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榨亚麻籽油特征风味成分分析
1
作者 衡新蕊 王天亮 +1 位作者 姚云平 李昌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本研究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MS-O)结合化学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冷榨亚麻籽油的整体风味特征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冷... 本研究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MS-O)结合化学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冷榨亚麻籽油的整体风味特征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冷榨亚麻籽油的风味独特,主要呈新鲜清新的青草味及鱼腥味。GC-MS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2种、醇类7种、酸类5种、萜烯类3种、烷烃类3种、酮类2种及芳香族类化合物2种。综合GC-O、检测频率值≥6以及气味活度值≥1分析,明确了2-乙基己醇、己醇、(E)-2-己烯醛、己醛、(E,E)-2,4-庚二烯醛是冷榨亚麻籽油青草味的主要来源物质,而(Z)-4-庚烯醛是鱼腥味的主要来源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地区冷榨亚麻籽油的特征风味强度与感官风味属性间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冷榨亚麻籽油的风味改善、工艺优化及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亚麻籽油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 气味活度值 检测频率
下载PDF
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
2
作者 翟磊 陈建国 +3 位作者 田世民 张朋朋 蔡祥焜 郑立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8,共5页
为研究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高血脂的缓解功效,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高脂饲料造模7 d,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内容物30 d。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为研究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高血脂的缓解功效,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高脂饲料造模7 d,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内容物30 d。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指标,评价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功效。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C、TG、LDL-C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组大鼠TC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13.73%和14.79%;各剂量组大鼠TG、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TG分别降低了45.87%、55.44%和64.03%,LDL-C分别降低了40.54%、26.12%和46.85%,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及HDL-C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磷虾 软胶囊 高血脂
下载PDF
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辅助降血脂作用人体试食研究
3
作者 田世民 翟磊 +2 位作者 陈建国 杨彩玲 杨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3,共5页
为观察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人体辅助降血脂的作用,将109例高脂血症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改变生活饮食习惯,试食组每日食用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2次,每次3粒,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试食组连续服... 为观察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人体辅助降血脂的作用,将109例高脂血症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改变生活饮食习惯,试食组每日食用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2次,每次3粒,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试食组连续服用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60 d后,未见不良反应。通过试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以及试食组自身前后比较分析发现,受试者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食组总有效率35.8%,高于对照组(1.9%)。因此,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人体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磷虾 降血脂作用 人体试食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提纯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工艺的优化研究
4
作者 郝文来 郝健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本文以亚麻籽油为原料油,α-亚麻酸为提取目标产物,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不同尿素溶液与脂肪酸体积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以及尿素-乙醇溶液浓度等对α-亚麻酸提取率的影响,优化了α-亚麻酸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脂肪酸与尿素溶液... 本文以亚麻籽油为原料油,α-亚麻酸为提取目标产物,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不同尿素溶液与脂肪酸体积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以及尿素-乙醇溶液浓度等对α-亚麻酸提取率的影响,优化了α-亚麻酸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脂肪酸与尿素溶液体积比为1∶45、尿素-乙醇溶液浓度为1mol·L^(-1)、包合温度为-15℃、包合时间为24h时,α-亚麻酸提取率可达81%。并通过液相色谱对提纯的α-亚麻酸进行表征,α-亚麻酸在12.5min出峰,符合α-亚麻酸的出峰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Α-亚麻 尿素包合法 提纯
下载PDF
亚麻籽油营养特性、感官评价及主要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谢亚萍 张建平 +7 位作者 王利民 党照 李闻娟 齐燕妮 赵玮 李雯 赵丽蓉 任稳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108,共6页
旨在为综合评价亚麻籽油提供参考,以不同产地的6份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对亚麻籽油的质量指标、营养特性(脂肪酸组成、生育酚含量)、感官评价(坚果味浓度)及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48.91%~54.35%,总生... 旨在为综合评价亚麻籽油提供参考,以不同产地的6份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对亚麻籽油的质量指标、营养特性(脂肪酸组成、生育酚含量)、感官评价(坚果味浓度)及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48.91%~54.35%,总生育酚含量为50.7~78.5 mg/100 g,其中α-生育酚含量最高;亚麻籽油坚果味分值在1.02~3.87之间;亚麻籽油主要挥发性物质有杂环类、醇类、醛类、腈类和酮类等化合物;亚麻籽油中坚果香味主要受挥发性物质中占比较大的杂环类化合物吡嗪类、呋喃类和吡咯类的影响。产地和加工工艺对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生育酚含量、坚果味分值和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营养特性 感官评价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进一步推动我国亚麻籽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第七届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首届地标产品固原胡麻油(六盘山高原亚麻)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6
作者 王瑞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36-I0038,共3页
2023年9月9日于宁夏固原市大家好!很高兴来到美丽的固原市,参加“第七届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年会”,首先祝贺会议的顺利召开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回顾历史,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于201... 2023年9月9日于宁夏固原市大家好!很高兴来到美丽的固原市,参加“第七届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年会”,首先祝贺会议的顺利召开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回顾历史,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于2015年5月在山西繁峙县成立至今已经8个年头过去了,联盟成立8年来,在挂靠单位——中粮工科(西安)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理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体理事 亚麻籽油 胡麻 宁夏固原市 挂靠单位 六盘山 繁峙县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制油、吸附工艺以及煎炸实验对亚麻籽油苯并芘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赵盈盈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5-211,共7页
针对亚麻籽油加工不当所引起苯并芘超标的不安全性,探讨了制备工艺(籽炒时间和温度)对亚麻籽油中苯并芘含量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混合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亚麻籽油中苯并芘的去除效果,并采用模拟煎炸实验对亚麻籽油苯并芘... 针对亚麻籽油加工不当所引起苯并芘超标的不安全性,探讨了制备工艺(籽炒时间和温度)对亚麻籽油中苯并芘含量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混合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亚麻籽油中苯并芘的去除效果,并采用模拟煎炸实验对亚麻籽油苯并芘形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炒籽温度和时间对亚麻籽油中苯并芘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以及炒籽时间的延长,压榨亚麻籽油中苯并芘含量逐渐增加;另外,混合吸附剂去除亚麻籽油中苯并芘的最佳条件是活性炭和活性白土用量分别为0.3%和2.0%(质量分数)、吸附温度90℃以及吸附时间25 min,苯并芘的去除率高达(90.83±1.06)%。煎炸实验表明:亚麻籽油在180℃下煎炸馒头、豆腐、苹果块及瘦肉等食材12 h后苯并芘含量大幅增加,且煎炸豆腐上升速度最快,上升幅度依次是豆腐>瘦肉>苹果块>馒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工艺 吸附 煎炸 去除率
下载PDF
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剂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燕 孙宏涛 +4 位作者 乔明武 宋莲军 郭洪涛 孙晓冬 黄现青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24-332,共9页
【目的】探究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剂单独使用、复配使用和增效使用时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提高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其货架期。【方法】选取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3种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剂,植酸和柠... 【目的】探究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剂单独使用、复配使用和增效使用时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提高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其货架期。【方法】选取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3种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剂,植酸和柠檬酸为增效剂,以保护系数(protection factor,Pf)为衡量指标,在单一抗氧化剂使用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3种抗氧化剂最佳复配配方,在此基础上使用增效剂对其抗氧化效果进行增强并预测货架期。【结果】抗氧化剂单独使用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均有显著性影响,但与合成抗氧化剂(阳性对照组)相比效果较差;最佳复配配方为茶多酚棕榈酸酯0.21 g·kg^(-1)、迷迭香提取物0.45 g·kg^(-1),此时Pf为1.87,氧化稳定性较好;增效剂确定为柠檬酸0.20 g·kg^(-1);将最终复配配方应用于亚麻籽油中并预测25℃下亚麻籽油货架期为843 d,是添加合成抗氧化剂(阳性对照组)的2倍,同时是未添加抗氧化剂(空白对照组)的10倍。【结论】复配配方显著提高了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延长了亚麻籽油货架期,为取代合成抗氧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亚麻籽油工业化开发和应用领域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氧化稳定性 抗氧化剂 增效剂 货架期
下载PDF
不同品种浓香亚麻籽油的呈香特征解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袁彬宏 贾懿敏 +2 位作者 杨旖旎 陈亚淑 周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100,共11页
目的 选取全国不同产区的2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制备浓香亚麻籽油,并对其风味特征进行分类。方法 运用评估适合项目法(rate-all-that-apply method, RATA)建立亚麻籽油感官描述词并进行感官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 目的 选取全国不同产区的2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制备浓香亚麻籽油,并对其风味特征进行分类。方法 运用评估适合项目法(rate-all-that-apply method, RATA)建立亚麻籽油感官描述词并进行感官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浓香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OPLS)将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感官评价结果进行关联。结果 浓香亚麻籽油主要呈现出焦糊味、油脂味、烤香味、海鲜味和香油味,从28种浓香亚麻籽油中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48种物质具有香气贡献,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有29种[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不同的香气属性与不同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 基于风味导向可以将28种浓香亚麻籽油大致分为3类,第1类(晋亚24号、坝选3号等)哈喇味较重,主要与(E)-2-戊醇、己醇、1-戊烯-3-醇等醇类物质有关,第2类(陇亚13号、坝亚13号等)主要呈现烤香味和海鲜味,第3类(晋亚10号、宁亚21号、陇亚10号等)主要呈现出谷物味、焦糊味和油脂味,焦糊味、烤香味主要由2-乙基-6-甲基吡嗪、2,6-二乙基吡嗪、2-乙酰基-3-甲基吡嗪等吡嗪类风味物质构成,油脂味、海鲜味主要由(E,E)-2,4-庚二烯醛、(E)-2-己烯醛、(E)-2-辛烯醛、1-戊烯-2-酮、2(5H)-呋喃酮等醛酮类风味物质构成,谷物味主要与二甲基二硫醚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栽品种 浓香亚麻籽油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原文传递
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10
作者 袁彬宏 陈亚淑 +1 位作者 周琦 邓乾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90-298,共9页
亚麻籽是我国八大油料作物之一,亚麻籽油是富含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的健康植物油,备受人们的青睐。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影响亚麻籽油品质和消费者喜爱度的关键因素。本文对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 亚麻籽是我国八大油料作物之一,亚麻籽油是富含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的健康植物油,备受人们的青睐。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影响亚麻籽油品质和消费者喜爱度的关键因素。本文对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概述,重点从分子感官科学的角度介绍了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技术、分析和检测方法,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的物质基础与呈香特征,以及影响亚麻籽油风味形成的因素;总结了亚麻籽油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风味物质的可能形成途径,为从风味导向角度改善亚麻籽油风味,从而控制和提升亚麻籽油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关键香气 形成途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烘烤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东 段晓亮 +1 位作者 王少甲 曹雁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113,共9页
亚麻籽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热加工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仍有待阐明。利用热空气对亚麻籽进行烘烤,研究不同烘烤条件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化学组成(共轭二烯、共轭三烯、类胡萝卜素、生育... 亚麻籽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热加工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仍有待阐明。利用热空气对亚麻籽进行烘烤,研究不同烘烤条件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化学组成(共轭二烯、共轭三烯、类胡萝卜素、生育酚、总酚、美拉德反应产物、脂肪酸组成)以及氧化稳定指数、DPPH、ABT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程度增加,亚麻籽油酸价从0.12 mg KOH/100 g增加至1.79 mg KOH/100 g;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先增加后减少;类胡萝卜素、总酚、美拉德反应产物、共轭三烯、氧化稳定指数、DPPH以及ABTS均增加,α-亚麻酸含量随烘烤程度增加略微减少。适度烘烤明显改善了亚麻籽油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亚麻籽及亚麻籽油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热风烘烤 脂肪酸组成 美拉德反应产物 氧化稳定指数
下载PDF
米糠蜡添加量对亚麻籽油基油凝胶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12
作者 王菊花 许佳敏 +4 位作者 佟祎鑫 彭淑婷 白万明 白小勇 孔维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2,共6页
为探究亚麻籽油基油凝胶作为替代传统塑性脂肪的潜力,以米糠蜡为凝胶剂,探究不同米糠蜡添加量对亚麻籽油基油凝胶外观形态、微观结构、持油率、理化性质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米糠蜡添加量不小于6%时才会使亚麻籽... 为探究亚麻籽油基油凝胶作为替代传统塑性脂肪的潜力,以米糠蜡为凝胶剂,探究不同米糠蜡添加量对亚麻籽油基油凝胶外观形态、微观结构、持油率、理化性质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米糠蜡添加量不小于6%时才会使亚麻籽油凝胶化;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油凝胶的结晶网络结构由簇状逐渐转变为针状,结晶密度增大;油凝胶的持油率、酸值以及熔融峰/结晶峰峰值温度均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油凝胶的过氧化值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综上,在亚麻籽油中添加适量的米糠蜡可形成热塑性好、结构稳定、理化性质良好、持油率高的油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亚麻籽油 米糠蜡 结构 性质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哈萨克斯坦亚麻籽油品质指标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丽 王珂 +3 位作者 徐新忠 徐鑫 刘海丽 王东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2-309,共8页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针对哈萨克斯坦亚麻籽油酸价、过氧化值及脂肪酸成分的检测方法,用科学的手段表征其质量安全和品质特征,该研究在实验中选取代表性样品116份,分别利用碘量法、热乙醇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亚麻籽油样...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针对哈萨克斯坦亚麻籽油酸价、过氧化值及脂肪酸成分的检测方法,用科学的手段表征其质量安全和品质特征,该研究在实验中选取代表性样品116份,分别利用碘量法、热乙醇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亚麻籽油样品中过氧化值、酸价、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予以检测,同时利用近红外成分分析仪建立其特征图谱,根据偏最小二乘法依次对经过不同预处理后的特征光谱加以拟合,经回归数据分析,形成亚麻籽油酸价、过氧化值、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近红外定量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预测精度的评价后,确定:各指标相关系数(R)为0.9601~0.9857,绝对偏差为0.03914~1.2467,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5921~1.4302,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以有效预测哈萨克斯坦亚麻籽油的品质指标。该模型的建立为哈萨克斯坦亚麻籽油酸价、过氧化值及多种脂肪酸成分同时测定提供了快速检测途径,大大缩短了通关流程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酸价 过氧化值 脂肪酸 定量模型
下载PDF
亚麻籽油磷虾油组方配比研究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逸 奚文韬 翟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84-88,共5页
为研究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磷虾油降血脂的功效,将8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磷虾油(46∶50、62∶34和78∶18)的高、低剂量组。高脂饲料造模7天,经口给予大鼠不同亚麻籽油磷虾油样品30天... 为研究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磷虾油降血脂的功效,将8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磷虾油(46∶50、62∶34和78∶18)的高、低剂量组。高脂饲料造模7天,经口给予大鼠不同亚麻籽油磷虾油样品30天,通过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指标,探究亚麻籽油磷虾油辅助降血脂功效以及不同功效成分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C、TG、LDL-C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同配比的各剂量组大鼠TC、TG和LDL-C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和P<0.01),且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及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磷虾油均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且亚麻籽油与磷虾油配比为62∶34时,降低高血脂大鼠TG和LDL-C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磷虾 高血脂 不同配比
下载PDF
亚麻籽油浓度对WP/KGM协同稳定的类蛋黄酱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艳秋 许畅 裴亚琼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针对传统蛋黄酱的高胆固醇、高脂、高热量的问题,以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代替蛋黄、以亚麻籽油为油相,制备无胆固醇、高ω-3不饱和脂肪酸的类蛋黄酱,并探究亚麻籽油浓度对类蛋黄酱外观、微... 针对传统蛋黄酱的高胆固醇、高脂、高热量的问题,以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代替蛋黄、以亚麻籽油为油相,制备无胆固醇、高ω-3不饱和脂肪酸的类蛋黄酱,并探究亚麻籽油浓度对类蛋黄酱外观、微观粒径与结构、堆叠性、挤出成型等物理稳定性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相浓度的增加,液滴粒径从30.8μm降低至17.1μm,且液滴的均一性增加;体系中液滴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微观结构观察显示液滴间无絮凝现象;油相浓度从40%增加到80%时,类蛋黄酱样品的流变特性从流体性质(40%时,G′<G″)变为类固体凝胶性质(50%~80%,G′>G″),粘度、弹性模量与粘性模量均随着油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抵抗一定外力作用下形变及变形后恢复原状能力逐渐增强,堆叠性、挤出成型亦随油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综上,可通过调控类蛋黄酱中亚麻籽油的浓度,制备较低粘度、流动性强的类蛋黄酱(油浓度40%~60%)应用于流动性和分散性要求高的酱汁类调味品中,或制备较高粘度、堆叠性强的的类蛋黄酱(油浓度70%~80)应用于有成型、涂沫要求的调味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蛋黄酱 亚麻籽油 魔芋葡甘聚糖 流变特性
下载PDF
亚麻籽油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问题及质量控制建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倩 刘燕 张红妮 《现代食品》 2023年第3期98-101,共4页
亚麻籽作为最主要的特色油料作物之一,富含α-亚麻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和多酚等多种活性物质,是备受青睐的保健油脂。本文以亚麻籽油小作坊为中心,分析了亚麻籽油小作坊生产产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对亚麻籽油小作坊提高食品安全水... 亚麻籽作为最主要的特色油料作物之一,富含α-亚麻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和多酚等多种活性物质,是备受青睐的保健油脂。本文以亚麻籽油小作坊为中心,分析了亚麻籽油小作坊生产产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对亚麻籽油小作坊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规范化引导提出建议,对进一步加强亚麻籽油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支撑,为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亚麻籽油搭载聚砜树脂微胶囊自修复涂层耐蚀性研究
17
作者 侴彦如 亢淑梅 +4 位作者 彭抒泽晟 李垭焓 朱高杰 李茂融 曹启栋 《宽厚板》 2023年第5期8-13,48,共7页
利用环境友好型自修复微胶囊涂层技术,降低海洋环境对AH36钢基体的腐蚀速度,延长钢材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采用溶剂蒸发法,以亚麻籽油(LO)为芯材、聚砜树脂(PSF)为壁材制备出微胶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 利用环境友好型自修复微胶囊涂层技术,降低海洋环境对AH36钢基体的腐蚀速度,延长钢材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采用溶剂蒸发法,以亚麻籽油(LO)为芯材、聚砜树脂(PSF)为壁材制备出微胶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等对胶囊表面形貌、结构进行表征与实验分析。将微胶囊包裹于环氧树脂涂层中,研究微胶囊添加量对环氧树脂涂层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化学阻抗等实验探索微胶囊涂层的电化学性能及自修复功能。结果表明:向环氧树脂涂层中加入微胶囊,涂层的防护性能大幅提高,具有较强的自修复能力。其中微胶囊添加量为5%时,涂层的耐蚀性以及自修复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微胶囊 自修复涂层 亚麻籽油
下载PDF
亚麻籽胶-亚麻籽油乳液替代脂肪对乳化肠品质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唐月利 贾娜 +1 位作者 杨松涛 刘登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4-72,共9页
为降低乳化香肠中的饱和脂肪含量,以亚麻籽胶-亚麻籽油(flaxseed gum-linseed oil,FG-LO)乳液替代猪背膘,探究不同替代比例的FG-LO乳液(25%、50%、75%、100%)对乳化肠色泽、蒸煮损失、乳化稳定性、质构、水分分布、脂肪氧化、微观结构... 为降低乳化香肠中的饱和脂肪含量,以亚麻籽胶-亚麻籽油(flaxseed gum-linseed oil,FG-LO)乳液替代猪背膘,探究不同替代比例的FG-LO乳液(25%、50%、75%、100%)对乳化肠色泽、蒸煮损失、乳化稳定性、质构、水分分布、脂肪氧化、微观结构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不进行替代的乳化肠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替代组乳化肠的亮度值显著增加(P<0.05),红度值显著减小(P<0.05),黄度值无显著变化(P>0.05),肉眼观察产品色泽无明显差异;替代水平为100%时,蒸煮损失最低,替代水平为75%时,水分损失最低,各替代比例对脂肪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脂肪替代水平的增加,替代组的乳化肠硬度逐渐降低,质地变软,说明脂肪替代改善了乳化肠的质构;FG-LO乳液使香肠内部的自由水向不易流动水转化,表明FG能与肉蛋白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固定水分子,增强持水性;FG-LO乳液使脂肪氧化程度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替代水平为25%时,乳化香肠的微观结构最均匀、细腻,且孔隙较小;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仅替代水平为100%的乳化肠质地及整体可接受度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替代水平为25%的乳化肠与对照组最相似。综合各指标考虑,替代水平为75%时,乳化肠的蒸煮损失降低,保水性增加,乳化稳定性最好,质地柔软,且感官品质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亚麻籽油 预乳化液 脂肪替代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第七届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首届地标产品固原胡麻油(六盘山高原亚麻)产业论坛 9月9日 宁夏固原
19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30-I0033,共4页
2023年9月9日,由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宁夏六盘珍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固原市六盘山生态农产品联盟共同承办的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第七届年会——暨首届地标产品固原胡麻油(六... 2023年9月9日,由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宁夏六盘珍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固原市六盘山生态农产品联盟共同承办的国家亚麻籽油及欧米伽-3油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第七届年会——暨首届地标产品固原胡麻油(六盘山高原亚麻)产业论坛,在宁夏固原圆满举办。来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研究 生态农产品 物资储备 亚麻籽油 胡麻 生态农业 产业论坛 六盘山
下载PDF
乳化剂和共乳化剂组成对亚麻籽油纳米乳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20
作者 田奕彤 李银汇 冯思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27-134,共8页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负载亚麻籽油的纳米乳液,旨在探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作为乳化剂和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作为共乳化剂对纳米乳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600 W、芯壁比1∶1.5、...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负载亚麻籽油的纳米乳液,旨在探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作为乳化剂和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作为共乳化剂对纳米乳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600 W、芯壁比1∶1.5、脉冲模式8 s、超声时间20 min,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乳液具有高包封率((75.1±4.9)%~(74.6±4.2)%)、低粒径((244.0±3.0)~(246.8±4.5)nm)和高Zeta电位绝对值((-67.2±3.0)~(-69.3±4.0)mV)的特点。随着SPI的加入,纳米乳液的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分别显著降低,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这是因为,随着混合乳化剂疏水性的增加,亚麻籽油接触水相中氧自由基量显著降低。本研究为提高亚麻籽油的水溶性和氧化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延长亚麻籽油货架期、促进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大豆分离蛋白 纳米乳液 超声乳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