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亲亲相隐”说新论
1
作者 李锐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06,共1页
《论语·子路》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有关这一段话中孔子之语该如何理解,近些年成了一个热点问题。“亲亲相隐”是美德还是说明... 《论语·子路》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有关这一段话中孔子之语该如何理解,近些年成了一个热点问题。“亲亲相隐”是美德还是说明儒家导向腐败,争论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在其中矣 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 亲亲相隐 孔子
下载PDF
“亲亲相隐”制度的结构、解构与重构
2
作者 桂泽堃 《新西部》 2024年第4期144-147,共4页
“亲亲相隐”制度作为一项我国本土的法律原则,起源于西周、确立于汉朝、集大成于唐朝、消亡于近现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亲亲相隐”制度的主体扩展、性质转变、原则呈现,体现出法的秩序价值、效益价值与人权价值,在长期的流变中植... “亲亲相隐”制度作为一项我国本土的法律原则,起源于西周、确立于汉朝、集大成于唐朝、消亡于近现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亲亲相隐”制度的主体扩展、性质转变、原则呈现,体现出法的秩序价值、效益价值与人权价值,在长期的流变中植根于我国历史的封建统治与宗法制度,折射出人文关怀与厌恶诉讼的理念,在现代被重视实体程序与舍己报国的思想所替代。亲情无国界,随着“相隐”理念走入世界大多数国家,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维度借鉴这一历史制度的有益元素,以优化完善我国现有的亲属拒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效益价值 人权价值 有益元素 解构与重构 秩序价值 宗法制度 程序法
下载PDF
亲亲相隐原则现阶段适用性探讨
3
作者 张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0206-0209,共4页
亲亲相隐原则是我国古代礼法结合衍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和原则,因其在维护封建宗法等级秩序、巩固封建君主专制政权等方面的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法制史上留下了浓浓的印记。道德和习俗是诞生法制的源泉,习惯和规则是制定法律... 亲亲相隐原则是我国古代礼法结合衍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和原则,因其在维护封建宗法等级秩序、巩固封建君主专制政权等方面的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法制史上留下了浓浓的印记。道德和习俗是诞生法制的源泉,习惯和规则是制定法律的基础。基于历史文化传统而形成的亲亲相隐原则能被上升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并被老百姓所接受而延续上千年,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为此,本文拟从社会价值角度就亲亲相隐原则在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必然性可能性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礼法结合 社会稳定
下载PDF
“亲亲相隐”:儒家文化中的生命伦理秩序观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盼盼 徐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79,共6页
“亲亲相隐”是儒家文化中充满争议的一个命题。本质而言,“亲隐”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自隐”在内在逻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自隐”预设了个体生命之于国家的优先性,而“亲隐”则预设了血亲关系之于国家的优先性。从儒家的生命伦理... “亲亲相隐”是儒家文化中充满争议的一个命题。本质而言,“亲隐”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自隐”在内在逻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自隐”预设了个体生命之于国家的优先性,而“亲隐”则预设了血亲关系之于国家的优先性。从儒家的生命伦理秩序观来看,血亲关系是人类生命繁衍并生生不息的根源,这就是“生之理”。以血亲为基础的各类社会关系是生命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是“命之伦”。由于“生之理”与“命之伦”之间具有价值判断序列上的优先性,必然导致它们之间的矛盾。血亲关系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就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亲隐权”和回避制度是调和这种冲突的合法性机制。这样,“亲亲相隐”就具有本体论上的正当性和现实制度上的合法性,它与儒家的生命伦理秩序原则是高度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关系 生命伦理秩序
下载PDF
2010年以来国内“亲亲相隐”制度研究述评
5
作者 郭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76-81,共6页
“亲亲相隐”,指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可以互相庇护除谋反、谋叛、大逆以外的犯罪行为。尽管学界对“亲亲相隐”制度始于何时仍有分歧,但丝毫不影响其在学术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10年以来,国内“亲亲相隐”制度的研究... “亲亲相隐”,指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可以互相庇护除谋反、谋叛、大逆以外的犯罪行为。尽管学界对“亲亲相隐”制度始于何时仍有分歧,但丝毫不影响其在学术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10年以来,国内“亲亲相隐”制度的研究依然保持兴盛态势,相关研究成果或侧重字词的训诂,或侧重基础史料的解读,或侧重价值性质的辨析,或侧重制度设计的探讨,各具特色。但研究内容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研究材料受限、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在“亲亲相隐”制度的断代史、区域史、比较研究等领域进一步探究,同时充分挖掘新史料,力争使“亲亲相隐”制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 亲亲相隐 研究述评
下载PDF
现代法治条件下“亲亲相隐”制度及其转化
6
作者 陶园媛 《法学(汉斯)》 2023年第6期4708-4712,共5页
“亲亲相隐”不仅对我国古代亲属尊卑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还在司法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十八大以来,法律和道德、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被多次提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对建设法治国家的作用不言而喻,这使得“亲亲相隐”的回... “亲亲相隐”不仅对我国古代亲属尊卑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还在司法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十八大以来,法律和道德、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被多次提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对建设法治国家的作用不言而喻,这使得“亲亲相隐”的回归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亲亲相隐”的历史梳理,试图构建其在现代法治中的合理性,最终达到良法善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法治 德治
下载PDF
亲属权利的法律之痛——兼论“亲亲相隐”的现代转化 被引量:31
7
作者 俞荣根 蒋海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5-143,共9页
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一种亲情伦理立法,现代东西方主要国家法律都确认由亲属身份而自然获得的某些例外特权,这是一种亲属权利立法。我国现行法律在否定"亲亲相隐"的亲情伦理立法以后,却没有确立亲属权利立法原则,... 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一种亲情伦理立法,现代东西方主要国家法律都确认由亲属身份而自然获得的某些例外特权,这是一种亲属权利立法。我国现行法律在否定"亲亲相隐"的亲情伦理立法以后,却没有确立亲属权利立法原则,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导致诸多尴尬和悲剧,"佘祥林案"中佘母的不幸遭遇即为典型。本文阐释古代"亲亲相隐"亲情伦理立法和现代亲属权利立法的各自特点,论述法律确认亲属权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探讨古老"亲亲相隐"对确立我国现代亲属权利制度的正面价值及其在现代人权理念之下的创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属权利立法 现代转化
下载PDF
“亲亲不能相隐”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亲亲相隐”于民间法的归隐 被引量:11
8
作者 蔡昱 龚刚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52,F0003,共10页
长期以来,"亲亲不能相隐"的制度因为难以推行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刑事立法的软肋。本文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亲亲不能相隐"对提高破案率几乎没有作用,从而打破了公安机关依靠亲属的口供寻找突破点的期许。同时,... 长期以来,"亲亲不能相隐"的制度因为难以推行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刑事立法的软肋。本文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亲亲不能相隐"对提高破案率几乎没有作用,从而打破了公安机关依靠亲属的口供寻找突破点的期许。同时,本文立论了"亲亲相隐"已归隐于民间法,并且正在不经意间以理所当然、天然合理的方式规范着国民的行为。对比"亲亲不能相隐"与"亲亲相隐"的效用,我们不得不呼吁"亲亲不能相隐"的淡出和"亲亲相隐"的现代重构与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效用 属豁免权
下载PDF
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 被引量:50
9
作者 邓晓芒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4,共20页
关键词 儒家伦理 郭齐勇 亲亲相隐 腐败 争鸣 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收录文章
下载PDF
从“亲亲相隐”原则看证人免证权在我国的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萍 彭志刚 张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4,共5页
"亲亲相隐"原则作为人伦亲情立法,其发展演变及其所具备的现实基础决定了亲属免证权在我国建构的可能性,更是有利于证人作证权利的保障。我国可通过确立亲属免证权规定来实现"亲亲相隐"原则的活化。
关键词 亲亲相隐 证人证言 属免证权 人证 科学证据
下载PDF
一场空火虚耗式的论战--评“亲亲相隐”之争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传文 黄邦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2,共5页
论战双方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邓晓芒、刘清平等先生认为,孔孟的"亲亲相隐",导致了专制集权,而专制集权导致了腐败,所以"亲亲相隐"的血缘伦理思想应对今日的腐败负责;而郭齐勇等先生认为"亲亲相隐"思想与... 论战双方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邓晓芒、刘清平等先生认为,孔孟的"亲亲相隐",导致了专制集权,而专制集权导致了腐败,所以"亲亲相隐"的血缘伦理思想应对今日的腐败负责;而郭齐勇等先生认为"亲亲相隐"思想与今日的腐败无关,"亲亲相隐"思想是合理的,在当代仍有着无上的价值。争议双方都脱离了社会结构转型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因而双方都是在空发议论,并无多大现实意义。双方均不应纠缠于血缘亲情伦理,而应探求如何构建奠基于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伦理秩序与社会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腐败 结构转型 市场经济
下载PDF
“亲亲相隐”原则及其活化:以刑事法为视角 被引量:8
12
作者 莫洪宪 胡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1-44,共4页
尽管法学界对“亲亲相隐”原则大多持否定态度,但其精神实质与价值追求并不必然与现代刑事法精神相违背。在考察“亲亲相隐”原则的发展演变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亲亲相隐”原则不仅符合现代刑事法的谦抑主义思想,而且体... 尽管法学界对“亲亲相隐”原则大多持否定态度,但其精神实质与价值追求并不必然与现代刑事法精神相违背。在考察“亲亲相隐”原则的发展演变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亲亲相隐”原则不仅符合现代刑事法的谦抑主义思想,而且体现了现代刑事法保障人权的价值追求。最后,结合我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探讨了现代社会活化“亲亲相隐”原则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谦抑主义 人权保障 活化
下载PDF
亲亲相隐及其在我国现代刑事法律中之活化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桂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或制度,它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法律中都有规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中华法系特有的价值理念,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在我国现代刑事法律中却销声匿迹了。对亲亲相隐制度给予客观的评价,取其精华,...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或制度,它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法律中都有规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中华法系特有的价值理念,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在我国现代刑事法律中却销声匿迹了。对亲亲相隐制度给予客观的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完善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容隐权 中国 刑事法律 活化 价值理念 封建刑律
下载PDF
我国刑事立法中应当引入"亲亲相隐"的原则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涛 于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3,共3页
我国法学领域对"亲亲相隐"一直持否定态度,但"亲亲相隐"并不必然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违背,本文从分析我国"亲亲相隐"的历史渊源及现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当代国外刑事立法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犯罪行为的可罚... 我国法学领域对"亲亲相隐"一直持否定态度,但"亲亲相隐"并不必然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违背,本文从分析我国"亲亲相隐"的历史渊源及现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当代国外刑事立法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犯罪行为的可罚性理论,以及现代刑法应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等,阐述了在刑事法律中适当引入"亲亲相隐"原则的合理性及其进步意义,并在结尾就如何引入这一原则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立法 亲亲相隐 可罚性 中国
下载PDF
父子相隐、君臣相讳与即行报官——儒家“亲亲相隐”观念刍议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清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8,共7页
从"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看,孔孟首倡的"父子相隐"、"窃负而逃"是一种不正当的观念,不仅会在"亲亲相隐"中导致为了偏袒自家亲属的不应得私利、不惜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 从"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看,孔孟首倡的"父子相隐"、"窃负而逃"是一种不正当的观念,不仅会在"亲亲相隐"中导致为了偏袒自家亲属的不应得私利、不惜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损人利亲"后果,而且会在"官官相护"中导致为了偏袒君主官员及其亲属的不应得私利、不惜损害普通民众正当权益的"损民利君"后果,甚至还会在"大义灭亲"中导致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专制利益、不惜损害自家亲属正当权益的"损亲利君"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亲亲相隐 三纲 大义灭 正当原则
下载PDF
亲亲相隐的心理学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晓彦 谢全发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亲亲相隐作为中国一项法律制度资源,是有着深厚的人性动因和心理基础的。从人类共性和本土心理学的视角探析亲亲相隐的人性动因和心理基础,透视该文化设计所体现的对人性的终极关怀,以及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独特内涵和功能,从而为在法制... 亲亲相隐作为中国一项法律制度资源,是有着深厚的人性动因和心理基础的。从人类共性和本土心理学的视角探析亲亲相隐的人性动因和心理基础,透视该文化设计所体现的对人性的终极关怀,以及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独特内涵和功能,从而为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明智地对待这一制度资源拓展新的理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普世性人性基础 本土化 心理基础
下载PDF
富含人性的传统法律及其当代魅力——对“亲亲相隐”原则法律价值的透视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建军 常有有 《时代法学》 2007年第6期40-46,共7页
国内外法律实践无可辩驳地证实,任何国家的制定法只有通彻人性,饱含人文关怀,才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调整功能。毫不夸张地说,法律的人性化构成了法律的价值基础。而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制度恰恰抓住了人... 国内外法律实践无可辩驳地证实,任何国家的制定法只有通彻人性,饱含人文关怀,才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调整功能。毫不夸张地说,法律的人性化构成了法律的价值基础。而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制度恰恰抓住了人所具有的悲悯之情。自古至今,它所展现的人性魅力,使法律理性和天然人性实现了有机统一。我们之所以今天依然要推崇"亲亲相隐"制度,就是因为它将为修正我国刑事法律的人性匮乏提供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人性 人文主义 当代魅力
下载PDF
“期待之可能性”与我国刑事法的“法治圣贤定位”——从“亲亲相隐”的角度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范忠信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刑法要把某一种行为规定为犯罪,一定建立在能够期待绝大多数人为相反的行为这一判断之上。所谓"期待之可能性"实际上是刑法的人性基础考量问题。我国现行刑事法制裁近亲属之间的包庇、藏匿、伪证等"相隐"行为,实际... 刑法要把某一种行为规定为犯罪,一定建立在能够期待绝大多数人为相反的行为这一判断之上。所谓"期待之可能性"实际上是刑法的人性基础考量问题。我国现行刑事法制裁近亲属之间的包庇、藏匿、伪证等"相隐"行为,实际上建立在"法治圣贤定位"之上,这样的定位是值得反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亲亲相隐 大义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