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用航空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模型检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蕾 钟质文 吴欣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民用航空产业集聚是构建高端供求市场、高度产业协作、高度交通便利而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2009—2020年省级数据,探究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竞争效应3种集聚模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用航空产业集聚是构建高端供求市场、高度产业协作、高度交通便利而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2009—2020年省级数据,探究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竞争效应3种集聚模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检验集聚效应的阶段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集聚水平的上升,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先抑制、后驱动的影响,竞争效应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航空 产业集聚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竞争效应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门槛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DBSCAN空间聚类算法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格局研究
2
作者 张平 范文慧 +1 位作者 贾婧 刘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企业作为产业的重要主体,其发展直接表征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空间格局对产业的发展及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工商注册在业的人工智能企业数据,提取企业注册地址并转化为地理位置信息,通过改进有噪声的应用背景下的... 企业作为产业的重要主体,其发展直接表征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空间格局对产业的发展及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工商注册在业的人工智能企业数据,提取企业注册地址并转化为地理位置信息,通过改进有噪声的应用背景下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DBSCAN),分析北京市细粒度层级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在全市域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在DBSCAN算法改进方面,首先调整Minpts参数为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与企业数量2个维度,企业数量大于5家且注册资本总额大于一定数额,为形成产业集聚区的2个必要条件;其次提取簇内位于边界的企业位置点作为集聚区地理边界点,将边界点连线并绘制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本文重点分析了企业注册资本和地理聚合半径对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影响,同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作为参照验证,表明改进DBSCAN方法具有精确刻画产业集聚区地理边界和确定不同规模产业集聚区的优势。通过分析得知,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中心分布特征,集中在城六区,呈现“两大龙头带动,北京市全域遍地开花”的分布情况,海淀区、朝阳区处于人工智能集聚程度高水平,相较其他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遥遥领先;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昌平区处于集聚程度较高水平;通州区、大兴区、平谷区、密云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怀柔区、顺义区处于集聚程度中等水平;延庆区集聚程度较低。通过改进DBSCAN算法精确定位出中关村区域、上地西二旗区域、五道口区域、望京区域、国贸区域、亦庄经开区等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探究发现,海淀区的人工智能科研人才优势,朝阳区的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基础,是两区人工智能发展突出的直接原因。延庆区等郊区远离北京市中心城区,产业资源匮乏,同时由于区域功能定位限制等原因,导致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水平较低,表明这些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集聚 改进DBSCAN算法 核密度估计 GIS 北京
原文传递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研究
3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1 位作者 于法稳 刘淼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环境规制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河南省化工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研究
4
作者 苗俊艳 侯翠红 +4 位作者 李涛 谷守玉 关红玲 赵玉芬 屈凌波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4-16,28,共4页
结合河南省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十四五”期间国家和河南省对化工行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对河南省濮阳、济源、焦作、沁阳、鹤壁宝山、永城6个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区进行调研。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河南化工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存在的... 结合河南省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十四五”期间国家和河南省对化工行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对河南省濮阳、济源、焦作、沁阳、鹤壁宝山、永城6个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区进行调研。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河南化工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技术改造为手段,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 产业集聚 绿色发展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杨恺钧 曹安琪 方慈慧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1期35-49,共15页
将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效率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聚焦长江经济带,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我国在“双碳”背景下推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及长江经济带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参考。论文基于2012—2020... 将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效率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聚焦长江经济带,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我国在“双碳”背景下推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及长江经济带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参考。论文基于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利用超效率SBM和区位熵法,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探讨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个区域已形成“带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集聚平均水平随年份波动上升,上中下游产业集聚水平呈递增格局,水平差异较大且有逐渐增加趋势;2)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通过整合内部网络资源和提升外部整体能力,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3)产业集聚的发展通过竞争效应和合作效应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而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可以提升经济动力和效率,因而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具有中介作用;4)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上中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从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区域异质性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业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产业集聚、环境规制与区域碳排放效率
6
作者 吴高波 李云鹤 李洪伟 《当代经济》 2024年第3期32-42,共11页
产业集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样本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碳排放效率,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探究产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以环境规... 产业集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样本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碳排放效率,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探究产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以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进一步分析两者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并可以通过环境规制来改善碳排放效率。此外,环境规制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二者关系呈倒“U”型。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集聚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并且与碳排放效率呈现非线性正相关关系。上述结论表明,各地区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多功能产业群,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规制 碳排放效率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7
作者 贺小荣 任迪川 徐海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科学洞悉区域旅游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对提升区域旅游经济韧性和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构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机理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案例地,采用区位熵和熵值法得到长江经... 科学洞悉区域旅游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对提升区域旅游经济韧性和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构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机理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案例地,采用区位熵和熵值法得到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度和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借助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但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大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增长率大于东部。(2)长江经济带省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上升,受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影响,呈现出西部高于中部,高于东部的格局。(3)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产生明显的正向空间效应,即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本省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并且可以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来提升省周边区域的旅游经济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 旅游经济韧性 长江经济带 面板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基于标准差椭圆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玉娟 彭仕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2005—201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格局统计与空间经济分析方法,基于标准差椭圆,运用ArcGIS 10.7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2005—201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格局统计与空间经济分析方法,基于标准差椭圆,运用ArcGIS 10.7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有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趋势;制造业集聚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显著,且先后呈现向西南、西北方向集聚的趋势。(2)长三角地区M-PS面积下降,方位角差别总体上升,说明二者在空间上可能存在某种方向性的关联。(3)制造业产业格局为以苏州、常州、扬州、杭州、温州、湖州、绍兴等为中心的“多中心发展模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大型中心城市更明显,制造业集聚在中小型城市更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则在中型城市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差椭圆 产业集聚 协同集聚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影响
9
作者 孙洁晶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9,共11页
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知识溢出效应、技术引领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对提高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选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作用... 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知识溢出效应、技术引领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对提高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选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存在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特征。中介机制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速人力资本流动和加强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产生先增大后减小的非线性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沿海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空间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对邻近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倒“U”型特征。基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应营造高技术产业集聚新环境、完善要素配置新机制、定制差异化区域发展新方案,以促进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 融资约束 人力资本流动 环境规制
下载PDF
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数字营商环境的调节效应
10
作者 上创利 邓龙骞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8,共5页
本文从流通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数字营商环境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流通产业集聚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有... 本文从流通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数字营商环境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流通产业集聚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相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流通产业集聚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更大;数字营商环境能够强化流通集聚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居民消费升级 数字营商环境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流通产业集聚与居民消费扩张
11
作者 海力且木·斯依提 布阿力·拜克尔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共5页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城乡融合发展旨在通过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与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居民消费得以迅速扩张。因此,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城乡融合发展旨在通过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与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居民消费得以迅速扩张。因此,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城乡融合发展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以及流通产业集聚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存在差异性;城乡融合发展对居民消费扩张表现出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流通产业集聚在城乡融合发展与居民消费扩张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强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流通产业集聚并推动居民消费扩张提供指导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流通产业集聚 居民消费扩张 融合发展
下载PDF
财政支持视角下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12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侯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逐年波动明显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在不同财政支持水平下,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即较低的财政支持水平抑制了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而随着财政支持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林业产业集聚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外部性进而促进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结论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集聚 财政支持 异质门槛效应
下载PDF
建设统一大市场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门槛效应研究
13
作者 王小兵 刘芙蓉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从建设统一大市场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整体上促进作用显著;第... 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从建设统一大市场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整体上促进作用显著;第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存在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单重门槛;第三,根据区域异质性检验可知,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在东部地区较小。基于此,本文针对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集聚 出口技术复杂度 门槛效应
下载PDF
特色农村电商产业集聚发展路径研究
14
作者 高娟 成华威 陈强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4,共5页
发展特色农村电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农村地区电商产业逐渐走向集群化发展,农村地区电商企业与从业人员以及各类资源要素不断集聚。但是,在集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特色产业缺失问题。为了打破农村电商发展瓶颈... 发展特色农村电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农村地区电商产业逐渐走向集群化发展,农村地区电商企业与从业人员以及各类资源要素不断集聚。但是,在集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特色产业缺失问题。为了打破农村电商发展瓶颈,政府不断加强引导,形成以当地特色为主导的农村电商产业链和价值链集群发展。以淘宝作为电商平台形成的淘宝村是研究特色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方面,其形成、发展和机制等也逐渐成为研究焦点。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山东曹县大集镇服装产业电商发展,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引入集聚发展分析,根据不同阶段产业发展特征,将产业集聚过程分为萌芽、成长以及成熟三个阶段,并发现物流、技术创新、金融中介等要素的不断完善,会加速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村电商 产业集聚 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和固定效应模型的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黄雨婷 李卫忠 +1 位作者 汤宇曦 潘昭文 《时代经贸》 202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首先,采用区位商对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人力资源因子、投资因子、运输与生产效率因子、本地市场需求因子;最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四个因子均对产业集聚... 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首先,采用区位商对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人力资源因子、投资因子、运输与生产效率因子、本地市场需求因子;最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四个因子均对产业集聚产生正向影响,且运输与生产效率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因子分析 固定效应模型 珠三角城市
下载PDF
产业集聚、空间关联与绿色生产效率--基于非期望投入要素的非径向松弛SBM与空间杜宾模型
16
作者 温科 李常洪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是实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在构建改进后的“非径向松弛SBM”的基础上,运用2010—2020年的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了空间关联在产业集聚对绿色生产效率影... 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是实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在构建改进后的“非径向松弛SBM”的基础上,运用2010—2020年的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了空间关联在产业集聚对绿色生产效率影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分别对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型”与“U型”影响;空间关联增强了产业集聚对绿色生产效率的边际效应;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分别对绿色生产效率具有负向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空间关联对于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空间区位、教育水平、环境规制以及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异质性。因此,应该引导当地企业基于产业链分工形成高质量的空间集聚;以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升级带动自身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不同类型城市绿色生产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空间关联 绿色生产效率 SBM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应急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尹宗贻 王欣雨 +2 位作者 孙艳琳 刘玉良 刘雷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挑战,区域经济韧性能够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助遭受冲击的经济系统快速恢复。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因国家关注和社会需要,应急产业发展势头向好并呈现集聚态势。首先,本文将区域经济韧性... 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挑战,区域经济韧性能够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助遭受冲击的经济系统快速恢复。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因国家关注和社会需要,应急产业发展势头向好并呈现集聚态势。首先,本文将区域经济韧性分为四个维度:抵抗力、恢复力、适应力和再定位能力。其次,构建了应急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采用中国内地29个省份与直辖市(不包括海南与西藏)2005一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应急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应急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且产业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产业 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下载PDF
自贸区设立对区域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基于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中介效应
18
作者 白媛媛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区政策已经成为推动流通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从流通数字化、流通规模和流通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了流通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了自贸区设立对区域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对区域流通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区政策已经成为推动流通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从流通数字化、流通规模和流通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了流通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了自贸区设立对区域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对区域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驱动效果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更强;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是自贸区设立影响区域流通业发展的重要中介路径,自贸区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水平,进而促进区域流通业发展,它们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设立 流通业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集聚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外部性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
19
作者 叶云岭 张其仔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5,159,共12页
长江经济带既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采用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表征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从产业集聚及集聚外部性视角考察人工智能... 长江经济带既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采用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表征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从产业集聚及集聚外部性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应用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带动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但对上游和中游地区城市作用不显著,人工智能可以带动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但对非低碳试点城市的作用不显著;影响渠道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产业专业化集聚来带动碳排放效率提升,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产业专业化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投入共享效应来提升碳排放效率。上述结论意味着,应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适宜性产业集聚,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集聚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碳排放效率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20
作者 古晨光 李蕾 田宇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9,82,共11页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倒U形关系。从区域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