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分析
1
作者 徐文娟 尹绪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07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高龄初产妇组成高龄初产妇组,455例高龄经产妇组成高龄经产妇组,并按照出院...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07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高龄初产妇组成高龄初产妇组,455例高龄经产妇组成高龄经产妇组,并按照出院日期随机抽取507例适龄产妇,其中357例适龄初产妇、150例适龄经产妇分别组成适龄初产妇组、适龄经产妇组,比较四组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妊娠糖尿病、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与高龄产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β=1.584,OR=4.875,95%CI=1.765~13.462)是高龄初产妇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β=0.444,OR=1.559,95%CI=1.033~2.352)、胎膜早破(β=2.234,OR=9.333,95%CI=2.393~36.398)是高龄经产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积极应对各种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加大对高龄产妇的重视,切实保障母婴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初产妇 高龄经产妇 适龄初产妇 适龄经产妇 妊娠并发症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孕产妇不规则抗体血清学特征和临床意义分析
2
作者 张涛 杨桂林 +5 位作者 张宏鹏 吴盈盈 李胜蓝 万块 祁海峰 李春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36,共6页
目的:明确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孕产妇15147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部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 目的:明确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孕产妇15147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部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91%(1375/151471),其中0.23%(355/151471)在孕早期检出,0.05%(71/151471)在孕中期检出,0.63%(949/151471)在孕晚期检出,孕晚期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且孕晚期新增阳性例数明显高于孕中期新增例数;分析137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的凝集强度,其中凝集强度为弱阳性占比最高,为50.11%(689/1375),可疑阳性占18.69%(257/1375),阳性占31.20%(429/1375),孕中期凝集强度分布与孕早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孕晚期可疑阳性和弱阳性的比例低于孕早期,阳性比例高于孕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规则抗体阳性孕产妇中,妊娠≥2次孕产妇的占比明显高于≤1次者;进行抗体鉴定的60例孕产妇中,Rh系统占25.00%(15/60),Lewis系统占43.33%(26/60),Kidd系统占3.33%(2/60),MNS系统抗体占16.67%(10/60),P1PK系统抗体占1.67%(1/60),自身抗体占1.67%(1/60),4例无法确认特异性占6.67%(4/60);特异性抗体中以抗-Lea(30.00%)最为常见,其次是抗-E(16.67%)和抗-M(16.67%)。结论:不同地区、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孕产妇人群的不规则抗体血清学特征存在差异,掌握本地区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的特征,对保证孕产妇输血安全、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 血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3
作者 金微 曾铁英 +5 位作者 刘莉 杨凌艳 王颖 邢翠 董娜娜 张帆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8期838-843,853,共7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宣教方法,宣教对象主要为初产妇本人;选取2022年...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宣教方法,宣教对象主要为初产妇本人;选取2022年3-7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8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情况;干预前后初产妇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干预后初产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前2组初产妇及照顾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初产妇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产妇及照顾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升婴儿喂养态度及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缩短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提高产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 剖宫产 产妇 早期母乳喂养 围产期护理
下载PDF
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情况分析
4
作者 张霞 董瑞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100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000。全院产妇、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100000。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产妇用药选择针对单核李斯特菌敏感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病例数远少于新生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虽低,但危害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发病率 抗感染治疗 产妇 新生儿
下载PDF
改良分娩操干预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围生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张丽 刘霞 +1 位作者 胡秋文 苏高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娩操干预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科进行产检并分娩的40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0名初产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0名。... 目的探讨改良分娩操干预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科进行产检并分娩的40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0名初产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娩前健康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改良分娩操干预。观察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疼痛感、会阴撕裂程度、产后出血量,以及胎心异常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等。结果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为18.50%,低于对照组的24.50%(P<0.05);研究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产程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分娩疼痛感、会阴撕裂程度较研究组严重(P<0.001);对照组胎心异常42例,胎心异常率21.00%,研究组胎心异常24例,胎心异常率12.0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改良分娩操干预能够促进产程进展,降低产妇会阴撕裂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心异常的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操 产妇 妊娠结局 围生儿
下载PDF
五感六觉理念的引导式教育在高龄初产妇中的应用
6
作者 汪小娟 邹永红 +1 位作者 袁琼英 甄妮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五感六觉理念的引导式教育在高龄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入院的4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常规教育组,接受常规教育;将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入院的4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五感六觉组,接受五感六觉... 目的:探讨五感六觉理念的引导式教育在高龄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入院的4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常规教育组,接受常规教育;将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入院的4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五感六觉组,接受五感六觉理念的引导式教育,两组均持续干预至产后出院。比较两组角色适应[采用母亲角色适应问卷(RAQ)]、育儿胜任感[采用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抑郁程度[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主观幸福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结果:五感六觉组RAQ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教育组(P<0.01);干预后,两组C-PSO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五感六觉组高于常规教育组(P<0.05);干预后,两组EP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五感六觉组低于常规教育组(P<0.01);干预后,两组GWB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五感六觉组高于常规教育组(P<0.01);干预后,两组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五感六觉组高于常规教育组(P<0.01)。结论:五感六觉理念的引导式教育可帮助高龄初产妇提高角色适应和育儿胜任感,降低不良情绪,加强主观幸福感并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感六觉 引导式教育 高龄初产妇 角色适应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及分娩疼痛的影响
7
作者 董梅 张运彩 +1 位作者 刘琳娜 徐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07-311,316,共6页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拟在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初产妇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拟在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初产妇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比较两组出血量、产程、会阴损伤情况、简化版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及舒适度。结果:干预组产后2h(185.96±13.47ml)、24h(216.15±21.09ml)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243.11±25.53ml、291.66±29.25ml),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会阴损伤情况较对照组轻,SF-MPQ量表视觉模拟评分(3.15±0.88分)、疼痛分级指数(16.32±2.57分)、疼痛强度(1.83±0.45分)均低于对照组(4.67±1.12分、20.81±5.09分、2.47±0.62分),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能够减少初产妇分娩出血量和会阴损伤,减轻初产妇疼痛,提高身心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无痛分娩 计划行为理论 接生手法 分娩出血量 会阴损伤 分娩疼痛
下载PDF
产程三维导航系统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及对产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江少青 李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产程三维导航系统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及对产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高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所有产妇均拟行阴道分娩,对照组... 目的:探讨产程三维导航系统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及对产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高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所有产妇均拟行阴道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监测,观察组采用产程三维导航系统监测。比较两组产妇胎先露下降情况、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阴道分娩者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先露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钳助产率、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新生儿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者第一、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三维导航系统用于高龄产妇中,能减少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动态监测胎先露下降的水平,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能有效提高高龄产妇阴道分娩率,缩短阴道分娩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三维导航系统 高龄产妇 阴道分娩 产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结合待产-分娩-产后护理一体化的产房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9
作者 董利敏 贾美云 +2 位作者 白文静 李智伟 侯思聪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family-centered maternity care,FCMC)结合待产-分娩-产后护理(labor-delivery-recovery,LDR)一体化的产房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东部院区家庭...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family-centered maternity care,FCMC)结合待产-分娩-产后护理(labor-delivery-recovery,LDR)一体化的产房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东部院区家庭化产房住院分娩的248例初产妇为观察组,给予FCMC+LDR产房护理模式。选取同期在产科普通病房住院分娩的3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比较2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纯母乳喂养情况、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及住院分娩总费用。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分娩30 d纯母乳喂养率、住院分娩总费用均高于对照组(χ^(2)=10.861,P=0.001;t=-8.173,P<0.001;χ^(2)=5.156,P=0.023;t=-26.720,P<0.001);2组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MC+LDR产房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初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但其住院分娩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MC LDR 产妇 自然分娩 纯母乳喂养
下载PDF
快速反应团队工作模式对重症孕产妇抢救效率及救治结局的影响
10
作者 吕红 高文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56-359,共4页
目的:观察对重症孕产妇实施快速反应团队(RRT)工作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的148例重症孕产妇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开展RRT工作模式的152例重症孕产妇临床资料纳入... 目的:观察对重症孕产妇实施快速反应团队(RRT)工作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的148例重症孕产妇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开展RRT工作模式的152例重症孕产妇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效率、救治结局、新生儿情况、重症孕产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处理时间(22.6±4.0min)、抢救情况(10.5%)、剖宫产率(35.5%)、新生儿死亡率(0)、ICU入住率(2.0%)、住院时间(7.56±1.34d)、并发症总发生率(2.6%)均少于对照组(33.0±4.5min、18.9%、52.0%、4.1%、27.7%、10.86±3.33d、12.2%),预警情况(40.1%)、有效处理率(98.0%)、5minApagar评分(8.74±0.58分)、脐带血pH值(7.64±1.96)高于对照组(27.7%、81.8%、8.46±0.64分、4.96±1.34)(均P<0.05),两组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1minApa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RRT工作模式可提高重症孕产妇的抢救效率,改善救治结局、新生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孕产妇 快速反应团队工作模式 抢救效率 救治结局 护理
下载PDF
家属陪护下温馨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恢复影响
11
作者 郭真 王艳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家属陪护下温馨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4月-2023年5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15例初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开展家属陪护下温馨助产模式护... 目的:观察家属陪护下温馨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4月-2023年5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15例初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开展家属陪护下温馨助产模式护理干预,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脱落1例,比较各组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分娩疼痛(改良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工具,FPS-R)、产后焦虑(SAS)与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总产程与住院时间、产妇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顺利阴道分娩率均为100.0%,观察组分娩后并发症率(0)低于对照组(7.1%),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8.9%),产妇产后出血量(216.2±10.8ml)少于对照组(289.7±15.2 ml),FPS-R评分(7.9±0.4分)低于对照组(8.9±0.5分),SAS(36.5±3.0分)与SDS(34.8±5.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42.4±3.8分、41.8±4.8分),总产程(516.23±9.76min)与住院时间(2.14±0.22d)均短于对照组(612.34±10.65 min、2.95±0.26d),产妇护理满意率(96.4%)高于对照组(85.7%)(均P<0.05).结论:家属陪护下温馨助产模式可较好缓解产妇心理不良状态,改善分娩结局,促进产后恢复,降低不良分娩结局,产妇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家属陪护下温馨助产模式 心理 分娩结局 产程 产后恢复 满意率
下载PDF
80例高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发病情况、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陈艳芬 刘丹 +1 位作者 陈瑞兴 姚淑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80例高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发病情况、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为高龄产妇妊娠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东莞市厚街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产检及分娩的高龄孕产妇80例为高龄组,另择取同期进行产检及分娩的适龄孕产妇80例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80例高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发病情况、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为高龄产妇妊娠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东莞市厚街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产检及分娩的高龄孕产妇80例为高龄组,另择取同期进行产检及分娩的适龄孕产妇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病情况、类型,观察高龄组异常心电图与正常心电图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结果:高龄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75%vs 22.50%)(P<0.05);高龄组孕产妇异常心电图发病类型中ST-T改变发病类型54.84%高于对照组的22.22%(P<0.05);两组孕产妇均孕周越大异常心电图发病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异常心电图孕产妇剖宫产占比64.52%高于正常心电图孕产妇的16.33%(P<0.05),异常心电图孕产妇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48.39%高于正常心电图孕产妇的12.24%(P<0.05)。结论:在高龄孕产妇中,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均较高并以ST-T改变表现为主,且随着产妇孕周增长,发生异常心电图几率越高,同时高龄及异常心电图孕产妇可增加剖宫产风险,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对高龄产妇加强心电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干预,确保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产妇 异常心电图 发病情况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6h产妇下床活动对产后康复的影响
13
作者 林常红 陈琳琳 王雅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6 h产妇下床活动对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以剖宫产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于产后24 h后协助下床活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6 h产妇下床活动对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以剖宫产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于产后24 h后协助下床活动,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6 h开始分阶段协助下床活动。比较2组产妇胃肠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泌乳始动时间等恢复时间指标,产妇产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子宫复旧情况、产妇乳汁分泌量以及产后5 d母乳喂养率,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和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以及对术后恢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胃肠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和泌乳始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其产后24 h VAS评分为(1.49±0.58)分,低于对照组的(2.45±0.83)分(P<0.05)。观察组产妇24 h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 d母乳喂养率达到92.00%,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恢复的满意度高达1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6 h产妇下床活动对其产后康复有积极意义,可缩短恢复时间,减轻疼痛感,促进子宫复旧和乳汁的分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产妇 术后6 h 下床活动 术后康复 并发症 疼痛感
下载PDF
盆底超声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春节 赵改萍 李慧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产妇,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指导和护理,研究组则在妊娠28周后加用盆...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产妇,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指导和护理,研究组则在妊娠28周后加用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产后8周的盆底功能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盆底肌力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LHD-d、LHLR-d、RAD、BN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产妇的盆底功能;盆底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减少盆腔结构变化,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底肌锻炼 产妇 盆底功能
下载PDF
基于运动饮食血糖控制对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并发症分析
15
作者 王海玲 董娟 +3 位作者 刘爱芹 刘淑芹 张涛 王秀平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4期13-15,24,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运动饮食血糖控制在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接受常... 目的评价基于运动饮食血糖控制在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接受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运动饮食指导,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基于运动饮食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可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妊娠期糖尿病 运动指导 饮食指导 并发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河南省孕产妇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16
作者 刘芙蓉 王璐 +3 位作者 何景阳 张强 吕风景 孙亮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孕产妇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当前孕产妇健康素养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健康教育、进行健康干预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应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抽取河南省妇女人群健康素养提升项... 目的了解河南省孕产妇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当前孕产妇健康素养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健康教育、进行健康干预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应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抽取河南省妇女人群健康素养提升项目单位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结果河南省孕产妇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43.3%,其中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51.7%、45.2%、35.7%。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分别为基本医疗素养22.5%、健康信息素养34.3%、传染病防治素养40.2%、慢性病防治素养41.6%、科学健康观素养58.0%、安全与急救素养65.9%。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在总体健康素养、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和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婚姻状况在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科学健康观和慢性病防治2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河南省孕产妇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不同维度的孕产妇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应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下,重点提高文化程度较低孕产妇的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加强健康技能指导和基本医疗宣教,引导孕产妇及妇女群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产妇 健康素养 现状
原文传递
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构建
17
作者 李晶 刘艳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50-454,共5页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151),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危险因素;用R软件绘制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Nomogram,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结果:202例发生LEDVT51例,占2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避孕药史(95%CI1.847~9.183,P=0.001)、血栓史(95%CI1.336~5.512,P=0.006)、妊娠高血压疾病(95%CI1.391~7.302,P=0.006)、妊娠期糖尿病(95%CI1.059~5.257,P=0.036)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63(95%CI0.693~0.833)。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1,P=0.31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受口服避孕药史、血栓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依此构建的Nomogram可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风险,为LEDVT的早期预警、及早预防、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剖宫产 住院期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观察
18
作者 张燕 褚佩君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04-504,F0003,共2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待产时EPDS评分≥9分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EPDS评...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待产时EPDS评分≥9分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EPDS评分低于参照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让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得到明显改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干预 产妇 产后抑郁
下载PDF
基于全程一体化管理视角的“互联网+”孕产妇护理服务形式及平台发展研究现状
19
作者 张浩 郑雅宁 刘丽丽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0293-0295,共3页
“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迅猛,其使用效果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反复验证。本文基于对文献报道中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孕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孕产妇护理管理中的服务内容与形式、所使用的... “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迅猛,其使用效果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反复验证。本文基于对文献报道中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孕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孕产妇护理管理中的服务内容与形式、所使用的管理平台的功能与特点,并从政策、平台体验、用户覆盖及服务运营等角度指出“互联网+”孕产妇护理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全员分类分级管理、孕产期全程连续管理、线上线下及院内院外一体化的“互联网+”孕产妇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产妇护理服务 全程一体化 护理管理平台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苏海文 姜文霞 +2 位作者 高路明 王元 朱玉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超体重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定位,对L2-3间隙穿刺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术毕后在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超体重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定位,对L2-3间隙穿刺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术毕后在超声检查辅助实施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利用传统定位法,对L2-3间隙穿刺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对比两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术后恢复指标、术后镇静评分(RSS)、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少、穿刺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泌乳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观察组首次自控镇痛时间、下床活动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麻醉恢复室10~30 min 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6 h疼痛评分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可见切口处浆膜层连续中断,肌间可见出血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或高回声区;见子宫浆膜层连续好,局部可见小范围隆起,回声均匀,浆膜层局部可增厚、表面光滑,完整。结论对比传统定位法引导的椎管内麻醉,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利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穿刺时间和减少穿刺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体重产妇 剖宫产术 超声检查 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