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驱后水气交替注入驱替特征及剩余油启动机制
1
作者 孙成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水气交替注入(WAG)是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CO_(2)连续气驱后实施WAG驱,仍然存在驱替特征模糊、剩余油启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以海拉尔油田贝14区块为研究对象,借助Micro⁃CT研究WAG驱启动剩余油的微观作用机制,同... 水气交替注入(WAG)是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CO_(2)连续气驱后实施WAG驱,仍然存在驱替特征模糊、剩余油启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以海拉尔油田贝14区块为研究对象,借助Micro⁃CT研究WAG驱启动剩余油的微观作用机制,同时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CO_(2)驱后水气交替注入的驱替特征。Micro⁃CT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区块大孔隙的体积比例超过85%,在被CO_(2)全部动用后成为了气窜通道,采收率仅47.95%;CO_(2)驱后WAG驱不仅启动次级大孔隙中的剩余油,对中小孔隙的剩余油也有不同程度的动用。长岩心实验结果表明:在CO_(2)驱后开展WAG驱,水和气段塞需要交替注入一定量(0.40 PV左右)后采收率才能大幅度增加,气水比和段塞尺寸存在最优值,分别为1∶1和0.10 PV,该条件下WAG驱的采收率增幅主要由第3、4交替轮次所贡献,10轮次的水气交替注入可在CO_(2)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8.68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交替注入(WAG) 特低渗透油藏 CO_(2)驱 剩余油启动机制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交替注入工艺对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苟申延 王世彬 +1 位作者 郭凌峣 郭建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99,共6页
元坝气田长兴组属于高温、超深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需要酸化改造才能投产。储层高温导致酸岩反应速率快,常规酸压改造的酸蚀缝长较短,且裂缝壁面多呈均匀刻蚀,导致后续导流能力下降快,严重影响开发改造效果。针对以上改... 元坝气田长兴组属于高温、超深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需要酸化改造才能投产。储层高温导致酸岩反应速率快,常规酸压改造的酸蚀缝长较短,且裂缝壁面多呈均匀刻蚀,导致后续导流能力下降快,严重影响开发改造效果。针对以上改造难点,开展了室内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模拟实验,采用雷诺相似准则,基于工程参数对实验交替注入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测试了不同交替级数下岩板刻蚀形态及导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三级交替注酸后的岩板非均匀刻蚀程度最强烈,其表面形成了酸蚀沟槽;扫描高程及标准偏差直观反映了不同交替级数酸蚀裂缝的高程波动及粗糙度,三级交替酸蚀裂缝轮廓的起伏程度和粗糙度最大;裂缝导流能力评价结果验证了三级交替注酸具有最优的裂缝导流能力。优化后的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应用于元坝长兴组储层改造,现场应用表明三级交替注入工艺可以提高元坝长兴组气藏产能,为低渗储层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交替注入酸压 交替注入 裂缝扩展 裂缝导流能力
下载PDF
洗象池群白云岩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优化研究
3
作者 刘湘 胡韵 +2 位作者 肖佳林 彭擎东 杨荣相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76-78,共3页
针对洗象池群白云岩储层酸压工艺参数研究,采用酸液指进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研究多级交替注入下的酸液指进行为,以分形维数等3个参数评价酸液指进形态进而优化多级交替注入参数。优化后的酸压施工参数经现场试验后,增产效果达到预期,为... 针对洗象池群白云岩储层酸压工艺参数研究,采用酸液指进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研究多级交替注入下的酸液指进行为,以分形维数等3个参数评价酸液指进形态进而优化多级交替注入参数。优化后的酸压施工参数经现场试验后,增产效果达到预期,为洗象池群白云岩储层的酸压工艺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交替注入 酸压 白云岩
下载PDF
聚合物驱多段塞交替注入方式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41
4
作者 曹瑞波 王晓玲 +1 位作者 韩培慧 路克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3,115-116,共3页
针对目前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部分聚合物驱区块注入困难、聚合物用量过大等实际问题,探索通过多段塞交替注入方式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效益。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非均质油层依次交替注入不同粘度的聚合物段塞,... 针对目前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部分聚合物驱区块注入困难、聚合物用量过大等实际问题,探索通过多段塞交替注入方式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效益。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非均质油层依次交替注入不同粘度的聚合物段塞,使高、低渗透层驱替剂流度差异减小,实现高、低渗透层聚合物段塞尽可能同步运移。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多个段塞交替注入驱油方案较单一段塞注入多提高采收率2%以上,节省聚合物用量约25%。将该注入方式应用于大庆油区4个试验区,结果表明,有效控制了含水率上升速度,综合含水率较预测值低0.8%,增加产油量1.4×10^4t,节省聚合物干粉用量18.6%。多段塞交替注入方式是提高聚合物驱效率、降低聚合物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交替注入 非均质油层 采收率 大庆油区
下载PDF
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韩培慧 么世椿 +1 位作者 李治平 王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7,共3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聚合物驱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和碱/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针对聚合物驱吸入剖面在一定阶段发生反转,三元复合驱高、中、低渗透层三元体系吸入量差异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聚合物驱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和碱/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针对聚合物驱吸入剖面在一定阶段发生反转,三元复合驱高、中、低渗透层三元体系吸入量差异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好于单独聚合物驱;在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好于三元复合驱,并可解决污水利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交替注入 物理模拟 实验
下载PDF
渤海油田氮气泡沫与水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侯永利 李翔 +2 位作者 张云宝 陈月飞 竺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8,114,共3页
针对渤海油田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及受海上作业条件的限制,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氮气泡沫与水交替注入方式实现对老油田的挖潜控水。氮气泡沫与水交替注入实验结果表明,在累积注入泡沫体积相同(1倍孔隙体积)以及注水体积相... 针对渤海油田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及受海上作业条件的限制,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氮气泡沫与水交替注入方式实现对老油田的挖潜控水。氮气泡沫与水交替注入实验结果表明,在累积注入泡沫体积相同(1倍孔隙体积)以及注水体积相同(3倍孔隙体积)的条件下,改变氮气泡沫的段塞大小和注入轮次,泡沫段塞分别为1,0.5和0.33倍孔隙体积时,泡沫驱的总采收率分别为5.2%,8.01%和12.92%;泡沫驱后水驱的总采收率分别为12.89%,14.69%和17.35%;综合采收率分别为47.73%,50.33%和60%;最终采收率较初期水驱采收率分别提高了20.08%,23.53%和31.68%。通过实验发现泡沫段塞越小,采用段塞式交替注入的效果越好;且段塞越多,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越明显。当累积注入泡沫体积为1倍孔隙体积时,注入轮次越多,泡沫驱累积采收率及后续水驱采收率越高,且泡沫段塞驱油的采收率随着注入轮次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 交替注入 驱替 采收率 渤海油田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中国 张继红 +2 位作者 张志明 李旭东 赵倩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8,100,共6页
针对大庆油田N5区西部P1试验区块聚合物驱后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产油量降低,且尚存大量剩余油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技术,通过实验分析铬离子凝胶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聚合... 针对大庆油田N5区西部P1试验区块聚合物驱后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产油量降低,且尚存大量剩余油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技术,通过实验分析铬离子凝胶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聚合物驱后凝胶体系与二元复合体系(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万的聚合物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聚合物驱后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凝胶与二元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阶段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10%以上,说明该技术可以作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凝胶 二元复合体系 交替注入 驱油效果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继红 董欣 +2 位作者 叶银珠 杨生 王亚楠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开采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分析凝胶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结合机理,采用小段塞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利用铬离子凝胶体系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在大平板岩心上进行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 为开采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分析凝胶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结合机理,采用小段塞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利用铬离子凝胶体系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在大平板岩心上进行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以上,说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技术能够在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凝胶 表面活性剂 段塞 交替注入
下载PDF
大庆油田南二区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培慧 么世椿 +2 位作者 张淑英 李治平 王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7,共3页
为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的效果,在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庆油田南二区西部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用量640mg/L.PV条件下,合理... 为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的效果,在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庆油田南二区西部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用量640mg/L.PV条件下,合理的碱/表活剂二元体系用量为0.2PV左右;在上述总化学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前置0.10PV聚合物溶液时碱/表活剂交替注入的次数以5次较佳;二元体系的注入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交替注入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气液交替注入参数的选择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茂林 梅海燕 +2 位作者 顾鸿军 董汉平 李新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采用气液交替注入技术可以提高高含水油藏的波及效率,改善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针对氮气/起泡剂溶液交替注入方式,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评价了起泡剂的使用浓度、注入速度、气液比、注入方式、岩心渗透率等参数... 采用气液交替注入技术可以提高高含水油藏的波及效率,改善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针对氮气/起泡剂溶液交替注入方式,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评价了起泡剂的使用浓度、注入速度、气液比、注入方式、岩心渗透率等参数对泡沫封堵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气液交替注入方式好于气液同时注入方式,能够在岩心中形成性能稳定的泡沫,对岩心的封堵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交替注入方式 起泡剂 阻力因子 泡沫性能 注入参数
下载PDF
变黏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瑞波 韩培慧 孙刚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1,共4页
针对聚合物单一段塞注入易发生返转、高渗层突进等问题,探索通过变黏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改善非均质油层的驱油效果。对非均质油层依次交替注入不同黏度的聚合物段塞,高黏度聚合物段塞优先进入高渗层,降低了高渗层流速,迫使后续低黏流... 针对聚合物单一段塞注入易发生返转、高渗层突进等问题,探索通过变黏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改善非均质油层的驱油效果。对非均质油层依次交替注入不同黏度的聚合物段塞,高黏度聚合物段塞优先进入高渗层,降低了高渗层流速,迫使后续低黏流体进入与之较为匹配的低渗层,使高、低渗层驱替剂流度差异减小。实验结果表明,交替注入增加了低渗层的吸液量,低渗层分流率曲线形态由"∧"字型向"∩"字型转变,交替注入方式聚驱采收率提高值高于单一段塞注入方式,并且使聚合物用量降低了四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注入 非均质油层 聚合物驱 采收率 分流率
下载PDF
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文祥 邹积瑞 +2 位作者 唐佳斌 母丽敏 张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7807-7811,共5页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注入方式对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交替注入方式的压力梯度在较宽范围内均高于笼统注入方式。表明交替注入时,由压力梯度产生的,促使残余油受力以及变形的力,在较长的受效时间内大于笼统注入方式;同时研...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注入方式对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交替注入方式的压力梯度在较宽范围内均高于笼统注入方式。表明交替注入时,由压力梯度产生的,促使残余油受力以及变形的力,在较长的受效时间内大于笼统注入方式;同时研究了段塞交替次数和段塞组合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段塞交替次数的增加,化学驱采收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交替次数为4次;先注高浓度高分子量段塞组合驱油效果好于低分子量低浓度段塞组合的驱油效果;在聚合物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分子量聚合物和低分子量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效果优于单独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驱油效果;最终优选最佳驱油体系为:主段塞0.1 PV2 g/L(分子量2 500×104),副段塞0.25PV0.5 g/L(分子量700×104),交替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注入 压力梯度 参数优化 驱油效果
下载PDF
AS体系与泡沫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茂盛 张喜文 +1 位作者 韩彬 李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0-91,98,共3页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和剩余油的分布特点,从提高油层的宏观波及体积和微观洗油效率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即AS体系与泡沫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测试界面张力实验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优选,并结合...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和剩余油的分布特点,从提高油层的宏观波及体积和微观洗油效率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即AS体系与泡沫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测试界面张力实验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优选,并结合泡沫的特性,从驱油机理上进行了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体系 泡沫 交替注入 波及体积 洗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复合驱体系交替注入频次对化学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安军 李轩增 +3 位作者 李建路 李佰广 王昊宇 朱慧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为了充分发挥三元复合驱体系各组分提高洗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对三元复合驱体系注入方式进行了优化,由传统整体注入调整为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在化学剂用量相同条件下,研究了交... 为了充分发挥三元复合驱体系各组分提高洗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对三元复合驱体系注入方式进行了优化,由传统整体注入调整为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在化学剂用量相同条件下,研究了交替注入频次对化学驱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聚合物注入0.100倍孔隙体积时,交替注入频次为3-4次,驱油效果较好。现场情况表明,复合驱交替注入较好解决了整体注入注采能力下降幅度大、低渗透油层吸液能力差等问题,试验区的采出程度高出传统三元复合驱体系对比区7.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 段塞 数值模拟 交替注入 频次 注采能力
下载PDF
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优化研究——以磨溪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改造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叶颉枭 李力 +4 位作者 韩慧芬 张思琦 薛衡 张志成 何婷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了提高磨溪—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设计的准确性,通过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结合数值扫描技术,开展了不同注入级数、不同液体组合和不同排量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率和裂缝壁面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 为了提高磨溪—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设计的准确性,通过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结合数值扫描技术,开展了不同注入级数、不同液体组合和不同排量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率和裂缝壁面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一级和二级注入,三级交替注入可获得最高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率,且能形成贯穿岩板的酸蚀沟槽;注入级数从一级增加到二级再增加到三级,导流能力保持率提高量逐渐变小;相同闭合压力和主体酸液条件下,以冻胶作为前置液的三级注入获得的导流能力保持率与自生酸为前置液的导流能力保持率差别不大;提高注入速率有利于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率。优化后的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应用于磨溪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改造,单井施工曲线和后期拟合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沟通井周有利储集体的工程目标,为低渗储层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交替注入 酸压 酸蚀导流能力 岩板扫描 工艺优化
下载PDF
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调驱效果和机理分析——以渤海油田储层条件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宝岩 卢祥国 +2 位作者 谢坤 刘义刚 张云宝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针对矿场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以渤海油藏储层为模拟对象,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调驱方式增油效果实验及矿场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剂进入储层中低渗透层,一方面扩大了... 针对矿场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以渤海油藏储层为模拟对象,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调驱方式增油效果实验及矿场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剂进入储层中低渗透层,一方面扩大了波及体积,另一方面增加了渗流阻力和吸液启动压力,引起吸液剖面反转。采用"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调驱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强Cr3+聚合物凝胶前置段塞对高渗透层的封堵作用,还可进一步发挥后续水段塞转向进入中低渗透层后的驱油作用,从而减缓甚至消除调驱剂进入储层中低渗透层后引起的吸液剖面反转现象。LD5-2油田A22井实施"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调驱工艺后,压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增强驱替剂扩大波及体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藏 聚合物凝胶 交替注入 增油效果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大庆油区葡萄花主力油层聚合物交替注入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殷代印 黄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6-280,共5页
为改善杏树岗油田葡Ⅰ1数3油层动用不均匀、聚合物沿高渗透层低效循环的现象,设计三管并联岩心注入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和注入方式(单独注入和交替注入)对采收率的影响,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交替注入周期进行了优选。结果表... 为改善杏树岗油田葡Ⅰ1数3油层动用不均匀、聚合物沿高渗透层低效循环的现象,设计三管并联岩心注入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和注入方式(单独注入和交替注入)对采收率的影响,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交替注入周期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的增加,岩心采收率逐渐增加;单一聚合物驱可以有效动用高渗透层,但驱替低渗透层效果较差;交替注入聚合物的平均采收率比单一聚合物驱提高3.3%数5.47%,先注入大分子量聚合物段塞后注入小分子量聚合物段塞的驱油效果好于相反顺序段塞的驱油效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交替注入时间间隔过长不利于控制流度,时间间隔过短容易造成黏度损失,耗损较大能量,不利于驱油,该区块最佳交替注入周期为3个月,可提高采收率1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油藏 聚合物驱 交替注入 驱油效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化学剂交替注入的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继红 朱正俊 +2 位作者 王瑜 周子健 LI Zhongling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19,124,共5页
聚合物驱后油藏仍有大量剩余油残留其中,为探讨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的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利用人造非均质大平板岩心,开展了凝胶与聚合物、凝胶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简称聚表二元体系)多轮次交替注入的驱油效果研究。结... 聚合物驱后油藏仍有大量剩余油残留其中,为探讨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的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利用人造非均质大平板岩心,开展了凝胶与聚合物、凝胶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简称聚表二元体系)多轮次交替注入的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交替注入0.26 PV凝胶与0.39 PV聚表二元体系进行驱油实验,采出程度可在聚合物驱采收率基础上提高11.29%,凝胶与聚合物溶液交替注入驱油阶段采出程度可提高7.10%,说明凝胶与聚表二元体系交替注入驱油技术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更具潜力,但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技术相比,其成本相对较高。在现场进行实际技术优选时应综合考虑成本及市场原油价格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 聚合物溶液 交替注入 乳化程度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栋 吴文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为了对比连续注入与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滴作用力及变形的影响,从水动力学角度探索了不同性质溶液对残余油的水动力学驱替机理,分析计算了不同流体作用下残余油滴的受力及变形,从弹性及压力梯度两方面分析了交替注入... 为了对比连续注入与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滴作用力及变形的影响,从水动力学角度探索了不同性质溶液对残余油的水动力学驱替机理,分析计算了不同流体作用下残余油滴的受力及变形,从弹性及压力梯度两方面分析了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在压力梯度相同的情况下驱油时,聚合物溶液作用下残余油滴所受法向偏应力和水平应力差随着聚合物弹性的增加而增加。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连续注入相比,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可以改善大孔道吸液过量及小孔道吸液不足的现象,使较多的低分子量、低浓度聚合物溶液进入低渗层,表现出高渗层分流率进一步降低,低渗层分流率进一步增大,使低渗透储集层中富集的残余油有更多机会受到黏弹性聚合物的黏滞力作用而变形,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聚合物 驱油机理 注入方式 交替注入 压力梯度 残余油受力
下载PDF
高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注入油藏试井解释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杨 康晓东 +2 位作者 唐恩高 未志杰 程时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1-697,共7页
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技术作为进一步提高驱油效果的重要手段被应用于海上油田中,但目前对于聚合物驱油藏试井模型的研究较少考虑注入方式的影响,导致许多海上聚驱油藏实际数据拟合效果不理想。通过考虑海上高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注入的实际... 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技术作为进一步提高驱油效果的重要手段被应用于海上油田中,但目前对于聚合物驱油藏试井模型的研究较少考虑注入方式的影响,导致许多海上聚驱油藏实际数据拟合效果不理想。通过考虑海上高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注入的实际情况,运动数学物理方法、渗流力学理论,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了高低浓度交替注入3区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绘制了井底压力响应特征曲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表明:典型曲线可划分为7个流动段,高低聚合物浓度差异导致第4段压力导数曲线下降,聚合物初始浓度主要影响Ⅰ区、Ⅱ区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高低和过渡段凹子的大小,Ⅰ区复合半径主要影响高浓度聚驱波及范围,Ⅱ区复合半径主要影响低浓度聚驱驱替前缘位置。实例应用证明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注入 3区复合 试井 压力动态 历史拟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