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维菌素与井冈霉素混配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
作者 邵美红 程楚 +2 位作者 柯汉云 黄世文 李春寿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6,共9页
随着生态和绿色农业建设不断推进,环保型低毒生物农药被广泛研发与利用。针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有效成分用量阿维菌素和井冈霉素混配剂(以下简称阿•井混配剂)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生态和绿色农业建设不断推进,环保型低毒生物农药被广泛研发与利用。针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有效成分用量阿维菌素和井冈霉素混配剂(以下简称阿•井混配剂)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井混配剂对毒杀水稻纹枯病菌、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二化螟、三化螟、黑尾叶蝉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可部分中和病原菌和害虫的抗药性,从而延长药剂的使用期。使用阿•井混配剂对稻纵卷叶螟和稻螟蛉的毒杀效果与单独使用阿维菌素时的毒杀效果相当。综上所述,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井冈霉素混配具有提高对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能力的潜力,并且属于绿色防治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井冈霉素 混配 防治效果 水稻 病虫害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测定农产品中的井冈霉素
2
作者 肖桂英 池连学 +4 位作者 于璐莹 李帅 王丹 孙燕华 张禧庆 《分析仪器》 CAS 2023年第4期43-48,共6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测定农产品中井冈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10 mM乙酸铵水溶液(7/3,v/v,pH5.5)提取,经硅藻土结合混合型阳离子交换柱(mixed cation exchange column,PCX)净化,采用亲水作用色谱(hydr...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测定农产品中井冈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10 mM乙酸铵水溶液(7/3,v/v,pH5.5)提取,经硅藻土结合混合型阳离子交换柱(mixed cation exchange column,PCX)净化,采用亲水作用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LIC)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电离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扫描。井冈霉素在1~40μg/L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方法定量限10μg/kg,在1倍、2和10倍定量限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果蔬类添加回收率在85.06%~94.73%之间,重复性精密度在4.80%~5.92%之间;粮谷类添加回收率在79.26%~89.12%之间,重复性精密度在4.88%~6.01%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果蔬、粮谷等多种农产品井冈霉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 井冈霉素 农产品 硅藻土 混合型阳离子交换柱(PCX) 亲水作用色谱(HILIC)
下载PDF
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防治小麦根部病害试验
3
作者 杨志刚 刘明忠 尹绍忠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6期43-43,52,共2页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新麦26,供试农药有6%井冈霉素·24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7%苯醚·咯·噻虫(22.6%噻虫嗪、苯醚甲环唑2.2%、咯菌腈2.2%)悬浮种衣剂。防治对象为小麦全蚀病、纹枯...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新麦26,供试农药有6%井冈霉素·24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7%苯醚·咯·噻虫(22.6%噻虫嗪、苯醚甲环唑2.2%、咯菌腈2.2%)悬浮种衣剂。防治对象为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和赤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 小麦全蚀病 茎基腐病 苯醚甲环唑 试验作物 咯菌腈 纹枯病 赤霉病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井冈霉素A残留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鹏军 战瑞 +2 位作者 陶晡 张红艳 江树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9-252,共4页
建立了土壤中井冈霉素A残留的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每10g土壤样品使用40mL10%氨水振荡提取60min,不需要其它净化处理。浓缩吹干后采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BSA)对井冈霉素A衍生化反应并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FID... 建立了土壤中井冈霉素A残留的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每10g土壤样品使用40mL10%氨水振荡提取60min,不需要其它净化处理。浓缩吹干后采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BSA)对井冈霉素A衍生化反应并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FID)分析。井冈霉素A衍生物在4.4~71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3);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在94.8%~10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2.9%;方法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2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 残留分析 土壤 气相色谱 衍生化
下载PDF
井冈霉素A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张穗 郭永霞 +1 位作者 唐文华 牛灿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7,共7页
根据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在含系列浓度井冈霉素 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计算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3.2 30 9+0 .872 0 X,r=0 .9910 ,药剂的 EC50 =10 6 .9μg/ m L,EC75=6 34.5 μg/... 根据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在含系列浓度井冈霉素 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计算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3.2 30 9+0 .872 0 X,r=0 .9910 ,药剂的 EC50 =10 6 .9μg/ m L,EC75=6 34.5 μg/ m L。在含 5 0 0 μg/ m L井冈霉素 A的 PDA上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74 .1% ,而田间水稻植株上人工接菌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 0 μg/ m L药液喷洒后 7d和 14 d的防效即可分别达到 77.4 %和 76 .7% ,即药剂在 PDA平板上的理论抑制作用仅是田间活体植株上对病菌实际作用效果的 1/ 10。比较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 ,井冈霉素 A具有对病原菌和寄主植物双重作用的特性。研究首次发现 ,在室内培养基上不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长的 1μg/ m L的井冈霉素 A可以在水稻植株未喷药部位产生防御水稻纹枯病的作用 ,且能够持续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相关酶——过氧化物酶 (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活性增高 ,表明该药剂可以激发水稻抗性防卫反应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A 水稻纹枯病 毒力测定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酸 抗生素农药
下载PDF
禾谷丝核菌对井冈霉素的抗性风险预测 被引量:17
6
作者 夏晓明 王开运 +3 位作者 王怀训 刘英华 胡燕 范昆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个麦区的5个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株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在含井冈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对禾谷丝核菌进行继代培养,以诱导抗药性菌系;测定了抗性菌系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比较了抗性和敏感...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个麦区的5个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株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在含井冈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对禾谷丝核菌进行继代培养,以诱导抗药性菌系;测定了抗性菌系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比较了抗性和敏感菌系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及药剂处理后两种菌系培养液内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田间禾谷丝核菌菌株对井冈霉素分别产生了7.26、7.75、10.46、14.92和23.31倍的抗性。室内继代培养36代,禾谷丝核菌对井冈霉素的抗性达49.24倍,形成了抗井冈霉素菌系。抗井冈霉素菌系对口恶醚唑、福美双、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和咯菌腈分别产生了48.58、21.78、17.62、10.95、2.55和1.78倍的交互抗性。抗性菌系在较低和较高渗透压下其生长抑制率均大于敏感菌系,用井冈霉素处理抗性和敏感菌系后,其体内的电解质都严重外渗,且抗性菌系在10h内的外渗量明显大于敏感菌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丝核菌 井冈霉素 抗药性 交互抗性
下载PDF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媚 杨迎青 +2 位作者 李明海 舒灿伟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 3+1.320 4x,相关系数r=0.962 6,理论抑...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 3+1.320 4x,相关系数r=0.962 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70.2μg/mL,EC95为6 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井冈霉素 菌丝生长 菌核形成
下载PDF
四川省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婕 席亚东 +2 位作者 李洪浩 王晓黎 彭化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01-2504,共4页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了从四川省12个市26个区(县/地级市)采回并分离得到的206个稻纹枯病菌菌株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EC50值与年份呈显著正相关,即所测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菌菌株对井冈霉素已...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了从四川省12个市26个区(县/地级市)采回并分离得到的206个稻纹枯病菌菌株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EC50值与年份呈显著正相关,即所测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菌菌株对井冈霉素已产生抗药性,其抗性频率主要分布在5≤Rf<40区间内,属于低抗到中抗水平。根据多年监测结果,指出了四川省内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等为抗性风险较高的地区,建议加强抗药性监测工作并扩大监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抗药性测定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3 位作者 党威 李恒 何冬梅 朱艳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512μg/mL之间;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原菌群体中虽已出现对井冈霉素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77.6%和99.0%的菌株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频率仍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_(50)值(0.424±0.081)和(0.124±0.043)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基线;井冈霉素的平均EC_(50)值是甲基立枯磷的3倍,表明该病原菌对甲基立枯磷更为敏感;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群体间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甲基立枯磷 敏感性 敏感基线
下载PDF
江苏、河南、安徽和山东四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监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海燕 丁晓菲 +2 位作者 杜文珍 李伟 陈怀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6,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31~0.87、0.05~1.21和0.20~1.09μg/mL,26年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15~1.16、0.43~0.90和0.09~1.33μg/mL,4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井冈霉素仍然可以作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敏感性 敏感性监测
下载PDF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明海 杨迎青 +1 位作者 杨媚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为进一步阐明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丝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为进一步阐明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丝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井冈霉素在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500μg/mL时,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20μg/mL和100μg/mL时,与空白对照相比,Cx或PG的活性下降程度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在各供试浓度下,PMG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未达显著水平。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每个处理的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均可分辨出20条谱带,较为清晰的谱带有16条。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处理之间的病菌菌丝可溶蛋白谱带数目和迁移率均相同,但谱带颜色的深浅和谱带的粗细有差异,表明蛋白种类一致,只是含量不同。在蛋白分子质量为90 u处,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的谱带明显增强;在分子质量为16-35 u之间有6条谱带,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的谱带明显减弱。这说明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有一定的影响;在质量浓度为20μg/mL和100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 水稻纹枯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井冈霉素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家德 钱海丰 +2 位作者 胡宝兰 王智烨 徐茜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71-774,787,共5页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表明,低浓度井冈霉素对细菌总数没有明显影响,较高浓度井冈霉素可促进细菌总数的增加,其中浓度在60mL/kg时,井冈霉素对细菌的刺激强度最高,为对照的220倍,过高浓度的井冈霉素(240mL/kg)对细菌总量的促进作用...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表明,低浓度井冈霉素对细菌总数没有明显影响,较高浓度井冈霉素可促进细菌总数的增加,其中浓度在60mL/kg时,井冈霉素对细菌的刺激强度最高,为对照的220倍,过高浓度的井冈霉素(240mL/kg)对细菌总量的促进作用反而不明显。井冈霉素对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是先刺激后抑制,刺激强度最高时,放线菌数量可增至对照的61倍左右;而最高抑制强度可使放线菌的数量降至对照的14.5%。井冈霉素对真菌的敏感性较低,只有浓度高达120、240mL/kg时,才对真菌产生明显刺激作用,最高刺激强度为同时期对照的118倍。发光菌的毒理试验表明,低浓度井冈霉素毒性很低,较高浓度时呈现较大毒性,但能在短期内恢复,而过高浓度时的井冈霉素可能对土壤微生物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 微生物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对小麦纹枯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 被引量:13
13
作者 全鑫 薛保国 +1 位作者 杨丽荣 孙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5-248,共4页
为了明确5%井冈霉素WP与2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WP复配对小麦纹枯病的毒力作用,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二者不同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根据Wadley法评价增效作用,并对筛选出的最佳配比的药剂进行了盆栽药效实验,结果表明:5%... 为了明确5%井冈霉素WP与2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WP复配对小麦纹枯病的毒力作用,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二者不同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根据Wadley法评价增效作用,并对筛选出的最佳配比的药剂进行了盆栽药效实验,结果表明:5%井冈霉素WP与2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WP在1:1的配比时增效系数最大,增效最为显著,此配比制剂用量500、125、250mg/L时的预防效果分别达到78.8%,77.3%,75.1%,均高于50%多菌灵WP(167mg/L)和5%井冈霉素WP(250mg/L),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明显。5%井岗霉素WP与2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1:1复配可作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理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枯草芽孢杆菌 室内生测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氯胺磷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喜书 王莎菲 +1 位作者 韩新才 李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氯胺磷、井冈霉素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85%氯胺磷可溶性粉剂和5%井冈霉素水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制剂EC50是168.2 mg/L和467.8 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4∶1、1...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氯胺磷、井冈霉素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85%氯胺磷可溶性粉剂和5%井冈霉素水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制剂EC50是168.2 mg/L和467.8 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4∶1、1∶1混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2.26、2.25。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两方面,1∶1配比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混合物 氯胺磷 井冈霉素 水稻纹枯病菌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增效剂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华保 张晋康 +4 位作者 杨春平 刘刚 方敏 谯皓钟 张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3,共4页
通过表面张力、接触角、沉积量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初步探讨了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加倍杀,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增加药液在玉米叶片上的沉积量,加倍杀最佳加入量为井... 通过表面张力、接触角、沉积量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初步探讨了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加倍杀,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增加药液在玉米叶片上的沉积量,加倍杀最佳加入量为井冈霉素制剂量的15%。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加倍杀在离体条件下对井冈霉素抑制玉米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无明显的增效作用,但能有效提高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减少药剂用量。初步推断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机理是由于改善了药液的理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倍杀 玉米纹枯病 井冈霉素 增效作用
下载PDF
井冈霉素A处理珊西烟后对TMV枯斑数目和抗性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穗 唐文华 谈文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41,共4页
1μg/ m L 井冈霉素 A处理珊西烟 1d、6 d、9d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 TMV,在同株上的药剂处理叶片 (叶位 6 )和药剂未处理叶片(叶位 7、8、9)上的枯斑数目均比清水对照处理相同叶位叶片上的枯斑数目显著减少 ,之间的差异分别达到 0 .0 1和 ... 1μg/ m L 井冈霉素 A处理珊西烟 1d、6 d、9d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 TMV,在同株上的药剂处理叶片 (叶位 6 )和药剂未处理叶片(叶位 7、8、9)上的枯斑数目均比清水对照处理相同叶位叶片上的枯斑数目显著减少 ,之间的差异分别达到 0 .0 1和 0 .0 5的显著水平 (t测验 )。对 1μg/ m L井冈霉素 A处理后的珊西烟不同叶位叶片进行几丁质酶和β- 1,3-葡聚糖酶的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在药剂涂抹后 1d、6 d和 9d的处理叶片与未处理叶片均比清水对照植株相同叶位叶片有明显的增加 ,并与井冈霉素 A处理后相同叶位的 TMV枯斑数目减少的结果似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井冈霉素 A具有一定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毒的作用 ,为今后扩大该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和深入探索其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和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A处理 珊西烟 TMV枯斑数目 抗性相关酶 几丁质酶 诱导抗性 烟草
下载PDF
郑州郊区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穗 许文霞 +2 位作者 薛银根 陈秀英 王金荣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5年第4期171-173,共3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郑州郊区几个主要水稻种植区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发现引起水稻纹枯病的丝核菌有AG-1IA和AG-1IC两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1IA是主要致病菌群,检测结果表明该菌群菌株对井冈霉素未产生抗药性... 本研究通过检测郑州郊区几个主要水稻种植区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发现引起水稻纹枯病的丝核菌有AG-1IA和AG-1IC两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1IA是主要致病菌群,检测结果表明该菌群菌株对井冈霉素未产生抗药性;AG-1IC菌群菌株虽出现的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井冈霉素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APSA-80对井冈霉素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炳球 胡美英 +2 位作者 黄端平 侯任环 翁群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在750 倍的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0 .01 % 、0 .02 % 和0 .04 % 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PSA80 后,其表面张力降低了32 .87 % ~53 .66 % 、药液液滴在水稻的叶表面和叶背面的接触角分别降低了25 .2... 在750 倍的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0 .01 % 、0 .02 % 和0 .04 % 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PSA80 后,其表面张力降低了32 .87 % ~53 .66 % 、药液液滴在水稻的叶表面和叶背面的接触角分别降低了25 .26 % ~51 .98 % 和36 .88 % ~47 .34 % ,在叶鞘上降低22 .38 % ~37 .18 % ;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提高约1 .6 倍;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PSA80 能够提高井冈霉素药液抗雨水冲刷能力;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APSA80 能够提高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的效果和延长其持效期。药后14 d ,加入0 .02 % 和0 .04 % APSA80 的处理防效明显高于单用;药后21 d ,加入0 .04 % 的,防效仍保持86 .58 % (96 年) 和90 .93 % (97 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枯病 井冈霉素 表面活性剂 APSA-80 药效
下载PDF
井冈霉素和咪鲜胺混剂对2种水稻病原真菌的室内活性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束兆林 潘以楼 +3 位作者 吉沐祥 赵来成 缪康 庄义庆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4-135,共2页
采用含药介质法测定了咪鲜胺和井冈霉素及其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稍高于井冈霉素,而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极显著高于井冈霉素。咪鲜胺和井冈霉素按1∶1.5混配,对稻曲病菌和... 采用含药介质法测定了咪鲜胺和井冈霉素及其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稍高于井冈霉素,而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极显著高于井冈霉素。咪鲜胺和井冈霉素按1∶1.5混配,对稻曲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共毒系数最高,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井冈霉素 水稻病原真菌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米和稻壳中井冈霉素A的残留 被引量:11
20
作者 关文碧 王晨 张红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本文建立了稻米和稻壳中井冈霉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水(9+1)涡旋提取,过滤膜后进行HPLC-MS/MS分析。用多反应监测技术确定井冈霉素A的两对离子对m/z498.2/178.1、m/z498.2/336.1为定性离子对,m/... 本文建立了稻米和稻壳中井冈霉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水(9+1)涡旋提取,过滤膜后进行HPLC-MS/MS分析。用多反应监测技术确定井冈霉素A的两对离子对m/z498.2/178.1、m/z498.2/336.1为定性离子对,m/z498.2/178.1为定量离子对。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0.2mg/L,其中稻壳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稻米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8。稻米、稻壳的0.05、0.1、0.5 mg/kg三个浓度的添加回收率为71.6%~8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9%~8.16%。方法的定量限(LOQ)为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A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残留分析 稻米 稻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