信息能够更好地区分复杂储层流体性质,优于一维核... 随着核磁共振(NMR)测井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深入,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复杂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局限性显现。通过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得到的横向弛豫时间T_(2)、纵向弛豫时间T_(1)和扩散系数D等信息能够更好地区分复杂储层流体性质,优于一维核磁共振测井。中国自主研发的MRT核磁共振测井仪自推广应用以来,一维核磁共振测井在各大油田得到广泛应用,急需向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拓展,以满足现场需求。该文通过数值模拟梯度场下二维核磁共振信号,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低信噪比条件下的二维核磁共振反演方法,反演得到的二维核磁共振谱与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针对MRT6910仪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特性,设计了适合于T_(2)-T_(1)以及T_(2)-D测量的组合观测模式,能够在不改变仪器硬件条件下,一次下井得到T_(2)-T_(1)和T_(2)-D图谱。在测井现场进行信号采集与资料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MRT6910 反演方法 数值模拟 T_(2)-T_(1)图谱 T_(2)-D图谱 组合观测模式
下载PDF
基于弛豫-扩散的二维核磁共振流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33
13
作者 胡法龙 周灿灿 +3 位作者 李潮流 徐红军 周凤鸣 司兆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2-558,共7页
基于MRIL-Prime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现有采集模式,将不同采集模式测井信息进行组合后获得二维核磁共振信号,利用多回波串联合反演技术获得孔隙流体弛豫-扩散的二维核磁共振信息分布,用以识别复杂储集层流体性质。相对一维核磁共振测井,该... 基于MRIL-Prime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现有采集模式,将不同采集模式测井信息进行组合后获得二维核磁共振信号,利用多回波串联合反演技术获得孔隙流体弛豫-扩散的二维核磁共振信息分布,用以识别复杂储集层流体性质。相对一维核磁共振测井,该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增加了扩散域流体信息,可以在二维空间内将油、气、水信号分离,提高核磁共振测井流体性质识别能力。利用MRIL-Prime仪器对南堡凹陷A井油层和B井水层进行多回波间隔的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试验,解释结果与试油结果相吻合,说明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轻质油识别和大孔隙储集层流体识别方面相对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采集模式 多回波串联合反演 扩散系数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D-T2测量数据处理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志敏 党煜蒲 +3 位作者 张国强 薛志波 张嘉伟 李东 《测井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复杂油水气共存的储层中,一维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测量的回波信号反演出的T2谱会出现谱峰的重叠,导致油气水识别困难。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通过扩散系数D和横向弛豫时间T2谱的探测,获得D-T2谱,能够对井下流体类型及含量进行更精确的判... 在复杂油水气共存的储层中,一维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测量的回波信号反演出的T2谱会出现谱峰的重叠,导致油气水识别困难。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通过扩散系数D和横向弛豫时间T2谱的探测,获得D-T2谱,能够对井下流体类型及含量进行更精确的判别与分析。基于二维核磁D-T2数据处理算法软件的研制,利用截取奇异值矩阵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实验室刻度验证,获得了一套可用于井下仪器的后处理算法软件,在渤海某井进行商业井作业,分析结果与地层特征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D-T2谱 扩散系数 弛豫时间 渤海油田
下载PDF
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页岩油二维核磁测井评价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菲 李秋政 +1 位作者 蒋阿明 邓辞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13,共7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泥页岩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层理发育、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应用常规测井系列难以准确评价孔隙及流体类型,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流体识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用“盲源分离”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数据聚类分析,...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泥页岩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层理发育、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应用常规测井系列难以准确评价孔隙及流体类型,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流体识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用“盲源分离”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数据聚类分析,通过花庄地区流体分区模型识别出地层中不同赋存状态的流体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二维核磁测井提高了储层流体评价精度,提供较为可靠的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可动油含量等参数,通过与岩心实验分析对比,有效孔隙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4%,含油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为7.3%。通过阜宁组二段泥页岩主要岩性中流体性质分析,表明长英质灰云质混积页岩在物性、含油性、可动性方面最优,是页岩油优质“甜点”层。花庄地区应用二维核磁测井能够有效地解决页岩油孔隙度、饱和度评价的难题,也能为页岩油“甜点”优选、储层产能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页岩油 流体识别
下载PDF
基于二维核磁共振弛豫谱的雷四段孔隙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侯克均 吴见萌 +1 位作者 葛祥 张世懋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体积模型和一维核磁共振(NMR)测井资料的固定截止值法,可以计算地层孔隙度,但是扩径段孔隙度计算结果偏大.本文通过川西海相雷四段岩心样品NMR实验和实测二维NMR测井资料,开展扩径段的T2、T1孔隙度计算方法研究.首先...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体积模型和一维核磁共振(NMR)测井资料的固定截止值法,可以计算地层孔隙度,但是扩径段孔隙度计算结果偏大.本文通过川西海相雷四段岩心样品NMR实验和实测二维NMR测井资料,开展扩径段的T2、T1孔隙度计算方法研究.首先总结不同孔径流体在T2谱和T1谱上的响应特征,分析钻井液流体峰截止值的分布范围和影响因素,建立钻井液流体弛豫时间截止值的计算模型;然后根据未扩径段和扩径段的粘土束缚水弛豫时间截止值确定原则,确立变粘土束缚水弛豫时间截止值的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多口井的应用效果表明,基于T1谱的孔隙度计算结果精度更高、定量分析误差小,能有效解决扩径段孔隙度计算结果偏大的问题,满足储层评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流体响应 雷四气藏 变粘土束缚水弛豫时间截止值 孔隙度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最新若干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毕林锐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7年第4期369-374,共6页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NMR Logging)在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里发展非常迅速。从仪器研发和制造到在储层评价上的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大井筒服务公司一直致力于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研发,新的仪器不断推出。本文介绍了新型电缆核磁共振仪...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NMR Logging)在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里发展非常迅速。从仪器研发和制造到在储层评价上的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大井筒服务公司一直致力于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研发,新的仪器不断推出。本文介绍了新型电缆核磁共振仪,包括Schlumberger公司推出的MRX,MR Scanner,BakerAtlas公司推出的MREx,以及Halliburton公司新近推出的MRIL-XL。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也达到了商业化作业的水平,三大服务公司都有自己的仪器和技术。井下核磁共振流体分析仪(MRILab)能在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采集地层流体的核磁共振信息。目前的NMR测井都是基于一维核磁共振技术,新的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2D NMR)是基于两个维度(T2,D)进行观测的全新的方法,这将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向前推进,开拓了岩石物理研究和储层评价的新领域。同时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出现和成功应用也为人们指明了三维核磁共振测井(3D NMR)技术的方向。文中最后对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性地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最新进展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T_2,T_1) 2D NMR and fluid responses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茂金 邹友龙 +1 位作者 张晋言 赵昕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4期401-413,495,共14页
One-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D NMR) logging technology is limited for fluid typing, while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D NMR) logging can provide more parameters including longitudi... One-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D NMR) logging technology is limited for fluid typing, while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D NMR) logging can provide more parameters including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71) and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 relative to fluid types in porous media. Based on the 2D NMR relaxation mechanism in a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echo train simulation and 2D NMR invers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2D NMR inversion, a hybrid invers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amping least squares method (LSQR) and an improved 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TSVD) algorithm. A series of spin echoes are first simulated with multiple waiting times (Tws) in a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for given fluid models and these synthesized echo trains are inverted by the hybrid method. The invers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given models. Moreov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arious fluid models such as the gas-water, light oil-water, and vicious oil-water models were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echo spacings (TEs) and Tws by this hybrid method. Finall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signal-to-noise ratios (SNRs) on inversion results in various fluid models are studi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hybrid method and optimized observation parameters are applicable to fluid typing of gas-water and oil-water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NMR (2D-NMR) logging hybrid inversion method transverserelaxation time (T2)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T1) fluid typing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nversion methods of D-T_(2)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 and applicability analysis 被引量:2
19
作者 Li Cheng-Lin Tan Mao-Jin +4 位作者 Wang Ke-Wen Feng Zhou Liu Ying-Ming Zhang Hai-Tao and Xiao Li-Zhi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173-184,306,307,共14页
D-T_(2)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2D NMR)logging technology can distinguish pore fluid types intuitively,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Many 2D NMR inversion methods(e.g.,truncated si... D-T_(2)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2D NMR)logging technology can distinguish pore fluid types intuitively,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Many 2D NMR inversion methods(e.g.,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TSVD),Butler-Reds-Dawson(BRD),LM-norm smoothing,and TIST-L1 regularization methods)have been proposed successively,but most are limited to numerical simulations.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inversion methods for NMR logging data of various acquisition sequences,from which the optimal inversion method was selected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the two-dimensional NMR logging principle was studied.Then,these inversion methods were studied in detail,and the precision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CPMG and diffusion editing(DE)sequences obtained from oil-water and gas-water models were compared,respectively.The inversion results and calculation time of 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TSVD),Butler-Reds-Dawson(BRD),LM-norm smoothing,and TIST-L1 regulariza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inversion method was optimized to process SP mode logging data from the MR Scanner instru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ST-regularization and LM-norm smoothing methods were more accurate for the CPMG and DE sequence echo trains of the oil-water and gas-water models.However,the LM-norm smoothing method was less time-consuming,making it more suitable for logging data processing.A case study in well A25 showed that the processing results by the LM-norm smoothing method were consistent with GEOLOG software.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LM-norm smoothing method is applicable in practical NMR logging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NMR logging D-T_(2)spectrum inversion method diffusion editing sequence data process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