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9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结合态亚油酸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乳酸菌筛选
1
作者 华凌燕 梅永超 +3 位作者 杨波 赵建新 陈卫 陈海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34,41,共9页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是亚油酸的几何和位置异构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前期研究集中于以游离亚油酸为底物转化生成CLA,为了利用自然界中大量以结合态形式存在的亚油酸,该文从2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以结合态亚油酸为底...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是亚油酸的几何和位置异构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前期研究集中于以游离亚油酸为底物转化生成CLA,为了利用自然界中大量以结合态形式存在的亚油酸,该文从2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以结合态亚油酸为底物转化生成CLA的菌株,结果显示8株乳酸菌能高效利用结合态亚油酸转化生成CLA,其中转化率最高的为短双歧杆菌CCFM683,转化率高达96%。为进一步探究该菌株高效转化结合态亚油酸生成CLA的原因,利用基因序列比对在短双歧杆菌CCFM683全基因组中筛选出2个编码脂肪酶的候选基因Lipase A/B,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中异源表达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Lipase B能特异性水解亚油酸单甘油酯,证实以亚油酸单甘油酯为底物时菌株先将亚油酸单甘油酯水解成游离亚油酸后转化生成CLA,这为进一步研究乳酸菌利用结合态亚油酸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乳酸菌 脂肪酶 生物转化
下载PDF
亚油酸诱导植物乳杆菌p-8产生共轭亚油酸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分析
2
作者 李瑞华 秦雅丽 +2 位作者 董其格其 张和平 赵国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9,共9页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下,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烯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酰基载体蛋白等脂肪酸合成的关键蛋白因子下调,脂肪酸合成下调,乙酰基转移酶水平上调。Western blot结合体外添加NaAc实验表明,乙酰辅酶A含量增加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显示,添加LA和NaAc使CLA相关酶、转录调控因子和Sigma因子的mRNA表达升高,CLA含量也提高。相关性分析得出,乙酰辅酶A与LA水合酶转录水平和CLA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乙酰辅酶A和乙酰基转移酶含量上调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加强而上调CLA合成。结果为分子改良或科学调控乳酸菌以提高CLA转化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植物乳杆菌p-8 蛋白组 类组蛋白乙酰化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对高脂饮食肥胖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3
作者 孙趁意 赵建波 +1 位作者 李贵 刘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共轭亚油酸(CLA)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4只LDLR^(-/-)雄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选择普通饲料喂养正常组小鼠,喂养生理盐水;选择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小鼠,应用生理盐水灌胃;选择高脂饲料喂养干预组小鼠,应用CLA灌胃。... 目的探讨共轭亚油酸(CLA)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4只LDLR^(-/-)雄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选择普通饲料喂养正常组小鼠,喂养生理盐水;选择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小鼠,应用生理盐水灌胃;选择高脂饲料喂养干预组小鼠,应用CLA灌胃。所有小鼠均正常喂养16周,每2周记录小鼠体重,第15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取小鼠眼球血进行血清中脂质和胰岛素指标检测;采用RT-PCR分析回肠中炎症因子和肠道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ln)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正常组,高脂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糖脂代谢紊乱、回肠炎症水平增加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CLA干预后,干预组小鼠体重下降(P=0.025),糖脂代谢紊乱改善,回肠炎症因子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1),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P=0.006)和Ocln(P=0.004)相对表达量增加,厚壁菌门和双歧杆菌丰度增加。结论CLA可能通过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提高肠道双歧杆菌和厚壁菌门的丰度,减轻高脂组小鼠的体重、平衡紊乱的糖脂代谢、降低肠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恢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共轭亚油酸 肠道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油酸、亚油酸通过辣椒素受体1缓解小鼠烫伤疼痛
4
作者 郑婵 张雅雅 王占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目的筛选山茶油中辣椒素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的潜在抑制剂,并探究其在烫伤小鼠疼痛缓解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测试山茶油中部分不饱和脂肪酸与TRPV1... 目的筛选山茶油中辣椒素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的潜在抑制剂,并探究其在烫伤小鼠疼痛缓解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测试山茶油中部分不饱和脂肪酸与TRPV1的结合作用;利用蛋白热偏移实验(thermal shift assay,TSA)验证SPR实验中部分阳性化合物与TRPV1的结合;制备小鼠轻、中度烫伤模型,通过观察小鼠扭体、舔咬次数和监测血压变化,测试油酸、亚油酸软膏对疼痛的缓解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水平的变化。结果SPR结果提示油酸、亚油酸能与TRPV1结合,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2.12±0.15)μmol/L和(1.84±0.22)μmol/L;TSA实验发现,油酸和亚油酸对TRPV1蛋白的热稳定具有显著的提升;体内实验发现油酸和亚油酸可显著降低烫伤小鼠的扭体和舔咬伤口次数,同时还对小鼠血压具有稳定作用;ELISA发现油酸和亚油酸还具有提升β-内啡肽和降低IL-6水平的功能。结论油酸和亚油酸可通过结合并抑制TRPV1,在烫伤小鼠体内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亚油酸 TRPV1 镇痛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亚油酸酯制备工艺研究
5
作者 杨宏黎 史永洁 +4 位作者 沈成亮 吴隆坤 杨晓菲 汪德雄 肇立春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99,共8页
为改善二氢杨梅素(DMY)的脂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采用两步法制备脂溶性抗氧化剂二氢杨梅素亚油酸酯(DMYL):首先,以亚油酸与三氯化磷为反应底物制备亚麻酰氯;然后,在乙酸乙酯中以DMY与亚麻酰氯为底物,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不同酯化度的DMY... 为改善二氢杨梅素(DMY)的脂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采用两步法制备脂溶性抗氧化剂二氢杨梅素亚油酸酯(DMYL):首先,以亚油酸与三氯化磷为反应底物制备亚麻酰氯;然后,在乙酸乙酯中以DMY与亚麻酰氯为底物,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不同酯化度的DMYL。利用乙醇和石油醚纯化合成产物后对其进行红外扫描,结果显示:DMY在1634.01 cm^(-1)处有吸收峰,此为羰基的特征吸收峰,而DMYL在1743.89 cm^(-1)处有吸收峰,此为酮基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DMYL中的酯键已形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底物质量比、催化剂磷酸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对酯化度的影响,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方程,并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底物质量比1∶3.2,磷酸添加量36μL/g,反应温度44℃,在此条件下DMYL酯化度可达(3.01±0.02)%。本研究可为二氢杨梅素的开发利用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亚油酸 二氢杨梅素亚油酸 脂溶性
下载PDF
氨基酸对亚油酸乙酯裂解形成气相醛类物质的影响
6
作者 印黔黔 刘孜群 +5 位作者 张乾 王兵 虞桂君 沈世豪 谢雯燕 罗昌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2,共9页
为了解食品基质中氨基酸对亚油酸乙酯高温裂解形成气相醛类物质的影响,采用在线裂解-剑桥滤片过滤-气相/质谱技术,分别考察了亚油酸乙酯单独裂解以及与不同比例的L-脯氨酸、L-谷氨酸共裂解时生成的气相成分,对比分析其中醛类物质的变化... 为了解食品基质中氨基酸对亚油酸乙酯高温裂解形成气相醛类物质的影响,采用在线裂解-剑桥滤片过滤-气相/质谱技术,分别考察了亚油酸乙酯单独裂解以及与不同比例的L-脯氨酸、L-谷氨酸共裂解时生成的气相成分,对比分析其中醛类物质的变化,发现:亚油酸乙酯单独裂解产生大量的气相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峰面积占气相化合物的29.058%(己醛占比8.271%、(Z)-2-庚烯醛占比5.455%、戊醛占比2.472%、(E,E)-2,4-癸二烯醛占比2.064%、(E)-2-辛烯醛占比1.825%、庚醛占比0.969%、4-氧壬醛占比0.852%、2,4-十二碳二烯醛占比0.458%、2-己烯醛占比0.396%以及(E,E)-2,4-壬二烯醛占比0.098%);当L-脯氨酸和亚油酸乙酯以0.5 mg∶1μL的比例共裂解时,气相成分中检测不到醛类物质;而以0.125 mg∶1μL的比例共裂解时,裂解产物中可检测到(Z)-2-庚烯醛(峰面积为亚油酸乙酯单独裂解时的6.862%);当L-谷氨酸和亚油酸乙酯以0.5 mg∶1μL和0.125 mg∶1μL的比例共裂解时,裂解产物中可检测到己醛和(Z)-2-庚烯醛。因此,在线裂解-剑桥滤片过滤-气相/质谱技术可以高效地分析亚油酸乙酯裂解过程中形成的气相醛类物质,当L-脯氨酸或L-谷氨酸以不同的比例与亚油酸乙酯共裂解时,对气相醛类物质的形成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影响程度与氨基酸种类和添加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乙酯 L-脯氨酸 L-谷氨酸 共裂解 气相醛类物质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丝状微藻克里藻生长与亚油酸合成的影响
7
作者 赵丹月 李璐 +1 位作者 陈林 刘天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为开发亚油酸生产新资源,对筛选获得的一株丝状微藻克里藻,考察培养基氮浓度、培养基磷浓度、光强、培养温度和环境pH对其生长、氮消耗、油脂含量和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氮浓度对克里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氮不利于... 为开发亚油酸生产新资源,对筛选获得的一株丝状微藻克里藻,考察培养基氮浓度、培养基磷浓度、光强、培养温度和环境pH对其生长、氮消耗、油脂含量和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氮浓度对克里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氮不利于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培养基磷浓度过低会抑制细胞生长,过高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适当提高光强有利于细胞生长,但对细胞内油脂含量影响不大,低光强培养有利于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培养温度对克里藻生长与油脂积累影响不大,低温培养有利于亚油酸的合成;环境pH对细胞生长、油脂积累和亚油酸合成影响明显,pH 6.0~7.5的弱酸-中性条件下细胞生长最快,油脂含量更高;控制初始氮浓度3~6 mmol/L、磷浓度0.115~0.230 mmol/L、光强100~300μmol/(m^(2)·s)、培养温度15~30℃、环境pH 7.5左右,克里藻细胞可积累42%左右的油脂,油脂中亚油酸含量在65%~75%。综上,丝状微藻克里藻是一种有潜力的亚油酸生产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藻 培养条件 油脂 亚油酸 PH
下载PDF
固定化脂肪酶ANL-MARE催化酸解合成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
8
作者 康梦 何家强 +7 位作者 冯孔龙 黄早成 李一峰 苗建银 符姜燕 朱泽榕 刘果 曹庸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是人乳中主要的脂质组成,为满足婴幼儿配方食品母乳化需求,该试验探究了新型固定化脂肪酶ANL-MARE催化制备OPL的方法。试验成功制备和表征了固定化酶ANLMARE,并以ANL-MARE为生物催化剂,建立了一... 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是人乳中主要的脂质组成,为满足婴幼儿配方食品母乳化需求,该试验探究了新型固定化脂肪酶ANL-MARE催化制备OPL的方法。试验成功制备和表征了固定化酶ANLMARE,并以ANL-MARE为生物催化剂,建立了一种用三棕榈酸甘油三酯(PPP)、油酸(OA)和亚油酸(LA)高效酶催化制备富含OPL结构脂的方法。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获得OPL最优合成工艺为:PPP与总脂肪酸的摩尔比1:14.27,OA与LA摩尔比为1:0.76,脂肪酶添加量12.70%,反应温度50℃,反应4 h,此条件下产物中OPL相对含量为47.93%,2位棕榈酸(sn-2 PA)占总棕榈酸(PA)的质量分数(sn-2 PA相对含量)为71.69%。此外,固定化酶ANL-MARE与商业脂肪酶相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合成OPL的活性。综上所述,固定化酶ANL-MARE具有催化制备OPL结构脂的重大潜力,为人乳脂替代脂的高效制备提供了新策略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 酶促酸解法 固定化脂肪酶 ANL-MARE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产共轭亚油酸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4的筛选及益生特性评价
9
作者 余梦为 黄滢洁 +7 位作者 章子豪 杨甜甜 陈向峰 董若萌 王凤轩 王若南 顾青 郦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0,共9页
作者以发酵食品中分离的8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筛选出产共轭亚油酸(CLA)的菌株,进一步对其体外益生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ZFM801、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ZFM803、Lactiplantibacillus... 作者以发酵食品中分离的8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筛选出产共轭亚油酸(CLA)的菌株,进一步对其体外益生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ZFM801、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ZFM803、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4、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5、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6、Weissella cibaria ZFM810具有产CLA的能力,其中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4产CLA能力最高(质量浓度达21.7 mg/L),且CLA异构体分别为c9,t11-CLA和t10,c12-CLA。益生特性评价结果表明,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4对3种致病菌的共凝聚率均高达25%以上。耐受性结果表明,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4可耐受质量分数4%的NaCl和质量分数0.1%的胆盐;同时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4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下同样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且p H 4.5时存活率高达60%以上;其次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4对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ZFM804具有高产CLA的潜能和良好的益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乳酸菌 益生特性 耐受性
下载PDF
滩羊尾脂共轭亚油酸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及其潜在生物活性评估
10
作者 裴慧敏 李亚蕾 +3 位作者 曹松敏 罗瑞明 毕永昭 伏棋画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以滩羊尾脂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为芯材,乳清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同时通过加速贮藏实验和体外... 以滩羊尾脂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为芯材,乳清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同时通过加速贮藏实验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对其氧化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释放行为进行分析,并评估其抗氧化活性和降胆固醇活性。结果表明,滩羊尾脂CLA微胶囊颗粒完整、表面相对光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缓释性能;微胶囊化滩羊尾脂CLA经胃肠道消化后的抗氧化稳定性和降胆固醇活性均显著高于未微胶囊化的滩羊尾脂CLA;体外模拟消化结束时,滩羊尾脂CLA微胶囊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0.84±3.97)%、(78.53±4.28)%、(59.88±2.58)%,对胆固醇胶束抑制率为(73.48±2.53)%,与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和胆酸钠3种胆酸盐的结合率分别为(40.62±3.14)%、(66.79±3.01)%、(55.43±2.39)%。综上,微胶囊化不仅显著提升了滩羊尾脂CLA的氧化稳定性,还有益于其抗氧化和降胆固醇活性的提升,研究可为滩羊尾脂CLA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微胶囊 理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降胆固醇活性
下载PDF
亚油酸含量对大豆11S球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周荣雪 赵源 +2 位作者 石林凡 任中阳 翁武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成膜液和膜中脂质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亚油酸含量(蛋白质量的0%、10%、20%、30%和40%)对11S球蛋白成膜液的黏度及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成膜液中油滴尺寸均随亚油酸含量增加而增大... 为探究成膜液和膜中脂质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亚油酸含量(蛋白质量的0%、10%、20%、30%和40%)对11S球蛋白成膜液的黏度及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成膜液中油滴尺寸均随亚油酸含量增加而增大,干燥成膜后油滴尺寸进一步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添加亚油酸后光滑致密的蛋白膜上表面出现油滴聚集,而下表面变得粗糙,但未出现油滴。添加40%亚油酸后,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抗拉伸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分别由53.50℃、12.67MPa和2.52×10^(-10)g/(m·Pa·s)降低至50.38℃、7.30 MPa和1.83×10^(-10)g/(m·Pa·s),而断裂延伸率由95.58%增加至198.15%。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11S球蛋白与亚油酸分子在200 ns内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添加亚油酸会导致11S球蛋白膜中离子键和二硫键比例下降,而疏水相互作用和非二硫键共价键比例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添加亚油酸可以通过改变膜中蛋白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膜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将为大豆蛋白乳液膜成膜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S球蛋白 可食膜 亚油酸 分子动力学模拟 化学结合力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对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鲍坤 赵海平 +1 位作者 孙伟丽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23-4629,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共轭亚油酸(CLA)对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6头平均体重为(40.25±2.38)kg的1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鹿。对照组(G0组)饲喂不添加CLA的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共轭亚油酸(CLA)对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6头平均体重为(40.25±2.38)kg的1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鹿。对照组(G0组)饲喂不添加CLA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CLA添加水平为0.25%(G1组)、0.50%(G2组)和1.00%(G3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1)G1、G2、G3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G0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G0组(P<0.05)。G2组ADFI显著高于G3组(P<0.05)。2)各组之间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和磷(P)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G2、G3组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G0、G1组(P<0.05)。3)各组之间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氮(UN)、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G2、G3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G0组(P<0.05)。G3组血清胆固醇(CHO)含量显著低于G1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LA对梅花鹿的生长发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CLA添加水平为0.50%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梅花鹿 生长性能 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陈亚萍 黄昀巍 +5 位作者 张媛 高腾飞 李亚莉 郭彦 孙天原 张俊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5,34,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共轭亚油酸(CLA)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CLA含量、血清生化指标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产蛋率和体质量相近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2%,3%和4%CLA添加组,每...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共轭亚油酸(CLA)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CLA含量、血清生化指标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产蛋率和体质量相近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2%,3%和4%CLA添加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对照组鸡饲喂基础饲粮+4%大豆油;试验组鸡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1%,2%,3%和4%CLA的日粮,以CLA替换等量大豆油。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CLA含量、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结果】1)与CK组相比,饲粮添加2%和4%CLA可显著降低平均日采食量(P<0.05)。2)饲粮添加1%CLA可显著提高蛋壳厚度(P<0.05),添加3%和4%CLA可显著降低蛋黄质量(P<0.05),添加不同水平CLA均可显著降低蛋黄颜色(P<0.05),添加1%~3%CLA能显著提高蛋黄CLA含量(P<0.05)。3)饲粮添加2%CLA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HO)含量(P<0.05),添加2%~4%CLA可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添加1%和2%CLA可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添加不同水平CLA均可显著提高血清雌二醇(E2)含量(P<0.05),添加1%CLA可显著提高血清胰岛素(INS)含量(P<0.05),添加不同水平CLA均可显著降低蛋黄T-CHO含量(P<0.05)。4)饲粮添加2%~4%CLA能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添加1%和3%CLA可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添加1%CLA能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添加2%和4%CLA可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添加不同水平CLA均可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产蛋后期海兰褐蛋鸡饲粮添加2%CLA可显著降低平均日采食量,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显著提高蛋黄CL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产蛋后期 海兰褐蛋鸡 鸡蛋品质
下载PDF
加工条件对亚油酸氧化形成呋喃的影响
14
作者 张青 李刘滨 +1 位作者 张梁 朱梦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8-284,共7页
呋喃是2B级致癌物(可能使人类致癌),主要形成于食品热加工过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氧化是形成呋喃的重要途径,然而PUFAs形成呋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选用亚油酸为代表性脂肪酸,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呋喃是2B级致癌物(可能使人类致癌),主要形成于食品热加工过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氧化是形成呋喃的重要途径,然而PUFAs形成呋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选用亚油酸为代表性脂肪酸,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探究加工条件(温度、时间、pH值、含水量、金属离子、多酚)对亚油酸氧化形成呋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呋喃含量呈现增长趋势。随着水分添加量的增加(0~100μL),促进效果呈先上升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添加Cu^(+)、Cu^(2+)和Fe^(3+)等变价金属离子可显著促进亚油酸氧化形成呋喃(P<0.05),而加入K^(+)、Na^(+)和Ca^(2+)等金属离子对呋喃的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与中性条件相比,酸性条件对呋喃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而碱性条件可显著抑制呋喃的形成(P<0.05),抑制率达56.64%。此外,添加多酚类物质,如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杨梅素、奎宁酸、对香豆酸、绿原酸可显著抑制呋喃的形成(P<0.05),其中杨梅素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最高可达55.54%。本研究结果可为脂质热加工过程中呋喃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呋喃 热加工 抑制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基于16sRNA测序分析亚油酸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5
作者 李宗恒 张雪芳 +3 位作者 陈延华 尚靖 骆莺 殷佩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探究亚油酸(LA)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周12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和亚油酸组(LA组)。在补充LA饮食前1 d,对LA组撤去正常粮食,禁食一晚,以便LA组小鼠更易接受LA饮食,且于实验记录当天给... 目的探究亚油酸(LA)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周12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和亚油酸组(LA组)。在补充LA饮食前1 d,对LA组撤去正常粮食,禁食一晚,以便LA组小鼠更易接受LA饮食,且于实验记录当天给予LA,随时保持饲料更新,保证小鼠能自由饮食到造模结束。于造模12周后收集小鼠粪便,每2只小鼠粪便进行混合采样,后续进行16s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等分析。结果通过16sRNA高通量测序发现,LA干预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受损;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TRL组与LA组菌群组成相差较多。在门水平中,LA组放线菌门相对丰富度增加(P<0.01);在属水平中,LA组杜氏乳杆菌属相对丰富度下降(P<0.05),双歧杆菌、粪杆菌属和丹毒丝菌属相对丰富度升高(均P<0.01)。结论LA干预后降低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与多样性,且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LA干预后的肠道菌群中有益菌及致病菌存在差异,为LA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疗法和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治疗调整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亚油酸 肠道菌群 代谢 多样性
下载PDF
糖基化乳清分离蛋白制备共轭亚油酸水包油乳液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庞慧慧 刘芳蓉 +2 位作者 王宇 牛爱风 王承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235-242,共8页
目的研究糖基化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对制备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抗氧化能力及脂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CLA为原料,分别采用葡萄糖(glucose,Glu)和半乳糖(galactose,Gal... 目的研究糖基化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对制备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抗氧化能力及脂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CLA为原料,分别采用葡萄糖(glucose,Glu)和半乳糖(galactose,Gal)对WPI进行糖基化改性,超声破碎法制备CLA水包油乳液,研究在不同盐离子浓度、pH和温度下CLA乳液平均粒径变化、抗氧化能力及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产物含量变化。结果同对照组WPI-CLA相比,经糖基化改性后制备的WPI-Glu-CLA和WPI-Gal-CLA乳液受到盐离子浓度、pH和加热温度的影响,其平均粒径变化较小,且分布均匀。WPI-CLA、WPI-Glu-CLA和WPI-Gal-CLA乳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达到100%清除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4、4 mg/mL,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达到100%清除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6、6 mg/mL。在贮藏过程中,WPI-Glu-CLA和WPI-Gal-CLA乳液的氢过氧化物及次级脂质氧化产物含量均低于对照组WPI-CLA乳液。结论经糖基化改性修饰,增强了CLA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有效减缓了脂质氧化产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糖基化 超声破碎法 乳液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亚油酸介导氧化的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凝胶特性变化
17
作者 陈冠怡 许陈彩 +5 位作者 李佳玲 李鑫 张伟坚 陈春蓓 王泽富 刘书成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8-256,共9页
该研究通过构建亚油酸介导金鲳鱼鱼肉氧化体系,探究了不同浓度的亚油酸(0、10、20、50 mmol/L)介导氧化对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强度、凝胶保水性和凝胶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油酸浓度为10 mmol/L时氧化对凝胶特性的影响最明显,... 该研究通过构建亚油酸介导金鲳鱼鱼肉氧化体系,探究了不同浓度的亚油酸(0、10、20、50 mmol/L)介导氧化对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强度、凝胶保水性和凝胶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油酸浓度为10 mmol/L时氧化对凝胶特性的影响最明显,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达到最小,分别为5.39%和5.94%。凝胶强度达到最大值,为333.24 g。随着亚油酸浓度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从2.86 nmol/mg上升至6.65 nmol/mg,总巯基含量从63.58 nmol/mg下降为58.69 nmol/mg,从分子量变化可以发现,随着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增加,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强度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这表明适度的亚油酸氧化(≤10 mmol/L)可以引起蛋白质分子适度展开,形成质构特性好、保水性高的凝胶产品;而过高的亚油酸氧化(>10mmol/L)则引起蛋白质过度氧化,导致蛋白质分子交联、聚集,从而降低蛋白质凝胶质构特性。该研究阐明亚油酸氧化对金鲳鱼后期加工特性影响,促进金鲳鱼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金鲳鱼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特性
下载PDF
层析法分离共轭亚油酸及异构体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孙金盾 张慧 +2 位作者 张程凯 赵博 於春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位置和构型异构体的总称,在保健品中已经有了共轭亚油酸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共轭亚油酸在食品应用中的安全性,区分共轭亚油酸中作用不同的物质。采用层析中的柱色谱法(又称柱层析),用尿素和硅胶制备一种全新...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位置和构型异构体的总称,在保健品中已经有了共轭亚油酸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共轭亚油酸在食品应用中的安全性,区分共轭亚油酸中作用不同的物质。采用层析中的柱色谱法(又称柱层析),用尿素和硅胶制备一种全新的柱层析材料,定向吸附当前共轭亚油酸产品中的杂质成分。在径高比为1∶9,正己烷为洗脱剂的条件下,一次柱层析即可将共轭亚油酸含量提高6%以上,且两种全反式构型的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包括t9,t11-CLA和10t,t12-CLA)含量下降明显;在两次柱层析的产品中,两种全反式结构的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含量下降至0.2%左右,有效增加了共轭亚油酸在应用中的安全性。本研究为纯化共轭亚油酸提供了新的方法,并且降低了共轭亚油酸应用在食品中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异构体 柱色谱法 尿素硅胶柱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苦杏仁中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
19
作者 黄浩宇 孙彬 +4 位作者 徐阳 岳勇铭 凌贝贝 马智杰 鲍慧玮 《人参研究》 2024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苦杏仁中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_(18)(4.6mm×250mm,5μl),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亚麻酸、亚油...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苦杏仁中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_(18)(4.6mm×250mm,5μl),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7%,99.26%,98.96%,RSD值分别为1.75%,1.20%,1.7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为进一步完善苦杏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HPLC 麻酸 亚油酸 油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助晶剂辅助尿素富集百香果籽亚油酸
20
作者 温景捷 廖丹葵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以百香果籽油为原料,通过酒石酸辅助尿素包合富集纯化亚油酸。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酒石酸与尿素比例、尿素与乙醇比例、脂肪酸与尿素比例、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尿素包合富集亚油酸的纯度与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酒石... 以百香果籽油为原料,通过酒石酸辅助尿素包合富集纯化亚油酸。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酒石酸与尿素比例、尿素与乙醇比例、脂肪酸与尿素比例、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尿素包合富集亚油酸的纯度与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酒石酸与尿素质量比1∶5、混合脂肪酸与尿素质量比1∶2、尿素与乙醇质量比1∶7、包合温度5℃、包合时间12 h的工艺条件下,可将百香果籽油的亚油酸含量从68.13%提高到96.61%,收率为7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籽油 亚油酸 尿素包合法 酒石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