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电站建设对河流水质影响的模型分析与研究
1
作者 唐蕾 刘云南 吴未红 《科技资讯》 2009年第20期126-126,共1页
本文采用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混合模型分析和研究了冷水江市新建浪石滩水电站对资江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混合模型可以对河流中污染物排放与河流水质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有效地为河流水质污染预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自来水厂 水电站 水质 河流水质混合模型
下载PDF
小方坯连铸二冷动态控制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孟红记 武荣阳 +2 位作者 次英 付旭东 谢植 《连铸》 2003年第3期14-17,共4页
以小方坯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为工具,分析过热度和二冷配水制度对连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 小方坯连铸 传热模型 过热度 冷配水制度 温度连续测量 拉速前馈控制 控制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MIKE21的洪泽湖溢油事故风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柴霁森 逄勇 王啸天 《四川环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分析金宝航线淮安段建设对洪泽湖敏感目标溢油风险,采用MIKE21建立了洪泽湖二维非稳态模型,并选取两个敏感的溢油风险点,分别对施工期及运营期发生溢油事故时,最不利风向下进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油膜在扩散时,油膜面积逐渐变大且局... 为分析金宝航线淮安段建设对洪泽湖敏感目标溢油风险,采用MIKE21建立了洪泽湖二维非稳态模型,并选取两个敏感的溢油风险点,分别对施工期及运营期发生溢油事故时,最不利风向下进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油膜在扩散时,油膜面积逐渐变大且局部厚度减小;溢油点位1在西风条件下发生溢油事故时,会对洪泽湖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造成影响;溢油点位2发生溢油事故时,点位东侧湖岸吸附大部分油膜。研究为洪泽湖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 洪泽湖 模型 影响预测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Steady Smoldering of Biomass Rods
4
作者 Zhao Wentao Yu Guangxin +3 位作者 Zhang Yi Wang Youtang Zhou Dan He Fang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9,共13页
Understanding the steady mechanism of biomass smoldering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e utilization of smoldering technology.In this study numerical analysis of steady smoldering of biomass rods was performed.A two-dimensi... Understanding the steady mechanism of biomass smoldering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e utilization of smoldering technology.In this study numerical analysis of steady smoldering of biomass rods was performed.A two-dimensional(2D)steady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char oxidation and pyrolysis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a calculated propagation velocity according to empirical correlation.The model was validated against the smoldering experiment of biomass rod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and the maximum error was smaller than 31%.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found that propagation velocity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hile oxidation area and pyrolysis zon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diameter of rod fu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dy smoldering biomass rod numerical analysis 2D steady model sensitivity analysis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污染源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沈乐 杜勇 《水利经济》 2016年第2期56-59,63,共5页
调查长江南京段入江排污口分布及污染物排放量,评价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利用二维稳态模型分析各排污口对饮用水源地、沿江各水厂取水水质及其保护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类别以Ⅲ~Ⅳ类为主;现状排污口... 调查长江南京段入江排污口分布及污染物排放量,评价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利用二维稳态模型分析各排污口对饮用水源地、沿江各水厂取水水质及其保护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类别以Ⅲ~Ⅳ类为主;现状排污口排污造成4个饮用水源地上游、下游交界断面COD和氨氮指标超标,且以氨氮超标为主;长江南京段10个水厂取水口水质受排污口排污影响。提出优化整合排污口、完善入河排污口审批制度、建立入河排污口登记制度、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确保长江南京段饮用水源地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水安全 二维稳态模型 长江南京段
下载PDF
建筑热桥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南艳丽 冯雅 +1 位作者 谷晋川 王磊 《低温建筑技术》 2007年第3期110-111,101,共3页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二维稳态模型对自保温体系构成的典型热桥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并针对此热桥模型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二维稳态模型的正确性,并指出自保温体系是适合夏热冬冷地区很好的一...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二维稳态模型对自保温体系构成的典型热桥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并针对此热桥模型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二维稳态模型的正确性,并指出自保温体系是适合夏热冬冷地区很好的一种围护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热桥 二维稳态模型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腔体式吸热器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庆君 刘德有 +2 位作者 朱天宇 毛宇飞 王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详述了适用于槽式太阳能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热发电系统的腔体式吸热器的结构形式和聚光原理;并应用TRACEPRO软件对该吸热器的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证实了该吸热器能够可靠地接收太阳辐射;建立了该吸热器的二维稳态传热计算模型;选用R123... 详述了适用于槽式太阳能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热发电系统的腔体式吸热器的结构形式和聚光原理;并应用TRACEPRO软件对该吸热器的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证实了该吸热器能够可靠地接收太阳辐射;建立了该吸热器的二维稳态传热计算模型;选用R123作为工质,系统地分析了其在超临界工况下的辐照强度、工作压力、工质流量、环境风速以及保温层厚度等参数对热吸热器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吸热器在超临界工况下工作时,适当增加工质流量可以增大其吸热量并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增加入口压力会增加设备成本,并且不能提高吸热器的性能;合理的保温层厚度可以有效减少热损,使吸热器性能得到改善。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和搭建腔体式吸热器实验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 腔体式吸热器 传热模型 超临界流体 R123 集热效率
原文传递
临淮岗工程不同蓄水条件下的水质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开明 逄勇 +2 位作者 王华 屈健 田威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建立临淮岗工程淹没区在不同蓄水条件下的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流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在最不利条件下对临淮岗坝前水质的影响... 建立临淮岗工程淹没区在不同蓄水条件下的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流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在最不利条件下对临淮岗坝前水质的影响程度。对不同库容条件下在库区北部农业用水时的库区水质浓度场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上游边界来水为功能区Ⅲ类,临淮岗坝前COD、NH3-N和TP浓度都能达到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当边界条件为枯水期水质时,临淮岗坝前的NH3-N浓度超标,超标率为28%,COD及TP均能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淮岗 蓄水条件 水质可达性 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段纳污能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钱小娟 陈艳 顾爱辉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3期64-67,共4页
根据长江口北支水流、水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长江口北支的流场和浓度场,计算1000m污染带控制长度下长江北支自海门汤加镇至启东灯杆港江段的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江段对COD的纳污能力为3... 根据长江口北支水流、水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长江口北支的流场和浓度场,计算1000m污染带控制长度下长江北支自海门汤加镇至启东灯杆港江段的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江段对COD的纳污能力为3659t/a,对NH3-N的纳污能力为265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北支 水流-水质耦合模型 水域 纳污能力
下载PDF
沿海河道型水库水质可达性研究
10
作者 纪风强 王华 +1 位作者 王晓 李晓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根据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河段污染源分布特点,对区域内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进行测算;建立两闸区间河道型水库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 根据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河段污染源分布特点,对区域内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进行测算;建立两闸区间河道型水库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量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水库来水为功能区水质及污染源汇入条件下的水质浓度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相同蓄水时间内,污染源汇入不利方案下水质浓度场范围较上游来水为功能区水质方案下的范围有所增加;蓄水45d时,不利方案下污染带已达到范河闸取水口处,但水质浓度仍未超出农业灌溉用水标准,表明该河道型水库水质可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型水库 水质 农业灌溉 水流水质模型
下载PDF
加热炉内板坯粘塑性下桡变形的研究
11
作者 崔晓钰 翁建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2-94,共3页
在加热炉内 ,由于高温及重力作用 ,板坯两端的悬臂将产生下桡变形。悬臂越长 ,下桡将越大 ,导致悬臂下桡部分与出口端墙相碰 ,影响出料而造成事故。本文对加热炉内板坯的下桡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首先 ,建立了板坯的二维非稳态导热模型... 在加热炉内 ,由于高温及重力作用 ,板坯两端的悬臂将产生下桡变形。悬臂越长 ,下桡将越大 ,导致悬臂下桡部分与出口端墙相碰 ,影响出料而造成事故。本文对加热炉内板坯的下桡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首先 ,建立了板坯的二维非稳态导热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炉内板坯随时间的温度变化 ;然后建立了板坯悬臂粘塑性变形模型 ,用有限元法计算了高温条件下由重力引起的悬臂的下桡变形。由此理论模型计算出的板坯抽出温度与悬臂端下桡量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说明该理论模型及模型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可用于对装钢生产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板坯 粘塑性 下桡变形 导热模型 有限差分法 温度场 钢坯
下载PDF
闽江航道建设对下游敏感目标溢油风险预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洵 逄勇 +1 位作者 刘一童 钟海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溢油事故是不可逆的环境污染事故,会破坏水体水质,危害生态系统,因而溢油事故的危害不容小觑。闽江下游有多个取水口及湿地保护区,闽江航道施工期及运营期均有溢油事故发生的风险,可能会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影响。根据工程区域情况以及... 溢油事故是不可逆的环境污染事故,会破坏水体水质,危害生态系统,因而溢油事故的危害不容小觑。闽江下游有多个取水口及湿地保护区,闽江航道施工期及运营期均有溢油事故发生的风险,可能会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影响。根据工程区域情况以及工程建设要求,以二维非稳态模型为平台,建立闽江下游水动力模型,基于实测资料进行模型可靠性分析。在准确的水动力模型基础上,以"油粒子"跟踪技术为指导,建立闽江航道溢油风险预测模型,对闽江下游航道建设施工期及运营期最不利条件下的溢油事故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可为闽江应急事故处置、溢油损害评价及取水口的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所提出的溢油事故风险预测方法及思路,能够对溢油事故的积极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 模型 水动力模型 溢油预测模型 闽江
下载PDF
退圩还湖工程对固城湖取水口的溢油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娇娇 逄勇 尤佳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44,共5页
为分析退圩还湖工程对固城湖取水口的溢油影响,构建基于"油粒子"追踪技术的固城湖溢油风险预测模型,模拟不同风场条件下溢油事故发生后油膜厚度变化、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等。结果表明,相同风速下SE风和NW风在事故发生24h内的... 为分析退圩还湖工程对固城湖取水口的溢油影响,构建基于"油粒子"追踪技术的固城湖溢油风险预测模型,模拟不同风场条件下溢油事故发生后油膜厚度变化、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等。结果表明,相同风速下SE风和NW风在事故发生24h内的油膜厚度变化较明显,ENE风和W风更容易使油膜因吸附作用滞留在岸边;风速较大时溢油发生24h内的油膜污染面积较小,但对取水口的影响时间更长。研究成果为固城湖取水口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 退圩还湖 固城湖取水口 模型 影响预测
原文传递
整治航段江面溢油对取水口的风险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森 逄勇 罗缙 《四川环境》 2018年第2期64-72,共9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内河航道线路整治和优化的力度明显加大,而伴随着通航能力的改善,航运及工程船只使得周边水域的溢油风险不断加大。加强溢油事故风险预测,针对事故发生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控制措施尽可能地降低...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内河航道线路整治和优化的力度明显加大,而伴随着通航能力的改善,航运及工程船只使得周边水域的溢油风险不断加大。加强溢油事故风险预测,针对事故发生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控制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溢油事故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基于闽江段航道整治工程,设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溢油泄漏点,利用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就施工整治航段溢油事故对下游取水口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记录油品入江后的油膜漂移轨迹及最快到达取水口的时间、油膜厚度和持续污染状况,为溢油风险防控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溢油事故 水环境模型 取水口 风险预测
下载PDF
排污口设置对感潮河段水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肖洵 逄勇 +1 位作者 刘一童 胥瑞晨 《四川环境》 2019年第5期89-101,共13页
为分析排污口设置对长江感潮河段水环境的影响,以泰兴滨江污水处理厂为例,在设计水文条件下,考虑排污口的3种设置方案、尾水的正常排放与事故排放以及污染物的最不利释放时刻,设置8种工况,采用二维非稳态模型对排污口设置对长江感潮河... 为分析排污口设置对长江感潮河段水环境的影响,以泰兴滨江污水处理厂为例,在设计水文条件下,考虑排污口的3种设置方案、尾水的正常排放与事故排放以及污染物的最不利释放时刻,设置8种工况,采用二维非稳态模型对排污口设置对长江感潮河段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两个敏感目标泰兴滨江水厂工业取水口以及芦坝港断面位于正常排放预测混合区之外,该取水口以及断面水质不受本项目正常尾水排放的影响,仍能保持现状。事故排放下,泰兴滨江水厂工业取水口、芦坝港断面存在部分水质超标现象,需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尽最大可能避免风险。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感潮河段环境风险预测分析与评价提供依据,亦对优化排污口设置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口设置 感潮河段 模型 水环境
下载PDF
基于MIKE 21的长江江山制药排污口水环境影响分析——以江山制药公司污水处理站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昌淦 逄勇 +1 位作者 陈志琦 孙凡 《四川环境》 2022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为分析长江沿岸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MIKE 21建立了长江马鞍山-高桥段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模型,并以江山制药公司污水处理站为例,对其排污口迁址改建前后的水环境影响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较于原排污口排放,拟设排污口在执... 为分析长江沿岸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MIKE 21建立了长江马鞍山-高桥段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模型,并以江山制药公司污水处理站为例,对其排污口迁址改建前后的水环境影响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较于原排污口排放,拟设排污口在执行新排放标准情况下,对九圩港入江断面水质有改善作用,COD、NH_(3)-N、TP的改善率分别为29.0%、70.5%、29.7%;拟设排污口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时均不会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造成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泰州段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长江沿岸排污口设置及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排污口 模型 长江 水环境保护
下载PDF
涂层材料瞬态传热实验与导热系数辨识
17
作者 陈学 卢国鹏 +3 位作者 孙创 夏新林 王秦阳 康宏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针对涂层-基体一体化的双层结构,为测试评估其中涂层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出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transient plane source,TPS)的涂层材料导热系数反演辨识方法。根据Hot-Disk实验测试原理,建立基体-涂层-探头整体的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结... 针对涂层-基体一体化的双层结构,为测试评估其中涂层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出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transient plane source,TPS)的涂层材料导热系数反演辨识方法。根据Hot-Disk实验测试原理,建立基体-涂层-探头整体的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结合测量过程中的瞬时温升数据信息,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反演辨识获得涂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论证了上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能够有效获得涂层导热系数,测试反演的数值偏差小于4.0%。最后,实际测量和反演辨识获得了一种涂层材料常温至773 K的导热系数,随温度提高呈现增大趋势,数值范围为0.18~0.29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导热系数 平面热源法(TPS) 传热模型 粒子群算法 反演辨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