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当·斯密美德思想对医务人员德性培养的启示
1
作者 宋杨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6,21,共5页
市场经济下人们对私利的追逐必须要有道德约束,如何帮助医学界走出道德困境是必须直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亚当·斯密的美德思想,探讨德性伦理在医务人员德性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审慎、正义、仁慈和克己这四种个人具备的美德,... 市场经济下人们对私利的追逐必须要有道德约束,如何帮助医学界走出道德困境是必须直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亚当·斯密的美德思想,探讨德性伦理在医务人员德性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审慎、正义、仁慈和克己这四种个人具备的美德,将其与医务人员品行培养实际联系起来,得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美德思想对医务人员德性培养的启示,即用审慎之美德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用正义之美德维护患者健康利益、用仁慈之美德增进患者幸福感以及用克己之美德学会自我管理等,旨在为医务人员的德性培养提供智识支持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美德 医务人员 德性培养
下载PDF
亚当·斯密学说在民国初年的传播和影响
2
作者 张登德 宋均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民国初年虽然战争不断,但是中国先进分子没有放弃对中国富强道路的追寻,以斯密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仍然受到关注。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在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时,常引用斯密学说;斯密诞辰200周年、《国富论》出版150周年时,... 民国初年虽然战争不断,但是中国先进分子没有放弃对中国富强道路的追寻,以斯密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仍然受到关注。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在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时,常引用斯密学说;斯密诞辰200周年、《国富论》出版150周年时,《东方杂志》《学艺杂志》等杂志刊文予以纪念;刘秉麟写《亚丹斯密》,系统介绍和研究斯密学说;一些学者翻译的日、英、德、法等国的文章和著作中,涉及斯密学说。民国初年,留学归国者成为斯密学说的传播主体,他们通过报刊、出版社、课堂等媒介,促进了斯密学说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民国初年 《东方杂志》 刘秉麟 传播
下载PDF
从亚当·斯密到托马斯·皮凯蒂:效率与公平视角下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演变
3
作者 丁子健 《海峡科学》 2024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脉络,能够为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仍存在收入分配有差距、分配制度需完善等问题。该文将西... 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脉络,能够为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仍存在收入分配有差距、分配制度需完善等问题。该文将西方经济学中亚当·斯密的分工和资本积累理论、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和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比较,阐述三位经济学家的理论在研究方法、历史背景、效率与公平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效率与公平 亚当·斯密 凯恩斯 皮凯蒂
下载PDF
亚当·斯密论传统中国
4
作者 周建波 刘婷 张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0,共11页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思想历久弥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及中国,构建了传统中国“富裕”且“停滞”的形象,并论述了发展经济的独特看法。从《国富论》中与中国相关的论述入手,比较其呈现的中国形象与实...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思想历久弥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及中国,构建了传统中国“富裕”且“停滞”的形象,并论述了发展经济的独特看法。从《国富论》中与中国相关的论述入手,比较其呈现的中国形象与实际情况的异同,探讨这些论述的认知来源、社会背景和经济观点对于亚当·斯密构建中国形象所造成的重要影响。研读亚当·斯密的相关论述与见解,对于当代中国深化改革和开放也有诸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国富论》 中国形象 描写动机
下载PDF
母亲·朋友·书籍:日常生活史视域下的亚当·斯密研究
5
作者 张登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101,共14页
亚当·斯密以《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奠定了其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的地位,而其日常生活世界对于他的学术地位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斯密终身未娶,母亲的常年陪伴为其创作提供了安宁的环境;通过同学、大学任教、游历欧... 亚当·斯密以《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奠定了其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的地位,而其日常生活世界对于他的学术地位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斯密终身未娶,母亲的常年陪伴为其创作提供了安宁的环境;通过同学、大学任教、游历欧洲等渠道广交朋友,为其拓展了创作的思路;喜欢读书、买书、藏书,为其进一步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斯密日常生活中的“三大乐趣”。通过这些乐趣的探讨,能够发现斯密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同时这些也是18世纪英国社会乃至欧洲社会日常生活图景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日常生活 母亲 朋友 书籍
下载PDF
论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中的投射及其道德影响
6
作者 李家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7,共10页
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以投射为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斯密把劳动量视为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不过,斯密讨论的真实价格实际上是投射的产物。尽管如此,由于商人和大众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并不在意真实价格,而仅仅在意市场价格,故,以投射为主的... 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以投射为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斯密把劳动量视为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不过,斯密讨论的真实价格实际上是投射的产物。尽管如此,由于商人和大众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并不在意真实价格,而仅仅在意市场价格,故,以投射为主的研究方法推动斯密政治经济学走向了成功。然而,该政治经济学中的投射之道带来的道德影响却十分消极,其消极性集中体现为财富和美德的背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要在道德哲学中彻底终止投射之道,用与之相反的承应之道取而代之。唯有如此,在面临财富与美德相背离的问题时,我们才不仅能够使自己赞同真正得被赞同的东西,而且能使自己面对财富时能够固守内心的道德批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价值 投射 政治经济学 道德赞同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理论遗产及其现实意义
7
作者 晏智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亚当·斯密是英国18世纪中叶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成长起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也是苏格兰古典伦理学的伟大代表。他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创立了经济自由主义学说体系,他对人类文明的又一贡献则是在回应时代呼声时所阐述... 亚当·斯密是英国18世纪中叶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成长起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也是苏格兰古典伦理学的伟大代表。他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创立了经济自由主义学说体系,他对人类文明的又一贡献则是在回应时代呼声时所阐述的“合宜美德论”,他所阐述的合理利己和高尚利他相结合的人性论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自由主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 合宜美德论 经济干预主义
下载PDF
现代化视域下的亚当·斯密
8
作者 胡怀国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5,共5页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构建了一种同现代社会秩序相适应的道德哲学体系,不仅为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开启的英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其关于政治修明、法律严正、社会包容和经济自由...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构建了一种同现代社会秩序相适应的道德哲学体系,不仅为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开启的英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其关于政治修明、法律严正、社会包容和经济自由的学术思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亦具有重要启发。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围绕劳动分工和市场交易、普遍勤劳和资本积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等,构建了一种同现代社会秩序相适应的理论经济学体系,不仅为经济学所有之前和所有之后的发展提供了问题和尺度,而且对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具有一定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苏格兰启蒙运动 现代化
下载PDF
财富与德性——亚当·斯密论“美好生活”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汉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13,共8页
亚当·斯密的生活哲学是当前斯密思想研究的新话题,而对“美好生活”内涵的阐释,构成了斯密生活哲学的主要内容。斯密从“财富”“道德”“美德”三重维度阐释了“美好生活”的具体内涵。斯密认为,商业社会中的商品交换和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的生活哲学是当前斯密思想研究的新话题,而对“美好生活”内涵的阐释,构成了斯密生活哲学的主要内容。斯密从“财富”“道德”“美德”三重维度阐释了“美好生活”的具体内涵。斯密认为,商业社会中的商品交换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财富的增长和普及构成了“美好生活”的基本物质前提。在此基础上,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能偏废“德性”。“德性”具有关于普通品德的“道德”和关于高尚品德的“美德”的双重内涵。鉴于此,“美好生活”既可以是“财富”与“道德”的统一,也可以是“财富”与“美德”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美好生活 商业社会 道德情感
下载PDF
亚当·斯密论虚荣
10
作者 曹帅 《学海》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9,共10页
斯密的学说建立在同情之上。这种与他人寻求一致的自然倾向导致的结果之一,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对赞扬之爱。从人性论、经济社会学说和道德哲学来看,虚荣在斯密体系中都具有基石性地位。通过对虚荣和骄傲的有意区分,斯密揭示了现代商业... 斯密的学说建立在同情之上。这种与他人寻求一致的自然倾向导致的结果之一,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对赞扬之爱。从人性论、经济社会学说和道德哲学来看,虚荣在斯密体系中都具有基石性地位。通过对虚荣和骄傲的有意区分,斯密揭示了现代商业社会的心理基础和现代道德体系的独特起点。审慎的虚荣人,是斯密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豪迈之人提出的新道德形象。晚年斯密借助古典资源思考了超越虚荣的可能进路,基于对旁观者、良心等概念的新解释,虚荣被引向智慧与美德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激情 虚荣 亚当·斯密
下载PDF
知识传播视域下亚当·斯密的中国观——写在斯密诞辰三百周年之际
11
作者 张嘉璈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75,共10页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作了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观。他判定中国达到了传统农耕社会的财富最高程度,但似已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其中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的限制、对农业的过于偏重、外贸和工业的不发...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作了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观。他判定中国达到了传统农耕社会的财富最高程度,但似已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其中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的限制、对农业的过于偏重、外贸和工业的不发达,以及传统框架下人口的过剩。斯密的“中国知识”较多得自其海外游历时期(1764一1766),尤其是来自法国的重农学派。在论述中国时,斯密的措辞还是谨慎持重的,关于“中国知识”的一些不确之处本质上是由当时信息传播尚欠发达所决定的。然而,他的一些关键论断无疑抓住了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核心特征,因此,相关瑕疵并不妨碍斯密这样的论说者借助中国叙事表达自身诉求、支持自身论点、构建自身理论。用知识传播的宏大视野来重新审视斯密乃至近现代域外诸人的中国观,有助于我们更加概括而非局限、更加通透而非拘泥地理解西方文献中的中国叙事,从而能以开放的头脑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中国观 知识传播 重新审视
下载PDF
亚当·斯密论优雅艺术与商业社会的需要
12
作者 张正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亚当·斯密对优雅艺术的评论是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斯密不认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会败坏道德风俗,主张优雅艺术有助于矫正商业社会的弊端。他承认艺术批评的社会相对性,故审慎看待商业社会中艺术的作用。斯密认为商业社会需要优雅的... 亚当·斯密对优雅艺术的评论是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斯密不认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会败坏道德风俗,主张优雅艺术有助于矫正商业社会的弊端。他承认艺术批评的社会相对性,故审慎看待商业社会中艺术的作用。斯密认为商业社会需要优雅的艺术,它们可以充当迷信和狂热的解毒剂。他肯定艺术创作这种非生产性劳动的价值,对创作者提出较高的要求,并赞同以消费优雅艺术时的愉悦来弥补商业社会中智力的、社会的和军事的才能的残缺。斯密对优雅艺术的论断表明他关注的不只是财富的创造,还有人的完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思想在19世纪约翰·密尔和杰文斯等思想家“人的科学”中得到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优雅艺术 商业社会 非生产性劳动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合宜赞扬”与“合宜责备”及其对大学生道德评价的启示——基于《道德情操论》第三卷中合宜性的分析视角
13
作者 孙卫华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3,共8页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三卷中试图构建合宜性这一概念,“合宜赞扬”与“合宜责备”是合宜性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以人的“两种自然需要”和“两种自然畏惧”为基础。其中,“合宜赞扬”具有不透明、非功利性和符合本分的特...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三卷中试图构建合宜性这一概念,“合宜赞扬”与“合宜责备”是合宜性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以人的“两种自然需要”和“两种自然畏惧”为基础。其中,“合宜赞扬”具有不透明、非功利性和符合本分的特征,并且能够增强人的自我认同;“合宜责备”应当建立在拒绝责备无辜者和审慎责备过错者的基础之上。基于斯密的思想,大学生道德评价应当重视并遵循鼓励原则、肯定本分原则、审慎原则和以评促改原则的特定内涵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合宜赞扬” “合宜责备” 道德评价 大学生道德评价
下载PDF
亚当·斯密与经济史学
14
作者 李伯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共5页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经济史学的开创之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经济史学赖以建立的基础。今天的经济史学界,虽然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不断涌现,但最基本的...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经济史学的开创之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经济史学赖以建立的基础。今天的经济史学界,虽然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不断涌现,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话语体系仍然是亚当·斯密创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史学 话语体系
下载PDF
城乡关系的自然顺序及其演变--亚当·斯密的城乡关系理论解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超 曹志冬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2,95,共5页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之一亚当.斯密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理论阐释及其意义,却被经济地理学者忽视了。自然顺序揭示了城乡关系的本质和初始状态,认为城乡之间是一种基于产业分工而形成的互为市场的互利关系,并强调城镇的增设应该与农村和...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之一亚当.斯密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理论阐释及其意义,却被经济地理学者忽视了。自然顺序揭示了城乡关系的本质和初始状态,认为城乡之间是一种基于产业分工而形成的互为市场的互利关系,并强调城镇的增设应该与农村和农业发展成比例。发展经济学家忽视了这种初始状态的意义,经济地理学家侧重于空间分布的解释。城乡关系主要受政策—文化和地理—贸易两组变量的制约与影响。特定的产业保护政策形成的风俗习惯以及地理条件(主要是临海的区位)的先天差异改变了自然顺序,导致反自然的演变结果和趋势。亚当.斯密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贯穿于他对影响城乡关系的地理、经济、文化等诸要素的综合集成研究中,非常值得当代经济地理学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斯密定理 自然顺序 城乡关系
下载PDF
亚当·斯密和文明社会的四个隐喻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国清 张翼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7,共13页
亚当·斯密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居于什么位置?这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问题。借助"公正的旁观者"、"经济—理性人"、"看不见的手"、"守夜人"等经典隐喻,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有关未来文... 亚当·斯密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居于什么位置?这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问题。借助"公正的旁观者"、"经济—理性人"、"看不见的手"、"守夜人"等经典隐喻,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有关未来文明社会的乌托邦。这些隐喻影响深远,黑格尔的"理性的诡计"、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德沃金的"赫拉克勒斯"、罗蒂的"自由反讽人"以及诺齐克的"最小国家"等观念都可以在那里找到思想源头。不同于克罗波西、罗尔斯等人的消极评价,斯密应当在政治哲学史上占据某个核心位置。就"斯密的启蒙困境"而言,斯密从哲学伦理学向政治经济学转向,既符合其思想发展的历程,也符合其思想发展的逻辑。尽管他后期对《道德情操论》多有修订,但尚不足构成推翻其基本主张和从政治经济学向哲学伦理学倒转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乌托邦 文明社会 隐喻 启蒙困境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及其批判述评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黎力 张红梅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4年第5期31-36,共6页
作为经济学文献中最知名的比喻之一,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受到世人瞩目,甚至于过度关注。然而,就其本意而言,却存在诸多"重建",也遭到许多学者和学派的批判。旨在从学术界的各种"重建"中寻求&qu... 作为经济学文献中最知名的比喻之一,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受到世人瞩目,甚至于过度关注。然而,就其本意而言,却存在诸多"重建",也遭到许多学者和学派的批判。旨在从学术界的各种"重建"中寻求"看不见的手"的共同内涵,廓清并指出"看不见的手"实为一个分析框架;通过归纳该分析框架所具有的特征,回顾其所受到的各种批判,从而厘清该框架所存在的缺陷;最后则从斯密的角度对该框架进行"历史重建",提出一些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和误解的涵义,并强调其对现实的警醒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 批判 述评 重建
下载PDF
同情在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聂文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斯密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伦理思想 道德情操 亚当·斯密问题” 德性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修辞观——激情的可交流和交流的激情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亚萍 罗卫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113,159,共8页
修辞在西方通常被广义地理解为"说服的艺术"。本文通过解读斯密各著作中关于修辞的论述及其与斯密各思想体系之间关系,从修辞与文体、修辞与德性、修辞与市场三个角度提炼斯密所持有的修辞观,探讨斯密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修辞在西方通常被广义地理解为"说服的艺术"。本文通过解读斯密各著作中关于修辞的论述及其与斯密各思想体系之间关系,从修辞与文体、修辞与德性、修辞与市场三个角度提炼斯密所持有的修辞观,探讨斯密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的强调,以及斯密对修辞的认知性特点和修辞在人类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思考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修辞观 情感 文体 德性 市场
下载PDF
亚当·斯密论商品交换中的利益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莹 柴艳萍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1,47,共4页
商品交换体现了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亚当·斯密对此进行了论述。他认为 :商品交换主观上是为了自己 ,客观上又有利于别人 ,赢利是商品交换的目的 ,互利是商品交换的原则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商品交... 商品交换体现了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亚当·斯密对此进行了论述。他认为 :商品交换主观上是为了自己 ,客观上又有利于别人 ,赢利是商品交换的目的 ,互利是商品交换的原则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商品交换中的基本矛盾 ,一只“看不见的手”是调节这一基本矛盾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商品交换 利益 互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