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58
1
作者 张锋 沈模卫 +2 位作者 徐梅 朱海燕 周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初级因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包括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并进一步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有助于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更容易导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并由此对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且信息获取性动机对社会健康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而人际情感性动机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更大的消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网使用动机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社会-心理健康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模式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徐梅 张锋 朱海燕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4年第3期8-11,7,共5页
基于“互联网态度调查表 (IA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的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IUMS CS)。结果发现 :(1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由“信息获... 基于“互联网态度调查表 (IA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的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IUMS CS)。结果发现 :(1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由“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构成。基于IAS形成的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具有较理想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 (2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与上网次数的关系不密切 ,但与上网时间有一定关联。 (3 )“人际情感性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 信息获取性动机人际情感性动机 因素分析
下载PDF
网络不文明行为实施者的心理特点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志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08-1510,共3页
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在样本中有将近10%的学生存在一定的网络不文明行为,其中又以男生居多。研究发现: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具有较高的互联网自我效能感、更强烈的网络使用动机,较高的焦虑、激惹水平。
关键词 网络不文明行为 互联网自我效能感 互联网使用动机 焦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