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制氢反应器产氢效能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明 任南琪 +4 位作者 马汐平 马放 王爱杰 王相晶 李建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5-819,825,共6页
为了研究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实验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和MPN法,从采用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的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10株优势发酵菌株,其中18株为产氢细菌(HPB).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决定反应器... 为了研究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实验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和MPN法,从采用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的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10株优势发酵菌株,其中18株为产氢细菌(HPB).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决定反应器产氢效能的因素是反应器内HPB的数量和活性.采用混合菌种非周定化技术可以充分发挥HPB的产氢活性,但是由于反应器内HPB的数量和比例不高,大大制约了混合菌种非固定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效能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一结论,提出采用有自絮凝能力的高效产氢细菌进行快速启动和投加高效产氢菌株的方法提高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非固定化技术 反应器 产氢效能 发酵细菌 生物制
下载PDF
ABR发酵产氢系统的控制运行及产氢效能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建政 蒋凡 郑国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7,共9页
以稀释糖蜜为原料,通过分阶段提高进水COD的方法,考察了四格式、总有效容积为28.75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发酵产氢效能和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以好氧和厌氧活性污泥的混合物接种,在水力停留时间(HRT)24h、进水pH为5.3~6.8和35℃等条件... 以稀释糖蜜为原料,通过分阶段提高进水COD的方法,考察了四格式、总有效容积为28.75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发酵产氢效能和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以好氧和厌氧活性污泥的混合物接种,在水力停留时间(HRT)24h、进水pH为5.3~6.8和35℃等条件下,进水COD从500mg.L-1逐渐提高到6000mg.L-1左右,ABR可在63d内培育出具有产甲烷功能的微生物群落体系,并达到稳定运行状态.此时,4个格室中的液相末端产物以乙酸和丁酸为主,均呈现丁酸型发酵特征,系统的COD平均去除率为37.6%,平均产氢量为3.2L.d-1,去除单位COD的比产氢率平均为45.29L.kg-1(以COD计).随着进水COD的提高,ABR及各格室的运行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进水COD提高到8000mg.L-1并达到运行稳定状态时,后3个格室中仍有产甲烷活性的残留;前3个格室表现为乙醇型发酵,而最后1个格室的丁酸型发酵特征则得到加强;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降低为15.4%,平均产氢量和去除单位COD的产氢能力分别提高到12.85L.d-1和360.22L.kg-1(以COD计);由于诸如产甲烷菌和同型产乙酸菌的耗氢活性未被有效抑制,ABR的产氢效能受到了严重影响,虽然总产气速率和活性污泥的比产气率分别达到了61.54L.d-1和232L.kg-.1d-1(以MLVSS计),但总产氢速率和活性污泥的比产氢率分别仅为12.85L.d-1和48L.kg-1.d-1(以MLVSS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有机废水 发酵 产氢效能
原文传递
不同金属离子对产氢发酵细菌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永峰 陈红 +2 位作者 岳莉然 曹逸坤 任南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80-1287,共8页
研究浓度为0.5mg/L的ZnSO4、CuSO4、CoCl2、CaCl2、Fe^0、FeSO4以及不同浓度梯度下CoCl2对BiohydrogenbacteriumR3sp.nov.产氢发酵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反应器内分别添加0.50mg/L的ZnSO4、CuSO4、CoCl2、CaCl2、Fe^0、FeSO4时... 研究浓度为0.5mg/L的ZnSO4、CuSO4、CoCl2、CaCl2、Fe^0、FeSO4以及不同浓度梯度下CoCl2对BiohydrogenbacteriumR3sp.nov.产氢发酵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反应器内分别添加0.50mg/L的ZnSO4、CuSO4、CoCl2、CaCl2、Fe^0、FeSO4时,BiohydrogenbacteriumR3sp.nov.的生长和产氢效能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综合比较不同金属离子对BiohydrogenbacteriumR3sp.nov.的产氢及生长效能的促进作用,当反应器内添加0.50mg/L的FeS04时,BiohydrogenbacteriumR3sp.nov.的氢气产量达到最大值228mL/L,此时的细胞浓度为0.43g/L,而添加了CoCl:的反应器内BiohydrogenbacteriumR3sp.nov.的细胞浓度达到最大值0.87g/L,此时的氢气产量为191.5mL/L。CoCl:的浓度在0.05~0.50mg/L范围内时,当CoCl:浓度为0.05mg/L时,氢气产量达到最大值205mL/L,而当CoCl2浓度在0.30mg/L时,细胞浓度达到最大值1.03g/L,当CoCl:浓度在1.00~2.00mg/L范围内时,BiohydrogenbacteriumR3sp.nov.的氢气产量与细胞浓度均开始下降,产生了高浓度抑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CoCl2 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 NOV 产氢效能
原文传递
污泥厌氧发酵制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园园 张光明 +3 位作者 张盼月 杨光 宋欢 杨安琪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从产氢菌富集和基质污泥预处理两方面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产氢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氢菌富集最为常用的预处理是热处理,其所占比例为30%;其次为酸、碱处理。基质污泥预处理中常用热、酸、碱、灭菌、酶等方法,其中55%预处理方法采用... 从产氢菌富集和基质污泥预处理两方面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产氢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氢菌富集最为常用的预处理是热处理,其所占比例为30%;其次为酸、碱处理。基质污泥预处理中常用热、酸、碱、灭菌、酶等方法,其中55%预处理方法采用物理预处理。污泥共消化产氢基质主要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固体废弃物,其中,餐厨垃圾作为有效共消化基质备受关注。最后对污泥厌氧发酵制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污泥 污泥预处理 发酵制 预处理 共消化 产氢效能
下载PDF
铁对厌氧活性污泥生物制氢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永峰 万松 +2 位作者 李建政 陈红 焦安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14-116,共3页
以驯化后的混合菌种为研究对象,在间歇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价态的铁及不同浓度的二价铁离子对其产氢效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不同价态的铁对混合菌种的厌氧发酵产氢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二价铁离子最佳。在反应进行60 h时,质量... 以驯化后的混合菌种为研究对象,在间歇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价态的铁及不同浓度的二价铁离子对其产氢效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不同价态的铁对混合菌种的厌氧发酵产氢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二价铁离子最佳。在反应进行60 h时,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二价铁离子对氢气总产量的促进作用较明显,第60 h内的氢气总产量达到最大值175 mL/L;当反应进行到60 h以后,质量浓度为1 600 mg/L的二价铁离子对氢气总产量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氢气总产量最大达到230mL/L;而高浓度的二价铁离子则对氢气总产量产生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产氢效能
下载PDF
CSTR和ACR丁酸型发酵制氢系统的运行特性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建政 于泽 +1 位作者 昌盛 苏晓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51-1557,共7页
为寻求更好的连续流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模式,以稀释糖蜜为底物,控制反应系统为丁酸型发酵,比较研究了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和厌氧接触式反应器(ACR)的启动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以经曝气培养的下水道污泥为接种物,在接种量4.8g MLVSS.L-1... 为寻求更好的连续流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模式,以稀释糖蜜为底物,控制反应系统为丁酸型发酵,比较研究了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和厌氧接触式反应器(ACR)的启动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以经曝气培养的下水道污泥为接种物,在接种量4.8g MLVSS.L-1、进水COD 5000mg.L-1、HRT 12h、温度(35±1)℃和pH 5.5~6.0等相同条件下,CSTR系统可以更快地达到稳定的丁酸型发酵状态,而ACR系统因其有效的生物持有能力而在产氢性能方面更具优势。在稳定运行状态下,ACR系统的底物酸化率、产氢速率和污泥的比产氢速率分别为44%、9L.d-1和0.15L.(g MLVSS.d)-1,分别是CSTR系统的1.62、2.05和1.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制 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 厌氧接触反应器(ACR) 运行特性 产氢效能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效能及其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联合运行探索
7
作者 谢倍珍 米静 +1 位作者 杜新品 刘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64,共6页
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利用电化学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化学能转化为氢能。由于其属于低能耗设备,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所产生的电能就可以为其运行提供电源。因此,为探... 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利用电化学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化学能转化为氢能。由于其属于低能耗设备,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所产生的电能就可以为其运行提供电源。因此,为探索以氢气的形式储存MFC所产生电能的可能性,该试验首先构建了双室MEC,研究其运行条件和效能的影响因素;随后将MFC和MEC联合运行,利用MFC为MEC供电,并讨论联合运行系统内MFC与MEC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MEC运行必须同时具有电化学功能菌、有机物和外加适宜电压3个必要条件;间歇运行试验发现阳极进水pH值为7.0时,MEC的氢气产量最高;而连续运行可使MEC阳极液的pH值维持在中性,阴极持续稳定产气,MEC高效稳定运行的最佳COD浓度约为600 mg/L。在MFC-MEC联合运行试验中,MFC输出电压高于280 mV时,电路中即有明显的电流出现,且随着阳极有机底物的消耗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表明采用MFC为MEC运行供电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氢效能 联合运行
原文传递
碳酸盐与磷酸盐对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产氢发酵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峰 陈红 +2 位作者 岳莉然 曹逸坤 任南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6-681,共6页
采用NH4HCO3、NaHCO3、Na2CO3、K2HPO4、KH2HPO4、NaH2PO4和Na2HPO4作为碳酸盐和磷酸盐缓冲溶液源,研究其对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产氢发酵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碳酸盐对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反应体系中的pH值都... 采用NH4HCO3、NaHCO3、Na2CO3、K2HPO4、KH2HPO4、NaH2PO4和Na2HPO4作为碳酸盐和磷酸盐缓冲溶液源,研究其对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产氢发酵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碳酸盐对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反应体系中的pH值都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而磷酸盐的添加对其产氢效能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反应器内添加了Na2HPO4与K2HPO4的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的氢气产量与氢气含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78.56 mL、44.1%与2160.9 mL、45.8%,此时反应器内的pH值分别为3.28和3.41,细胞浓度分别为1.03 g·L-1和1.21 g·L-1,添加了Na2HPO4的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的乙醇和乙酸产量分别为4841.49 mg·L-1和2064.94 mg·L-1;而添加了Na2CO3的氢气产量、氢气含量、细胞浓度与反应器内pH值分别为1064.42 mL、35.96%、1.23 g·L-1与3.81,此时乙醇、乙酸的产量分别为3862.21 mg·L-1和1930.86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磷酸盐 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 NOV 产氢效能 缓冲
原文传递
Engineering oxygen vacancy on rutile TiO_2 for efficient electron-hole separation and high solar-driven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被引量:13
9
作者 Fang Xiao1 Wei Zhou2 +5 位作者 Bojing Sun2 Haoze Li2 Panzhe Qiao2 Liping Ren2 Xiaojun Zhao1 Honggang Fu2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822-830,共9页
Oxygen vacancy(VO) plays a vital role in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 Rutile TiO2 nano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contents of VO(0–2.18%) are fabricated via an insitu solid-state chemical reduction strategy, wit... Oxygen vacancy(VO) plays a vital role in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 Rutile TiO2 nano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contents of VO(0–2.18%) are fabricated via an insitu solid-state chemical reduction strategy, with color from white to black. The bandgap of the resultant rutile TiO2 is reduced from 3.0 to 2.56 e V, indicating the enhanced 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The resultant rutile TiO2 with optimal contents of VO(2.07%) exhibits a high solar-driven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of 734 μmol h-1, which is about four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the pristine one(185 μmol h-1). The presence of VOelevates the apparent Fermi level of rutile TiO2 and promotes the efficient electronhole separation obviously, which favor the escape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prolong the life-time(7.6×103 ns)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s, confirmed by scanning Kelvin probe microscopy,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 and transient-state fluorescence. VO-mediated efficient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separation strategy may provide new insight for fabricating other high-performance semiconductor oxide phot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vacancy rutile TiO2 surface engineering solar-driven photocatalysis hydrogen evol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