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颈僵型项痹病105例临床疗效验证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鹏 范炳华 +5 位作者 丛德毓 吴佐联 詹强 严金林 周志跃 王遵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验证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颈僵型项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推拿重点专科项痹病诊疗方案临床验证要求,建立临床病例观察表(Case Report Form,CRF),采用多中心验证评价,观察五线五区十... [目的]验证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颈僵型项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推拿重点专科项痹病诊疗方案临床验证要求,建立临床病例观察表(Case Report Form,CRF),采用多中心验证评价,观察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对颈僵型项痹病疼痛、麻木、眩晕、上肢肌力、颈项活动度、X线颈椎曲度、情绪变化等7项指标的疗效,共验证病例105例。[结果]经10次治疗后,7项指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随访与治疗前比较,除上肢肌力一项外,其余6项指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随访与10次治疗后比较,随访者上肢麻木、眩晕、上肢肌力、情绪变化等4项指标没有出现显著变化(P>0.05),疼痛、颈椎活动度、X线颈椎曲度3项指标较疗程结束(10次)有进一步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对改善颈僵型项痹病7项指标具有良好的疗效,经随访显示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 颈僵型项痹病 颈椎病 诊疗方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占桂平 刘鸿 徐福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9期666-666,共1页
笔者采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15年3月一2017年10月期间在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300例。全部病例经影像学(x线或MRI)检查,其中颈椎生理弧度变... 笔者采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15年3月一2017年10月期间在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300例。全部病例经影像学(x线或MRI)检查,其中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252例,颈曲过大3例,颈椎骨质增生175例,项韧带钙化29例,颈椎椎间隙变窄116例,颈椎序列欠稳107例;55例有MRI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间盘突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中男84例,女66例;平均年龄45.13±11.27岁;平均病程6.53±11.52月。对照组中男92例,女58例;平均年龄43.28±14.36岁1平均病程6.09±12.89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
下载PDF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6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姚丽娟 陆周翔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12期891-891,共1页
笔者运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我院针推科门诊2017年3月~2018年9月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0例,其中男81例,女89例;病程2周~3个月。属钩椎关节增生型108... 笔者运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我院针推科门诊2017年3月~2018年9月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0例,其中男81例,女89例;病程2周~3个月。属钩椎关节增生型108例,72例单侧神经根受压,36例双侧神经根受压;椎间盘突出型44例,均为单侧神经根受压;后纵韧带肥厚型10例;单侧、双侧神经根受压各3例;混合型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附桂骨痛胶囊联合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毓芬 姚丽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4期138-141,共4页
目的观察附桂骨痛胶囊联合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61例。对照组接受抗骨增生胶囊、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附桂骨痛胶囊... 目的观察附桂骨痛胶囊联合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61例。对照组接受抗骨增生胶囊、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附桂骨痛胶囊、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肢体功能、颈部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16%)高于对照组(7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项疼痛、畏寒肢冷、眩晕、上肢麻木等中医证候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项疼痛评分(1.76±1.05)分、畏寒肢冷评分(0.86±0.29)分、眩晕评分(1.17±0.32)分、上肢麻木评分(0.92±0.36)分、NDI评分(16.51±3.39)分低于对照组(2.97±1.14)分、(1.64±0.43)分、(1.81±0.36)分、(1.44±0.39)分、(22.18±4.67)分,JOA评分(12.39±2.13)分、SF-36评分(82.69±7.06)分高于对照组(9.43±2.51)分、(70.74±5.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对照组出现轻微呕吐、头晕现象,未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结论颈椎病患者接受附桂骨痛胶囊、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治疗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利于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患者颈部功能、肢体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附桂骨痛胶囊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 中医证候积分 颈部功能
下载PDF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4
5
作者 鲍建飞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6期109-109,共1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膨出、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变性、钙化等原因,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神经、肌肉等组织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本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报道不一,可高达20%以上,高发年龄为30-60岁,
关键词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120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姚丽娟 陆周翔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8期591-591,共1页
笔者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运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240例,所有病... 笔者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运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240例,所有病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1],并排除其他类型的颈椎病、颈椎结核、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等其他相关疾病。其中男114例,女12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 刮痧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颈椎病适宜技术的基层推广模式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姚丽娟 陆周翔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第8期592-592,共1页
笔者将"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1])治疗颈椎病适宜技术"向湖州市各区县内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并对此种模式进行分析评价^([2]),旨在探索建立适合湖州市基层医疗机构的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模式。1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1.1适... 笔者将"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1])治疗颈椎病适宜技术"向湖州市各区县内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并对此种模式进行分析评价^([2]),旨在探索建立适合湖州市基层医疗机构的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模式。1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1.1适应症:(1)以眩晕为主诉。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适(眼睛干、胀、涩或看东西模糊)、汗出、心悸、头痛、颈肩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适宜技术推广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 模式评价
下载PDF
范炳华特色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熊俊龙 黄钦 +2 位作者 朱博文 乔祖康 范炳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222-1225,1229,共5页
[目的]观察范炳华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下称范氏特色推拿法)结合颈椎后伸杠杆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拿科门诊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观察范炳华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下称范氏特色推拿法)结合颈椎后伸杠杆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拿科门诊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观察组采用范氏特色推拿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优于对照组(88.89%)(P<0.05)。两组的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NDI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范氏特色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颈部功能及颈椎生理曲度,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 颈椎后伸杠杆扳法 推拿 范炳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坐位颌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方育科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12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在坐位颌枕牵引的基础上采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通络调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坐位颌枕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在坐位颌枕牵引的基础上采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通络调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坐位颌枕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通络调眩汤内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颈痛、眩晕、头痛3个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颈痛、眩晕、头痛及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坐位颌枕牵引的基础上采用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联合通络调眩汤的中医综合疗法,能显著改善CSA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 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 通络调眩汤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