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利共生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锡氢烷的杂脱氢偶联与喹啉还原的相互促进
1
作者 刘天伟 何江华 张越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29-137,共9页
S,O,N,P与Sn原子组成的杂原子锡化合物(SSn,OSn,NSn和PSn)在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构建杂原子锡化合物主要采用传统的复分解方法,但这种方法反应条件苛刻且效率低.其他构建杂原子锡化合物的方法,如加成反应和自由基... S,O,N,P与Sn原子组成的杂原子锡化合物(SSn,OSn,NSn和PSn)在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构建杂原子锡化合物主要采用传统的复分解方法,但这种方法反应条件苛刻且效率低.其他构建杂原子锡化合物的方法,如加成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等,也存在底物范围较窄的问题.在锡烷杂脱氢偶联反应中,锡烷上的负氢和杂原子上的正氢以氢气的方式逸出,该过程需要较高的反应能量,可能导致部分底物反应困难或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Adv.Synth.Catal.,2021,363,5319–5329)将互利共生的概念应用于有机合成,采用B(C_(6)F_(5))_(3)作为催化剂,通过一锅法实现吲哚的C3位硅烷化或硼烷化以及喹啉的还原.在这一过程中,喹啉能够将副产物吲哚啉上的正氢和负氢通过氢转移的方式移除,既促进了吲哚的官能化反应,又实现了自身的还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以B(C_(6)F_(5))_(3)为催化剂,在锡烷杂脱氢偶联反应中引入喹啉,协助锡烷和杂原子上的负氢和正氢以氢转移的方式移除,该反应同时会促进喹啉还原得到四氢喹啉.在反应过程中,B(C_(6)F_(5))_(3)催化喹啉的1,4-氢锡化反应生成少量1,4-N-锡化-二氢喹啉,反应很快达到平衡.同时游离的B(C_(6)F_(5))_(3)与杂原子氢化合物(EH)底物组成中间体[ESnH]+[HB(C_(6)F_(5))_(3)]‒,该中间体通过氢转移将1,4-N-锡化-二氢喹啉中间体转化为N-锡化-四氢喹啉进而加速喹啉的还原,而1,4-N-锡化-二氢喹啉可以作为氢受体促进[ESnH]+[HB(C_(6)F_(5))_(3)]‒中间体转化生成ESn(E=S,O,N和P).N-锡化-四氢喹啉与EH发生复分解反应迅速生成另一分子ESn和四氢喹啉,实现相互促进的过程.该策略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获得57种ESn产物和17种四氢喹啉产物.在喹啉的辅助下,含有较大位阻或强吸电子基团的酚类、部分烷基醇、苯胺、吲哚、烷基或芳基磷底物的产率明显提升.利用该反应体系,以较高的产率合成了两种药物结构的类似物.根据一系列控制实验、反应监测、关键中间体捕获及合成实验和氘代控制实验结果,提出了反应机理.该互促反应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喹啉的1,4-氢锡化、正负氢转移以及复分解反应,氢锡化和氢转移反应相互促进,复分解反应同时促进氢锡化和氢转移,进而实现整个反应的相互促进.综上,本工作高效合成了杂原子锡化合物以及四氢喹啉化合物,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阐述,为有机锡化合物的构建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共生 三(五氟)苯基硼 杂脱氢偶联 还原反应 喹啉
下载PDF
基于互利共生与变异的GOA及UAV路径规划应用
2
作者 戴峦岳 梁宵月 +1 位作者 王帅 王震坡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共8页
针对标准蝗虫优化算法(GOA)搜索精度低、容易得到局部最优解和稳定性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互利共生与混合变异策略的改进GOA。首先,引入一种针对收敛因子的非线性重构方法,均匀算法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设计一种基于高斯-柯西分布的个... 针对标准蝗虫优化算法(GOA)搜索精度低、容易得到局部最优解和稳定性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互利共生与混合变异策略的改进GOA。首先,引入一种针对收敛因子的非线性重构方法,均匀算法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设计一种基于高斯-柯西分布的个体混合变异机制,有效避免局部最优解;再引入一种互利共生策略,增强个体多样性,提升算法全局寻优能力;然后,建立了UAV路径规划的代价模型,并将路径规划转化为多维函数优化问题,利用改进GOA求解路径规划问题,以综合考虑威胁代价和能耗代价的目标函数评估个体位置的适应度,迭代求解最优路径,并引入B样条曲线对最终散点串连路径作平滑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更高的搜索精度,求解路径可以成功规避所有威胁区域,对车联网(IOV)中的路径规划问题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迹规划 无人机 蝗虫优化算法 航迹代价 互利共生 混合变异
下载PDF
松树蜂与其共生真菌的互利共生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大鹏 石娟 骆有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9-1029,共11页
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林业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针叶树,原产欧亚大陆和北非。近100多年来,先后入侵大洋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南美洲(乌拉圭、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北美洲(加拿大和美国),以及南非。2013年8... 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林业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针叶树,原产欧亚大陆和北非。近100多年来,先后入侵大洋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南美洲(乌拉圭、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北美洲(加拿大和美国),以及南非。2013年8月,在中国黑龙江省内首次发现松树蜂,目前发现其主要危害樟子松。松树蜂能与一种淀粉韧革菌属Amylostereum的真菌Amylostereum areolatum(Fr.)Boidin形成严格的互利共生关系,该虫除直接钻蛀树木外,还能通过产卵行为将自身毒素腺体分泌的毒素和体内共生真菌随同虫卵一起注入寄主树木体内,形成"虫-毒-菌"3个致害因子相互协作的特殊危害方式,加速树势的衰弱并造成寄主树木死亡。本文就国内外松树蜂与其共生菌互利共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结构与功能的层次上对其互利共生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重点阐释了松树蜂与共生菌的营养共生关系,松树蜂携带传播共生菌的机制,共生菌的种群遗传学以及松树蜂毒素和共生菌在危害寄主树木时的协同关系等。以期为开展关于松树蜂的专项研究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同时为积极有效地防控该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蜂 共生 淀粉韧革菌属 昆虫毒素 互利共生 外来入侵生物
原文传递
一种非传粉榕小蜂的繁殖策略及其对榕-蜂互利共生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振吉 张凤萍 +1 位作者 彭艳琼 杨大荣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为了解非传粉榕小蜂与榕树-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从而揭示它们长期稳定共存的原因,作者于2008年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了钝叶榕(Ficus curtipes)非传粉榕小蜂Walkerella sp.与榕-蜂互利共生系统的相互关系。... 为了解非传粉榕小蜂与榕树-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从而揭示它们长期稳定共存的原因,作者于2008年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了钝叶榕(Ficus curtipes)非传粉榕小蜂Walkerella sp.与榕-蜂互利共生系统的相互关系。我们野外直接观察Walkerella sp.的产卵繁殖行为,并对Walkerella sp.和传粉榕小蜂进行控制放蜂实验。实验包括4类处理榕果:传粉榕小蜂单种放蜂果,Walkerella sp.单种放蜂果,Walkerella sp.与传粉榕小蜂混合放蜂果,自然果。结果表明,Walkerella sp.在榕果外产卵,并且可以将卵产在多个榕果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放蜂果和自然果内传粉榕小蜂后代数量差异不大(P=0.46),但都显著低于传粉榕小蜂单种放蜂果(P<0.01);在传粉榕小蜂单种放蜂果以及混合放蜂果内种子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33),但都显著高于自然果(P<0.01)。自然果内Walkerella sp.后代数量与传粉榕小蜂数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混合放蜂果内两者呈低度负相关。Walkerella sp.与种子数量在自然果和混合放蜂果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Walkerella sp.单种放蜂果、混合放蜂果及自然果中Walkerella sp.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自然果内所有种类小蜂的相关分析表明:Walkerella sp.与其他非传粉榕小蜂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不存在寄居或复寄生的非传粉榕小蜂种类控制Walkerella sp.的数量。而Walkerella sp.之所以没有完全利用榕果内的小花资源繁殖后代,是由于产卵量有限和后代必须依靠传粉榕小蜂雄虫打开苞片口才能离开榕果,必须给传粉小蜂留下一些繁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共生 FICUS curtipes 榕小蜂 繁殖策略 Walkerella sp.
下载PDF
“感知—行动”循环中的互利共生:具身认知视角下学习环境构建的生态学 被引量:33
5
作者 郑旭东 王美倩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9,共6页
具身认知打破了经典认知科学中根深蒂固的身心二分,进而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传统,开辟了对认知进行理论解释的新道路,而其深厚的生态心理学渊源,则有力地促进了具身认知领域内"认知生态"这一观念的发展,进而在教育学的层面上,推... 具身认知打破了经典认知科学中根深蒂固的身心二分,进而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传统,开辟了对认知进行理论解释的新道路,而其深厚的生态心理学渊源,则有力地促进了具身认知领域内"认知生态"这一观念的发展,进而在教育学的层面上,推动了具身认知视角下学习环境之生态隐喻的建立。基于这一生态隐喻,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就不再是一个纯思维的线性模式,即"输入—存储—再现"模式,而是一个基于"感知—行动"循环的动态耦合机制。理解这一机制有三个关键之处:环境的给养与学习者的效能;客体探测的不变性与主体意图的动态性;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基于"感知—行动"调适机制的耦合性交互。在"感知—行动"的循环中,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建立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习环境构建的观念共同决定论;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内共生关系;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惠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生态心理学 感知—行动 互利共生
下载PDF
基于互利共生理论的高职专业群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内涵、发展策略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4
6
作者 任聪敏 陈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33-37,共5页
专业群是高等职业教育基层组织,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构建高职专业群现代治理体系,本质是通过下移治理层级实现治理主体利益多元需求,其目的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治理生态的变革。从互利共生理论出发,分析现... 专业群是高等职业教育基层组织,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构建高职专业群现代治理体系,本质是通过下移治理层级实现治理主体利益多元需求,其目的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治理生态的变革。从互利共生理论出发,分析现有专业群组群逻辑、管理现状和研究现状,提出互利共生理论在专业群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的适用性,分析专业群现代治理体系内涵,构建高职专业群治理体系的实施路径,包括治理共同价值观构建、治理多元主体形成,从需求出发制定治理制度及多元技术手段的协同运用,实现专业群的共赢互利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共生 高职 专业群 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运输方式互利共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邱玉琢 陈森发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2,共5页
综合运输结构决定综合运输系统的功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影响综合运输的结构。因此,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作用机制就显得很重要。本文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互利共生机制的研究,展示了各种运输方式协作互利的前景。仿真结果表... 综合运输结构决定综合运输系统的功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影响综合运输的结构。因此,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作用机制就显得很重要。本文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互利共生机制的研究,展示了各种运输方式协作互利的前景。仿真结果表明,如果各种运输方式的相对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就存在互利共生的可能性,并存在一个最优的合作水平。较高的资源转换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能使互利共生机制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与非合作动态博弈情况相比,协作情况下互利共生机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通过政府部门等外力建立协作的机制,是更好地实现互利共生机制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方式 互利共生 相对资源优势 资源转换效率 资源使用效率
下载PDF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互利共生经营模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燕一 谢敦游 张策 《经济师》 2008年第8期236-236,238,共2页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互利共生经营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借助大型企业的资源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的经营模式。文章研究了这种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模式的特点,以及这种经营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企业经营特点分析 互利共生经营模式 特点与问题分析
下载PDF
煤炭产业集群内互利共生企业间利益均衡研究——基于种群生态学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洪潮 李秀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0,83,共5页
煤炭产业集群中煤基型企业与非煤基型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物种群中物种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煤炭产业集群要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其内部互利共生关系的企业间必须达到利益上的均衡。通过对Logistic生态模型法的推广,将... 煤炭产业集群中煤基型企业与非煤基型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物种群中物种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煤炭产业集群要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其内部互利共生关系的企业间必须达到利益上的均衡。通过对Logistic生态模型法的推广,将煤炭产业集群互利共生关系的企业分为中心—卫星型企业组与低共生型企业组两种。研究得出:中心—卫星型企业组要实现均衡,中心煤炭企业规模要足够大,周边非煤基型企业规模要小且专业化程度要高;中心—卫星型企业组中的非煤基型小企业间以及低共生企业组中企业之间要实现竞争与共生合作并存;并且集群要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文化、技术信息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互利共生 Logistic生态模型 利益均衡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企业互利共生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殷克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2-25,共4页
加强互利共生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企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出版企业在媒介融合后共生的问题出发,分别从资源、技术、管理、市场、资本五个层面入手,构建了五种互利共生模式,为出版企业媒介融合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媒介融合 互利共生 出版企业
下载PDF
基于互利共生关系下产学研联盟的知识转移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海燕 徐芝亮 《农业科技管理》 2015年第4期55-58,78,共5页
在共生环境下,产学研技术联盟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两种关系。文章对互利共生关系下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的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建立互利共生关系的知识转移Logistic模型,用以验证在互利共生关系下,学研方... 在共生环境下,产学研技术联盟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两种关系。文章对互利共生关系下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的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建立互利共生关系的知识转移Logistic模型,用以验证在互利共生关系下,学研方知识创造量和产方科研成果转化量如何受贡献率、知识共享率和知识吸收率的影响。以期为完善产学研技术联盟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学科结构、人才结构和科技资源配置优化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共生 产学研联盟 知识转移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互利共生的风景名胜区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明光 张荣 叶政声 《中国商贸》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60-161,共2页
旅游业在持续、较快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显现出景区管理所面临的弊病,基于困扰当前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的原因,提出改善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对策,旨在为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管理 互利共生 研究
下载PDF
动态平衡 互利共生——翻译教学的外部生态环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小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翻译教学关注的焦点不仅是翻译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翻译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内部生态),而应延伸至社会(外部生态)。运用教育学和生态学理论探讨外部生态环境对翻译教学的制约和促进机制,认为只有在更大... 翻译教学关注的焦点不仅是翻译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翻译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内部生态),而应延伸至社会(外部生态)。运用教育学和生态学理论探讨外部生态环境对翻译教学的制约和促进机制,认为只有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才能使翻译教学内、外部生态相互关联,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职业能力,实现翻译教学内、外部生态的动态平衡和互利共生,完成翻译教学任务,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外部生态 动态平衡 互利共生
下载PDF
基于“教育生态圈”互利共生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谷平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第2期46-51,共6页
育人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校企合作是一种比较普遍采用的育人模式,但还需要在合作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借鉴并运用教育学与生态学理论,将与人才培养相关联的内、外部生态子系统相互关联,构建基... 育人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校企合作是一种比较普遍采用的育人模式,但还需要在合作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借鉴并运用教育学与生态学理论,将与人才培养相关联的内、外部生态子系统相互关联,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圈"互利共生的协同育人模式,分析其系统构成、运行机理、特征和主要矛盾,提出建立协同育人主体之间的教育理念、政策保障、平台对接,利益联结、文化心理认同、沟通渠道、考评与激励机制等对策,以实现相互之间资源整合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圈 互利共生 协同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
下载PDF
互利共生理念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卫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互利共生事念 ,是在反思人类生存危机、批判西方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过程中产生的 ,但它不是向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复归。通过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实质及意义之后认为 ,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再到互利共生 ,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否定... 互利共生事念 ,是在反思人类生存危机、批判西方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过程中产生的 ,但它不是向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复归。通过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实质及意义之后认为 ,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再到互利共生 ,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互利共生是在马克思主义主客统一观基础上对前两个阶段的扬弃。互利共生的实质不是“融合” ,而是协同进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主客二分 互利共生
下载PDF
从国内热点频现外媒看内宣外宣互利共生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庆安 《对外传播》 2015年第6期21-22,共2页
传统意义上,一个国家国内的传播活动与这个国家的对外传播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区分。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内外分家”的局面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出现“内宣外宣不分家”的格局。
关键词 互利共生 外宣 国内 20世纪90年代 传播活动 国家 分家
下载PDF
江苏省电子商务生态链互利共生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一海 《电子商务》 2018年第1期13-14,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随之而兴起,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依赖此技术来进行发展。近几年来,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方便和快捷等优点,这一新兴产业受到了人们广泛重视。但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年限比较短,其市场还处于不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随之而兴起,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依赖此技术来进行发展。近几年来,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方便和快捷等优点,这一新兴产业受到了人们广泛重视。但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年限比较短,其市场还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为保障其生物链方面的稳定,让生物链当中的各方互利共生,还需要各界人士提供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电子商务 生态链 互利共生
下载PDF
互利共生:中心城市与其高校的关系准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向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7-91,共5页
共生既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中心城市与其举办的高校天然地具有共生关系,"内外合力,共建大学","同呼吸,共命运",互利共生是中心城市与其高校最理想的关系模式,也是处理中心城市与其高校... 共生既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中心城市与其举办的高校天然地具有共生关系,"内外合力,共建大学","同呼吸,共命运",互利共生是中心城市与其高校最理想的关系模式,也是处理中心城市与其高校关系的准则。为此,中心城市高校要坚定为地方服务的宗旨,在服务之中求生存和发展;进行机制创新和制度化建设,促进中心城市与其高校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高校 互利共生
下载PDF
基于“互利共生”理论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集成电路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
19
作者 田晔非 王宝英 吴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专业群建设是体现高职院校发展内涵的重要指标与特色项目。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支撑发展、适应需求的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重要支撑。当前,高职集成电路技术专业群建设仍然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产教融合不深、... 专业群建设是体现高职院校发展内涵的重要指标与特色项目。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支撑发展、适应需求的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重要支撑。当前,高职集成电路技术专业群建设仍然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产教融合不深、专业群建设可持续性不强等困境。根据“双高”专业群建设要求,以“互利共生”理论为指导,从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方式、运行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厘清专业群发展思路,进行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共生 “双高计划” 集成电路技术专业群 高职院校
下载PDF
论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及其文化价值
20
作者 李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53-58,共6页
探究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关系旨在正确认识科学与美术之关系。运用历史分析法、辩证法以及例证法,揭示科学与美术在原始思维和原始混合文化方面同根同源,科学与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依存、彼此吸纳及互为推动,为客观而科学地认识科... 探究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关系旨在正确认识科学与美术之关系。运用历史分析法、辩证法以及例证法,揭示科学与美术在原始思维和原始混合文化方面同根同源,科学与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依存、彼此吸纳及互为推动,为客观而科学地认识科学与美术的共生关系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在明确了互利共生关系是科学与美术共生的最佳关系的前提下,阐明了科学与美术互利共生的文化价值——正视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关系有助于人的幸福的实现、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必然推动科学与美术在各自领域的健康发展、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必然带来社会文化的整体繁荣与发展、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还会促进文化管理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美术 互利共生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