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五味合化理论发展源流 被引量:2
1
作者 管志伟 赵琼 +3 位作者 丁樱 史纪 陈文霞 周鸿雲 《中医研究》 2022年第11期1-5,共5页
五味合化理论起源于中药之五味药性理论,后经历代医家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降”为代表的治法理论,其理论的形成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的发展过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目前,关于五味合化理... 五味合化理论起源于中药之五味药性理论,后经历代医家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降”为代表的治法理论,其理论的形成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的发展过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目前,关于五味合化理论发展源流系统整理的文献相对较少,相关文献多局限于某一治法治则源流梳理,缺乏整体系统的总结。针对目前现状,梳理与五味合化理论有关的古医籍文献,重点从历代著名医家寓有或明确有五味合化理论指导立法制方的文献论述入手,以方析法、以法会理,从萌芽、奠基、发展、成熟不同阶段以“辛甘化阳、发散、酸甘化阴、苦咸泻热、酸苦涌泄、辛开苦降”关键治法治则的发展源流体现五味合化理论的发展源流。立足于《伤寒论》桂枝汤类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及《温病条辨》人参乌梅汤著名方剂,从分子生物学、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微观层面揭示五味合化理论的“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降”关键治法治则的科学内涵,从而达到由古至今、横向至纵向、宏观至微观等多层次梳理出五味合化理论的发展源流。通过关键治法治则的当代科学探索,发现五味合化理论的治法治则和诸多方剂均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效应机制。因此,系统掌握五味合化理论的发展源流有助于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临床实践,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合化 辛甘 酸甘 辛开苦降 发展 源流
下载PDF
从五味合化思想探析中药配伍机理
2
作者 齐中华 齐鹏 +1 位作者 杨秀娟 杨志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9-951,共3页
五味合化思想最早始于《黄帝内经》,是中药传统药性配伍理论的典型代表,在中医药传统配伍理论和临床遣方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性-效联系密切,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指导下,五味合化经后世阴阳学说和五行生克制化学说不断发展完善... 五味合化思想最早始于《黄帝内经》,是中药传统药性配伍理论的典型代表,在中医药传统配伍理论和临床遣方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性-效联系密切,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指导下,五味合化经后世阴阳学说和五行生克制化学说不断发展完善,现与中医整体观念相契合,遵从制约平衡原则,应用更加广泛。文章从“五味合化”思想出发,系统总结以五味十法为代表的中药配伍机理,为后期五味合化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合化 中药 配伍机理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基于气本体论的“五味合化”组方原理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志其 韩涛 王世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3,共4页
“五味”组方的具体应用形式是“五味合化”,文章在对其气化实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过程主要分为“五味合化以成药”与“五味合化以成方”两部分,提出以“五味合化”的气化之偏性调整人体的病理性气化之偏,使人体恢复气化平衡“中和... “五味”组方的具体应用形式是“五味合化”,文章在对其气化实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过程主要分为“五味合化以成药”与“五味合化以成方”两部分,提出以“五味合化”的气化之偏性调整人体的病理性气化之偏,使人体恢复气化平衡“中和”的状态,这即是“五味合化”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彰示“成药-成方-治病”3次合化而归于“中和”的“五味合化”应用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 五味合化 组方原理
原文传递
从“五味合化”思想谈“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腾飞 赵琼 +3 位作者 杨艳艳 周福蓉 廖琼 周鸿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705-1707,共3页
"五味合化"思想是中医学药性、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是"五味合化"思想的典型代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以"辛甘化阳、酸甘... "五味合化"思想是中医学药性、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是"五味合化"思想的典型代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为例,就"五味合化"思想的发展源流、理论认识及现代研究等做一探讨。认为"五味合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重要治则治法。中医"五味合化"思想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合化 辛甘 酸甘 药性理论
原文传递
从五味合化角度探析张仲景组方原则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森豪 张毅 +2 位作者 李娟 李金田 黄晓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6-537,共2页
五味合化理论是由五味药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配伍理论,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性和滋味配伍化合出新的功用。试从五味合化角度探讨张仲景组方原则,具体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苦咸泻热、辛开苦降等几个方面探讨五味合化理论在《伤... 五味合化理论是由五味药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配伍理论,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性和滋味配伍化合出新的功用。试从五味合化角度探讨张仲景组方原则,具体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苦咸泻热、辛开苦降等几个方面探讨五味合化理论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五味合化 辛甘 酸甘 苦咸泻热 辛开苦降
原文传递
“五味合化”理论的现代研究思路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周鸿云 赵琼 +3 位作者 和媛媛 金云姣 赵中和 张肖瑾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888-1890,共3页
"五味合化"理论是中医临床经验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相结合的独特药性理论之一,认为"五味合化"是一个复杂的作用网络,以其指导配伍的中药复方通过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发挥治疗作用。提出以"五味合化"理论为... "五味合化"理论是中医临床经验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相结合的独特药性理论之一,认为"五味合化"是一个复杂的作用网络,以其指导配伍的中药复方通过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发挥治疗作用。提出以"五味合化"理论为切入点,结合新兴生物网络技术探索中药复方研究的新思路,以期为中医药复方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合化 中药复方 网络药理学 网络生物学
原文传递
基于五味合化理论探讨辛宣苦泄配伍治疗哮喘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叶卫东 方向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0-246,共7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隶属于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哮病范畴,多因肺气的宣降失衡,冲逆咽喉而作哮鸣。五味合化,是指“辛、苦、酸、甘、咸”五味中药之间配伍合化出新功用的药性组方理论。辛味“能散”,苦味“能泄”,是中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隶属于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哮病范畴,多因肺气的宣降失衡,冲逆咽喉而作哮鸣。五味合化,是指“辛、苦、酸、甘、咸”五味中药之间配伍合化出新功用的药性组方理论。辛味“能散”,苦味“能泄”,是中药五味理论的重要组成,且肺苦气上逆,食辛散之,食苦泄之,二味中药也占据了目前治疗哮病用药的大部分,辛宣苦泄的配伍亦是治疗哮病的主要组方思路,目前尚缺乏对辛苦合化治疗哮喘的中医理论和机制的深入分析。辛横行而宣散,苦直行而降泄,而且辛味和苦味的微观分子机制分别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s)和苦味受体(TAS2Rs)存在着密切的关系。Ca^(2+)信号的调节作用已经在哮喘的过程中被发现,参与哮喘多种症状的发病机制。而定位于细胞膜上的Ca^(2+)通道TRPs,及受体TAS2Rs已经被证实能够直接调节细胞内Ca^(2+)信号,并且在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辛宣苦泄功效的发挥可能是通过TRPs/TAS2Rs介导的Ca^(2+)信号实现的。通过辛散宣肺,苦泄降肺的理论认识和现代研究,以期从中医理论和现代机制的角度阐释辛宣苦泄配伍治疗哮喘的内在联系。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的辛宣苦泄配伍辨治哮喘具有中医理论基础支撑,及合理的现代研究机制佐证,可能是未来中医药治疗哮喘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合化 辛宣苦泄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s) 苦味受体(TAS2Rs) 哮喘
原文传递
苦甘化阴法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宏振 李敏 +1 位作者 李凌菀 麻春杰 《四川中医》 2023年第8期56-60,共5页
苦甘化阴法属于五味合化理论中的一种。目前现代医家侧重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降、苦咸泻热法的研究和运用,忽视了苦甘化阴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笔者追溯苦甘化阴法的历史源流,分析苦甘化阴法的理论内涵,以具体实例探讨苦甘... 苦甘化阴法属于五味合化理论中的一种。目前现代医家侧重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降、苦咸泻热法的研究和运用,忽视了苦甘化阴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笔者追溯苦甘化阴法的历史源流,分析苦甘化阴法的理论内涵,以具体实例探讨苦甘化阴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鉴别苦甘化阴和酸甘化阴应用要点,以求更好地将苦甘化阴法应用于中医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甘 五味合化 酸甘 探讨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曹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用药经验
9
作者 王佩云 邱帅辉 +2 位作者 段亚姣 王保国 曹奕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目的 研究曹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组方规律,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收集整理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曹奕门诊治疗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采取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 目的 研究曹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组方规律,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收集整理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曹奕门诊治疗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采取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对统计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Gephi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以探索其用药配伍规律及药物间应用特点。结果 114例有效处方中,共统计出药物101味、用药频数2122次,其中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主归肝、脾经;使用频数≥30的高频药物共有22味;通过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得到15条高频药物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药物组。结论 曹奕善于应用五味合化理论,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药味配伍入手,以“葛根加桂枝汤”为主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各位医者学习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数据挖掘 曹奕 用药经验 五味合化
下载PDF
基于运气格局解读苓术汤与敷和汤配伍原理
10
作者 刘卫鲁 鲁明源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5-19,34,共6页
陈无择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所设立的三因司天方是中医“运气方剂”的代表。本文以五味合化规律为切入点,结合运气格局和相关本草文献,探索六壬年苓术汤与巳亥之岁敷和汤的异同。两方均适用于木胜土虚的运气格局,可奏健脾除湿兼复气机升降... 陈无择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所设立的三因司天方是中医“运气方剂”的代表。本文以五味合化规律为切入点,结合运气格局和相关本草文献,探索六壬年苓术汤与巳亥之岁敷和汤的异同。两方均适用于木胜土虚的运气格局,可奏健脾除湿兼复气机升降之功。但其针对的病机偏重有所不同:苓术汤主要为木旺风动、土虚湿胜而设,治法为平肝祛风兼以补脾祛湿;敷和汤主要为风火相煽、土湿水亏而设,治法为敛降风火兼祛湿补肾。临证时应根据不同病机侧重而辨证选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三因司天方 五味合化 苓术汤 敷和汤 木胜土虚
下载PDF
“酸甘化阴”论治贫血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孙婉琪 谷梦宇 +4 位作者 何丹迪 张强 赵洋 孙伟正 孙岸弢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5期55-59,共5页
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中药方剂的配伍,“五味合化”理论是指导临床利用不同性味中药的合和作用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酸甘化阴”则是该理论的经典治法范例。本文从临床遵循该治法疗效颇佳的贫血疾病为切入点,论述“酸甘化阴”在该类... 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中药方剂的配伍,“五味合化”理论是指导临床利用不同性味中药的合和作用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酸甘化阴”则是该理论的经典治法范例。本文从临床遵循该治法疗效颇佳的贫血疾病为切入点,论述“酸甘化阴”在该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将酸味与甘味的中药合用,甘补酸敛、甘缓酸收,可以发挥这两类药物的合和化生作用,不仅起到促进吸收阴津、阴液、阴精等精微物质的“取汁”作用,而且还能产生促进化生阴血的“变化而赤”功能。“酸甘化阴”理论可为治疗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乃至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疗效明确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 五味合化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基于《傅青主女科》“以甘为主,四味皆合”探析不孕症的组方思路
12
作者 强若男 刘雁峰 +4 位作者 夏晴 顾元烨 张华南 梁甲一 张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7-982,共6页
中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两两相合所化功效各异。基于中药性味理论,梳理、探析《傅青主女科》中五味合化之组方思路及用药特色,并将其归纳为“以甘为主,四味皆合”。傅青主治疗不孕时,以甘味药物为主,其余皆与之相合运用,或辛甘化阳... 中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两两相合所化功效各异。基于中药性味理论,梳理、探析《傅青主女科》中五味合化之组方思路及用药特色,并将其归纳为“以甘为主,四味皆合”。傅青主治疗不孕时,以甘味药物为主,其余皆与之相合运用,或辛甘化阳,散寒暖胞;或酸甘化阴,填精养宫;或苦甘坚阴,滋肾润胞;或辛咸除痹,软坚利宫。灵活运用中药性味及其合化之理,强化药物配伍关系,深化方剂理论内涵,燮理胞宫阴阳以助其摄精容物。此外,傅青主重视将多组合化蕴于一方,以剂量之参差分明方剂中合化主次关系的同时,借助药物炮制之法以增效引经。探析傅青主运用五味合化理论及其以纯和之品逐层次、多环节收效的组方思路,对优化生殖领域的中医药助孕方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合化 傅青主女科 助孕 中药药性 组方思路
原文传递
A Review of Triterpenoids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from Genus Kadsura 被引量:6
13
作者 Yong-Bei LIU Yu-Pei YANG +3 位作者 Han-Wen YUAN Ming-Jiao LI Yi-Xing QIU Wei WA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18年第3期247-258,共12页
Plants in genus Kadsura,belong to the Schisandraceae family including genus Schisandra and genus Kadsura,revealed folk efficacy and medicinal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gastroenteric diso... Plants in genus Kadsura,belong to the Schisandraceae family including genus Schisandra and genus Kadsura,revealed folk efficacy and medicinal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gastroenteric disorders for a long history.Previous study indicated that plants from genus Kadsura mainly contain lignans,triterpenoids and essential oils,and showed the active compounds were lignans and triterpenoids.Among all compounds from Schisandraceae family,the triterpenoids between the genus Schisandra and genus Kadsura had obvious differences.In this paper,we reviewed214triterpenoids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ported from genus Kadsura in the past30years(from1987to2017),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DSURA TRITERPENOIDS STRUCTURES CLASSIFICATION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下载PDF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compound ethanol extracts from Wuweizi(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o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model mice 被引量:6
14
作者 Yanqiu Zhang Daning Zhang Mianzhi Zh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69-673,共5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inhibition effect and mech- anism of compound ethanol extracts from Wuweizi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Chuanxiong (Rhi- zoma Chuanxiong) and Muli (Cocha Ostreae) (FRC) on glomerula... OBJECTIVE:To evaluate inhibition effect and mech- anism of compound ethanol extracts from Wuweizi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Chuanxiong (Rhi- zoma Chuanxiong) and Muli (Cocha Ostreae) (FRC) on glomerular and tubular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streptozocin (STZ)-induced diabetic nephropathy (ND) model mice. METHODS: Twenty-seven male C57BL/6 mice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3 groups: nondibetic (ND), STZ-induced diabetic (D), and STZ-induced diabetic that were treated with .5 g. kg1. daylof FRC by oral gavage (DFRc), with 9 in each group. The protein ex- pressions of E-cadherin, a-smooth muscle actin (a-SMA),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l-l) in renal tissues were investigated by Western blot- ting. The expressions of fibronectin (FN) and o-SMA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renal tissues were observed under a microscope. RESULTS: Renal tissues in the DFRC group showed a lessened degree of fibrosis. Meanwhile, the expres- sions of FN, o-SMA and PAl-l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rRc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D group (all P〈0.05).CONCLUSION: FRC can ameliorate the DN in the C57BL/6 mice, and its mechanism may relate to in- hibition on the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dif- ferentiation, endothelial-myofibroblast transition and PAl-1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andrae chinensis COMPOUNDS Ex-traction Diabetic nephropathies FIBR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