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1
作者 刘盼 李海燕 张庆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2-457,共6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集的357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集的357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I-QoL)评分显著升高[(67.34±7.18)分vs.(56.82±6.27)分,P<0.05],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总得分[(69.50±15.40)分vs.(64.90±16.30)分]、治疗后快肌收缩时间[(0.39±0.20)s vs.(0.42±0.30)s]、放松时间[(0.50±0.40)s vs.(0.58±0.60)s]、治疗后慢肌变异系数[(0.22±0.23)vs.(0.34±0.54)]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高龄患者(≥35岁)较低龄患者(<35岁)快肌收缩时间减少4.0%,低龄患者快肌放松时间较高龄患者降低1.5%;西部地区患者较东部地区患者快肌收缩时间减少0.7%、快肌放松时间降低5.2%,但这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I-QoL、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总得分、快肌收缩时间、快肌放松时间、慢肌稳定性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电刺激生物反馈可改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部分指标,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围产期体质量管理结合Kegel运动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孙熙莲 朱静娜 +1 位作者 温浩 肖璐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围产期体质量管理结合Kegel运动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1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120例围产期孕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围产期管理)和研究组(围产期... 目的探究围产期体质量管理结合Kegel运动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1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120例围产期孕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围产期管理)和研究组(围产期体质量管理结合Kegel运动),各60例,观察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产后6周,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P<0.05)。研究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率为71.67%、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1.67%、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1、15.315,P均<0.05)。研究组盆腔器官脱垂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5,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分值为(81.34±9.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4.73±1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7,P<0.001)。结论围产期体质量管理结合Kegel运动可提升产妇盆底肌力,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疾病对产妇今后生活造成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体质量管理 Kegel运动 产后盆底功能
下载PDF
凯格尔运动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张卫丹 徐昕 金盼盼 《医疗装备》 2024年第3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凯格尔运动(Kegel)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门诊收治的87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试验组(4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凯格尔运动(Kegel)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门诊收治的87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试验组(4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行盆底肌肉训练,试验组行Kegel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盆底Ⅰ级及Ⅱ级肌力水平(采用手测盆底肌力分级法评估)、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颈下降度(BND)、盆底肌力强度(采用Oxford评分评估)、尿失禁情况(采用ICI-QLF评分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盆底Ⅰ级肌力、Ⅱ级肌力、UVJ-M、BSD、BND评分高于对照组,Oxford评分、ICI-QLF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产后进行Kegel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可提高盆底肌力,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减少漏尿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凯格尔运动 盆底肌肉训练
下载PDF
升提穴平衡针刺联合手法推拿及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于丽萍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升提穴平衡针刺联合手法推拿及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月山东省荣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入... 目的探讨升提穴平衡针刺联合手法推拿及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月山东省荣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入院均行常规宣教,对照组以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升提穴平衡针刺和手法推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盆底肌力变化、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评分(POP-Q)。结果治疗前,两组Ⅰ类、Ⅱ类肌电值和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Ⅱ类肌电值较治疗前升高,肌纤维疲劳度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Ⅰ类、Ⅱ类肌电值高于对照组,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脱垂0度较治疗前升高,Ⅰ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0度占比多于对照组,Ⅰ度占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身体不适症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平衡针刺升提穴联合手法推拿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盆底肌电值,促进肌力恢复,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平衡针刺 手法推拿 仿生物电刺激 盆底肌力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龙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浅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中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入的7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浅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中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入的7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锻炼,观察组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相关指标(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生活质量、尿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最大尿道闭合压(PMUC)及Valsalva漏尿点压(PVL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小时尿垫试验(1 HPrV)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能够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 盆底肌锻炼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
6
作者 李侠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0188-0190,共3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10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盆底... 目的:探究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10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盆底障碍对生活的影响、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情况以及心理状态,保障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情况 盆底
下载PDF
盆底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黄如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50-0053,共4页
讨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使用盆底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时间:2023.2-2023.8,例数:4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康复护理+盆底电刺激。比较护理前后盆底变化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以... 讨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使用盆底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时间:2023.2-2023.8,例数:4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康复护理+盆底电刺激。比较护理前后盆底变化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盆底肌力评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盆底功能、焦虑抑郁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盆底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盆底肌力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产后因盆底功能障碍产生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顺利恢复,临床上应积极应用并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盆底电刺激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王丹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8-0050,共3页
分析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产后来本院复查的66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未生育女性6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的差异性,分析经会阴... 分析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产后来本院复查的66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未生育女性6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的差异性,分析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静息时研究组膀胱颈于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小于对照组,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缩肛状态下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膀胱颈于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小于对照组,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和分娩均会对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可以及量化产妇盆底各项指标,为医生评估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评估 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祖群 李茂谊 +3 位作者 吴玉花 黄玉明 甘丽 许彩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百色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经阴道分娩的在产后42 d常规盆底功能筛查中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90例患者。按照患者身份证最后一位单双数情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百色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经阴道分娩的在产后42 d常规盆底功能筛查中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90例患者。按照患者身份证最后一位单双数情况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肌锻炼。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膀胱尿道后角与膀胱颈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膀胱尿道后角与膀胱颈移动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技术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康复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依从性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吟梅 陈小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7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依从性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各50例,分... 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依从性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各50例,分别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一般方式护理。比较两组盆底肌张力改善情况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盆底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盆底肌张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性良好41例,依从性一般8例,依从性差1例,依从性优良率为98.00%,参考组依从性良好30例,依从性一般12例,依从性差8例,依从性优良率为84.00%,研究组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依从性及盆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依从性 盆底功能
下载PDF
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志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究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产妇开展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对比两... 目的探究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产妇开展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分别为(5.13±2.19)、(4.63±1.33)分,低于对照组的(7.65±2.13)、(6.54±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盆底肌力优良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可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生物电刺激治疗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盆底肌力变化的影响
12
作者 李凤文 张静 李秋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6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电刺激联合延续性护理在剖宫产及经阴道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1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剖宫产41例为A组,... 目的探讨生物电刺激联合延续性护理在剖宫产及经阴道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1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剖宫产41例为A组,经阴道产40例为B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A、B组分别分为A1组(20例)与A2组(21例)、B1组(20例)与B2组(20例),其中A1组与B1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2组与B2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生物电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并于治疗期间接受延续性护理。比较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与Oxford盆底肌力评分。结果治疗后,B2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1组(P<0.05),A2组高于A1组,B1组高于A1组,B2组高于A2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4组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快肌收缩最大值、SF-36、Oxford盆底肌力评分均显著升高,且A2、B2组分别显著高于A1、B1组;治疗后各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值均显著降低,A2组、B2组分别显著低于A1组、B1组(均P<0.05)。结论经阴道产者盆底功能障碍程度重于剖宫产者,生物电刺激联合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纤维,促使盆底肌力增强,提高生活质量,且对于阴道产者盆底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剖宫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分娩方式 生物电刺激 延续性护理 盆底肌力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兴冉 张海玲 +1 位作者 李爱敏 梁艳 《内科》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盆底功能和盆底神经肌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盆底功能和盆底神经肌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电刺激生物反馈,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盆底肌力、盆底功能、盆底神经肌电生理指标,以及干预期间功能性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I-2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FIQ-7、PFDI-20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10 s慢肌收缩平均值、60 s慢肌收缩平均值、快肌收缩最大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10 s慢肌收缩平均值、60 s慢肌收缩平均值、快肌收缩最大值均升高,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功能性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肌电生理指标和盆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功能 锻炼 肌力 神经肌电
下载PDF
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美媛 吴文芳 +2 位作者 伍康洪 袁莹莹 蔡艳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9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探究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经临床盆底触诊等检查明确诊断为产后PFD患者作为PFD组,另选取82例同期医院行产后体检的无PFD患者... 目的:探究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经临床盆底触诊等检查明确诊断为产后PFD患者作为PFD组,另选取82例同期医院行产后体检的无PFD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检者均行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分析两组参检者经会阴四维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两组参检者静息状态及屏气用力时盆膈裂孔左右径(LHLR)、前后径(LHAP)、面积(LHA)、左右肛提肌厚度,比较两组参检者宫颈、膀胱、直肠壶腹部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及尿道旋转度。结果:PFD组静息状态时LHLR、LHAP、LHA、左侧肛提肌厚度、右侧肛提肌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3、10.334、7.303、4.849、5.789,P<0.05),PFD组屏气用力时LHLR、LHAP、LHA、左侧肛提肌厚度、右侧肛提肌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15、8.100、8.285、11.085、13.277,P<0.05);PFD组宫颈、膀胱、直肠壶腹部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尿道旋转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78、19.968、40.484、18.961,P<0.05)。结论:采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产后PFD可及早发现肛提肌及盆膈裂孔形态学特征变化,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训练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经会阴四维超声 超声征象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产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亚丽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分析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IMB)模型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我院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采用常规... 目的:分析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IMB)模型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我院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采用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将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采用IMB模型指导下的康复护理的49例患者作为IMB组。对比2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和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盆底肌力分级、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度、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rolapse and 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PISQ)评分。结果:IMB组康复锻炼依从率较常规组高(P<0.05);干预后,2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IMB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干预后,2组盆底肌力分级均较干预前改善,且IMB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2组POP-Q分度均较干预前改善,且IMB组POP-Q分度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2组PISQ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IMB组PISQ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IMB模型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可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积极应对行为,改善盆底肌力和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提高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 康复护理 康复锻炼依从性 盆底肌力分级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琼 朱虹 张丽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2例产后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2周后根据评估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2例产后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2周后根据评估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262例产后PFD患者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212例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为80.92%;50例治疗无效,无效率为19.08%;无效组产前体质量指数≥28 kg/m 2、产次≥2次、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3500 g占比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孕次、文化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体质量≥28 kg/m 2、产次≥2次、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3500 g是影响PFD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PFD患者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改善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获得理想疗效,产前体质量指数≥28 kg/m 2、产次≥2次、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失禁 盆腔脏器脱垂
下载PDF
格林健康教育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17
作者 许梅英 李秀容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格林健康教育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各100例,其中参照组产妇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格林健康教育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各100例,其中参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盆底康复治疗,研究组实施格林健康教育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依从性、盆底功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问卷)、性生活质量[女性性功能指数调查表(FSFI)]。结果:研究组产妇治疗依从性较参照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参照组,且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格林健康教育联合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提升产妇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盆底功能及提升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格林健康教育 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及阴道哑铃Kegel锻炼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小梅 柯妙芳 周键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2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漳州市第二医院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开展阴道哑铃+Kegel...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漳州市第二医院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开展阴道哑铃+Kegel锻炼,观察组开展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锻炼。对比两组盆底肌力、尿动力学指标、压力性尿失禁次数以及评分、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盆底肌力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更高,残余尿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失禁次数、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失禁次数为(1.20±0.25)次、ICIQ-SF评分为(4.02±0.1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8±0.28)次、(6.69±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9、16.98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SFI评分、每周性生活次数、每次性生活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以及尿动力学,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生物反馈 阴道哑铃 Kegel锻炼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力 压力性尿失禁
下载PDF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芸 刘金梅 涂淑芸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7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阴道分娩产妇140例,其中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50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9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进行自编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阴道分娩产妇140例,其中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50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9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针对相关因素危险进行干预。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因素与年龄、分娩次数、孕期增重、产后便秘、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既往盆腔手术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分娩次数(β=1.276,OR=3.584,95%CI=2.484~6.321)、产后便秘(β=1.561,OR=6.423,95%CI=5.692~8.461)、第二产程时间(β=1.425,OR=4.091,95%CI=3.236~4.562)、既往盆腔手术史(β=2.931,OR=1.034,95%CI=0.282~4.341)是影响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明确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因素,根据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医师及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张力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颍萍 秦二梅 崔平平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肌张力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于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5例产后P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肌张力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于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5例产后P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情况、不良情绪状况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健康信念、康复训练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盆底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6,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期间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2.33%、4.65%,低于对照组的19.05%、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5.308,均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产后PFD患者中,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盆底肌张力恢复,降低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针对性护理 盆底肌张力 盆腔器官脱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