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香真菌ZY-2菌株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测定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利军 王国君 +1 位作者 田雪亮 史洪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18-1822,共5页
【目的】鉴定产香真菌ZY-2,测定、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挥发性物质组分,筛选产有益挥发物质菌株。【方法】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对产香真菌ZY-2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目标菌,测定ZY-2菌株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 【目的】鉴定产香真菌ZY-2,测定、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挥发性物质组分,筛选产有益挥发物质菌株。【方法】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对产香真菌ZY-2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目标菌,测定ZY-2菌株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产香真菌ZY-2在PDA培养基上不产孢,18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鉴定为蒙塔涅梨孢假壳(Apiospora montagnei Sacc.);ZY-2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抑制率有一定变化;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其相对含量为98.982%。【结论】产香真菌ZY-2的苯乙醇相对含量高,有作为生物生产苯乙醇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ZY-2菌株 苯乙醇 蒙塔涅梨孢假壳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产香真菌的鉴定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梦娇 余玉莎 +6 位作者 李祖红 高泽文 何甜 柯尚艳 李孟霞 赵明富 文国松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6,共9页
从香料作物甜罗勒上经富集培养筛选出产香菌株后,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并对其筛选培养基产生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共筛选到6株产香真菌,经鉴定L-1是绿色木霉,L-2是深绿木霉,YM是厚垣镰刀菌... 从香料作物甜罗勒上经富集培养筛选出产香菌株后,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并对其筛选培养基产生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共筛选到6株产香真菌,经鉴定L-1是绿色木霉,L-2是深绿木霉,YM是厚垣镰刀菌,GM是可可毛色二孢,LL是出芽短梗霉;P3可能是是酿酒酵母。其中L-1和L-2挥发性成分较为相似,YM和P3较为相似,其余各菌株差异性较大,说明同属真菌的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挥发性 GC-MS 酮类 甜罗勒
下载PDF
产香真菌JXJ 01的初步鉴定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炳火 李汉全 +3 位作者 杨建远 查代明 石红璆 孙凤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541,共6页
产香微生物在天然香料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形态学、生理学、ITS基因序列等特征,对产香真菌JXJ 01进行了初步鉴定;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菌株JXJ 01分泌... 产香微生物在天然香料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形态学、生理学、ITS基因序列等特征,对产香真菌JXJ 01进行了初步鉴定;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菌株JXJ 01分泌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发达,乳白色,有隔,培养30 d后未见孢子产生,在农业废弃物固体培养基上能够产生成簇片状肉质子实体,该菌在ITS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上与赤褐鹅膏菌(Amanita fulva)聚在单独一支;其代谢产物显著促进小鼠生长;其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大量香气物质,主要成分为反-桂酸甲酯(15.24%)、桂酸乙酯(10.14%)、芳樟醇(6.33%)、3-甲基丁醇(3.67%)、苯甲醛(3.42%)、3-辛醇(2.16%)、2-甲基丙醇(1.76%)、2-甲基丁醇(1.42%)和苯甲酸乙酯(1.21%)。产香真菌JXJ 01在天然香料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天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产香真菌M6-5的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对库尔勒香梨果实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伟 王宁 +7 位作者 刘峰娟 宋博 秦新政 罗义 鲁志远 马昊翔 张丽娟 王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99-206,共8页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和tef1序列)鉴定产香真菌M6-5,采用平板对扣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M6-5菌株对库尔勒香梨黑斑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活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分析其挥发性物...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和tef1序列)鉴定产香真菌M6-5,采用平板对扣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M6-5菌株对库尔勒香梨黑斑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活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分析其挥发性物质,以纯品形式验证并确定有效抑菌成分;使用干燥器分析M6-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库尔勒香梨果实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M6-5为猬木霉(Trichoderma erinaceum),生长第5天的菌株M6-5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链格孢菌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值,为(82.48±1.17)%,且持续期为20 d;从生长第5天的M6-5菌株中共检测出65个组分,主要为6-戊基-2H-吡喃-2-酮、3-羟基丁酸乙酯、苯乙醇、2-烯丙基呋喃、棕榈酸甲酯等,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0.12%、6.49%、4.38%、4.13%和3.48%。在挥发性物质纯品含量为714.28μL/L时,6-戊基-2H-吡喃-2-酮、3-羟基丁酸乙酯和苯乙醇对链格孢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1.27±0.60)%、(41.43±2.36)%、(50.23±1.07)%。M6-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能够显著降低库尔勒香梨果实黑斑病的病斑直径,比对照组降低了42.46%。本研究可为库尔勒香梨采后黑斑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鉴定 挥发性物质 链格孢菌 库尔勒
下载PDF
产香真菌GS-1挥发性物质特征分析及抑菌作用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春生 智亚楠 +2 位作者 陈利军 刘铭 侯梦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4,共8页
产香真菌GS-1为分离自构树枯枝的一株丛赤壳Nectria cinnabarina,该菌株产生浓郁的香味,其挥发性物质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明显的熏蒸抑制作用。为明确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菌机制、挥发性物质化学组分及菌株生... 产香真菌GS-1为分离自构树枯枝的一株丛赤壳Nectria cinnabarina,该菌株产生浓郁的香味,其挥发性物质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明显的熏蒸抑制作用。为明确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菌机制、挥发性物质化学组分及菌株生长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动态规律,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GS-1菌株挥发性物质对灰葡萄孢菌丝和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HS-SPME法萃取产香真菌GS-1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进行挥发性物质释放时间规律的测定和组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丝出现皱缩、畸形、顶端尖细等现象,同时细胞质含量减少且空腔增多。菌株GS-1挥发性物质释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升高后略降低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在第12 d达到最大峰值。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到34个化学组分,鉴定了其中18个组分,主要组分为[3S-(3α,3aβ,5α)]-1,2,3,3a,4,5,6,7-八氢-α,α,3,8-四甲基-5-薁甲醇、表荜澄茄油烯醇和α-广藿香烯,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34.22%、10.70%和5.60%。这些结果为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物质 产香真菌 抑菌机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产香真菌的鉴定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范露 李婵娟 +1 位作者 阙凤 董梦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74,共4页
从实验室筛选到3株真菌(代号分别为3-7、5-3、5-8),能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浓郁的香味,文章对3株菌株进行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7和5-8为霉菌,5-3为酵母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7和5-8为同一种菌株,... 从实验室筛选到3株真菌(代号分别为3-7、5-3、5-8),能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浓郁的香味,文章对3株菌株进行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7和5-8为霉菌,5-3为酵母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7和5-8为同一种菌株,属于地霉菌。菌株5-3与Saccharomycete的相似性是100%,为一株假丝酵母。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培养富集代谢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结果表明菌株5-3是一株代谢产醇能力较强的酵母;菌株3-7(5-8)代谢能产生一定量的酯类和醇类,具有一定的产香能力。该研究成果可为利用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天然香精、香料提供参考,也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挥发性成分 分析
下载PDF
桐城风鸭产香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姚秀香 王武 +4 位作者 李沛军 周颖 童红甘 张华锋 叶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35-140,共6页
选用孟加拉红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筛选、分离桐城风鸭中产香真菌,经感官评价筛选得到1株产香酵母Y1和1株产香霉菌M3。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2株产香菌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体系和模拟肉体系下的挥发性代谢风味... 选用孟加拉红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筛选、分离桐城风鸭中产香真菌,经感官评价筛选得到1株产香酵母Y1和1株产香霉菌M3。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2株产香菌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体系和模拟肉体系下的挥发性代谢风味产物。与对照组相比,产香酵母Y1出现1-戊醇和苯乙醇两个吸收峰,产香霉菌M3出现苯甲醛和γ-癸内酯两个吸收峰。经酵母26S rDNA和霉菌ITS核苷酸序列鉴定,该株产香酵母Y1为涎沫假丝酵母(Candida zeylanoides),而产香霉菌M3为烟管菌(Bjerkand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 桐城风鸭 产香真菌 挥发性代谢风味 筛选与鉴定
下载PDF
产香真菌GS-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春生 智亚楠 +2 位作者 赵付平 侯梦圆 陈利军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4-116,125,共4页
为了明确具有生防潜能的产香真菌GS-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来分析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培养基对GS-1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香真菌GS-1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最适宜pH值范围为4~7;最佳碳源... 为了明确具有生防潜能的产香真菌GS-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来分析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培养基对GS-1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香真菌GS-1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最适宜pH值范围为4~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最适培养基为PDA。本研究将为GS-1菌株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丛赤壳 培养条件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产香真菌分离代谢及其在烟叶醇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朱东来 谢俊秋 +1 位作者 胡巍耀 颜克亮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4-159,共6页
以提升醇化烟叶品质为目的,从烟叶表面分离到一株产香真菌,对代谢成分进行分析,并将该菌代谢物调配成相应的醇化剂进行烟叶醇化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菌经分子鉴定为Fusarium sp.HY-1,同时,该菌能产果香类物质,其代谢产物主要为酮类... 以提升醇化烟叶品质为目的,从烟叶表面分离到一株产香真菌,对代谢成分进行分析,并将该菌代谢物调配成相应的醇化剂进行烟叶醇化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菌经分子鉴定为Fusarium sp.HY-1,同时,该菌能产果香类物质,其代谢产物主要为酮类及醇类,其中3-羟基-2-丁酮及4-庚醇含量较高。将配制的醇化剂应用于上部烟叶的烟叶醇化过程中,能有效的提升烟叶香气量及其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代谢 烟叶 醇化
原文传递
一个产香大型真菌鉴定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安琪 张伟 +4 位作者 王明锋 廖头根 贺茂强 任晋玮 赵瑞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2-981,共10页
【目的】开发优质的产香大型真菌资源,丰富挥发性香味成分的获取途径。【方法】本文通过传统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泰国北部的野生产香大型真菌及其菌株进行鉴定。利用液体发酵、HP20大孔树脂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 【目的】开发优质的产香大型真菌资源,丰富挥发性香味成分的获取途径。【方法】本文通过传统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泰国北部的野生产香大型真菌及其菌株进行鉴定。利用液体发酵、HP20大孔树脂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分析发酵液中的挥发性物质。同时筛选了对该真菌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离子条件。【结果】该真菌经鉴定为茉莉小皮伞Marasmiusjasminodorus,分析发现其主要香味组分及对应的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芳樟醇(33.11%)、5-羟甲基糠醛(4.64%)、4-甲基-5-(β羟乙基)噻唑(4.55%)、甲基麦芽酚(4.49%)、糠醇(4.46%)、桃醛(2.20%)、羟基丙酮(2.18%)等。同时该菌的最优培养液配方中最佳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离子为麦芽糖、酵母粉和KH2PO4。【结论】本研究表明该大型真菌能够产生多种在现有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如芳樟醇等,所以其在天然香精香料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小皮伞属 鉴定 GC-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