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产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57-0061,共5页
探讨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创新性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 探讨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创新性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 经统计分析,观察组孕妇的高血压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vs16.66%,P=0.003);观察组孕妇的不良妊娠事故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00%vs18.33%,P=0.023);观察组新生儿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vs15.00%,P=0.003);观察组孕妇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66%vs80.00%,P=0.003)。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创新性临床治疗方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减少妊娠期间的不良妊娠事故和新生儿的不良结局,提高孕妇的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产科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高血压 产科临床治疗 不良妊娠事故 满意度
原文传递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2
作者 孙亚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9-0012,共4页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妇科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特点是持续性和复发性的盆腔炎症,患者常常出现疼痛、不适、异常出血等症状,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慢...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妇科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特点是持续性和复发性的盆腔炎症,患者常常出现疼痛、不适、异常出血等症状,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慢性盆腔炎,再对慢性盆腔炎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常见病因和临床症状、体态还有诊断方法、标准,最后探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产科临床治疗方法 研究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艳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6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以及不良...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109.33±4.06)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0.67±3.11)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34±4.34)、(93.56±4.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 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产科治疗中给予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产科临床治疗 硝苯地平 拉贝洛尔
下载PDF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叶海琼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8期1853-1854,共2页
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使用普通缝线的165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在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瘢痕形成等方面的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率、愈合时间、瘢痕形成等方... 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使用普通缝线的165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在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瘢痕形成等方面的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率、愈合时间、瘢痕形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能降低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减少瘢痕形成,适合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产科临床治疗 切口感染率 脂肪液化率 瘢痕形成
下载PDF
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潘清燕 《饮食科学》 2019年第8期28-28,共1页
目的:对米非司酮在终止妊娠的患者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选取80例终止妊娠的患者,并且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了米非司酮,并对两... 目的:对米非司酮在终止妊娠的患者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选取80例终止妊娠的患者,并且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了米非司酮,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出现概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的有效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治疗终止妊娠患者的时候,利用米非司酮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有着非常大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临床治疗 米非司酮 效果
下载PDF
谈谈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体会
6
作者 莫荣枝 《益寿宝典》 2020年第25期125-125,共1页
文章旨在对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科学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 2020 年 2 月 ~2020 年 7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实... 文章旨在对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科学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 2020 年 2 月 ~2020 年 7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方式,实验组实施中医内服外洗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医内服外洗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降低复发率,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产科临床治疗 体会
下载PDF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碧云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1期462-46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340例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的妇产科患者,其中剖宫产横切口缝合112例,会阴侧切口缝合228例;再选择200例采取普... 目的:观察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340例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的妇产科患者,其中剖宫产横切口缝合112例,会阴侧切口缝合228例;再选择200例采取普通丝线缝合的妇产科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感染率、切口恢复状况及疤痕组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促进切口恢复,疤痕不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产科临床治疗 切口感染
下载PDF
产科临床医学中妊娠合并症的诊治现状及挑战
8
作者 谢小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12-0114,共3页
探索并比较妊娠合并症甲减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产科临床治疗的挑战。方法 研究选择了95例妊娠病患者,其中40例为甲减组,5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了系统的临床测试并记录了相关数据。结果 甲减组在生化指标方面的情况明显优于... 探索并比较妊娠合并症甲减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产科临床治疗的挑战。方法 研究选择了95例妊娠病患者,其中40例为甲减组,5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了系统的临床测试并记录了相关数据。结果 甲减组在生化指标方面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在FPG(mmol/L)和1hPG(mmol/L)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在妊娠期并发症与不良妊娠结局方面,甲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胎盘异常等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甲减组在某些生化指标和并发症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仍有许多挑战和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产科临床治疗中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症 产科临床治疗 甲减 生化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治疗探讨
9
作者 张晓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7年第4期260-260,共1页
对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治疗的分娩后出现窒息的新生儿共6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及时的给予患儿进行呼吸道清理、祛痰和供氧等护理,并适当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对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治疗的分娩后出现窒息的新生儿共6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及时的给予患儿进行呼吸道清理、祛痰和供氧等护理,并适当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治疗后共有1例患儿发生死亡,其余59例患儿均康复出院,治愈率为98.3%。结论: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出现新生儿死亡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对此医护人员应当在产妇临产前进行详细的检查,并且要提升围产期的保健意识,尽量的预防出现新生儿窒息现象,在出现了新生儿窒息以后则要及时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从而帮助患儿及时恢复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产科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科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10
作者 冀俊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71-74,共4页
探究产科临床治疗中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治疗效果,充分观察相应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来到本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例,其中主要有100例,这些患者都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划分患者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 探究产科临床治疗中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治疗效果,充分观察相应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来到本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例,其中主要有100例,这些患者都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划分患者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的患者是50例,分别观察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采用合理的方法对患者展开治疗以后,获得良好治疗水平和效果的是对照组患者,84%的有效率。在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6%,在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中可以看出,有着更为显著的治疗方法效果是观察组,这方面的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妇早产概率的发生。结论 在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硫酸镁进行应用具有较大的价值,而且盐酸拉贝洛尔片也具有很强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水平都比较高,并且还能让产妇的妊娠结局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产科临床治疗 效果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
11
作者 彭介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5-5,共1页
生物材料是一门新兴热门学科,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生物材料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材料在医学、药学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现代医学正在向再... 生物材料是一门新兴热门学科,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生物材料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材料在医学、药学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现代医学正在向再生和重建被破坏的人体组织和器官,恢复和促进人体生理功能,个性化和微创治疗等方向发展。传统无生命的医用金属、生物陶瓷等常规材料已不能满足医学的发展要求,因此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以其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良好等独有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脱颖而出,不仅在骨和心血管领域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妇产科治疗和妇产科护理中也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材料 产科临床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产科休克77例早期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8年第10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产科休克早期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77例产科休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产科休克以失血性休克为主,其中妊娠期失血性休克34例占44.15%,分娩期及产后失血性休克40例占51.94%,产科非失血... 目的:探讨产科休克早期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77例产科休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产科休克以失血性休克为主,其中妊娠期失血性休克34例占44.15%,分娩期及产后失血性休克40例占51.94%,产科非失血性休克3例占3.89%。结论:医务人员对产科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抢救处理水平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休克临床治疗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李秋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32-0035,共4页
研究妇产科对妊高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选择了60名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通过抽签法,将这60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观察组接受了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了硫酸镁治... 研究妇产科对妊高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选择了60名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通过抽签法,将这60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观察组接受了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了硫酸镁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和围产儿结局方面表现更为理想。这些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 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的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产科临床治疗 效果
下载PDF
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
14
作者 段菊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0-21,共2页
研究分析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针对本院妇产科近期工作,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分析探究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果:在对近年妇产科临床工作的总结回顾中,共发生258例医患纠纷,其中造成纠纷的... 研究分析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针对本院妇产科近期工作,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分析探究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果:在对近年妇产科临床工作的总结回顾中,共发生258例医患纠纷,其中造成纠纷的原因为沟通不到位的占比73.28%,有188例之多。结论:现如今,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发生的医患纠纷主要是有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引起的,可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建立患者与医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基本,是提升妇产科临床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有效避免医患矛盾、维持正常的社会医疗秩序、保证妇产科临床治疗工作正常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产科临床治疗工作 重要性 重要意义
下载PDF
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在妇产科临床手术治疗中的体现
15
作者 贺娟 《健康之路》 2015年第9期91-91,共1页
目的:研究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在妇产科临床手术治疗中的体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妇产科临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术后伤口未感染患者,观察组为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研究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在妇产科临床手术治疗中的体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妇产科临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术后伤口未感染患者,观察组为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备皮至手术时间、平均体重指数、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疾病、夏季手术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切口感染是妇产科临床手术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应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切口感染 影响 产科临床手术治疗 体现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钙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战姝妍 王立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7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预防高血压治疗干预,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预防高血压治疗干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血压治疗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临床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并有助于改善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 产科临床治疗 妊娠结局 新生儿情况
下载PDF
Individualized misoprostol dosing for labor induction or augmentation: A review 被引量:1
17
作者 Shi-Yann Cheng 《Worl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年第4期80-86,共7页
Cesarean birth rates are greater than 20%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main diagnoses contributing to the high rate of cesarean births in nulliparous women are dystocia and prolonged labor. Traditionally, a policy... Cesarean birth rates are greater than 20%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main diagnoses contributing to the high rate of cesarean births in nulliparous women are dystocia and prolonged labor. Traditionally, a policy of vaginal dinoprost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unripe cervix or early amniotomy with oxytocin administration for a ripened cervix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modest reduction in the rate of cesarean births due to arrest disorders. However, the course of vaginal dinoprostone is tedious and oxytocin should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an infusion pump, which may be inconvenient in certain settings. Because misoprostol has powerful uterotropic and uterotonic effects, and has become a common agent used in the practic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moved the absolute contraindication of the drug during pregnancy from its label in April 2002. However, excessive uterine contractility resulting in tachysystole or fetal distress is always a concern with the oral or vaginal use of fixeddosage misoprostol. Therefore, misoprostol should be administered with caution to ensure that fetal hypoxia does not occur. A pilot trial examining the use of very small, frequent, titrated oral misoprostol dosages administered every 2 h was fi rst conducted by Hofmeyr et al in 2001. Given women's different metabolisms and responses tomisoprostol, another method of titrating individualized oral misoprostol with dosing administered every hour relative to uterine response was then developed by Cheng in 2006.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titration method is potentially an ideal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dinoprostone, oxytocin or the previously established misoprostol dosing method for labor induction or aug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X MISOPROSTOL OXYTOCIN Labor induc-tion Labor augmentation
下载PDF
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obstetric hemorrhage 被引量:2
18
作者 Vidhi Chaudhary Poonam Sachdeva +2 位作者 Raksha Arora Devender Kumar Priya Karanth 《Worl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年第4期185-191,共7页
AIM: To analyz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PA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bstetrical hemorrhage.METHODS: A consecutive study of eight cases undergoing pelvic artery embolization from January... AIM: To analyz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PA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bstetrical hemorrhage.METHODS: A consecutive study of eight cases undergoing pelvic artery embolization from January 2010 to October 2012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 and Gynecology of Maulana Azad Medical College for intractable obstetric hemorrhage was done. All embol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cath lab of cardiology Department at associated GB Pant Hospital.RESULTS: Clinical success was defined as arrest of bleeding after PAE without need for repeat PAE or additional surgery which was 75% in our series. PAE was successful in controlling obstetrical hemorrhage in all except one who had mortality. Other had hysterectomy due to secondary hemorrhage. Five resumed menstruation. None of the women intended to conceive, hence are practicing contraception. CONCLUSION: PAE is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which should be offered early for hemostasis in intractable obstetrical haemorrhage unresponsive to uterotonic. It is a fertility sparing option with minor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artery embolization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Obstetric hemorrhage Placenta accreta Post partum hemorrhage
下载PDF
Retained placenta: Do we have any option?
19
作者 Pei Shan Lim Nor Azlin Mohamed Ismail +6 位作者 Nur Azurah Abd Ghani Nirmala Chandralega Kampan Aqmar Suraya Sulaiman Beng Kwang Ng Kah Teik Chew Abdul Kadir Abdul Karim Muhammad Abdul Jamil Mohd Yassin 《Worl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Retained placenta is a known cause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nd maternal mortality. A recent systemic review has confirm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retained placenta had increased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is more comm... Retained placenta is a known cause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nd maternal mortality. A recent systemic review has confirm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retained placenta had increased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is more comm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ailure of retroplacental myometrium contra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retained placenta. Maternal age greater than 35 years, grandmultipara, preterm labor, history of previous retained placenta, and caesarean sect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retained placenta. Manual removal of the placenta has been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Attempts had been made by clinician and researchers to find a safe, effec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to avoid the need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ostaglandin, nitroglycerin or acupunct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retained placenta are yet to be further evaluated. Nonetheless, till date only intraumbilical vein oxytocin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but with varied success. Mor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re need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However, if immediate manual placenta removal service is unavailable, a trial of intra-umbilical vein oxytocin 100 IU at a totalvolume of at least 40 m L while preparing for transfer to a tertiary center or theatre may result in spontaneous expulsion of the placen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ained placenta Manual removal of the placenta Intra-umbilical vein OXYTOCIN PROSTAGLANDIN MISOPROSTOL CARBOPROST Acupun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