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碳酸酯在亚临界乙醇中的催化解聚 被引量:9
1
作者 方宇媛 金红茂 +2 位作者 潘志彦 邹霞 林春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2-377,共6页
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在投料比1∶6.3(20.0 g PC/126.2 g乙醇)、温度140-220℃、压力1.1-5.9MPa、反应时间15-60 min条件下,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研究了聚碳酸酯(PC)在亚临界乙醇中的催化解聚,产物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在投料比1∶6.3(20.0 g PC/126.2 g乙醇)、温度140-220℃、压力1.1-5.9MPa、反应时间15-60 min条件下,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研究了聚碳酸酯(PC)在亚临界乙醇中的催化解聚,产物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气质联谱(GC-MS)和气相色谱(G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的解聚率随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产物双酚A(BPA)的收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而下降。在投料比1∶6.3、温度170℃、反应时间15 min、压力1.7 MPa、催化剂投加量1.0 g·(160.0 ml乙醇)^-1条件下,PC解聚率为84.2%,BPA收率可达到95.7%。根据PC在亚临界乙醇中催化解聚产物的分析,并结合PC链结特点,提出了PC的催化解聚机理。通过实验数据关联,得出亚临界乙醇中PC催化解聚反应级数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40.15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乙醇 聚碳酸酯 氢氧化钠 催化解聚 动力学
下载PDF
碱木质素超/亚临界乙醇体系解聚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梦薇 郭大亮 +1 位作者 王林芳 薛国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3-1210,共8页
采用微型高温高压反应釜,在超/亚临界乙醇体系,进行麦草碱木质素的解聚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红外光谱仪(FT-IR)对解聚产物进行分析,探讨大分子结构的解聚机理。结果表明,碱木质素在乙醇临界点条... 采用微型高温高压反应釜,在超/亚临界乙醇体系,进行麦草碱木质素的解聚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红外光谱仪(FT-IR)对解聚产物进行分析,探讨大分子结构的解聚机理。结果表明,碱木质素在乙醇临界点条件(240℃,7.2 MPa)解聚获得最低残焦得率,数值为16.5%。碱木质素在亚临界乙醇体系解聚过程,碱木质素熔融形成直径1.0-2.0μm的微球分散于乙醇中,结构单体间少量醚键和苯环侧链Cα均裂断裂,形成酚类、酯类、酮类和酸类产物;碱木质素在超临界乙醇体系解聚过程,熔融微球直径明显缩小,解聚时发生大量结构单体间醚键、苯环侧链Cα断裂及酯类产物的二次分解反应,解聚产物中酯类产物含量(11.94%)降低,酚类产物得率(52.14%)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超/亚临界乙醇 解聚
下载PDF
亚临界乙醇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曹金星 张玲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亚临界乙醇辅助反应挤出法,以纳米有机膨润土和超细重质碳酸钙作为填料制备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亚临界乙醇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对木塑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乙醇能改善木... 通过亚临界乙醇辅助反应挤出法,以纳米有机膨润土和超细重质碳酸钙作为填料制备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亚临界乙醇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对木塑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乙醇能改善木粉与聚丙烯(PP)之间的界面结合,在亚临界乙醇作用下,超细重质碳酸钙能更好地发挥增强增韧效果,当添加1份超细重质碳酸钙时,有亚临界乙醇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无亚临界乙醇的提高了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乙醇 木塑复合材料 纳米颗粒 界面反应
下载PDF
亚临界乙醇预处理/球磨条件下纳米微纤丝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海珠 郭大亮 +2 位作者 刘蓓 王家俊 薛国新 《中华纸业》 CAS 2019年第12期12-18,共7页
以漂白阔叶木浆为原料,在亚临界乙醇预处理/球磨处理条件下,研究木浆纤维的特性。研究通过有无预处理和改变球磨机球磨时间的方法,考察了木浆纤维、商品NFC及商品NCC的特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FI-TR红外光谱衍射和SEM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制... 以漂白阔叶木浆为原料,在亚临界乙醇预处理/球磨处理条件下,研究木浆纤维的特性。研究通过有无预处理和改变球磨机球磨时间的方法,考察了木浆纤维、商品NFC及商品NCC的特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FI-TR红外光谱衍射和SEM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制备的纳米微纤丝的结晶度、化学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自制NFC,商品NCC和商品NFC的结晶度分别为60.78%,61.36%,58.13%。自制NFC的结晶度处于商品NCC与商品NFC结晶度之间,说明自制的NFC结晶度已达到商品级别;SEM显示,纤维在研究条件下出现分丝帚化并且可以观察到达到纳米级别的微纤化纤维素;在该亚临界乙醇预处理/球磨条件下,最适宜球磨时间为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浆 纯化 纤维素 纳米纤化纤维素 亚临界乙醇
下载PDF
亚临界乙醇/水预处理纯化木浆纤维研究
5
作者 周天文 郭大亮 +3 位作者 华飞果 童树华 夏新兴 孙丽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8-223,共6页
以漂白阔叶木浆为原料,研究亚临界乙醇/水纯化处理对木浆纤维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预处理温度和时间,考察纯化浆得率和纤维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预处理后木浆纤维... 以漂白阔叶木浆为原料,研究亚临界乙醇/水纯化处理对木浆纤维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预处理温度和时间,考察纯化浆得率和纤维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预处理后木浆纤维的形态特征、化学结构以及结晶度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当预处理温度180℃,时间180 min时,纯化浆得率为93.30%,纤维素相对含量达到87.79%,相比原料提高8.43%;SEM显示,此时纤维出现分丝帚化,纤维表面出现褶皱并暴露出大量微纤丝;XRD研究发现,此时结晶度达到76.40%,相比原料提高2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纤维素 纯化 木浆 亚临界乙醇
原文传递
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纤维素解聚反应研究与机理初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朝阳 解新安 +2 位作者 陶红秀 郑璐丝 李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32,共7页
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在反应温度200~330℃、乙醇用量0~150 mL条件下,考察了亚/超临界乙醇直接液化秸秆纤维素的解聚行为,并初步探讨了其液化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乙醇用量和反应停留时间对秸秆纤维素的液化均有显著影响,反应... 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在反应温度200~330℃、乙醇用量0~150 mL条件下,考察了亚/超临界乙醇直接液化秸秆纤维素的解聚行为,并初步探讨了其液化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乙醇用量和反应停留时间对秸秆纤维素的液化均有显著影响,反应温度由200℃升高至330℃,重油和气体收率分别增加了12.55%、28.83%;乙醇用量增加,反应压力随之升高,乙醇进入超临界状态,残渣和气体收率相比单纯热裂解分别降低11.10%和8.44%。通过GC/MS、FT-IR分析生物油组分和残渣特性,表明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中断键裂解,且酮类和乙酯类化合物是生物油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乙醇 秸秆纤维素 解聚 液化机理
下载PDF
亚/超临界乙醇中羟基和氢自由基作用下的纤维素液化行为 被引量:5
7
作者 黎巍 解新安 +5 位作者 汤成正 李雁 李璐 王娅莉 魏星 樊荻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421,共7页
以水杨酸为羟基自由基(HO·)捕捉剂、四氯化碳为氢自由基(H·)捕捉剂,采用间歇高压反应釜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中的液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自由基捕捉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纤维素液化行为的影响,研究亚... 以水杨酸为羟基自由基(HO·)捕捉剂、四氯化碳为氢自由基(H·)捕捉剂,采用间歇高压反应釜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中的液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自由基捕捉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纤维素液化行为的影响,研究亚/超临界乙醇产生的HO·和H·自由基对纤维素的液化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杨酸用量增加(0-4mL),HO·浓度升高,生物油收率由29.3%提高至47.9%,固体残渣收率从26.7%降低至24.3%;反应温度从250℃升高至320℃,HO·活性随之增强,生物油收率由35.9%升高至58.2%,固体残渣收率由51.8%降低至20.4%;随着四氯化碳用量由0增加为2mL时,H·浓度降低,生物油收率由24.7%降低至20.7%,固体残渣收率由54.1%增加至59.1%;反应时间从0到30min,液化作用不断增强,生物油收率从8.7%升高至28.5%,固体残渣收率由86.3%下降至60.9%;30min之后,四氯化碳对H·活性的抑制加强,导致液化作用减弱,生物油收率有所下降。实验结果表明,乙醇在亚/超临界状态下能够产生HO·和H·,且HO·和H·浓度和活性与反应条件相关,对纤维素液化产物的收率及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液化 /超临界乙醇 自由基 自由基捕捉剂
下载PDF
亚/超临界乙醇-水体系中杜氏盐藻直接液化制备生物油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培铃 陈宇 +4 位作者 吴玉龙 杨明德 李春 陈镇 徐晓庆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1-797,共7页
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为介质,研究了在亚/超临界条件下杜氏盐藻直接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工艺,探索了乙醇-水介质中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化温度对盐藻液化率和产油率的影响,采用FT-IR和GC-MS方法分析了生物油的主要... 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为介质,研究了在亚/超临界条件下杜氏盐藻直接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工艺,探索了乙醇-水介质中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化温度对盐藻液化率和产油率的影响,采用FT-IR和GC-MS方法分析了生物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在亚/超临界乙醇-水体系中,当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0%、液化温度为320℃时,杜氏盐藻的液化率为98.24%,产油率高达64.68%。在亚/超临界乙醇-水体系下,杜氏盐藻中各主要生化组分都能被有效液化。以亚/超临界乙醇-水为介质直接液化杜氏盐藻制备生物油时,随着介质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所得生物油中的酸性物质含量显著减少,酯类物质含量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生物油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超临界乙醇-水 生物油 液化 GC-MS
下载PDF
秸秆纤维素亚/超临界液化中平台化合物的5集总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娅莉 战晓青 +2 位作者 解新安 陶红秀 叶梦晴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3期22-27,共6页
采用GC-MS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与亚/超临界乙醇液化产物,将产物划分酮类(KE)、酯类(ES)、醇类(AL)、液化残渣(RE)和其他(OT)五集总,初步探索反应网络,建立12条反应路径的5集总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简化优化后得出计算结果和最佳条件。结果显... 采用GC-MS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与亚/超临界乙醇液化产物,将产物划分酮类(KE)、酯类(ES)、醇类(AL)、液化残渣(RE)和其他(OT)五集总,初步探索反应网络,建立12条反应路径的5集总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简化优化后得出计算结果和最佳条件。结果显示,反应级数n在0.1~1.2之间,指前因子A在1.23×10~7/h到1.78×10^(15)/h之间,活化能Ea在76.75~153.45 k J/mol。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证实该5集总模型是可靠的,用遗传算法计算动力学参数是可行的,为生物质转化为平台化合物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乙醇 平台化合物 反应路径 动力学 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滇池蓝藻在亚/超临界乙醇中热化学催化液化制备生物油及其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晓萍 包桂蓉 +3 位作者 王华 李法社 李秀凤 杜威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4-488,共5页
在高压反应釜中,以亚/超临界乙醇为液化介质、以SO42/ZrO2为催化剂催化液化滇池蓝藻制备生物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料液比等对蓝藻液化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表明,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40min、催化剂SO42/ZrO2加... 在高压反应釜中,以亚/超临界乙醇为液化介质、以SO42/ZrO2为催化剂催化液化滇池蓝藻制备生物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料液比等对蓝藻液化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表明,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40min、催化剂SO42/ZrO2加入量为蓝藻质量的2%、蓝藻与乙醇比为1:15g/mL是最佳的条件,在此条件下液化率为87.46%,油产率为63.32%.分析了生物油的特性和组分,生物油是一种组成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超临界乙醇 催化液化 生物油
原文传递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of Wheat Straw in Sub-critical Water/Ethanol with Ionic Liquid for Bio-oil Production 被引量:2
11
作者 Wang Baofeng Han Shaohua Zhang Jinju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期81-88,共8页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of wheat straw in sub-critical water with ionic liquid was investigated in an autoclave.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was studied. The liquid oil and the r...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of wheat straw in sub-critical water with ionic liquid was investigated in an autoclave.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was studied. The liquid oil and the residuals were tested by 1H NMR, FTIR and SEM techniqu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oil yield from liquefaction of wheat straw in water/ethano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ub-critical water. 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under the investigated conditions, adding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Bmim]Cl) could increase the total conversion and gas yield,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yield of n-hexane insoluble fraction and the tetrahydrofuran soluble fraction was reduced. Moreover,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upon adding [Bmim]Cl the contents of the aliphatic hydrogen and phenols in liquid oil also increased along with improved oil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straw liquefaction sub-critical water ionic liqui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