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时发热——分娩镇痛惹的祸?
1
作者 卢博奇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9期15-16,共2页
产时发热是产程中出现发热的情况,包括非感染性和感染性,后者可能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就产时发热的原因和分类、危害以及处理方法进行科普。
关键词 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非感染性 程中 母儿 不良影响
下载PDF
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对母婴结局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梅 程曦 +3 位作者 刘小玲 刘小晖 王云云 高丽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57-759,共3页
分娩镇痛被喻为“人类之光”,为女性分娩带来了福音,但随之而来的产时并发症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产时发热是分娩镇痛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威胁着母婴安全,因此,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硬膜外镇痛引起的产时发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做... 分娩镇痛被喻为“人类之光”,为女性分娩带来了福音,但随之而来的产时并发症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产时发热是分娩镇痛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威胁着母婴安全,因此,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硬膜外镇痛引起的产时发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做一综述,为临床医护处理产时发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安全分娩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母婴结局
下载PDF
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可能机制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旭林 徐世琴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产时发热影响分娩结局,如增加产妇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影响新生儿转归,包括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呼吸窘迫和损害胎儿神经系统等。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引起产时发热的可能因素之一,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内在机制仍不清楚。多种可能机制包... 产时发热影响分娩结局,如增加产妇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影响新生儿转归,包括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呼吸窘迫和损害胎儿神经系统等。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引起产时发热的可能因素之一,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内在机制仍不清楚。多种可能机制包括: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的体温调节紊乱以及无菌性炎症理论。针对其可能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关因素,在不影响安全有效镇痛的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干预措施,如减少局麻药用量、使用氢吗啡酮代替罗哌卡因、替代硬膜外镇痛方法、预防性使用右美托咪定和中医疗法等,以助于优化临床决策及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 分娩镇痛 预防措施 炎症
下载PDF
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刘波 凌亮 +4 位作者 魏大源 贾飞 王孟樵 张刚 张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2276例作为训练集,年龄≥18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时发热(体温≥38.0℃)分为两组:发热组与... 目的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2276例作为训练集,年龄≥18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时发热(体温≥38.0℃)分为两组:发热组与未发热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择2022年1—3月于同一医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568例作为验证集,纳入标准与训练集相同,通过R语言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本研究训练集中有197例(8.7%)产妇出现产时发热;验证集中有46例(8.1%)产妇出现产时发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训练集中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产时发热的保护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95%CI 0.660~0.732),敏感性为83.2%,特异性为47.9%。验证集中通过R语言进行外部验证,预测模型的AUC为0.703(95%CI 0.634~0.772),敏感性为65.2%,特异性为71.3%。结论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保护性因素,基于这些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在分娩镇痛前预测产时发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
5
作者 徐晓义 殷艺娜 黄云波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足月、单胎、头位、年龄20~35岁、ASAⅠ或Ⅱ级的38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自愿接受硬膜...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足月、单胎、头位、年龄20~35岁、ASAⅠ或Ⅱ级的38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镇痛组(250例)和对照组(134例)。镇痛组产妇宫口扩张至3 cm时于L2~L3间隙置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泵内含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记录基础体温、体重指数(BMI)、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宫颈检查次数、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和新生儿体重。采集产前和产后24 h的产妇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对产时体温≥37.5℃的产妇进行胎盘病理学分析。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配对筛选,镇痛组112例,对照组112例。主要结局指标为产妇产时体温≥37.5℃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绒毛膜羊膜炎比率、羊水污染情况、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产妇产时体温≥37.5℃的发生率升高(P<0.05);两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比率、羊水污染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7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增加产妇产时发热的发生率,潜在机制可能是非感染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发热 分娩镇痛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方梅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49-0052,共4页
以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其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22.01-12,搜集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 以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其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22.01-12,搜集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分娩甲组与分娩乙组,每组各50例。分娩接祖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娩乙组接受常规液体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出生后15min、出生后30min、出生后45min、出生后60min)、产时发热情况、分娩结局(窒息、胎儿窘迫、低体重儿)。结果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结局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时发热情况分娩甲组显著低于分娩乙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科有效降低产时发热情况的发生,而且不会对分娩结局造成影响,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 液体治疗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分娩结局
原文传递
腰硬联合阻滞对产妇的分娩进程及产时发热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姜丰 雷波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阻滞对产妇的分娩进程及产时发热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时的阻滞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观察...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阻滞对产妇的分娩进程及产时发热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时的阻滞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阻滞),各10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剖宫产分娩指征、产时发热情况、产程、宫口扩张速率、宫缩频率和胎心率。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和活跃期停滞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活跃期延长、潜伏期延长、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进入产房时体温、分娩前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发热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与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潜伏期与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镇痛后,两组产妇宫口扩张速率、宫缩频率均快于分娩镇痛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用于产妇分娩将延长产程时间,提高器械助产与产时发热的发生率,因此需结合产妇实际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采取腰硬联合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 镇痛效果 产时发热
下载PDF
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徐国勋 叶新 杨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49-0152,共4页
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北京和睦家医院麻醉科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进行分娩镇痛的200例初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温度25℃、湿度27%室内环境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在2020年7月... 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北京和睦家医院麻醉科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进行分娩镇痛的200例初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温度25℃、湿度27%室内环境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在2020年7月~2021年2月温度设定23℃、湿度17%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初产妇的生产情况。结果 在环境设定比较上,观察组的温度和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热需要药物治疗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发热率、最高体温对比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调节产妇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能在一定程度起到减少产时发热的作用,对减少母婴的不良结局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体温 硬膜外麻醉
原文传递
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苏雪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211-0214,共4页
研究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无痛分娩)产妇的产时发热中使用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80例无痛分娩产妇参与并分组,研究组40例使用参考体温曲线图进行护理干预的模式,对照组需要对患者的体温改变进行常规监测和记录。结果 镇痛后研... 研究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无痛分娩)产妇的产时发热中使用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80例无痛分娩产妇参与并分组,研究组40例使用参考体温曲线图进行护理干预的模式,对照组需要对患者的体温改变进行常规监测和记录。结果 镇痛后研究组的不同时间(4h、6h、8h、10h、12h)体温对比对照组表现为显著更低,P<0.05;对比两组体温基础值以及镇痛后2h、14h、16h、18h、20h、22h的体温得出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宫口开至4cm、宫口开全的宫缩间隔时间明显更少、宫缩持续时间明显更少,P<0.05;对比两组宫口开2cm的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产时发热明显更少发生,中转剖宫产明显更少,不良妊娠结局明显更少,P<0.05。结论 在无痛分娩产妇的产时发热中使用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的价值高,尤其是可以明显下降产时发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子痫前期孕妇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静 钟美琴 +3 位作者 渠银平 沈洪艳 周霞 张青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子痫前期孕妇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 前瞻选取2021年1月~6月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待产的120例子痫前期孕妇,所有孕妇均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随机数表法为PE组(罗哌卡因推注)和PE+...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子痫前期孕妇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 前瞻选取2021年1月~6月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待产的120例子痫前期孕妇,所有孕妇均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随机数表法为PE组(罗哌卡因推注)和PE+D组(罗哌卡因+地塞米松),每组60例。所有孕妇在硬膜外间隙推注负荷量0.062 5%罗哌卡因7~10 ml,PE+D组在硬膜外间隙推注负荷量的同时,静脉入壶地塞米松10 mg。采取患者自控镇痛模式。记录两组孕妇在硬膜外镇痛前和镇痛后各时点的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记录产时发热、剖宫产和产钳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 与PE组相比,PE+D组在镇痛后各时点的IL-6、IL-10和TNF-α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镇痛前相比,PE组镇痛后各时点的IL-6、IL-10和TNF-α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D组镇痛后30 min时的IL-6、IL-10和TNF-α水平最高;镇痛后60 min已经回复到镇痛前水平;镇痛后24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PE组相比,PE+D组孕妇的产时发热发生率、剖宫产率和产钳率要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子痫前期孕妇的炎性反应和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子痫前期 地塞米松 炎性反应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伟华 朱艳 滕薇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8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是否出现产时发热分为产时发热组589例与无产时发热组2241...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8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是否出现产时发热分为产时发热组589例与无产时发热组2241例。采用χ^(2)检验对临床资料实施单因素分析,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羊水污染、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使用缩宫素、硬膜外镇痛时宫口扩张、总产程、镇痛时间与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使用抗菌药物、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使用缩宫素、硬膜外镇痛时宫口扩张、总产程、镇痛时间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产前使用抗菌药物、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使用缩宫素、硬膜外镇痛时宫口扩张、总产程、镇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镇痛期间 产时发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危险因素模型构建及防范策略
12
作者 刘伟武 曾伟兰 +3 位作者 徐敏兰 徐秀英 周树强 杜政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38-42,共5页
目的构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模型,并提出针对性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产时发热(母体口腔体温峰值≥38℃)分为发生产时发热组32例和未发生产时发热组... 目的构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模型,并提出针对性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产时发热(母体口腔体温峰值≥38℃)分为发生产时发热组32例和未发生产时发热组170例。比较2组产妇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2组使用球囊促宫颈成熟、羊水污染、分娩镇痛时间、产程时间、产前白细胞(WBC)计数、产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球囊促宫颈成熟、羊水污染、产程时间>9 h、分娩镇痛时间>5 h、产前WBC>10×10^(9)/L、产前CRP水平>10 mg/L是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良好;根据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CI:0.815-0.912),说明模型预测价值良好。当最佳截断值>13.2时,敏感度为78.12%,特异度为85.29%,显著性水平P<0.001,模型预测价值良好。结论使用球囊促宫颈成熟、羊水污染、分娩镇痛时间>5 h、产程时间>9 h、产前WBC>10×10^(9)/L、产前CRP水平>10 mg/L是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危险因素 防范策略
下载PDF
氢吗啡酮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时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子瑜 徐世琴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并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425例,年龄20~40岁,BMI 20~30 kg/m^(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并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425例,年龄20~40岁,BMI 20~30 kg/m^(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n=145)、氢吗啡酮组(H组,n=142)和罗哌卡因+氢吗啡酮组(RH组,n=138)。采用患者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R组、H组和RH组镇痛泵药物浓度分别为0.1%罗哌卡因、氢吗啡酮40μg/ml和0.1%罗哌卡因+氢吗啡酮15μg/ml。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2、3、4、5 h、胎儿娩出即刻及产后1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产时发热例数、阴道检查次数、产程时间、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镇痛时间、麻醉药用量、PCE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取脐动脉血1 ml行血气分析,记录pH、BE值、Lac浓度。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寒战、瘙痒、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H组和RH组镇痛后2、3、4、5 h和胎儿娩出即刻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组产时发热率、脐动脉血pH值、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CEA有效按压次数、PCE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嗜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RH组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镇痛时间明显延长,脐动脉血pH值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与H组比较,RH组产时发热率、寒战发生率明显升高,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明显延长,氢吗啡酮用量明显减少,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率低,镇痛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罗哌卡因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下载PDF
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碧露 洪菱 +3 位作者 戴巧红 蔡海瑞 卢寨娥 陈安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研究阴道试产过程中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1年—2021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产时发热的444例产妇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 目的:研究阴道试产过程中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1年—2021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产时发热的444例产妇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与非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应用R4.1.0软件及rms和regplot程序包建立列线图模型,应用Bootstrap重采样法进行模型验证,绘制预测模型校准曲线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444例产时发热产妇中,182例(41.0%)产后明确为宫内感染,262例(59.0%)为非宫内感染所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引产前住院时间、引产时间、使用米索前列醇、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白细胞计数(WB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与非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和使用米索前列醇是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保护因素(OR=0.31和0.36,均P<0.05),而WBC和hs-CRP增加是危险因素(OR=1.20和1.09,均P<0.05)。基于上述四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产时发热影响因素众多,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发热 宫内感染 非感染性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炎症因子、产时发热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振环 张青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炎症因子、产时发热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20例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健康足月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炎症因子、产时发热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20例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健康足月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硬膜外组和静脉组,每组60例。硬膜外组采取硬膜外间隙推注1%盐酸利多卡因7~10 ml复合地塞米松5 mg,静脉组采取硬膜外间隙推注1%盐酸利多卡因7~10 ml,同时静脉入壶地塞米松5 mg。硬膜外导管连接电子泵采取患者自控镇痛模式。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30、60 min和24 h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产时发热率、剖宫产率、产钳率;比较两组胎儿娩出后1、5、10 min Apgar评分。结果因麻醉镇痛失败、即刻剖宫产等原因,硬膜外组剔除8例、静脉组剔除9例。镇痛后30、60 min,硬膜外组IL-6、IL-10、TNF-α水平高于本组的镇痛前;镇痛后24 h,硬膜外组IL-6、IL-10、TNF-α水平低于镇痛后30、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0 min,静脉组IL-6、IL-10、TNF-α水平高于镇痛前;镇痛后60 min、24 h,静脉组IL-6、IL-10、TNF-α水平低于本组镇痛后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0、60 min,静脉组IL-6、IL-10、TNF-α水平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24 h,两组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产时发热率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gar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地降低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 分娩镇痛 地塞米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血清SAA1、TNF-α水平与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蓉 李维维 张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9期2186-2189,2194,共5页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本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145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妇产时体温是否发热分为未升高组(n=87)与升高组(n=58...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本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145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妇产时体温是否发热分为未升高组(n=87)与升高组(n=58),VAS评分、Bromage分级法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血清SAA1、TNF-α水平;根据分娩结局将发热产妇分为分娩良好组(n=47)与分娩不良组(n=11),比较两组血清SAA1、TNF-α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1、TNF-α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产妇不良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产时体温未升高组与升高组VAS评分、Bromage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血清SAA1、TNF-α水平分娩镇痛前30 min两组无差异(P>0.05);升高组分娩镇痛后2h SAA1(7.81±0.75 mg/L)、分娩后24h SAA1(7.04±0.79 mg/L),以及2h TNF-α(5.34±0.38 ng/ml)、分娩后24h TNF-α(4.72±0.78 ng/ml)均高于未升高组[(5.62±0.93、3.54±0.59)mg/L,(3.28±0.54、3.54±0.59)ng/ml](P<0.05)。血清SAA1、TNF-α水平预测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产妇不良分娩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812,灵敏度分别为81.8%、90.9%,特异性分别为63.8%、72.3%。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下产妇血清SAA1、TNF-α水平与产时发热及分娩不良结局有关,且可预测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淀粉样蛋白A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不良结局 预测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对产时发热的影响及发热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7
作者 刘慧玲 戚婷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34-38,共5页
目的研究硬膜外镇痛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构建产妇产时发热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本院”)自愿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130名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产时发热将其分为产时发热组、无... 目的研究硬膜外镇痛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构建产妇产时发热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本院”)自愿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130名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产时发热将其分为产时发热组、无产时发热组,另外选取本院同期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60名为验证组。分析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建立产妇产时发热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建立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结果130名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中发生产时发热44例。产时发热组使用缩宫素、羊水污染、硬膜外连续给药占比高于无产时发热组,阴道检查次数多于无产时发热组,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长于无产时发热组(P<0.05)。缩宫素使用情况、阴道检查次数、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硬膜外给药方式为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OR=4.297、4.660、3.939、3.307,P<0.05)。风险预测模型Y预测=1.458×缩宫素使用情况+1.539×阴道检查次数+1.371×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1.196×硬膜外给药方式。ROC曲线显示,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01,曲线下面积为0.79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临床适用性。结论缩宫素使用情况、阴道检查次数、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硬膜外阵痛方式均为硬膜外镇痛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且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高,临床适用性较好,有利于产时发热的早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妊娠结局 产时发热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产时发热对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18
作者 马欢欢 徐恒 +2 位作者 李国琴 张永红 黄光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34-37,41,共5页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探讨产时发热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初产妇600例,均行PCEA,根据产时发热发生情况分为发热组78例...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探讨产时发热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初产妇600例,均行PCEA,根据产时发热发生情况分为发热组78例和未发热组522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母婴结局。结果发热组与未发热组体质指数(BMI)、产程、镇痛时长、阴道指检次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PSM 1∶1匹配,发热组与未发热组均为71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鼓膜体温在产程进展3 h时出现上升,至4 h起出现产时发热。发热组住院时间长于未发热组,分娩后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抗生素使用率高于未发热组,新生儿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低于未发热组(P<0.01);2组产钳、侧切占比,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科入住率、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SM结果显示,产时发热对PCEA产妇母婴结局有一定影响,可加重母体炎症,增加抗生素使用率,延长住院时间,还会影响新生儿身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发热 硬膜外自控镇痛 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 母婴结局
原文传递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荣 毕生龙 +4 位作者 李帆 袁经国 袁显平 刘桂荣 肖文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0例。分娩镇痛期间,Ⅰ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Ⅱ组采用目标导...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0例。分娩镇痛期间,Ⅰ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Ⅱ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比两组产科指标、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药物用量、鼓膜温度、疼痛评分及产时发热发生率。结果: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新生儿1、5 min时Apgar评分、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镇痛药用量少于Ⅰ组(P<0.05);Ⅱ组镇痛4 h、分娩时鼓膜温度均低于Ⅰ组(P<0.05);两组产时发热发生率比较,Ⅱ组低于Ⅰ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中作用理想,可减少产时发热现象的发生及分娩镇痛药物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产时发热 疼痛
下载PDF
新产程标准下硬膜外镇痛后产时发热的母婴风险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景晨萌 靳日伟 +5 位作者 金伟 王亮 席晶晶 李莉 王敏 朱静洁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母婴风险。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7月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经阴道试产并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18例产妇,以产程中最高体温≥38℃的59例产妇为发热组,以全产程体温<38℃的159例产...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母婴风险。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7月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经阴道试产并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18例产妇,以产程中最高体温≥38℃的59例产妇为发热组,以全产程体温<38℃的159例产妇为对照组。收集和比较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资料,镇痛前、镇痛后(4 h、8 h和12 h)、胎儿娩出时和产后(2 h)的腋下体温,新生儿的体质量,Apgar评分(1 min和5 min),脐动脉血pH、娩出时早发型败血症(early onset sepsis,EOS)风险系数评分和EOS风险分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热组产妇BMI较高[(31.62±7.39)kg/m^(2)比(29.29±7.07)kg/m^(2),P<0.05],第一产程时间较长[(1183.19±491.30)min比(814.37±569.88)min,P<0.001],破膜时间超12 h占比较高(66.1%比44.7%,P<0.05),镇痛时间较长[1126(670,1479)min比664(313,1481)min,P<0.05],生殖系统感染病史多见(23.7%比9.4%,P<0.05),抗生素应用比例较高(86.4%比33.3%,P<0.05),顺产率较低(28.8%比65.4%,P<0.01);新生儿的体质量较大[(3527.12±311.39)g比(3281.38±334.28)g,P<0.001],Apgar1 min评分较低[(9.78±0.62)分比(9.95±0.29)分,P<0.05],脐血气pH较低[(7.27±0.07)比(7.29±0.06),P<0.05],EOS风险系数评分增加[(0.88±0.71)分比(0.15±0.16)分,P<0.01],EOS风险分级“提示密切观察”比例较高(30.5%比0.6%,P<0.001);产时最高体温出现时间较晚[(10.34±2.88)h比(7.12±3.50)h,P<0.001]。EOS风险系数评分与分娩方式(r=0.329,P=0.000)、新生儿体质量(r=0.203,P=0.003)和镇痛时间(r=0.153,P=0.024)呈正相关,与Apgar1 min评分(r=-0.254,P=0.000)和脐动脉血pH(r=-0.199,P=0.003)呈负相关。结论产妇BMI高、胎儿体质量大,产程及镇痛时间延长,合并感染病史和产时体温持续时间长提示产时发热可能。产时发热会降低新生儿Apgar 1 min评分和脐动脉pH值,并增加EOS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标准 硬膜外镇痛 产时发热 早发型败血症 破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