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火驱注采井间连通性研究——以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士宝 宋佳 +2 位作者 任梓寒 杨凤祥 蒋海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
判断火驱稠油油藏注采井间连通关系进而计算燃烧前缘位置是火驱开发调整的首要工作,而现有注采关联模型难以表征复杂的火驱注采井间连通情况。以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为例,建立了适用于火驱的多元热采关联模型。首先对原始动态数据... 判断火驱稠油油藏注采井间连通关系进而计算燃烧前缘位置是火驱开发调整的首要工作,而现有注采关联模型难以表征复杂的火驱注采井间连通情况。以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为例,建立了适用于火驱的多元热采关联模型。首先对原始动态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然后利用决策树、随机森林和AdaBoost 3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了特征变量的重要性比较,选择计算精度最高的随机森林算法确定出影响火驱产量的3个主特征为含水率、注气量和油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驱多元注采关联模型,对典型井组注采井间连通性进行了计算;最后利用生产特征和示踪剂测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井间连通性计算值符合生产动态分析对生产井状态的认识,示踪剂监测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注采连通性的准确性。本文方法准确简便,有助于清晰认识火驱井间状态,并为后续火驱注采调整和产量预测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机器学习 主特征 注采关联模型 井间连通性
下载PDF
水驱开发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反演模型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辉 康志江 +2 位作者 孙海涛 张贤松 李颖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6,共8页
针对当前井间连通性模型只能预测产液动态变化、无法计算油水两相动态且不能分层进行连通性分析等局限性,建立了新的可模拟油水动态的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模型将油藏系统分层离散成一系列由井间传导率和连通体积等参数表征的井间... 针对当前井间连通性模型只能预测产液动态变化、无法计算油水两相动态且不能分层进行连通性分析等局限性,建立了新的可模拟油水动态的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模型将油藏系统分层离散成一系列由井间传导率和连通体积等参数表征的井间连通单元,并以连通单元为模拟对象进行物质平衡方程计算,通过考虑定液、定压两种生产模式实现压力求解和井间流量计算,结合前缘推进理论建立了井间饱和度追踪计算方法,最终得出井点处各层的油水产出动态;以此为基础利用随机扰动近似法和投影梯度法等通过动态拟合建立了模型参数反演方法。实例应用显示,所建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动态拟合和预测效果,反演后的连通模型参数与实际油藏地质特征相吻合,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相比当前连通性方法,模型能实时获得分层井间流量分配系数、单井产液和产油劈分系数等信息,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油藏平面及纵向的油水流动关系和生产措施变化,指导油田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油藏 井间连通性 反演模型 井间连通单元 井间流量分配系数 油井产量劈分系数
下载PDF
基于井间连通性的油藏开发生产优化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赵辉 谢鹏飞 +2 位作者 曹琳 李颖 赵艳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5-561,共7页
基于连通性思想与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油藏开发生产优化设计方法。在现有井间连通性模型基础上,通过改进饱和度追踪方法,得到可预测油水动态的连通性模型,使其在处理油田常见液量剧变、关停井、转注等措施带来的流体转向时计算... 基于连通性思想与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油藏开发生产优化设计方法。在现有井间连通性模型基础上,通过改进饱和度追踪方法,得到可预测油水动态的连通性模型,使其在处理油田常见液量剧变、关停井、转注等措施带来的流体转向时计算更为精确。在对油藏历史动态进行自动拟合反演后,建立了油藏生产最优控制模型,结合优化算法进行快速求解,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同时,自动获取最优开发注采方案。概念算例表明,改进后饱和度追踪方法更为精确;实际算例显示,该方法能自动优化油井转注时机,且优化后注采方案能有效控水增油,提高经济开发效益,为现场开发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油藏生产优化 饱和度追踪 历史拟合 优化算法
下载PDF
岩溶热储井间连通性的示踪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庞菊梅 庞忠和 +3 位作者 孔彦龙 罗璐 王迎春 王树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5-923,共9页
岩溶热储储层的不均匀性强,采灌井之间的连通性不易确定。示踪技术可以将运移参数量化,有效刻画储层流体的特征,研究回灌井和开采井之间的水力联系,包括导水通道,流体流速等信息,对长期回灌可能引起的开采井的冷却进行预测,是岩溶热储... 岩溶热储储层的不均匀性强,采灌井之间的连通性不易确定。示踪技术可以将运移参数量化,有效刻画储层流体的特征,研究回灌井和开采井之间的水力联系,包括导水通道,流体流速等信息,对长期回灌可能引起的开采井的冷却进行预测,是岩溶热储井间连通性研究十分有效的技术。本文以华北牛驼镇地热田雄县地区为例,针对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溶热储,采用荧光素钠示踪剂,进行了1口井注入,10口井观测的群井示踪试验。采用裂隙介质溶质运移模型,对示踪试验数据进行了解释,得到优势通道的长度、渗透流速、纵向弥散度、回收率等储层性质,获得了试验区内采灌井之间的连通特征。对调整采灌井布局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岩溶热储 示踪技术 渗透流速 优化开采
下载PDF
基于井间连通性的产聚浓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谢晓庆 赵辉 +2 位作者 康晓东 张贤松 谢鹏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269,308,共8页
为了准确预测产聚时间、产聚浓度等含聚采出液关键指标,提出了基于井间连通性的产聚浓度预测方法,通过与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结果的对比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在水驱井间连通性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聚合物的黏度、浓度、吸附量和水相... 为了准确预测产聚时间、产聚浓度等含聚采出液关键指标,提出了基于井间连通性的产聚浓度预测方法,通过与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结果的对比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在水驱井间连通性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聚合物的黏度、浓度、吸附量和水相渗透率下降系数等关键参数,建立了聚合物驱生产动态预测模型。与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需要求解的压力方程组维数较低,且通过自动历史拟合反演井间传导率和连通体积,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精度。采用1注4采均质油藏模型,通过与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对主要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随着注聚后水相渗透率下降系数、注聚浓度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以及注聚时机的提前,驱油效果变好。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有效预测不同开发方案的产聚浓度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产聚浓度 聚合物驱 计算模型
下载PDF
应用不稳定试井判断井间连通性 被引量:57
6
作者 廖红伟 王琛 左代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7-89,共3页
判断井间连通性是评价气藏储量、优化布井和编制开发方案所必需的工作。但随着气田的开发 ,气藏压力分布不断变化 ,对投产区新钻井 ,利用原始地层压力和压力梯度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受到一定限制。根据理论分析 ,对于均质气藏 ,受邻井... 判断井间连通性是评价气藏储量、优化布井和编制开发方案所必需的工作。但随着气田的开发 ,气藏压力分布不断变化 ,对投产区新钻井 ,利用原始地层压力和压力梯度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受到一定限制。根据理论分析 ,对于均质气藏 ,受邻井生产干扰的井压力恢复导数与具有定压边界的井压力恢复导数的曲线形态相似 ,但前者压力恢复导数小于0 .5 ,而后者压力恢复导数先高于 0 .5再减小 ,最后小于 0 .5。根据此特点 ,可以利用投产区新钻井的不稳定试井结果 ,判断井间连通性 ,再结合压力梯度法可研究气藏的压力系统特征。图 1参 4(廖红伟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试井 气井 判断 井间连通性 压力系统
下载PDF
利用注采数据研究岔15油田井间连通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冯其红 陈存良 +1 位作者 杨光龙 王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89,145,共3页
为了简单准确地研究复杂断块油田的井间连通性,改进了非线性扩散系数的计算方式,利用斜率关联度法计算注采关联度,克服了注水信号衰减性和时滞性及数据无量纲化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更准确地研究井间连通性。研究表明,修正后的注... 为了简单准确地研究复杂断块油田的井间连通性,改进了非线性扩散系数的计算方式,利用斜率关联度法计算注采关联度,克服了注水信号衰减性和时滞性及数据无量纲化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更准确地研究井间连通性。研究表明,修正后的注采信号间关联程度更高,且注采信号间的关联程度越大,井间连通性越好。沉积相分析和示踪剂监测结果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较高的矿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非线性扩散系数 灰色关联 无量纲化 复杂断块油田
下载PDF
井间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60
8
作者 邓英尔 刘树根 麻翠杰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5期50-53,92,共4页
采用将动态与静态数据相结合 ,从 6个方面研究井间地层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的 6个方面为 :地层各处原始折算压力近似相等 ;各井原始地层压力与深度成线性关系 ;在开采期间 ,各井地层压力同步下降 ;各井产量递减总体趋势类... 采用将动态与静态数据相结合 ,从 6个方面研究井间地层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的 6个方面为 :地层各处原始折算压力近似相等 ;各井原始地层压力与深度成线性关系 ;在开采期间 ,各井地层压力同步下降 ;各井产量递减总体趋势类似 ;某井工作制度发生变化时 ,邻近井有干扰反映 ;各井原油密度、组份等一致。采用此方法 ,对TH油田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得出的认识可靠 ,它对于复杂多重介质中井间地层连通性的确定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综合分析方法 油田 储层 地质 地层压力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六中东区克下组油藏井间连通性动态反演及地质控制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平 赵昌垒 +3 位作者 李顺明 王新征 陈欢庆 许晓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2,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六中东区油藏井间连通性测试成本高、研究周期长的问题,以油井产液量和水井注水量等动态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方法定量反演油水井连通系数,并通过示踪剂资料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下组油藏油水井存在... 针对准噶尔盆地六中东区油藏井间连通性测试成本高、研究周期长的问题,以油井产液量和水井注水量等动态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方法定量反演油水井连通系数,并通过示踪剂资料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下组油藏油水井存在单井突进、单线连通、单向连通和多向连通4种连通样式,连通性主要受构型要素、断层、储层物性和储层改造措施等地质因素控制。其中扇根开发层系S74和S73小层以单井突进、单线连通为主,主要受储层物性控制;扇中开发层系S72和S71小层以单线连通和单向连通为主,主要受构型单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多元线性回归 连通样式 单井突进 单向连通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基于井间连通性的油藏注采调整优化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学峰 赵辉 +2 位作者 沈文洁 魏开鹏 宁雪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4,共4页
针对单模型系统的不确定性,运用井间连通性模型与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油藏开发注采调整优化设计方法。所建连通性模型可模拟计算出井点产出的油水动态。而后运用多模型集合平滑数据同化方法(ES-MDA),得到反演模型特征参数,以拟... 针对单模型系统的不确定性,运用井间连通性模型与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油藏开发注采调整优化设计方法。所建连通性模型可模拟计算出井点产出的油水动态。而后运用多模型集合平滑数据同化方法(ES-MDA),得到反演模型特征参数,以拟合后的多个连通性模型集合为动态预测基础,结合鲁棒优化理论,建立了油藏开发鲁棒生产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自动求解得到油水井注采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得到实时注水劈分和井间连通关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B80实际区块,截至2018年5月,该区块日增油为46.8m^3/d,累计产油为655 2×10~4m^3,含水率降低4.6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减小开发生产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模型 ES-MDA方法 鲁棒优化 注采调整
下载PDF
利用卡尔曼滤波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巍 刘威 +2 位作者 谷建伟 姬长方 隋顾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油藏连通性的认识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和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注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一种卡尔曼滤波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考虑到注入数据的噪声污染和注... 油藏连通性的认识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和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注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一种卡尔曼滤波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考虑到注入数据的噪声污染和注入信号在地层传播过程中的时滞影响,分别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和非线性扩散滤波器对注采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注采数据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干扰,提高连通性分析的准确性。基于预处理后的历史注采数据,对以生产井产液量为响应,注水井的注水量为输入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参数优化,模拟和挖掘注采系统中的井间连通关系。通过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量化油藏井间连通程度。应用所建模型和方法分析了均质、各向异性、包含封闭断层、具有高渗透带的4种典型特征油藏和实际非均质油藏的井间连通性。计算结果与油藏地质特征高度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可作为量化注采系统连通状况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人工神经网络 卡尔曼滤波 非线性扩散滤波器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动静态方法在油藏井间连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廖明光 廖成基 陈小凡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塔北牙哈7井区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基质物性差,缝洞较发育,非均质性强,目前总体呈现出底水快速锥进、含水高、采出程度低等情况。针对该问题,运用水平井测井解释和地震平面属性相结合的静态方法分析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变化,再利用动态资... 塔北牙哈7井区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基质物性差,缝洞较发育,非均质性强,目前总体呈现出底水快速锥进、含水高、采出程度低等情况。针对该问题,运用水平井测井解释和地震平面属性相结合的静态方法分析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变化,再利用动态资料判断井间连通性,佐证静态分析认识,得到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可靠认识。结果表明,测井模型显示井区储层横向非均质性较强,地震属性预测判断YH7-3H井与其他井的连通概率较小;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YH7-H2、YH7-H5井间表现出相对较好的连通性,并由压力恢复试井、井间干扰试井及注采见效法得到补充验证。该方法在牙哈7井区应用效果好,为该类复杂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准确评价及该区油藏开发部署提供了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缝洞储层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 非均质性 塔北油田
下载PDF
利用微地震监测成果判断砂砾岩油藏压裂裂缝井间连通性——以准噶尔盆地玛湖油田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卫东 刘腾蛟 +3 位作者 纪拥军 张立峰 储仿东 张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5-404,I0006,共11页
现阶段离散的微地震事件点刻画的裂缝形态仅代表压裂裂缝网络的包络范围,很难精细刻画缝网包络中人工裂缝的真实形态,而且受速度模型、初至拾取等因素影响,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仅靠离散的微地震事件点分布位置信息无法... 现阶段离散的微地震事件点刻画的裂缝形态仅代表压裂裂缝网络的包络范围,很难精细刻画缝网包络中人工裂缝的真实形态,而且受速度模型、初至拾取等因素影响,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仅靠离散的微地震事件点分布位置信息无法判断裂缝井间连通性。为此,以准噶尔盆地玛湖油田玛131示范区示踪剂检测结果作为判断井间人工改造裂缝是否连通的依据,总结未受天然裂缝影响情况下微地震事件点与邻井事件点最小距离规律,形成一种新的利用微地震监测结果定量评价砂砾岩油藏压裂裂缝井间连通性的方法。玛湖砂砾岩油藏在未受天然裂缝影响情况下,相邻井微地震事件交叉,且微地震事件距邻井事件最小距离小于10m,代表两井压裂裂缝连通;反之,微地震事件距邻井事件最小距离大于10m,代表两井压裂裂缝未真正连通。应用判断玛湖凹陷砂砾岩油藏井间裂缝连通性方法可以评价玛湖区块井间距与施工规模的合理性,也可推广到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砂砾岩油藏 示踪剂 井间连通性 井间距
下载PDF
元120长221 油藏注水见效及井间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成勇 罗璇宇 +2 位作者 伍勇 龚伟 张锦良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0年第2期55-58,64,共5页
油藏注水开采过程中,详细了解注采见效状况及井间连通性,对指导注水开发全过程,延长稳产时间,提高采收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用相关系数理论,通过相关度的大小来判断油田注水见效情况及井间连通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Spear... 油藏注水开采过程中,详细了解注采见效状况及井间连通性,对指导注水开发全过程,延长稳产时间,提高采收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用相关系数理论,通过相关度的大小来判断油田注水见效情况及井间连通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Spearman秩相关系数能分析注水见效及井间连通性,本文的研究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采 注水见效 井间连通性 Spearman秩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塔河六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昕翰 闫长辉 +2 位作者 赖思宇 何冠华 罗佼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103-105,共3页
塔河油藏属于大型碳酸盐岩裂缝和岩溶缝洞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研究其井间连通性是进一步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结合压力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分别利用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类干扰试井分析法、生产特征相似分析法和流体性质分析法... 塔河油藏属于大型碳酸盐岩裂缝和岩溶缝洞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研究其井间连通性是进一步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结合压力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分别利用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类干扰试井分析法、生产特征相似分析法和流体性质分析法对塔河六区缝洞储集体进行了井间连通性研究,实践表明,这些方法研究井间连通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井间连通性 生产动态 地层压力
下载PDF
油藏井间连通性反演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海涛 赵辉 +1 位作者 曹琳 李颖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5期14-18,共5页
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基于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反演油藏井间连通性是目前一类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该类方法存在的问题,利用油水井注采动态数据建立了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及反演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 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基于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反演油藏井间连通性是目前一类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该类方法存在的问题,利用油水井注采动态数据建立了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及反演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井间连通性反演软件。应用实例表明该软件操作灵活,能够较好的考虑关停井等复杂油田生产情况,对油水井间的连通关系进行定量表征和预测,为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和措施方案的调整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优势渗流通道 软件 反演方法
下载PDF
利用类干扰试井判断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井间连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宇 杨彦军 +1 位作者 蒋宏伟 刘力 《试采技术》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不具有连续储集体的特征,依据现有的地质研究和地震横向预测技术很难真实地描述井间连通性,而对于塔河油田常规判断井间连通性的压力资料又较少,因此,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井间连通性的一种类干扰试井方法,...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不具有连续储集体的特征,依据现有的地质研究和地震横向预测技术很难真实地描述井间连通性,而对于塔河油田常规判断井间连通性的压力资料又较少,因此,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井间连通性的一种类干扰试井方法,并对塔河油田4区的S65井组进行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其结果较为真实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碳酸盐岩 井间连通性 类干扰试井
下载PDF
利用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判断井间连通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鑫 《内江科技》 2014年第5期71-72,共2页
碳酸盐岩油气藏得非均质性极强,因此准确划分碳酸盐岩储层的缝洞单元对油气藏的生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邻井的连通性判断为缝洞单元划分的基础,但常规的连通性判断方法耗资大、时间长且精度低,难以多井进行连通性判断。因此提出利用气... 碳酸盐岩油气藏得非均质性极强,因此准确划分碳酸盐岩储层的缝洞单元对油气藏的生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邻井的连通性判断为缝洞单元划分的基础,但常规的连通性判断方法耗资大、时间长且精度低,难以多井进行连通性判断。因此提出利用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判断井间连通性,不仅耗时短且能较准确的判断多井间的连通性,可成为油田进行连通性判断的主要手段之一,为缝洞单元的划分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指纹技术 气相色谱 利用 碳酸盐岩油气藏 碳酸盐岩储层 单元划分 非均质性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的示踪剂监测——以塔河油田T402注采井组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新宝 李留仁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59,共5页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储集体以分布非常复杂的缝、洞、孔为主,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这类油藏裂缝-溶洞复合存在,底水十分发育,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井间连通性极大地影响注水、注气措施的有效性。对此,探究了示踪剂监测确定缝洞...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储集体以分布非常复杂的缝、洞、孔为主,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这类油藏裂缝-溶洞复合存在,底水十分发育,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井间连通性极大地影响注水、注气措施的有效性。对此,探究了示踪剂监测确定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原理、方法,以及参数优选等问题,计算了水线推进速度和注入水分配系数。通过对塔河油田T402注采井组连通性评价分析表明,应用示踪剂监测确定缝洞油藏的井间连通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油藏 井间连通性 示踪剂 水线推进速度 塔河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