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久坐肺癌幸存者恐动、抑郁与每日久坐时间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
1
作者 吴菁菁 黄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久坐肺癌幸存者恐动症、抑郁与每日久坐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建省某医院收治的218例久坐肺癌幸存者作为调查对象,在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评分表、久坐时间收集表和汉... 目的探讨久坐肺癌幸存者恐动症、抑郁与每日久坐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建省某医院收治的218例久坐肺癌幸存者作为调查对象,在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评分表、久坐时间收集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218例久坐肺癌幸存者在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每日久坐时间分别为(6.69±1.43)h、(6.30±1.14)h。出院后3个月的恐动水平和抑郁水平均可以正向预测其出院后6个月的每日久坐时间,出院后3个月的每日久坐时间可以正向预测其出院后6个月的抑郁水平(均P<0.01)。结论久坐肺癌幸存者的恐动和抑郁均可以正向预测其每日久坐时间,临床护理人员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肺癌幸存者的恐动水平和抑郁水平,缩短肺癌幸存者的每日久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幸存者 恐动症 抑郁 久坐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军人家庭复原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2
作者 靖开元 杨艳贞 +4 位作者 孙淑娟 谭雅文 薛冰清 朱翊珺 赵梦雪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 探索军人群体中家庭复原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家庭复原力量表(Family Resilience Scale)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式,对204名西部某任务部队陆军军人进行时隔4个月的2次... 目的 探索军人群体中家庭复原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家庭复原力量表(Family Resilience Scale)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式,对204名西部某任务部队陆军军人进行时隔4个月的2次追踪调查。使用Amos 26.0软件构建交叉滞后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控制了前测的心理症状后,前测的家庭复原力可以显著预测后测的心理症状(β=-0.14,P<0.05)。控制了前测的家庭复原力后,前测的心理症状能够显著预测后测的家庭复原力(β=-0.13,P<0.05)。结论 军人家庭复原力和心理健康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两者彼此预测。本文结果提示了两者关系间的关键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家庭复原力 心理健康 交叉滞后
原文传递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调节疲劳、抑郁情绪与短视频使用的交叉滞后研究
3
作者 庄瑷霞 刘明理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究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调节疲劳、抑郁情绪与短视频使用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抑郁量表、短视频使用强度量表对259名初中留守儿童进行为期16周两阶段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1)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调节... 目的:探究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调节疲劳、抑郁情绪与短视频使用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抑郁量表、短视频使用强度量表对259名初中留守儿童进行为期16周两阶段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1)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调节疲劳与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T1:r=0.69,P<0.01;T2:r=0.70,P<0.01);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抑郁情绪与短视频使用呈显著正相关(T1:r=0.24,P<0.01;T2:r=0.34,P<0.01);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调节疲劳与短视频使用呈显著正相关(T1:r=0.33,P<0.01;T2:r=0.40,P<0.01)。(2)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调节疲劳与短视频使用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控制了前测自我调节疲劳与短视频使用后,前测抑郁情绪显著正向预测后测自我调节疲劳(β=0.16,P<0.05);在控制了前测自我调节疲劳与抑郁情绪后,前测短视频使用显著正向预测后测抑郁情绪(β=0.29,P<0.001)。结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调节疲劳、抑郁情绪与短视频使用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对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短视频使用与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自我调节疲劳 抑郁 短视频使用 交叉滞后
原文传递
护理实习生心理资本与孤独感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4
作者 王锟 王晨阳 +1 位作者 解硕 郭晓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2期2037-2040,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心理资本与孤独感的相关关系和预测关系。方法于2021年7月和10月,分2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资本问卷中文修订版(PCQ-R)、孤独感量表(UCLA-LS),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为期3个月2阶段的纵向...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心理资本与孤独感的相关关系和预测关系。方法于2021年7月和10月,分2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资本问卷中文修订版(PCQ-R)、孤独感量表(UCLA-LS),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为期3个月2阶段的纵向调查。结果2次测量护理实习生心理资本与孤独感均存在负相关(2次r值分别为-0.213和-0.427)。交叉滞后分析表明,护理实习生的前测心理资本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其后测的孤独感(β=-0.260,P<0.001)。结论心理资本可以预测孤独感,孤独感无法预测心理资本,提示高校及医院管理者可从增强护生的心理资本入手,帮助其明晰职业发展前景,进而提升其职业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临床实习 心理资本 孤独感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职场辱虐螺旋效应的交叉滞后研究
5
作者 马君 朱梦霆 《系统管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2-824,共13页
辱虐管理作为典型的消极领导行为,对上下级关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多基于单向和静态视角展开研究,忽视其持续性特征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加剧双方“一报还一报”的负向互惠关系,进而将辱虐管理推向一个累积的漩涡之中。基于... 辱虐管理作为典型的消极领导行为,对上下级关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多基于单向和静态视角展开研究,忽视其持续性特征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加剧双方“一报还一报”的负向互惠关系,进而将辱虐管理推向一个累积的漩涡之中。基于负向互惠理论和羞耻理论的双重视角,以上司羞耻感为中介变量,以369名领导者为对象,采用为期半年的交叉滞后纵向设计,检验了辱虐管理、上司羞耻感与自我损耗的因果循环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潜变量3个时间间隔的自回归效应之后,辱虐管理与上司羞耻感存在交叉滞后关系;上司羞耻感与自我损耗存在交叉滞后关系。研究表明:在负向互惠关系的支配下,辱虐管理行为诱发上司的羞耻感,在内向累积机制的作用下产生自我损耗;自我损耗后效进一步强化上司羞耻感的积累,最终突破情绪调节动机的束缚,在外向发泄机制的作用下变本加厉地实施辱虐管理,从而在职场中形成一个恶性的“辱虐螺旋”。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辱虐管理的纵向和双向视角的研究,同时也警示管理者要树立系统管理思维,避免将辱虐管理变成维护自身权威的手段,以免陷入“辱虐螺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辱虐螺旋 羞耻感 自我损耗 交叉滞后 负向互惠关系
下载PDF
大一新生无聊倾向性和网络游戏成瘾的交叉滞后分析
6
作者 黄时华 吴绮琳 洪子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8,共7页
目的:考察大一新生无聊倾向性与网络游戏成瘾的稳定性、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和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和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560名大一学生进行了为期1年的两阶段纵向追踪,从中筛选出251名网络游戏玩家的前后测数据进... 目的:考察大一新生无聊倾向性与网络游戏成瘾的稳定性、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和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和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560名大一学生进行了为期1年的两阶段纵向追踪,从中筛选出251名网络游戏玩家的前后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专业对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F=0.01,0.03;P>0.05),前后测的网络游戏成瘾在性别上差异显著(F=30.51,P<0.001);(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聊倾向性和网络游戏成瘾之间有显著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P<0.05);(3)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中,前测网络游戏成瘾对后测无聊倾向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10,P=0.09),而前测无聊倾向性对后测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显著(β=0.13,P<0.05);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无聊倾向性对大一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为同时性预测(β=0.19,0.14,0.22,0.16,0.13;P<0.05)。结论:大一新生的无聊倾向性和网络游戏成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且刚入学时的无聊倾向性可以正向预测一年后的网络游戏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聊倾向性 网络游戏成瘾 交叉滞后 大一新生
原文传递
基于交叉滞后分析的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倩倩 李婷 +2 位作者 梅永霞 平智广 张振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12月,便利选取202例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使用二元应对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在患者病情稳定期(T1)、出院后...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12月,便利选取202例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使用二元应对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在患者病情稳定期(T1)、出院后1个月(T2)和3个月(T3)进行评估,通过交叉滞后分析确定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的因果关系。结果脑卒中患者夫妻应对水平随时间发展先上升后下降,而抑郁症状得分随时间发展持续下降,2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均P<0.05),但性别差异不明显。交叉滞后分析显示,患者夫妻的二元应对及抑郁得分存在自回归效应,即自身T1得分可显著影响自身T2得分,自身T2得分可显著影响自身T3得分;患者与配偶二元应对相互预测;患者抑郁正向预测配偶抑郁;配偶抑郁负向预测患者二元应对;患者与配偶二元应对预测自身抑郁(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应对、抑郁水平和抑郁发生率均呈动态变化。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互为因果,相互交织。临床及社区医护人员需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性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夫妻的心理状态及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患者 配偶 二元应对 抑郁 交叉滞后分析 纵向研究
下载PDF
初中生锻炼氛围、心理韧性与手机依赖的交叉滞后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董亚琦 吴静涛 +4 位作者 王春顺 葛袁园 伍艺昭 张翠云 胡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究初中生锻炼氛围、心理韧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氛围量表、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手机依赖量表对南昌市882名初中生进行为期6个月两个阶段的纵向调查。结果:①,T1锻炼氛围、T2锻炼氛围分别与T1心理韧性、T2... 目的:探究初中生锻炼氛围、心理韧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氛围量表、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手机依赖量表对南昌市882名初中生进行为期6个月两个阶段的纵向调查。结果:①,T1锻炼氛围、T2锻炼氛围分别与T1心理韧性、T2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r=0.577,0.306;P<0.001),T1心理韧性、T2心理韧性分别与T1手机依赖、T2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225,-0.236;P<0.001);②初中生锻炼氛围能显著正向预测6个月后的心理韧性水平(t=0.518,P<0.001),初中生锻炼氛围(t=-0.131,P<0.001)、心理韧性(t=-0.159,P<0.001)能显著负向预测6个月后的手机依赖水平。结论:青少年锻炼氛围、心理韧性与手机依赖存在动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心理 锻炼氛围 心理韧性 手机依赖 交叉滞后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凯敏 赵小乐 刘近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考察老年人在3年期间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选取同时参加2015年(T1)与2018年(T2),T1时年龄≥60岁且变量值完整的457... 目的:考察老年人在3年期间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选取同时参加2015年(T1)与2018年(T2),T1时年龄≥60岁且变量值完整的4576例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 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IADL)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评定抑郁水平。结果:(1)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其日常生活能力呈下降趋势,抑郁症状水平呈增长趋势,且都为女性比男性严重。(2)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症状在两阶段的测量中均呈正相关(T1:r=0.362,P<0.01;T2:r=0.348,P<0.01)。(3)控制T1抑郁症状后,T1日常生活能力可以预测T2抑郁症状(β=0.077,P<0.01);控制T1日常生活能力后,T1抑郁症状可以预测T2日常生活能力(β=0.093,P<0.01)。结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纵向因果关系,可进行双向正向预测。预防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减退可从抑郁症状入手,当已出现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应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避免加重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日常生活能力 抑郁症状 交叉滞后 追踪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强迫障碍绝对化信念、灾难化信念和强迫症状的交叉滞后研究
10
作者 赵晓乐 徐敬文 +2 位作者 杨慧敏 陈图农 徐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探究绝对化与灾难化信念和强迫症状的关系,考察信念间的相互作用,选取南京脑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99例强迫障碍(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进行两次纵向追踪调查,间隔3个月,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测量强迫症状严... 为探究绝对化与灾难化信念和强迫症状的关系,考察信念间的相互作用,选取南京脑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99例强迫障碍(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进行两次纵向追踪调查,间隔3个月,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测量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绝对化信念量表与灾难化信念量表评估信念水平;强迫信念问卷(OBQ)测量强迫信念。Bootstrap结果显示,灾难化信念在强迫障碍患者的绝对化信念与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02(95%CI:0.01~0.03)。交叉滞后回归显示,前测与他人相关的绝对化信念对后测的灾难化信念中自我评价(β=0.238,P<0.05)与他人评价(β=0.278,P<0.05)两因子的预测效应均显著。OCD患者的灾难化信念可能在绝对化信念与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绝对化信念中他人相关因子能够预测灾难化信念中自我与他人评价两因子的信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化信念 灾难化信念 强迫障碍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基于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的血脂与BMI时间因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吉威 宋桂荣 +3 位作者 刘启贵 胡冬梅 李国荣 唐晓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索健康成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 目的探索健康成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基于2010年1月-2017年12月大连市某三甲医院健康成人的纵向体检数据,采用随机截距的交叉滞后模型(the random intercept cross-lagged panel model,RI-CLPM)探究男女性的BMI与血脂指标TG、TC、HDL-C、LDL-C的因果关系。结果最终收集到5474例健康成人的体检随访数据,随访次数为2~4次(随访间隔年为1年),平均随访年为3.20年。在4个间隔时间均为1年双向路径中,BMI→HDL-C路径方向,男女均有3个时段路径系数显著(P<0.05),且路径系数β<0。BMI→TG方向,女性在2个间隔均为1年的时段、男性在3个间隔均为1年的时段的路径系数显著(P<0.05),且路径系数β>0。HDL-C→BMI或TG→BMI路径,男女都仅在某一个时段路径系数显著(P<0.05)。BMI与TC、LDL-C的双向路径系数绝大部分不显著(P>0.05)。结论在1年期内,BMI与TG和HDL-C之间可能存在单向因果关联,BMI升高可预测TG升高和HDL-C下降;BMI与TC、LDL-C可能无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 血脂 TG HDL-C 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
下载PDF
父母低头行为与中职生社会排斥的交叉滞后分析
12
作者 马芳芳 梁维林 向祖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2-897,共6页
目的:考察父母低头行为与中职生社会排斥之间的稳定性、相关性与相互预测关系。方法: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与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对951名中职生实施间隔半年的两阶段纵向研究。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父母低头行为与社会拒绝(r=0.48,0.66;P&l... 目的:考察父母低头行为与中职生社会排斥之间的稳定性、相关性与相互预测关系。方法: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与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对951名中职生实施间隔半年的两阶段纵向研究。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父母低头行为与社会拒绝(r=0.48,0.66;P<0.01)、社会忽视(r=0.38,0.66;P<0.01)的纵向相关与横向相关均显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父母低头行为(F=1899.35,P<0.001)、中职生社会拒绝(F=1799.99,P<0.001)与社会忽视(F=2296.67,P<0.001)水平在半年间均存在显著上升发展趋势,且不存在性别差异;交叉滞后分析表明,前测父母低头行为正向预测后测中职生社会拒绝(β=0.334,P<0.001)与社会忽视(β=0.315,P<0.001),前测中职生社会拒绝正向预测后测父母低头行为(β=0.420,P<0.001)。结论:父母低头行为与中职生社会排斥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呈上升发展趋势,父母低头行为与中职生社会拒绝是双向预测关系,而父母低头行为与中职生社会忽视是单向预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低头行为 社会排斥 交叉滞后分析 中职生
原文传递
配偶夫妻疾病沟通与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的交叉滞后模型
13
作者 刘位真 豆艳 +1 位作者 刘艳玲 刘胜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7-60,69,共5页
目的了解配偶夫妻疾病沟通与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二者间的因果关系,为基于夫妻二元沟通视角的肠造口患者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约束量表、夫妻癌症相关沟通问题量表对... 目的了解配偶夫妻疾病沟通与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二者间的因果关系,为基于夫妻二元沟通视角的肠造口患者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约束量表、夫妻癌症相关沟通问题量表对206例肠造口患者及其配偶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后6个月内,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及配偶夫妻疾病沟通呈改善趋势(均P<0.05)。交叉滞后模型显示,出院后1个月配偶夫妻疾病沟通能够影响出院后3个月患者感知社会约束(β=0.254,P<0.05),出院后3个月配偶夫妻疾病沟通亦能够影响出院后6个月患者感知社会约束(β=0.153,P<0.05),而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对配偶夫妻疾病沟通无预测作用(均P>0.05)。结论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及配偶夫妻疾病沟通在出院后逐渐改善,配偶夫妻疾病沟通能够预测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与配偶的沟通状态,促进患者配偶与患者的良性沟通,以缓解患者感知的社会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造口 配偶 夫妻疾病沟通 感知社会约束 纵向研究 交叉滞后模型
下载PDF
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与认知的交叉滞后分析
14
作者 杨心妮 封富哲 +1 位作者 朱美娟 张会君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与认知的纵向关联关系。方法本研究以同时参加2015年和2018年两次调查且2015年参与时年龄≥60岁的1711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s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和日常活动能力量... 目的探讨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与认知的纵向关联关系。方法本研究以同时参加2015年和2018年两次调查且2015年参与时年龄≥60岁的1711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s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日常活动能力,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能力。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和交叉滞后模型探究认知和日常活动能力之间的纵向关联。结果GEE的分析显示,认知功能更好的老年人表现出更强的日常活动能力。交叉滞后模型进一步证明了认知能力与日常活动能力之间的双向关系。结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与认知之间存在纵向因果关系,可进行双向预测。预防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可从积极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出发;当已出现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时,应当关注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认知障碍风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日常活动能力 老年人 纵向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孤独感与药物滥用风险的交叉滞后分析
15
作者 苑彬 陈蔚 王道阳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考察青少年孤独感和药物滥用风险的发展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和药物滥用风险预测量表,对1487名中职生进行为期1年的纵向追踪研究。结果在前测和后测中,孤独感与药物滥用风险各维度(无望感、焦虑感受性... 目的考察青少年孤独感和药物滥用风险的发展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和药物滥用风险预测量表,对1487名中职生进行为期1年的纵向追踪研究。结果在前测和后测中,孤独感与药物滥用风险各维度(无望感、焦虑感受性、冲动性和感觉寻求)之间均显著正相关(P<0.001);前测孤独感显著正向预测后测药物滥用风险(P<0.001),前测无望感显著正向预测后测孤独感(P<0.01),前测焦虑感受性、冲动性和感觉寻求不能显著预测后测孤独感(均P>0.05)。结论青少年孤独感与药物滥用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跨时间的相关性;前测孤独感正向预测后测药物滥用风险;前测无望感可预测后测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滥用风险 孤独感 交叉滞后分析 青少年 问题行为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影响的交叉滞后分析
16
作者 陈文鑫 吴佑年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5-88,共4页
为了解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影响,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韧性的因果关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发展,文章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湖北、辽宁、吉林三省784名4~7年级留守儿童进行间隔16... 为了解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影响,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韧性的因果关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发展,文章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湖北、辽宁、吉林三省784名4~7年级留守儿童进行间隔16周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两次测量T1和T2时间点测试的体育锻炼、个人力维度、支持力维度以及心理韧性总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T1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T2个人力(β=0.657,P<0.01),T1个人力不能预测T2体育锻炼(β=0.031,P>0.05),体育锻炼对个人力的子维度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均具有正向影响(P值均小于0.01);T1体育锻炼不能预测T2支持力维度(β=0.078,P>0.05),T1支持力不能预测T2体育锻炼(β=-0.095,P>0.05),不能预测支持力的子维度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P值均大于0.05);T1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T2心理韧性总分(β=0.452,P<0.01),T1心理韧性不能预测T2体育锻炼(β=0.038,P>0.05)。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个人力维度存在因果关系,与支持力维度不存在因果关系。体育锻炼是提升我国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有效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韧性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业成就间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17
作者 杨自伟 杨晓楠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57-61,76,共6页
为探究纵向数据中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业成就间的关系,将测量内容计算标准唯一且有代表性的GPA作为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测量指标,利用河南某高校管理学院2017级116名学生四个学期的数据来验证相关假设。交叉滞后分析模型显示:大五人格与GPA... 为探究纵向数据中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业成就间的关系,将测量内容计算标准唯一且有代表性的GPA作为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测量指标,利用河南某高校管理学院2017级116名学生四个学期的数据来验证相关假设。交叉滞后分析模型显示:大五人格与GPA均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外倾性、经验开放性负向预测GPA;尽责性正向预测GPA;随合性、情绪稳定性与GPA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学业成就 交叉滞后模型
下载PDF
中学生感知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的交叉滞后研究
18
作者 火元斌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第11期80-83,共4页
文章采用交叉滞后方法对中学生感知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无论是在T1还是T2时间点上,中学生感知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都是存在显著差异;(2)前测感知父母教育期望和后测自我教育期望及后测... 文章采用交叉滞后方法对中学生感知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无论是在T1还是T2时间点上,中学生感知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都是存在显著差异;(2)前测感知父母教育期望和后测自我教育期望及后测本身呈现显著正相关;(3)前测自我教育期望和后测感知父母教育期望及后测本身呈现显著正相关;(4)感知父母教育期望和自我教育期望满足交互作用,二者相互预测,符合互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父母教育期望 自我教育期望 交叉滞后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19
作者 马文燕 马文琴 +1 位作者 邓雪梅 李大林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23年第6期52-56,共5页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选取贵州省毕节市某乡镇中心幼儿园的201名学前儿童进行6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检出...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选取贵州省毕节市某乡镇中心幼儿园的201名学前儿童进行6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是一种单向预测关系,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因此,应通过改进优化父母教育方式、加大问题行为筛查力度和构建家校协同共育机制,减少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发生率,从而维护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学前儿童 问题行为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急进高原前后士兵心理应激与焦虑、抑郁情绪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谢钧润 王冠 +4 位作者 董连喜 刘波涛 李敏 彭李 于永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00-1503,共4页
目的了解士兵急进高原前后应激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及相互预测作用。方法急进高原前后1周,分别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 目的了解士兵急进高原前后应激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及相互预测作用。方法急进高原前后1周,分别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1 342名驻平原部队士兵进行调查。结果士兵的应激总分、焦虑总分和抑郁总分在急进高原后1周均显著增高(P〈0.01)。年龄〉20-25岁组士兵在急进高原前后的焦虑情绪低于其他分组(P〈0.05),在急进高原前的抑郁情绪低于其他分组(P〈0.05),在急进高原后抑郁情绪显著低于≤18岁组和〉25岁组(P〈0.05);在急进高原前,军龄〉2-5年组的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军龄〉1-2及〉5年组(P〈0.05),抑郁情绪显著低于〉5年组(P〈0.05),在急进高原后,军龄〉2-5年组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其他分组(P〈0.05)。交叉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在同步相关一致性的前提下,急进高原前士兵的焦虑情绪(β=0.210,P〈0.01)和抑郁情绪(β=0.257,P〈0.01)能有效的预测急进高原后的应激水平。结论部队进驻高原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影响进驻高原后的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应激 交叉滞后分析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