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6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说云南地质找矿“十八怪”(一)
1
作者 韦昌山 张艳 +2 位作者 韩润生 王明志 刘妍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0,共7页
慕名来到“七彩云南”的游客,在折服于美丽壮观的山水靓影之余,对各个版本的“云南十八怪”的演绎也乐此不疲,最后又将碧净美景的记忆和千古风情的传说带回,撒向坊间聊谈。仔细品味,云南的每一“怪”都蕴含着这个神秘“王国”的精髓和... 慕名来到“七彩云南”的游客,在折服于美丽壮观的山水靓影之余,对各个版本的“云南十八怪”的演绎也乐此不疲,最后又将碧净美景的记忆和千古风情的传说带回,撒向坊间聊谈。仔细品味,云南的每一“怪”都蕴含着这个神秘“王国”的精髓和故事。地质人生来风趣幽默,在野外观察复杂多变的地质现象时,也不忘概象化地描述诸多控(成)矿构造及矿体形貌特征,一代代地质宗师留下的数百上千条朗朗上口的地质俗语、格(谚)言和成矿规律口诀,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珍藏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十八怪 地质现象 风趣幽默 野外观察 七彩云南 地质找矿 成矿规律
原文传递
云南晋宁区彝族聚集地2型糖尿病患病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睿 朱文卓 +7 位作者 吴于滨 张皓炜 杨梦茹 刘泽慧 李易佳 李玥 刘金伟 韩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晋宁区彝族聚集地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该地区彝族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彝族、汉族共488例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对所有研究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完善相关体格... 目的:了解云南晋宁区彝族聚集地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该地区彝族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彝族、汉族共488例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对所有研究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完善相关体格指标及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人真胰岛素(true insulin,TI)、人胰岛素原(human proinsulin,PI)、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血清水平。结果: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彝族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总患病率为11.11%(标化率5.7%),汉族T2DM总患病率为7.53%(标化率4.98%)。Logistic回归显示,高的胱抑素C(cystatin C,CysC)、VDR水平是彝族人群T2DM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的尿酸(uric acid,UA)、VDR水平是汉族人群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彝族T2DM患病率高于汉族,彝族、汉族间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个体化的T2DM防治措施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彝族 2型糖尿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概率的震级完备度方法评估云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3
作者 杨周胜 杨晶琼 +2 位作者 刘鹏飞 吕帅 姚远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为了科学评估云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分析云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基于概率的震级完备度(PMC)方法,利用2009-2023年云南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震相和台站信息等数据,计算了云南地震台网在云南地区的平均地震监测能力和在... 为了科学评估云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分析云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基于概率的震级完备度(PMC)方法,利用2009-2023年云南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震相和台站信息等数据,计算了云南地震台网在云南地区的平均地震监测能力和在不同深度的监测能力,得到滇中、滇西局部地区的基于概率的完备性震级M_(P)=1.5,云南全境基本都能监测到2.5级地震。评估了研究时段内云南地震台网台站监测能力的演变,发现部分台站的监测能力持续下降。但自2018年增加20个台站后,云南2.0及2.5级地震的监测范围有一定的扩大,但微震监测能力提升不明显,可能是因为2018年以来云南一直处于小震弱活动状态。最后,对应用PMC方法规划提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备震级 地震监测能力 PMC方法 云南地震台网 检测概率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云南省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云南卷》研编 被引量:1
4
作者 施玉北 李蓉 +1 位作者 曾妍 程胜辉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201,共18页
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及《中国矿产地质志·云南卷》研编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基础,重点对云南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地质调查、勘查及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矿产种类、矿产地、矿床类型、查明资源储量及找矿潜力、开发... 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及《中国矿产地质志·云南卷》研编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基础,重点对云南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地质调查、勘查及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矿产种类、矿产地、矿床类型、查明资源储量及找矿潜力、开发历史等方面阐述了云南矿产资源特点,以成矿省为单元对云南矿产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各成矿省成矿集中度(强度)依次为上扬子(陆块)成矿省→三江(造山带)成矿省→华南(陆块)成矿省→腾冲(造山系)成矿省,各时代成矿强度依次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前寒武纪。首次厘定出云南省各时空域矿种全覆盖的矿床成矿系列59个、矿床成矿亚系列60个,构建了云南省区域成矿谱系,对重要的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特征进行了总结,深化了对云南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的认识。提出云南具有巨大找矿潜力、近期可望实现找矿突破的香格里拉普朗-麻花坪地区钨铍铜多金属等13个远景区带,重点阐述了2个关键及重要矿产找矿远景区带(矿集区)勘查部署建议,对指导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云南取得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矿产地质志 云南 云南矿产资源 时空分布规律 矿床成矿系列 区域成矿谱系 新一轮找矿
下载PDF
云南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划评估
5
作者 范立张 解明恩 +2 位作者 杨晓鹏 杨鹏武 肖瑞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4,共9页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云南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太阳总辐射呈中部多,西南部次之,东部及西北部少的分布特征。云南年太阳总辐射量在905~1800 kWh/m^(2)之间,除滇西北边缘地区外,大致呈西高东低型分布。云南太阳能资源总体可分为5个等级,滇中地区拥有云南最好的太阳能资源量,滇西南是云南太阳能资源的次高值区。云南全省年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约577.28×10^(12) kWh,太阳能资源储量总体富裕。云南大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太阳能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日照 太阳辐射 ARCGIS 时空分布 区划评估 云南
原文传递
云南地区GNSS应变率场异常识别方法及地震预测效能评估
6
作者 王伶俐 洪敏 +3 位作者 牛甜 李芹 杨薪俊 喻世贤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利用1999-2020年云南及邻区近300个GNSS测站的观测数据解算获取的速度场为约束,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时段估计了1999-2007年,2009-2014年,2015-2020年三期区域应变率场;通过回溯各个观测时段之后3年内M_(S)≥5.0地震事件,分析区域地壳... 利用1999-2020年云南及邻区近300个GNSS测站的观测数据解算获取的速度场为约束,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时段估计了1999-2007年,2009-2014年,2015-2020年三期区域应变率场;通过回溯各个观测时段之后3年内M_(S)≥5.0地震事件,分析区域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事件发生地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面应变高梯度带的张压转换区和最大剪应变率沿断层方向的高值区或其边缘。基于上述应变率场异常特征,提出格网地震危险因子算法,建立地震危险区识别模型,通过估计格网最大剪应变率和面应变率风险区划因子,定量提取异常区地震危险指标,结果显示采用数值模型识别出的异常区与地震事件具有较好地对应关系;进一步采用R值评分的方式对应变率场异常区模型识别方法进行地震预测效能量化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3期应变率场预测结果均通过R值评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应变率场 地震预测 R值评分 异常指标 云南地区
下载PDF
生物质燃烧跨境传输对中国云南边境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邱飞 毕丽玫 +7 位作者 刘炤寰 向峰 刀谞 史建武 赵露 孙倩倩 项衍 张天舒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9,I0001-I0004,共17页
为研究中国西南边境省份云南省空气质量在春季受外围地区生物质燃烧跨境传输的影响,针对2024年4月1—18日云南省大范围污染增长过程,以蒙自市、芒市和勐腊县3个云南省边境城市为例,利用地基颗粒物激光雷达组网观测,结合地面空气质量数... 为研究中国西南边境省份云南省空气质量在春季受外围地区生物质燃烧跨境传输的影响,针对2024年4月1—18日云南省大范围污染增长过程,以蒙自市、芒市和勐腊县3个云南省边境城市为例,利用地基颗粒物激光雷达组网观测,结合地面空气质量数据、气象数据和MODIS卫星遥感数据,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潜在源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运动轨迹,评估其对云南省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24年4月云南省外围地区火点数量较多,在西南季风主导下,夜间至上午时段,蒙自市、芒市和勐腊县易受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生物质燃烧跨境传输的影响,滞后时间为1.5~72h,覆盖范围可达2300km。在污染增长过程期间,蒙自市空气质量主要受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地污染混合层内输送影响,缅甸东部以及途经地区的污染输送导致4月6日下午蒙自市地面PM_(2.5)浓度升高约30μg/m^(3)。芒市主要受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污染贴地输送以及低空沉降影响,勐腊县主要受老挝、缅甸和泰国等地污染贴地输送以及低空沉降影响。总体来看,缅甸对云南省边境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传输 大气污染 激光雷达 生物质燃烧 云南
下载PDF
近25年云南5月降水多寡的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成因
8
作者 周建琴 陶云 +2 位作者 周杰 李蒙 窦小东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近25年来云南5月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减弱而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在1999—2008年和2009—2023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由多转少的年代际变异,本文分析了这两个时段降水的持续异常特征及其环流成因。结果显示:1)1999—2008年和2009—2023年两个时... 近25年来云南5月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减弱而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在1999—2008年和2009—2023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由多转少的年代际变异,本文分析了这两个时段降水的持续异常特征及其环流成因。结果显示:1)1999—2008年和2009—2023年两个时段的全省性降水差异明显,平均的云南5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别为37.9%和-19.7%,且大部地区的降水量差值超过20 mm,其中中西部地区超过了60 mm。2)1999—2008年中高纬度环流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云南,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500 hPa高度场偏低,700 hPa风场为异常气旋环流,输送到云南境内的水汽偏多,降水偏多,而2009—2023年则与之相反。3)1999—2008年和2009—2023年两个时段环流差异明显的区域位于中低纬度。1999—2008年阿拉伯海季风和印缅槽同时偏强,云南5月降水主要受阿拉伯海季风强弱的影响。2009—2023年阿拉伯海季风和印缅槽偏强的时段不对应,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其南侧的异常东风对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有阻挡作用,其北侧的西风异常位于云南和华南一带,也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影响云南。4)利用欧拉方法计算的两个时段的云南水汽输送通量特征表明,1999—2008年5月60°E附近越赤道气流偏强,到达云南的印度洋暖湿水汽输送偏强,水汽辐合增强,而2009—2023年则与之相反。1999—2008年来自南(西)边界的水汽大(小)于2009—2023年;基于拉格朗日方法计算的700 hPa和500 hPa云南水汽输送轨迹特征显示,1999—2008年来自印度洋(西风带)的水汽输送轨迹数比2009—2023年分别偏多21%和25%(偏少2%和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5月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机制
下载PDF
云南省城市防洪现状及洪灾演变趋势分析
9
作者 罗丽艳 李宝芬 +2 位作者 简世勋 李文芳 张延平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3期72-75,共4页
依据《防洪标准》(GB 50201—2014)防护等级对云南省各县(市、区)洪水防御能力给予评价。从2020年社会经济指标、建成区面积变化、城市内涝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城市洪涝灾害演变趋势及城市防洪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云南省典型易涝城... 依据《防洪标准》(GB 50201—2014)防护等级对云南省各县(市、区)洪水防御能力给予评价。从2020年社会经济指标、建成区面积变化、城市内涝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城市洪涝灾害演变趋势及城市防洪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云南省典型易涝城市科学排涝和系统调度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防御 城市内涝 城市防洪 演变趋势 云南
下载PDF
走向多元与交融:云南白族服饰符号圈对话机制研究
10
作者 段霞 王坤茜 《红河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云南白族服饰是云南白族文化的重要表征,蕴含着历史、文化、民俗等内容,见证了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洛特曼符号圈理论是文化符号学影响深远的理念之一,它提供了一种动态性的研究视角,对于探... 云南白族服饰是云南白族文化的重要表征,蕴含着历史、文化、民俗等内容,见证了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洛特曼符号圈理论是文化符号学影响深远的理念之一,它提供了一种动态性的研究视角,对于探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取云南白族服饰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构建出云南白族服饰符号圈,研究其对话机制,探讨白族与其他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情况,旨在以器寓道,进而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特曼符号圈理论 云南白族服饰 云南白族服饰符号圈 符号圈对话机制
下载PDF
云南核桃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评价
11
作者 杨璇玺 宁德鲁 +5 位作者 王高升 吴涛 潘莉 肖良俊 刘娇 马婷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研究云南主产区核桃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核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依据。在云南核桃主产区的8个州市选择57个典型的核桃园,采集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测定,并对养分状况进行分... 研究云南主产区核桃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核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依据。在云南核桃主产区的8个州市选择57个典型的核桃园,采集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测定,并对养分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云南省核桃主产区有91.2%的土壤分布在酸(pH 4.5~5.5)和微酸(pH5.5~6.5)区间,91.24%有机质含量在适宜及以上级别;样本中有91.23%土壤全氮含量在适宜以上级别,有12.28%的样本全磷含量缺乏、5.26%为极缺乏,有12.28%土壤全钾含量缺乏;土壤中碱解氮有12.28%缺乏、1.75%极缺乏,有效磷含量仅17.55%在适宜及以上水平,速效钾适宜及以上样本占96.49%;不同产区之间土壤营养状况差异较大,大理、丽江有一定量全氮缺乏,除临沧外的7个州市碱解氮缺乏,保山、楚雄、临沧有一定量全磷缺乏,8个州市有效磷均一定程度缺乏,丽江地区全钾较为缺乏,速效钾含量总体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全氮与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全磷与碱解氮、有效磷,全钾与速效钾,碱解氮与有效磷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核桃园管理过程中,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园地土壤情况,重视土壤酸化问题,通过施用生石灰、土壤改良剂等提高pH值,注意及时补充速效氮肥和磷肥,控制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核桃主产区 土壤 养分状况
下载PDF
云南农业干旱灾害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周建琴 李蒙 +2 位作者 陶云 窦小东 王玉尤婷 《干旱气象》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研究农业干旱灾害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以明确气候因子影响干旱灾害的关键期,有效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对提高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利用云南农业干旱灾害统计数据、降水、平均气温及... 研究农业干旱灾害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以明确气候因子影响干旱灾害的关键期,有效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对提高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利用云南农业干旱灾害统计数据、降水、平均气温及有效灌溉面积等数据,首先分析农业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然后研究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探讨干旱灾害变化的可能成因,最后构建基于关键期多气候因子的干旱灾害评估模型。结果表明:1978—2022年云南农业干旱受灾率和成灾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减小速率分别为0.49%·(10 a)^(-1)和0.09%·(10 a)^(-1),在2004年和2013年左右分别发生了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的突变。2005—2013年干旱灾害较为严重,云南有14个州(市)干旱综合损失率比1996—2022年平均偏多2%~6%,2014—2022年全省大部地区农业干旱灾害减轻。云南5月降水、5月平均气温及1—3月和5—9月气象干旱对农业干旱灾害损失至关重要,其影响明显大于年尺度的同类气候要素,是影响云南农业干旱灾害的关键期气候因子。2014年以后,云南5月降水总体偏少、平均气温偏高,1—3月、5—9月气象干旱总体偏强,但农业干旱灾害偏轻,重要原因之一是水利设施增多,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干旱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基于关键期多气候因子构建的拟合模型对云南农业干旱灾害估算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拟合关系明显好于与年尺度的同类气候要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农业干旱灾害 演变特征 气候因子 关键影响期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研究
13
作者 赵林 邢国栋 +3 位作者 李正 孙祥余 李艳婷 袁金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80,共9页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退化、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整体不稳定、流域综合监管能力和系统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九湖流域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导向,以恢复九湖流域水质为核心,从山地林草保护修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河流水生态修复、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治理修复、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五大方面、23个方向出发,梳理集成现有成熟有效的修复技术及整治措施,形成九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框架,以期为九湖流域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水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修复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14
作者 王有兵 姜健发 +5 位作者 杨淑娇 胡昌平 杨国斌 梁建忠 余皖云 罗燕彬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基于前期综合科学考察资料,对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展开了全域植物种类及植被类型补充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组成及群落α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97种,隶属86科252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13个,占总... 基于前期综合科学考察资料,对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展开了全域植物种类及植被类型补充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组成及群落α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97种,隶属86科252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13个,占总科数的15.1%,其中包含有203个种,占湿地公园全部种数的51.1%;禾本科、蔷薇科、菊科及毛茛科植物为常见科,各科含种数均超过20种;单种科占比31.4%,单种属占比66.3%;种子植物属的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累计占比达65.2%,其中北温带分布属有104个,占种子植物属的43.3%;湿地公园的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组和18个群系,灌丛面积占比最高(38.37%),其次为草甸类(30.71%),再次为乔木林类(29.97%);α多样性指数呈现乔木林和灌丛类较草甸和水生植被类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区系 植被类型 α多样性指数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空间媒介与文化认同:明清时期云南文庙的社会功能研究
15
作者 孙浩然 张冬冬 《学术探索》 2025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文庙是儒家文化的象征性实体空间,是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同时也是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文”与“庙”的一体两面性彰显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和以建筑空间为载体的双重媒介功能。文庙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 文庙是儒家文化的象征性实体空间,是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同时也是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文”与“庙”的一体两面性彰显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和以建筑空间为载体的双重媒介功能。文庙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的跃升,使国家话语结构性地深入云南疆域,促进边地社会情感转向于文化认同,巩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形态,为“地方性儒学”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从文化地理学视域阐释云南文庙作为空间媒介所蕴含的人地关系和文化涵义,勾勒儒家文化在云南传播的时空轨迹与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刻理解儒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文庙 历史叙事 空间媒介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新中国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特色成因
16
作者 马贵中 毛显丽 《文山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云南绘画因地处边陲,虽历史悠久厚重,但相较内地依显单薄,新中国成立至今,云南绘画事业欣欣向荣,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其中,以云南少数民族为原型进行的民族题材绘画创作在我国美术事业发展中颇具分量,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重要组成部... 云南绘画因地处边陲,虽历史悠久厚重,但相较内地依显单薄,新中国成立至今,云南绘画事业欣欣向荣,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其中,以云南少数民族为原型进行的民族题材绘画创作在我国美术事业发展中颇具分量,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浓厚地方特色。云南的边缘性与原生态、原始与神秘、野拙与浪漫、特殊地域下生成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 绘画 云南
下载PDF
悉尼大学音乐硕士人才培养对云南综合类大学音乐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17
作者 张云梅 王芳 《民族音乐》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悉尼大学下属的悉尼音乐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音乐人才为目标的高等专业院校,其硕士研究生培养除了以研究为主的硕士外,更加注重培养以实践技能为主的音乐硕士,包括音乐硕士(表演)和音乐硕士(歌剧表演)。该学院的音乐硕士培养从培养目标、... 悉尼大学下属的悉尼音乐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音乐人才为目标的高等专业院校,其硕士研究生培养除了以研究为主的硕士外,更加注重培养以实践技能为主的音乐硕士,包括音乐硕士(表演)和音乐硕士(歌剧表演)。该学院的音乐硕士培养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实习实践等方面都强调高度契合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训练需求的培养目标。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地方民族文化多元而丰富,为当地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优质的人文基础和国际化发展条件。本文通过深入解析悉尼音乐学院音乐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结合云南省特有的地方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为云南省综合类大学音乐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积极参考,以期为云南艺术美育建设输出专业人才,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硕士教育 悉尼音乐学院 云南综合类大学 启示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交融的案例分析
18
作者 吴雪梅 任丹 《戏剧之家》 2025年第5期64-66,共3页
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之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经典,民族音乐便是其中之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背景下,文化传承的价值和作用愈发明显,而民族音乐便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展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普遍... 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之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经典,民族音乐便是其中之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背景下,文化传承的价值和作用愈发明显,而民族音乐便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展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普遍性、深刻性及生动性,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的时代精神。基于此,本文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要求,重点探讨并分析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交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音乐交融 案例分析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云南民族节庆文化谱系研究
19
作者 姚霁珊 胡云 苏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交流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民族的历史情感、价值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凝聚在节庆文化之中,形成特定的形式和规范,促使民族的共同心理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交流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民族的历史情感、价值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凝聚在节庆文化之中,形成特定的形式和规范,促使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持续趋同,成为民族间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建构云南民族节庆文化谱系,就是建构一种认同框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文化认同为视角,从各民族节庆文化底色中探寻与中华文化的关联性,搭建云南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桥梁,使其为云南各民族对国家观念的文化认同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本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民族 节庆文化 谱系
下载PDF
习近平在云南考察
20
作者 谢环驰 《云岭先锋》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3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丽江古城考察时,同居民、游客亲切交流。
关键词 习近平 丽江古城 居民 游客 云南考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