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五四以来的两个精神“病灶” |
朱学勤
|
《战略与管理》
CSSCI
|
1999 |
6
|
|
2
|
略论五四以来的社会转型与道德建设 |
孔润年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3
|
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观演变探析 |
茅晓嵩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4
|
五四以来的两个精神“病灶” |
朱学勤
|
《社会科学论坛》
|
2000 |
2
|
|
5
|
五四以来中国校园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
董丁戈
陈军
门瑞雪
|
《教育文化论坛》
|
2011 |
0 |
|
6
|
从冯沅君与冯宗璞小说的审美世界看五四以来我国女性文学的精神转换 |
万兴华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00 |
0 |
|
7
|
《五四以来史学论著》 |
|
《史学史研究》
|
1980 |
0 |
|
8
|
认真对待“反常”:兼议“五四宪法”与组织法的相互性 |
田雷
|
《党内法规研究》
|
2024 |
1
|
|
9
|
“五四宪法”对国家监督体系的奠基 |
于文豪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儿童”抒情的现代启蒙与困境--对五四新诗的再思考 |
金莉莉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文言对接现代性的试验:论鲁迅前“五四”时期的文言写作 |
汪卫东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后五四”时期的启蒙、爱情与“生活者”鲁迅——再读《伤逝》及其周边 |
凤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1920年代的《娜拉》演出与五四精神传导 |
王桂妹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五四“人的文学”的历史逻辑与价值承传 |
李春雨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论“五四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纪念“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 |
周叶中
穆远灿
|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
2024 |
0 |
|
16
|
宪法的“天衣”在于实施:基于“五四宪法”的宪法监督之“缝”的思考 |
郑磊
刘浩锴
|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
2024 |
0 |
|
17
|
五四在地化:五四时期山东诸城乡村地区的宣传动员活动考察 |
赵战花
孙高伟
|
《青年记者》
|
2024 |
0 |
|
18
|
“五四宪法”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实施的国家治理逻辑 |
张震
杨柳
|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
2024 |
0 |
|
19
|
五四时期《资本论》传播力建构的翻译赞助之道 |
王彬
臧钰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