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甲基茯苓多糖阻遏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1
作者 何嘉桃 胡连花 +5 位作者 王晨 杨槟 孙东方 房志家 邓旗 孙力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在缓解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通过连续2周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在造模的后7 d,每日分别用0.1、0.2、0.4 g/kg羧甲基茯苓多糖干预模型小鼠。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ELISA法测定血... 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在缓解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通过连续2周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在造模的后7 d,每日分别用0.1、0.2、0.4 g/kg羧甲基茯苓多糖干预模型小鼠。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分别用LC-MS和GC-MS法测定粪便中神经递质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并通过强迫游泳、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测定小鼠抑郁样行为。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抑郁样行为,并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降低革兰氏阴性菌的相对丰度(P<0.05);中剂量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IL-6 (P<0.01)和IL-2 (P<0.05)的水平;各剂量可通过调节Lactobacillus和Parabacteroides的丰度,显著下调异戊酸、NE、5-HT以及Ach的含量,从而减少IL-6的过量释放。综上,羧甲基茯苓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肠源性异戊酸、NE、5-HT以及Ach的释放,降低抑郁症相关的炎性因子IL-6和IL-2的水平,从而有效阻遏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肠道菌群 炎症 抑郁样行为 亚慢性应激
下载PDF
天冬对大鼠的亚慢性和致畸毒性研究
2
作者 夏祺悦 蒋勇 +1 位作者 王东霞 李彬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50-154,158,共6页
目的:研究天冬对大鼠经口重复给药的亚慢性毒性和致畸毒性。方法:90天经口毒性试验采用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65.4~94.0 g,拌饲法设2 000、4 000、8 000 mg/kg共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连续给予受试物90天,观察动物一般状况,记... 目的:研究天冬对大鼠经口重复给药的亚慢性毒性和致畸毒性。方法:90天经口毒性试验采用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65.4~94.0 g,拌饲法设2 000、4 000、8 000 mg/kg共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连续给予受试物90天,观察动物一般状况,记录动物体质量、摄食量,计算食物利用率,并进行血液学、血生化及病理学检测,从而评价其亚慢性毒性。传统致畸试验采用雌性SD孕鼠,剂量为1 000、2 000、4 000 mg/kg共3个剂量组,另设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每组22只,经口灌胃给药,于孕第20天处死母体,检查受孕情况和胎仔发育,观察胎仔外观,检查骨骼及内脏,以评估致畸毒性。结果:90天经口毒性试验中大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及死亡,试验组大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毒性损伤作用。致畸试验中低、中剂量组胎仔胸骨发育不全发生率分别为21.49%和26.32%,与对照组(6.25%)相比显著升高(P<0.01),未见其他异常。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90天经口毒性试验中天冬对大鼠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8 000 mg/kg;在致畸试验中,未观察到与染毒剂量相关的效应,天冬对SD大鼠无致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 亚慢性毒性 90天经口毒性试验 致畸试验
下载PDF
鸿茅药酒对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
3
作者 徐晓双 刘孟 +4 位作者 张琳 韩霜 刘欢 张飞 王建国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鸿茅药酒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反应,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鸿茅药酒(上市品)进行大鼠单次和13周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大鼠单次给予鸿茅药酒超过20mL/kg,可引起步态不稳、嗜睡、俯卧、侧躺、死亡等严重毒性反应.连续1... 目的:研究鸿茅药酒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反应,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鸿茅药酒(上市品)进行大鼠单次和13周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大鼠单次给予鸿茅药酒超过20mL/kg,可引起步态不稳、嗜睡、俯卧、侧躺、死亡等严重毒性反应.连续13周给予鸿茅药酒,与灭菌注射用水对照组动物比较,1、3、6 mL/kg组大鼠的每周体重、摄食量,给药末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学、血生化指标、脏器重量,均无明显差异;除动物自发病变,6mL/kg鸿茅药酒组动物未见明显毒性病理改变.结论:鸿茅药酒对大鼠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约为20mL/kg;大鼠连续13周每日给予6mL/kg鸿茅药酒,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茅药酒 急性 亚慢性 毒性反应
下载PDF
鸿茅药酒浓缩液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
4
作者 刘孟 徐晓双 +4 位作者 韩霜 张琳 刘欢 张飞 王建国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鸿茅药酒浓缩液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反应,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鸿茅药酒浓缩液(上市品的5.5倍浓缩液)进行大鼠单次和13周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大鼠单次给予鸿茅药酒浓缩液最大达1600 mg/kg,未见不良毒性反应。连... 目的:研究鸿茅药酒浓缩液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反应,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鸿茅药酒浓缩液(上市品的5.5倍浓缩液)进行大鼠单次和13周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大鼠单次给予鸿茅药酒浓缩液最大达1600 mg/kg,未见不良毒性反应。连续13周给予鸿茅药酒浓缩液,与灭菌注射用水对照组动物比较,200、400、800 mg/kg组大鼠的每周体重、摄食量,给药末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学、血生化指标、脏器重量,均无统计学差异;800 mg/kg剂量组雄鼠可见体重、摄食的降低及血糖值轻微降低,停药后可恢复;除动物自发病变,800 mg/kg鸿茅药酒浓缩液组动物未见明显毒性病理改变。结论:鸿茅药酒浓缩液对大鼠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600 mg/kg;大鼠连续13周给予鸿茅药酒浓缩液,未观察到临床不良反应的剂量为400 mg/kg(以生药量计,约为人用剂量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茅药酒浓缩液 急毒 亚慢性 毒性反应
下载PDF
小鼠亚慢性伏马毒素B_(1)中毒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
5
作者 李若彬 朱庆阁 +3 位作者 黎晓雯 王凯 刘阳 曹嫦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探究小鼠伏马毒素B_(1)(FB_(1))亚慢性中毒对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用40只雄性昆明小鼠,通过饲料添加方式建立小鼠FB_(1)的亚慢性中毒模型,分别为对照组(标准基础饲料,C组)和伏马毒素组(5 mg/kg FB_(1)混合基础饲料,FB_(1... 为探究小鼠伏马毒素B_(1)(FB_(1))亚慢性中毒对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用40只雄性昆明小鼠,通过饲料添加方式建立小鼠FB_(1)的亚慢性中毒模型,分别为对照组(标准基础饲料,C组)和伏马毒素组(5 mg/kg FB_(1)混合基础饲料,FB_(1)组),连续饲喂42 d。每天称重,于试验第21天和第42天取小鼠各器官称重,计算脏器比;测定血液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等12种脏器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21 d和42 d中,FB_(1)组肝脏等器官系数显著下降;FB_(1)组血清ALT等含量显著升高,UA等含量显著降低;血常规指标明显异常;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FB_(1)组中肝脏等12种脏器存在一定病理损伤。提示5 mg/kg FB_(1)染毒能够影响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且对小鼠各组织器官造成一定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毒素B_(1) 亚慢性中毒 血液生化 组织损伤 小鼠
下载PDF
毒死蜱暴露对蚯蚓的亚慢性神经毒性研究
6
作者 杨易梅 周世萍 +4 位作者 李惠娟 李奇生 武自强 杨广斌 朱鑫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421,共8页
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毒死蜱是我国使用量较大的有机磷农药品种之一,对以蚯蚓为代表的土壤生物具有潜在威胁.本文选择云南林地常见的蚯蚓优势种—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 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毒死蜱是我国使用量较大的有机磷农药品种之一,对以蚯蚓为代表的土壤生物具有潜在威胁.本文选择云南林地常见的蚯蚓优势种—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作为试验生物,从毒死蜱暴露引发的蚯蚓脑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离子通道特征酶(Ca^(2+)-Mg^(2+)-ATP酶、Ca^(2+)-ATP酶)变化入手,对毒死蜱亚慢性神经毒性导致的蚯蚓运动、学习记忆等神经行为变化进行研究,运用综合毒性指数(IBR)评价蚯蚓生物标志物变化,开展毒死蜱暴露对蚯蚓的亚慢性神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暴露期内,毒死蜱处理组中蚯蚓脑部的乙酰胆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毒死蜱处理组中蚯蚓脑部乙酰胆碱含量持续升高,而蚯蚓脑部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毒死蜱对这3种神经递质含量的抑制加强,毒死蜱对蚯蚓的神经损伤导致了蚯蚓的运动迟缓和学习记忆障碍,毒死蜱暴露诱发的蚯蚓神经递质异常是蚯蚓运动迟缓、学习记忆障碍神经行为变化的可能机制之一.暴露28 d时,8、12 mg/kg毒死蜱对蚯蚓的IBR值分别为3.227 5、4.524 6,暴露56 d时的IBR值分别为3.884 8、5.899 5,毒死蜱对蚯蚓的亚慢性神经毒性随着毒死蜱的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研究发现,毒死蜱慢性神经毒性虽然不会导致蚯蚓死亡,但会诱发蚯蚓的运动迟缓、记忆障碍等神经行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毒死蜱 亚慢性神经毒性 神经行为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安赛蜜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
7
作者 郑思雨 滕晶晶 +3 位作者 杨同金 王岩 夏新 鲍军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28,37,共7页
目的:研究安赛蜜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慢性毒性。方法:按照GB 15193.13—2015的方法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离乳Sprague Dawley(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设置4个剂量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和安赛蜜4500,1500,500... 目的:研究安赛蜜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慢性毒性。方法:按照GB 15193.13—2015的方法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离乳Sprague Dawley(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设置4个剂量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和安赛蜜4500,1500,500 mg/kg体重3个剂量组,对大鼠进行90 d灌胃染毒,试验结束采血测定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学检测对比。结果:安赛蜜4500,1500,500 mg/kg体重3个剂量组动物一般体征正常,试验末期体重增长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以及绝对脏器重量、脏体比未发现有意义的异常改变;血液学检测值、生化指标检测值、尿液指标值均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大体检查未发现心、肝、脾、肺、肾、睾丸、心脏、胸腺和肾上腺等脏器的异常改变,组织病理学镜检未发现与受试物相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安赛蜜在整个试验周期对大鼠均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90 d经口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4500 mg/kg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赛蜜 大鼠 亚慢性毒性 经口毒性试验
下载PDF
三聚氰胺对蛋鸡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8
作者 于树涛 赵才兵 +2 位作者 周荣柱 朱连勤 朱风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57,共7页
为研究三聚氰胺对蛋鸡的亚慢性毒性,确定三聚氰胺对蛋鸡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选择200只220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5组为试验组,试验组蛋鸡三聚氰胺每天染毒剂量分别为8.96、26.89、80... 为研究三聚氰胺对蛋鸡的亚慢性毒性,确定三聚氰胺对蛋鸡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选择200只220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5组为试验组,试验组蛋鸡三聚氰胺每天染毒剂量分别为8.96、26.89、80.66 mg/(kg·bw)和241.99 mg/(kg·bw),加入饲料中自由摄入,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试验至90 d,第5组平均蛋重显著低于第1和第2组,分别降低8.48%和8.78%(P <0.05)。第5组料蛋比显著高于第1和第2组,分别提高7.47%和7.47%(P <0.05);第4组、第5组产蛋率显著低于第1组,分别降低6.70%和8.93%(P <0.05)。第5组肾脏、肝脏指数极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P <0.01)。试验至30、60、90 d,第5组蛋鸡血浆尿酸(UA)、肌酐(CRE)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AST)活性极显著高于第1~4组(P <0.01)。第2组、第3组与对照组蛋鸡产蛋率、蛋重、料蛋比以及UA、CRE含量和ALT、AST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第3~5组鸡蛋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极显著高于第1组、第2组(P <0.01),第5组极显著高于第4组、第4组极显著高于第3组(P <0.01)。研究表明,三聚氰胺每天对蛋鸡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为8.96~26.89 mg/(kg·bw)。蛋鸡三聚氰胺亚慢性中毒损伤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肾脏。血浆尿酸、肌酐含量和血浆ALT和AST活性以及鸡蛋三聚氰胺含量可作为三聚氰胺亚慢性中毒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蛋鸡 亚慢性毒性 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 肾脏 尿酸
下载PDF
白果中内源性组分吡哆醇对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评价
9
作者 徐梦佳 郭娴 +2 位作者 陈锦萍 郭岚 万益群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8-455,共8页
考察了白果中内源性组分吡哆醇对SD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5193.3-2014》中的限量法对SD大鼠单次灌胃5000 mg·Kg^(-1)吡哆醇,测试其半致死量(LD 50)。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根据《食品... 考察了白果中内源性组分吡哆醇对SD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5193.3-2014》中的限量法对SD大鼠单次灌胃5000 mg·Kg^(-1)吡哆醇,测试其半致死量(LD 50)。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5193.22-2014》进行实验,分别以3.15、15.8、31.5 mg·Kg^(-1)的吡哆醇连续灌胃SD大鼠28 d,观察大鼠生理状况及体重变化情况,并对大鼠的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切片和氧化应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雌雄大鼠的LD 50均大于5000 mg·Kg^(-1),并且给药组雌雄大鼠的心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肾脏受到轻度影响,肝脏受到一定的损伤,出现肝细胞点状坏死等。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雌雄大鼠相比,中、高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切片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给药组雌雄大鼠的心脏和肾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但中、高剂量组雌雄大鼠的肝脏受到一定的损伤,出现肝细胞点状坏死等;氧化应激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雌雄大鼠相比,中剂量组雌雄大鼠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雌雄大鼠肝脏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显著升高(P<0.01),进一步证实了中、高剂量组雌雄大鼠的肝脏受到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 吡哆醇 大鼠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下载PDF
新生大鼠啶虫脒亚慢性暴露致成年后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
10
作者 李姝霖 曹持 +5 位作者 王文成 马瑞 邓倩 张亚文 于春洋 田建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观察新生大鼠啶虫脒(acetamiprid,ACE)慢暴露对成年后神经行为、大脑皮质与海马的影响。选择出生一周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ACE-15组(15 mg·kg^(-1)·d^(-1))、ACE-40组(40 mg·kg^(... 观察新生大鼠啶虫脒(acetamiprid,ACE)慢暴露对成年后神经行为、大脑皮质与海马的影响。选择出生一周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ACE-15组(15 mg·kg^(-1)·d^(-1))、ACE-40组(40 mg·kg^(-1)·d^(-1)),每组6只。ACE暴露组灌胃干预9周,期间每周检测体质量。采用开放旷场实验(OFT)、Morris水迷宫(MWM)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蛋白表达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Nissl染色法检测大脑海马DG、CA3区神经元变化。OF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CE暴露组大鼠在中央区运动距离和时间均减少。MWM结果显示,定位巡航期间,暴露组逃逸潜伏期时间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空间探索期间,ACE-40组跨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内游泳速度降低。暴露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MDA浓度增高;暴露组大鼠脑皮质SOD活性降低,海马组织SOD活性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大鼠皮质和海马组织中IL^(-1)β表达量增高;IL^(-1)0表达量降低。H&E结果显示,ACE-40组海马DG、CA3区神经元出现排列紊乱、层数减少和轮廓模糊。Nissl染色结果显示,暴露组大鼠海马DG、CA3区神经元数量减少,尼氏小体减少。以上结果表明,新生大鼠ACE亚慢性暴露能够导致成年后神经行为变化,可能与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的氧化应激与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SD大鼠 亚慢性暴露 神经行为 神经毒性
下载PDF
清营颗粒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评价
11
作者 张瑜 刘月月 +4 位作者 杨鹏 李克鑫 殷斌 赵增成 林树乾 《家禽科学》 2023年第12期1-8,I001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较长期摄入清营颗粒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选用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4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5、10、20 g/kg体重的清营颗粒,连续给药30d。结果显示,10、20g/kg体重的清营颗粒对大鼠采食量... 本试验旨在研究较长期摄入清营颗粒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选用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4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5、10、20 g/kg体重的清营颗粒,连续给药30d。结果显示,10、20g/kg体重的清营颗粒对大鼠采食量、个别血液学指标及脏体比有一定影响,但未引起组织病理学变化。此外,5g/kg体重的清营颗粒对大鼠未表现明显的毒性作用。综上所述,清营颗粒对大鼠的无毒作用剂量(NOEL)为5 g/kg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营颗粒 亚慢性毒性 大鼠
下载PDF
复方功应草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12
作者 张宜诺 凌浩 +3 位作者 颜倩 孙乐乐 赵莉 曾建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143,共8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30 d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复方功应草进行安全性评价。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取48只ICR小鼠进行预试验和最大给药剂量试验,观察小鼠表现。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方功应草高剂量组[17.4... 本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30 d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复方功应草进行安全性评价。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取48只ICR小鼠进行预试验和最大给药剂量试验,观察小鼠表现。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方功应草高剂量组[17.4 g/(kg·bw)]、中剂量组[8.5 g/(kg·bw)]、低剂量组[1.7 g/(kg·bw)]和空白对照组进行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 d,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记录每周平均体重、采食量和饮水量;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择10只大鼠(雌雄各5只)采血,检测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将大鼠处死后采集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1 d内连续3次经口染毒累积剂量达到30 g/(kg·bw)时,无明显中毒反应,证明复方功应草实际无毒。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复方功应草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均正常,无中毒和死亡情况;每周平均体重、采食量和饮水量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学、血液生化和脏器系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病理变化,对主要器官无不良影响;即复方功应草按照17.4 g/(kg·bw)(相当于靶动物猪推荐给药剂量的51.2倍)剂量连续服用30 d对大鼠安全性较高。本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功应草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无毒性作用,该结果为复方功应草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功应草 急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对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
13
作者 张久弘 陈效 +3 位作者 赵静 许本洪 吴德生 刘建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6期431-438,共8页
目的:研究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IPP)对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中,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照TDCIPP剂量464、1000、2150、4640和10000 mg/kg分别进行单次经口灌胃染毒,观察1... 目的:研究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IPP)对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中,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照TDCIPP剂量464、1000、2150、4640和10000 mg/kg分别进行单次经口灌胃染毒,观察14 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TDCIPP按照0、13.3、40、120 mg/(kg·d)的剂量,每天1次,连续灌胃112 d。于试验结束当天分别称取大鼠体质量;腹主静脉取血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处死大鼠后收集脑、心、肝、脾、肺、肾并称取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并对这些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组织病理变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为毒性效应,使用基准剂量法(BMD)评估在特定风险水平下的暴露水平,与无可见有害作用法(NOAEL)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相对更具体和敏感的剂量限值。结果: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TDCIPP对SD大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为2000~2300 mg/kg,属低毒物质。在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120 mg/(kg·d)染毒组显著影响雌鼠的体质量增长(P<0.05);40和120 mg/(kg·d)染毒组大鼠肝和肾的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40 mg/(kg·d)染毒组雄鼠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P<0.05);120 mg/(kg·d)染毒组雌鼠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40与120 mg/(kg·d)染毒组雄性大鼠AST水平降低(P<0.05);40 mg/(kg·d)染毒组雌性大鼠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0.05);40和120 mg/(kg·d)染毒组HE染色显示明显的肾脏病理损伤。基于NOAEL评估TDCIPP最高无可见有害作用剂量为13.3 mg/(kg·d);基于BMD法以肾功能指标血肌酐作为危险度评定中计算参考剂量的基础,其限值为2.696 mg/(kg·d)。结论:TDCIPP急性和亚慢性染毒对大鼠具有毒性作用,肝和肾可能是TDCIPP毒性主要的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酯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脏器系数 半数致死剂量
下载PDF
青蒿浸膏对SD大鼠的亚慢性毒性
14
作者 王娜 孔子玄 +1 位作者 缪菲 于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5-561,共7页
研究青蒿浸膏的亚慢性毒性反应及其靶器官.设3.0、3.9、5.1、6.8 g/kg 4个给药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为大豆油;经口给Sprague-Dawley大鼠灌服1次/d,连续给药28 d;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对大鼠行为、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 研究青蒿浸膏的亚慢性毒性反应及其靶器官.设3.0、3.9、5.1、6.8 g/kg 4个给药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为大豆油;经口给Sprague-Dawley大鼠灌服1次/d,连续给药28 d;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对大鼠行为、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给药5 d后,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均出现听力减弱的现象.3.9、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3.0、3.9、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红细胞少于对照组;4个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肌酐水平均少于对照组.5.1、6.8 g/kg组雌、雄大鼠肝脏脏器系数均明显增大.解剖和病理学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肝脏、中央静脉周围结构和小肠的结构有病变.高剂量青蒿浸膏连续用药28 d对大鼠神经系统、血细胞和肝脏造成毒性损伤,3.0 g/kg为安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浸膏 亚慢性毒性 安全剂量 SPRAGUE-DAWLEY大鼠
原文传递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
15
作者 张思微 聂雅 +2 位作者 刘瑜 高嫣珺 卜仕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4-60,共7页
为评价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急性与亚慢性毒性,进行在大、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的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将大、小鼠各40只,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剂量为10 g/kg·bw,对照组灌胃相等体积的溶媒。给... 为评价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急性与亚慢性毒性,进行在大、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的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将大、小鼠各40只,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剂量为10 g/kg·bw,对照组灌胃相等体积的溶媒。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于第15天进行大体剖检。亚慢性毒性试验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添加5%、2.5%和1%MBM的饲料和空白饲料,连续90 d。试验期间每天进行观察,每周记录体重、摄食和饮水量,于试验第45天和90天每组随机采血10只大鼠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摘取指定脏器计算脏器系数,血液用于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中除因操作不当导致一只小鼠死亡外,观察期内未见中毒症状与动物死亡,大体剖检各脏器组织均无异常;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除计划剖检外动物均存活且无中毒症状,虽有个别指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与MBM毒性无关,病理学检查亦未见病变。结果表明MBM在大、小鼠LD50均≥10 g/kg·bw;添加5%MBM于饲料中未观察到明显的有害作用,无作用剂量至少达到3100 mg/kg·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毒理学评价
下载PDF
疏花蔷薇果提取物的急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
16
作者 王春燕 张珊滋 +4 位作者 王宁 贺元 郭瑛 李安林 田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疏花蔷薇果提取物(FRLE)对小鼠急性毒性及大鼠亚慢性毒性的作用,评价FRLE的安全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选取不同水平FRLE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在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低、中、...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疏花蔷薇果提取物(FRLE)对小鼠急性毒性及大鼠亚慢性毒性的作用,评价FRLE的安全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选取不同水平FRLE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在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低、中、高FRLE组SD大鼠分别灌胃1.5、3.0、6.0 g/kg FRLE,空白组SD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 d,观察大鼠的生理状态。结果显示,FRLE对小鼠的LD50大于66.7 g/kg,MTD为60 g/kg;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无明显异常反应,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大鼠的体重、脏器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各脏器组织未发现病理学异常。研究表明,FRLE属无毒级,大鼠长期服用未发生毒性反应,药用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蔷薇果 大鼠 小鼠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原文传递
Caspase-9蛋白在亚慢性砷染毒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17
作者 秦海霞 韩菲 +1 位作者 戴研平 刘改萍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亚慢性砷染毒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亚砷酸钠的... [目的]探讨亚慢性砷染毒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亚砷酸钠的染毒剂量分别为2.4、12、60 mg/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染毒试验持续14周。染毒试验结束后,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及IL-1的浓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精子的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的表达定位及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浓度及白细胞计数均显著(P<0.05)升高。透射电镜下,对照组精子顶体结构完整,厚度及染色均匀;低剂量染毒组可见精子胞膜肿胀,核染色质较均匀;中剂量染毒组精子顶体与核分离,胞膜肿胀;高剂量染毒组精子尾部中断,轴丝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法分析表明,Caspase-9蛋白主要表达于睾丸间质细胞的细胞质,表达信号呈棕褐色;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内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P<0.05)升高。[结论]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亚砷酸钠致雄性大鼠慢性生殖毒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慢性砷中毒 睾丸间质细胞 超微结构 CASPASE-9蛋白 大鼠
下载PDF
理中汤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18
作者 周桂梅 黄曙院 陆世银 《大众科技》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理中汤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理中汤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量法,以180.0 g/(kg·d)的剂量分3次小鼠灌胃理中汤水提液,连续观察14 d内的毒性反应。亚慢性毒性试... 目的:研究理中汤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理中汤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量法,以180.0 g/(kg·d)的剂量分3次小鼠灌胃理中汤水提液,连续观察14 d内的毒性反应。亚慢性毒性试验,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6.0、12.0、24.0 g/kg),SD大鼠分别按相应剂量每天灌胃1次,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90 d。实验结束大鼠经麻醉后采血测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采集实体器官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昆明小鼠在最大给药量180.0 g/(kg·d)下未表现出任何毒性反应,解剖也未发现明显可见的病理变化。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SD大鼠的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经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和对照组SD大鼠的肝脏、肺脏及肾脏等器官组织均未出现与受试药物相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理中汤无急性毒性作用,长期用药也未发生亚慢性毒性反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中汤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用药安全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亚慢性中毒对昆明种小鼠肾脏及睾丸的影响 被引量:62
19
作者 刘良 王战勇 +1 位作者 黄光照 刘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为了观察雷公藤甲素肾脏及睾丸的毒性影响 ,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 3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6 0 d内 3个实验组的小鼠每 48h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一次 (A组 :0 .0 2 5 mg/ kg,B组 :0 .0 5 mg/ kg,C组 :0 .1mg/ kg)。结果显示 :肾脏病变除... 为了观察雷公藤甲素肾脏及睾丸的毒性影响 ,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 3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6 0 d内 3个实验组的小鼠每 48h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一次 (A组 :0 .0 2 5 mg/ kg,B组 :0 .0 5 mg/ kg,C组 :0 .1mg/ kg)。结果显示 :肾脏病变除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外 ,肾小管管腔内出现蛋白管型 ,最后处死的所有实验组动物的 90 %以上肾小球囊壁壁层上皮不同程度地增生 ,BUN检测结果表明 ,B组和 C组均显著性升高 (P<0 .0 5 ) ,提示有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的趋势。说明甲素对小鼠的肾损害可能是亚慢性中毒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睾丸病变明显 ,表现为睾丸萎缩 ,脏器系数降低 ,各级生精细胞变性、坏死 ,数量减少 ,其中以精子、精子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最敏感 ,实验结果还表明甲素对睾丸具有蓄积毒性。提示雷公藤在抗生育作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亚慢性中毒 肾脏 睾丸
下载PDF
环境细颗粒物亚慢性染毒对大鼠炎症损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徐东群 黄宁华 +2 位作者 王秦 刘红刚 岳常丽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3-428,共6页
目的建立细颗粒物的亚慢性暴露动物模型,探讨PM2.5对大鼠炎症损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气管滴注建立细颗粒物的亚慢性暴露动物模型;光镜下观察各脏器病理学变化;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的总蛋白和唾液酸水平;ELISA方法... 目的建立细颗粒物的亚慢性暴露动物模型,探讨PM2.5对大鼠炎症损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气管滴注建立细颗粒物的亚慢性暴露动物模型;光镜下观察各脏器病理学变化;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的总蛋白和唾液酸水平;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收集肺泡巨噬细胞,采用孔雀绿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取脾脏,采用MTT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结果在染毒后的大鼠肺内均观察到异物性肉芽肿形成;在肝脏血窦内观察到有单核吞噬细胞聚集形成肉芽肿的趋势;在肺门淋巴结和肝脏、肾脏血管内观察到明显的吞噬PM2.5的巨噬细胞和游离的PM2.5。总蛋白和唾液酸水平随着暴露时间和剂量升高而增加。在观察的前3个月,染毒组TNF-α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在6个月时,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6表达水平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染毒3个月后最高,而在6个月后表达水平回落。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没有出现显著性变化。结论细颗粒物的亚慢性暴露可以引起机体的持续炎症损伤;细颗粒物对免疫系统的损伤随着剂量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细颗粒物引起的细胞因子网络紊乱会加重免疫系统的损伤;细颗粒物引起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是肺部慢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细颗粒物 大鼠 亚慢性染毒 炎症损伤 免疫功能 环境毒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