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切梢小蠹雄性内生殖器形态与精子超微结构
1
作者 鲁国艳 张梦蝶 +2 位作者 张艳琳 杨斌 李宗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昆虫生殖是种群维持与繁荣的重要手段,研究云南切梢小蠹雄性生殖系统及其精子结构,对于探究云南切梢小蠹的持续危害规律及其灾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云南切梢小蠹新羽化成虫(性未成熟)和蛀干前期成虫(性成熟)... [目的]昆虫生殖是种群维持与繁荣的重要手段,研究云南切梢小蠹雄性生殖系统及其精子结构,对于探究云南切梢小蠹的持续危害规律及其灾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云南切梢小蠹新羽化成虫(性未成熟)和蛀干前期成虫(性成熟)为研究对象,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雄性内生殖器形态与精子超微结构。[结果]云南切梢小蠹雄性内生殖器由1对精巢、2对管状附腺、1对多管状腺体、1对储精囊、1对输精管和1根射精管组成,各组成器官在初孵时管壁纤薄,无色透明状;待性成熟后,管壁则明显增厚,精巢和多管状腺体呈橙黄色,而其它部分则为乳白色,储精囊内亦出现大量的精子。每个精子外形为线状,全长170.1±39.1μm,分为头部和尾部两部分。头部似针状,长23.5±3.4μm,包括1个3层的顶体复合体和1个圆柱状的细胞核;尾部细长,由2个大小不等的线粒体衍生物、2个等大的管胞、1个壶嘴状的中心体衍生物和1个典型的9+9+2式轴丝组成,但各细胞器的形态高度分化,不对称,管胞、小线粒体衍生物、管胞、大线粒体衍生物向尾部末端方向则逐渐消失不见。[结论]云南切梢小蠹雄性内生殖器的形态、组成以及精子超微结构与象虫科昆虫类似,特别是3层的顶体复合体、9+9+2式轴丝以及高度分化的尾部细胞器,研究结果不仅可丰富小蠹亚科的昆虫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而且可为深入理解云南切梢小蠹的受精生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生殖 云南切梢小蠹 精巢 精子结构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对比观察
2
作者 鲁国艳 张梦蝶 +2 位作者 袁会 杨斌 李宗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6-1017,共12页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有1对1节的触角,着生有锥形感器1和末梢锥形感器1~4,且每种感器在每根触角上的数量仅有1~3个;口器分为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4部分,共有5类12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1~2、刺形感器1~5、锥形感器2、指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2、4、5,每种感器的数量有4~406个不等。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表面光滑、无孔,位于口器的各个部位,为机械感器;锥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表面具孔,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端部,应为化学感器;指形感器为下颚须和下唇须特有,每侧仅有1个,可能对声音震动有感知能力。随着幼虫龄数的增加,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头部各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保持稳定,但各感器的大小呈指数级增加。研究结果将为理解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取食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幼虫 触角 口器 感觉器官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川滇桤木4种气味活性物质对云南切梢小蠹胚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钱路兵 张梦蝶 +1 位作者 刘金林 李宗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2,共7页
为了验证非寄主植物气味胁迫是否会抑制害虫的繁殖机能,采用前期筛选的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对乙基苯乙酮、反-2-己烯-1-醇、顺-4-己烯-1-醇、4-烯丙基苯甲醚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气味成分胁迫对云南切梢小... 为了验证非寄主植物气味胁迫是否会抑制害虫的繁殖机能,采用前期筛选的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对乙基苯乙酮、反-2-己烯-1-醇、顺-4-己烯-1-醇、4-烯丙基苯甲醚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气味成分胁迫对云南切梢小蠹产卵量的影响均较小,但能够显著增加其母坑道的长度(P<0.01)。卵孵化后,反-2-己烯-1-醇、对乙基苯乙酮和4-烯丙基苯甲醚对幼虫的体长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顺-4-己烯-1-醇则呈上升趋势,体质量有一定增加,但蛹期和新羽化成虫的个体则与此相反,特别是顺-4-己烯-1-醇和反-2-己烯-1-醇,前者对蛹体长和体质量的降幅为16.63%和20.09%,后者对成虫降幅则为6.95%和15.78%。表明4种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均能明显干扰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特别是绿叶气味成分反-2-己烯-1-醇和顺-4-己烯-1-醇能够直接降低蛹和成虫的个体大小和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桤木 非寄主植物 气味活性物质 云南切梢小蠹 胚后发育 针阔混交林
下载PDF
滇朴和旱冬瓜叶片挥发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卵黄原蛋白及其受体基因转录的影响
4
作者 王玉琴 赵琰明 +3 位作者 张新民 赵宁 朱家颖 杨斌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8,共7页
通过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它们在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及成虫)以及雌成虫不同组织(头、胸、翅、卵巢、腹部残体)中的表达量,并检测了它们于两种非寄主叶片挥发物处理不同时间后的表达量,分析非寄主滇朴和旱冬瓜叶片挥发物对云南切... 通过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它们在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及成虫)以及雌成虫不同组织(头、胸、翅、卵巢、腹部残体)中的表达量,并检测了它们于两种非寄主叶片挥发物处理不同时间后的表达量,分析非寄主滇朴和旱冬瓜叶片挥发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卵黄原蛋白基因(Vg)及其受体基因(VgR)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g和VgR基因在蛹和成虫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各发育阶段,且在成虫中的表达量高于蛹中的。Vg基因在腹部残体的表达量最高,而VgR基因在卵巢中特异性表达。滇朴叶片挥发物处理20 d和40 d后,V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但处理60 d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旱冬瓜叶片挥发物20 d和40 d后,Vg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减低,但处理60 d后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非寄主挥发物能通过调控云南切梢小蠹Vg和VgR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非寄主挥发物 卵黄原蛋白 卵黄原蛋白受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微卫星的高通量发掘 被引量:22
5
作者 袁远 张丽芳 +1 位作者 吴国星 朱家颖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基于构建获得的云南切梢小蠹转录组数据库,利用MISA(MicroSatellite)软件对其微卫星进行了高通量发掘。在32595681 bp的转录组序列中,共发掘获得1098个微卫星序列。在这些微卫星序列中,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微卫星重复单元最为丰富,分别为... 基于构建获得的云南切梢小蠹转录组数据库,利用MISA(MicroSatellite)软件对其微卫星进行了高通量发掘。在32595681 bp的转录组序列中,共发掘获得1098个微卫星序列。在这些微卫星序列中,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微卫星重复单元最为丰富,分别为420和482个;六核苷酸的微卫星重复单元的丰度最小,仅有3个。就重复序列而言,以A/T单碱基重复序列最多,有367个;其次是AAT/ATT和ATC/ATG三碱基序列,有83个;最少的是CG/CG二碱基序列,有2个。研究结果为开发高多态性微卫星引物来进行云南切梢小蠹种群遗传结构、种群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微卫星 重复单元 重复类型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的蛀干危害及致死机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吕军 叶辉 +2 位作者 段焰青 廖周瑜 母其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00-2104,共5页
蛀干危害是云南切梢小蠹致死云南松树的关键环节。通过控制云南切梢小蠹蛀干密度,对云南切梢小蠹在自然条件下蛀干行为与危害进行了首次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蛀干密度与云南松存活率呈负相关,蛀干密度直接决定云南松死亡或存活... 蛀干危害是云南切梢小蠹致死云南松树的关键环节。通过控制云南切梢小蠹蛀干密度,对云南切梢小蠹在自然条件下蛀干行为与危害进行了首次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蛀干密度与云南松存活率呈负相关,蛀干密度直接决定云南松死亡或存活。研究发现,蛀干密度115坑/m2是云南松树的最低致死密度阈值,云南松树在蛀干密度低于26.4坑/m2情况下存活,在26.4-115坑/m2有部分存活,超过115坑/m2以后将被害致死。云南切梢小蠹对树干攻击形成有卵和无卵两类坑道。形成无卵坑道的蛀干攻击可导致树势衰弱,形成有卵坑道的蛀干危害严重破坏了韧皮组织,是导致云南松死亡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云南切梢小蠹 蛀干
下载PDF
三种绿叶挥发性物质对云南切梢小蠹寄主定位行为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大伟 赵宁 +1 位作者 泽桑梓 杨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0-574,共5页
为了研究环境中非寄主阔叶植物释放出的绿叶挥发性物质(GLVs)对针叶树蛀干害虫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sis的影响,选取了(E)-2-己烯醛、(E)-2-己烯醇和(Z)-3-己烯醇3种释放量较大的绿叶挥发性物质,通过室内松梢取食试验测试了单组... 为了研究环境中非寄主阔叶植物释放出的绿叶挥发性物质(GLVs)对针叶树蛀干害虫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sis的影响,选取了(E)-2-己烯醛、(E)-2-己烯醇和(Z)-3-己烯醇3种释放量较大的绿叶挥发性物质,通过室内松梢取食试验测试了单组分及两两混合后对云南切梢小蠹寄主定位行为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源于阔叶植物的3种绿叶挥发性物质及其混合物能够不同程度干扰云南切梢小蠹的寄主定位行为。当虫放入广口瓶12h后,3个单组分绿叶挥发性物质处理组[A:(E)-2-己烯醛,P<0.01;B:(E)-2-己烯醇,P<0.01;C:(Z)-3-己烯醇,P<0.01]及2个混合组分[D:(E)-2-己烯醛+(E)-2-己烯醇,P<0.01);E:(E)-2-己烯醛+(Z)-3-己烯醇,P<0.01]中滞留在松梢外部的虫数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绿叶挥发性物质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云南切梢小蠹侵害云南松松梢的概率。但是,24h后只有D组(P<0.01)和E组(P<0.01)滞留在松梢外部的虫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48h后只有D组(P<0.01)与对照相比仍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利用非寄主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防治云南切梢小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云南 寄主定位 行为 绿叶挥发性物质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监测反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马云强 李宇宸 +3 位作者 刘梦盈 石雷 张军 张忠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78-1884,共7页
【目的】探索如何利用多光谱遥感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状况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方法】基于多光谱无人机获取研究区影像结合实地采集样方数据,应用DNN深度学习模型定量反演研究区云南切梢小蠹危害信息,分析虫害等级光谱图像发现GNRE... 【目的】探索如何利用多光谱遥感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状况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方法】基于多光谱无人机获取研究区影像结合实地采集样方数据,应用DNN深度学习模型定量反演研究区云南切梢小蠹危害信息,分析虫害等级光谱图像发现GNRE指数和NDVI指数对虫害造成的枯稍率的相关性。【结果】将两指数应用于模型拟合,对比结果发现植被指数NDVI与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的枯梢率相关性为R^(2)=0.67696,高于GNRE的R^(2)=0.45331,且危害等级分类总体分类精度为71.11%,Kappa系数为0.6751,危害等级由高到低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18%、8.60%、73.73%、16.47%。【结论】利用无人机影像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可准确得到切梢小蠹分布信息,且危害等级分布呈现出由道路以及树林密度较小区域向密度较大区域其危害性逐渐减小,可为后续大范围切梢小蠹危害云南松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云南切梢小蠹 危害 反演
下载PDF
云南松混交林抗云南切梢小蠹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岳锋 杨斌 +1 位作者 冯丹 周希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9-161,共3页
在云南省云南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调查云南松与藏柏、樟树、滇青冈、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方式的混交林,研究云南松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云南切梢小蠹的抗性。结果表明,与云南松纯林相比,混交林对云南切... 在云南省云南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调查云南松与藏柏、樟树、滇青冈、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方式的混交林,研究云南松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云南切梢小蠹的抗性。结果表明,与云南松纯林相比,混交林对云南切梢小蠹的抗性强;云南松与藏柏、滇青冈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以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混交林 云南切梢小蠹 抗虫性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干和枝梢挥发性物质趋向反应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争亮 马惠芬 泽桑梓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利用GC-MS联用仪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通过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树干韧皮部和枝梢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分析发现,二部位所含挥发性物质在组成成分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云南松树干挥发物以α-蒎烯为主,含量达81.01%,枝梢为挥发物以α... 利用GC-MS联用仪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通过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树干韧皮部和枝梢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分析发现,二部位所含挥发性物质在组成成分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云南松树干挥发物以α-蒎烯为主,含量达81.01%,枝梢为挥发物以α-蒎烯和β-水芹烯为主,含量分别达29.20%和30.52%。与云南松枝梢挥发物相比,在云南松树干的挥发性物质中含有较多的α-蒎烯和3-蒈烯;而在云南松枝梢挥发物中,则含有较多的莰烯、桧烯、柠檬烯、β-水芹烯、石竹烯和异松油烯。室内趋向试验表明,蛀梢期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对云南松枝梢挥发物表现出一定的正趋向反应,而对云南松树干挥发物则表现出一定的忌避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挥发性提取物 云南切梢小蠹 趋向反应
下载PDF
健康和受蠹害云南松及云南切梢小蠹后肠挥发性物质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争亮 泽桑梓 +2 位作者 马惠芬 胡光辉 刘云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4期70-73,共4页
利用GC-MS联用仪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健康云南松、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云南松树干的韧皮部及云南切梢小蠹后肠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云南松树干和受蠹害树干韧皮部的挥发性物质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 利用GC-MS联用仪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健康云南松、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云南松树干的韧皮部及云南切梢小蠹后肠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云南松树干和受蠹害树干韧皮部的挥发性物质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健康树干相比较,受蠹害树干韧皮部的挥发性物质中的α-蒎烯的含量大大减少,而月桂烯和3-蒈烯的相对含量增加;此外,蠹害木树干韧皮部挥发性物质中还检测出异松油烯、4-烯丙基苯甲醚存在。从云南切梢小蠹雌、雄虫的后肠挥发性物质中,都检测出马鞭草烯醇、桃金娘烯醛、桃金娘烯醇存在;而马鞭草烯酮只存在雄虫的后肠挥发性物质中。根据分析结果,对云南松和云南切梢小蠹互作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云南切梢小蠹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的室内饲养及隐蔽期生活习性的观察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兆尧 杨子祥 +1 位作者 王健敏 和玉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9-392,共4页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 and Faccoli)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et)的主要害虫之一[1],该虫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滇中地区大面积危害,以后蔓延至云南省15个州(市)65个县,迄今已导致6万多公顷云...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 and Faccoli)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et)的主要害虫之一[1],该虫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滇中地区大面积危害,以后蔓延至云南省15个州(市)65个县,迄今已导致6万多公顷云南松林死亡[2-5]。2008年以前,该虫曾经长期被认为是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1]。与大多数小蠹相似,云南切梢小蠹钻蛀在树皮与边材之间,终生潜伏生活,只有新成虫羽化后的短暂时间飞离树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松木段 人工蛹室 饲养方法
下载PDF
绿叶挥发性物质对林业害虫云南切梢小蠹行为的干扰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大伟 赵宁 +2 位作者 泽桑梓 朱家颖 杨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6,共8页
云南切梢小蠹是中国西南地区一种严重危害云南松林的钻蛀性害虫。本文通过实验室内生物行为测试和野外调查,研究3种在非寄主植物中含量相对丰富的绿叶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E)-2-己烯醇和(Z)-3-己烯醇对云南切梢小蠹寄主定位行为的... 云南切梢小蠹是中国西南地区一种严重危害云南松林的钻蛀性害虫。本文通过实验室内生物行为测试和野外调查,研究3种在非寄主植物中含量相对丰富的绿叶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E)-2-己烯醇和(Z)-3-己烯醇对云南切梢小蠹寄主定位行为的影响。Y形嗅觉仪行为试验表明,云南切梢小蠹成虫能够显著被绿叶挥发性物质的单组分或混合组分所驱避。野外试验表明,所有绿叶挥发性物质处理组的云南松受害梢增长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在云南切梢小蠹的野外取食行为中,绿叶挥发性物质及其混合组分表现为一种消极的干扰因子,从而降低了该虫对寄主植物云南松的危害。这表明源于非寄主植物的绿叶挥发性物质有望作为干扰因子用于云南切梢小蠹的野外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蠹 云南切梢小蠹 绿叶挥发性物质 非寄主植物 嗅觉行为测试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竞争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鹏 李丽莎 刘宏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52-58,共7页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研究了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种间竞争,比较了2种松小蠹在其寄主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2种松小蠹在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的存在差异,并随着月份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横坑切梢小...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研究了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种间竞争,比较了2种松小蠹在其寄主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2种松小蠹在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的存在差异,并随着月份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横坑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细的松梢,而云南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粗大的松梢。2种松小蠹的其它蛀梢习性(危害梢的年龄、攻击部位、蛀道长度等)文中也进行了比较。结论,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梢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横坑梢小 云南 种间竞争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蛀食云南松枝梢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艳飞 张英 +1 位作者 张真 吴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0,共4页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通过蛀梢危害与蛀干危害共同致死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通过野外自然调查,对云南切梢小蠹蛀食枝梢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与枝梢长度和蛀梢直径呈显著相关,且云...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通过蛀梢危害与蛀干危害共同致死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通过野外自然调查,对云南切梢小蠹蛀食枝梢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与枝梢长度和蛀梢直径呈显著相关,且云南切梢小蠹侵入枝梢的部位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蛀梢坑道的长度,二者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影响云南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的主要因素为:枝梢长度,枝梢直径,侵入孔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坑道长度 直径 侵入孔位置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机载LiDAR技术的云南松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程度分类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云强 杨斌 +1 位作者 赵宁 张新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89,共10页
以石林县黑龙潭片区常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人工调查120株云南松冠层枯稍率,并记录其坐标位置。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采集研究区云南松高光谱数据,根据样本位置提取其冠层光谱反射率,分析冠层光谱,并利用小波变... 以石林县黑龙潭片区常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人工调查120株云南松冠层枯稍率,并记录其坐标位置。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采集研究区云南松高光谱数据,根据样本位置提取其冠层光谱反射率,分析冠层光谱,并利用小波变换法提取了16个光谱特征。基于样本冠层枯稍率与光谱特征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法训练分类诊断模型,以此作为研究区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危害程度分类诊断模型。利用无人机搭载LiDAR系统采集研究区云南松LiDAR数据,根据归一化切割方法,对云南松单株树冠进行分割提取,将分割提取结果与高光谱数据融合提取单株云南松冠层光谱。最终利用训练好的诊断模型分类诊断研究区云南松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程度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共分割提取出11 029株云南松,分类结果为健康10 142株、轻度危害490株、中度危害266株、重度危害131株。选用120株样本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总体分类精度为90.83%,分类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云南切梢小蠹 高光谱 机载LIDAR 小波变换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及20个非寄主树种叶的趋向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希伟 赵宁 +1 位作者 泽桑梓 杨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97,共5页
本项研究选取云南切梢小蠹寄主植物云南松的针叶和藏柏、樟树、滇青冈等20种非寄主树种的叶与云南松针叶混合物(质量比为1:4),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其趋向行为,测试云南切梢小蠹对纯云南松针叶、混合样及空气间的趋向行为选择的差异性。结... 本项研究选取云南切梢小蠹寄主植物云南松的针叶和藏柏、樟树、滇青冈等20种非寄主树种的叶与云南松针叶混合物(质量比为1:4),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其趋向行为,测试云南切梢小蠹对纯云南松针叶、混合样及空气间的趋向行为选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以云南松针叶作参照,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的趋向率较低,分别为32.3%、33.4%、32.3%、31.5%;以空气作参照,混合样趋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分别为38%、39%、40%、42%,均小于50%;藏柏、缅桂、滇朴、旱冬瓜4个树种对云南切梢小蠹表现较强的趋避作用,可作为营建抗云南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混交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云南 非寄主树种 趋向反应
下载PDF
不同非寄主植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岳锋 杨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7,共3页
将云南松针与藏柏、樟树、滇青冈等非寄主植物叶片配成0g∶6g﹑1g∶5g﹑2g∶4g﹑3g∶3g﹑4g∶2g﹑5g∶1g﹑6g∶0g 7种比例置于"Y"型嗅觉仪反应臂中作为气味源,对照臂置6 g云南松针,观察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行为。结果表明:当... 将云南松针与藏柏、樟树、滇青冈等非寄主植物叶片配成0g∶6g﹑1g∶5g﹑2g∶4g﹑3g∶3g﹑4g∶2g﹑5g∶1g﹑6g∶0g 7种比例置于"Y"型嗅觉仪反应臂中作为气味源,对照臂置6 g云南松针,观察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行为。结果表明:当非寄主在混合叶片中的比例较小时,非寄主植物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行为影响较小。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以4g∶2g﹑5g∶1g两种比例混合时,与混合叶片中全为云南松针(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比例6g∶0g)相比,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诱引率相差小,最大相差8%。随着非寄主叶片所占比例的逐渐增大,叶片混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诱引率越来越小。当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以1g∶5g﹑2g∶4g两种比例混合时,与混合叶片中全为云南松针相比,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诱引率下降最大值分别为32%和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嗅觉行为 非寄主植物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对寄主繁殖部位的选择试验(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鹏 李丽莎 刘宏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0年第1期15-20,共6页
在室内条件下,对繁殖期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的竞争展开了研究。在养虫笼中放入来源同株云南松的2根木段,同时放入2种小蠹,分别放入1种小蠹,观察小蠹对其繁殖材料云南松木段的选择。试验表明,横坑切梢小蠹喜在树皮厚的木段上繁殖... 在室内条件下,对繁殖期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的竞争展开了研究。在养虫笼中放入来源同株云南松的2根木段,同时放入2种小蠹,分别放入1种小蠹,观察小蠹对其繁殖材料云南松木段的选择。试验表明,横坑切梢小蠹喜在树皮厚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下部,而云南切梢小蠹喜在树皮薄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上部。从产卵到新成虫羽化,云南切梢小蠹的历期明显短于横坑切梢小蠹,分别为86~89 d和120~125 d。结论:在中国云南,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后者更具次期性害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横坑梢小 云南 繁殖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季梅 泽桑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46-148,共3页
利用RACE技术,从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中克隆获得了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简写为TyunP450,其序列长1524bp,开放性阅读框为1269bp,编码42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48.50ku,pI为8.94。通过Motif Sca... 利用RACE技术,从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中克隆获得了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简写为TyunP450,其序列长1524bp,开放性阅读框为1269bp,编码42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48.50ku,pI为8.94。通过Motif Scan分析发现,TyunP450氨基酸序列中潜在1个酰胺化位点(XGR265-268)、4个N-糖基化位点(NLSV33—36、NDSV87-90、NGST97—100和NASK372—375)、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位点(SVTE176—179、TQRD187—190、SDED217—220和TIDE420—423)、5个N-豆蔻酰化位点(GNVFGF2—7、GNVYND40—45、GGQNAA163—168、GGILSD213—218和GTNIAI340—345)、8个蛋白质激酶C磷酸化位点(SLK77-79、STK99—101、TQR187—189、SLK210—212、SLR288—289、SFIK417—419、SLK431-433和TLR443-445)、1个P450细胞色素血红素铁配体的半胱氨酸位点(FSSGPRDCLG384—393),204~316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317-441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9~28氨基酸区域具有DUF321蛋白的未知函数结构域,1-441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TyunP450与埃及伊蚊Aedesaegypt、家蚕Bombyxmori、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vitripenni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rteum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P45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9%、20%、21%、23%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P450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