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4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松苗木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
1
作者 蔡年辉 胡兆柳 +6 位作者 贺斌 成思丽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李根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4,共10页
【目的】探讨截干高度对云南松苗木萌枝能力的影响,为采穗圃穗条生产和适宜截干高度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播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截干高度(即留桩高度)5,10和15 cm 3个处理,以不截干为... 【目的】探讨截干高度对云南松苗木萌枝能力的影响,为采穗圃穗条生产和适宜截干高度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播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截干高度(即留桩高度)5,10和15 cm 3个处理,以不截干为对照,截干后每月测定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量,年底测算萌枝保存率和母株保存率,分析不同截干高度下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量的变化进程及累积数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萌枝和母株保存率,探讨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规律。【结果】不同截干高度萌枝发生的进程有所差异,截干高度5 cm萌枝数量速生期开始最早(截干后15 d)、持续时间最短(22 d),而截干高度10 cm萌枝数量速生期开始最晚(截干后22 d)、持续时间最长(39 d);净萌枝数量增加集中在截干后1~2个月的速生期内,占理论极值的57.51%~58.55%;不同截干高度的净萌枝数量和累积萌枝数量在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均表现为截干高度5 cm<截干高度10 cm<截干高度15 cm;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平均单株累积萌枝数量分别为12.82,19.72和22.71枝/株,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截干高度云南松苗木的萌枝平均生长量积累过程呈现“慢-快-慢”的节律,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萌枝生长量分别为6.094,5.486和7.868 c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云南松萌枝生长量增加集中在截干处理后1~3个月,占总萌枝生长量的70%以上。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萌枝存活率分别为86.14%,76.26%和63.48%,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母株保存率分别为95.83%,100%和100%,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截干高度5 cm的萌枝数量少,但存活率最高;截干高度10 cm的萌枝数量多,且存活率较高;截干高度15 cm的萌枝数量多,但存活率最低。【结论】截干高度10 cm的处理既利于枝条萌发和萌枝生长,又具有较高的萌枝存活率,可较好权衡萌枝数量、生长量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因此确定其为最有利于萌枝潜力发挥的适宜留桩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萌枝能力 截干高度 繁殖系数
下载PDF
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平茬根系形态特征分析
2
作者 成思丽 王丹 +6 位作者 贺斌 胡兆柳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目的】分析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不同苗龄平茬后苗木根系形态特征,为选择适宜平茬苗龄提供依据。【方法】以6、10、14、18、30月龄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分别在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 【目的】分析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不同苗龄平茬后苗木根系形态特征,为选择适宜平茬苗龄提供依据。【方法】以6、10、14、18、30月龄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分别在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480 d测定苗木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析云南松不同苗龄苗木平茬后的根系构型。【结果】不同苗龄平茬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特征有显著影响(P<0.05)。在平茬后480 d时,6月龄平茬的苗木根平均直径(0.825 mm)、根体积(4.435 cm^(3))比30月龄平茬的苗木根平均直径(1.302 mm)、根体积(16.282 cm^(3))小,但总根长较大;6~30月龄平茬苗木的比根长整体呈降低趋势,且6月龄平茬苗木根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根细度均显著大于其余苗龄平茬的苗木(P<0.05),且表现为随着苗龄增加而减小的生长趋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与根生物量的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总根长、根表面积与根生物量之间表现为随着苗龄增大生长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苗龄较小的苗木构建了更细更密集的根系,有利于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苗龄为6个月的苗木平茬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根系形态
下载PDF
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性状的异速生长及变异分析
3
作者 汪啟波 贺斌 +7 位作者 陆庄跃 杨振欣 郑超凡 王瑜 蔡年辉 许玉兰 金建华 王德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为研究不同种源1~3年生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变异以及异速生长指数,深入了解云南松苗期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变异特点与异速生长关系,对1~3年生的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比较了3个种... 为研究不同种源1~3年生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变异以及异速生长指数,深入了解云南松苗期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变异特点与异速生长关系,对1~3年生的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比较了3个种源不同龄期云南松苗木性状的生长分化特点和异速生长指数。结果表明: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随苗龄的增长整体呈现减弱的趋势且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种源内苗高变异系数随苗龄的增长先增加后降低,整体波动范围为32%~50%,地径变异系数整体波动范围为33%~48%,随苗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变异来源中种源内层次的因素随苗龄的增加而减弱。新平种源苗高生长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6%,高于另外2个种源;不同种源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间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且异速生长指数是变化的。可见,苗高、地径都存在较为丰富的分化和变异,性状分化程度受时间影响明显。不同种源苗木的两个性状都以种源内变异为主,各种源苗木的变异程度不同,不同龄期苗木会根据自身生长状况调整生长策略以适应对资源的竞争。不同种源苗木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苗龄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异速生长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苗龄的增加,各种源苗木苗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模型从符合弹性自相似拟模型改变为几何相似性模型,符合小个体植株异速生长指数接近1的结果。异速生长指数随苗木生长而变化,受苗木自身遗传品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种源 性状变异 异速生长
下载PDF
施肥对云南松苗木-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4
作者 李亚麒 陈林 +3 位作者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0,共11页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平为0,0.4和0.8 g/株,磷肥的施用水平为0,0.8和1.6 g/株,共9个施肥处理组合。施肥后2,4,6个月分别测定苗木根、茎、叶及土壤的氮(N)、磷(P)、钾(K)含量,计算N∶P、N∶K、K∶P,探讨施肥对云南松苗木-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后2,4,6个月,9个施肥处理组合的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平均N∶P分别为2.85~4.30,3.60~5.12和5.18~6.65,总体上表现为氮受限,其中根的平均N∶P以氮肥0.8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茎、叶的平均N∶P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K∶P分别为3.72~5.87,5.04~7.26和5.62~7.71,均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N∶K分别为0.71~0.78,0.71~0.74和0.89~0.93,总体上均以氮肥0.4 g/株处理最大。根、叶N∶P、K∶P随苗木的生长呈现降低趋势,茎N∶P、K∶P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叶N∶K随苗木的生长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茎N∶K呈现增加趋势。施肥后2,4,6个月各施肥处理组合土壤的平均N∶P、N∶K和K∶P分别在3.48~4.58,0.70~0.74,4.93~6.52内波动,随着时间推移,N∶P、K∶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K呈增加趋势。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与土壤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施肥处理后2个月内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与土壤化学计量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来看,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及土壤的氮、磷、钾化学计量比,表现为降低了苗木及土壤的N∶P、K∶P,提高了苗木及土壤的N∶K。随着时间变化,N∶P、K∶P总体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N∶K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氮限制有加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培育 云南松 氮、磷配施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对平茬苗龄的响应
5
作者 孙赫 顾雪莎 +5 位作者 周驰宇 李瑞连 王丹 蔡年辉 许玉兰 陈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为揭示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对平茬苗龄的响应。分别以苗龄为6个月(处理1)、10个月(处理2)、14个月(处理3)、18个月(处理4)、30个月(处理5)的云南松苗木为试验材料进行统一平茬,分别于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480 d使... 为揭示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对平茬苗龄的响应。分别以苗龄为6个月(处理1)、10个月(处理2)、14个月(处理3)、18个月(处理4)、30个月(处理5)的云南松苗木为试验材料进行统一平茬,分别于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480 d使用全株收获法收获后测定单株、主根、侧根、茎、萌条、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并计算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各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平茬后随时间变化,不同处理间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差异在缩小。苗龄较小的处理(1、2、3)均表现为:开始时萌条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且随苗龄的增加萌条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表现为:萌条>茎>主根>侧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从平茬后240 d开始,处理1与处理2、3、4间差异不显著。平茬也改变了苗龄较大的处理(4、5)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模式,60 d表现为:主根>茎>侧根>萌条,120~300 d表现为:茎>主根>萌条>侧根,而从360 d开始,处理4和处理5的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模式逐渐转变为与处理1、2、3相一致,即表现为:萌条>茎>主根>侧根。综上所述,平茬可以通过利用植物补偿生长的特性来改变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平茬改变了不同平茬苗龄云南松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模式促进了苗木的萌蘖;不同平茬苗龄苗木随时间推移,云南松的生物量分配模式表现为生物量分配模式均表现为萌条生物量分配最大。本试验表明,苗龄较小的处理(1、2)进行平茬效果较好,是较适宜的平茬苗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平茬 苗龄 生物量分配 萌条 苗木生长
下载PDF
云南松半同胞家系表型变异与早期选择
6
作者 李仲牧 车凤仙 +3 位作者 高成杰 李瑾 王璐 崔凯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0,共9页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乡土树种,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其遗传退化问题严重。为加速育种进程和拓宽云南松的遗传资源,基于对营养生长性状(树高、地径、长冠径、短冠径、枝下高、当年生主枝长、当年生侧枝数)和...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乡土树种,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其遗传退化问题严重。为加速育种进程和拓宽云南松的遗传资源,基于对营养生长性状(树高、地径、长冠径、短冠径、枝下高、当年生主枝长、当年生侧枝数)和生殖生长性状(球果数量)的系统分析,对95个云南松半同胞家系开展早期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1)云南松在各家系间营养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2)表型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分别为21.60%~86.07%和0.75~0.78,表明云南松各性状变异较大,且受遗传控制较强;3)表型性状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对营养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将95个家系分为3类;4)通过对云南松营养生长性状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其树高的遗传增益和实际增益最高为19.63%和25.17%,地径的为12.39%和15.89%。云南松半同胞家系之间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基于营养生长性状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该结果可为云南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半同胞家系 遗传变异 早期选择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及养分的影响
7
作者 周驰宇 李瑞连 +2 位作者 蔡年辉 贺斌 许玉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50,共6页
为探究不同氮磷配施处理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幼苗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从幼苗生长量、生物量、养分方面进行研究,筛选最适云南松幼苗生长的氮磷配施质量比。以90 d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氮、磷根系追肥配施试验,比较... 为探究不同氮磷配施处理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幼苗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从幼苗生长量、生物量、养分方面进行研究,筛选最适云南松幼苗生长的氮磷配施质量比。以90 d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氮、磷根系追肥配施试验,比较1年生云南松幼苗在不同氮、磷施用水平时生长量、生物量、养分变化。结果表明:氮磷配施能提高云南松幼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尤其对苗高、地径、茎生物量方面的促进最为明显。当氮、磷施用量分别为0.2、0.4 g·株^(-1)时,幼苗生长效果最优。1年生云南松苗木适宜的氮用量为0.06~0.26 g·株^(-1),磷为0.26~0.60 g·株^(-1),适宜氮磷配比为1.0∶1.5~1.0∶4.6。合理的氮磷配施可以有效促进云南松幼苗营养生长和体内养分积累,提高苗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配比施肥 苗木生长 生物量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部位氮、磷、钾储量分配及异速生长研究
8
作者 黄德帅 王雪纯 +3 位作者 王瑜 蔡年辉 陈诗 邓桂香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20-124,181,共6页
为更好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提升云南松苗木质量,通过对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及不同部位氮(N)、磷(P)、钾(K)储量进行统计以及相关性、异速生长分析,研究云南松氮、磷、钾储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幼苗生长2年后,其地下部位氮、磷、钾分... 为更好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提升云南松苗木质量,通过对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及不同部位氮(N)、磷(P)、钾(K)储量进行统计以及相关性、异速生长分析,研究云南松氮、磷、钾储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幼苗生长2年后,其地下部位氮、磷、钾分配大小依次为钾储量>氮储量>磷储量;氮、磷、钾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为氮储量>磷储量>钾储量;地上部位氮、磷、钾储量占单株氮、磷、钾储量的比例为钾储量>磷储量>氮储量;磷和钾在地下部位的累积速率大于地上部位的累积速率。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参考,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氮储量 磷储量 钾储量 储量分配 异速生长
下载PDF
基于材用云南松表型性状构建核心种质策略研究
9
作者 李华 付朴艳 +2 位作者 闫熙 曹子林 王晓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目的】研究旨在构建可靠的材用云南松核心种质,加强其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解决其种质资源分布广、保存成本高、保存难度大等问题,促进云南松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方法】以云南松26个天然居群的780株样株为原种质,以18个表型性状... 【目的】研究旨在构建可靠的材用云南松核心种质,加强其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解决其种质资源分布广、保存成本高、保存难度大等问题,促进云南松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方法】以云南松26个天然居群的780株样株为原种质,以18个表型性状为原数据,利用2种不同构建策略(利用地理角度与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探讨不同构建策略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对原种质的代表性。【结果】(1)地理角度构建出的包含219株样株的种质子集,其遗传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4个种质子集,略高于原种质;该种质子集与原种质的MD值为3.921%,VD值为83.333%,CR值为82.207%,VR值为99.482%;通过对原种质与该种质子集18个性状做主成分分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376%和82.163%,其种质子集样株分布相对集中。(2)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4个抽样比例分别为10%、20%、30%和40%的种质子集中,其中20%抽样比例的种质子集效果最好,该种质子集的多样性指数极显著大于原种质;20%抽样比例种质子集与原种质的MD值为6.363%,VD值为83.333%,CR值为91.099%,VR值为124.448%;对20%抽样比例的种质子集进行主成分分析,累计贡献率为83.539%,且高于原种质,该种质子集样株分布范围覆盖了整个取样范围。【结论】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均获得原种质不同程度遗传多样性,这2种构建结果均可代表材用云南松种质资源核心种质;而地理角度构建的种质子集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和更新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为材用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良种质选育提供科学方法,同时为其他种质资源的构建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核心种质 地理角度 ARCGIS 表型性状
下载PDF
苍山东坡云南松次生林林分结构特征
10
作者 宣帅 王建明 +1 位作者 尹继庭 管亚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研究云南省大理市苍山东坡云南松人工次生林林分结构,测量和分析其物种组成、直径结构、树高分布、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1)苍山东坡云南松次生林中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各树种低度混交,伴生树种株数稀少。(2... 为研究云南省大理市苍山东坡云南松人工次生林林分结构,测量和分析其物种组成、直径结构、树高分布、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1)苍山东坡云南松次生林中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各树种低度混交,伴生树种株数稀少。(2)不同径阶直径和不同树高距的树高均呈偏左分布,林分树高有向正态分布演替的趋势(呈现单峰曲线)。(3)林分角尺度均值为0.4804,整体呈随机分布,林木生长处于中庸状态(U=0.5039),各树种呈现极弱度混交状态(M=0.1407),林木稀疏(C=0.0236)。(4)角尺度对大小比、混交度与密集度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在林中空旷地块补植乡土树种,改善林窗环境,提高光照利用率,促进向顶级植被演化进程。研究结果将为云南大理苍山东坡云南松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次生林 林分结构 可持续经营 苍山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徐婷婷 施凯泽 +4 位作者 卢腾飞 郎晓雪 罗胤 冷鸿天 李泽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78-81,114,共5页
依据2020年在澜沧江流域分层抽样调查的120个云南松样地数据,提取云南松群落数据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和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影响... 依据2020年在澜沧江流域分层抽样调查的120个云南松样地数据,提取云南松群落数据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和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海拔,其次为坡度,坡向对云南松林分布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群落 典型对应分析法 地形因子 澜沧江流域
下载PDF
云南松及林下主要灌木叶功能性状对林分退化的响应
12
作者 师睿 李玮 +1 位作者 彭长青 冯德枫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研究不同云南松林分下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探讨林下灌木对林分退化的适应策略,可以为滇中地区云南松林的林下植被更新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松及3种林下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个叶片性状在退化林分与对照林分间的差异,揭示... 研究不同云南松林分下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探讨林下灌木对林分退化的适应策略,可以为滇中地区云南松林的林下植被更新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松及3种林下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个叶片性状在退化林分与对照林分间的差异,揭示林下植物适应林分生境变化的生态策略.结果表明,叶面积(LA)、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密度(LD)、叶干重(LW)在不同物种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除LA、LD外,其他性状指标均在不同林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物种类型、退化阶段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云南松林分的叶片功能性状.随着林分退化,云南松针叶具有较小的LT和较大的LD,矮杨梅叶片具有较大的LT、LW、LDMC、LD以及较小的SLA值,油茶叶片具有较大的LT和LW及较小的LA和SLA值,而豆梨则具有较大的LT和LDMC以及较小的LA和LW等功能特征来适应环境.研究阐述了云南松林分退化过程中林下植物叶片功能性状适应策略,能为云南松林生态恢复过程中潜在乡土物种筛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分退化 林下灌木 叶片功能性状
下载PDF
云南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激素调控
13
作者 刘元玺 王丽娜 +5 位作者 吴俊文 李世民 赵志娟 孙建丽 肖建冬 谭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目的】探究云南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CK)、60%~70%(轻度干旱)、45%~... 【目的】探究云南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CK)、60%~70%(轻度干旱)、45%~55%(中度干旱)和30%~40%(重度干旱),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云南松幼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①随干旱程度的加重,云南松幼苗针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先降低后升高,淀粉分配比例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先减后增。②各干旱胁迫处理云南松幼苗针叶ABA含量较CK显著升高,而ZR、GA及IAA含量随干旱胁迫加重均呈下降趋势,IAA/ABA、GA/ABA和ZR/ABA比值较CK显著下降。③云南松幼苗针叶可溶性糖含量与AB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IAA、GA、ZR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IAA含量呈显著相关(R^(2)=0.4230,P<0.05);针叶淀粉含量与ABA、IAA、GA、ZR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GA含量呈显著相关(R^(2)=0.3924,P<0.05);针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IAA/ABA、GA/ABA、ZR/ABA比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IAA/ABA比值显著相关(R^(2)=0.3943,P<0.05)。【结论】云南松幼苗可通过调整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相互转化与分配,同时通过积累抑制生长的ABA和降低促进生长的GA、IAA、ZR,进而调整针叶IAA/ABA、GA/ABA和ZR/ABA比值来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干旱胁迫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14
作者 刘元玺 吴俊文 +2 位作者 赵志娟 孙建丽 肖建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9,共10页
【目的】了解亚热带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碳(C)、氮(N)、磷(P)含量的四季动态平衡变化,以促进对不同林龄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理解。【方法】通过比较云南宜良地区云南松幼龄林(15年... 【目的】了解亚热带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碳(C)、氮(N)、磷(P)含量的四季动态平衡变化,以促进对不同林龄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理解。【方法】通过比较云南宜良地区云南松幼龄林(15年)和中龄林(25年)针叶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和C、N、P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NSC含量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随四季变化,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可溶性糖/淀粉值先升后降,在8月最高(幼龄林为1.41,中龄林为1.85),1月最低(幼龄林为0.93,中龄林为0.88)。(2)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含量8月最低(幼龄林为389.77 g/kg,中龄林为386.10 g/kg),N含量和P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且在8月份最低,1月份最高。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N、C/P值在8月最高(幼龄林为900.25和2 624.83,中龄林为1 143.65和2 200.80),而N/P值在5月最高(幼龄林为3.38,幼龄林为2.46)。(3)云南松2个林龄林木针叶C、N、P含量与NS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N、C/P与NSC含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P与NSC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均通过调整其针叶NSC和C、N、P的分配应对四季气候的变化,且2个林龄间分配方式相似。在生长旺盛期(8月),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均通过增加针叶可溶性糖与淀粉之间的转化,来增强云南松针叶的生理活动;但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N、P含量变化在生长旺盛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龄 森林培育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云南松林冠参数提取研究
15
作者 杨安蓉 张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以滇中地区典型天然云南松纯林为对象,结合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和外业标准地调查,利用传统目视解译、多尺度分割和分水岭分割方法进行单木冠幅和郁闭度2个林冠参数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以地面实测数据为参考,3种单木分割方法的冠幅提取... 以滇中地区典型天然云南松纯林为对象,结合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和外业标准地调查,利用传统目视解译、多尺度分割和分水岭分割方法进行单木冠幅和郁闭度2个林冠参数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以地面实测数据为参考,3种单木分割方法的冠幅提取精度分别达91.48%、87.33%、84.04%;以目视解译结果为参考,多尺度分割方法提取郁闭度的精度达90.24%,且决定系数(R2)达0.8845;分水岭分割方法提取郁闭度的精度达87.40%,R2达0.7437。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多尺度分割方法能很好地提取云南松纯林的林冠参数信息,且提取精度满足森林资源调查的要求,可有效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参数 无人机遥感 目视解译 多尺度分割 分水岭分割 云南松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地区云南松的潜在分布
16
作者 霍红 孙昌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7,共7页
【目的】云南松是西南地区生态价值极高的特有针叶树种,预测气候变化下其潜在的地理分布对制定科学有效的物种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筛选的物种分布记录和生物气候变量,通过Maxent模型预测历史时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 【目的】云南松是西南地区生态价值极高的特有针叶树种,预测气候变化下其潜在的地理分布对制定科学有效的物种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筛选的物种分布记录和生物气候变量,通过Maxent模型预测历史时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2070年代)气候情景下云南松在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①当前气候条件下,云南松主要分布于22°~32°N、92°~106°E之间四川南部、贵州西部、西藏东南部和除滇南外的云南大部分地区;②温度相关变量,特别是最冷月最低温(51.6%)和温度季节性(30.1%)是影响云南松分布的关键气候因素;③末次盛冰期至当前时期,云南松适生区减少6.9%并向西南方向、更低纬度迁移,未来气候变暖,其适生区又小幅增加0.9%并向东北方向轻微迁移。【结论】温度相关变量是影响云南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气候时期,除滇南外的云南大部分地区及四川南部是云南松的核心分布区,可作为云南松长期稳定的避难所,而西藏东南部、四川北部和贵州西部一带较当前分布明显减少,可作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云南松的优先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云南松 物种分布模型 特有物种
下载PDF
云南松低效林改造技术研究
17
作者 尹芳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在林业种植工程中,对低效林进行改造,能够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然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品种退化等原因,部分地区的云南松出现了生长缓慢... 在林业种植工程中,对低效林进行改造,能够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然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品种退化等原因,部分地区的云南松出现了生长缓慢、生物量低等问题,成为了低效林。为了提高云南松林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展低效林改造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导致云南松成为低效林的原因,并从良种选育、间伐、补植、林冠下造林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低效林改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种植 云南松 低效林 间伐 补植
下载PDF
不同干旱程度对云南松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秦岭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51-53,共3页
分析不同干旱程度对云南松生长的影响。取1年生状况良好、无病虫害且长势趋于一致的云南松幼苗,在人工干预方式下,分别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对照组4组干旱程度,比较不同干旱程度下对云南松生长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光合... 分析不同干旱程度对云南松生长的影响。取1年生状况良好、无病虫害且长势趋于一致的云南松幼苗,在人工干预方式下,分别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对照组4组干旱程度,比较不同干旱程度下对云南松生长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①生长特性: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剧,云南松生长状况逐渐变劣,其株高、地径呈现降低趋势,重度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调节物质:干旱程度越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越高,重度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对照组(P<0.05);③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对照组和轻度干旱光合速率比较无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P<0.05);蒸腾速率随着干旱加剧逐渐下降,对照组>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干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云南松生长,结果表明,干旱程度加剧,云南松幼苗生长受到影响,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升,说明可通过提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植株抗旱能力,保护云南松根系活力,降低干旱胁迫对植株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云南松 生长特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云南松飞播林火灾研究
19
作者 杨洪平 杨贤洪 +4 位作者 王洪胜 周源洁 金小弟 张定鸿 王秋华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云南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西南地区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为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提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云南松飞播林火灾危险性及特征,火灾形成条件和影响等。结果表明:现有云南松飞播林大部分是近熟... 云南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西南地区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为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提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云南松飞播林火灾危险性及特征,火灾形成条件和影响等。结果表明:现有云南松飞播林大部分是近熟林和成熟林,管护较好,林下可燃物载量大、连续性好,火源较多,火灾形成机制很复杂,火灾危险性高。要系统谋划飞播林的林下经济发展,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林地资源,拓展林间、林下发展空间,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能更好总结现行云南松飞播林火管理政策和方法,提出与时俱进的飞播林火灾防控措施,为积极预防和安全扑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源 可燃物 森林火灾 飞播林 云南松
下载PDF
氮磷追肥配施对云南松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周驰宇 许玉兰 李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90-93,共4页
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云南松苗期生长缓慢,影响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发挥。氮、磷添加是目前农林业促成培育中一种常见技术手段。本研究以90 d的云南松幼苗为试... 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云南松苗期生长缓慢,影响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发挥。氮、磷添加是目前农林业促成培育中一种常见技术手段。本研究以90 d的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氮、磷根部追肥配施试验,对不同氮、磷施肥处理下云南松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氮、磷浓度水平下云南松幼苗根系生长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氮、磷用量的增加,云南松幼苗根冠比降低,地下部分的生长优势降低,地上部分的生长优势升高,且氮元素对于地上部分的增长作用强于磷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氮磷追肥 根系生长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