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五脏辨证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三阴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崔亚东 刘晓燕 +4 位作者 张玉鑫 张文静 黄雪杰 申占国 陈辛生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80-83,87,共5页
脏腑理论体系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体系,五脏辨证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是经过临床实践的行之有效辨证方法。现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进行了结合,总结... 脏腑理论体系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体系,五脏辨证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是经过临床实践的行之有效辨证方法。现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进行了结合,总结出太阴与脾相通应,少阴与肾、心相通应,厥阴与肝相通应的观点,并将三阴病进行了分型,使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得以转化,能够丰富对《伤寒论》辨证思路的理解,从而为学习和应用《伤寒论》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脏辨证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三阴病 五运六气
下载PDF
基于钱乙五脏辨证学术思想论治小儿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宏 赵建云 +1 位作者 李淼 陈雁雁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根据钱乙“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五脏辨证体系以及重视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论治小儿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 目的根据钱乙“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五脏辨证体系以及重视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论治小儿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及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总结TD共患ADHD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结果TD共患ADH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阶段西医临床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标准,药物干预疗程长,不良反应大,整体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大量医学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TD共患ADHD方面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结论TD共患ADHD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非一脏之病,而是“五脏同病”,病机同样关乎五脏,其中与“肝主风”“脾主困”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总结钱乙学术思想在TD共患ADHD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乙 五脏辨证 小儿抽动障碍 共患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原文传递
马丙祥基于钱乙五脏辨证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史文丽 马丙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94-296,共3页
马丙祥教授认为五脏失调是抽动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临床多结合病理因素、病机演变及证候特点,采用儿科宗师钱乙五脏辨证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现分析其临证思路,探讨导师治疗此病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抽动障碍 五脏辨证 马丙祥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浅析黄斑变性的五脏辨证治疗 被引量:19
4
作者 董志国 刘新泉 +3 位作者 张殷建 王大虎 江丹 巢国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59-62,共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分为干性AMD和湿性AMD,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文章从五脏辨证角度探讨AMD发病机理,认为脾气虚、肝肾亏虚、心火上炎、肺气虚及宣降失常都是AMD发病的重要病机。在临床治疗上,强调整体观念,恪守辨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分为干性AMD和湿性AMD,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文章从五脏辨证角度探讨AMD发病机理,认为脾气虚、肝肾亏虚、心火上炎、肺气虚及宣降失常都是AMD发病的重要病机。在临床治疗上,强调整体观念,恪守辨证论治的原则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五脏辨证 中医治疗
下载PDF
试从钱乙五脏辨证体系论儿童多动症的辨证施治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亚群 韩新民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8,15,共3页
儿童多动症,又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与年龄不相称的主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
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 钱乙 五脏辨证体系 脏腑功能失调
下载PDF
马融教授运用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小儿癫痫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娟 张喜莲 +1 位作者 戎萍 刘璇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826-828,共3页
儿童癫痫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病,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特色。文章总结了马融教授运用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小儿癫痫经验。认为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以痰浊雍盛、引动肝风为标,以肝肾阴虚、脾肾亏虚、心脾气阴两虚为本,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 儿童癫痫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病,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特色。文章总结了马融教授运用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小儿癫痫经验。认为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以痰浊雍盛、引动肝风为标,以肝肾阴虚、脾肾亏虚、心脾气阴两虚为本,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与肺的关系亦相关。治疗时应首辨虚实,再辨病位,实证以豁痰息风为主,虚证则以补脾肾为主,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及遣方用药,为临床癫痫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癫痫 五脏辨证 名医经验 马融
下载PDF
五脏辨证论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8
7
作者 黄中迪 邱仲川 +3 位作者 赵琳 胡晓莹 朱小勤 陈珮 《四川中医》 2014年第5期28-30,共3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常见病,多见血小板减少、紫癜反复发作及长期药物治疗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从"五脏"辨证施治本病,在疾病不同阶段,侧重不同的脏腑,提出注重脾肾,不忘调...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常见病,多见血小板减少、紫癜反复发作及长期药物治疗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从"五脏"辨证施治本病,在疾病不同阶段,侧重不同的脏腑,提出注重脾肾,不忘调肝,兼顾心肺的治疗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五脏辨证 虚劳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运用钱乙五脏辨证体系辨治小儿心肝疾病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亚群 韩新民 《中医药信息》 2010年第5期54-56,共3页
通过探析钱乙的五脏辨证体系,阐述其在儿科临床上对小儿心肝疾病(主要是儿童多动症和抽动症)辨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钱乙 五脏辨证体系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
下载PDF
消渴的五脏辨证论治 被引量:8
9
作者 刘诗蓉 黄宇虹 《光明中医》 2013年第5期1012-1014,共3页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从五脏出发,对消渴的病机进行探究,通过五脏对消渴进行辨证论治。消渴病机复杂多变,普遍认为其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内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涉及肝、心、脾、肺、肾。...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从五脏出发,对消渴的病机进行探究,通过五脏对消渴进行辨证论治。消渴病机复杂多变,普遍认为其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内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涉及肝、心、脾、肺、肾。现对消渴的五脏辨证以及中医治疗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五脏辨证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孙西庆教授运用五脏辨证治疗中风病经验微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红岩 付琳 +1 位作者 王哲 孙西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14期80-82,86,共4页
中风病病位虽在脑,但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气血通过经络均可上达于脑。孙西庆教授治疗中风病多从整体观出发,认为五脏皆可令人中风,尤其看重脾、肺二脏对于中风病的影响。并提出治疗中风病应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辨证论治,不可把... 中风病病位虽在脑,但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气血通过经络均可上达于脑。孙西庆教授治疗中风病多从整体观出发,认为五脏皆可令人中风,尤其看重脾、肺二脏对于中风病的影响。并提出治疗中风病应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辨证论治,不可把思维只局限于某一脏。五脏论治中风病不仅丰富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也为中风病的预防、康复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西庆 中风病 五脏辨证 经验
下载PDF
抑郁症中医五脏辨证论治概况 被引量:4
11
作者 蓝金 蒋春丽 庞声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3期262-263,共2页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根据卫生组织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患有抑郁症人数将超过千万。对抑郁症的防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治疗抑郁症疗效较好。综述如下。1肝郁气滞型 肝气郁滞导致气机不畅,胸、腹胀闷,甚至疼痛走...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根据卫生组织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患有抑郁症人数将超过千万。对抑郁症的防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治疗抑郁症疗效较好。综述如下。1肝郁气滞型 肝气郁滞导致气机不畅,胸、腹胀闷,甚至疼痛走窜;沉默少语,面无表情,意志低沉;肝郁气滞痰凝,则发生梅核气;气血不调,损伤冲任,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抑郁症 五脏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型 卫生组织 气机不畅 肝气郁滞 气滞痰凝
下载PDF
略论小儿五脏辨证与五脏补泻法源流
12
作者 李洁 金涛 《山西中医》 2008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五脏辨证 补泻 源流
下载PDF
钱乙五脏辨证对临床证治学的影响
13
作者 郭振球 《山西中医》 1997年第6期38-40,共3页
就钱乙以五脏为纲的辨证论治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它对后世各科临床证治学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易水学派脏腑辨证学术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推进作用。
关键词 钱乙 五脏辨证 临床证治学
下载PDF
从钱乙五脏辨证论治抽动障碍理论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贾慧 钞建峰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6期446-448,共3页
钱乙五脏辨证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辨治具有重要的价值。抽动障碍非一脏之病,而是"五脏同病",肝风为病机之核心,或兼肺虚受邪、外风引动内风,或兼脾虚土衰、木乘脾土,或兼心热火旺、风火相搏,或兼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治疗尊五脏... 钱乙五脏辨证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辨治具有重要的价值。抽动障碍非一脏之病,而是"五脏同病",肝风为病机之核心,或兼肺虚受邪、外风引动内风,或兼脾虚土衰、木乘脾土,或兼心热火旺、风火相搏,或兼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治疗尊五脏补泻的原则,以调肝熄风为本,针对不同的病机,或清宣肺气,或扶土抑木,或清心泻火,或养阴补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乙 五脏辨证 抽动障碍
下载PDF
钱乙五脏辨证学说之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5-36,共2页
钱乙,字仲阳(约1032—1113年),山东郭州(东平)人。私淑其姑父吕氏之医术,精勤好学,于书无不览,反对靳靳[地古。他精研《颅囟经》,专攻儿科40余年,博采历代诸家之说,通过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概括提高,对于小儿... 钱乙,字仲阳(约1032—1113年),山东郭州(东平)人。私淑其姑父吕氏之医术,精勤好学,于书无不览,反对靳靳[地古。他精研《颅囟经》,专攻儿科40余年,博采历代诸家之说,通过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概括提高,对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等作了比较全而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儿科学独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基础。此书之成,不仅对我国儿科学的发展贡献甚巨,而且对各科临床证治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辨证 钱乙 学术思想探析
下载PDF
五脏辨证治便秘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志强 《河南中医》 2008年第2期34-35,共2页
大便是大肠所生,其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疏泄)、脾气的升提、脾胃的转输、肾的开阖,方能不失其度。又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功能宣降,肺气得降,则腑气得通,而魄门功能正常又有利于协调五脏气机之升降。故便秘从五脏... 大便是大肠所生,其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疏泄)、脾气的升提、脾胃的转输、肾的开阖,方能不失其度。又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功能宣降,肺气得降,则腑气得通,而魄门功能正常又有利于协调五脏气机之升降。故便秘从五脏辨证施治是有理论依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五脏辨证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钱仲阳儿科五脏辨证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华士 《光明中医》 1998年第6期24-26,共3页
宋·钱乙字仲阳,为中医儿科大家,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为钱氏一生理论与实践的总结,给后世开创了儿科辨证治疗的规范。如书中提出的面部色诊和五脏虚实寒热的辨证方法,为历代儿科医家所师法。特别对儿科的特点,更具有精... 宋·钱乙字仲阳,为中医儿科大家,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为钱氏一生理论与实践的总结,给后世开创了儿科辨证治疗的规范。如书中提出的面部色诊和五脏虚实寒热的辨证方法,为历代儿科医家所师法。特别对儿科的特点,更具有精辟的见解,如认为肝有实火,有泻无补,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乙 五脏辨证 辨证分型
下载PDF
隋淑梅老中医五脏辨证论治肾性血尿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8
18
作者 薛丕良 蒋鹏娜 +7 位作者 王新伟 李丽琦 巩昭勇 王丹丹 伊世华 徐梅秀 黄芳 隋淑梅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6期59-60,共2页
肾性血尿是肾内科常见的疾病,西医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系统总结隋淑梅老中医辨治肾性血尿的核心思想,提出肾性血尿五脏辨证论治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肾性血尿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肾性血尿 五脏辨证论治法 隋淑梅
下载PDF
钱乙“五脏辨证”学说之浅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平 《光明中医》 2006年第10期7-8,共2页
关键词 钱乙 五脏辨证
下载PDF
北宋医理进展及渊源考述:以五脏辨证体系为线索
20
作者 肖荣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0,共3页
张仲景时期五脏证治概念界定边缘清晰,又能化整为零,分散于各具体证治。之后经六朝隋唐,杂病领域的积累致使内部有重新整合的刚性需求。而承载多层五脏辨证新说的七篇《大论》的出现切合发展时机。进入北宋之后,七篇《大论》没有立刻产... 张仲景时期五脏证治概念界定边缘清晰,又能化整为零,分散于各具体证治。之后经六朝隋唐,杂病领域的积累致使内部有重新整合的刚性需求。而承载多层五脏辨证新说的七篇《大论》的出现切合发展时机。进入北宋之后,七篇《大论》没有立刻产生影响,直至仁宗时,由于国家校正医书局整理刊刻新《素问》才流行开来。随之而来,医家不断发挥新说。标志当时学术高度的是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书中将化博为约、重新审察旧说、注重五脏辨证等北宋医学之新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北宋医理的突出进展,是发生于五脏辨证的学术脉络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医学 五脏辨证 运气学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