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周代五等爵制与五服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铮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2-214,共3页
"五等爵"制与"五服制"的存在,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作者认为,西周时期的"爵制"与"服制"是分封的重要产物,有着相互的联系,是不能割裂开的。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中,关于周代诸侯爵...
"五等爵"制与"五服制"的存在,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作者认为,西周时期的"爵制"与"服制"是分封的重要产物,有着相互的联系,是不能割裂开的。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中,关于周代诸侯爵称混乱,而服制文献中记载不一,这些不固定的情况,是由于后人对"爵制"与"服制"的适用范围和区别缺乏了解。所以本文拟就西周时期的"爵制"与"服制"的区别与联系及其适用的范围,作出新的界定。以便于我们重新认识周代五等爵制的真正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五等爵制
五
服
制
分封
华夏体系
权利
义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咸宁三年新五等爵制考辨
2
作者
刘晨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8-94,共7页
咸宁三年(277)晋武帝司马炎对“旧五等爵制”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此即“新五等爵制”。“新五等爵制”承认在“旧五等爵制”中裂土受封的异姓功臣基础上,规定“非皇子不得为王”;“新五等爵制”不仅是汉末以来复五等爵制之思想在魏晋...
咸宁三年(277)晋武帝司马炎对“旧五等爵制”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此即“新五等爵制”。“新五等爵制”承认在“旧五等爵制”中裂土受封的异姓功臣基础上,规定“非皇子不得为王”;“新五等爵制”不仅是汉末以来复五等爵制之思想在魏晋国家建构的重要实践,更有晋武帝司马炎旨在加强其一脉在西晋皇族中的力量之隐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朝
五等爵制
司马炎
贵族
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
被引量:
4
3
作者
朱绍侯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5年第1期54-61,共8页
我写过《名田浅释》,对名田制的产生及演变作过粗浅的论述。我还写过《军功爵制试探》,对军功爵制的发展、变化也作过简略的探讨。但是,对于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并没有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实际名田制与军功爵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
我写过《名田浅释》,对名田制的产生及演变作过粗浅的论述。我还写过《军功爵制试探》,对军功爵制的发展、变化也作过简略的探讨。但是,对于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并没有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实际名田制与军功爵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井田制是西周五等爵制的经济基础的话,那末名田制就是军功爵制的经济基础。名田制和军功爵制是在井田制、五等爵制破坏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两者又是同时遭到破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田
制
军功
爵
制
五等爵制
豪强地主
赐
爵
民
爵
田律
汉武帝时代
列侯
赐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晉武帝“罷五等之制”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顧江龍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7年第1期52-69,共18页
魏末晉初司馬昭父子'開建五等',在中國古代爵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魏煊赫數百年的列侯、關内侯從此式微,公侯伯子男取而代之,就此成爲歷代爵級特别是异姓爵級的主要形式。'開建五等'和宗王分封,作爲司馬氏復古改...
魏末晉初司馬昭父子'開建五等',在中國古代爵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魏煊赫數百年的列侯、關内侯從此式微,公侯伯子男取而代之,就此成爲歷代爵級特别是异姓爵級的主要形式。'開建五等'和宗王分封,作爲司馬氏復古改制的首要内容,二者之間相互纏繞、此消彼長的關係,對理解西晉一朝的政治結構亦相當關鍵。關於晉代爵制的詳情,專著有楊光輝《漢唐封爵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等爵制
王安泰
上庸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出土文献所见十六国爵号辑考
5
作者
魏军刚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33-54,共22页
十六国爵制,总体上继承了魏晋五等爵制,但又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略有损益,且不同程度地保留“胡制”爵号。十六国君主积极推行爵位分封,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笼络、赏赐和酬劳宗室、外戚、功臣和境内外胡族首领或他国...
十六国爵制,总体上继承了魏晋五等爵制,但又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略有损益,且不同程度地保留“胡制”爵号。十六国君主积极推行爵位分封,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笼络、赏赐和酬劳宗室、外戚、功臣和境内外胡族首领或他国统治者,由此构建起内外政治秩序。据不完全考证,目前所见的石刻、简牍、敦煌文书等出土文献,涉及十六国汉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北凉、南燕、西凉、大夏、北燕等14个政权59种爵位名号。另有国别不详,但基本判断属于十六国“三秦”“五燕”政权的爵位名号有6种,共计65种。这不仅为研究十六国爵制提供了重要史料,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十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十六国
爵
位名号
五等爵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服与等级制度
被引量:
7
6
作者
赵世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服的本义是迫人做事,服制的内容就是强制摊派劳役和贡纳,并由之形成"人有十等"、"以待百事"式的等级制度。服制具有集团性、稳定性和普遍性。殷和西周内外上下人皆有服,不能将服制窄化为五等爵制和分封制。春秋时期...
服的本义是迫人做事,服制的内容就是强制摊派劳役和贡纳,并由之形成"人有十等"、"以待百事"式的等级制度。服制具有集团性、稳定性和普遍性。殷和西周内外上下人皆有服,不能将服制窄化为五等爵制和分封制。春秋时期以"初税亩"和"作丘赋"为代表的各项改革在本质上都是用按亩征收实物代替固定劳役和用按乘丘出兵赋代替由族兵承担的卫服。春秋战国经济飞跃的原因不是井田制的垮台,而是服制的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史
服
等级
制
度
五等爵制
分封
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王国分封制度探源
被引量:
1
7
作者
董平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关于汉代王国制度的渊源 ,一般认为起自西周初年的五等爵制。但是分析有关材料可以发现 ,王国分封乃是秦末汉初的新兴事物 ,无论分封制存在的社会基础 ,还是分封的内容、手段和对象 ,都与西周五等爵制存在明显差别 ,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
关于汉代王国制度的渊源 ,一般认为起自西周初年的五等爵制。但是分析有关材料可以发现 ,王国分封乃是秦末汉初的新兴事物 ,无论分封制存在的社会基础 ,还是分封的内容、手段和对象 ,都与西周五等爵制存在明显差别 ,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王国
分封
制
五等爵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军功爵制试探
被引量:
1
8
作者
朱绍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24-34,共11页
军功爵出现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秦汉的政治午台上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先秦诸子对军功爵制时有论述,《史记》、《汉书》和秦汉时的其他著作中也都有所记载。但自东汉以后,军功爵制除最后两级外,已失去实际作用;流于形式,而趋于消亡。因...
军功爵出现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秦汉的政治午台上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先秦诸子对军功爵制时有论述,《史记》、《汉书》和秦汉时的其他著作中也都有所记载。但自东汉以后,军功爵制除最后两级外,已失去实际作用;流于形式,而趋于消亡。因此,后人对军功爵制已不知其来龙去脉,有的甚至把春秋以后出现的军功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功
爵
制
赐
爵
爵
位
大夫
新兴地主阶级
奴隶主贵族
庶子
五等爵制
食邑
诸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魏西晋的封国食邑制
被引量:
4
9
作者
柳春藩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曹魏西晋时期继续实行东汉以来的封国食邑制,并有一些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就封国的食邑情况进行分析介绍,无封国的贵妇和关内侯的食邑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曹丕称帝后不久,于黄初三年(222年)封子弟为王,“立齐公叡(皇子)为平原王,帝...
曹魏西晋时期继续实行东汉以来的封国食邑制,并有一些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就封国的食邑情况进行分析介绍,无封国的贵妇和关内侯的食邑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曹丕称帝后不久,于黄初三年(222年)封子弟为王,“立齐公叡(皇子)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另封皇弟植为鄄城王。又封皇子霖为河东王。明帝时也封一些子弟为王,如封皇弟蕤为阳平王,皇子冏为清河王,芳为齐王,询为秦王。曹魏时期还封宗室成员为公,如文帝封曹茂为乘氏公,明帝封曹阐为收郿公,齐王芳封曹琮为平阳公,高贵乡公封曹奂为常道乡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邑
曹魏时期
西晋
封国
诸侯
发展变化
诸王
五等爵制
东汉
皇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鼎制度兴衰异议
被引量:
5
10
作者
王飞
《文博》
1986年第6期29-33,共5页
在周代,鼎是一种礼器,是一种表明身份等级的重器,鼎迁而国丧。故楚庄王欲侵中原先问周鼎,秦、齐亦为争周鼎而反目。因此,用鼎制度直接涉及到周代政治制度、礼仪制度,是一种颇为重要的制度,很值得研究。随着周代墓葬的发掘和彝器出土日...
在周代,鼎是一种礼器,是一种表明身份等级的重器,鼎迁而国丧。故楚庄王欲侵中原先问周鼎,秦、齐亦为争周鼎而反目。因此,用鼎制度直接涉及到周代政治制度、礼仪制度,是一种颇为重要的制度,很值得研究。随着周代墓葬的发掘和彝器出土日益增多,探讨周代用鼎制度已提上日程。迄今为止,此题之专论已有数篇,其中以俞伟超先生和高明先生所写《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一文最早,材料最丰富,观点也最具代表性。该文将考古与文献结合,非常精辟地提出周代用鼎制度与五等爵制有密切关系。笔者十分同意。在同一文,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鼎
俞伟超
彝器
礼仪
制
度
身份等级
镬鼎
五等爵制
西周晚期
河南三门峡
春秋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骨文“卫”字探讨——兼论卫在商代畿服制中的地位
被引量:
2
11
作者
朱可
《殷都学刊》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如《尚书》中所言"侯甸男卫邦伯",卫与商代畿辅制问题有极大的关系。探究甲骨文中的卫,可以再认识卫在商代畿辅制中的地位。本文旨在考据甲骨文与传世文献中的卫,区分文献中对内外服与五等爵制的记载,沿用学界以动态视角考察...
如《尚书》中所言"侯甸男卫邦伯",卫与商代畿辅制问题有极大的关系。探究甲骨文中的卫,可以再认识卫在商代畿辅制中的地位。本文旨在考据甲骨文与传世文献中的卫,区分文献中对内外服与五等爵制的记载,沿用学界以动态视角考察商代疆域的方法,推测卫亦经历了由商王派驻在外的军事组织,逐渐演变为商附属国族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畿辅
制
卫
内外服
五等爵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北魏的食邑制度——拓跋魏封建化的措施之一
被引量:
14
12
作者
张维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116-137,共22页
引言关于北魏的食邑制度,史书所载资料极为零散,以往研究北魏史者,多未涉及,系统的阐述几乎没有。然而,这一制度对拓跋魏社会的发展,确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对此问题试作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
引言关于北魏的食邑制度,史书所载资料极为零散,以往研究北魏史者,多未涉及,系统的阐述几乎没有。然而,这一制度对拓跋魏社会的发展,确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对此问题试作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北魏的封建化问题,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前期
食邑
封建化
孝文帝改革
拓跋
五等爵制
魏书
封君
均田
制
奴隶
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被引量:
4
13
作者
周建波
张博
周建涛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350,共18页
本文尝试建立数理模型探讨战国时期军功爵制的功效及其实施的基础和演变过程。我们发现: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而其实施则受制于长期民族文化累积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和权力结构的制约。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
本文尝试建立数理模型探讨战国时期军功爵制的功效及其实施的基础和演变过程。我们发现: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而其实施则受制于长期民族文化累积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和权力结构的制约。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机
制
五等爵制
军功
爵
制
文化传统
权力结构
原文传递
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
被引量:
38
14
作者
陈恩林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9-72,共14页
关于周代诸侯的五等爵问题,载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是灼然无疑的。但是,由于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学术界发现在地下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诸侯的五等爵名并无定称。针对地下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矛盾现象,国学大师王国维率先撰《古诸侯称王说》一文...
关于周代诸侯的五等爵问题,载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是灼然无疑的。但是,由于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学术界发现在地下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诸侯的五等爵名并无定称。针对地下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矛盾现象,国学大师王国维率先撰《古诸侯称王说》一文,旨在强调“古者天泽之分未严,诸侯在其国内自有称王之俗”,但并未否定周代诸侯的五等爵问题。其后,傅斯年、郭沫若、杨树达等一批学界名宿,依据金文中诸侯爵名无定称的现象,遽然否定了周代诸侯的五等爵制。他们的论断也就成为在史学界占支配地位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春秋》
诸侯
《公羊传》
先秦两汉
卿大夫
《逸周书》
五等爵制
《国语》
青铜器
原文传递
裴秀新论
15
作者
彭世亮
《黑龙江史志》
2012年第5期3-4,共2页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立常道乡公,裴秀积极为之出谋划策。裴秀在魏晋嬗代中的积极表现以及他坚决支持司马炎是他能在魏晋政局中发挥作用的政治基础。咸熙年间,裴秀为魏晋官制与五等爵制的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裴秀还是西晋玄学的核...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立常道乡公,裴秀积极为之出谋划策。裴秀在魏晋嬗代中的积极表现以及他坚决支持司马炎是他能在魏晋政局中发挥作用的政治基础。咸熙年间,裴秀为魏晋官制与五等爵制的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裴秀还是西晋玄学的核心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秀
官
制
五等爵制
玄学名士
原文传递
魏西晋“并官省职论”考
16
作者
刘晨亮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3-22,共10页
魏西晋时期,傅玄、傅咸、夏侯玄、王肃、王昶等人皆昌言宜“并官省职”,此诸“并官省职论”皆以凋敝之时世所产生的冗官现象与“耻于入仕”、仕则以不视文书为优的价值观为根柢。诸论“并官省职”的具体政策却不同,傅玄主张规定士、农...
魏西晋时期,傅玄、傅咸、夏侯玄、王肃、王昶等人皆昌言宜“并官省职”,此诸“并官省职论”皆以凋敝之时世所产生的冗官现象与“耻于入仕”、仕则以不视文书为优的价值观为根柢。诸论“并官省职”的具体政策却不同,傅玄主张规定士、农、工、商四民人数;夏侯玄主张“宜省郡守”;王肃、王昶主张“并官实禄”;傅咸主张官吏皆减其半。各论之形成背景亦不同,夏侯玄“省郡守论”酝酿于中正制日颓、曹爽与司马懿政治斗争激烈的正始年间;王肃、王昶“并官实禄论”则分别成形于百官生活日蹙的魏明帝太和年间与司马懿控制曹魏政权,欲收拢人心的嘉平之世;傅咸“冗官归农论”则诞生于水旱之灾频仍的咸宁年间。魏西晋时期的诸“并官省职论”大多存在与社会脱节,或不符合政治学一般规律的弊病,故并未落实,然“实禄”思想却成为司马氏拉拢、团结其集团的一种手段,通过“五等爵”“占田制”等非“并官”的形式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西晋
并官省职
五等爵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青陳莊“齊公”諸器銘文及相關問題
17
作者
張俊成
《出土文献》
CSSCI
2017年第2期19-29,共11页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隊對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存進行了勘探和發掘,取得了重大收@。墓葬中發現了50餘件青銅器,其中M18出有7件帶'祖甲齊公'、'文祖齊公'、'祖齊公'、'祖甲'...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隊對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存進行了勘探和發掘,取得了重大收@。墓葬中發現了50餘件青銅器,其中M18出有7件帶'祖甲齊公'、'文祖齊公'、'祖齊公'、'祖甲'等稱謂的有銘銅器。[1]長期以來,齊國早期歷史一直缺乏實物資料和考古明證,@批銅器的發現對於研究西周早期的分封制度和齊國早期歷史等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學者多論及所謂'齊公'就是始封於齊的太公,即姜太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
王恩田
五等爵制
唐叔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军人享受过的待遇?
18
作者
山峰
《天津社会保险》
2016年第4期79-79,共1页
无论是英勇撕杀的战场,抗洪第一线的抢险,火光冲天的扑救,军人都置生死于不顾,保卫着国家的安宁。但自古至今,国家也在用各种方式为军人的付出提供后勤保障,其中的按功奖励就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对于今天来讲都非常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无论是英勇撕杀的战场,抗洪第一线的抢险,火光冲天的扑救,军人都置生死于不顾,保卫着国家的安宁。但自古至今,国家也在用各种方式为军人的付出提供后勤保障,其中的按功奖励就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对于今天来讲都非常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在夏、商、西周三代"农兵合一"的军事制度中,国家没有大规模的常备军。诸侯按照分封的土地状况负责为天子提供战备物资和兵力,谈不上军人享受俸禄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状况
战备物资
后勤保障
春秋战国时期
军事
制
度
文武官员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等爵制
军
爵
著名军事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制改革与王莽代汉
19
作者
李琰
《理论界》
201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礼制改革是整个王莽改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王莽"文取天下"的关键所在。其将五等爵制与郊庙礼制制度化的过程就是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的过程。由此可见,王莽之礼除了是对儒家古制的追求,更是为了达到禅汉目的。其中一些制度...
礼制改革是整个王莽改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王莽"文取天下"的关键所在。其将五等爵制与郊庙礼制制度化的过程就是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的过程。由此可见,王莽之礼除了是对儒家古制的追求,更是为了达到禅汉目的。其中一些制度虽然在王莽一朝没有得到彻底实施,但却成为禅让"心法"传替了下去,并不断地被后来者补充完善,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和平演变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等爵制
郊庙礼
制
王莽代汉
原文传递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20
作者
明明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7-57,共1页
军功授爵制度名。春秋时齐、楚、宋、秦等国已实行。凡参战者,据其军功大小可获取相应爵位并享有任官、田宅、役使庶子、抵免罪刑、赎免奴隶等特权。秦国商鞅变法时,曾设“公士”至“大良造”十五等爵制,后又发展为自“公士”至“彻侯...
军功授爵制度名。春秋时齐、楚、宋、秦等国已实行。凡参战者,据其军功大小可获取相应爵位并享有任官、田宅、役使庶子、抵免罪刑、赎免奴隶等特权。秦国商鞅变法时,曾设“公士”至“大良造”十五等爵制,后又发展为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制,汉初沿置,高后、惠帝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功
五等爵制
二十
等爵
中学历史
大良造
行政区划
爵
位
政治
制
度
秦国
役使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周代五等爵制与五服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铮
机构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2-214,共3页
基金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902008)
文摘
"五等爵"制与"五服制"的存在,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作者认为,西周时期的"爵制"与"服制"是分封的重要产物,有着相互的联系,是不能割裂开的。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中,关于周代诸侯爵称混乱,而服制文献中记载不一,这些不固定的情况,是由于后人对"爵制"与"服制"的适用范围和区别缺乏了解。所以本文拟就西周时期的"爵制"与"服制"的区别与联系及其适用的范围,作出新的界定。以便于我们重新认识周代五等爵制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
周代
五等爵制
五
服
制
分封
华夏体系
权利
义务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咸宁三年新五等爵制考辨
2
作者
刘晨亮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8-94,共7页
文摘
咸宁三年(277)晋武帝司马炎对“旧五等爵制”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此即“新五等爵制”。“新五等爵制”承认在“旧五等爵制”中裂土受封的异姓功臣基础上,规定“非皇子不得为王”;“新五等爵制”不仅是汉末以来复五等爵制之思想在魏晋国家建构的重要实践,更有晋武帝司马炎旨在加强其一脉在西晋皇族中的力量之隐义。
关键词
晋朝
五等爵制
司马炎
贵族
制
Keywords
Jin Dynasty
five-rank nobility system
Sima Yan
aristocracy
分类号
K23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
被引量:
4
3
作者
朱绍侯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5年第1期54-61,共8页
文摘
我写过《名田浅释》,对名田制的产生及演变作过粗浅的论述。我还写过《军功爵制试探》,对军功爵制的发展、变化也作过简略的探讨。但是,对于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并没有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实际名田制与军功爵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井田制是西周五等爵制的经济基础的话,那末名田制就是军功爵制的经济基础。名田制和军功爵制是在井田制、五等爵制破坏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两者又是同时遭到破坏的。
关键词
名田
制
军功
爵
制
五等爵制
豪强地主
赐
爵
民
爵
田律
汉武帝时代
列侯
赐田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晉武帝“罷五等之制”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顧江龍
机构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出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7年第1期52-69,共18页
基金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晉復古改制及其對4-6世紀的影響研究"(12CZS01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晉書.地理志>與西晉分封制的互進研究"(12YJC77001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魏末晉初司馬昭父子'開建五等',在中國古代爵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魏煊赫數百年的列侯、關内侯從此式微,公侯伯子男取而代之,就此成爲歷代爵級特别是异姓爵級的主要形式。'開建五等'和宗王分封,作爲司馬氏復古改制的首要内容,二者之間相互纏繞、此消彼長的關係,對理解西晉一朝的政治結構亦相當關鍵。關於晉代爵制的詳情,專著有楊光輝《漢唐封爵制度》
关键词
五等爵制
王安泰
上庸郡
分类号
K237.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出土文献所见十六国爵号辑考
5
作者
魏军刚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33-54,共2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出土文献与十六国官制研究”(项目编号:23BZS028)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十六国爵制,总体上继承了魏晋五等爵制,但又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略有损益,且不同程度地保留“胡制”爵号。十六国君主积极推行爵位分封,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笼络、赏赐和酬劳宗室、外戚、功臣和境内外胡族首领或他国统治者,由此构建起内外政治秩序。据不完全考证,目前所见的石刻、简牍、敦煌文书等出土文献,涉及十六国汉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北凉、南燕、西凉、大夏、北燕等14个政权59种爵位名号。另有国别不详,但基本判断属于十六国“三秦”“五燕”政权的爵位名号有6种,共计65种。这不仅为研究十六国爵制提供了重要史料,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十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十六国
爵
位名号
五等爵制
Keywords
unearthed documents
the Sixteen States
title and reputation
five classes of nobility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服与等级制度
被引量:
7
6
作者
赵世超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文摘
服的本义是迫人做事,服制的内容就是强制摊派劳役和贡纳,并由之形成"人有十等"、"以待百事"式的等级制度。服制具有集团性、稳定性和普遍性。殷和西周内外上下人皆有服,不能将服制窄化为五等爵制和分封制。春秋时期以"初税亩"和"作丘赋"为代表的各项改革在本质上都是用按亩征收实物代替固定劳役和用按乘丘出兵赋代替由族兵承担的卫服。春秋战国经济飞跃的原因不是井田制的垮台,而是服制的瓦解。
关键词
先秦史
服
等级
制
度
五等爵制
分封
制
Keywords
history of the pre-Qin China
costume
hierarchy
the five-rank noble system
feudalism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王国分封制度探源
被引量:
1
7
作者
董平均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文摘
关于汉代王国制度的渊源 ,一般认为起自西周初年的五等爵制。但是分析有关材料可以发现 ,王国分封乃是秦末汉初的新兴事物 ,无论分封制存在的社会基础 ,还是分封的内容、手段和对象 ,都与西周五等爵制存在明显差别 ,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西汉
王国
分封
制
五等爵制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军功爵制试探
被引量:
1
8
作者
朱绍侯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24-34,共11页
文摘
军功爵出现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秦汉的政治午台上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先秦诸子对军功爵制时有论述,《史记》、《汉书》和秦汉时的其他著作中也都有所记载。但自东汉以后,军功爵制除最后两级外,已失去实际作用;流于形式,而趋于消亡。因此,后人对军功爵制已不知其来龙去脉,有的甚至把春秋以后出现的军功爵制。
关键词
军功
爵
制
赐
爵
爵
位
大夫
新兴地主阶级
奴隶主贵族
庶子
五等爵制
食邑
诸侯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魏西晋的封国食邑制
被引量:
4
9
作者
柳春藩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文摘
曹魏西晋时期继续实行东汉以来的封国食邑制,并有一些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就封国的食邑情况进行分析介绍,无封国的贵妇和关内侯的食邑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曹丕称帝后不久,于黄初三年(222年)封子弟为王,“立齐公叡(皇子)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另封皇弟植为鄄城王。又封皇子霖为河东王。明帝时也封一些子弟为王,如封皇弟蕤为阳平王,皇子冏为清河王,芳为齐王,询为秦王。曹魏时期还封宗室成员为公,如文帝封曹茂为乘氏公,明帝封曹阐为收郿公,齐王芳封曹琮为平阳公,高贵乡公封曹奂为常道乡公。
关键词
食邑
曹魏时期
西晋
封国
诸侯
发展变化
诸王
五等爵制
东汉
皇子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鼎制度兴衰异议
被引量:
5
10
作者
王飞
出处
《文博》
1986年第6期29-33,共5页
文摘
在周代,鼎是一种礼器,是一种表明身份等级的重器,鼎迁而国丧。故楚庄王欲侵中原先问周鼎,秦、齐亦为争周鼎而反目。因此,用鼎制度直接涉及到周代政治制度、礼仪制度,是一种颇为重要的制度,很值得研究。随着周代墓葬的发掘和彝器出土日益增多,探讨周代用鼎制度已提上日程。迄今为止,此题之专论已有数篇,其中以俞伟超先生和高明先生所写《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一文最早,材料最丰富,观点也最具代表性。该文将考古与文献结合,非常精辟地提出周代用鼎制度与五等爵制有密切关系。笔者十分同意。在同一文,俞。
关键词
用鼎
俞伟超
彝器
礼仪
制
度
身份等级
镬鼎
五等爵制
西周晚期
河南三门峡
春秋时期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骨文“卫”字探讨——兼论卫在商代畿服制中的地位
被引量:
2
11
作者
朱可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殷都学刊》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文摘
如《尚书》中所言"侯甸男卫邦伯",卫与商代畿辅制问题有极大的关系。探究甲骨文中的卫,可以再认识卫在商代畿辅制中的地位。本文旨在考据甲骨文与传世文献中的卫,区分文献中对内外服与五等爵制的记载,沿用学界以动态视角考察商代疆域的方法,推测卫亦经历了由商王派驻在外的军事组织,逐渐演变为商附属国族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
商代
畿辅
制
卫
内外服
五等爵制
分类号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北魏的食邑制度——拓跋魏封建化的措施之一
被引量:
14
12
作者
张维训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116-137,共22页
文摘
引言关于北魏的食邑制度,史书所载资料极为零散,以往研究北魏史者,多未涉及,系统的阐述几乎没有。然而,这一制度对拓跋魏社会的发展,确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对此问题试作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北魏的封建化问题,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关键词
北魏前期
食邑
封建化
孝文帝改革
拓跋
五等爵制
魏书
封君
均田
制
奴隶
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被引量:
4
13
作者
周建波
张博
周建涛
机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350,共18页
文摘
本文尝试建立数理模型探讨战国时期军功爵制的功效及其实施的基础和演变过程。我们发现: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而其实施则受制于长期民族文化累积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和权力结构的制约。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
关键词
激励机
制
五等爵制
军功
爵
制
文化传统
权力结构
分类号
G129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
被引量:
38
14
作者
陈恩林
机构
吉林大学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9-72,共14页
文摘
关于周代诸侯的五等爵问题,载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是灼然无疑的。但是,由于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学术界发现在地下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诸侯的五等爵名并无定称。针对地下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矛盾现象,国学大师王国维率先撰《古诸侯称王说》一文,旨在强调“古者天泽之分未严,诸侯在其国内自有称王之俗”,但并未否定周代诸侯的五等爵问题。其后,傅斯年、郭沫若、杨树达等一批学界名宿,依据金文中诸侯爵名无定称的现象,遽然否定了周代诸侯的五等爵制。他们的论断也就成为在史学界占支配地位的说法。
关键词
《左传》
《春秋》
诸侯
《公羊传》
先秦两汉
卿大夫
《逸周书》
五等爵制
《国语》
青铜器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裴秀新论
15
作者
彭世亮
机构
山东省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2年第5期3-4,共2页
文摘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立常道乡公,裴秀积极为之出谋划策。裴秀在魏晋嬗代中的积极表现以及他坚决支持司马炎是他能在魏晋政局中发挥作用的政治基础。咸熙年间,裴秀为魏晋官制与五等爵制的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裴秀还是西晋玄学的核心人物之一。
关键词
裴秀
官
制
五等爵制
玄学名士
分类号
K23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魏西晋“并官省职论”考
16
作者
刘晨亮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3-22,共10页
文摘
魏西晋时期,傅玄、傅咸、夏侯玄、王肃、王昶等人皆昌言宜“并官省职”,此诸“并官省职论”皆以凋敝之时世所产生的冗官现象与“耻于入仕”、仕则以不视文书为优的价值观为根柢。诸论“并官省职”的具体政策却不同,傅玄主张规定士、农、工、商四民人数;夏侯玄主张“宜省郡守”;王肃、王昶主张“并官实禄”;傅咸主张官吏皆减其半。各论之形成背景亦不同,夏侯玄“省郡守论”酝酿于中正制日颓、曹爽与司马懿政治斗争激烈的正始年间;王肃、王昶“并官实禄论”则分别成形于百官生活日蹙的魏明帝太和年间与司马懿控制曹魏政权,欲收拢人心的嘉平之世;傅咸“冗官归农论”则诞生于水旱之灾频仍的咸宁年间。魏西晋时期的诸“并官省职论”大多存在与社会脱节,或不符合政治学一般规律的弊病,故并未落实,然“实禄”思想却成为司马氏拉拢、团结其集团的一种手段,通过“五等爵”“占田制”等非“并官”的形式落实。
关键词
曹魏
西晋
并官省职
五等爵制
Keywords
Cao Wei
the Xi Jin Dynasty
“merging or canceling official positions”
five ranks of nobility
分类号
K23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7.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青陳莊“齊公”諸器銘文及相關問題
17
作者
張俊成
机构
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出处
《出土文献》
CSSCI
2017年第2期19-29,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西周金文的整理及數據庫的開發與建設”(批准號:13YJC740137)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齊系金文整理舆研究”(批准號:16BZS014)的階段性成果
文摘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隊對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存進行了勘探和發掘,取得了重大收@。墓葬中發現了50餘件青銅器,其中M18出有7件帶'祖甲齊公'、'文祖齊公'、'祖齊公'、'祖甲'等稱謂的有銘銅器。[1]長期以來,齊國早期歷史一直缺乏實物資料和考古明證,@批銅器的發現對於研究西周早期的分封制度和齊國早期歷史等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學者多論及所謂'齊公'就是始封於齊的太公,即姜太公。
关键词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
王恩田
五等爵制
唐叔虞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军人享受过的待遇?
18
作者
山峰
出处
《天津社会保险》
2016年第4期79-79,共1页
文摘
无论是英勇撕杀的战场,抗洪第一线的抢险,火光冲天的扑救,军人都置生死于不顾,保卫着国家的安宁。但自古至今,国家也在用各种方式为军人的付出提供后勤保障,其中的按功奖励就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对于今天来讲都非常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在夏、商、西周三代"农兵合一"的军事制度中,国家没有大规模的常备军。诸侯按照分封的土地状况负责为天子提供战备物资和兵力,谈不上军人享受俸禄待遇。
关键词
土地状况
战备物资
后勤保障
春秋战国时期
军事
制
度
文武官员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等爵制
军
爵
著名军事家
分类号
E291 [军事—军事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制改革与王莽代汉
19
作者
李琰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1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文摘
礼制改革是整个王莽改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王莽"文取天下"的关键所在。其将五等爵制与郊庙礼制制度化的过程就是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的过程。由此可见,王莽之礼除了是对儒家古制的追求,更是为了达到禅汉目的。其中一些制度虽然在王莽一朝没有得到彻底实施,但却成为禅让"心法"传替了下去,并不断地被后来者补充完善,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和平演变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五等爵制
郊庙礼
制
王莽代汉
Keywords
five-tide granting
worship ceremony
Wang Msng's replacing the emperor of Han dynasty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20
作者
明明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7-57,共1页
文摘
军功授爵制度名。春秋时齐、楚、宋、秦等国已实行。凡参战者,据其军功大小可获取相应爵位并享有任官、田宅、役使庶子、抵免罪刑、赎免奴隶等特权。秦国商鞅变法时,曾设“公士”至“大良造”十五等爵制,后又发展为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制,汉初沿置,高后、惠帝以后。
关键词
军功
五等爵制
二十
等爵
中学历史
大良造
行政区划
爵
位
政治
制
度
秦国
役使
分类号
G63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周代五等爵制与五服制
张铮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咸宁三年新五等爵制考辨
刘晨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
朱绍侯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晉武帝“罷五等之制”解
顧江龍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出土文献所见十六国爵号辑考
魏军刚
《高原文化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服与等级制度
赵世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西汉王国分封制度探源
董平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军功爵制试探
朱绍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曹魏西晋的封国食邑制
柳春藩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用鼎制度兴衰异议
王飞
《文博》
198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甲骨文“卫”字探讨——兼论卫在商代畿服制中的地位
朱可
《殷都学刊》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论北魏的食邑制度——拓跋魏封建化的措施之一
张维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周建波
张博
周建涛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原文传递
14
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
陈恩林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38
原文传递
15
裴秀新论
彭世亮
《黑龙江史志》
2012
0
原文传递
16
魏西晋“并官省职论”考
刘晨亮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高青陳莊“齊公”諸器銘文及相關問題
張俊成
《出土文献》
CSSCI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军人享受过的待遇?
山峰
《天津社会保险》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礼制改革与王莽代汉
李琰
《理论界》
2014
0
原文传递
20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明明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