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继承与超越——兼论“质性时间说”对《资本论》的误读
1
作者 范高高 《长江论坛》 2025年第1期5-16,共12页
从自然或实践角度揭示时间的本质,一直是哲学探究的重要主题。《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奥秘”的最重要著作,同样隐含了一种特殊的哲学时间观。然而,有学者提出以不包含任何量化因素的“质性时间”来理解《资本论》... 从自然或实践角度揭示时间的本质,一直是哲学探究的重要主题。《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奥秘”的最重要著作,同样隐含了一种特殊的哲学时间观。然而,有学者提出以不包含任何量化因素的“质性时间”来理解《资本论》中的哲学时间观,却是一种严重的误读。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未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过这种形而上学的时间观,而且因为从这种纯粹“质性时间”到“量化时间”的逻辑转换面临严重困难。从根本上说,这一误读源于未能正确把握住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时间观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事实上,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在时间观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从自然哲学角度把时间规定为“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后者则从实践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角度把时间规定为人的生命的自我确证,从而二者的本质区别不在“量化时间”与“质性时间”的对立,而仅在“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的视角差异。换言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从量化角度把握时间的观念,又通过超越其自然哲学的眼界,开创了一种基于人类生产实践、着眼于人的时间解放的全新哲学时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时间 量化时间 《资本论》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时间观 自由时间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的时间观比较——从时间的本体(源)化视角试析《物理学》与《忏悔录》之差异 被引量:5
2
作者 江向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从本源的时间性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柏拉图《蒂迈欧篇》中之时间观对西方哲学之前康德时间观的决定性影响;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了《物理学》与《忏悔录》之时间观的差异:即从“运动”与从“心灵”来理解时间... 本文从本源的时间性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柏拉图《蒂迈欧篇》中之时间观对西方哲学之前康德时间观的决定性影响;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了《物理学》与《忏悔录》之时间观的差异:即从“运动”与从“心灵”来理解时间之区分以及从“瞬间”与从“当前”来度量时间之不同;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之时间观差异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奥古斯丁 时间 比较叙事时间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政治观的哲学意蕴
3
作者 张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5期3-4,共2页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因此他的哲学观念不可能不渗透在其政治学思想之中。在其名著《政治学》之中,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他的哲学运思特点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对个体人的关注和强调、中庸思想的运用以及伦理学对政治思想的渗透。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政治 哲学意涵
下载PDF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亚里士多德正义观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岩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亚里士多德正义观探析王岩“正义”是个非常古老的范畴,在古代西方,它同“公正”、“公平”、“公道”等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早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古希腊的“正义”女神就是人们手中掌握的丈量土地的二脚...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亚里士多德正义观探析王岩“正义”是个非常古老的范畴,在古代西方,它同“公正”、“公平”、“公道”等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早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古希腊的“正义”女神就是人们手中掌握的丈量土地的二脚规,集中体现了人们对公平原则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正义 伦理学 正义原则 中庸之道 政治正义 分配正义 哲学方法论 探析 比值相等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哲学史观初探
5
作者 沈明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0-98,共9页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的哲学史观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这种不全面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其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义拟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史观的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哲学及其产生现有的...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的哲学史观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这种不全面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其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义拟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史观的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哲学及其产生现有的资料表明,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史上最先通过区分哲学与其他学问而确定了哲学的对象,说明了哲学如何产生的人。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或别的学问)的划分,亚里士多德是通过几个步骤实现的。首先,他区分了知识和经验。哲学和具体学问都以追求知识为目标,都以自然的必然性为认识对象,它们都属知识体系,这是其共性。但在他看来,经验只能认识个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哲学 哲学 古代哲学 毕达哥拉斯派 重要地位 阿那克萨哥拉 恩培多克勒 本质 本体
下载PDF
“表实”与“表真”——对亚里士多德实体观的理解 被引量:1
6
作者 方杲 陈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9期5-6,共2页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在哲学史上的影响很大,但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他的实体学说思想前后矛盾。然而,实际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尚有失偏颇,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不统一只是表面的,而其思想深处是具有统一性的,这个统一的出发点是...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在哲学史上的影响很大,但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他的实体学说思想前后矛盾。然而,实际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尚有失偏颇,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不统一只是表面的,而其思想深处是具有统一性的,这个统一的出发点是“这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实体 形而上学 哲学思想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性时间观及对马克思的影响
7
作者 尹晓凡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2期199-200,共2页
一、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思想来源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首位对时间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哲学家,而在此之前也有一些大哲学家零星的探讨过时间问题,比如兼有政治、宗教与科学思想并存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时间就是天球本身。”... 一、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思想来源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首位对时间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哲学家,而在此之前也有一些大哲学家零星的探讨过时间问题,比如兼有政治、宗教与科学思想并存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时间就是天球本身。”认为时间就是一个天球,万事万物都存在于且发生于时间里,把时间与天体运动结合在一起,初步揭示了时间的一些特质。古希腊早期哲人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时间是有秩序的运动,是有尺度、限度、周期的。太阳是这个周期的监视者和保护者,他建立、管理、规定和揭示出变动和带来一切的季节。”他认为的时间与事物的秩序与过程相关联,是通过太阳的运动、四季的变化等表现出来。这些古希腊的朴素时间观主要集中于探讨时间的本原。而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出发,认为时间不属于本原存在,他只存在于感性世界这个假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时间 马克思 实体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 天体运动 时间问题 感性世界
下载PDF
略论亚里士多德智慧观
8
作者 李包庚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智慧”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亚里士多德在综合自然哲学家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智慧”思想的基础上指出,哲学智慧必定是研究“第一原理和原因”的知识。他认为,有四个不同的原因,即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其意义远... “智慧”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亚里士多德在综合自然哲学家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智慧”思想的基础上指出,哲学智慧必定是研究“第一原理和原因”的知识。他认为,有四个不同的原因,即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其意义远不在这“第一原因”本身是否正确,而在于它开拓了从具体到抽象提升的思想方法的飞跃,为以后西方思想方法的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也是科学理性能够从西方产生,科学文明能够从西方孕育发展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西方 科学理性 思想方法 知识 综合 概念 亚里士多德 质料 古希腊哲学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中道观与先秦儒家中庸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储光存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68-71,75,共5页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观上与中国先秦儒家中庸哲学有许多相同点 ,他们都视中庸为最高德行 ,重视执中、用中、择中原则。但由于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文明诞生的背景有许多不同 ,中庸观也存在着许多特性。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是一种...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观上与中国先秦儒家中庸哲学有许多相同点 ,他们都视中庸为最高德行 ,重视执中、用中、择中原则。但由于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文明诞生的背景有许多不同 ,中庸观也存在着许多特性。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是一种伦理德性 ,是由实践生成的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密切 ,强调自愿性与中间论 ,是一种中等阶级政治理论。而先秦儒家的中庸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一种天赋的德性 ,强调自觉性与时中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中道 先秦儒家 中庸 比较研究 哲学思想 中国 古希腊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理想政体观比较
10
作者 田春苗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理想政体观后发现,由于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其思想受其师的影响较多,二者理想政体观在理论意义、理论属性、理论目标及理论局限性等方面具有相通性,但亚并没有完全囿于其师的学说,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并发... 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理想政体观后发现,由于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其思想受其师的影响较多,二者理想政体观在理论意义、理论属性、理论目标及理论局限性等方面具有相通性,但亚并没有完全囿于其师的学说,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主要表现为其理论基础、理论方法、理论标准、立论基点及立论主张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理想政体 哲学 中产阶级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对人与政治关系认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艾克文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7-61,共5页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作为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他们思想上的区别可以说就是西方政治哲学“古代性”与“近代性”的区别。其中亚里士多德持有的是一种自然的政治观,他认为人的政治属性是其自然本性,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需求,从...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作为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他们思想上的区别可以说就是西方政治哲学“古代性”与“近代性”的区别。其中亚里士多德持有的是一种自然的政治观,他认为人的政治属性是其自然本性,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需求,从而肯定了人与政治两者之间的和谐与一致。相比之下,霍布斯的权力政治观则认为政治社会并非产生于人的本性,它是一个人造物,是一部用来纠正自然的不足的机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正是以一种彻底的个人主义和毫不掩饰的绝对主权主张这种极端的方式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中人与政治的紧张关系凸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霍布斯 政治哲学 自然政治 权力政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质料说初探
12
作者 陶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47-50,共4页
什么是物质?物质的一般特征怎样?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即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最后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产生之前的... 什么是物质?物质的一般特征怎样?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即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最后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产生之前的旧物质观,虽然有种种的不足和缺陷,但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亚里士多德就是对唯物主义物质观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哲学家,从他关于质料的学说中,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其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物质的科学见解。 古希腊哲学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就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寻求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最初由什么产生,最后又复归于什么?即万物的本质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 质料 马克思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世界 机械唯物主义 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哲学
下载PDF
重新衡定线性时间观与循环时间观之争——一种基于哲学、历史与宗教的交互性文化考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群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3-138,共16页
线性时间观与循环时间观之争由来已久。自古代的奥古斯丁到当代的卡尔·洛维特,有关两种时间观的辩驳就没有停歇过,只因时间观念决定着人的宇宙观、宗教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争论的基础来源于奥古斯丁所作的区分:古希腊持有循环时间... 线性时间观与循环时间观之争由来已久。自古代的奥古斯丁到当代的卡尔·洛维特,有关两种时间观的辩驳就没有停歇过,只因时间观念决定着人的宇宙观、宗教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争论的基础来源于奥古斯丁所作的区分:古希腊持有循环时间观,基督教持有线性时间观。然而,问题的关键却没这么简单,因为古希腊的时间观并非绝对的"循环论",基督教的时间观亦非绝对的"线性论"。这要求我们重新辨明时间概念之争的来源及其特性,找到能够据以判决的事实根据,权衡其中的合理与不合理因素,并最终确定奥古斯丁的区分无法成立。因此,后人在此基础上的论述恐怕也得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时间 循环时间 时间哲学 历史哲学
下载PDF
时间的哲学概观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嘉昌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3年第3期5-15,80,共12页
时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存在的根本条件。任何事物的运动(包括思维和心理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持续过程,时间就是反映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科学和哲学范畴。把时间观念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这是现... 时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存在的根本条件。任何事物的运动(包括思维和心理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持续过程,时间就是反映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科学和哲学范畴。把时间观念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这是现代文明的显著特征。当代哲学所以对时间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传统的时间和宇宙概念业已受到相对论等现代科学的猛烈冲击;二是急剧的社会变动使不少哲学家把人的问题、存在的历史真实性问题视为哲学的中心问题。分别受这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现代文明 基本形式 马克思 爱因斯坦 亚里士多德 相对论 思想史 上帝 循环时间
下载PDF
生命哲学视域下的生长性教育时间观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更立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35,共5页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时间表,其生命是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绵延的,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内在的时间相一致,才能发挥对儿童生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的迷恋之中,这导致了...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时间表,其生命是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绵延的,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内在的时间相一致,才能发挥对儿童生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的迷恋之中,这导致了现代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的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的生长性教育时间观成为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时间 生长性教育 儿童教育
下载PDF
席勒的多重时间信仰:哲学家的时间观
16
作者 盛百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0-163,共4页
在新旧交替的启蒙时代,每个思想家都不可避免或显或隐地关涉时间问题。席勒具有一种集科学的时间观、诗人的时间观、哲学家的时间观于一体的多重时间信仰。本文着重探讨其头脑中作为哲学家的时间观念,揭示出席勒时间思考的三个阶段:准... 在新旧交替的启蒙时代,每个思想家都不可避免或显或隐地关涉时间问题。席勒具有一种集科学的时间观、诗人的时间观、哲学家的时间观于一体的多重时间信仰。本文着重探讨其头脑中作为哲学家的时间观念,揭示出席勒时间思考的三个阶段:准备期、爆发期、沉淀期,以及重要思考成果:个体存在的二元等级、人类存在的双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多重时间信仰 哲学家的时间
下载PDF
哲学境域中的时间观审视
17
作者 陈遵沂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7-50,共4页
在哲学境域中,理论视野不同,对时间问题的审视也不同。近代哲学虽然获得了新的关于时间的意识,但大部分时间观仍属于线性史观和理性决定论范畴之内。马克思让时间观从旧本体论的时间观中解放出来。在马克思的时间观中,时间是人类实践的... 在哲学境域中,理论视野不同,对时间问题的审视也不同。近代哲学虽然获得了新的关于时间的意识,但大部分时间观仍属于线性史观和理性决定论范畴之内。马克思让时间观从旧本体论的时间观中解放出来。在马克思的时间观中,时间是人类实践的表现。胡塞尔、海德格尔面对时间观之谜作了富有创意的现代思考。哲学境域中时间观的审视,在当今仍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境域 时间 审视
下载PDF
关系论教学时间观: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42,共10页
建立在实体论基础上的教学时间观以测量、控制和管理时间为特征。当代教学时间形态与关系变革发展带来教学时间观变革的契机,表现出“例外状态”与接纳偶然性、全时空交互体验、碎片化与碎片整合、“泛在”时空等新发展。生成论教学哲学... 建立在实体论基础上的教学时间观以测量、控制和管理时间为特征。当代教学时间形态与关系变革发展带来教学时间观变革的契机,表现出“例外状态”与接纳偶然性、全时空交互体验、碎片化与碎片整合、“泛在”时空等新发展。生成论教学哲学(GTP)“关系论”取向的教学时间观亦即关系论教学时间观,是基于时间的关系本体论和关系思维,主要由“时域”“时序”“时机”“时势”“时限”“时效”等一系列教学时间意识和日常性、文化性、历史性、审美性及生命性教学时间等诸种类型观念组成的多维一体教学时间观。关系论教学时间观在反思和重释当代教学时间理论和实践中的时间与人关系问题,滋养和支撑当代教学历史观,理解和运用中国古代“时”的教育潜能思想,倡导和实践时间、生命与文化一体同构的教学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教学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时间 关系论教学时间 生成论教学哲学
下载PDF
时间与自由──西方哲学史上的时间观管窥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云梅 《武陵学刊》 1999年第4期25-28,共4页
西方哲学史中,传统的时间观包括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时间”、奥古斯丁的“上帝创造与心灵延展”、康德的“时间的主体性”以及海德格尔的“本源性时间”。在剖析传统时间观及其实质的基础上理解西方当代时间现,有助于重新理解和审视... 西方哲学史中,传统的时间观包括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时间”、奥古斯丁的“上帝创造与心灵延展”、康德的“时间的主体性”以及海德格尔的“本源性时间”。在剖析传统时间观及其实质的基础上理解西方当代时间现,有助于重新理解和审视西方哲学中的一些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时间 时间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哲学视域下的开放性时间观研究——兼论本雅明“异质性当下”的行动潜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8,共9页
时间概念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同的时间观决定了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历史前景的不同理解。传统时间观研究将历史看作是沿着“自然时间”单向前进的线性发展过程。这种理解将历史发展看作是一种机械决定论,并... 时间概念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同的时间观决定了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历史前景的不同理解。传统时间观研究将历史看作是沿着“自然时间”单向前进的线性发展过程。这种理解将历史发展看作是一种机械决定论,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革命行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论述中,开放性时间观作为一条隐微线索可以为解决历史规律与历史行动之间张力问题提供新的理解视域。本雅明的“异质性当下”概念也为这种开放性时间观提供了行动潜能的理论支持。历史哲学视域下马克思开放性时间观的研究,对于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握革命行动的契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决定论 开放性时间 异质性当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