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远经委会区域合作实践与“亚洲方式”初创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先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67,共30页
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是二战后初期成立的隶属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首个区域经济委员会,又是1966年之前着眼于亚洲整体区域经济合作及经济发展的唯一的区域政府间组织。这一时期,在联合国组织的支持和亚洲成员的共同推动下,其... 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是二战后初期成立的隶属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首个区域经济委员会,又是1966年之前着眼于亚洲整体区域经济合作及经济发展的唯一的区域政府间组织。这一时期,在联合国组织的支持和亚洲成员的共同推动下,其在地理范围、成员数量、议题领域、组织自主性和规范框架等方面逐步实现了"亚洲化",从而在亚洲区域合作实践进程中扮演着持续的核心"领导者"角色,以至于在二战后亚洲最早的区域合作动议的倡导、联合行动的实施及区域制度的设计和区域规范的建构中发挥了开创性的"先导"作用。经验上,它推出一系列旨在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经济简报和重大合作倡议,并启动一系列旨在推动区域联合行动的区域会议、区域计划和区域机制等。规范上,它注重功能性议题导向,强调区域自主和相互尊重的平等原则,奉行不干预主义及协商、共识的决策程序,履行多边框架内双边合作和泛亚洲精神等,形成一系列区域"共有规范",从而推动独特的区域合作"亚洲方式"的初步创建。因此,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规范上看,亚远经委会均称得上是二战后亚洲区域合作实践的真正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 亚洲主义 亚洲方式 亚洲区域合作 联合国
原文传递
朱尔杰耶夫谈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
2
作者 许滢 《上海经济研究》 1982年第6期58-,37,共2页
南斯拉夫朱尔杰耶夫(BRANISLAV DURDEV)曾担任过东方学院负责人、博斯纳和格尔采高维纳科学艺术院院长,现已退休,担任伏伊伏丁科学艺术院委员。去年来沪访问期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谈了对"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 南斯拉夫朱尔杰耶夫(BRANISLAV DURDEV)曾担任过东方学院负责人、博斯纳和格尔采高维纳科学艺术院院长,现已退休,担任伏伊伏丁科学艺术院委员。去年来沪访问期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谈了对"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奴隶 亚洲生产方式 劳动者 农村 历史学家
下载PDF
农村公社祭
3
作者 徐唐龄 《同舟共进》 2000年第10期39-40,共2页
马克思当年提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其历史的得失、变革的条件甚至存在的有无,由于近年来中外学者的争论,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经典作家语焉不详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可以有多种诠释。简明而不够精确的解译,那就是"农... 马克思当年提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其历史的得失、变革的条件甚至存在的有无,由于近年来中外学者的争论,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经典作家语焉不详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可以有多种诠释。简明而不够精确的解译,那就是"农村公社制度"。这种制度本来有它的存在理由,它不同于西方5个历史阶段更替嬗变的一般模式,它从氏族公社直接进入并持续主导社会,适合农耕治水条件下的群体协作;但也有着压抑分工交换阻碍技术进步的弊端。在农村公社制度下,封建政权的三个职能统治了社会,一个是安内即财政;一个是攘外即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社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洲生产方式 人民公社制度 殖民主义 封建主义 思想体系 社会进步 社会变迁
下载PDF
Factors Limiting the Forecast Skill of the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n a Subseasonal-to-Seasonal Model 被引量:1
4
作者 Zheng HE Pangchi HSU +2 位作者 Xiangwen LIU Tongwen WU Yingxia GA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04-118,共15页
In this study,we evaluate the forecast skill of the subseasonal-to-seasonal(S2S)prediction model of the Beijing Climate Center(BCC)for the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We also discuss the key factors... In this study,we evaluate the forecast skill of the subseasonal-to-seasonal(S2S)prediction model of the Beijing Climate Center(BCC)for the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We also discuss the key factors that inhibit the BSISO forecast skill in this model.Based on the bivariate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ACC)of the BSISO index,defined by the first two EOF modes of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and 850-hPa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we found that the hindcast skill degraded as the lead time increased.The ACC dropped to below 0.5for lead times of 11 days and longer when the predicted BSISO showed weakened strength and insignificant northward propagation.To identify what causes the weakened forecast skill of BSISO at the forecast lead time of 11 days,we diagnosed the main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BSISO northward propagation.The same analysis was also carried out using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 outputs of the four-day forecast lead that successfully predicted the observed northward-propagating BSISO.We found that the lack of northward propagation at the 11-day forecast lead was due to insufficient increases in low-level cyclonic vorticity,moistening and warm temperature anomalies to the north of the convection,which were in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ackground mean flows and BSISO-related anomalous fields.The BCC S2S model can predict the background monsoon circulations,such as the low-level southerly and the northerly and easterly vertical shears,but has limited capability in forecast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circulation and moisture anoma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 S2S model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forecast skill northward propagation
下载PDF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分类总目录 被引量:1
5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北京行政学院 城市社区自治 中国现代化道路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迈克尔 行政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洲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 制约因素 首都 国家表征 WTO 袁吉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第三世界发展诸问题的历史根源
6
作者 费伦克·特凯 夏伯言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5年第9期11-15,共5页
我把"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术语用来指这样的国家:它们大部分经受过殖民或半殖民统治,后来获得了独立,正在寻求独立的发展道路;由于殖民化前的传统社会的特性,由于它们在相当不利的条件下遇到了资本主义,... 我把"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术语用来指这样的国家:它们大部分经受过殖民或半殖民统治,后来获得了独立,正在寻求独立的发展道路;由于殖民化前的传统社会的特性,由于它们在相当不利的条件下遇到了资本主义,它们在发展方面有一些共同特征。我们决不应该忘记,"发展中国家"在具体条件、能力和潜力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因此,不经过对个别特点的彻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村社 亚洲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不发达国家 三个世界理论 历史根源
下载PDF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总目录
7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学报 连续出版物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大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洲生产方式 学术动态 大学教学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亚洲安全观”制度建构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18
8
作者 郑先武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7,155-156,共24页
"亚洲安全观"从理念转化为行动需要基于亚洲历史经验的规范框架和制度安排。文章将亚洲区域整体作为核心分析层次,阐明了二战后亚洲区域合作实践进程中所积累的以"亚洲方式"为核心的"亚洲经验",包括区域... "亚洲安全观"从理念转化为行动需要基于亚洲历史经验的规范框架和制度安排。文章将亚洲区域整体作为核心分析层次,阐明了二战后亚洲区域合作实践进程中所积累的以"亚洲方式"为核心的"亚洲经验",包括区域自主、不干预、非武力、尊重主权、共识性决策和非正式的渐进主义等。以这一宏观区域实践为背景,文章提出一种亚洲大国协调和合作安全相融合的"一轴两翼多节点"的"亚洲安全观"制度建构路径。其中,"一轴"着眼于区域总体安全的亚洲大国协调;"两翼"即上海合作组织等"中亚中心"和东亚峰会等"东盟中心"的合作安全;"多节点"即各种次区域或微区域合作机制。三者分别构成这一区域安全新架构的"基点"、"重心"和"支点"。文章在最后阐明了亚洲区域安全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经验",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海精神"、"软安全"、"软法律"、主权平等及尊重多样性等,揭示了"中国经验"与"亚洲经验"的共生关系及中国在"亚洲安全观"制度建构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安全观 亚洲方式 “东盟方式 “中国经验”
原文传递
私有财产形态论(上)——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梁作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0期66-76,共11页
本文根据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探讨作为生产关系基础的所有制形式问题。这是一个在讨论历史分期时不能回避的问题。作者认为应把目前史学界对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推向一个新阶段:不应继续停留在五十年代那种仅限... 本文根据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探讨作为生产关系基础的所有制形式问题。这是一个在讨论历史分期时不能回避的问题。作者认为应把目前史学界对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推向一个新阶段:不应继续停留在五十年代那种仅限于谈论历史现象的水平,而必须抓住所有制这一根本问题深入研究。为了更鲜明更深刻地揭露各个所有制形式的本质特征,作者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提出了财产形态(所有制的法律用语)的问题。作者确认历史上存在过四种财产形态,即东方形态(中国在春秋时代以前)、古典形态(战国、秦汉、魏晋)、封建形态(西晋灭亡以后)和资产阶级形态,从而得出了相应的中国古史分期界限。请学术界同志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社会 财产 本质特征 占有权 条件性 私有制 公社 所有制 经济制度 奴隶制度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洲生产方式 贵族等级 奴隶占有制
下载PDF
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历史演进与规范建构 被引量:35
10
作者 郑先武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7-204,共18页
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是相关国家在不同区域意识主导下所进行的政治、经济与安全互动的结果,共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至1950年酝酿与起步阶段、1951年至1960年局部成长阶段和1961年至1967年分化重组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基于不同的区域意... 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是相关国家在不同区域意识主导下所进行的政治、经济与安全互动的结果,共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至1950年酝酿与起步阶段、1951年至1960年局部成长阶段和1961年至1967年分化重组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基于不同的区域意识,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实践留下了重要的区域性规范遗产,主要是以区域自主、主权平等、不干预主义、共识性决策、非正式的渐进主义、注重经济发展、拒绝多边军事合作和泛亚洲精神为核心的"亚洲方式"的形成。这些早期区域合作的遗产为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及"东盟方式"创建奠定了必要的规范基础。不仅如此,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的实践证明"亚洲方式"是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区域合作共同的"亚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区域规范 亚洲方式 东南亚 东盟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春荣 《探求》 2000年第6期23-27,47,共6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共产主义 恩格斯 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资产阶级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西方社会理论 农村公社 五种社会形态 亚洲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原文传递
Primary study on pattern of general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e befor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eastern Asia 被引量:9
12
作者 江新胜 潘忠习 付清平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8期680-688,共10页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pattern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GCA) in eastern Asia. The pattern of the GCA after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s well known, while the pattern of the GC...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pattern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GCA) in eastern Asia. The pattern of the GCA after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s well known, while the pattern of the GCA befor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s lack of direct evidences. Based on the knowability of desert, a section recording wind directions across the Cretaceous northern hemisphere mid-low latitude desert belt is measured and the pattern of the GCA in the Cretaceous is reveal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astern Asia was really controlled by the planetary circulation befor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e. westerlies in the north and northeast trades in the south. The convert belt between westerlies and trades had drifted northwards and southwards. The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of paleo-monsoon is also dealt with and a possibly imposed paleo-monsoon is sugg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fore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Cretaceous desert belt the pattern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in eastern As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