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连仲教授运用人中穴治疗中风的经验
1
作者 许建峰 林瑞珠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7期1263-1265,共3页
武连仲教授认为“窍闭神匿”为中风的关键病机,“开窍醒神”为中风的主要治则,采用人中、内关(双侧)穴醒脑开窍。武教授对人中穴的认识十分深刻:人中穴位于阴阳之际、水火之交、清浊之分和气血之合;针刺手法采用雀啄补泻法,制定四度一... 武连仲教授认为“窍闭神匿”为中风的关键病机,“开窍醒神”为中风的主要治则,采用人中、内关(双侧)穴醒脑开窍。武教授对人中穴的认识十分深刻:人中穴位于阴阳之际、水火之交、清浊之分和气血之合;针刺手法采用雀啄补泻法,制定四度一提或一按的操作规范。武教授临床观察针刺人中的得气感深入仔细,强调五液俱出、五脏得气,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人中穴 武连仲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雷虹基于“治神调神”理论刺人中穴临床应用采撷
2
作者 邓雪梅 雷虹 王毅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0期50-52,共3页
总结雷虹主任基于“治神调神”理论刺人中穴的临床经验。雷主任针灸治疗以“治神调神”为治疗原则,熟读经典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取穴善用“人中穴”,手法强调中到重度刺激以调元神,采用雀啄法,广泛用于多种疾病治疗。
关键词 治神调神 名医经验 人中穴
下载PDF
电针人中穴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殷秀梅 杨丽红 +4 位作者 韩佳炜 陈林玲 秋添 姜涛 杜元灏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25-333,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人中穴(GV26)对脑梗死(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前3组每组24只,按干预和取材的时间分为1、3、7、14 d 4个亚组,空白组6只,采用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观察电针人中穴(GV26)对脑梗死(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前3组每组24只,按干预和取材的时间分为1、3、7、14 d 4个亚组,空白组6只,采用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NSS)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形态改变;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结果]神经功能方面,空白组、假手术组NSS评分无变化,神经功能正常,模型组、电针组CI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大鼠在感觉、反射、肢体功能等方面均有改善,3、7、14 d时电针组NSS评分低于模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和电针组均可见神经细胞的细胞核固缩、伴细胞空泡,随干预天数增加,逐渐有结缔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与正常细胞生成,电针组整体修复情况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相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PCs)特异性标识物齿状回巢蛋白(Nestin)目标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O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AOD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相Nestin AOD均较高(P<0.05或P<0.01),3、7、14 d时GFAP AOD均升高(P<0.05或P<0.01);免疫荧光双标记,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estin及GFAP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荧光信号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相Nestin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Nestin/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共标记信号强,3、7、14 d时GFAP表达升高(P<0.05或P<0.01),GFAP/BrdU共标记信号强。[结论]电针人中穴可明显改善C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从而有利于CI后神经功能网络的修复和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 人中穴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神经功能网络
下载PDF
近十年人中穴(GV26)临床应用概述
4
作者 李泓涛 李晶 +1 位作者 叶旸真 杜元灏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238-241,共4页
目的了解近十年间人中穴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与价值。方法通过搜索近十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gfang)、维普(VIP)三大国内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含有“人中穴”或“水沟穴”文献进行纳入,通过导入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手工筛选分类。结... 目的了解近十年间人中穴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与价值。方法通过搜索近十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gfang)、维普(VIP)三大国内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含有“人中穴”或“水沟穴”文献进行纳入,通过导入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手工筛选分类。结果人中穴主要应用在神经系统疾病,集中在脑梗死及其后遗症、急性腰扭伤、面瘫、促醒、呃逆、抑郁等疾病。结论近十年人中穴应用范围较为集中,优势病较为明显,其相关作用的部分机理已经被有效证实,但是其适应病种和手法量学仍然有进一步的拓展价值和研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穴 水沟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针刺人中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牛玲 陈成笙 +3 位作者 景康 胡傲然 郭艳蒙 杨冯静 《中医学》 2023年第8期2190-2198,共9页
急性腰扭伤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年龄较轻、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中,且患病率较高,在临床腰痛病例中大约占比12%;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有时可伴牵涉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bMe... 急性腰扭伤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年龄较轻、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中,且患病率较高,在临床腰痛病例中大约占比12%;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有时可伴牵涉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bMed这四个数据库,检索近20年来以人中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文献报道,从针刺人中单穴、穴位配伍、配合推拿或放血等治疗方法对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方案进行分析,指出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实验过程中存在设计方案不合理、纳入标准不规范、辨证不明确及疗效评定标准过于单一等问题,为针灸治疗治疗急性腰扭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穴 水沟 急性腰扭伤 综述
下载PDF
针刺人中穴对MCAO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丁 樊小农 +2 位作者 赵海英 齐兆双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发生机制。[方法]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针刺对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模型(MCAO)大鼠大脑新生神经细胞及皮质、海马、纹状体nes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发生机制。[方法]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针刺对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模型(MCAO)大鼠大脑新生神经细胞及皮质、海马、纹状体nes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针刺组MCAO大鼠BdrU+、nestin+和BrdU+/nestin+细胞数均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nestin在海马和皮质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缺血缺氧能引起MCAO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而针刺人中穴能增强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促进大脑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穴 MCAO 神经干细胞 BRDU NESTIN
下载PDF
人中穴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影响因素的述评 被引量:14
7
作者 杜洋 刘盼功 +1 位作者 赵晓峰 王舒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4-956,共3页
临床以针刺人中穴治疗疾病研究颇多,疗效确切。文章就近年来针刺人中穴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作一回顾,总结针刺治疗临床常见病症的规律及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并制定科学规范的手法量学标准。
关键词 针刺 人中穴 刺激量 疗效 述评
下载PDF
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旭凯 罗宗键 +1 位作者 王英 李振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191-19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方案选择患者。针刺人中穴组(治疗组75例)、针刺腰痛穴组(对照组75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治疗后...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方案选择患者。针刺人中穴组(治疗组75例)、针刺腰痛穴组(对照组75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评分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人中穴组总有效率96.0%,针刺腰痛穴组总有效率8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应用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明显,取人中穴疗效优于腰痛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中穴 腰痛 急性腰扭伤 评价
下载PDF
人中穴“醒脑开窍”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吕有魁 何宗宝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7-148,F0003,共3页
人中穴是最常用的急救穴,也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醒脑开窍"的作用。综述近年有关人中穴"醒脑开窍"作用的研究进展,实验研究主要对脑缺血、脑出血的保护作用,并对刺激时间、刺激量等参数进行了筛... 人中穴是最常用的急救穴,也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醒脑开窍"的作用。综述近年有关人中穴"醒脑开窍"作用的研究进展,实验研究主要对脑缺血、脑出血的保护作用,并对刺激时间、刺激量等参数进行了筛选研究;临床研究主要是借助脑功能成像进行研究,针刺人中穴能够促进脑葡萄糖的代谢及部分功能区的激活。但目前研究多是着眼于结果的观察,对作用的过程和通路还缺少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穴 水沟 醒脑开窍 机理 综述
下载PDF
电针人中穴对脑梗死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晶 杜元灏 张雪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397-401,I0003,共6页
目的:本研究以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脑血流、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血管舒缩的干预机制。方法:将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6、12、24 h,3、7... 目的:本研究以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脑血流、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血管舒缩的干预机制。方法:将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6、12、24 h,3、7、12 d各分为7个时相组,每时相各6只。各组大鼠进行脑血流、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蛋白印迹的检测。结果:脑血流检测显示模型组与电针组趋势相同,但电针组在1 h、2 h、3 h、12 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AGT基因表达在梗死后呈增长的趋势,至9 h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电针组均低于模型组,且在12 h、15 h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18 h后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脑梗死后AngⅡ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但是针刺在梗死后3 h以内及18 h和24 h可显著降低其表达(P〈0.05,P〈0.01)。AT1R基因表达在梗死后3 h内显著增加(P〈0.01),此后在6 h降至谷底后再次明显增加(P〈0.05,P〈0.01),电针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且在梗死后3 h内、15 h到24 h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T1R蛋白表达在造模后显著增加(P〈0.01),而针刺可下调其表达,除6 h、9 h时相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T2R基因自脑梗死后2 h显著增加(P〈0.01),在脑梗死后18 h内针刺显著上调了其表达(P〈0.05,P〈0.01),模型组AT2R蛋白在脑梗死后呈上升趋势,自9h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可提高各时相AT2R的表达,且在1 h、2 h、9 h、21 h、24 h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针对MCAO大鼠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舒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人中穴 针刺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舒缩
原文传递
针刺人中穴后效应的认知脑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茂盛 杨文德 +4 位作者 张寿斌 冯德荣 许琼瑜 朱芬 陈尚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141-1142,1155,共3页
目的明确针刺人中穴后效应的认知脑功能变化。方法选取6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针刺人中穴前后进行静息态扫描,分析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人中穴出针后,顶下小叶的连接减少明显。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EC)与双侧的额叶连接,双侧额叶之间... 目的明确针刺人中穴后效应的认知脑功能变化。方法选取6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针刺人中穴前后进行静息态扫描,分析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人中穴出针后,顶下小叶的连接减少明显。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EC)与双侧的额叶连接,双侧额叶之间的连接,左侧额叶与左侧DLPFC、左侧前额皮质前部(aPFC)等的连接均增强。结论人中穴出针后有后效应,有明显的认知脑功能连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中穴 位特异性 轻度认知障碍 磁共振
下载PDF
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文海 黄铁银 +3 位作者 李新建 闻辉 黄丹奇 赵长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患者240例,按照随机方案选择患者。针刺人中穴(治疗组120例)、针刺委中穴(对照组120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 目的: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患者240例,按照随机方案选择患者。针刺人中穴(治疗组120例)、针刺委中穴(对照组120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明显,取穴人中疗效优于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中穴 委中
下载PDF
醒脑开窍法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针刺频率的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凌鑫 樊小农 石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时间180、60、5s不同组合的针刺干预,以Zausinger六分法评分作为神经功能评价效应指标。结果:人中穴的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P<0.05),针刺频率与时间的最优搭配是180次/min,5s。结论: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且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人中穴 时间 频率 正交设计
原文传递
针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人中穴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尚杰 徐茂盛 +5 位作者 彭旭明 黄居科 杨文德 许琼瑜 朱芬 石学敏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明确基于认知疾病状态下的针刺人中穴对认知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选取了6例合格受试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针刺人中穴的前后进行了6min静息态扫描,分析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人中穴针刺后的留针阶段,顶下小叶(IPL)的连接减少,左侧... 目的明确基于认知疾病状态下的针刺人中穴对认知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选取了6例合格受试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针刺人中穴的前后进行了6min静息态扫描,分析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人中穴针刺后的留针阶段,顶下小叶(IPL)的连接减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的相关连接明显减少;但双侧DLPFC的连接增加,并且右侧DLPFC增加了与右侧IPL、右侧额皮质(frontal cortex)的连接;右侧前额皮质前部(aPFC)增加了与左侧aPFC、左侧IPL及背侧前扣带回/内侧额上回(dACC/msFC)的联系;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增加了与右侧颞顶联合区(TPJ),前岛/额叶岛盖(al/fo),左侧中颞叶(midtemporal)的连接。没有发现晕针、滞针、弯针、血肿等情况,也没出现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人中穴行针后的留针阶段,有认知和情绪等多方面的脑功能连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中穴 位特异性 轻度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针刺人中穴位所致大脑皮层神经生理兴奋的现象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兆辉 崔立金 +2 位作者 孙亚新 徐静 吴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257-258,共2页
目的在"针刺人中穴观察大脑皮层神经生理的兴奋性的现象"的指导下,开展人中穴特异性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进一步探讨人中穴与脑区激活之间的联系。方法针刺6名健康志愿者人中穴,针刺得气后捻转30s后停止捻针30s,重复6次,同... 目的在"针刺人中穴观察大脑皮层神经生理的兴奋性的现象"的指导下,开展人中穴特异性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进一步探讨人中穴与脑区激活之间的联系。方法针刺6名健康志愿者人中穴,针刺得气后捻转30s后停止捻针30s,重复6次,同时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BOLD)技术进行全脑扫描,利用统计参数图软件包处理图像。结果针刺人中穴捻针状态,左右大脑皮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中,左脑激活的区域相对集中在额下回、颞下回、顶下小叶和小脑,右脑激活的区域相对集中在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顶下小叶、岛叶、边缘叶、脑干和小脑。结论通过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揭示出的针刺人中穴位所致大脑皮层神经生理兴奋的现象,说明人中穴与大脑皮层功能区存在着密切联系,针刺人中穴与脑部部分功能区的感受器有着相应的激活效应,为此能为以后针灸在临床工作中治疗某些疾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人中穴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影像监测
下载PDF
电刺激人中穴区对呼吸暂停兔上呼吸道阻力肌——颏舌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凤斌 李宁 +2 位作者 唐可欣 丁洪林 王玉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7-38,共2页
近年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其主要病因可能与上呼吸道阻塞和呼吸中枢调节的不稳定性有关。而上呼吸道阻塞的部位多在咽部相当于颏舌肌水平,颏舌肌的收缩可牵拉舌及舌骨前移,扩张咽部口径,减小上呼吸道... 近年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其主要病因可能与上呼吸道阻塞和呼吸中枢调节的不稳定性有关。而上呼吸道阻塞的部位多在咽部相当于颏舌肌水平,颏舌肌的收缩可牵拉舌及舌骨前移,扩张咽部口径,减小上呼吸道阻力。针刺人中穴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和调整呼吸中枢功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利用实验性呼吸暂停动物模型,观察电刺激人中穴对颏舌肌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用家兔50只,体重2~3kg,雌雄不拘,由潍坊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 舌肌 颊舌 电刺激 人中穴 功能
下载PDF
内关、人中穴为主穴配合颅后窝排刺治疗共济失调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炎 石学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632-633,共2页
共济失调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有小脑、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内关穴是于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该穴具有安神定志,镇静除烦,宣达三焦,去痛止呕,益气安神之功能,应用范围广泛,是临床常用的重要的腧穴之一。人中穴... 共济失调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有小脑、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内关穴是于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该穴具有安神定志,镇静除烦,宣达三焦,去痛止呕,益气安神之功能,应用范围广泛,是临床常用的重要的腧穴之一。人中穴又名鬼宫、鬼市,为督脉经穴位,位于口鼻之间,能沟通任督阴阳经气以协调阴阳,同时督脉入属于大脑,故针刺可开窍启闭,宁心安神。平衡区是小脑在头皮的解剖投影区,是临床针灸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首选针刺治疗区。针灸治疗共济失调具有独特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人中穴 颅后窝排刺 平衡区 共济失调
下载PDF
针刺人中穴加快静脉复合全麻患者术后苏醒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阿立 季淑娟 樊玲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加快静脉复合全麻患者术后苏醒的效果。方法:40名静脉复合全麻患者随机分成,手术结束时治疗组患者以毫针斜刺人中穴,对照组患者常规自然苏醒,以改进的Robertzon苏醒量表于术后2、4、6、8、10...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加快静脉复合全麻患者术后苏醒的效果。方法:40名静脉复合全麻患者随机分成,手术结束时治疗组患者以毫针斜刺人中穴,对照组患者常规自然苏醒,以改进的Robertzon苏醒量表于术后2、4、6、8、10min时对患者苏醒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第6min时苏醒评分即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8min起2组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刺人中穴可明显加快静脉复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苏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中穴 静脉复合全麻 术后苏醒
下载PDF
人中穴抗休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立新 史慧妍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2期218-219,共2页
休克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微循环血流障碍、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导致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微弱,皮肤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等。属于中医学“厥证”、“脱证”等... 休克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微循环血流障碍、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导致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微弱,皮肤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等。属于中医学“厥证”、“脱证”等范畴。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如不及时救治,则很快危及生命。人中穴具有回阳救逆、清热开窍之功效,被列为常用急救穴之一。近年来,诸多学者对针刺人中穴抗休克的作用机理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有关针刺人中穴抗休克的临床研究较少。现将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人中穴 综述
下载PDF
人中穴的急救应用探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现民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10期1594-1596,共3页
人中穴为危重病症的急救首选要穴,对调整人体、平衡阴阳、运行气血起重要作用,在特殊情况下可保护人体。施术常以针刺为主,行重刺激捣刺手法,或以拇指用力进行节律顿挫性切掐。针刺或指掐人中用于昏迷晕厥、休克虚脱、高热惊风、狂乱躁... 人中穴为危重病症的急救首选要穴,对调整人体、平衡阴阳、运行气血起重要作用,在特殊情况下可保护人体。施术常以针刺为主,行重刺激捣刺手法,或以拇指用力进行节律顿挫性切掐。针刺或指掐人中用于昏迷晕厥、休克虚脱、高热惊风、狂乱躁动、癔病痴呆、中风眩晕、项强腰痛等危重病症,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并对多种疑难杂症疗效确切。刺激人中穴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急救方法,在中医临证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穴 水沟 针刺 掐按 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