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洪水中人体稳定性条件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夏军强 古安川 +1 位作者 舒彩文 果鹏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1,共8页
由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城市洪涝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因此研究洪水作用下的人体稳定性条件,能为洪泛区规划、城市防洪标准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以往提出的人体稳定性条件,通常忽略人体所受浮力作用并假定来流沿水深均... 由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城市洪涝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因此研究洪水作用下的人体稳定性条件,能为洪泛区规划、城市防洪标准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以往提出的人体稳定性条件,通常忽略人体所受浮力作用并假定来流沿水深均匀分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洪水中人体稳定性条件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该文首先分析了洪水中人体的受力特点,根据人体结构特点计算不同水深下人体所受的浮力,同时结合河流动力学中泥沙起动的理论,推导出洪水中人体发生滑移及跌倒失稳时的起动流速公式;然后采用一小比尺的人体模型开展一系列的水槽试验,得到不同失稳及水深条件下人体的起动流速,用于率定公式中的相关参数,同时采用模型比尺关系及率定后的计算公式分别估算人体原型在不同水深下的失稳条件;最后采用已有真实人体的水槽试验结果重新率定人体滑移及跌倒失稳时的参数,结合人体模型的试验成果,给出了儿童及成人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失稳区间。基于真实人体试验的率定结果因考虑了人体在洪水中能逐渐调整站姿适应来流的过程,故结果偏于危险,而本文模型试验的率定结果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人体稳定性 起动流速 滑移失稳 跌倒失稳 理论分析 水槽试验
下载PDF
环境污染对人体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跃贞 周岩 《临床医药实践》 2003年第12期912-913,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2 1例患儿进行污染源接触的追查 ,探讨环境污染对人体染色体不稳定性及有关疾病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遗传咨询、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及 B超辅助检查。结果 :因职业需要及对污染源的危害认识不足 ,所致子代病残... 目的 :通过对 2 1例患儿进行污染源接触的追查 ,探讨环境污染对人体染色体不稳定性及有关疾病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遗传咨询、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及 B超辅助检查。结果 :因职业需要及对污染源的危害认识不足 ,所致子代病残。结论 :环境污染可损伤胚胎或胎儿体细胞 DNA,引起细胞突变致染色体不稳定或畸变 ,使器官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 ,导致胎儿死亡 (流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人体染色体不稳定性 细胞遗传学检查 B超检查
下载PDF
考虑人体与水流相互作用的溃坝洪水生命损失评估模型
3
作者 彭铭 马福军 +4 位作者 沈丹祎 蔡一坚 石振明 周家文 刘西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溃坝洪水会给下游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生命损失,开展溃坝洪水造成的生命损失风险定量评估对应急抢险救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生命损失贝叶斯网络HURAM1.0模型基础上,引入了人体稳定性物理模型,考虑人体与水流相互作用关系,对... 溃坝洪水会给下游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生命损失,开展溃坝洪水造成的生命损失风险定量评估对应急抢险救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生命损失贝叶斯网络HURAM1.0模型基础上,引入了人体稳定性物理模型,考虑人体与水流相互作用关系,对处于洪水中的人先进行稳定性判定,并进行溺水判定,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综合了水深和水流速对生命损失的影响,建立HURAM2.0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唐家山堰塞坝溃坝洪水生命损失分析。结果表明:HURAM2.0模型建立了水流流速对生命损失影响的定量关系,更精确地刻画了人体在水流中的稳定性和求生能力,相比HURAM1.0模型对较强洪水强度条件下的生命损失预测结果更准确。同时,在本文建立的模型中,除水深度、洪水严重程度变化不大,其余变量的敏感性均有所上升,其中居民区住宅层数、在建筑物中庇护情况和溃坝时长等变量对模型计算结果的最大影响程度分别增加142%、95%和93%,加强了模型在低、中、高3类洪水强度下的解释性,与HURAM1.0相比在贝叶斯反演分析中更占优势。在唐家山堰塞坝溃坝风险分析中,HURAM2.0能区分出不同水流速条件下的生命损失,更符合实际情况,即开挖泄流槽前风险大、死亡率高,在现场勘测和开挖泄流槽后风险及死亡人数大大降低,建议结合预警疏散以降低生命损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 人体稳定性 生命损失风险 贝叶斯网络 堰塞坝溃决洪水
下载PDF
人体运动稳定性边界快速识别及检测的研究
4
作者 李康文 樊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6-12,23,共8页
针对人体运动稳定性边界的确认及快速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判断人体运动稳定性边界及快速识别的方法。建立简易人体刚体模型采集运动数据,采用ZMP作为人体运动稳定性判据,并针对受外界干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进。分... 针对人体运动稳定性边界的确认及快速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判断人体运动稳定性边界及快速识别的方法。建立简易人体刚体模型采集运动数据,采用ZMP作为人体运动稳定性判据,并针对受外界干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进。分别研究重力、外力、惯性力对人体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再将3种影响因素进行耦合进而达到通过检测传感器运动数据得出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人体运动稳定性边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运动稳定性边界 ZMP 快速识别 边界检测
下载PDF
慢性颈痛对人体姿势稳定性的相关影响
5
作者 刘冬煦 刘芳 《山东体育科技》 2022年第4期75-78,共4页
人体姿势稳定性是人们日常生活,尤其是运动中不可或缺的,而慢性颈痛这一现代社会多发的肌肉骨骼疾病对姿势稳定性造成了不小的挑战。从慢性颈痛造成的人体肌肉神经功能障碍入手,探索其对人体姿势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并总结和梳理相关的研... 人体姿势稳定性是人们日常生活,尤其是运动中不可或缺的,而慢性颈痛这一现代社会多发的肌肉骨骼疾病对姿势稳定性造成了不小的挑战。从慢性颈痛造成的人体肌肉神经功能障碍入手,探索其对人体姿势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并总结和梳理相关的研究方法,期望能对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姿势稳定性 慢性颈痛 姿势控制 平衡
下载PDF
在现代化视野中探讨网球项目运动素质的提高——核心区域稳定性与灵敏素质
6
作者 程亦炜 霍宁波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第8期32-33,30,共3页
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人们在日常经济收入得以基本保障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重视自身的健康与文化的享受,而体育运动所能带给人们的那种健康、刺激以及文化的熏陶更是其他事物所不能替代的。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无论是全世界亦或是... 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人们在日常经济收入得以基本保障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重视自身的健康与文化的享受,而体育运动所能带给人们的那种健康、刺激以及文化的熏陶更是其他事物所不能替代的。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无论是全世界亦或是在中国,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步,这是时代的诉求与人类不断进化的结果。在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之中,网球运动正以一种"新型"、"时尚"、"健康"的姿态悄然走进寻常百姓与各大校园,继李娜以亚洲人的身份获得了首个大满贯"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之后,在我国更是掀起了一股"网球热"的旋风。网球运动拥有其独有的特点,在要求拥有较硬心理素质的保障之下,技术动作的熟练发挥与全身各项身体素质的综合运用是打好网球的必经之路。灵敏素质作为所有运动项目必备素质的同时在网球运动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无论是底线击球或是网前截击都要求当事人拥有较好的灵敏素质。灵敏素质的提升有赖于全身各项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快速的反应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敏锐的动作、大范围大幅度的活动能力都是灵敏素质的具体体现。良好的灵敏素质离不开人体核心区域稳定性的做功,核心区域稳定性的训练能够为灵敏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所以,在不断强调提高灵敏素质之时更应看清人体核心区域稳定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 灵敏素质 人体核心区域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力学过程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果鹏 夏军强 +1 位作者 陈倩 李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8-867,共10页
为定量评估分蓄洪工程启用过程中蓄滞洪区的洪水风险等级,创建了基于力学过程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采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块计算蓄滞洪区的洪水演进过程,利用洪水中人体跌倒失稳公式及洪水中房屋、农作物损失的计算关系式,... 为定量评估分蓄洪工程启用过程中蓄滞洪区的洪水风险等级,创建了基于力学过程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采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块计算蓄滞洪区的洪水演进过程,利用洪水中人体跌倒失稳公式及洪水中房屋、农作物损失的计算关系式,评估各类受淹对象的洪水风险等级。然后将二维水动力学模块计算的洪水要素与两个物理模型试验值进行对比,表明二维水动力学模块的计算精度良好。最后计算了荆江分洪工程启用时分洪区内洪水的演进过程,并评估洪灾中群众的危险等级和财产损失。计算结果表明:洪水演进至140 h时,蓄滞洪区群众、房屋、水稻和棉花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85%、59%、63%和72%。模型中提出的采用基于受淹对象失稳机制的洪水风险分析方法,比以往经验水深法划分风险等级的适用性更好,不仅能为洪水风险管理及蓄滞洪区启用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也能推广应用于溃坝或堰塞湖溃决等极端洪水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评估 水动力学模型 人体稳定性 财产损失 荆江分洪区
下载PDF
基于二维水动力学过程的洪泛区避难逃生路线优化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果鹏 夏军强 +2 位作者 张晓雷 李娜 陈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6-504,共9页
在洪水风险管理中,通常认为逃生距离与淹没水深是灾民避难迁移的控制因素,而洪水泛滥过程以及人员所在位置的时空分布对避难逃生时机与路径选择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构建的洪泛区避难逃生路线优化模型中,采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洪泛区... 在洪水风险管理中,通常认为逃生距离与淹没水深是灾民避难迁移的控制因素,而洪水泛滥过程以及人员所在位置的时空分布对避难逃生时机与路径选择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构建的洪泛区避难逃生路线优化模型中,采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洪泛区的洪水演进过程;采用Dijkstra算法推求最短路线,考虑水流对逃生速度的影响,根据洪水中人体的稳定程度及最迟逃生时刻确定最优避难逃生路线。该模型计算结果能为指导洪泛区灾民逃生及路网选址提供参考依据。以1958年7月和1982年8月兰考东明滩区漫滩洪水为例,分析了漫滩洪水中人体危险程度变化情况,比较了2场洪水中3个受灾点最优避难逃生路线的位置及最迟逃生时刻。计算结果表明:根据最优路线开展逃生将为灾民赢得3~6 h的逃生时间;2场洪水中灾民逃生的最优路线位置相同,可据此适当调整已建路网或规划逃生专用的通道;因1958年洪水的洪峰及水量均较大,所以最迟逃生时间较1982年提前2~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学模型 洪泛区 人体稳定性 逃生速度 逃生路线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